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心理测量与测试

  现代化发展的今天,这个超理性的时代,任何一个工作机会,都被要求参加考试。从应聘服务员、播音员、心理咨询师、工程师、记者、公务员等等。因为我们信任数字胜于经验。但在古代简单的社会,你从一个学徒工到一个熟练的工匠,你自然而然地成为大家信任的对像,因为一个铁匠之所以是铁匠,因为他就是铁匠。但是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发展,随着工作领域的细分与分化,为了证明你的工作实力,你需要用2B铅笔添写机读答案,再被人评测你是否合适这个工作。如果你生长的美国,那么也许你的实力或者潜力在你进入社会,去人才市场前就已经被测量过了。因为那里有很多的学校和老师在你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给你测过智商了。

  心理测量作为一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始源于欧洲,并于20世纪传入中国,引起我国心理学家和临床工作者的关注。因为无论是进行临床诊断还是判定疗效,或是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都必须以心理测量为基础。

  ◎什么是心理测量?

  据《心理学与生活》的定义,心理测量(Psychologicalassessment)是用来检测人们的能力,行为和个性特质的特殊的测验程序。心理测量通常是指对个体差异的测量,因为多数测量都是确定在某一特定维度上,某人与其他人如何不同或相似。简单地说,依据心理学的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对人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的量化分析的科学办法。或者说就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和方法用数字的量对测量事物的属性加以确定。形像地说,就是用什么尺子来测量心理,以确定什么状态。

  ◎心理测量要具备什么要素?

  ·参照点。要确定一个事物的量,需要有个计算的起点,这个起点就是参照点。参照点有两种,一种是绝对零点,如测量长度、轻重等;另一种是人定的参照点,例如海拔高度,就是以海平面为测量陆地高度的参照点。

  ·单位。没有测量单位也就无法测量。同时,一个好的测量单位须有两个条件,一是有确定的意义,不能出现不同人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另外要有相同的价值,就是相邻的两个单位问的差别是相等的。

  但是,心理测量的单位不够完善,有时没有等距的要求。例如,人的智力的发展,4岁与5岁之间的智龄差别,显然比14岁与15岁之间的差别要大。

  ◎心理测量有什么性质?

  ·间接性。虽然科学很发达,但是我们依旧无法直接测量人的心理活动。只是通过测量人的外在行为,看他表现在测量的反应上来推论他的心理活动。例如,一个人喜欢给人拍摄相片,喜欢看摄影方面的杂志,我们可以推论此人有摄影兴趣的爱好。

  ·相对性。例如,人的行为没有绝对的标准,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所以测量是看每个人在这个序列上处于什么位置。例如由测得一个人的智力的高低等。

  ·客观性。测量工具的标准化,使得测量结果的客观性。其中测量工具的标准化要求有三点:测量的项目与施测里的环境的标准化、评分与计分的原则的标准化、分数转换与解释的标准化。

  ◎心理测验的分类有哪些?

  ·按测验的功能来分,可以分为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和人格测验。智力测验的功能是测量人的一般智力水平;特殊能力测验的功能是测量个人的特殊的潜在能力,例如音乐,绘画等;人格测验是测验性格、气质、动机、品德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可分为文字测和操作测验。前者通过文字材料来实施测验,操作测验也称非文字测验,多为对工具和模型的辨认的操作等。

  ·按测验的方式分类,可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按测验材料的严谨性来分,可分为客观测验与投射测验。客观测验通常意义明确,不需要被试者发挥想象来猜想;而投射测验,要求被试者要凭自己的想像力做出反应,而在此过程中,投射出被试者的思想和情感等等。

  ◎心理测验到底有没有用?

  ·测验万能论。有人认为,心理测验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甚至对测验顶礼膜拜。他们认为测验完美无缺,甚至对于测验结果的分数也绝对化,哪怕是有1分的差别,他们也认为这种差别是相当有意义的。因而,心理测量风靡一时的时候,泛滥成灾。当测验结果与期望大相径庭的时候,对测验的怀疑和失望自然难免油然而生。

  ·测验无用论。人们也认识到测验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如有些人格测验侵犯个人隐私,因而有人甚至提出反对心理测验,因为他们认为一方面测验无用而又有害。

  总体来说,心理测量像其他科学工具一样,需要适当加以应用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心理测验如何应用?

  心理测验通常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帮助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因而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工作当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智力测验。如韦氏量表的使用,通常在咨询者有可疑智力障碍或者对方有特殊要求时使用。

  ·人格测给。如卡特尔16人格因素量表(16PF)、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等人格测验可以咨询师对咨询者的问题有更深的了解,从而有利于咨询与治疗工作的开展。

  ·心理评定量表。如精神病评定量表、抑郁量表、焦虑量表等。这类的量表可用于检查对方某方面是否存在心理障碍以及其程度如何。

  总之,心理测验一方面可以帮助检验咨询人员的判断是否正确,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咨询人员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心理测验的使用也要适时,并由专人实施。

  ◎什么是心理测量的可信度?

  评价测验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测验的可信度,心理学上叫信度。也就是说,同一个被试受同一个心理测验的测量,但今天的测量结果和昨天所测的结果相差甚大,那么这个测验就没有可信度,人们就不会再运用它。也就是说,同一测验测量在不同时间测量同一个被试的所得结果具有一致性,信度就高。

  心理测量的信度又分为:

  ·重测信度。指稳定性系数,指同一被试用同一测验在不同时间前后测得分数的相关系数。

  ·复本信度。指等值性系数,指用两个题目不同但等值的测验(复本)测得同一被试而得两个分数的相关系数。

  ·内部一致性信度。指同一个测验奇、偶数题分得测得同一被试的得分的相关系数,另外也包括测验内总每个题目间测验内容的一致性。

  ·评分者信度。指不同评分者对同一测验结果的评分,这两个评分分数的相关系数。如同不同的老师对同一篇作文的评分可能存在差异道理一样。

  ◎什么是心理测量的有效度?

  评论心理测量是否合格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测验的有效度,心理学上叫效度。也就是说,效度指所测量的内容要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是否符合。简单地比喻说,你不能拿测水的容器来测一个尺子有多长。同时,一个心理测量的可信度是有效度的必要条件。

  心理测量的效度包括:

  ·内容效度。指测验题目对要测验的行为或内容是否适用,是否是所测的具有代表性。

  ·构想效度。指测验结果能否证实或解释某一理论的假设或构想。

  ·实证效度。指测验的结果能否预测个体在某情境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换句话说,测验结果是否能被现实所验证。

  ◎什么是智力测验?

  美国电影《阿甘正传》讲述了一个智商只有75分(常人在100分左右)的阿甘的成长故事。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或许还记得这样的镜头:小阿甘较之常人比较特别,后来她的母亲带他去做了智力测验。但是她的母亲并没有把他像智弱儿童对待,并且告诉阿甘说,生活就像巧克力,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滋味。这也是电影中最有名的语录。

  那什么是智力测验呢?智力测验是一种很重要的心理测验技术,可对人的智力水平高低做出评估,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人与此有关的其他精神状况。通常使用的智力测验有:

  ·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适用于16岁以上的被试者。

  ·联合型瑞文测验(CRT),适用成于75岁以内的被试者。

  ·中国比内测验,适用于2-18岁的被试者。

  ◎什么是人格测验?

  由于人格理论的不同,所以人格测验也有很多种,甚至多达数百种,而且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根椐量表是否结构明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结构明确的自陈量表,一类为结构不明确的投射测验。自陈量表,又称自陈问卷,被试者按自己的意见对自己的人格特质进行评定。投射测验通过被试者在对不同内容的想像而投射出来的思想与情感,从而判断被试的人格特质。常用的人格测验有:

  ·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适用于年满16岁,具有小学毕业以上的文化水平。

  ·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量(16PF),适用范围较广,有初中文化以上的人都可以适用。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适用于调查16岁以上成人的个性类型。

  ◎什么是心理评定量表?

  心理评定量表,通常用于对于人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评估。就其评估的内容来分,可以分为诊断量表、症状量表和其他量表;按病种分为抑郁量表、焦虑量表和躁狂量表等。简单地说,心理评定量表就是帮助心理咨询师或心理专家评定和诊断咨询者为哪类的症状以及程度,分清咨询者的病种类型等等。通常使用的心理评定量表有:

  ·90项症状清单(SCL-90),常用于了解躯体疾病求助者的精神症状或调查不同职业群体的心理卫生问题。

  ·抑郁自评量表(SDS),常用于评定抑郁症状的轻重程度和其在治疗中的变化。

  ·焦虑自评量表(SAS),常用于评定焦虑症状的轻重程度和其在治疗中的变化。

  ◎如何评定一个人应对事件的方法?

  通常一个来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心理咨询或治疗的时候,短时间的接触,使得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了解是有一定局限的。换句话说,如果心理咨询师能够了解导致来访者心理问题的生活事件,他与朋友或家人的关系如何,以及他个人在对每件事情中的行为的应对反应的话,那么,无疑能帮助心理咨询找到问题到底出来哪个环节。常用于评定个人对生活事件和相关问题的量表有:

  ·生活事件量表(LES),可以评估对来访者影响事件来源以及影响程度,包括家庭生活方面、工作学习方面、社交以及其他方面。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可以评估来访者的社会支持的来源以及数量,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用来了解被试者社会支持的特点和心理健康水平等。

  ·应对方式问卷,适用于14岁以上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评估来访者解决问题的方式,如自责、退避、求助等方式。

  第二十七章心理不适与障碍

  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人的盲目行为增多,加之过分追求短期效益,因而失败的几率较高,内心失去平衡,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心理专家认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常常直接影响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他的某种具体行为。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卫生比生理卫生显得更为重要。”

  要加强修养,遇事泰然处之。要清醒地认识到生命总是由旺盛走向衰老直至消亡,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应当养成乐观、豁达的个性,平静地接受生理上出现的种种变化,并随之调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主动地避免因生理变化而对心理造成的冲击。事实上,那些拥有宽广胸怀、遇事想得开的人是不会受到灰色心理疾病困扰的。

  首先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科学知识,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其次要能够冷静清醒地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特别是主观原因和缺欠,安排好对己对人都负责任的相应措施;再次要恰当地评价自我调节的能力,选择适当的就医方式和时机。最后一点,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处世观,拥有正常而睿智的思维,避免走入心灵的误区。

  ◎人人都可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吗?

  从理论上讲,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和排解心理障碍。面对“心病”,关键是你如何去认识它,并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它。虽然我们找心理医生看病还不能像看感冒、发烧那样方便,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学会心理适应,学会自助,每个人都可以在心理疾患发展的某些阶段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要合理安排生活,培养多种兴趣

  人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常会胡思乱想,所以要合理地安排工作与生活。适度紧张有序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上滋生失落感,令生活更加充实,而充实的生活可改善人的抑郁心理。同时,要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广泛者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生活丰富多彩就能驱散不健康的情绪,并可增强生命的活力,令人生更有意义。

  ·尽力寻找情绪体验的机会

  一是多想想你所从事的事业,时时不忘创新,做出新的成绩,跃上新的台阶;二是要关心他人,与亲朋、同事同甘共苦,无论悲欢离合,都是对心理的撼动,它会使人头脑清醒,心胸开阔;三是多参加公益活动,乐善好施,为子孙造福。最好学会一门艺术,无论是唱歌弹琴、写作绘画,还是集邮藏币,都会使你进入一种新的境界,产生新的追求,在你的爱好之中寻找乐趣。

  ·保护心理宁静

  面对大量的信息不要紧张不安、焦急烦躁。手足无措,保持心情宁静,学会吸收现代科学信息的方法,提高应变能力。最后,要尽量多地设想出获取它们的可行途径,并选择一个最佳方案行动,从而既能减轻个人的心理负担,又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适当变换环境

  一个人在一个缺乏竞争的环境里容易滋生惰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过于安逸的环境反而更易引发心理失衡。而新的环境,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生活,可激发人的潜能与活力,变换环境进而变换心境,使自己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避免心理失衡。

  ·正确认识自身与社会的关系

  要根据社会的要求,随时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使之更符合社会规范。要摆正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个人的得失、成功与失败。这样,就可以减少心理失衡。

  ◎什么是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又称精神障碍,是指由各种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功能失调和异常现象,主要反映为一个人在发展和适应上的困难,包括多种适应不良的心理与行为表现。患有心理障碍的人经常心情忧郁、情绪不稳、缺乏自制、行为失调,难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一个人的心理障碍程度可以根据其行为上的偏离程度来判断: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偏离社会生活规范的程度越大,其障碍程度也就越深。根据症状及其严重程度的不同,心理障碍主要分为适应障碍、人格障碍、神经官能症和精神病等几种类型。

  ◎什么是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指个人在社会适应中产生的个体意识到或意识不到的主观困惑状态,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心理成长问题,是指个体整个人格系统健康、正常、发展良好,但希望了解自己的心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实现更大目标,达到更高境界。

  ·社会交往问题,是指个人在情绪反应和人格系统方面存在某些缺陷,从而导致在与外界接触和交往过程中遇到障碍和麻烦,不能有效地适应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但其认识能力还是正常的,意识清晰,对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有比较迫切的要求。

  ·心理变态问题,是指个体整个人格系统或某个重要的心理机制发生较为严重的病变,导致不能自主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无法与外界进行正常的接触和交流。心理问题往往较为轻微,一般不影响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但可能会给个人带来一些不愉快的感觉。而心理障碍往往是指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包括神经症、精神病、精神发育迟滞、人格变态以及儿童和青少年行为问题、品行障碍。另外,自杀、酗酒、吸毒等常引起严重社会问题的行为问题也属于心理障碍之列。

  ◎人为什么会产生心理障碍?

  原因非常复杂,包括生物性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并且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生物性因素。包括人体疾病、遗传素质、生化改变和药物影响等。大量科学证据表明,脑病变与神经生理过程失调可引起精神障碍,发生变态行为。感染、中毒、代谢障碍能导致脑代谢障碍,也是心理异常发生的重要原因。另外,心理障碍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例如,先天愚型为遗传因素所决定;在躁狂抑郁症患者家族中有较多的同类患者等等。但通常认为,遗传因素只是形成了易患素质,只有扣动了社会应激这个“扳机”,心理障碍才会发做出来。

  ·心理因素。心理障碍者通常有某种隐蔽的心理冲突或精神创伤,在催眠的状态下可再现痛苦的根源,这说明心理因素是心理障碍的成因之一。这些心理因素包括:各种消极的动机冲突造成的心理矛盾;持久、过度的紧张状态,造成的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不良的性格特征如自私、消沉、任性、固执、孤独、抑郁等造成整个性格类型的病态;等等。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宗教、生态环境、家庭、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社会迅速发展,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们的欲求不断增加,人际关系日益广泛和复杂,对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生活节奏快、环境污染重、交通拥塞、竞争激烈、住房困难……这些都容易使人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进而引发心理障碍。心理障碍与宗教、社会文化也有关系。比如,阿拉伯国家和欧美国家的心理障碍者,其心理障碍的内容和形式不同。另外,心理障碍与性别也有关系。如女性的更年期心理障碍较男性为多,这是既有生理改变又有社会因素影响之故。

  ◎什么是适应性障碍?

  适应性障碍患者,一般成人以情绪障碍多见,而青少年则以品行障碍多见。在儿童中可表现退化现象,如尿床、幼稚言语或吸拇指等形式。症状通常出现在应激事件或生活改变后一月之内。病人一般有个性缺陷,心理障碍持续时间多在半年以内。

  适应性障碍是人群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一般是因环境改变、职务变迁或生活中某些不愉快的事件,加上具有易感个性,而出现的以情绪障碍为主、伴有适应不良的行为或生理功能障碍。适应性障碍影响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其学习、工作、生活及人际交往等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什么样是适应性障碍?

  ·情绪障碍:多见于抑郁者,表现为情绪低落、沮丧、失望、对一切失去兴趣、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心悸及呼吸不畅等。

  ·品行障碍:多见于青少年,表现为违反社会道德规范或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如逃学、斗殴、说谎、酗酒、吸毒、滥用药物、离家出走、破坏公物及过早发生性行为等。

  ·躯体不适:疼痛(头、腰背或其他部位)、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便秘、腹泻)或其他不适,而临床检查又往往发现不了什么躯体疾病。

  ·学习、工作能力:学习、工作能力下降,以至出现困难。

  ·社会退缩:不愿参加社交活动、不愿上学或上班、常闭门在家,但没有抑郁或焦虑情绪。

  适应性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认知疗法、精神疏泄疗法等,必要时可定期进行心理咨询。

  ·药物治疗:对抑郁、焦虑明显者可酌情使用抗抑郁或抗焦虑药物,如多塞平、阿米替林等;有明显暴力行为者也可使用氟哌啶醇。

  ◎什么是人格障碍?

  所谓人格障碍,是指人格在发展和结构上明显偏离正常轨道。

  人格障碍者是在先天缺陷的基础上,加之外在不良因素的影响,促使人格偏向发展,自童年起就开始逐步形成。患者不存在智力障碍,但持久而特殊的行为模式导致社会适应不良。例如,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缺乏道德责任感,情绪活动为爆发性行为,呈冲动性,对他人和社会缺乏同情心和羞耻感;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常常敏感多疑、心胸狭窄、嫉妒心强、情感冷漠、自视过高;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多表现为自我克制、缺乏自信、常有不安全感、谨小慎微;等等。

  ◎什么是偏执型人格障碍?

  刘某,男,18岁,高中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相当好,还担任班长。平常虽然与人交往,也喜欢与同学交谈,但他总觉得同学们都嫉妒他的才能,虽然同学们都否定嫉妒,但他觉得他们是在为自己辩解;他爱顶撞班主任,觉得他的想法经常是错误的;他爱我行我素,说话办事全凭个人意愿,觉得自己比他人具有更强的能力和智慧。结果不理想时,他就认为是客观原因造成的,不是他的能力存在问题。他认为自己属于人见人恨的那种人,自己也懒得与他人交往,更乐于独处,但对别人的怀疑却丝毫没有减少。包括班里任何同学,甚至自己的父亲,不管他们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从心里怀疑。他觉得:如果信任他们,说不定哪天他们就会利用其信任加害自己。

  心理专家分析小刘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又称妄想型人格。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

  ·将周围的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

  ·易产生病态嫉妒。

  ·过分自负,若遇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

  ·好嫉恨别人,对他人的过错不能宽容。

  ·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合理的“权力”或利益。

  ·忽视或不相信与自己想法不一致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通过说理或事实改变其想法。

  至少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

  ◎如何治疗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一般都否认自己有人格障碍,认为医生在胡说、想害他,而不肯好好配合医生,使得医生无法介入治疗。治疗偏执型人格障碍越早越好,患病初期的调节是很关键的。调节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条。

  ·自觉地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良好的人际环境能使患者有良好的沟通与交往,容易理解他人、信任他人,减少敏感多疑。父母、教师对青少年患者不要轻易地责备、侮辱,彼此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经常进行沟通,并减少或避免不良刺激。

  ·学会自我暗示调节法。每天默念一次类似“一个人固执多疑,不利于人际交往。要改掉固执多疑的缺点,要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要积极地去理解、听取他人的意见,不要总认为自己比别人能干,不要高傲自大,不要成天怀疑别人在搞鬼,否则会给自己带来无穷的烦恼……”之类的话。最好能在大脑皮层兴奋性较低的早晨、午休或就寝前默念。坚持一段时间后,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许多异常人格特征就会得到缓解,甚至会有明显的改善。

  ·学会用自我分析法。分析自己的一些非理性观念,逐步消除异常人格特征。例如,每当出现对他人怀疑或有敌意的想法时,就要自我分析一下是不是卷入了“信任危机”或“敌对心理”的漩涡之中。如果还是不知不觉表现了偏执行为,事后应抓紧分析当时的想法,找出当时的非理性观念,防止再犯。若上述方法不能奏效,应及时求助于医生,辅以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有一定疗效,但必须听从医生的嘱咐。最好同时结合上述心理调节方法。

  ◎什么是分裂型人格障碍?

  著名的数学家和经济学家、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尽管在科研事业上出类拔萃,然而他却是一个人格障碍患者。他性格孤僻内向,成天关在小房间里研究东西,几乎谈不上有社会和人际交往。他为人沉默寡言、兴趣索然、生活随便,给人一种“古怪”的印象。40岁左右才在家人催促下结了婚。后来逐渐发展到产生幻觉的地步,竟差点亲手断送了自己孩子的性命。他所表现出的这些人格特征,心理学上称之为分裂型人格障碍。

  分裂型人格障碍是比较常见的人格障碍。专家指出,这种类型的人约占正常人群的7.5%,且男性多于女性。分裂型人格障碍的人很难适应人员众多的场合和需要交际的工作,比较适合人少的工作,如图书馆书库、山地农场林场等。分裂型人格障碍很容易让人和“精神分裂症”混为一谈。一般认为,分裂型人格障碍容易诱发精神分裂症,但并没有确凿的证据。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有哪些?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对其特征描述如下。

  ·有奇异的信念,或与文化背景不相称的行为,如相信透视力、心灵感应、特异功能和第六感官等。

  ·奇怪的、反常的或特殊的行为或外貌,如服饰奇特、不修边幅、行为不合时宜、习惯或目的不明确。

  ·言语怪异,如离题、用词不要、繁简失当、表达意见不清,而并非文化程度或智能障碍等因素所引起的。

  ·不寻常的知觉体验,如错觉、幻觉、看见不存在的人。

  ·对人冷淡,对亲属也不例外,缺少温暖体贴。

  ·表情淡漠,缺乏深刻或生动的情感体验。

  ·多单独活动,主动与人交往仅限于生活或工作中必需的接触,除一级亲属外无亲密友人。

  至少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分裂样人格障碍。

  ◎分裂型人格障碍怎样形成又如何治疗?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一般与人的早期心理发展有很大关系。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如果终日不断被父母责骂、批评,得不到父母的爱,他就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如果父母对子女不公正,就会使儿童的是非观念不稳定,产生心理上的焦虑和敌对情绪,有些儿童因此而分离、独立,逃避与父母身体和情感接触,进而逃避与其他人和事物的接触,这样就极易形成分裂型人格障碍。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具体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社交训练法,有助于纠正不合群性

  首先,要提高认知能力,明白孤独不合群、严重内向的危害,自觉投入心理训练。

  其次,制定社交训练评分表。自我评分、每天小结、每周总结。以奖励表扬为主,对每一点滴进步都要加以肯定,并给予强化,以鼓励其自信心,这一点很重要。切忌批评责备,以免造成患者心理反感和对自己丧失信心。训练内容从简到繁,从易到难。www.xiumb.com

  ·兴趣培养法

  培养兴趣有助于克服兴趣索然、情感淡漠的人格。

  首先,提高认知。能够有意识地分析自己,确定积极人生的理想追求目标。

  其次,多参加社会实践。要创造条件,有意识地接触社会实际生活,扩大接受的社会信息量,促使兴趣多样化。

  最后,多参加兴趣活动小组,如绘画、歌咏、舞蹈、艺术、体育锻炼、科技活动等小组,这是培养兴趣的较好形式。

  ◎什么是自恋型人格障碍?

  小怡从小就备受溺爱,父母和两个比她大很多的哥哥都把她当成掌上明珠。她聪明伶俐又漂亮出众,无论在哪里都是人们注意的焦点。大学时她是校花,追捧者众多,可在宿舍里她却是最让人讨厌的人,因为她总是不打扫卫生、不叠被子、半夜大声打电话……还经常叫别人给她打饭,却不知道说谢谢。后来找了个男朋友,对她也是百依百顺,她动不动就耍脾气。后来,男朋友和她提出分手,说:“你这个‘刁蛮公主’,我可伺候不了你一辈子。”她实在是想不通,自己这个“仙女”竟然被人甩了?继而非常愤怒,决心狠狠地报复他。

  上例中的小怡就是自恋型人格障碍者。目前尚无完全一致的自恋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一般认为,自恋型人格障碍有如下特征表现。

  ·缺乏同情心。

  ·有很强的嫉妒心。

  ·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

  ·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所没有的特权。

  ·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

  ·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人特别关注。

  ·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分的幻想。

  ·坚信他关注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所了解。

  ·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当即表露出来)。

  ◎如何治疗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一般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解除自我中心观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最主要特征是自我中心,而人生中最为自我中心的阶段是婴儿时期。因此,必须了解那些婴儿化的行为。可以把自己认为讨人厌嫌的人格特征和别人对你的批评罗列出来,看看有多少婴儿期的成分。要时常告诫自己:必须努力工作,取得成绩来吸引别人的赞美;许多事都要自己动手去做;要争取应得的,但不嫉妒别人应得的。

  ·学会爱别人

  光抛弃自我中心观念还不够,必须学会去爱别人,唯有如此才能获得爱,才能真正体验到放弃自我中心观的好处。通过爱,我们可以超越人生。生活中最简单的爱的行为便是关心别人,尤其是当别人需要你帮助的时候。只要你在生活中多一份对他人的爱心,你的自恋症便会自然减轻。

  ◎什么是表演型人格障碍?

  26岁男子刘某,13年前,因不明原因逐渐表现出爱模仿戏装演员的动作,身着戏装或其姐的红毛衣,头扎鲜花,抹口红,打扮自己,行为举止女性化。同时,容易发脾气,自己的愿望如不能得到满足,就烦躁,甚至打人;变得非常自私,把家里电视机和洗衣机搬至自己的房间,不许别人使用;爱听表扬的话,与人谈话时,总想让别人谈及自己如何有能力、亲戚如何有地位、自己外貌如何出众等,如果别人谈及别的话题,病人常常千方百计地将话题转向自己,而对别人讲话的内容则心不在焉;常常感情用事,以自己高兴与否判断事物的对错和人的好坏,对别人善意的批评,即使很婉转,也不能虚心接受,不但不领情,还仇视别人,迫使别人不得不远离他;常到火车站站口或公共汽车上帮助检票、售票,表现得很有公益心。近几年来,与人发生纠纷的次数有所增加,给家庭带来许多麻烦。

  表演型人格障碍,又称癔症型人格障碍、寻求注意型人格障碍或心理幼稚型人格障碍,其主要特征是:人格的过分感情化、夸张言行吸引注意力及人格不成熟。该人格障碍较多发生于少年期后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格逐渐趋向成熟,至中年达到明显缓解。主要病因是幼年创伤性体验、家庭因素、文化影响等。

  ◎表演型人格障碍有什么特征?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对其特征描述如下。

  ·表情夸张像演戏一样,装腔作势,情感体验肤浅。

  ·暗示性高,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

  ·自我中心,强求别人符合他的需求或意志,不如意就给别人难堪或表现出强烈不满。

  ·经常渴望表扬和同情,感情易波动。

  ·寻求刺激,过多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需别人经常注意,为了引起注意,不惜哗众取宠、危言耸听,或者在外貌和行为方面表现得过分吸引他人。

  ·情感反应强烈易变,完全按个人的情感判断好坏。

  ·说话夸大其词,掺杂幻想情节,缺乏具体的真实细节,难以核对。

  虽然此类型人格障碍的症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逐渐成熟而减轻,但这并不等于可以不治而愈,在应激状态下该症有歇斯底里爆发的可能。

  ◎如何治疗表演型人格障碍?

  ·提高认知法

  帮助患者正视自己,了解自己的人格缺陷及其危害,才能扬其长避其短,适应社会环境。

  ·情绪自我调整法

  表演症型人格障碍患者情绪表达夸张,旁人常无法接受。对于别人讨厌的情绪表达要坚决予以改正,对于别人喜欢的则适当保留。还可请好友在关键时刻提醒一下,或在事后请好友对自己的表现加以评价,然后从中体会自己情绪表达的过火之处,以便在以后的情绪表达上适当控制,达到自然、适度的效果。

  ·升华法

  让表演型人格障碍者把兴趣转移到表演艺术中去,使原有的表演能量得到升华。投身于表演艺术是表演型人格障碍者的一条很有效的自我完善之路。

  ◎什么是强迫型人格障碍?

  某19岁男孩,家在农村,父母均为农民。在家排行老大,下有一弟一妹。从小他就很懂事,知道父母很辛苦,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一点儿时间也不许自己浪费,成绩一直名列班上前几名,初一以后还任班干部,深得老师的喜欢。初一后半学期,父亲节约开支给他买了块表,作为奖励。初二上半学期,他害怕将表弄丢了,结果果真在一次早操中将表丢了,他深知父母挣钱不容易,内心极度内疚,常常有意识地到寝室和马路边努力寻找,希望能够发现,但始终没找到,也不敢告诉父母,成绩也开始下降。后来他们家添置了沙发,平时他喜欢坐在沙发上看书。一次母亲说别坐坏了,以后不准坐在沙发上看书。从此他果真再也不敢坐沙发,后来发展到看见椅子也害怕了。他勉强读完初中,其后一直待业在家,成天为看病四处奔波,父母为此花去了不少钱,他更觉得不好受。令他最苦恼的恐怕是小便失禁,老想去厕所,但又自觉不该去。越想控制则想去厕所的念头就强烈。尤其是吃饭之后想去厕所,拼命克制自己不去,结果吃了饭就吐,按胃病治了很久也未奏效。如此持续了3年,苦不堪言。近段时间以来,他老是想着自己是否渴了或者饿了,椅子该不该坐,泡在盆里的衣服是现在洗还是过一会儿洗,反复检查电灯开关,出门反复看是否关好锁好,等等。

  上例中的男孩是典型的强迫性人格障碍患者。强迫型人格障碍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男性约为女性的2倍,约70%强迫症病人有强迫性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有哪些?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对其特征描述如下。

  ·因个人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导致优柔寡断、怀疑及过分谨慎。

  ·需在很早以前就对所有的活动做出计划并不厌其烦。

  ·凡事需反复核对,因对细节的过分注意,以致忽视全局。

  ·经常被讨厌的思想或冲动所困扰,但尚未达到强迫症的程度。

  ·过分谨慎多虑、过分专注于工作成效而不顾个人消遣及人际关系。

  ·刻板和固执,要求别人按其规矩办事。

  ·因循守旧、缺乏表达温情的能力。

  至少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强迫型人格障碍。

  ◎如何治疗强迫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一般与幼年时期的家庭教育和生活经历直接有关。父母管教过分严厉、苛刻,会使孩子做事过分拘谨、小心翼翼、思虑甚多、优柔寡断,并慢慢形成经常性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一些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也可能对孩子产生影响,如医生家庭容易使孩子形成“洁癖”,产生强迫性洗手等行为。强迫型人格与遗传也有关系。幼年时期受到较强的挫折和刺激,也可能会产生强迫型人格。

  对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主要应采用自我心理疗法。

  ·听其自然法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纠正主要是减轻和放松精神压力,最有效的方式是任何事都听其自然,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做了以后就不再去想它,也不要对做过的事进行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自己意志的努力,症状会有所缓解。

  ·当头棒喝法

  当一个人过分执著于经典与规矩时,他对活生生的多变的现实就常会感到无所适从。强迫型人格障碍者习惯于按教条办事,总是按“应该如何,必须如何”的准则去做,像个机器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砸开锁链、打开牢笼,让曾被囚禁的自由思想主宰自己的行为。当头棒喝便是打开牢笼的妙法。应努力寻找生活中的独特事件,让这些独特事件带来新的观念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以起到“当头棒喝”的作用,改变墨守成规的习惯。

  如果发现自己叫停的力量不足,必要时还可以请自己的好朋友、同事甚至上司在必要时“棒喝”—下。

  ◎什么是依赖型人格障碍?

  某大一新生,女,19岁,父母为工人,家庭生活温馨。她是父母的独生女儿,备受宠爱。上大学前,她的一切事宜均由父母料理,从不承担任何家务劳动,甚至连衣服鞋袜也不用自己洗。进大入学后,非常想念异地的家,对大学生活极不适应,产生了许多心理矛盾与困惑。她日日夜夜都在想家,晚上上床,想到睡的地方不是自己的家,很难入睡。梦中经常梦到的都是爸爸、妈妈。她也知道是梦,但就是不愿醒过来。醒来一睁眼就心烦、心酸,真不想起床。不想吃早饭,也不想服从校规去出早操,但又怕身体垮了父母着急,便强迫自己起床锻炼、吃饭。在校园里散步,听见广播里放的音乐有妈妈之类的歌词就要哭,一边走一边哭,走回寝室时,已哭成了泪人。在校园里、在街上,到处听见的都是当地人的口音,深深觉得自己是被抛弃到异地的游子,孤独极了。班上组织春游、秋游,她毫无兴趣,看到同学玩得高兴,她更是感到孤独、伤心。而且,看见天上的鸟儿,看到车站、码头,看到电影上的南方景色,她就想回家,回到寝室钻进被窝就哭。周末,看见本地同学纷纷回家,更是伤心加剧。她的学习成绩一天天下降,又怕自己被淘汰遭别人笑话,看不进书却不敢不看。好多作业没做,成天提心吊胆,担心期末考试不及格,更担心家里人失望。入学后,她把一些生活费都省下来用在给家里通信和打电话上了。她说自己现在几乎要崩溃了,全靠父母和家乡亲友的100多封来信,才使她能强打精神。

  上例中的她就是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依赖型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人格障碍,主要在孩童或部分成年人中出现。

  ◎依赖型人格障碍有什么特征?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对其特征描述如下。

  ·无独立性。很难单独进行自己的计划或做自己的事。

  ·难以接受分离。当亲密的关系中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

  ·易受伤害。很容易因遭到批评或未得到赞许而受到伤害。

  ·过度容忍。为讨好他人甘愿做低下的或自己不愿做的事。

  ·害怕孤独。独处时有不适和无助感,或竭尽全力逃避孤独。

  ·被遗弃感。明知他人错了,也随声附和,因为害怕被别人遗弃。

  ·无主见。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物不能做出决策。

  ·无助感。让别人为自己做大多数的重要决定,如在何处生活,该选择什么职业等。

  只要满足上述表现中的五项,即可诊断为依赖型人格障碍。

  ◎如何治疗依赖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产生与幼年时期的成长关系密切。幼年儿童离开父母就不能生存,必须依赖于父母,如果父母过分溺爱,鼓励子女依赖父母,不让他们有自主和自立的机会,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会逐渐产生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心理,成年以后依然不能自主。另外,对子女关心得太少、子女受到遗弃或挫折等,也会导致儿童的过分依赖性。尤其是父母开始时用粗暴拒绝的态度对待孩子的依赖要求,经不起孩子的纠缠又屈从于孩子过分依赖的要求,或者是儿童在表示依赖的要求以后,再搂抱或亲吻孩子,这无疑鼓励和强化了孩子的过分依赖行为。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习惯纠正法

  依赖型人格障碍者的依赖行为是一种习惯,必须首先改变不良习惯,才能进一步实施有效治疗。清查一下自己的行为,每天做记录,记满一个星期,然后将这些行为按自主意识强、中等、较差分为三等,每周一小结。对自主意识强的事件,以后遇到同类情况应坚持自己做。对自主意识中等的事件,应提出改进的方法,并在以后的行动中逐步实施。对自主意识较差的事件,可以采取诡控制法(在别人要求的行为之下增加自我色彩)逐步强化、提高自主意识。可以找一个自己最依赖的监督者,防止依赖复发。

  ·重建自信法

  只简单地破除了依赖习惯是不够的,还必须从根本上找原因。重建自信法便是从根本上矫正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有效方法。首先要消除童年的不良印迹。回忆童年时父母、长辈、朋友对自己说过的具有不良影响的话,把这些话语仔细整理出来,然后一条一条加以认知重构,并将这些话语转告给你的朋友、亲人,让他们在你试着干一些事情时,不要用这些话语来指责你,而要热情地鼓励、帮助你。其次要重建勇气。选做一些冒险性的事,每周做一项,可以增加你的勇气,改变你事事依赖他人的弱点。

  ◎什么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某26岁男子,其祖母和三个姑姑都有精神病史,一生气就发作,表现为大哭大笑,但睡几天就好。他从小娇生惯养,小学时常搞恶作剧,比如往米饭中吐口水、朝水瓶中撒尿、往同学脸上撒土等等,而且学习成绩很差,经常和人打架,扰乱课堂秩序。初中一年级被学习开除。参加工作后,不遵守纪律,工作很差。喜欢吃霸王餐,晚上还常外出偷盗,被别人阻止时就拿刀捅人,非常野蛮。后来被劳教两年,期间两次逃脱和伤人,延长劳教一年。后来因抢劫被判死刑。鉴于其家人有精神病患者,法院疑其精神有问题,但检查并未发现异样。

  分析:案例中的男子就是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在各种类型人格障碍中,是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最为重视的。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有什么特征?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对其特征描述如下。

  ·外表迷人,具有中等或中等以上智力水平。初次相识给人很好的印象,能帮助别人消除忧烦、解决困难。

  ·没有通常被认为是精神病症状的非理性和其他表现,没有幻觉、妄想和其他思维障碍。

  ·没有神经症性焦虑;对一般人心神不宁的情绪感觉不敏感。

  ·他们是不可靠的人,对朋友无信义,对妻子(丈夫)不忠实。

  ·对事情不论大小,都无责任感。

  ·无后悔之心,也无羞耻之感。

  ·有反社会行为但缺乏契合的动机;叙述事实真相时态度随便,即使谎言将被识破也是泰然自若。

  ·判别能力差,常常不能吃一堑长一智。

  ·病态的自我中心,自私,心理发育不成熟,没有爱和依恋能力。

  ·麻木不仁,对重要事件的情感反应淡漠。

  ·缺乏真正的洞察力,不能自知问题的性质。

  ·对一般的人际关系无反应。

  ·做出幻想性的或使人讨厌的行为。对他人给予的关心和善意无动于衷。

  ·无真正企图自杀的历史。

  ·性生活轻浮、随便,方式与对象都与本人不相称。有性顺应障碍。

  ·生活无计划,除了老是和自己过不去外,没有任何生活规律,没有稳定的生活目的。他们的犯罪行为也是突然迸发的,而不是在严密计划和准备下进行的。

  上述这些反社会人格特征都是在青年早期就出现了的,最晚不迟于25岁。个人对自己的反社会行为的反应,是诊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关键点。在上述特征中,无责任感和无羞耻心最为重要。

  ◎如何治疗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产生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主要原因包括:养子、先天体质异常、早年丧父丧母或双亲离异、恶劣的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等。通常认为,家庭破裂、儿童被父母抛弃或忽视、从小缺乏父母亲在生活和情感上的呵护,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由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病因相当复杂,目前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用镇静剂和抗精神类药物治疗,治标不治本;心理治疗,对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毫无作用。认知领悟疗法对那些由于环境影响形成的、程度较轻的患者有一定疗效。少数家庭关系极为恶劣而与社会相处尚可的患者,可以在学校或机关住集体宿舍或在亲友家寄养,以减少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当患者出现反社会行为时,给予强制性的惩罚(如禁闭等),使其产生痛苦的体验,实施多次以后,其反社会行为会减少。

  ◎什么是回避型人格障碍?

  某30岁男子,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去了左手。尽管后来接了假肢,但是那次意外对他心理的摧残却是无法恢复的,他总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看到朋友们看他的眼神时,虽然明白他们对他很同情,但是,他却觉得同情中有种让他自卑的怜悯。因此,他感到做什么都没劲,不愿见人,不愿工作,老想躲进深山,了却残生。

  回避型人格障碍又称焦虑型或逃避型人格障碍,患者的最大特点是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力应付。

  ◎回避型人格障碍有什么特征?

  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对回避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描述如下。

  ·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

  ·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愿卷入他人事务之中。

  ·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仅有一个)。

  ·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避。

  ·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怕惹人笑话,怕回答不出问题。

  ·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之中的事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

  只要满足其中的四项,即可诊断为回避型人格障碍。

  ◎如何治疗回避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自卑心理起源于人的幼年时期,包括由于无能而产生的不胜任和痛苦的感觉,也包括一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如智力、记忆力、性格等)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他人对自己做了较低的评价,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自己对自己的认识,从而低估自己。

  ·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当每个人面临一种新局面时,事先的“我不行”的消极自我暗示,会抑制自信心,产生心理负担,工作效果必然不佳,进而形成一种消极的反馈作用,形成恶性循环。

  ·挫折的影响。有的人耐受性低,轻微的挫折就会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变得消极悲观而自卑。

  ·生理缺陷、性别、出身、经济条件、政治地位、工作单位等都有可能是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自卑感得不到妥善消除,久之就造成行为的退缩和遇事回避的态度,形成回避型人格障碍。

  治疗回避型人格障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蓝星,夏国。

  肿瘤科病房,弥漫着医院独有的消毒水味道。病房是单人间,设施俱全,温馨舒适。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可对于孑然一身的路遥来讲,却是无人问津的等死之地。

  他是癌症晚期,靠着意志力撑到现在,但也只是多受几天罪罢了。

  此刻,路遥躺在病床上,怔怔望着床头柜上的水杯,想喝口水。

  可他拼尽全力却无法让身体离开病床。剧痛和衰弱,让这原本无比简单的事情成了奢望。

  这时,一道幸灾乐祸的声音响起:“表哥~你真是狼狈呢。连喝口水都得指望别人施舍。”

  一位英俊的年轻男子悠闲坐在病床前,翘着二郎腿,眼睛笑成一道缝。

  “你求求我,我给你喝口水如何?”

  路遥面无表情,一言不发。自从失去了自理能力,一帮亲戚的嘴脸已经见多了,不差这一个。

  男子起身,将水杯拿在手里递过来,“表哥别生气,我开玩笑的,你对我这么好,喂你口水还是能办到的。”

  说完话,他将水杯里的水,缓缓倒在路遥苍白消瘦的脸上。

  被呛到,路遥无力的咳嗽几声,好在少量的水流过嗓子,让他有了几丝说话的力气: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张鑫,为什么?我从未得罪过你。你去星盟国留学,还是我资助的!”

  张鑫将水杯放下,不紧不慢的说:“谁让你这么古板呢,只是运点感冒药罢了,又不犯法,你非得千方百计的拦着。”

  路遥脸上闪过一丝了然之色,道:“张鑫你这垃圾,狗改不了吃屎。将感冒药运到国外提炼毒品……咳咳……”

  张鑫理了下领带,笑道:“你别血口喷人啊,我可是国际知名企业家。这次回国,‘省招商引资局’还打电话欢迎我呢~”

  路遥叹了口气,现在的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索性闭上眼睛不再说话,安静等待死亡的到来。

  但张鑫却不想让眼前饱受病痛折磨、即将离世的表兄走好。他附身靠近,悄悄说道:琇書蛧

  “表哥啊~其实呢,我这次回国主要就是见你一面,告诉你一声——你的癌,是我弄出来的~”

  路遥陡然挣开眼,“你说什么!”

  张鑫笑眯眯的掏出个铅盒打开,里面是件古怪的三角形饰物,仅有巴掌大小,中间是只眼睛似的图案,一看就很有年代感。

  “眼熟吧?这是我亲手送你的,货真价实的古董。我在里面掺了点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就会变成你现在这副鬼样子。”

  路遥马上认出来,这是自己很喜欢的一件古物,天天摆在书桌上,时不时的把玩,没想到却是要人命的东西!

  他伸出枯枝似的手臂,死死的抓住眼前人的胳膊!“你……”

  “别激动~表哥,我西装很贵的。”张鑫轻松拿掉路遥的手,小心的捏起铅盒,将放射性饰物塞进他怀里。

  “我赶飞机,得先走一步。你好好留着这个当做纪念吧,有机会再去你的坟头蹦迪~”

  说完话,张鑫从容起身离开。临走前,还回头俏皮的眨眨眼。他原本就男生女相,此时的神态动作居然有些娇媚。

  保镖很有眼力劲,赶紧打开病房门。同时用无线耳麦联络同事,提前发动汽车。

  ~~~~~~~~

  路遥只能无力的瘫在床上,浑身皆是钻心剜骨般的剧痛,还有无穷悔恨、不甘。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但很快,剧痛渐渐消失,只剩麻木,路遥隐约听到过世的双亲在喊他。

  就在路遥的身体越来越飘,即将失去意识时,胸口突然阵阵发烫,将他惊醒。

  从怀中摸出那三角形饰物,发现这玩意变得滚烫无比,还在缓缓发光!

秀书网为你提供最快的心理学的帮助:人人受益的心理策略更新,拓展篇(1)免费阅读。https://www.xiumb9.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