很多年轻人的金钱观念幼稚得可怕,那是因为父辈很少心平气和地谈钱和贫富这个话题。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钱是“阿堵物”。但到了光怪陆离的真实社会,钱却又成了“万能钥匙”。
有关钱的问题,实在是一个太容易激发讨论兴趣的话题——一方面,很多人在幼年、少年时很少会从父辈那里得到关于金钱的正确观念;另一方面,很多人在青年、中年时遭遇的都是与钱有关的问题。
比如,“我们家有钱还是没钱?”这样一个猝不及防的问题,可能你也曾经遇到过。
01
那天放学回家,小朋友忽然问了个问题:“爸爸,我们家有钱还是没钱?”
我很奇怪,孩子怎么会忽然蹦出这样一个问题?我就说:“咱们家不太穷也不太富,跟大部分人差不多。”
然后,我问他:“你为什么会这么问?”
孩子说,班上的同学说住小房子的都是没钱人。孩子一想,坏了,我家住的就是小房子,结果担心了好几天。
我听了后哈哈大笑,因为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跟七八岁的孩子解释学区房的概念。
过了几天,小朋友又问了一个问题:“爸爸,吃低保是什么意思?”
我很奇怪他怎么会问这个问题,又聊了几句后,才明白事情经过。原来前几天学校要给孩子们统一办保险,同时注明“如果家里有低保证明,费用可以免除”。
小朋友们看到通知单上的这行小字,觉得很好奇,然后就互相询问,一些跟有钱没钱相关的话就这么传出来了。
我想了想才回答他,低保就是国家对暂时有困难的家庭的一种保护,不过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不是有没有钱,而是有没有爱,如果在这个家里有很多爱,那就算暂时没有钱,也会很开心;可是如果没有爱,就算有很多钱,也不会快乐。
小朋友虽然未必全部都懂,但是听了之后,神情明显放松了很多。
然后,我注意到,这个年纪的小孩子虽然懵懵懂懂,但是随着生活的变化,已经开始注意“我们家有钱还是没钱”这个问题了。
后来,有朋友说,我这话说得太像童话,离现实太远,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钱,哪里来的爱?
这句话说得有一定道理,但是太过绝对。在现在的社会中,大家对钱的关注明显超过了对爱的关注,但那是成人世界的价值观,不应该这么简单粗暴地塞进孩子单纯、善良的脑海里。
而我自己,也曾经经历过有钱没钱的拷问,甚至瞬间觉得自己成长了许多。
02
小学的时候,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她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留下了一哥一姐还有她。她的母亲做环卫工,靠着微薄的工资养活一家人,同时还要负担他们三个孩子的学费。
因为她家里的特殊情况,学校全额免除她的学费。
我们经常去她家玩。那时候社会整体条件不像现在这么多元化,小孩子都没有贫富意识。我只记得她家里一直用着一台很小的黑白电视机,她穿的衣服,很多也是姐姐穿过再改改给她的。
除此之外,就是在星期日的早上,有时会看见她拿着扫帚帮母亲扫大街。每次碰见她帮着母亲干活儿,我们都会很亲热地和她打招呼。分开后,我妈就会跟我说:“你看看人家,这么小就知道帮助家里分担压力。”
这个同学学习成绩特别好,总在班上数一数二,她自尊心也很强,但并不剑拔弩张,跟大多数同学的关系都很融洽。
我和她的关系也一直很好,后来上了初中,我们依然同班。不过,进入青春期后大家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我们经常会在一起聊天,有一天不知道因为讨论什么问题,我们俩吵起来了,吵得还挺厉害,互不相让。
然后,鬼使神差的,情急之下,我居然脱口而出:“你吃大家的、穿大家的……”——真抱歉,这是真事,当时我真是这么说的。
话一出口,我就觉得不对,但为时已晚。
哪怕事情已过去20多年了,我还能清晰地记得她听见这句话时脸上的表情:震惊、难过、受伤……她一下沉默了,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再也不跟我说话了。
之后的两天,她都一直不怎么说话,沉默寡言。我试着跟她道歉,她都当没有听见。
03
之后差不多有半年的时间,她都对我视而不见。
后来我觉得,她难过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算是她在班上关系最好的朋友,可是我却那样说她——她虽然跟大家的关系也都不错,但是能聊得来的朋友并不多,我算是其中一个。
那半年里,我心里觉得特别愧疚,因为我并不是真的那么想的。但是,我为什么会在那个时候蹦出那样的话呢?
那段时间,这件事像一块大石头一样压在我的心头。因为没有什么人可以说,我就找了很多这方面的书来看,了解关于富裕、关于贫穷、关于人在贫富间的自处的问题。印象较深的是三毛的那篇《白手起家》。
它们让我逐渐认识到,虽然我对于有钱没钱这件事没什么概念,但潜意识里还是把没钱当成一件可怕甚至是难以启齿的事,这却成了我伤害别人的武器。
半年以后,我又一次找到这位同学,非常认真地道了一次歉。这次,她原谅了我。她告诉我,其实她也知道我不是那么想的。
她并不介意贫穷,但作为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她还是觉得自己家里贫穷是一件可怕的事,而我的话让她想起了那种可怕的感觉。
04
我很感谢她的原谅,使我的那句混账话并没有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我跟她的关系比以前更进了一步,反而能够说很多当时觉得很深的话。
再后来我们上了同一所大学,各自读了喜欢的专业,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关系。到了大学,她很早就开始打工挣学费,用自己挣来的钱买书。
她特别能吃苦,暑假的时候,别人都放假了,她却还留在学校打工挣钱。
有一次,我从家里回到学校,看到她正行色匆匆地走在路上,刚刚下班。我说:“你别太辛苦啦。”她说其实一点儿也不辛苦,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心里踏实。
她后来成了一名大学老师,靠自己的力量在一个大城市里工作和生活,买了房子和车子,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和一个可爱的孩子。生活好了以后,她把母亲接了过去,现在一家人过得很幸福安定。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给她打了个电话,没想到的是,她居然已经完全忘记了这件事:“啊,你对我说过那样的话吗?我真的记不得了。”
她忘记了自己的事,却还记得另外一个“有钱”的同学。
05
高中时班上有一位同学,他家里是开煤矿的,非常有钱,经常大手大脚地花钱,买各种名牌衣服和鞋子,然后在我们面前炫耀。他买那些衣服和鞋子所花的钱,无论哪一个都够我们花一两个月。
他这种炫耀并没有往我们心里去,因为那时候的我们脑子里对挣钱其实并没有什么概念,也并不知道什么牌子。但是大家都叫他“有钱人”。
他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特点:嘲笑其他爱读书的人。
他最著名的一句话是:“你们读书的这段时间,我家已经挣了好多好多钱了。”——我想这话可能并不出自他的本意,而是他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说出来的。
他的成绩很不好,平常也吊儿郎当的。当时每个人都在忙着学习,准备考大学,只有他没把这个当回事儿。
他说过,大学对他来说就是手到擒来,因为他父亲的意见是大不了就给他找个自费学校去读。反正现在有钱就能上大学,而且还可以选择最好的学校里面最好的专业,比我们埋头苦读还要参加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要好得多。
后来,他真的自费去读了一所很有名的大学里面很有名的专业。但就在他读大学期间,他家里出事了:煤矿经营出现问题,父亲背了很多债,不得不宣布破产。
一向没把钱当回事的他怎么也想不到,他居然连新学年的学费都交不起了。
那段时间他到处借钱,甚至找到了我们这些以前的同学。他也想去找一份工作挣钱,可他才发现,他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算找到了也不知道能做什么。
总之,就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全掌控不了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变故。
那段时间他的情绪特别不好,经常失控,找各种人哭诉。有一次喝多了,还大骂现实冷酷。同学去劝,他就转头骂大家都不帮助他,太现实。
再后来他就退学了,之后这么多年,再未见过面。
对,东山再起、力挽狂澜这种故事,常常发生在电影、电视剧当中。生活中就算有,也是凤毛麟角,而我们大多数人是普通人。
我们的教育,有两个方面一直缺失,一个是生命教育,另一个是财富教育。
很多父母很少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生命是什么、死亡是什么、健康是什么。
财富教育也是这样,很多中国父母在孩子读小学、中学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只管好好读书就行了,钱的事儿不用你操心”。
但是孩子一旦大学毕业进入社会,父母的口头禅便会变成“你现在才能挣多少钱呀,赶紧想办法多挣点钱”。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中间只有大学那短短的4年——这4年就能实现从地上到天上的腾飞吗?做梦。
钱是财富,但财富不只是钱——如果从小就对财富没有正确的认识,对如何实现财富增值没有正确的理解,就算完成了大学教育,又如何能够很快实现财富增值呢?
你看到那么多年轻人在金钱观念上幼稚得可怕,那是因为他们的父辈很少心平气和、坦坦荡荡地谈到钱和贫富这个话题。
再说说我那个曾经家庭条件很不好的同学,那天在电话中,她说她家孩子也曾经问过她“咱们家有钱还是没钱”的问题。
她是这么回答孩子的:
每一个家里的钱,其实都是父母的。有些人家里有钱,但跟他无关,因为是他父母挣的;有些人家里没钱,也跟他无关,因为那同样是父母挣的。这些都不属于他,所以不要拿不属于他的东西来比较。
如果真的要比较,那就比较自己,比较你们是不是能靠自己的力量得到想要的东西。
毕竟是当老师的人,这是我听到的关于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
谁说玩网游只会花钱,当年我还赚过月供呢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的道理都差不多,比如思考和实践。在赚钱这件事上也是如此,你在生活中可以赚钱,在游戏中同样可以赚钱。
前段时间我们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聚会,参加聚会的人在10年前都身处同一个网游中的同一个帮派。
当年我们迷恋的那款网游现在貌似还在,只是已经改成了手游。而那时候为了升级、打怪、副本拼命努力的那群青年男女,现在已经成了拖家带口的中年人。
可时间并没有消磨我们的记忆,10年后相见,大家还是这么开心。偶尔问起:“你现在还打游戏吗?”回答都是:“当然,依然那么厉害。”
然后,很多记忆也被翻了出来:
“还记得那次游戏币暴跌的风波吗?”
“还记得那段宠物比人物还厉害的时光吗?”
“还记得那回游戏公司受不了跟我们沟通的经历吗?”
……
都是我们曾经搞出来的动静——现在想起来,那还真是一个寓学于玩的神奇帮派啊!
01
当时我们迷恋的是一款以中国风为画风特点的国产网游——10年前的手游还很小儿科,轻减版的网页游戏还没出现,主流的网游都需要在电脑上下一个客户端,也有人称为“端游”。
我是因为追某部玄幻原著,无意中接触到了那个刚刚推出的网游。最开始只想着进去看看,后来觉得那款游戏画面很美,便开始试着玩了玩,没想到还挺好玩,就这样一发不可收地玩了下去。
那时候我已经上班好些年了,生活和工作都很平顺,在之前的人生中从来没有对网络游戏“痴迷”过,而这次的“沉迷”让我觉得新鲜又有趣。
时间稍微一长,对游戏的内容和形式逐渐熟悉了,我才发现在游戏里跑来跑去的人绝大部分都是20岁出头的小年轻,有的甚至只有十几岁,像我这样已经逐渐走入人生中段的人真是不多见。
可能就是因为年龄和经历的不同,让我在熟悉了这款游戏后,开启了一段很神奇的旅程——每个游戏都有很多NPC,每一个NPC承担着一个责任,比如买卖、冶炼、任务等。
这些NPC里,最吸引我的无疑是“钱庄老板”。
我第一次点进去看的时候,发现钱庄里面一边写着“元宝”,另一边写着“金币”,中间是一个兑换比值——元宝是用人民币充值直接购买的,而金币则是在游戏中打怪掉落的,元宝、金币可以自由兑换。最开始的兑换比值大约是1∶1,后来逐渐变成了1∶1.5、1∶1.8……
看了一会儿,我恍然大悟:元宝是一种货币,金币又是另一种货币,兑换比值就相当于汇率……这不就相当于现实中的外汇市场吗?
在整个游戏的所有功能板块中,钱庄无疑是最吸引我注意力的。
02
那时候玩网络游戏都是需要花钱的,我一直在琢磨:有没有可能在游戏中赚到钱?
因为这个想法,我几乎每天都会去钱庄看看,很快就发现元宝对金币的比值在不断上升。这其实也很正常,元宝相当于真实的人民币,金币则是在游戏里挣出来的钱,随着游戏时间的增加,金币当然越来越不值钱。
但很快我发现,元宝也有贬值的时候,特别是每个星期游戏更新之后,一大批只有用金币才能完成的新任务上线,很多游戏玩家为了完成任务,纷纷开始用元宝兑换金币,金币的价格也因此回升,升值幅度至少是20%。
发现这个规律后的那个星期,我在游戏更新前把充值的元宝全部高位换成金币,等到更新后金币升值的时候,再高位兑换成元宝,这一来一去,利润达到了25%。
这次意外的尝试让我确认,打游戏其实也是可以赚钱的,并且因此缔结了一段神奇的缘分。
在一次打副本的过程中,我认识了老狼,他当时已经是一个满级大号,建立了一个帮派,有七八十人,绝大部分都是满级玩家,在当时的服务器里算是不小的势力。
有一天,我跟老狼说起钱庄兑换赚钱的事,他大吃一惊:“你这个方法,我怎么没有想到?要不你加入我们帮派吧,专门负责赚钱……”
要知道,那时候我不过是个不起眼的新人小号,而老狼所在帮派已经是服务器前10名的大帮派了。他的这个邀请让我受宠若惊,我没多想就答应下来。
自从参加了这个帮派,我才渐渐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会酷爱网络游戏——现实世界里无法实现的打打杀杀,在这里都可以坦然行之;现实世界里你过得灰头土脸,在游戏里却可能受万人敬仰。
但只有一个东西是一样的:你要有钱。不仅玩家需要有钱,帮派也是一样,每天副本的门票、帮派建设都需要花钱。如果不花钱,别人来攻击的时候,你就很容易被击溃,在服务器中的排名也会大幅下降。
而我就专门负责为帮派赚钱。
03
最开始帮里的其他人对老狼的这个举动不以为然,特别是帮里几个花钱“大佬”,也就是人民币玩家——据说他们每个月都要花好几千块钱在这款游戏上。
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并不具备每个月花很多钱在一款游戏上的实力。
起初赚钱的思路很简单,就是大家把充值的元宝集中起来,在高点兑换成金币,等金币上涨后再兑换成元宝,依靠一涨一跌,赚取中间利差——这个利差好的时候可以超过30%,普通的时候也可以达到20%。
在现实世界的经营活动里,如果利润率能够达到20%——30%,那已经是非常好的情况了。
最关键的是,以前一个人赚的钱有限,现在几十个人把钱放在一起,赚的钱就不少了——第一个月有二三十个人参与,最后一算账,赚了3000多个元宝,也就是3000多块。第二个月参加的人数增加到了40多,赚了7000个元宝。
原来那几个对此不以为然的“大佬”也忍不住怦然心动。到了第三个月,他们也加入进来,那一个月赚了15000多个元宝。
无独有偶,这个时候正好有个专门做游戏充值交易的网站上线,人气很旺,我就把这些赚来的元宝以低于市价20%的价格挂牌卖出,扣除网站10%的手续费,剩下的就变成了真实的人民币。
第一次挂单的时候,其实心里也没把握。大约到了半夜,隐隐约约听见手机接连响起“嘀”的提示声,下意识地拿起来一看,出现“人民币××××元已经入账”几个字样,瞬间睡意全无,抱着手机傻笑了半天。
帮派里第一次线下聚会,用的就是这笔钱。那天来了很多人,我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熟悉”的网友,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很年轻,有的才刚上大学,我这样年纪的很少见。
但当他们知道我就是那个负责赚钱的“大管家”的时候,纷纷说道:“对对对,会赚钱的就应该是你这个样子!”
啥意思啊?
04
不过,好日子刚刚过了几个月就到头了——其实也怪我们太过贪心。因为连续3个月都有的赚,几个“大佬”一下拿出了很大一笔钱,准备继续赚钱。
没想到那次服务器更新的时候,并没有上线金币任务——更新后,金币短时间内持续大跌,“大佬”们换的金币迅速贬值,几个小时就跌了20%左右。
我见状不好,一边把手里的金币出清,一边让他们也赶紧卖出。因为现在不卖,下次更新后谁知道会跌成什么样。在现实中的投资市场里,这叫“及时止损”。
可他们觉得这么短时间内就跌了那么多,有点心疼,想着也许第二天会有所好转。没想到第二天金币价格又跌了30%,大佬们这才赶紧出手。可他们投入得实在太多了,就算把钱庄中所挂的元宝卖单全部扫清,也依然不够。
几个“大佬”损失惨重,而我侥幸逃过一劫。
经过这次遭遇后,我意识到单纯通过钱庄兑换差价赚钱其实风险很大,毕竟背后还有个游戏公司在运营,谁也左右不了运营方的意志,这叫“不可控力”。
那么,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其他方法可以赚钱呢?
正巧那段时间游戏里推出了可以帮主人打怪的宠物,宠物除了自身能力成长之外,还可以像角色那样使用装备。但和角色装备可以用钱购买不同的是,宠物装备只能自己采集材料制作而成。
于是,我便开始琢磨起宠物装备,养了好多只宠物,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找各种材料,然后把材料做成各种各样的宠物装备。一个月后,我终于达到了可以为所有种类的宠物打造全部装备的水平,并且仓库里囤积了大量装备材料。
我给自己的宠物打造了一套顶尖的装备,这套装备是我在这一个月里优中选优做出来的,加成甚至高过角色装备。然后,我参加了一次全服斗技。当时我的角色和宠物都还没满级,而对手早就已经满了,还带了个也已经满级的宠物。
当我放出宠物的时候,他还有些不屑一顾,结果还没等他的角色开动,我那个有一身稀有装备的宠物就冲了过去,咔嚓咔嚓把他的角色给灭了。
“你这是……什么鬼!”
05
验证了稀有宠物装备的威力后,我开始在城里摆了个摊,专门卖高级宠物装备——由于那时候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在角色装备上,根本没有人做宠物装备,摊子摆出来20分钟,20件装备全部卖光。
至于单价嘛,因为没有参照价格,我就随便按照每件约合10块钱人民币的游戏金币价格定的,后来因为太抢手,涨到了每件相当于20块钱人民币。在现实世界的经营活动中,这叫拥有核心竞争力和定价权。
一个月之后,我把所有卖宠物装备所得的金币换成元宝,再在网站上卖出,换成人民币,前前后后赚了2500块——那时候我一个月的房贷也才2200块。
后来,其他做宠物装备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我又开始专门做更高级的星级装备;等别人也开始做高级的星级装备后,我又开始做顶级宠物装备。我那只大胖宠物熊时不时就会穿着一身顶级装备跟人打架,赢了之后我就在世界频道喊一嗓子,顺道给自己做个广告。
这样的网游经营生意,我前前后后做了一年。每当一个赚钱的营生没落了,我就开始琢磨还有什么方式可以赚钱,然后不断地尝试。那一年中,我经营过的生意包括:钱庄汇兑、宠物装备、稀有材料等,成了帮派的财务总管。
不仅我这样,我所在的那个帮派的所有人都被我带着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那段时间我们真的赚了不少钱。
你还别说,有钱了之后,帮派实力迅速扩大,很短的时间内,我们帮派就从原来的全服前十爬到了前五,最后又进到了前三。
这些钱除了用来进行内部建设外,还用于定期聚会,各种吃喝玩乐。现在想起来,只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嗯,钱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啊!
06
2008年,因为被调去忙北京奥运会的事,我逐渐远离了那款游戏,只是偶尔在博客或者其他网站上写当时打游戏的各种趣事。
我走之后,帮派里的朋友们经常问:“你啥时候回来啊,财神?”我说:“我哪儿知道,我也很想回来赚钱!”
后来工作之余,我开始在网上写“如何在网游里赚钱”的故事,被我们报纸财经版的同事看见了,觉得很有趣,还专门跑来采访我。开始他们以为我赚的钱不多,但当他们知道我打网游每个月赚的钱都够还房贷了的时候,觉得非常惊讶。
也因为这段经历,让我逐渐改变了对“网游只会浪费时间”的固有看法。其实,网游中的很多环节跟现实生活很像,只要肯动脑子,仔细琢磨,都能琢磨出点门道来。
又过了好些年,有一次在《职来职往》舞台上,我忽然看见了一个熟悉的公司名字,正是那款网游的运营公司——那期节目是他们的专场。
在录制节目的时候,有人提问说:“很多人将太多的时间浪费在了游戏上,作为游戏运营公司,你们的社会责任感在哪里?”
这个问题一出来,运营方顿时有些尴尬。
我忍不住插话,讲了我自己打网游的这段经历。我深有感触地说:“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度,过度都不好。但对于成年人来说,学会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事情,学会动脑筋,可能会更有益处。”
对方听了我的话,都觉得很神奇。但更觉得神奇的是我,因为回想起来,那段时间的经历就好像在提前预演我后来的人生一样。
大部分人创业都只是在过家家——我目睹的佛、魔、神系创业
对很多人来说,“创业”常被他们当作解决工作或者生活问题的方式,可是绝大多数你在工作或者生活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创业的时候照样解决不了。
那天有个朋友说,他想创业,问我有什么建议。
别的话题我都能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但是当我听到“创业”两个字时,立即闭嘴了。但他不罢休:“刀哥,你见多识广,说说你的看法呗。”
逼得我没办法,只好扔出一句:“你想创你就创啊,不用听别人的建议。”
他说:“但我心里没底啊……”
我说:“没底你创个什么业?”
他说:“但是我心里真的很想创业啊。”
我说:“那你想创就创啊,不用听……打住打住,怎么说来说去成了车轱辘话?”
不过真要说起来,这几年我还是接触了一些跟创业有关的人和事,一想起来就觉得印象深刻,甚至忍俊不禁。
为了表达得更清楚,索性以佛、魔、神系来简单地做个创业类型划分。
01
佛系创业——不争不抢,坐等业务从天而降
我一个朋友A的真实经历,特别有趣。
这个朋友在原来的领域做得非常不错,人也非常有才华,一直被同事追捧着,领导对他也特别器重。他在那个单位工作了5年,成绩斐然,没承想忽然遇上公司业务调整,他所在的部门需要全部转岗。
A心高气傲,觉得他业绩斐然,凭什么要转岗啊,一生气就选择了辞职。辞职之后闲了一段时间,然后就趁着手里还有点积蓄,决定创业。
因为在之前的行当耕耘了几年,已经有了一些经验,所以他创业的方向还是在原来的领域。他找了一个昔日关系不错、业绩也不错的同事聊这事,两人一拍即合,当即决定合作。
经过一段时间讨论业务方向、注册公司、找办公地点,A的创业公司终于开起来了。这个公司只有A和他那位前同事,办公面积倒有200平方米,整个屋子空空荡荡的,但是感觉很不错。
公司开起来了,照理说就要开展业务了吧,这时候A和那位前同事却谁都不想往外跑。
A的想法很简单,以前都是别人追着他做业务,现在他创业了,那些客户自然也会跟着过来;他的那位前同事的想法和他的想法也差不多,两人每天就闷在公司给以前的客户打电话。
客户一听他们创业了,先是恭喜,然后就说还是要跟以前的公司合作。A一听便有些郁闷,也有些生气:以前的项目哪次不是他做的,现在他离开了,以前公司的人能处理好吗?
后来我问他:“你怎么也不出去见客户啥的。”
A说:“有啥好见的,他们还是想和以前的公司合作。”
我说:“那你就想想办法开拓新客户啊。”
他说:“新客户沟通起来太麻烦,我还是先把以前的客户捡起来吧。”
但是他所谓的“捡客户”的方式就是打电话,而且一旦被拒绝或者对方态度不坚决,他就有些受挫,不再继续跟进了。
到了第二个月,两个人干脆连电话也不打了,坐在那里打游戏。到了中午要吃饭了,明明两个人面对面,却都不说话,而是在网上问对方:“吃饭去吗?”
到了第三个月,两人依然一单没开,每个月的房租、水电费倒没少交。两人心里也急,但也没啥行动。
后来,他们那200平方米的办公室成了我们一群狐朋狗友打麻将的地方。
麻将又打了三个月,A把公司关了,一单没开还亏了一大笔钱,然后又找了个公司上班去了。
后来,A把那段创业经历定义为“不争不抢、不冲不跑、等着天上掉业务式”创业。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这就是“佛系创业”。
02
魔系创业——想哪儿是哪儿,眉毛胡子一把抓
和A相比,B就要积极主动多了——B原来的公司业务发展得还不错,但因为他上面的负责人要求比较严,B跟那位负责人经常发生业务冲突,后来B索性辞职选择了创业。
但因为原来的业务基本不是创业公司可以切入的,所以B想来想去,决定进入房地产行业——是的,你没听错,B决定进入房地产行业,而他以前在一个互联网公司工作。
我当时很惊讶,房地产行业资金体量那么大,他一没资金二没人脉,做什么不好,干吗要去做房地产?B却听不进去:“我总不能再回去打工吧。”
然而,过了一段时间,我才知道B和几个人合伙开了一个房屋中介公司——对,就是你通过他们租房子,他们收取一定的中介费。这好像和他以前做的事情没什么关系,跟正经的房地产行业貌似也没啥关系。
然后,B的网上状态就成了各种带人看房子。关键他本来就是个路痴,对这个行当也不熟,折腾了好久也没开单,整个人就从原来的兴致勃勃变成了蔫头耷脑。
我问B当初是怎么想的,他说那几个合伙人以前是做这个的,几个人一琢磨就琢磨出来了。
后来,政策变动,引发租赁市场寒潮,连大型房产中介连锁企业都开始不断关店,像他们这种创业型公司的经营状况可想而知。没多久便入不敷出,关门大吉。
这次“创业失败”之后,B陆陆续续又有过两三次创业经历,分别是代理IT产品、开送餐公司等,每个业务之间都隔着十万八千里。问他为什么干这个,都说是临时想的,但都不懂,也没什么资金力量投入,结果可想而知。
那两年时间B就在各种折腾,周围的朋友一直劝他还是找个工作再积累些经验,他都听不进去。有一天深夜,他忽然给我打电话,兴冲冲地说:“我又有了个想法,你听了一定觉得不错。”
我说:“啥啊?”他说他想开个网红甜品店。他认识一个小伙伴,特别喜欢烘焙,做的甜品也很不错,如果把这个概念打造成“网红甜品”,一定能赚钱。照理说这个想法也不是不行,这年头有一技之长就是机会。
我就问他准备怎么推进,没想到他说:“那个小伙伴负责做甜品,你不是微博粉丝多吗,可以把这些甜品卖给你的粉丝啊……”
我听了一脸蒙圈:“啥?那你……干啥呢?”
B一愣,对啊,他干啥呢?就……负责收钱?
最终,我毫不客气地把他这个想法扼杀在了摇篮里。B还觉得有些委屈,认为我没有帮他。
之后有好一阵子没看见B,听说他又回公司上班去了,因为……没钱了。
03
神系创业——做什么不重要,融资最重要
C是一个学金融的妹子,人很年轻,是个90后,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创始人名气很响的公司做市场营销方面的工作。
这家公司很神奇,除了零星的业务,并没有其他值得一提的成就,但这并不妨碍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在各种公开场合滔滔不绝地抛出各种理念、模式以及新词,用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PPT获得了好几轮融资。
这一切深深地感染了初出茅庐的C,她对创始人一通炫目的演讲之后就能得到大笔投资的方式佩服得五体投地。尽管周围一直有人批评说,这种只讲宣传不讲业务的融资方式并不能够长久,C却依然对此深信不疑。
毕竟,的确有一轮接一轮的真金白银进了这个公司。
忽然有一天,C觉醒了,她认为自己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做出一番事业。当时很多人劝她慎重,因为她工作时间太短了。结果她直接甩出来一句:“你看×××(就是那个一度闻名遐迩的90后创业者、曾经获得巨额投资的女生),她都能做到,我为什么不能做到?我难道还不如她?”
C还真说干就干,辞职、做方案、见各种各样的人,没多久就整出一套华丽丽的PPT。
然后,她直接拿着这套PPT参加了一个种子投资项目会,还站上台将自己未来的创业方向做了一番描述。虽然她没有太多经验,却见过前老板多次在类似情况下慷慨陈词,并且努力做得像那么回事。
结果是:她还真的拿到了一笔30万元的种子轮投资。
那天她高兴极了,认为这30万元就是对之前质疑自己的人的最好回应。但是当C等着钱入账的时候,投资人却给她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比如明确业务方向、推进时间、人员框架等。C却不以为然,认为“30万元哪够啊,现在最重要的是赶紧进行下一轮天使轮融资”。
说实话,那天她兴奋地说这话的时候,我都震惊了,真心觉得现在的小朋友们好敢想,两周前才拿到30万种子轮,现在就直接准备天使轮。我问她:“那你这估值……”
她自信地说:“种子轮我报的估值100万,现在看起来太少了,天使轮我决定估值至少提高到500万!”
然后,她真的这么做了,在没有开展任何实体业务,也没有相应的市场调研的情况下,光凭着几个光彩夺目的PPT,继续在一些投资论坛上宣讲她的创业计划……
有一次,另外一个朋友劝C,还是应该脚踏实地,结果她很不以为然地说:“你们那种想法都太老土了。要知道现在缺钱吗?不缺,想投资的人一大把!缺什么?缺好项目!我这就是好项目!”
按照C的计划,在搞定天使轮之后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业务,然后马不停蹄地准备PRE-A轮融资、A轮融资……“只要钱源源不断地进来,我的创业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我们听得真是目瞪口呆,没有实体业务,只靠一轮接一轮的PPT宣讲,真能吸引来一轮接一轮的融资吗?
她那种不靠实体业务、只靠PPT宣讲融资的创业,是为“神系创业”。
04
为什么那么多人把创业当成解决问题的药方?
这一直是最近这段时间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可能是我已经不年轻了,在我的认知范围里,创业是经验、人脉、金钱积累到一定阶段后对事业进行进一步拓展的做法。相比一般工作,它更高级,但也更艰难,面临的挑战也更大。
但是,在我最近这些年接触的年轻人中,很多人却把创业当成了解决问题的药方——
业务没什么进展,干脆创业吧;
人际关系没处理好,干脆创业吧;
认为钱赚得太少了,干脆创业吧;
觉得工作没意思了,干脆创业吧;
……
对很多人来说,不管在工作上遇到什么问题和麻烦,都可以用“创业”来解决,可是绝大多数你在工作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创业的时候照样解决不了。
以前业务没什么进展的,创业之后业务多半会更差;
以前人际关系没处理好,创业之后可能更处理不好;
以前认为钱赚得太少了,创业之后多半会赚得更少;
以前觉得工作没意思,创业之后会发现更没意思;
……
前面讲的A、B、C其实都是这样,他们原始的创业动力并不足,A是因为部门调整,B是因为人际关系,C是因为临渊羡鱼,创业对他们来说完全是一种被动行为,这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创业就像过家家一样,充满了让人啼笑皆非的意味。
补充一点,C靠PPT宣讲争取天使轮投资的时候,她非但没能使自己的公司估值达到500万,反而还被种子轮投资人追讨被挪用的投资款,因为她原先承诺的事一件都没有做到。
C因此销声匿迹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来听说她重新去了一家公司,继续打工赚钱还债去了。
佛、魔、神系创业,卒。
没有投资经验,如何度过小白时光
不要因为不懂就不去学习,恰恰相反,每一个了解的过程都可能是一次提升自己的机会。
不要因为收益不高就不坚持,你收益不高的很大原因是你投入太少。
自从开始连载“聪明女人会理财”系列文章以来,明显地带动了读者群的投资理财风气——读者群里,城市人居多,年轻人居多,工作5年内的人居多……正是开始投资理财的好时机。
而现实中的大部分读者,除了工作和生活,对投资理财了解得并不多,所以我写的文章更多的是针对小白的,比如,关于女生理财的“傻瓜菜单”,理财半年后的收益总结……www.xiumb.com
到现在这事已经进行了9个月了,上个星期我忽然收到一条短信,说基金要分红了。
01
我是在手机短信里看到基金公司发来的分红信息的:××基金准备每份分红0.22元。然后,我顺手把这条信息发在了读者群里,结果……群里马上炸了。
很多人第一反应居然是:基金分红是什么意思?
我说,就跟你存钱有利息、理财有收益一样,买基金到了一定时候也会分红啊。然后,这话就如同一瓢冷水浇进一锅热油里一样,群里顿时就热闹起来了。
有人问:“啊,我以为基金净值上涨了就算赚钱了,没想到基金也会分红,这也算赚钱了吗?”
我说:“是,净值上涨了当然算赚钱,但是那些只能算纸面利润,基金分红相当于把利润变现,落袋为安。”
还有人琢磨:“那分红是不是跟买基金的时间长短有关系?我刚买基金几个月,是不是就没法分红?”
我说:“不是。只要你在分红日当天持有这笔基金,不管你买了多久,一天还是两年,都有权利分红。”
还有人问:“怎么能看到分多少呢?”
我说:“你在哪儿买的就上哪儿看啊。”
……
各种问题,基本都是小白级别的人会问的问题。有些问题其实我过去已经回答了不止一次了,但她们还是会问,一点都不愿意百度一下。
不,也有的去百度了,结果发现看不懂,哈哈哈!读者群里的热闹顿时让我想起自己刚刚开始投资理财的小白时光。
我大概是2002年开始迈入投资市场的。那个阶段生活已经稳定,工作也日渐平顺,对自己有点信心,但是面对未知的未来,却又信心不足。虽然收入稳定,但是面对那些想做而又不能做的事,又觉得收入不够多。
我当时也不知道怎么脑门子一发热,就去单位楼下的证券公司开了个账户,买了两只股票——那时候啥也不懂。我们报社的报纸不是每天都有财经证券的内容吗,我居然也没问财经部的同事,看了两篇报道,就随便买了两只股票。
对,这不是开玩笑的,真是这样的,甚至连买的是啥我都忘记了。开始我还每天看看,但是看着股票上上下下地浮动,也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后来工作一忙,就给抛到后脑勺了。
等几个月后想起来再去看,我的天啊,已经亏了一多半了!看着亏损数字,才觉得心疼了,然后就问自己:“为什么会亏呢?”
后来,在跟财经部的同事聊天时无意间说起这事,人家问:“你了解那个企业的经营情况吗?”
我愣愣地看着他:“我不是买的股票吗,怎么还要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
人家一下就乐了:“你都不知道买股票就相当于买企业,就敢冲进去?啥都不知道就去买股票,活该你亏!”
同事这么一说,我才恍然间觉察出自己的问题:可不是吗,我不仅连股票和企业的关系都不知道,甚至连很多关于投资理财市场的基本概念都不知道,就买了股票,然后就亏了……
我同事说得好像是有点道理啊。
02
其实很多投资理财的人刚开始进入市场的时候都是这样的,要么心血来潮,要么道听途说。至于进去之后的结果,有的亏有的赚,亏了的不知道是怎么亏的,赚了的也不知道是怎么赚的。总之,就是稀里糊涂、莫名其妙地迈开了人生第一步。
迈出第一步当然是好的,不过总是糊涂可不是什么好事。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就找了很多书来看——说真的,就算现在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了,但是对于学习来说,看书还是最简单易行的办法。
首先是学习一些基本概念,然后是分析思路,最后是综合观察。
说起来也好笑,我之前一直觉得自己对数字不那么敏感,对财经领域也并不感冒,翻到报纸的财经证券版都会立马翻过。也不知道是被那笔大额亏损刺激的,还是因为有不服输的劲头,总之,后来我居然学会了观察趋势变化、看企业财务报表,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当我学会了这些基本知识后,再回头看那几年的投资,才发现自己犯了好多明显的错误:
(1)对要投资的产品一点不了解,对这只股票代表的企业是做什么的、近几年发展怎么样、在行业内有什么机会以及有什么风险一概不知。
(2)除了对具体产品不了解之外,对整个经济形势也不了解,更不用说哪些行业好、哪些行业发展不好了。
(3)对自己投资理财的目的不明确。虽说理财就是为了赚钱,可是究竟想赚多少钱,是总共赚这么多钱,还是每年都赚这么多钱,也从来没有考虑过。
……
我就是这样,在几乎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开始投资理财的,并且“成功”地亏了一大笔,然后才回过头来检讨自己,发现了上面的这些问题。
03
之后的一段时间,我每天除了工作之外,还会专门花时间将学到的东西拿到股市上去验证。
要问我有没有收获,当然有,而且收获不小。但是。很快问题就出现了:
买卖股票很多时候是需要看盘的,每天大盘上午9点半开市、下午3点闭市,其实也是一天中工作最忙碌、最紧张的时间。看盘不仅容易走神,也容易影响工作,而我总不能为了炒股不管不顾工作了吧?
这时,又一个问题蹦出来了:
对于我这样有固定工作的人来说,炒股是不是最好的投资理财方式?
如果说前面说到的那几个问题只是基本层面上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就是进阶问题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让我受益了很多年。
我仔细考虑了一番后,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1)我的工作本来就忙,尤其是白天,花太多时间去炒股看盘,对还需要继续学习和积累经验的我来说实在是舍本逐末。
(2)就算炒股可以赚钱,但是也同样可能亏钱。而在职场上,只要你自己不出大问题,基本都是稳步上行的走势,收入会逐步提高。那还有必要舍弃逐步提高的收入,而去投入可能亏也可能赚的炒股吗?
(3)有句老话叫“世上最难人赚钱,世上最易钱生钱”。既然刚才说的那些方式有矛盾,那就换一种能让钱自己赚钱的理财方式。
这就是我后来放弃炒股、选择基金理财的原因。
我当然知道股市赚得多,但是一旦出现股灾,亏得也多。从2002年到2017年,整整15年间,中国股市经历了多少轮牛市,同样就经历了多少轮熊市;有多少次疯狂上涨,就有多少次惨烈下跌。
但对于每一个有稳定工作的人来说,只要你自己尽心尽责,就一定能获得稳定的收入。
所以,当我彻底走出理财小白阶段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
(1)不需要每年利润翻倍,只要高于通货膨胀指数,就心满意足。
(2)不需要苛求在最低点买入、在最高点卖出,只要在次低点买入、在次高点卖出,就心满意足。
(3)不需要某年拿出很大一笔钱去投资,只要每年都拿出一部分钱去投资就行,关键要能坚持下去。(4)不需要去跟任何人比较,只需要比上一年的自己好就可以了。
……
04
很快我就意识到了这种投资方式的优点——我再也不用盯着大盘,担心第二天的股市会跌,每天患得患失,而是该干吗干吗,努力工作,认真健身,又有了充裕的时间。不过,我唯一保持的投资习惯就是每个月将固定数目的钱投入基金中。
就这样过了整整15年。这15年中,中国股市起起伏伏,出现过疯牛上涨,出现过半夜鸡叫,也出现过大盘近乎跌停的股灾,伤过很多人的心。
很多朋友被伤了之后彻底放弃了“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转向“低风险、低收益”的固定理财产品,甚至连基金定投这种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摊薄成本的投资方式也放弃了。
就我自己而言,尽管经验比以前丰富多了,但我还是不愿意把大把时间放在单纯面对股市上,这件事还是交给更专业的人去做吧。相比之下,我更愿意工作赚钱,然后继续投资。
这15年坚持下来,最早那笔亏损的钱早就赚回来了,而且还获得了超过我预期的收益。
当然,收益只是其次,最让我安心的是,我发现自己终于有了让家人适应变化的能力,这变化包括但不限于生、老、病、死。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的家人突然得了急病,他写了一篇文章,告诉其他朋友要多存一点钱,以免人到中年遇到事情束手无策。这个建议真是真理啊。
年轻的时候觉得天大地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明白人的时间和能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和能力范围内,为自己和家人构建更好的城堡。
我也希望看我文章的朋友们记住这个建议:虽然我们的人生中不是只有钱,但是如果你没有钱,就会失去很多机会,更会失去抵御风险的能力。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文章,其中有个读者的一段评论让我印象很深:
有钱人家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其实是情绪稳定,这种稳定有助于他们做很多事。
这句话说得的确很正确,换作一句俗语,就是“钱是人的胆”。每个人都想淡定,都想从容,也都想临危不惧,但要做到这一切,就必须投入足够的金钱,以获得相应的知识、经验。
不过,即使你自己还处在理财小白阶段,也一点都不可怕;没有投资经验,也一点都不可怕——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你只需要记住以下几点,就能安然地度过小白时光:
(1)不要因为不懂就不去学习,恰恰相反,每一个了解的过程都可能是一次提升自己的机会。
(2)不要因为收益不高就不坚持,你收益不高的很大原因是你投入太少。
(3)不要因为有所亏损就胆战心惊,相比现在可见的亏损,未来生活中不可预测的风险才更可怕。
(4)不要总想着最好的结果,我们都是普通人,有次好的结果,我们也可以欣然接受。说不定,将连续15年的次好结果累计起来,就是一个最好的结果。
你们说,是不是这样?
没有付出代价的觉悟,就不要开口借钱
稍微有一点财富观念的人就会明白这一点——我们不是比谁跑得快,而是比谁跑得长。
上大学之前的一天,父母忽然跟我郑重地谈了一次话,内容无非是注意安全、待人接物要有规矩等。谈到最后,他们忽然说到了一个话题:钱。
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1)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不要打肿脸充胖子。
(2)超出你支付能力的事不要去做,更别抱着赌一把的心理去做。
(3)尽量靠自己解决问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跟家里人说,不要向外人开口。
在那之前父母从来没有如此认真地跟我谈过跟金钱有关的话题,这让我觉得既新鲜又讶异。
然后,母亲说了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如果没有付出代价的觉悟,千万不要开口借钱。”
当时我觉得很诧异,心想谁能保证这辈子不遇上难处呢,遇到难处向别人开口求助也不行吗?
但是后来我才发现,这句话的重点并不是借钱,而是“代价”。
01
上大学没多久,有一天,一个同学忽然向我借几百块钱,理由我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他说一个星期之后还。
我当时也没多想就借了。没想到一个星期之后,他好像已经忘记了借钱这回事。那时候我的脸还比较嫩,也不好意思直接管他要。差不多过了一个月,他还是没有还钱。
后来我才知道,他不止跟一个同学借了钱,而是三四个,说的都是一个星期之后还,但是都没还。
最有趣的是,在那一个月里,他买了好几件新衣服,还买了一台全新的价格不菲的随身听。另外,他还迅速地交了个女朋友,带着女朋友下了好几次馆子。
有一天晚上,另一个借钱给他的同学忍不住了,开口问他什么时候还钱,他说自己一定会还的,但是现在没钱。
那个同学有些不高兴地说:“你没钱,还买那么多贵重东西,还带女朋友下馆子?”
要是别人,估计听见这话早就脸上发热了,但那个借钱的同学却一点事儿都没有,还笑嘻嘻地说:“这个女朋友就当大家集资帮我找的……”
不知道别人听到这话什么感觉,但对当时刚刚踏入大学生活的我来说,真的只能用“大开眼界”来形容。
后来那笔钱要回来纯属偶然——有一天,不知道怎么的,这事儿传到他女朋友耳朵里了,女生一听就很不高兴,跑去问他,结果他第二天就把钱都还了。
然后,大家就明白了,他并不是没钱,而是喜欢赖着不还。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我自己辛辛苦苦借来的钱,凭什么要还”。
从那以后,很多人跟这个同学都刻意保持了一些距离——这付出的是信任的代价。
02
但这件事对我来说,还构不成教训——大二那一年,我遇到了一件直接重塑我的金钱观的事情。
之前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过这件事。
读大学的时候,有位老师跟学生们关系一向很好,也经常和学生们一起玩儿,因为这层关系,他的女朋友也跟大家熟悉起来。
有一天,我忽然在校园里碰见老师的女朋友,她看上去急匆匆的,一见到我就问我有没有钱,她家里人遇到点事情,急用钱,第二天还我。
我当时手头只有500块钱,她觉得少,还让我去借。正要出校门的我没时间去借,但并没有多想,便把手头的500块钱借给了她。
到了第二天,我傻乎乎地在约好的地点等了一中午,人家也没出现。我就去问老师,老师奇怪地看了我一眼,说:“我已经跟她分手了……”言下之意是,这事跟他没关系。
然后,我就傻眼了。
现在看起来500块钱不算什么,但是放在20多年前,对于一个学生而言,这并不算一个小数目。我虽然不至于因此就山穷水尽,但心里那个气愤啊!
所以,每个成功的人生都有一个被骗的前传——最关键的是,你还拿这骗子没什么办法。这真的不是开玩笑的。
后来知道一个同学的父亲是专业的法律工作者,我就跑去请教他应该怎么办,有没有可能通过法律途径要回这笔钱——听上去是不是特别天真?唉,没办法,哥当年也天真过。
那位叔叔详细听了事情经过后,非常遗憾地告诉我:“这事用正常的法律手段几乎解决不了。”他告诉了我几个“解决不了”的关键点:
(1)这是口头借贷,没有借据等确凿证据,如果对方断然否认,我一点办法没有。
(2)就算有借据,也只能依赖对方的诚信来还钱。因为金额太小,去报案都不够立案标准。
(3)当然,还可以选择去法院起诉,可是就为这500块钱……诉讼费可能都不止这么点。
我听了后,心里想——这次付出的是常识的代价。
03
直到我大学毕业,这笔被借走的钱也没要回来——后来,我还真在校园里碰到过那女的几次,她每次见到我就跑。关键是我那时候脸皮还比较薄,不好意思跟她打。
这之后我就真的吸取了教训,也遵从了那位叔叔所说的两条原则:
(1)凡是不熟悉的人开口跟你借钱,一律拒绝——很多人输就输在不好意思拒绝上,可是你们原本不熟,他都好意思跟你开口借钱,你有啥不好意思拒绝的呢?
(2)不管多熟悉的人要跟你借钱,一律写借条——不仅要写清楚事由,还必须写明白还款期限。
我一开始真的不好意思拒绝,怕得罪人,也怕人家觉得我抠门。有一次,文章开头的那位同学又来向我借钱,我下意识地拒绝了他,他似乎早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一点也没生气,啥话也没说就走了。
等他走了,我才反应过来:啊,原来拒绝别人并不会得罪人啊!
再一想,可不是吗,明明是对方有求于我,可为什么反而我自己觉得别扭呢?
但就算这样,我还是付出了第三次代价——如果说第一次算是无知,第二次算是被骗,那第三次就不同以往了,最关键的是,它并没有违背我刚刚说的那两条建议。
那是我工作不久之后发生的事:一个还算熟悉、经常和我在一起玩耍的朋友向我借了1万块钱,说是有急用。因为关系比较好,他又主动写了借条,上面写着3个月之内还,我就借给他了。
结果,别说3个月了,差不多过了1年,他也没还。我一问,他就用各种理由推脱。其间他换了工作,去了一家外企上班,据说工资也涨了,但也没有还钱。
两年后,有一天,我忽然心血来潮,杀到他们公司门口,摆出一副地痞流氓的样子,他这才不情不愿地把钱还了。
去他们公司楼下的ATM机上取钱给我的时候,他还特别不高兴地说:“不就1万块钱吗,你又不缺……”
听听,这是什么话——这次付出的是友情的代价。
04
从此之后,关于借钱这事,我增加了第三条原则:
1万块以上的借款,一律支付相当于银行商业贷款水平的年利息——这一条也需要在借条上写清楚。
别说,这条原则一出来非常有效,顿时挡住了大部分借钱的人——那些能被这一条原则挡住的人,基本都是心口不一或者根本没想过要还你钱的人,包括但不限于刚认识不久、根本谈不上熟悉的人,觉得你有钱就来借钱的人,八辈子不来往、一打电话就是为了借钱的远房亲戚。
而一些真正遇到难处也信得过的朋友,还没等我开口,人家便会主动提出支付利息——收不收是一回事,但这是对彼此的尊重和信任。
换作是我,想的第一件事也是:绝对不能去伤害那些信任我的人。
但这仅限于现实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人,而对那些根本不认识也接触不到的陌生人,非常抱歉,这么多年的人生经历告诉我:如果你都不能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别人就更没有义务帮你承担责任。
这些人专指那些每天在微博上以各种理由来借钱的人,他们有几个共同的特点:
(1)说的故事各种凄惨,如果不借,他们就没有了活路。
(2)理由五花八门,但主要是因赌博、高利贷以及不懂事借了钱。
(3)金额大得吓人,少则10万、20万,多则50万、60万。
(4)基本都没提用什么样的方式还钱,更别提利息了。
(5)他们对于身份的证明就是身份证号和一个电话号码。
这样的人我在网上挂出来过很多次,有的人对此不理解:你不借就是了,为什么要挂他们?
有这个想法的人都有一个预设的前提:这些人说的是真的。但实际上,他们拿着上面这五条内容去银行借钱,银行会同意借给他们吗?
既然比我们有钱得多的银行都不会借,我们打肿脸充胖子干吗?
退一万步说,就算他们说的这些事都是真的,这人你认识吗?你了解吗?你能确保他以后真的会还钱?别搞笑了!
更好笑的是,有时候我挂了那些特别可笑的借钱私信,对方就会气急败坏地说:“你不借就不借,为什么用这种方式羞辱我?”
这就是你们应该付出的代价:尊严。如果这些人不认为发私信跟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陌生人借钱是一种骚扰,那我也就不觉得挂出来是对他们的一种羞辱。
05
其实人年轻的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常常认为时间对自己来说是最大的财富,但当我自己走到中年阶段,经历了至亲的生老病死以及生活的波折跌宕之后,才明白:
如果你不懂得把时间转化成财富的方法,或者懂得也没有去做,或者做了也没有坚持,那么时间对你来说,其实跟每天倒在垃圾桶里的废物没什么两样。
所以,如果你听到一个年轻人说时间就是财富的时候,一定要多问他一句:你准备怎么把时间变成财富?
如果他回答不出来,那他就真的在给自己找借口——至少他应该说“努力工作,积累经验,不断让薪酬升级”,这是一个“保底答案”。
而在这个保底答案之上,应该还要有对未来的规划、对风险的把控以及积累财富。
这些都是生活留给我的真实感受,它不同于表面可见的莺歌燕舞,也不同于随手可得的灯红酒绿,反而带着现实的各种冰冷——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这个时期都会不期而至。
如果不明白这一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变得越来越慌,经不起生活的一点点折腾。
也正因如此,我才觉得上大学前父母跟我说的那些话是多么有道理:
你可能会失去一些机会,但至少不会让自己的生活处于失控状态。而稍微有一点财富观念的人就会明白这一点——我们不是比谁跑得快,而是比谁跑得长。
学会赚钱的第一步是学会别“瞎折腾”
在你还没有学会控制住自己不“瞎折腾”之前,赚钱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
很多人非常喜欢“聪明女人会理财”这个系列文章,因为可以看到很多自己身上的影子,比如金钱观念、收入规划、理财得失以及风险防范。
其中有很多都是我们共同走过的弯路。
都说“世上最难人赚钱,世上最易钱生钱”,“钱生钱”这件事其实也很考验人。
不止一个朋友告诉我,当他们第一次尝试投资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会不会亏”“万一亏光了怎么办”;当他们第一次炒股时,盯着上下浮动的大盘曲线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可是啥也看不懂;当他们第一次买保险时,心里总在嘀咕“这是不是骗人的”……
但更多的人还会面临一种疑惑:我也下决心了,也开始尝试了,但是为什么没赚到钱?
你做了别人建议做的所有事,却没赚到钱……这真的是一个特别有欺骗性的问题。
01
其实更具有欺骗性的是我们自己。
很多金钱意识刚刚觉醒的朋友,在最开始尝试投资赚钱这件事上,常常会听见三个忠告:
(1)首先保证工作和收入的稳定,那才是你一切安全感的来源。
(2)投资的钱最好只占收入的一小部分,这样不至于影响你的生活,比如占30%。
(3)最好能够长期投资,比如3——5年甚至更长时间,能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
在刚开始的阶段,大部分人都会频频点头,说“对对对,好好好,一定这样”,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比如,前两天有个朋友问我:“我买了基金,开了定投,也坚持了一段时间,可为什么我的收益没有别人的高?”
我听了觉得有些奇怪,不应该啊。于是问她:“你是老老实实放着一直没动吗?”
她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不是。前段时间觉得收益不错,我忍不住把手头的钱全部投了进去,可是后来听别人说会下跌,我有点担心,就把基金都卖了。没想到它一直在涨,我又觉得后悔,赶紧买了回来……”
好家伙,之前的三个忠告至少违反了两个。
不仅如此,在短时间内这么频繁地买卖基金,这一买一卖至少要花去2%的手续费,收益当然要缩水。她听了很诧异:“啊,基金手续费这么高吗?”
我说:“你之前买的时候应该都有提示啊。”
她想了想说:“没注意。”
她的做法,其实也是刚刚开始尝试“钱生钱”的普通人的做法:“瞎折腾”。可以这么说,在你还没有学会控制住自己不“瞎折腾”之前,赚钱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
02
这种“瞎折腾”有几个表现,首先就是毫无征兆、心血来潮地打破原有计划或改变目标。
投资之初,你问他们有什么具体目标,通常你会听到很多不同的答案,比如:我想赚够20万;我想长期投资至少5年;我想以后用这笔钱来养老。
这其实可以视为三种不同的目标:金额目标、时间目标、用途目标——三个目标中,只要达到任何一个,我们的“赚钱”计划就算成功了。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更容易看到这样的情况:
(1)计划赚够一定金额的,别说20万了,一旦赚到2万,就经常害怕会跌回去,急忙终止了投入。
(2)计划投资到一定年限的,别说5年了,有时候5个月没到,看见赚得不多或者略有亏损,便觉得不划算,干脆终止了投入。
(3)计划达成某个目标的,其实远没有到养老的时候,只是道听途说或者心血来潮,便改变了计划。
就像刚刚说的那个朋友,在刚开始投资的时候,分明拍着胸脯说会长期投资,结果刚刚有所收益,便担心会下跌。而她所谓的会下跌并没有真凭实据,只是“听人说”,便贸然采取了行动。
这也是很多初级投资者最容易遇见的情况:制订计划的时候思前想后,格外谨慎,可是打破计划的时候却很干脆,一拍脑门就打定了主意,格外随意。对这种人来说,再周全的计划也没什么用。
这种制订完计划又随意打破的做法,就是最常见的“瞎折腾”。
03
第二种“瞎折腾”就是不去学习、不去研究,却相信小道消息——这也是很多人常犯的错误。
文章开头所说的那个朋友遇到的情况,在生活中一点也不少见。很多人在对投资、赚钱这件事一头雾水、懵然不知的时候还能老实度日,可一旦稍微有所接触或者有所了解后,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一样,心思立马活泛了,想法也开始多了起来。但这种想法并没有实际经验支撑。
很多事情我们并不了解的时候,常常能够保持一种敬畏之心,而一知半解的时候,便会随心所欲。但赚钱这事从来不以你的个人意志为转移。
我曾经问一位信誓旦旦准备长时间定投基金,但不到半年就停下来的朋友:“为什么要停?”
他说:“因为听人说股市最近可能要调整……”
“听谁说的?”
“就一个邻居,其实也不是太熟。”
“不太熟你还听他的!你跟我这么熟,怎么也不来问我?”
“我是想,兼听则明嘛……”
“那人投资时间有多长?赚了多少钱?有我赚得多吗?”
“……”一问三不知。
放着一个熟悉行情的、明白的、没有其他要求的人的建议不听,却去相信一个不熟悉行情的、不清楚有没有经验的、不知道是否真有所斩获的人的只言片语,而且据此做出了决定,这也是“瞎折腾”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04
“瞎折腾”的第三种表现就是盲目乐观,头脑发热——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在初期刚刚有所收获时发生。
几年前,我的一个朋友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他一开始投资基金,大概买了1万块钱的,当时大盘行情好,几个月赚了10%。
这个收益数字顿时让他很是兴奋,他忍不住算了起来:1万块钱几个月就赚了10%,如果投10万块钱,那不就相当于能赚1万块钱?如果投得更多,那不就赚得更多!
然后,他就把手头的钱都投了进去,包括一笔很快要派上用场的钱。
就在他还做着再赚10%的美梦的时候,股市开始了调整,基金净值也不断下降。这时候,他有些慌了,之前的盈利已经全部回吐不说,还开始亏损了。
他只得咬牙把所有基金都赎回,加上手续费,他在很短的时间内亏损了8%。
更尴尬的是,他刚赎回没多久,大盘扶摇直上,在前期高点的基础上还涨了不少。而这时候他手里已经没有筹码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之前的账面浮亏变成实际亏损,这让他特别后悔。
很多人在赚钱时都会经历“头脑发热”的考验——现在赚点钱多难啊,工资只能按部就班地拿,而能在投资市场里获得收益,谁都会高兴。但别忘了,既然有收益,就有可能会有亏损。如果获得一点收益就能让你头脑发热,那亏损更容易让你手脚冰凉,一冷一热的结果就是手足无措,在慌乱中做出错误的决定。
其实,投资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很多人在青少年阶段很少接受财富教育,都是成年以后有了一定经济收入后才开始有投资理财意识的。但这个阶段赚钱不易,生活压力加大,在面对“赚钱”这个话题时更容易惊慌失措。
05
说了那么多“瞎折腾”的表现,回头看看,其实我自己也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
以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讲述自己是如何开始投资理财的,那真是一次惨痛的教训——工作稳定后,我开始买股票,没想到正赶上熊市。那时候我对投资理财不懂,一上来就开始亏,亏了还舍不得止损,不断投入,结果投入越多亏损越大。
中间还有好几次我听了“小道消息”,总是想赚一把“快钱”,结果从没有成功过。越想赚钱,越赚不到钱,后来在亏损的泥泽里越陷越深。
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什么地方做错了,想来想去,觉得我就是完全不懂,却又盲目自信,总是希望快进快出地赚“快钱”。这对投资老手来说可能不难,但对我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来说太不容易了。
然后,我才开始从头学习关于投资方面的很多基本知识,越学越觉得这根本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越了解越觉得自己之前有多浅薄,居然什么都不懂就冲了进去。
那些亏损的钱和莫名其妙折腾进去的手续费,就当是为自己的浅薄交的学费吧。
随着了解的加深,我逐渐意识到:炒股可能并不是最适合我的投资理财方式。因为我的工作很忙,不可能花大量时间去盯盘,也不可能像专业人士那样掌握大量业内信息。最关键的是,我不希望“钱生钱”这件事影响到我的生活。
如果你因为赚钱而失去生活,本身就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
正因为明白了这一点,我果断放弃了炒股,转向基金投资,到现在已经快16年了。
这16年的经验告诉我,这个决定非常正确,至少它让我有了更多时间做自己的事,避免了早期的瞎折腾。
06
赚钱这件事,不仅考验你的知识和眼光,还能不断锤炼你的心性。
如果说得直接一点,投资理财的过程其实就是和自己身上的人性弱点做斗争的过程,这些弱点包括贪婪、轻信、犹豫、无知、愚昧、懒惰……这些弱点平常隐藏在你身上,并不明显,只有面对金钱得失的时候,才会显露出来。
一旦显露出来,最容易产生的后果就是“瞎折腾”。
说完了问题,最后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式——如何不再“瞎折腾”?
方法其实很简单:
(1)坚定地执行你原有的计划,完成目标——不管你的目标是金额目标、时间目标、用途目标中的哪一种,只要你确定了目标,就不要轻易改变它,一直到这个目标完成为止。
(2)既然投资理财是“钱生钱”,那就不要总想着自己赤膊上阵,而是要交给更专业的人去做,你在原有的工作和生活轨道上继续前进就行。术业有专攻,不要觉得自己会比专业人士强。
(3)学会用时间换空间。只要是投资,就有可能会面对风险。风险其实一点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给自己时间去面对。
当有一天市场的起起落落、风险的高高低低、数字的加加减减都不会再挑逗起你内心的慌乱和折腾的想法时,祝贺你,你开始赚钱了。 蓝星,夏国。
肿瘤科病房,弥漫着医院独有的消毒水味道。病房是单人间,设施俱全,温馨舒适。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可对于孑然一身的路遥来讲,却是无人问津的等死之地。
他是癌症晚期,靠着意志力撑到现在,但也只是多受几天罪罢了。
此刻,路遥躺在病床上,怔怔望着床头柜上的水杯,想喝口水。
可他拼尽全力却无法让身体离开病床。剧痛和衰弱,让这原本无比简单的事情成了奢望。
这时,一道幸灾乐祸的声音响起:“表哥~你真是狼狈呢。连喝口水都得指望别人施舍。”
一位英俊的年轻男子悠闲坐在病床前,翘着二郎腿,眼睛笑成一道缝。
“你求求我,我给你喝口水如何?”
路遥面无表情,一言不发。自从失去了自理能力,一帮亲戚的嘴脸已经见多了,不差这一个。
男子起身,将水杯拿在手里递过来,“表哥别生气,我开玩笑的,你对我这么好,喂你口水还是能办到的。”
说完话,他将水杯里的水,缓缓倒在路遥苍白消瘦的脸上。
被呛到,路遥无力的咳嗽几声,好在少量的水流过嗓子,让他有了几丝说话的力气: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张鑫,为什么?我从未得罪过你。你去星盟国留学,还是我资助的!”
张鑫将水杯放下,不紧不慢的说:“谁让你这么古板呢,只是运点感冒药罢了,又不犯法,你非得千方百计的拦着。”
路遥脸上闪过一丝了然之色,道:“张鑫你这垃圾,狗改不了吃屎。将感冒药运到国外提炼毒品……咳咳……”
张鑫理了下领带,笑道:“你别血口喷人啊,我可是国际知名企业家。这次回国,‘省招商引资局’还打电话欢迎我呢~”
路遥叹了口气,现在的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索性闭上眼睛不再说话,安静等待死亡的到来。
但张鑫却不想让眼前饱受病痛折磨、即将离世的表兄走好。他附身靠近,悄悄说道:琇書蛧
“表哥啊~其实呢,我这次回国主要就是见你一面,告诉你一声——你的癌,是我弄出来的~”
路遥陡然挣开眼,“你说什么!”
张鑫笑眯眯的掏出个铅盒打开,里面是件古怪的三角形饰物,仅有巴掌大小,中间是只眼睛似的图案,一看就很有年代感。
“眼熟吧?这是我亲手送你的,货真价实的古董。我在里面掺了点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就会变成你现在这副鬼样子。”
路遥马上认出来,这是自己很喜欢的一件古物,天天摆在书桌上,时不时的把玩,没想到却是要人命的东西!
他伸出枯枝似的手臂,死死的抓住眼前人的胳膊!“你……”
“别激动~表哥,我西装很贵的。”张鑫轻松拿掉路遥的手,小心的捏起铅盒,将放射性饰物塞进他怀里。
“我赶飞机,得先走一步。你好好留着这个当做纪念吧,有机会再去你的坟头蹦迪~”
说完话,张鑫从容起身离开。临走前,还回头俏皮的眨眨眼。他原本就男生女相,此时的神态动作居然有些娇媚。
保镖很有眼力劲,赶紧打开病房门。同时用无线耳麦联络同事,提前发动汽车。
~~~~~~~~
路遥只能无力的瘫在床上,浑身皆是钻心剜骨般的剧痛,还有无穷悔恨、不甘。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但很快,剧痛渐渐消失,只剩麻木,路遥隐约听到过世的双亲在喊他。
就在路遥的身体越来越飘,即将失去意识时,胸口突然阵阵发烫,将他惊醒。
从怀中摸出那三角形饰物,发现这玩意变得滚烫无比,还在缓缓发光!
秀书网为你提供最快的远离迷茫,从学会赚钱开始更新,第四章 没钱?别着急,我们迟早会有钱的免费阅读。https://www.xiumb9.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