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一旦混杂上钱,就会产生油腻感,而且这种油腻感有时候会让人不知所措。
年轻时谈恋爱,很少有人会把感情和钱扯上关系——那时候感情就像一朵白莲花,而钱就是散发着铜臭的阿堵物,生怕沾上一星半点。但是到了一定年纪,经历了足够多的事,便会发现,有时候生活就是个五味俱全的复合物,你以为不能沾油腥的,其实哪怕只是摸一下,感觉都会油腻腻的。
感情一旦混杂上钱,就会产生油腻感,而且这种油腻感有时候会让人不知所措。
01
有个妹子一直在苦恼自己和男朋友的关系问题,跑来问我的意见。
她和男朋友相处两年多了,感情一直很稳定,甚至已经准备结婚了,可就在这个阶段出现了问题:
男方忽然提出婚礼、新房、买车等所有费用都跟女方AA制,一人出一半。其实男方知道女方家里条件一般,拿出这些钱可能有困难,但依然坚持。如果女方不同意,男方就觉得她跟他在一起是因为钱。
妹子很郁闷,也有点生气,可是又不愿意被男方说成结婚是图他的钱,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补充一下双方条件:
(1)男方、女方年龄并不相当,男方大女方12岁,在一家上市金融机构工作了10年。女方在北京一所小学当老师,刚工作两年。
(2)女方很漂亮,大学刚毕业就认识了男方。男方长得很普通,认识女方后主动追求,攻势很猛。当时女方犹豫过两个人的年龄差距,但男方说没关系,真爱可以跨越年龄。
(3)男方单身的时候在北京买了一套房,写的是他的名字。后来北京限购了,每个单身人士名下只能有一套房,如果想再买一套房子,就需要结婚。所以就拿已有的这套房子先暂时当婚房了,但女方并没有要求在房产证上增加自己的名字。
(4)男方表示,两人结婚后如果要买新房,购房款男女双方各出一半。以北京目前的房价,男方尚且不能负担,更别提家境一般的女方了。
(5)男方月收入是女方月收入的8倍。
……
所有前提条件讲完了,不知道大家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02
讲一个我哥们儿L的故事,是真事,和刚刚我讲的那件事情大同小异。
L是我的一个朋友,他家里条件不错,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工作了几年后就出来做生意,没两年就做得风生水起,赚了不少钱——在当年那帮朋友中,L是第一个买大房子和进口宝马的。
L曾经有一个女朋友,两人差不多大,相处了很多年,后来因为L忙于生意,天南海北地飞来飞去,两人聚少离多,便选择了分手。
之后的很多年里,L都没有固定的女朋友——请注意“固定”这个词——因为经济条件不错,他身边总是莺莺燕燕的,他也总说自己已经习惯了逢场作戏,这样也挺好的,各取所需,谁也不欠谁的,轻松自在,快乐逍遥。
但是人折腾久了总会出点意外——35岁这一年,L认识了一个21岁的姑娘,叫小白。小白人很漂亮,性格也开朗活泼,当时还在读大三。L第一次见小白就喜欢上了人家,但是小白却对他比较冷淡,因为L毕竟大了她14岁,两个人站在一起就像两个辈分的人。
L却不管那么多,疯狂地追求小白,送花、送礼物,请她看电影。最疯狂的一次是,L听说小白喜欢周杰伦,从来没看过演唱会的L专门花了大价钱买了周杰伦香港演唱会的内场票,带着小白飞到香港去看演唱会。
小白和L之间的距离因为L的各种攻势逐渐缩小了。从香港看完周杰伦演唱会回来之后,L再度向小白提出交往请求。小白还在考虑年龄的事,L的话却很贴心:真爱能弥补一切差距,包括年龄。
可能就是这话打动了小白吧,她接受了L的追求,两人开始交往。
关系确定之后,小白继续在学校读书,L继续做生意,平常见面次数不是太多,只是周末的时候小白会从学校出来找L,两人住在一起。
03
那段时间我们每次聚会,L都会带着小白,两人在一起甜蜜地抛撒狗粮的样子让人很是受不了。我们都以为一向天马行空的L这次终于找到真爱了。
看得出来,小白对这段感情也非常认真。两人相处了大半年后,正好赶上春节,小白带着L回了她家——她家在贵州一个山区,当地交通不便,两人坐飞机到贵阳后,又坐了好几个小时的长途汽车才到家。
说实话,小白家的条件一般,只有父亲在工作,母亲在家务农,小白还有个弟弟刚上大学。但是小白父母对女儿把L带回来这事并没有什么反对意见,因为当地女孩子普遍早婚,像小白这个年纪的女生,很多都已经当妈了。小白父母的意思是,只要小白过得幸福快乐就好。
我们都以为两个人会修成正果呢,谁知一年后,两人出了问题。
小白大学毕业后在一个公司工作,月薪只有4000块。本来她以为毕业后可以名正言顺地跟L住在一起,但是L却觉得两人还没有结婚,还是各自保留一些个人空间比较好,所以让她去租房子。
小白刚毕业工作,收入本来就不高,在北京,哪怕是一居室的老房子,房租也不低。好不容易找了一个跟人合租的房子,每个月2000块房租。L帮她出了三个月的房租后说,以后的房租她自己负担,美其名曰“经济独立是两个人平等相处的基础”。
开始小白没说啥,每天很努力地上班,但就算这样依然入不敷出——光房租就占了薪水的一半。而且这房子距离L家很远,以前小白从学校去L家都是L车接车送,或者打车,但是小白毕业后就没有这种待遇了,小白再去L家的时候就总是挤公交车,每次单程都要花上一个多小时。
顺便说一下,L的月收入至少是小白月收入的10倍。
04
日子久了,小白难免会抱怨,觉得自己跟L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L也觉得不舒服,觉得小白不像以前那样简单纯朴了。
有一次L约我一起吃饭,吃着吃着,他忽然问:“你觉得小白跟我在一起,是不是图我的钱啊?”
说实话,听到他提出这个问题的那一刻,我非常吃惊——因为真的没想到他会这么问。我问L:“你跟小白在一起已经很长时间了,难道你感觉不出来她不是真心对你的吗?”
L说:“原来觉得是,但是自从她开始工作以后,觉得她总是在提钱,这需要钱,那需要钱,这也不够花,那也不够花……以前她上学的时候从来不这样。”
我问:“既然这样,你为什么不让小白跟你住在一起呢?”
L说自己已经习惯了这样每个星期见面的状态,总觉得时时刻刻腻在一起反而会影响感情。
我本来想把这个话题岔开,因为感情本来就是两个人的私事,别人说什么都不合适。但是L一直在问,问到最后,我说:“想听真话吗?”
他说:“是。”
我说:“我觉得你还挺自私的。”
他说:“真的吗?其实我不是个吝啬的人,我对她也挺好的,买了那么多礼物,还带她去香港看周杰伦的演唱会……”
我说:“但那只是你追求小白时做的事,那时候什么甜言蜜语都能说出来,什么浪漫的事都能做得出来,可现在呢?你们已经在一起一年多了,人家是想跟你一起过日子,结果你要跟人家来个‘经济独立,男女平等’……”
L说:“这不是别人都这么说嘛……”
我的话也很直接:“如果真要平等,你大小白14岁,这年龄差距怎么解决?你是江湖上的老油条了,人家还是刚毕业的女大学生,这条件差距怎么解决?当初你追求人家的时候怎么不说平等,现在追到手了就开始要平等了?我觉得这样并不合适。”
L可能没想到我的话这么犀利,坐在一边不说话了。
最后,我跟L说:“你大人家那么多,经历、经验都比别人丰富,如果连经济方面都不愿意付出,那就干脆跟人家说分手,别耽误人家。”
05
真的,这是我的真心话。尽管我自己也是男人,但在感情上我还是会站在女方这边的——实事求是地讲,在现在这个社会,有没有爱钱的女性?当然有。但是从我自己接触过的人来看,在感情和婚姻中,男人反而容易更现实、更物质,因为他们每时每刻都在这个崇尚简单成功和金钱至上的物质世界里浮沉,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外界的习惯性思维和逻辑的影响。
L和小白的例子就是这样——L觉得小白总在提钱,那是因为她刚刚跨入社会,正是需要钱的时候。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要靠自己的能力独立生存下去,当然要谈钱。不谈钱,喝西北风吗?L当然可以不谈钱,因为他早就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当他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小白的时候,看到的当然全是问题。
如果说他们两个之间是有差距的,那这个差距要靠什么来抹平呢?当然要靠真爱。但仅仅有真爱是不够的,条件好的那一方应该多付出一些,这才是真爱的表现。
然而,在L让小白3个月后自己承担房租这件事上,我看不出L对小白的真爱在哪里。一方面想跟人家风花雪月,另一方面又不想为真爱付出金钱,哪有那么好的事儿!嗯,说句不好听的,L可能喜欢小白年轻的肉体,喜欢小白单纯的思想,但并不爱她——他更爱他自己。
又过了几个月,L忽然说自己恢复了单身,而且是小白提出来的。对此我一点也不感觉到意外,倒是L有些恋恋不舍,开始想起小白的好来。消停了一段时间后,又忍不住回头去找人家了。
结果,L被小白和她的新男友一起赶了出来。
06
L的故事和开头那个妹子的故事几乎如出一辙。
妹子的男友大她12岁,两人之间的差距摆在那里,这很正常。但妹子的家庭条件一般,男友从一开始就知道,也没提什么其他要求,结果要结婚了才说AA制的事,这就不正常了。
在男权色彩浓厚的社会中,男性拥有的社会资源和人脉远远超过女性,所以很难实现绝对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正因如此,才需要更柔性地处理这个问题。
这种柔性方式在感情和婚姻关系中更为重要——感情和婚姻不是你来我往的买卖,所谓一板一眼的条件对等,只会让人觉得无趣和失望。
再说,如果真要讲对等,男方有很多显而易见的漏洞,如果放在开头那个问题上:
(1)年轻姑娘愿意把自己最好的青春时光花在你身上,那你是帅比潘安吗?不,你大人家12岁,已经是个快到中年的白胖子了。
(2)你要求买婚房AA制,但是人家姑娘也没要求在房产证上写自己名字。再说了,如果人家姑娘不嫁给你,你在北京根本就没资格买房。那这个买房资格,姑娘是不是也可以待价而沽呢?
(3)如果一切都要以“男女平等”为借口,那女人怀胎十月,分五个月给男人可以吗?
所以说,那些明明大女方很多岁、条件也比女方好,却又希望拿经济独立、男女平等来规避物质付出的男人,女人们应该统统绕着他们走。这种抠抠搜搜的中年油腻男真没什么好稀罕的!
姑娘们请记住:离开那些舍不得为你花钱的人——就像小白那样,听说她现在过得很幸福,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
害怕人家图他钱,结果碰上个有钱女生,(上尸下从)了
在崇尚现代婚姻制度的今天,金钱和物质常常是感情和婚姻的基础。而且,男人一旦现实起来,比女性还可怕。
前面那篇文章讲了“不愿为你花钱的人不是真的爱你”——男方明知道女方家里条件一般,却在结婚前要求买车、买房、婚礼的花费都AA制。男方还认为,女方如果不同意,就是在贪图他的钱。因而,女方对感情产生了怀疑。
很多人喜欢用是否物质来衡量一个人是否过于现实——而事实上,在崇尚现代婚姻制度的今天,金钱和物质常常是感情和婚姻的基础。而且,男人一旦现实起来,比女性还可怕。
前一篇文章里提到的我那个朋友L和小白,他们的故事只讲了前半部分,后面的部分更有趣。
01
L单身了一段时间后又认识了一个姑娘,这个姑娘也很年轻,22岁。
两个人是在一个朋友组织的聚会上认识的。那天人很多,也热闹,这个姑娘一进来就自带光芒,瞬间吸引了L的目光。
这个姑娘,暂且称呼她为小叶吧——L后来曾经跟朋友们说起第一次见到小叶时的情景,觉得她特别青春、特别漂亮,跟一颗闪闪发光的水晶一样。
他当初也是这么形容小白的。
在那个聚会中,L毫不犹豫地表达了自己对小叶的好感。小叶对此似乎并不感到意外,也没有拒绝L随后发出的邀约。
L这个人呢,虽然之前跟小白分手的方式让人不敢恭维,但是他在追求女生的时候还是很有一套的——他选择了一个五星级酒店的餐厅作为第一次跟小叶约会的场所。五星级酒店餐厅的环境当然不用说,用餐的价格也不菲,关键是氛围好啊,再加上一束花、一份精美的礼物,很容易就迷倒一般小女生了。
当初L追小白的时候,小白总会因为L带她出入高档消费场所、送她这样那样的礼物而担心两人之间的差距太大,但这种情况在小叶身上并没有出现。尽管她只有22岁,而L已经37岁,两人之间差了足足15岁。
在整个约会过程中,小叶都没有流露出丝毫不适应的表情,甚至在接受L送的那份礼物时,一眼便看出了那是限量款首饰。
L向小叶提出交往请求时,小叶考虑了一下就同意了。然而,L却不淡定了。
02
这一次L的不淡定源自小叶的淡然自若,他总觉得这么年轻的小姑娘面对这种场景的时候似乎太过镇静了,仿佛……仿佛已经见惯了这种场面。
你想啊,一个不过20出头的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居然会对五星级酒店等高端场所习以为常……是不是会让你产生种种奇怪的联想?
这种联想让L变得有些小心谨慎。尽管他嘴上没说,但是他依然担心小叶会变成第二个小白——她跟我交往,不会是因为我的钱吧?
说实话,在男女交往的过程中,只要产生了这种疑问,就很难遏制,尤其是L这样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的人。
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L的那辆进口宝马被撞了,需要进行修理。L比较忙没时间,就让小叶帮他把车开到4S店去维修,小叶就去了。维修费2万多,姑娘二话没说就付了。虽然是垫付的吧,但让L很惊讶,觉得这个还在读书的小姑娘怎么这么有钱。
让L诧异的事情不止这一件。小叶和L在一起的时候,除了刚开始的那几次,后面吃饭都会自己付钱,无论有多贵。另外,L过生日的时候,还送了他一块手表,L查了一下,近10万块钱。
对此,L一直在心里犯嘀咕。
相处了一个暑假之后,小叶忽然说她在犹豫还要不要回学校读书。L一问才知道,原来小叶读的并不是国内的大学,而是在法国一所私立大学学艺术设计——那所私立大学在欧美很有名,每年招收的学生也不多,每年的学费非常高。
小叶说这次回国过暑假认识了L,觉得两个人很合拍,害怕自己回法国后两人的关系会变淡。她觉得“学业是可以中断,然后再接着完成的,但是感情却不可以”。
L担心小叶家里会不同意,结果小叶说:“我已经跟爸爸妈妈说了自己的决定,他们尊重我的想法。”
再一打听,L这才知道,原来小叶的父母是南方一家著名私企的创办人,目前这家企业已在香港上市。小叶从小就在蜜罐里长大,从来就没有为吃穿用发过愁。
03
事情闹清楚了,按理说L之前的担心可以消除了吧。但是很快L又开始别扭起来了——因为小叶家里比L有钱多了,小叶又是一贯富养的独生女,所以根本不把L的钱放在心上,出门抢着埋单不说,还经常花很多钱给L的父母买礼物,让L有些不知所措。
有一次,两人去欧洲旅游,是L订的票,结果去了机场才发现小叶自己花钱把经济舱改成了头等舱——飞10多个小时的国际航班的头等舱哦。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简言之,就是L觉得自己的经济条件已经很好了,但在生活中他的这种感觉总会被小叶用习以为常的方式轻松推翻。
人就是这么奇怪,不知道底细的时候吧,担心小叶是为了钱而跟自己交往;知道了底细吧,却又觉得小叶太有钱而心理失衡——L就是这样。
最逗的是,之前L在感情中一向处在比较主动或者强势的位置——这不仅体现在主动追求女孩上,还体现在金钱方面。还有一点,他可以用那种别人不怎么看得上的方式逼小白主动提出分手。
但是在他和小叶的这段关系中,这种强弱关系却被整个颠倒了过来。关键是,人家小叶对此完全没感觉,因为这本来就是她之前的生活方式。有时候L会半开玩笑地说,自己成了吃老婆软饭的“老白脸”。小叶还特别真诚地回他:“没问题,养你一辈子。”
一句话瞬间就让L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04
有一段时间,L总没事找事,跟小叶闹点别扭,想通过这种方式掌握主动权,但小叶完全不接招——不是不愿意接,而是小叶根本就不觉得这算什么问题。
举个例子,有一次吃饭,L故意说:“这个三文鱼一点也不新鲜,挪威哪儿哪儿的三文鱼才好吃。”小叶一听,说:“是吗?那我们下个星期就去挪威吃三文鱼吧,我来订机票和酒店……”
这种回答让人啼笑皆非,总之就是异于普通人的思维。
如果大家觉得不好理解,建议你们去看日剧《富豪刑警》,讲的是一位富家千金当上了刑警,结果因为这种异于常人的思维而破了很多案子。
我记得有一集讲的是警方想抓一个专门偷窃昂贵名画的盗贼,但想了很多办法都没能抓住他。这个盗贼专门偷盗上亿日元的名画,之前刚刚得手了一幅价值3亿日元的名画。
就在其他警察绞尽脑汁之际,这个富家女刑警不以为然地说:“抓他有什么难的,他连3亿日元的画都要偷,那我们拿价值5亿日元的画当诱饵,不就能抓住他了?”然后,她自己掏钱买了一幅价值5亿日元的画,果然抓住了那个盗贼。
如果用比较贴切的话来形容,那就是:有钱人的想法和普通人真的不一样!Χiυmъ.cοΜ
从这点上说,L还算是个“高端凤凰男”。虽然他的经济条件很好,但这都是靠他自己做生意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跟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小叶根本就是两种人。
这从他对待感情的态度就可以看得出来,小白那样的普通人家的女孩,他担心人家和他在一起是为了钱;可面对条件远远好过他的小叶,他的这种心理优势瞬间就烟消云散了。
值得庆幸的是,L逐渐适应了这种相处方式,他和小叶已经相处了好几年了,据说关系非常稳定。唯一的问题就是两人还没结婚,倒不是L不想,而是小叶的爸妈不干,觉得L配不上自己的女儿。
喜欢过的人终于回头来找你……借钱了
感情的考验就像在灼烤你的灵魂,各种纠结缠绕。金钱的考验则像在鞭打你的钱包,让你哭爹叫娘。
这世界上最考验人的有两样东西:一个是感情,另一个是金钱。
感情的考验就像在灼烤你的灵魂,各种纠结缠绕。金钱的考验则像在鞭打你的钱包,让你哭爹叫娘。
最近我身边有几个朋友接连遇到类似的事,虽然情况略有不同,但其中的纠缠大同小异。
01
先说A,我的一个哥们儿,30多岁,做事很靠谱,事业也很顺利。因为工作忙,接触的圈子小,一直没有成家。这种情况在北京其实很常见,所以大家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因为认识的时间足够久,我知道他还在大学读书的时候,曾经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初恋。女生和他同届,人很漂亮,性格也不错,两人一度爱得难舍难分。
本科毕业后,A继续读研,女生则开始工作。大半年之后,女生提出了分手。原因是男生还在学校读书,自己已经工作,两人的生活节奏、时间安排、未来目标都有了很大变化,不适合再在一起。
A苦求月余,女生依然不为所动,最后两人只好分开。据说刚分手那段时间,A天天跟丢了魂一样,做什么都神不守舍,后来还被导师好一通训斥。
而女生没过多久就有了新男友,是同一单位的同事,据说条件不错。A知道后又特别难过,死活不相信跟自己谈了那么多年恋爱的女生会这么快就移情别恋……总之,这是一段很折腾人的历史。
后来,A花了很长时间才走出这段感情,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某金融机构工作。几年后又开始创业,虽然很辛苦,但是事业还算平顺。唯一没有解决的,可能就是个人问题了。
他倒不是没有再谈过恋爱,可据他自己说,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初恋——分手后,尽管两人同在一个校友群里,也知道彼此的联系方式,但他们再无联系。
就这样,安稳的日子过了很久。忽然有一天,他接到了那个女生打来的电话。当那个熟悉的名字出现在电话屏幕上时,他的心像停跳了一拍,半天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是分手后女生第一次主动联系他。
尽管A早已经不是当年的菜鸟,但是面对这种情况,脑子里依然像演偶像剧一样来来回回过了很多桥段。最后,他接起电话,用浑厚的带有回响的声音说:“喂——”
“A,你最近还好吗?”女生是这样开口的。毕竟是曾经的恋人,而且现在心里多少还有她的影子,A的反应很平和而又不失分寸。然后,他听见她说:“我现在遇到点事情,想管你借点钱……”
02
借钱这种事情其实并不少见,但是面对曾经有过亲密关系、这么多年没有联系、一联系就说借钱的前女友,A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反应,他下意识地问:“多少钱?”
“30万,很急,马上要。”
当时A的账户上并没那么多钱,像做他这种工作的,活期账户上最多有几万块备用金。他接着问:“你遇到什么事情了?”
……
你们猜,A有没有借钱给对方?
如果是你的前任,虽然分手了,但是你心里还有对方的影子,多年以后对方忽然回头来找你……借钱,你会怎么做?
关于感情和金钱的考验,真是每个人前进路上的一道坎,谁也躲不过。
女生并没有回答A这个问题,只说自己现在急需这笔钱。
这时,A忽然反应过来,女生早就跟她那个同事结婚了,后来还有了个儿子,两口子收入都不低。如果真的遇到难处,也应该首先跟自己家人说,怎么会找到他呢?
女生在电话里突然哭了起来,说自己跟老公感情不好,准备离婚,一个人带着孩子过。偏偏这时她家人生病住院,急需一大笔钱。但是因为离婚官司未结,自己的积蓄拿不出来,想了很久,才给他拨了这个电话。她还说:“因为身边的人,可能只有你才有这个能力。”
女生这么一哭,A就心软了,跟她说自己现在账户上没有那么多钱,大概只有几万块,再凑凑估计能到10万块,其他的要过一两天才能从理财账户中转出来。女生说,好,那就先借10万块,大概3个月后就能还他。
A说自己不着急用,没有关系。这通电话结束之后没多久,A就把10万块钱打给了女生。
过了两天,A从理财账户中转出20万块,想给女生打电话说一下这事,电话却是她先生接的,说她在做饭呢,不方便接听电话。这让A顿时产生了怀疑:不是说两人感情不好准备离婚吗,怎么还住在一起,女生还在做饭?
很快,女生的电话回拨过来,面对A的疑问,女生支支吾吾说不清楚。A虽然念及旧情,但并不是个心里没数的人,掂量了一番后,没有将这20万块钱汇过去。
03
很快,A打听清楚了,其实,女生并没有离婚,家里也没有人生病,是她先生做生意遇上了困难,赔了一大笔钱不说,还借了高利贷,被追债。她为解夫愁,想到了A这个前男友……
问题是,之前借出去的10万块钱怎么办?
A把事情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我后,问道:“刀哥,你说,我该不该管她要回来这笔钱呢?”——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是A把钱借出去3个月之后了。
这3个月中,女生再也没有主动跟A联系过,也没有提还钱的事。只有一次A发微信问她,她还有些不高兴地说:“我家现在的确遇到了困难,你又不缺这笔钱,至于逼得这么紧吗?”
A特别不舒服地说:“我是不缺这笔钱,但它是你向我借的,不管你说的是真话假话,我也借给你了,到了约定时间不还,怎么听上去反倒成了我的错了?”然后,女生直接挂了他的电话,再也没接。
结果,这笔钱就成了压在他心里的一块石头,不要了吧,觉得女生做事不地道,自己心里不舒服;去要吧,可能就真要跟对方撕破脸了。
我问A:“你不愿意和她撕破脸?”
A说:“是啊,再怎么说也是喜欢过、在一起过的人。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年后她会变成这样,但是想到以前总觉得有些遗憾。”
我说:“那这10万块钱你就别要了,就当这笔钱帮你认识了一个人。”
A想了想,非常不爽地说:“这钱虽然对我来说不算什么,但是我凭什么要花这么大一笔钱去认识一个人,而且还是通过这种上当受骗的方式?想想都觉得憋屈。”
我说:“那你就坚决讨要,不管用什么方式,打官司、进行交涉,明面的、暗地里的,只要能把钱要回来就行。”
结果,A听了还是有些纠结:“但那样会不会让人家觉得我做得太过分?毕竟喜欢过一场,会不会显得我太没有人情味?”
你看,人就是这样,明明只有两条路,可无论走这条路还是那条路,都有一堆纠结的事儿。
04
放下A这边,说一下B的故事。
相比于A,B就年轻多了,刚刚走出校园不久,工作时间也不长,所以收入当然不如A。不过,与A相同的是,B前不久也接到了一个女生的电话。
这个女生是B在大学里喜欢过的人,女生也知道B喜欢她,但是两人并没有走在一起,只是保持了比较好的关系。但凡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知道,年轻的时候喜欢过一个人,哪怕最终没有在一起,心里多少都会保留一些美好的印象。
那个女生一毕业就去国外留学了,男生则留在南方某市工作,中间大概有几年没有见面。
前不久,女生忽然给男生打来一个电话,说自己放假回国,约他见面,又听说上海迪士尼开了,希望B带她去玩一趟。女生还跟B说,门票、交通费等费用一律AA制,由B先垫付,她第二天还给他。
B开始没把这事放在心上,毕竟是同学,又是曾经喜欢过的女生,所以一口答应了下来,然后就等女生回来……这之后,故事就开始了。
等到女生回国,B负责接待,包括请她吃饭什么的。后来按照女生要求的,B和她一起去了迪士尼。他们玩得很开心,当然所有费用都是B出的,大概花了几千块钱。
这几千块钱中,大概只有一半是女生和B游玩时花的,而另一半则是女生在迪士尼给她国外朋友买礼物花的。当时,女生说身上没有人民币,让男生帮忙垫付,自己到时候连同其他费用一起还给他——折合成美元,大概有几百块。
到了第二天,女生绝口不提还钱的事,回了家乡。
开始B以为女生事情多忙忘了,也没在意。之后的几个月里,女生在家乡生活了一段时间,然后又返回了国外,其间各种吃喝玩乐、发朋友圈,但是再也没有跟B提过还钱的事。
B问我:“我应不应该向她提钱的事?”他说像门票、交通费什么的,他来出都没问题,唯一让他觉得不舒服的是女生拿那笔钱帮她的朋友买礼物,“那笔费用跟我好像没关系啊”。
05
B告诉我,他早已没有追那个女生的想法了,但也不想被她看不起,可是如果他向她开口,会被说成小气、没素质吗?
我问了他三个问题:
(1)这笔钱占你月收入的比重大概是多少?
(2)如果开口,可能和女生连朋友都没的做,这是不是可以接受的结果?
(3)如果不开口,以这几千块钱作为认识一个人的代价,是否可以接受?
他的回答如下:
(1)这几千块钱大概是他月收入的30%。他并不完全是心疼钱,如果给她花没问题,但是给她朋友买礼物所花的那一半钱,他觉得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为什么要花?
(2)如果不能做朋友,他可以接受。如果可以做,朋友之间把钱的问题说清楚是不是更为妥当。
(3)如果选择不说这事,当然也可以接受,但是心里会很不舒服。
我说:“那你就直接跟她说,而且她事先也跟你说过要AA制。大大方方说出来,也好过在背后嘀咕。”
当然,也许有人会觉得,为了几千块钱跟喜欢过的人这样,不太合适——我只是觉得,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处理方式就不同,我们不能拿自己的情况去衡量别人的做法。
有趣的是,无论是A还是B,他们都表示,如果对方不是自己曾经喜欢过的人,那这种事他们是绝对不会同意的。这就是——
“曾经喜欢过的人找上门来,青春一去不复返,又有几人不心软!”
第二天,B告诉我,他跟她直接说了,她很爽快地还了他一笔钱,包括她自己的那部分费用和帮朋友买礼物的费用。
“结果,我反而觉得没脸拿了,微信转账一直没点。是我输了吗?”
06
我听了哈哈大笑:“这不就是我跟你说的第二个问题吗?!你话都已经说出口了,是基于不愿意再和她有类似瓜葛而说的。如果你不收,未来面对类似情况的时候,你可能还会觉得很憋屈,那才是真的输了。”
面对感情和钱的双重考验,其实你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是接受,把钱当成认识一个人的成本;一条路是拒绝,从此跟这个人形同陌路。
没有第三条路。
5分钟以后,B忽然告诉我:“我的微信被她拉黑了,忽然心里好受多了……”这真是个出人意料的结果啊!
B想了想,问了个问题:“会不会是她真的忘了,然后我跟她开口了,她接受不了?”
我听了再度笑起来:“傻小子,如果是那样,是她自己的疏忽,为什么要删除你?真正爱惜羽毛又花了别人钱的人,会第一时间把钱还给别人,而不会拖那么久,让对方主动开口。从这个角度来判断,她之前可能并没有主动还钱的意思。”
“你可以认为她删除你是觉得你不够大方,不愿意跟你做朋友,但是像这样只从自己角度考虑,而不为你着想的做法,只能表明她可能真的没有把你当朋友。如果因为你要回了她本来就应该支付的那几千块钱,而觉得没必要再跟你做朋友了,那只能证明你在她心里真正的分量还不及那几千块钱。”
最后补充一句,当金钱和感情的双重考验袭来的时候,金钱数目的多少也会影响人的判断:
A的情况,因为10万块钱不少,他要的话就会理直气壮,旁人也会觉得理所应当;B的情况,因为几千块钱不多,他要的时候就会瞻前顾后,旁人也可能觉得他太过较真。
但实际上,钱就是钱,不经过小钱的考验,迟早也会面临大钱的洗礼。
无论A还是B,都问到了一个问题:“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我得意地笑起来:“对于我这种性格的人来说,分手就等于变成陌生人。我的前任……跟死了也没什么两样,所以我才没有这个烦恼。”
选择的陷阱——面对最贵、中等和最便宜,最不应该选的居然是……
所谓“选择的陷阱”,就是看似最顺理成章的选择,其实是最没有性价比的选择。
最近关于理发这件事的体会,让我再次想起了一个问题:
一件商品或者一次服务,如果有三个档次:最贵、中等和最便宜,你会选择哪一种?
尽管不同的年龄层次、经济水平、地域分布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但是大体上说,选择答案的统计图形会是一个“枣核形”:
选择最贵的和最便宜的人数相对较少,选择中等的人数较多。
很多人甚至觉得这种选择方式和稳定的人类社会结构有类似之处:发展到一定阶段,处于中间的那部分人的数量总是最多的。
正因如此,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存在某种被很多人视而不见的“认知陷阱”时,很难不感到惊讶。
01
那天去理发店理发,发现常为我理发的那个师傅辞工不干了——稍微对自己形象有一些要求的人都知道,一旦那个经常给你收拾头发的人离开了,你就不得不经历一个痛苦的心理建设阶段。
之所以痛苦,不仅是因为要重新选择,还意味着要重新适应,而后者比前者的难度大多了!
正在犹豫要不要换个地方时,店老板热情地说:“要不您换一个师傅剪吧。我们这里有三种价位:38块钱、68块钱、98块钱,我看您之前都是让那个98块钱的首席大工剪的,但我们新的首席大工还没有到,要不您试试我们这里另外一位师傅,他手艺也很好,而且剪一位只需要68块钱。”
我看看生意兴隆的理发店,想想自己已经炸毛的头发,懒得再折腾,就点头同意了。
那个师傅比原来常给我剪头的那个师傅年轻,看上去很自信,他说:“哥,您想怎么剪?”我大概告诉了他我的想法,然后就坐下来,看着他就开始拿着家伙在我头上嘁里咔嚓地操作。
这师傅动作挺熟练的,看着手艺也还行,我逐渐放下心来,开始走神。等到回过神时,下意识地看了一眼镜子,哎呀,头顶的头发留得太长了!
我告诉了那师傅,他看了看镜子:“长吗?不长啊。”但是他还是拿起剪子,咔咔咔咔,给我剪了一层。
我看了看,觉得还是有点长。那师傅也看了看,干脆换了一把推子,我连忙阻止:“别别,别用推子……”话还没说完,他已经噌地一下给我推倒一片……我一看镜子里的那个人,头发就像被割草机割过的小麦地一样,明显剪得太短了!
我顿时就有些不爽:“你这么推,这头发也太短了。”他听了不以为然地说:“短吗?不短,这样显得精神,好看!”说着也不管我,继续在我头上“动土”。
我气鼓鼓地坐在那里,眼睁睁地看着一个挺好的熟男变成了刚被割草机割过的青瓜蛋子,真想打人!
02
更可气的是,那师傅边剪还边跟我说:“我看您这卡里还有挺多钱呢,现在××(之前帮我剪头的那师傅)已经离开了,要不您就把钱转到我这里,以后我专门给您剪。”
我瞥了他一眼,没搭理他。
等到最后剪完了,他居然还对着镜子里的我说:“您看,我说挺好的吧。”我终于忍不住了,没好气地跟他说:“是你给我剪头,还是我给你剪头?是应该你觉得好,还是应该我觉得好?”
他一愣,似乎没听明白。然后,我郁闷地结了账,顶着一头麦茬灰溜溜地回家了。
我边走边骂自己:你个傻瓜,居然一不小心又掉进了“选择的陷阱”——你穿得再讲究,如果你的发型像坨狗屎,那你充其量也就是一坨穿得很讲究的狗屎!
后来,居然还有读者问我为什么好久没有直播了——我能顶着一头麦茬直播吗?别提这事了,还不够我生气的呢。
有过头发被剪坏的经验的人都知道,要让被摧残的发型恢复过来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因为“割草”一推子就搞定,可是想让“草”重新长起来却……需要时间!
那段时间我出门总戴个帽子,每次有人问起为啥戴帽子的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个68块钱推土机师傅的脸,然后心里就会涌起一种想杀了对方的念头。
终于熬到了头发可以重新修剪的时候,我又一次去了那家理发店。
我一进门,68块钱推土机师傅就认出了我,下意识地站起来,满脸堆笑:“哥,您来了……”
我没搭理他,对店长说:“给我找个38块钱的师傅。”店长看看我:“38块钱的都是新手,怕给您剪不好。”
我说没事,就要新手。推土机师傅听了有些尴尬地退了下去,上来一个20岁出头的小年轻,一看就是刚出徒没多久,动手之前问了半天我想要什么效果,还在我头上各种比画。
我告诉了他我的想法之后,想想又补充了两句:“没关系,拿不准你就问一下我,我比较了解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他“嗯嗯”地答应下来。
而那个68块钱推土机师傅在旁边面无表情地看着。
03
然后,年轻师傅就开始剪了。说实话,手艺还可以,就是怯生生的,生怕出问题。这师傅最好的地方就是,当他拿不准的时候,真的会停下来询问我的意见,然后再动手,而绝对不会像那个推土机师傅那样,噌地一下就给我一推子推掉。
就这样用了比平常多一些的时间,我的头发重新变得像那么回事了,虽然依然不如之前那个帮我剪了好几年头的师傅剪得好看,但是比起上次那种头型,不知道好了多少。
最后,我把那张卡登记到了这个年轻师傅的名下,以后固定由他给我剪。他既意外又高兴,使劲说谢谢。因为他说我是他名下的第一个常客,他还说:“大哥,您放心,我一定好好给您剪。”
我心想怎么着都成,只要别像上次那样就好了。
在那家理发店里,我分别经历了98块钱、68块钱、38块钱三个档次的理发服务。虽然只是简单地理一个头发,却让我再度体验了一把“选择的陷阱”。
当某项产品或者服务的价格有高、中、低三个档次时,最让人满意的当然是最贵的那个,而最容易让人不满意的却不是最便宜的那个,而是处在中档的那个。
想想真是很神奇,很多年以前我就曾经在有经验的朋友那里听到过类似的话。
这位朋友是我们单位的摄影大拿,经常能拍出特别精彩的照片,也拿过全国很多奖。单位里一些对摄影有兴趣的小年轻常常会向他请教专业上的问题。
那时候我们的想法都特别简单,认为只要有好的摄影器材就能拍出好照片。当时市面上有很多选择,高、中、低档都有,我们看得眼花缭乱,又拿不定主意,便跑去问他:“要想拍出好照片,应该买什么样的相机?”
当时他的回答很简单:
如果不差钱,就买最好的;如果预算不多,那就买最便宜的。
他唯独不建议买中档的——这个建议和当时大多数人的想法并不一致。
04
大多数人的考虑是:买最便宜的总怕“便宜无好货”,但是最贵的要好几万,又买不起,所以大家的目光都会落在中档机器上。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是很多人做选择时的心态。
但是那位摄影大拿却有另外一番见解:
如果从满足基本需求来说,最便宜的机器就足够了。如果对性能有最高要求,那肯定要选择最贵的机器。而中档机器则两边都靠不上,如果是他,并不会选择。
然后,他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产品最容易被替代?”
我们一时有点迷糊,最容易被取代?什么意思?
他的答案同样让我印象深刻:
最容易被取代的并不是最便宜的,也不是最贵的,而是中档的那一款。因为中档的产品除了经常拿性价比来迷惑人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缺点:高不成低不就。
当然,对初入社会的我们来说,他的话并不太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依然会和大多数人一样,选择中间那款。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的经验逐渐增多、眼界也不再局限于价格本身时,却发现他说的话其实非常有道理。
最贵的商品,无论从质量、功能还是使用感觉上来说无疑都是最好的。虽然也有例外,但在一个成熟的社会体系中,价格无疑是评判质量和使用感觉的最简单直接的方式。
而最便宜的商品,满足的是最基本的质量要求和使用感觉,它当然不可能和最贵的那一档相比。但是它的价格最低,所以对于入门级别的人来说已经足够了。
那么中间那档呢?用那位大拿的话来说,就是“选择的陷阱”。
05
所谓“选择的陷阱”,就是看似最顺理成章的选择,其实是最没有性价比的选择。
就像我在理发店的经历一样,常常合作、价格最贵的师傅离开之后,店老板给我推荐了价格低一级的师傅。这看上去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选择,但是从我的实际体验来讲,这个师傅的手艺比不上先前的那位,但又因为不是初出茅庐,具备一些经验和自信,所以总想把这两点展现出来,结果却让我有了一次特别别扭也特别不满意的理发体验。
那么,为什么价格最便宜的那个年轻师傅却给我另外一番感觉?
因为他虽然初出茅庐,经验不多,水平也不够高,但非常谨慎,更愿意倾听我的想法,而不会像那个推土机师傅一样自作主张,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推出了一个他认为好看的发型。
虽然他的手艺比不上其他二位,但是价格也并不高,从某种角度来说,“满足了我的最基本需求”,足矣。
“选择陷阱”中的“陷阱”是指:
你以为那款中档产品最有性价比,其实在使用过程中,你会不由自主地拿它和最高档的那一款比性能,同时还会拿它和最便宜的那一款比价格,偏偏它的性能不如最贵的,价格不如最便宜的。比到最后,你会得到这样的结论——真的是高不成低不就啊。
但是意识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就像我们并不愿意做社会中底层的人,但终其一生也很难成为顶层的人,最后,大多数人变成了中间层次的人。有一些经验的人,或有一些底气的人,看上去像模像样,其实很容易被替代。
这种陷阱,应该远远比价格选择更可怕吧!
快醒醒,阻碍你实现梦想的何止是钱!
和梦想的浪漫相比,实现梦想的过程一点也不浪漫。
记得有次看书,看到作者写了一句话:
“人前进时最大的动力是梦想,而最大的阻碍也是梦想。”
当时觉得很诧异,梦想是动力好理解,但梦想怎么会是阻碍?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在读大学,还没有体会过进入职场和社会后的各种酸甜苦辣,也没有经历太多的波澜起伏,心有疑问,但转瞬即逝。
前段时间整理以前的书籍资料和读书笔记,忽然在笔记本上看到这句话,一时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原来很多问题的答案,生活早就已经告诉我们了。
01
有一次收到读者的一封求助信,简言之,就是一个20岁的年轻女生学了5年护理专业,工作几个月之后,发现自己实在不喜欢这个工作,辞职之后开始自学编程。她的做法得到了男友的支持,却引起了母亲的不满。尽管男友跟她母亲多次沟通过,但母亲依然反对,这让两个人很困惑。
对这事我的看法是,问题关键在于女生在追求自己梦想的时候经济并没有完全独立,解决了经济独立的问题,她母亲的态度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我把答案贴出来后,很多人觉得这很残酷,也有很多人说这就是现实。不管残酷也好,现实也罢,对现在很多年轻人来说,很多梦想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尽管你未必愿意承认,但事实就在那里。
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梦想的实现都需要金钱来支撑。
但在诱人的梦想实现的过程中,钱并不是唯一的因素。
这不禁让我想起很多年以前认识的一个女生A。她长得很漂亮,个子比同龄人高,身材比同龄人好,性格开朗活泼。在高中时,大多数同龄人都向往着高考,她却一心想去参加艺考当演员。
和现在表演等艺术专业考试渠道众多的情况不同,当时全国招收表演专业的学校不多,人数也很少,但竞争非常激烈。很多考生需要在考前接受各种各样的专业培训,比如声、台、形、表方面的训练。
由于参加培训的人非常多,培训费用也因此水涨船高,大概一个月需要6000块——这还是差不多20年前的价格。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女生的家境非常一般,父母是当地一个企业的普通职工,她还有一个弟弟正在上初中。在那个时候,企业职工的工资并不高,父母两人供两个孩子上学、赡养老人就已经非常吃力,根本没有余力想其他的。
女生两次向家里提出希望参加培训,父母都因为高昂的培训费拒绝了。
02
女生因此特别沮丧,甚至有两天都没来上学。
那个时候的中学跟现在也有所不同,艺考生比例非常少,大多数人还是抱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想法,参加高考上大学。后来,周围的人渐渐知道了A一心想考表演系的事情,都觉得不可思议,很多人劝她还是踏实考个大学。
但是A却很执着:“学表演是我的梦想!”她开始自己想办法解决那笔看上去很高昂的培训费用,打工、做家教,后来还去了一家酒吧卖啤酒。但就算这样,培训开始的时候她还是没有凑够那笔钱。
A还是参加了那年的艺考,最终名落孙山。父母因此找到了不支持的理由:“你看吧,幸亏没有花那么多钱去培训,不然就打了水漂。”
A却耿耿于怀:“如果你们给了我那笔钱去培训,也许我就能考上,未来就能挣更多的钱。”她心里带着一股气,觉得是父母没有帮助她实现梦想。
A最后上了一所外地的普通大学。有一次,我跟A聊天,看得出来,她对父母当初没有支持自己实现梦想的怨恨一直没有消除。读大学四年,她就回过一次家。一直到后来毕业了参加工作,她都对家里人很冷淡。
“你无法体会那种明明有希望却因为钱止步的感觉。”她这么说。
在我的青少年时代,社会还不像现在这样开放、富足,信息来源和成功渠道也不如现在这么多,很多时候梦想就只是一个梦想。
那时候我一心想当个专职作家。相比A的演员梦,这已经是成本很低的梦想了。十几岁的时候,我除了花了几十块钱参加过两次写作培训班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看书和写作。
就算那两次培训班,也上得我百味杂陈。
第一次是上海一个很有名的作家办的,他当时专攻青春文学,得过很多奖。他寄过来的第一批学习资料中,每一页都有他最新作品的邮购地址。后来我发现,如果你买了他的作品,你写的东西他就会点评得很仔细;如果你没买,就只是寥寥数语便结束了。
第二次是另外一个本地作家办的,据说也出过好几本书。但是第一次上课的时候,他就跟我们大讲特讲他是如何到各地的风月场所“采风”的。要知道,那时候听培训课的大都是十几岁的中学生,大家听得面红耳赤、极其尴尬。第二天就有很多家长找上门来要求退课。
03
除了写字之外,我还有过很多爱好,比如运动、集邮、音乐等。
回想起那个阶段,印象中,包括我父母在内的上一代家长,在谈到孩子爱好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考虑一个问题:会不会花钱?不花钱的话,随便你怎么折腾;要是额外花钱,那就要掂量一下了。
所以,写字是可以获得支持的,万一发表了还有稿费,运动也可以,但集邮和音乐嘛,就……
想来想去,还是因为那个时代的物质相对比较匮乏。孩子的兴趣爱好,也经常与父母的经济能力和决策有直接关系。钱是父母的,爱好和梦想却是孩子的,有所理解还好说,如果不理解,就会发生很多问题。
就算相对开明如我家,在兴趣和学业发生冲突时,父母也会冒出“那些爱好能挣钱吗”的质疑,并一再说“等有一天你可以自食其力了,想做什么随便你”。
而当我终于走出校园可以自食其力时,却尴尬地发现,我的大部分兴趣爱好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消失殆尽了——如果说那些都是曾经的梦想,那么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已经醒过来了,就像真的做梦一样。
而唯一坚持到现在的,就是写字。从毕业到现在的大部分时间里,写字都已经成了我的工作,一旦成了工作,它能带给我的那种浪漫便逐渐消失了。不管我愿不愿意承认,它更多地成了为稻粱谋的一种手段。
特别是刚刚工作的头几年,工作是我唯一的收入来源的时候,我不得不把自己写的每一个字、每一篇稿子按照单位要求进行ABC等级和字数分类,这样大概能算出我每个月的收入。
尽管我还是那么喜欢写字,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浪漫。
这种不浪漫,可能才是大部分梦想消失的根本原因吧——大部分人之所以会失去运动、玩集邮、玩音乐等的兴趣,就是因为玩的时候那种天马行空、自由随意的感觉没有了。一旦你有了工作,有些东西就会变了。
04
梦想不仅会变,还会噼啪地打你的脸。
我认识一个妹子B,因为特别喜欢喝咖啡,就一直梦想着开个咖啡店。
这个梦想从她18岁时就产生了,一直到她24岁那年,依然在心里熊熊燃烧。尽管这时候她已经在一家IT企业工作两年了,但是她还在想,“开咖啡店一定很赚钱,你看我们每天要喝多少杯咖啡啊”。
但是喝咖啡和开咖啡店需要的花销是完全不同的,妹子家里对她想开咖啡店的想法的回应是:可以啊,你自己去找钱吧。
妹子打听了一下,在她所在的城市开一家她想要的那种风格的咖啡店,至少要几十万块钱。她就咬牙努力工作,把全部的积蓄拿了出来,还找了个合伙人投资了一大笔钱,终于觉得钱凑得差不多了。
然后,她忽然意识到:“咦,我只喝过咖啡,没开过咖啡店,这店……应该怎么开啊?”
她跑来问我,正好我有个姐们儿在星巴克是负责开店的,于是就介绍给她认识,希望能够帮助她。
后面的事情特别有趣。
有一天,姐们儿正好去妹子所在的城市出差,两人见了面,姐们儿直接让她带自己去准备开店的地方看看,然后在那个路口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
妹子很奇怪地问她干吗,姐们儿拿出一个计数器:“计算你这里的人流量啊。”
她的本子上记着过去每个小时里这个路口的人流量分别是多少,波峰、波谷分别是几点到几点,其中有多少看上去像商务客流,占总人流量的比例是多少,这些人流量如果转化率达到20%,会产生多少销售流水,按照50%的利润率算会有多少利润,这样就能得到每月的大概利润。再除去前期开店的房租、水电费、人员成本,就能算出每个月的盈亏情况以及大概需要度过多久的“亏损期”才能达到盈亏平衡……
妹子一下就看蒙了,啊,开个店还需要这么麻烦吗?
姐们儿很淡然地看了看她:“我这是稳妥的开店方法,还有一种是文艺的方法……”
妹子好奇地问:“那是什么方法?”
姐们儿说:“那就是你想在哪儿开就在哪儿开,想怎么卖咖啡就怎么卖,把你那几十万块钱亏完,再去找个工作养活自己。”
妹子琢磨了一下,回去想了几个晚上,从此一心只喝几十块钱的咖啡,再也不提花几十万块钱开咖啡店这事了。
05
你看,实现梦想的确需要钱的支撑,但是如果你认为梦想的实现仅仅和钱有关,好像也不对。
在女生A的故事里,看上去金钱是实现梦想的拦路虎,但实际上有那么多花钱参加了专业培训的人,最后依然没有实现当演员、做明星的梦想。他们的问题又出在哪儿呢?
因为有时候钱真不能决定一切,除此之外,还有资质和运气。
在妹子B的故事里,金钱已经不是实现梦想的拦路虎了,她完全有条件实现自己长久以来的梦想,并且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她最终还是放弃了。为什么?
因为和梦想的浪漫相比,实现梦想的过程一点也不浪漫。
而在我自己的故事里,写字一直从年轻时坚持到现在,我做到了儿时希望做的事情,但为什么并没有感到特别欢欣鼓舞呢?
因为我已经知道了,除了上面两条之外,人生不能仅靠梦想去延续。
所以,有时候碰见那些动辄把无法实现梦想归咎于没有钱的朋友,我就特别想说,不,除了钱之外,你至少还需要以下两个条件:
(1)运气。生在一个适合实现你梦想的时代,叫运气。有支持你的父母,叫运气。你的父母不仅心里支持你,还有财务能力支持你,更是运气中的运气。
(2)年轻。只有年轻,才会为了梦想奋不顾身,否则就像B,知难而退。
还有一些人,即使在有了条件后实现了梦想,似乎也远不如自己想的那样兴奋,比如现在的我。
对,我在嘚瑟……哈哈,怎样!
在跟钱有关的事情上,“相信你”并不等于“轻信你”
要么简简单单地做朋友,要么认认真真地谈钱;不要在谈钱的时候做朋友,更不要在做朋友的时候谈钱。
“人人都爱钱”系列文章写了20多篇时,有读者问:“刀哥,在钱这个问题上,你是不是早就见怪不怪、百毒不侵了?”
我刚想得意扬扬地承认,但很快天空中响起轰隆隆的雷声,吓了我一跳。然后,我只好老老实实地说:“常在河边走,哪儿有不湿鞋的。”
其实湿鞋也没什么,但如果湿了鞋你还不能脱,还得穿着它继续假模假样地往前走,那就很难受了。而最难受的情况是:这双鞋是朋友给你打湿的,而且碍于朋友的面子,你还要笑眯眯地说“没关系,没关系”。
这么一想,其实哪有什么百毒不侵啊,只是得看是谁下的毒。
01
在钱这件事情上,最让人不舒服的莫过于朋友下的毒。
其实,我很早就知道“不要跟朋友发生金钱关系”这个道理,朋友就是朋友,还是关系纯粹一点好。但是生活是个多面体,不太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时候你避过了一些散碎陷阱,却避不开激流险滩。
K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我和K是因为工作熟悉起来的。都说工作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K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很有想法,也很有执行力。
我们还曾经一度合作过项目,合作内容包括费用的支付等。在这方面,我是个很谨慎的人,绝对不会去占人便宜,但是也希望对方守礼有度。我和K合作得非常顺利和愉快,在那个过程中也逐渐建立了信任。
这种信任渐渐让我们从合作伙伴变成了关系还不错的朋友。
后来K离职创业,开始单做。他做的是一个文化项目,但当时整体环境不好,他做的项目遇上了资金上的困难。有一天,他找我,问我认不认识一些有意向的投资人。
巧合的是,我的一个熟人一直在寻找类似的项目。我就把K的项目介绍给熟人,熟人一看就非常感兴趣。当他知道我和K曾经合作过时,兴趣就更大了。
当时熟人不在北京,我就成了双方的信息传递者。合作意向沟通得差不多的时候,我就建了个微信群,让双方开始直接接触。
因为熟人从事的是另外一个行当,对文化项目上的事情和细节不了解,经常会私下问我。这事毕竟是我牵的线,所以我就一五一十地告诉他最合适的合作方式应该是怎样的,这中间包括双方的出资数目、股权占比、运营模式等关键问题。
熟人曾经问我,K这个人靠不靠谱。我还跟他拍胸脯说,没问题,K是我很好的朋友,人品还是很可靠的。
熟人非常信任我,听我这么说就放心了。在双方谈得差不多的时候,他就飞来北京,准备跟K签合作协议。
那天我陪着熟人去见的K,兴冲冲的,觉得帮两边朋友搭上了线,还颇有些自得。
02
那天在会议室,双方第一次就合作事宜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其中一项是K就项目的整体合作情况进行讲解。
前面并没什么,但是说到项目股份占比的时候,原本说好的熟人作为投资方所占项目股份的比重为45%,现在却一下变成了25%,而熟人的出资总额却不变。
我听到后非常意外,因为在之前的多次沟通中,K从来没跟我说过投资比例有所变化这事,甚至前一天晚上我们还通过电话,他也根本没有跟我说过。
熟人听见也很惊讶,因为这和我们之前沟通的情况完全不一样。熟人忍不住盯着我看,我则忍不住盯着K看,场面尴尬极了。
倒是K,若无其事地继续讲解。
后面的情况可想而知,熟人虽然不是做这一行的,但也是个老江湖,轮到他说话的时候就开始打哈哈。场面上的事很快就过去了,但是原本应该谈定的出资时间、步骤等都略过不谈。
会后熟人问我:“这事为什么和我们之前谈得完全不一样?”我只能老实承认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马上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之前我和K谈的所有东西,除了微信记录之外,并没有任何书面证据。
后来,我又向K询问为什么临时发生这样的变化,他说之前谈的合作条件不合适。K又说了几句,我终于听明白了,原来是其他投资方向他提出了更好的条件,他心动了,所以希望降低熟人的投资比例……
我很不高兴,说:“如果这样也没问题,但你在做出这个改变之前应该告诉我,毕竟那边是我的熟人,我也要对人家负责。”
后来熟人问起我的意见,我考虑了一下,说虽然项目不错,但是基于K的临时变化,还是再看一下,慎重一点没坏处。
熟人虽然同意了,但看得出来有些不快,毕竟他飞了1000多千米过来,之前又来来回回谈了那么多次,没想到是这样一个局面。他想来想去,最终还是停止了协商。
03
让我没想到的是,过了两三个星期,K忽然又打电话问我熟人那边考虑得怎么样了。我被他问得莫名其妙,当初熟人钱都准备好了,结果K突然变卦,现在这又闹得哪一出啊!
后来我才知道,那个提出更好条件的投资方最后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和K合作,直接晃点了K。而K的项目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始了,等米下锅之际,他才又想起我的那个熟人……结果可想而知。
那真是一次让我百味杂陈的经历,本来只是想着顺水推舟帮着两边牵个线搭个桥,没想到弄得几方都不高兴——熟人觉得我介绍的K不靠谱,K觉得我跟熟人说了什么,让对方改了主意,而我却后悔怎么去管这样的闲事。
当然,这件事情上问题最大的是K。这件事情之后,我们的关系再也没有以前那么融洽了,他从此被我贴上了一个“不靠谱”的标签。
这件事情让我想起以前别人经常说起的一句话:
要么简简单单地做朋友,要么认认真真地谈钱;不要在谈钱的时候做朋友,也不要在做朋友的时候谈钱。
就像熟人问我K靠不靠谱,其实他想询问的是K是不是一个很好的合作者,而我却给他了关于朋友的认知。K可能是个很好的朋友,但不是个很好的合作者;他可能是个很好的合作者,但可能无法和你做朋友。
实际上,这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
可能有人会说,你跟K不是曾经合作过吗?我也仔细想过这个问题,我们当时的合作比较简单,金额也不大,跟他后来做的那个项目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在初级阶段可以融洽地合作,到了中级阶段或者高级阶段就不一定了。
04
还有一件事我也想说一说。
在K这件事发生后不久,又一个朋友W希望为自己负责的影视项目找一个合作方,问我能不能帮忙介绍。因为有了K的前车之鉴,我并没有贸然答应他,而是仔细了解了W的项目,比如进展到哪一步了、大纲是否完成了、剧本时间表是怎样的、前期大概投入多少钱、希望找一个什么样的合作方、双方的责权利究竟是怎么样的……
当时W对这些问题做了详细的回答,看上去还挺像模像样的。
后来,在推进这事之前,我还是决定去核实一下W跟我说的情况。没想到,一核实才发现,那个编剧说自己根本就没有给W写过什么大纲,更别提分集剧本了。
我心里一咯噔,又去问了一下版权情况,结果让人哭笑不得:这个项目的影视改编权根本不在W手上,人家作者根本没有答应卖给他,但是W却告诉我,已经签了合同,支付了版权费用。
当时,我的冷汗啊,立即就下来了。
后来,W还追着问我这边的情况,我忍不住问他:“你说的都不是实话,这样做不就是把我往沟里带吗?”
W一听有些生气:“你不相信我,不愿意帮忙就算了,居然还去查我,你这是什么意思!”
我本来强压着的火气顿时就上来了:“我当然相信你,但是谁说的相信就不能去做一下核实或者验证?没有验证的相信,那就是轻信,相信你和轻信你是两码事!”
问题的关键并不在此,而在于W编瞎话骗我帮忙,如果我真的不加甄别就帮了,那出问题了谁来负责?
这件事之后,我和W的关系也不复以往。
05
想起来我其实也算个聪明人,待人接物都算小心,但是在和朋友一起做事这上面,却还是吃过不少亏。
很多年前,我曾经和一个朋友商量一起写一部作品,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恨不得通宵达旦地完成。后来那朋友说他找了个出版社,可以出版这部作品。但他需要去跟人家谈,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在家里吭哧吭哧地写。
最后,我一个人把那部作品写完了,朋友谈的出版社连影子都没有。我偷偷打电话去问,人家说根本不知道这事。
还有一次,一个同学说家里遇上了困难,好像老人出了车祸还是怎么的,我就在同学群里给他募捐,募捐了几千块钱。几个月以后,我无意中发现,这同学的家长过得好着呢,根本没出过车祸。
这都是大学期间发生的事,那时候吃亏还可以说是经验不足,可工作以后这样的事情依然会发生,就像K和W。
后来我发现,很多人在碰上熟人、朋友的事情时就经常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大家常常因为相信一个人,进而相信他说的所有话。如果只是这样还好,可一旦跟钱牵扯上,那麻烦会多得让你意想不到。
后来我告诫自己,不管是多好的朋友,只要跟钱沾上边的事情,就一定要去核实——不是不相信,而是真的不能轻信。
如果对方因此而觉得不快,那只能证明对方对这层关系看得不如我想象中那么重要。
钱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东西,就像《白雪公主》中的那面魔镜,你以为它在说真话,其实它在骗你;你以为它在骗你,其实它说的是真话。 蓝星,夏国。
肿瘤科病房,弥漫着医院独有的消毒水味道。病房是单人间,设施俱全,温馨舒适。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可对于孑然一身的路遥来讲,却是无人问津的等死之地。
他是癌症晚期,靠着意志力撑到现在,但也只是多受几天罪罢了。
此刻,路遥躺在病床上,怔怔望着床头柜上的水杯,想喝口水。
可他拼尽全力却无法让身体离开病床。剧痛和衰弱,让这原本无比简单的事情成了奢望。
这时,一道幸灾乐祸的声音响起:“表哥~你真是狼狈呢。连喝口水都得指望别人施舍。”
一位英俊的年轻男子悠闲坐在病床前,翘着二郎腿,眼睛笑成一道缝。
“你求求我,我给你喝口水如何?”
路遥面无表情,一言不发。自从失去了自理能力,一帮亲戚的嘴脸已经见多了,不差这一个。
男子起身,将水杯拿在手里递过来,“表哥别生气,我开玩笑的,你对我这么好,喂你口水还是能办到的。”
说完话,他将水杯里的水,缓缓倒在路遥苍白消瘦的脸上。
被呛到,路遥无力的咳嗽几声,好在少量的水流过嗓子,让他有了几丝说话的力气: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张鑫,为什么?我从未得罪过你。你去星盟国留学,还是我资助的!”
张鑫将水杯放下,不紧不慢的说:“谁让你这么古板呢,只是运点感冒药罢了,又不犯法,你非得千方百计的拦着。”
路遥脸上闪过一丝了然之色,道:“张鑫你这垃圾,狗改不了吃屎。将感冒药运到国外提炼毒品……咳咳……”
张鑫理了下领带,笑道:“你别血口喷人啊,我可是国际知名企业家。这次回国,‘省招商引资局’还打电话欢迎我呢~”
路遥叹了口气,现在的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索性闭上眼睛不再说话,安静等待死亡的到来。
但张鑫却不想让眼前饱受病痛折磨、即将离世的表兄走好。他附身靠近,悄悄说道:琇書蛧
“表哥啊~其实呢,我这次回国主要就是见你一面,告诉你一声——你的癌,是我弄出来的~”
路遥陡然挣开眼,“你说什么!”
张鑫笑眯眯的掏出个铅盒打开,里面是件古怪的三角形饰物,仅有巴掌大小,中间是只眼睛似的图案,一看就很有年代感。
“眼熟吧?这是我亲手送你的,货真价实的古董。我在里面掺了点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就会变成你现在这副鬼样子。”
路遥马上认出来,这是自己很喜欢的一件古物,天天摆在书桌上,时不时的把玩,没想到却是要人命的东西!
他伸出枯枝似的手臂,死死的抓住眼前人的胳膊!“你……”
“别激动~表哥,我西装很贵的。”张鑫轻松拿掉路遥的手,小心的捏起铅盒,将放射性饰物塞进他怀里。
“我赶飞机,得先走一步。你好好留着这个当做纪念吧,有机会再去你的坟头蹦迪~”
说完话,张鑫从容起身离开。临走前,还回头俏皮的眨眨眼。他原本就男生女相,此时的神态动作居然有些娇媚。
保镖很有眼力劲,赶紧打开病房门。同时用无线耳麦联络同事,提前发动汽车。
~~~~~~~~
路遥只能无力的瘫在床上,浑身皆是钻心剜骨般的剧痛,还有无穷悔恨、不甘。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但很快,剧痛渐渐消失,只剩麻木,路遥隐约听到过世的双亲在喊他。
就在路遥的身体越来越飘,即将失去意识时,胸口突然阵阵发烫,将他惊醒。
从怀中摸出那三角形饰物,发现这玩意变得滚烫无比,还在缓缓发光!
秀书网为你提供最快的远离迷茫,从学会赚钱开始更新,第五章 如何面对感情和钱的双重考验?免费阅读。https://www.xiumb9.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