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书网>穿越小说>陆小曼新传:一句诺言,一生一场恋>第二章 为情所困:人前欢笑人后泪
  首次婚姻,背人垂泪。一片秋叶的凋落,一个回眸的心动,一次同舟的际遇,亦都是几世修来的结果。只是,不会有人知道,她来,是为了赴红尘里的那场信誓旦旦的约定,是来偿还前世欠下的情债。

  1.父母之命:长大嫁作名人妇

  张爱玲曾说,装扮得很像样的人,在像样的地方出现,看见同类,也被看见,这就是社交。在这样的社交场合,像样的绅士、淑女看到一个俊俏、窈窕、聪明、可爱、温柔、大方、多才多艺的女孩—陆小曼。这些像样的人们包括陆小曼的父母看出了这个女孩在婚姻市场上的价值,大家根据等量交换的原则,想着怎样把她嫁给一个相当的有前途的有权势的男人,因此说媒的人陆续找上门来。1922年,陆小曼已经19岁,到了女大当婚的年龄,到陆家提亲的人不是名门就是望族,送给陆定的礼物也是相当高级,塞北的鹿茸、东海的扇贝、江南的黄鱼、西域的驼峰都是成箱成柜地运来。

  像陆小曼这样风华绝代的名媛,到了待嫁之时,来陆家说媒的人多得踏破门槛,但陆定夫妇坚决不肯轻易将陆小曼许给他人。陆定没有被这些糖衣炮弹给迷惑住,他很瞧不起“富二代”,觉得那些公子哥儿基本上都游手好闲,没前途,即便拎出几个有点才华的,也是喝花酒捧戏子的主儿。陆定夫妇想给陆小曼找一个严谨、忠诚,而且有着光辉前程的如意郎君。他们知道自己女儿的价值,除非一个将来可能飞黄腾达的男人出现,否则他们愿意继续等待。就这样左挑右选过了很久。一天,陆小曼的继父母唐在礼夫妇将一个英俊、挺拔的青年介绍给陆小曼的父母,这青年就是王赓,陆小曼的第一任丈夫。

  说到王赓,不得不多写几笔。关于出身军旅的王赓,有些文人笔下,把他塑造成了一个“丘八”,甚至有人说王赓“拔枪威胁徐志摩”之类的鬼话。其实,王赓与徐志摩早年相识,当时徐志摩是影响力极强的诗人,王赓在政治上一帆风顺,担任五省联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徐志摩横刀夺爱的时候王赓正在孙传芳手下做事。孙传芳素有“笑面虎”之称,吃人不吐骨头。王赓若是随便安排两个痞子兵,几颗子弹就能把诗人徐志摩解决了,看他怎么写出“悄然挥袖去,不携一片云”之类的诗。北洋割据乱糟糟的世道,军阀视人命如草芥,王赓深爱的女人陆小曼与徐志摩私奔,他退步成全二人,这是需要大度与宽容的。

  王赓出生于1895年5月15日,从小家境一般,他发誓刻苦学习,重振门庭。其实王赓祖上也当过大官,只是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家道败落。他1911年从清华大学毕业被保送到美国留学,大概与金岳霖同年抵美。最初入密歇根大学,不久改入哥伦比亚大学,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哲学,1915年获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士学位。王赓后来又到西点军校攻读军事,他入读的精英班只有五个人,几个哥们儿情同手足。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盟军统帅,美国第34届总统艾森豪威尔,便是同他一班。国外学习了八年,而且是由最优秀教育系统训练出来的王赓,刚回国就受到各方面的青睐。既有文科修养又有西点军校背景的年轻人,在军阀混战时期,必定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不知有多少地方急需这样的人才,他的前途无可限量。

  王赓一回国就供职于陆军部。1918年巴黎和会期间,需要留洋的军事专家协助争取中国的权利,旋又任他为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上校武官,兼外交部外文翻译。可能正是在这个时候,他认识了在巴黎和会外围到处呼吁中国权益的梁启超。梁启超看重他的人品和才华,收他为弟子。1918年归国后,王赓升任航空局委员,1921年升职成了陆军上校。割据四方的诸侯都想把王赓召入麾下,奉天的张作霖、江西的孙传芳等屡次重金相邀—各种势力都想“抢”。1921年王赓成为陆军上校,正是在这个时候,唐在礼夫妇介绍他认识了陆小曼。1923年他任交通部护路军副司令,同年晋升为陆军少将。1924年底,他任哈尔滨警察厅厅长。短短的6年时间,他由一般青年步步高升,一步登天,可谓前途无量。这样屈指可数的人才,陆小曼父母当然看好。

  当友人将王赓介绍给陆定和吴曼华时,有人如此描绘丈母娘看女婿:“陆小曼之母,看到有这种少年英俊……说这穷小子将来一定有办法,虽是王赓年龄长陆小曼七岁,但并无大碍,毫不迟疑地便把陆小曼许配了他。”

  王赓本人相貌英俊谈吐不俗,而且丝毫没有纨绔子弟的不良嗜好,与陆小曼的婚姻是典型的才子佳人型—王赓家境差一些,属于超级凤凰男,不过小伙子自身优秀,以岳父的财力、社会地位作铺垫,假以时日成就一番事业想必不难。而陆家也找到了一只“潜力股”,王赓会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荣华富贵。

  于是求婚很快被答应了,从订婚到结婚,不到一个月,人称“闪电结婚”。王赓与陆小曼的婚姻,是当时上流社会典型的绅士配淑女的婚姻。极有自信和野心的王赓需要一位中西融通、娘家财力雄厚、社交网络广博的太太相助开拓事业;而名媛淑女陆小曼则需要一位将来能够给她带来荣华富贵生活的丈夫,这是一桩利益均等的婚姻。当时的王赓虽然前途无量,但还是一个穷小子。而正处于鼎盛时期的陆家却财大气粗,因此婚礼的一切费用都由陆家负责,婚礼的一切仪式也由陆家安排。陆小曼的婚礼震惊四方,婚礼在“海军联欢社”举行,仪式之浩大,场面之阔气,轰动京城。女婿家穷一点不要紧,人品好、有前途是最重要的。当时的报纸登载:“光女傧相就有九位之多,除曹汝霖的女儿、章宗祥的女儿、叶恭绰的女儿、赵椿年的女儿外,还有英国小姐数位。这些小姐的衣服,也都由陆家定制。婚礼的当天,中外来宾数百人,几乎把‘海军联欢社’的大门给挤破了。”

  1922年,陆小曼风风光光地嫁了,让女伴们艳羡不已。王赓可是那种“倚马靠斜桥,满楼红袖招”的超级型男,兼具坐怀不乱柳下惠的品质,怎能让人不生妒忌?作为一个女人,人生的最大目标已经实现,此后就是做一个贤妻良母,相夫教子,这就是女人们的生活轨迹。外交部的事当然也是不能做了,如果她还抛头露面在外头做事,那还像什么样子,丈夫的面子往哪里搁?有本事的男人当然要让妻子待在家中,受着供养,也受着约束。她们是皇后,也是奴隶。而妻子,特别是一个有前途的男人的妻子,唯一可做的事情就是乖乖地待在家中,生儿育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安分守己,这才是女人的本分,才是好太太该做的事。可对陆小曼来说,未必是幸运。

  在这场婚姻中,陆小曼自始至终是一个被摆布的木偶,但陆小曼也是同意的。对于婚姻,19岁的陆小曼没有太多的想法,毕竟婚姻于她而言还是个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婚姻的重大意义,婚姻将带来的影响和改变,她懂的能有多少呢?陆小曼的婚姻,是当时上流社会典型的绅士配淑女的婚姻、才子佳人的结合,合情合理。他们互相看到的都是对方的表面,婚后才发现性格和人生态度反差太大。

  但是在当时,不管是1915年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婚姻,还是1922年陆小曼与王赓的婚姻,20世纪初的年轻人,他们的婚姻大体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对自己的婚姻是不做主的。只有结婚以后,发现实在不能凑合,痛苦不堪时,才不得不起而反抗,要求离婚,那也只是寥寥几个叛逆者,如徐志摩、陆小曼等。

  2.背人垂泪:聚少离多意难合

  首次婚姻中,19岁的女孩儿谁不虚荣,陆小曼恐怕也有过骄傲的时刻,但蜜月一过,她很快发觉自己并不快乐。婚后的生活逐渐归于平淡,陆小曼觉得自己不快乐,婚前的她生活在众星捧月之中,有那么多追求者殷勤备至地关怀,而婚后的她失去了不少的自由,丈夫王赓的表现更是让她失望到了极点。

  王赓在美国待了多年,一切都按西式的工作方式行事,生活中一丝不苟遵循着军校习惯,什么时间工作,什么时间娱乐,泾渭分明,对自己要求极严,是一个尽心尽职的军官。周一到周六是工作日,绝不娱乐,每天早出晚归,在家里除了吃饭看书就是睡觉,根本不会带新婚燕尔的妻子出去逛街兜风,抽不出半点儿时间陪陪新娶的娇妻玩一玩,而是把家中寂寞无聊的妻子撂在一边,他的行为刻板到苦行僧的地步。到了周末,他也想不出什么花样来讨好憋了一肚子气的妻子。在对付女人的问题上他简直是笨拙得要命,不会笼络也就罢了,他简直连笼络的想法也没有。

  想想陆小曼也真够郁闷—被捧惯了的美人儿,嫁给了一根不懂风情的木头。王赓更是个工作狂,坚决早起早睡,平时也不喜欢参加聚会。在所有人的眼中,他是一个尽职的军官、公民、男人,所有人对他的印象都十分好。当然,王赓做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仕途,但所有的男人不都是这样被教育的吗?服务于统治集团,随时讨得上级的青睐,为了提升,为了满足他的成就感和虚荣心,好给妻子更好的生活。也许是一贯以来形成的军人生活习惯,王赓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花在了他的工作上。

  当时有人说他不解风情,每回到家之后,不去和妻子温存温存,而是直奔书房而去,一看书就是几个小时,手不释卷。磊庵在《徐志摩与陆小曼艳史》中说他:“谁知这位多才多艺的新郎,虽然学贯中西,对与女人的应付,却完全是一个门外汉,他自娶到了这一如花似玉的漂亮太太,还是一天到晚手不释卷,并不分些工夫去温存温存,使她感到满足。”

  尽管他对陆小曼也是喜爱有加,但常常是“爱护有余,温情不足”,更多的时候,倒像大哥哥爱护小妹妹一样对她。而陆小曼是一个任性、多情,被男人宠坏了的女人,喜欢玩、又玩惯了的女人,她渴望丈夫的百倍呵护和百依百顺,渴望丈夫的温存和浪漫,渴望他天天能带自己出去玩。然而丈夫偏偏不善解人意,整天就知道为他的仕途着想,把老婆娶进来就不管了,冷落在一旁,放在家里面当摆设。陆小曼需要自由,需要激情,要飞得更高。夫妻间在性格方面的差异,导致了矛盾的激发,日积月累,两人变得越来越疏远、冷漠,甚至成为怨偶。

  如果是个一般传统的女人,也许对丈夫的冷落只会背地里生气,也许还会为丈夫的进取心而感到骄傲,丈夫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提升,丈夫会因而有成就感;而夫贵妻荣,同时也可以满足她的虚荣心,她应该为这样的男人骄傲和自豪,女人应该理解男人、支持男人才对。

  可陆小曼已不是母亲辈的名媛淑女,她接受了现代的西式教育,受到西风的长久熏染,又涉足交际界多年,过惯了明星一样被捧追的生活,懂得什么是快乐和飞扬,也有了自我的启蒙,让她再回到家中,像笼中鸟一样生活,已经不可能。她不能忍受这种被冷落的生活,她希望丈夫多关心、体贴自己,多分一点时间陪伴自己,她渴望爱情,需要被男人呵护,她不想忍气吞声,甘于一个花瓶和摆设的角色。对于新女性来说,活着已不仅仅是为了丈夫和孩子,她还要张扬个性,还要找到快乐的感觉。陆小曼曾在日记中写道:“她们看来夫荣子贵是女子的莫大幸福,个人的喜、乐、哀、怒是不成问题的,所以也难怪她(母亲)不能明了我的苦楚。”

  陆小曼不是这种自我牺牲的女人,受过西方文化熏陶的她自我意识很强,她想做一个新时代的新女性,解放自己,从厨房厅堂里走出来。陆小曼内心也是苦楚的,苦楚是因为没有爱情,没有自由恋爱的权利,而所有人都要求她做一个好妻子,所有人都对她指手画脚,没有一个人真正关心她的需要和感受。她虽然是一个新女性,但社会还是旧社会,她的自由是相对的。但她却不认这个理,她是那样任性,她要过她想过的生活。于是,这必将和社会和他人冲突。

  她不管丈夫高兴与否,经常与一群小姐太太们一起出去吃饭、打牌、跳舞、唱戏,将夜生活过得相当丰富。总之,新婚不久的陆小曼对王赓很不满,而且这种不满愈演愈烈。她要反抗这种生活,于是她每天沉迷于交际活动当中,与一些悠闲的权贵千金、太太们凑在一起整夜整夜地打牌、捧戏子、跳舞、唱戏,耽于五光十色的夜生活之中。她常常是快天亮了才回家,白天有一大半的时间在睡觉,到下午才起床,起床后又要梳妆打扮,为新一天的夜生活做准备了。她对什么都漠不关心,过着名媛富足而百无聊赖的生活,生活没有目标、没有信心,对什么都漠不关心。

  王赓虽然不能常在家中陪伴她,但对她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并不满意,因此常常劝她不要出去,免得把身体搞垮。其实关心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面是不愿意妻子抛头露面,不愿意妻子惹事。陆小曼后来的第二任丈夫徐志摩也是这样,希望妻子乖乖待在家中,因为这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妻子,守着丈夫。见到这种情况,陆小曼就会大发脾气,因为没有人了解她的心理和感受。她向王赓诉说自己一个人在家多么无聊、多么难受,不出去玩又能做什么,怎样打发时间?任性的陆小曼说到气愤处就会恶语相讥,为了出气专拣难听的话说,时间久了互相伤了和气。陆小曼为此也很痛苦,但又无可奈何。

  陆小曼是个极要面子的人,婚姻的不幸福埋在心里,无人可诉,她只能借酒浇愁,借交际转移注意力。陆小曼曾在日记中写道:“其实我不羡富贵,也不慕荣华,我只要一个安乐的家庭、如心的伴侣,谁知连这一点要求都不能得到,只落得终日里孤单的,有话都没有人能讲,每天只是强自欢笑地在人群里混。”

  王赓的脾气也并不是太好,性情有点急躁,能为一点小事而和陆小曼犯急。结婚不到半年,两人便屡屡发生争吵,分歧日甚。

  国内电视剧把陆小曼演成个交际花,是粗浅的处理。说她是社交名媛,不外是说她时髦奢华,活泼美丽,驰名于十里洋场,受人欢迎。当然,她天生的不知节俭不爱惜金钱,给徐志摩带来了不少烦扰。人们很容易同情徐志摩:老婆要是能勤俭过日子,老公何至于北京上海的飞来飞去,也就不会遇难而死了吧。可是,名媛犹如名花,不见得一个个都是既上得厅堂,又下得厨房。陆小曼就是陆小曼,她喜欢快乐自由的生活。

  陆小曼的独立性格,看起来比林徽因更彻底更果敢,不过在当时却只是表现为爱情上的任性,她不曾像林徽因那样,执意做一个改造社会的职业女性。这也许跟家庭教育的不同有关。陆小曼的父亲,从富商成为政界要人。林徽因的祖父是光绪年间进士,翰林院编修,父亲留学日本,是民初立宪派名人。也许,在她们身上也多少带着点北京与上海的区别。

  不过在一个资料里还有一种说法,那是陆小曼晚年的学生、篆刻家王亦令写的《忆陆小曼》,里面为陆辩解说:“有一件事陆小曼亲口告诉琴(王亦令的妻子),今天为了证明陆绝非生性浪漫,喜爱风流的人,不妨把它公开。她初嫁王赓,虽出于父母之命,但也并非违背己意。……后来破裂的原因,正是由于王赓体力过人,可以整夜贪欢,而陆小曼觉得无法适应,遂告仳离。”

  王亦令与陆小曼交情几十年,他居然说二人闹别扭是因为王赓对房事过于热衷而陆不堪其扰,根本不是陆贪玩成性。不过斯人已逝,外人更难辨真假了。

  3.情窦初开:恨不相逢未嫁时

  结了婚,对于一个女人而言,人生最重大的事情已经完成。在传统社会里,女人婚后的天地就是家庭,做一个贤妻良母,相夫教子。新婚的陆小曼就像大海中的一叶小舟,被风浪颠来颠去,完全是被动的,她与丈夫性格爱好差距太大,话不投机,格外能感觉到家庭如围城的痛苦,她渴望冲出围城,获得自由。这时风流倜傥的大诗人徐志摩像天外来客一样闯进了陆小曼的生活。

  徐志摩,但凡接触过新诗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子,他是金庸的表兄,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三年后成绩优秀,远赴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政治经济学。他在北大期间拜梁启超为师,还举行了隆重的拜师大礼。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徐、梁虽为师徒关系,但二人的思想差别很大。已经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徐志摩,不顾一切,舍命追求他的理想人生,他要争取恋爱婚姻自由。

  在与陆小曼结识之前,他有过两段感情经历。徐志摩奉父母之命与张幼仪结婚后,深深感到和妻子之间缺乏感情。1920年至1921年间,徐志摩在伦敦认识了“人艳如花”的才女林徽因,随后谈起了恋爱,这才是他想象中的理想女人—美丽、纯洁、天真、活泼。他们两人在英国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回国后,他仍忘不了这个清新脱俗的“林家女孩”。

  徐志摩的结发妻子张幼仪,是个贤惠、能干、持家的女人,但不适合徐志摩这样的浪漫诗人。为了追求林徽因,1922年3月,徐志摩在柏林与张幼仪离婚。但林徽因回国后经过权衡,与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订了婚约。泰戈尔来华期间,徐志摩得以和林徽因再次接触,重燃旧情。但林徽因此时心意已决,不久便和“准丈夫”梁思成出双入对,共赴美国求学。徐志摩因此灰心到了极点,老婆没了,恋人没了,两脚踏空。就是在这样一个时候,徐志摩遇到了同样忍泪度日的陆小曼。他们的相遇,使他们的忍泪和灰心渐渐化成了愉悦和希望,这段万众瞩目的惊天爱情就此拉开了序幕。

  泰戈尔64岁生日时,京城名流排演了诗剧《齐德拉》,为他祝寿。在协和医学院礼堂,林徽因扮演齐德拉公主,徐志摩饰爱神。那时徐志摩深情的眼里,应该只有扮相美艳的林徽因吧。他并不知道,他即将爱得死去活来的一个女人,此时也在这里。

  很巧,陆小曼此时正站在礼堂门口,发售演出说明书。当晚一个叫赵森的粉丝,记下了她当时的模样:“在礼堂的外部,就数陆小曼一人最忙,进来一位递上一册说明书,同时收回一元大洋。看她手忙脚乱的情形,看她那瘦弱的身躯,苗条的腰肢,眉目若画,梳着一丝不乱的时式头—彼时尚未剪发—斜插着一枝鲜红的花,美艳的体态,轻嫩的喉咙,满面春风地招待来宾,那一种风雅宜人的样子,真无怪乎被称为第一美人。”m.χIùmЬ.CǒM

  陆小曼,在交际圈里的名气倒是越来越大了,著名的画家刘海粟就是在此时经由胡适的介绍认识陆小曼的。他曾写文章记录下第一次见陆小曼的情景:当底下人通报说“小姐就来”时,我纳闷:我们要见的是一位太太,就是还年轻,怎么叫“小姐”呢?谁知站在我们面前的竟是一位光艳绝伦、光彩照人的少女。“啊!她就是陆小曼!”我在心里自己回答,“这位女士真配叫陆小曼!”

  这就是刘海粟对陆小曼的第一印象,刘海粟是著名的画家,对美人的鉴赏能力想来不会差,他的评价也应该不会太失真。无论是从他的话里,还是从胡适先前的评价里,陆小曼当时的魅力,可见一斑。

  他们是一个圈子里的人,迟早都要相遇的。王赓也是梁启超的弟子,交友魅力无穷的徐志摩,很快就和王赓混熟了。当时新月社活动很多,徐志摩、胡适、王赓夫妇等经常一起玩。

  徐志摩参加京剧义演,扮演《春香闹学》里的老学究。恰巧,陆小曼在这出戏里扮演丫环。京剧原本就讲究坐念唱打,扮相、眼神、表情、动作都是极有风韵的。陆小曼的风情,透过一身古韵,一下子勾走了徐志摩的魂。当时,一定是一种眉目脉脉、石火电光的感受。

  俗语说得好,“自古才子多风流”,用在徐志摩身上相当贴切。舞会上徐志摩见到陆小曼时,立刻被她的气质所吸引。两人相识交谈之后,徐志摩更是为陆小曼所折服。徐志摩那时候正处在追求林徽因失败的低谷中,憋得阴阴郁郁,才气浑身乱串就是找不到宣泄口,遇到了陆小曼后,将他那肆意汪洋的诗情给引了出来,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

  此后徐志摩经常拉着胡适以各种借口去找陆小曼,要么是上戏院,要么是赶舞会。他们两个,一个是窈窕淑女,情意绵绵;一个是江南才子,风度翩翩;一个是朵含露玫瑰,一个是首抒情的新诗;干柴碰上烈火,怎么会不迸发出爱情的火花?跟陆小曼慢慢混熟后,徐志摩连胡适也不叫了,成了王赓家的常客。徐志摩和王赓都是梁启超的弟子,算是同门师兄弟,王赓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也很欣赏徐志摩,更乐得有人伺候娇妻。陆小曼想出去玩,他就说:“我没空,叫志摩陪你去吧。”当徐志摩来邀请他们夫妇出去的时候,他就说:“我今天很忙,叫陆小曼去陪你玩吧。”

  王赓根本就不会想到这样处理会产生婚姻危机。就这样,徐志摩与陆小曼在王赓首肯的大好形势下一起玩耍。他们游长城,逛天桥,到来今雨轩喝茶,去西山上看红叶,忙得不亦乐乎!时间一长,徐志摩无可救药地迷上了陆小曼,陆小曼喜欢打牌,徐就陪她打牌;陆小曼喜欢听戏,徐就陪她听戏;陆小曼喜欢画画,徐就给她介绍北京画画的名家,还求好友刘海粟收陆小曼为弟子。陆小曼古文底子厚实,亦能填词作诗,对才华横溢的徐志摩自然十分敬仰,逐渐情愫暗生。这样你陪我、我陪你,郎才女貌,难免产生情感。

  蒙在鼓里的王赓毫不知情,这年他被调任为哈尔滨警察局局长,要妻子随同前往,陆小曼不好拒绝,只得依依不舍地与北京的友人告别,到哈尔滨住了一段时间。由于陆小曼当时是名满京城的社交界人士,她到哈尔滨后,冰城的大街小巷到处贴满了她的海报。

  冰城显然没有北京繁华,陆小曼很快就不适应了,不多时便回了北京娘家,与王赓分居。王赓无奈,只得写信托付好友胡适和张歆海(徐志摩前妻张幼仪的哥哥)照料陆小曼,信中写道:“谢谢你们两位种种地方照顾陆小曼,使我放心得多。”

  也不知道王赓是怎么交的朋友,连胡适跟陆小曼也擦出过一些火花。

  1925年6月14日,北大教授吴虞在开明剧院曾看到一幕,并写在了自己的日记中:“立三约往开明观剧,见须生孟小冬,其拉胡琴人为盖叫天之拉胡琴者,叫座力颇佳。胡适之、卢小妹在楼上作软语,卢即新月社演《春香闹学》扮春香者,唱极佳。”

  文中所写的“卢小妹”即影射陆小曼,尤其值得玩味的是“软语”二字—北京当年的戏院,楼上大都是包间,在包间而作软语,可以想见两人关系之亲昵。当年甚至有传言,说最初是胡适看上陆小曼,无法跟太太离婚,陆小曼才转而许身徐志摩的—胡适的老婆动辄以拿菜刀杀了俩儿子然后自刎要挟,胡博士经不起吓。

  胡适怕老婆,徐志摩可不怕。跟陆小曼在一起的日子里,徐志摩文思泉涌,说出的情话更是相当具有轰炸力:“我的诗魂的滋养全得靠你,你得抱着我的诗魂像母亲抱孩子似的,他冷了你得给他穿,他饿了你得喂他食—有你的爱他就不愁饿不怕冻,有你的爱他就有命!”他毫无顾忌地向世人宣示自己对陆小曼的爱。

  4.爱无界限:翡冷翠的一夜

  张爱玲曾解释什么是爱—爱是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这就是缘分。

  陆小曼与徐志摩之间的爱,是无界限的,结识在翡冷翠的一夜。他们的情感是真挚的,不是逢场作戏。陆小曼在《爱眉小札》中写道:“在我们(她与志摩)见面的时候,我是早已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别人结婚了,虽然当时也痴长了十几岁的年龄,可是性灵的迷糊竟和稚童一般。婚后一年多才稍微懂人事,明白两性的结合不是可以随便听凭别人安排的,在性情和思想上不能相谋而勉强结合是人世间最痛苦的一件事。当时因为家庭间不能得着安慰,我就改变了常态,埋没了自己的意志,葬身在热闹生活中去忘记我内心的痛苦。又因为我骄蛮的天性不允许我吐露真情,于是直着脖子在人面前唱戏似的唱着,绝对不肯让一个人知道我是一个失意者,是一个不快乐的人。这样的生活一直到无意间认识了徐志摩,叫他那双放射神辉的眼睛照彻了我内心的肺腑,认明了我的隐痛。”

  陆小曼的婚姻生活是不快的、痛苦的、得不着安慰的。她感到随时随处都有一张大网网着她,使得她手脚伸不开,痛苦极了。她不自由,这是她们这一代曾得到过自由,婚后又失去自由的名媛淑女们的苦恼。她认为自己的生活是虚假的、自欺欺人的,她需要满足内心需求的生活,需要生活中的“真”。

  她性格活泼,爱玩闹,需要男人温柔体贴地哄着、宠着,而作为军人的王赓却不解风情,严肃有余,活泼不足,一心一意把精力投在工作和前程上。王赓是父母看上的,是他们押的宝。她生活在牢笼中,生活在铜墙铁壁中,生活在张开的大网中,几乎窒息得喘不上气来,可是没人理解她,也没有理睬她的感受。她对婚姻的浪漫想象完全被现实击碎,两人结婚不久就开始争吵。

  风流倜傥的诗人徐志摩此时如天外来客,闯入了她的生活。刚从美国归来的徐志摩,正在中国文坛上大出风头,那源头活水一样的激情和跳荡不止的青春活力,一下子就征服了陆小曼同样浪漫多情的心。徐志摩所拥有的,刚好是丈夫王赓所缺乏的。陆小曼曾告诉徐志摩:从前,她只是为别人而活,从没有自己的生活,她的生活都是别人安排好的,是别人要的,不是她要的。陆小曼向徐志摩敞开心扉,说出她的希望和失望、她的情感和期盼、她的苦恼和痛苦。恋爱中的徐志摩,为这个自己爱着的、最纯洁最可爱的灵魂所受的苦而不平,要为她申冤,帮助她。

  时间在恋爱的人眼里轻快地掠过,不经意间他们的感情已经到了难舍难分的地步。恋爱使人振奋,爱情唤醒了诗人久久压抑的诗情和活力,给了他新的生命。此时的徐志摩,在北京石虎胡同七号和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办起了“新月社”,想在文艺界杀出一条血路,干出一番不寻常的事业来。

  新月社的操办花费了徐志摩不少的心思,布置得相当雅致:有大量的书报,有琴有棋,有沙发躺椅。他们那一帮热爱文艺的社会名流常常在这里吟诗作画,抚琴,喝酒,下棋,通过热烈的讨论交流思想。他们还举办了许多的活动,新年有年会,元宵节有灯会,端午节举办诗会,中秋节有赏月会……这是一个沙龙性质的聚会场所,徐志摩就住在这里面。

  陆小曼也加入了新月社,于是,新月社就成了他们约会的地方。石虎胡同的夜晚是寂静的,对于相恋的人来说是再好不过的场所,除了徐志摩之外,这里空空的,只有一个既聋且哑的看门人,他们只需约好暗号,在门铃上做一下手脚,就可以瞒过许多人的眼睛,在温馨的书斋里促膝而谈,围炉静坐。徐志摩一个人在北京住着,无人照料,生活不免马虎,陆小曼就从家里带来许多好吃的,两个人就着炉火温一点酒对酌,这样的日子多好啊,没有闲人的打扰,没有世俗窥探的眼睛。一个浪漫风流,一个如花美眷。他们一起外出欣赏美景,春天西山满山遍野的杏花,让他们怦然心动,陶醉其中。他们分享着眼前的美景和各自的感受。他们一起唱戏义演,分享成功的喜悦。他们一起喝酒聊天,袒露胸襟,说出自己最隐秘的痛苦和喜悦。

  就在这样的夜里,他们互订了终身,一个准备和丈夫离婚,一个准备向家里摊牌。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该是陆小曼要回家的时候了,两人相拥在一起,依依惜别。在徐志摩的书信里,称那个互订终身的夜晚叫“翡冷翠的一夜”,陆小曼登车而去,徐志摩站在风中目送她渐渐消失在无边的黑夜里。

  剩下来一个人的时候怎么睡得着呢?别忘了徐志摩是个才华横溢的大诗人,激情澎湃的他在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的静夜里,依靠着陆小曼给他带来的灵感和激情,写下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如《雪花的快乐》: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他为她有这样的性灵和觉悟而惊讶和赞美,他鼓励她要“力争自己的人格”,要搏斗,寻找自己需要的生活和爱人。他灌输给她新的理念和思想,使她觉醒。她说:“这样的生活一直到无意间认识了志摩,叫他那双放射神辉的眼睛照彻了我内心的肺腑,认明了我的隐痛,更用真挚的感情劝我不要再在骗人欺己中偷活,不要自己毁灭前程,他那种倾心相向的真情,才使我的生活转换了方向,而同时也就跌入恋爱了。于是烦恼与痛苦,也跟着一起来。”

  陆小曼和徐志摩共同跌入了恋爱的漩涡。遇到陆小曼的时候,正是徐志摩异常痛苦、绝望、灰心的时候。他苦苦追求林徽因4年而不得,林徽因的走,几乎带走了他的一切希望和生趣,将他打入18层地狱。他是一个灰心的失败者,在情感的地狱中受着煎熬,这不是他要的生活。他要打破这痛苦、灰冷、沉闷的生活,他要一个女人温暖的手抚平他心灵的创伤,安慰他破碎的心,重新给予他快乐的感觉。徐志摩说:弱水三千我只取她那一瓢饮。北京城里的千金小姐千千万,他非她不娶。为了得到她,他说:“我有时真想拉你一同死去。我真的不沾恋这形式的生命,我只求一个同伴。”

  徐志摩完全被陆小曼迷住了,她为陆小曼在《春的投生》中写道:“桃花早已开上你的脸,我更敏锐的消受你的媚吞咽你的连珠的笑;你不觉得我的手臂更迫切的要求你的腰身,我的呼吸投射到你的身上,如同万千的飞萤投向光焰?这些,还有别的许多说不尽的,和着鸟雀们的热情的回荡,都在手携着手的赞美着春的投生。”为了他们的恋爱,徐志摩什么都不怕。这就是徐志摩的情感—热烈、执着,这就是诗人徐志摩。

  5.爱曼心切:徐志摩无奈远行

  历史几多巧合。不知1925年3月北京的天气如何,大抵是桃花盛开的日子。在春日将近时,一个有月光的夜晚,两个才华横溢的女子都在写情书。一位是自称小学生的许广平,她白天听鲁迅上课,晚上给鲁迅写了第一封情书。同一天晚上,陆小曼给徐志摩写下了第一天的日记,虽然是日记,却也只对徐志摩倾诉,一样的,也是一封情书。

  在这篇日记的开始一句,陆小曼写道:“我现在起始写一本日记,实在不能说是什么日记,叫‘一个可怜女子的冤诉’吧。”对陆小曼来说,见不到相爱的人,小河的轻轻吟唱都成了为爱唱的情歌,多少故事只因为有爱的人才格外精彩。想念不觉冷,有爱的天空霞光万道。于是在每个孤军奋战的日子,陆小曼都会幻想着自己心爱的人会不会踏着馨香的玉兰,带着温柔的气息,自天外飞来。不相见的日子,有想念也是幸福的。

  这两个内心极端孤独痛苦的人,发现对方都是心地单纯,极其美好的人,于是他们同病相怜,互相需要。这样互相慰藉的两个男女,天长日久,竟生发出深厚的情感,激发了强烈的爱情,他们发现不能没有对方。他们发现已经离不开对方。爱情是如此甜蜜,爱情使她们快乐无忧;爱情是这样美妙,他们发现自己还没有真正爱过,这就像是他们的初恋。

  徐志摩倾慕于她的眼波流转,倾心于她的愁容不展,青睐于她的翩然风采。他的内心几度纠结挣扎,不知是该向道德妥协与那已为人妻的女子保持礼貌的距离,还是遵从自己的内心来一次轰轰烈烈的“反叛”。后来,他为自己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要遵从自由,要尊崇爱情。于是,他本能地接近着陆小曼,浪漫的氛围在彼此间遮掩了四起危机的气息。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他们的恋情就被察觉了。于是在北京和上海的文化圈里掀起了一场巨大的风波。试想一下,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中国,封建教条还占据着很大的地盘,统治人们大脑的还是那些传统的伦理纲常,一个是有名望的有夫之妇,一个是大众情人级的诗人,这两者之间的婚外恋,足以成为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丑闻。一时间舆论大哗,什么难听的话都出来了。

  正当徐志摩走投无路、愤恨不已的时候,他收到了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助手恩厚之从南美发来的信。信中写道:“志摩,先生身体近来欠佳,十分挂念你。希望您能前来欧洲,与老诗人一聚。殷切盼望您的回信,请电函。”收到这封信,对徐志摩来说,是一件十分高兴的事情,大诗人泰戈尔是徐志摩的偶像,在大诗人病重时,依然想着他,他是多么的开心,能和举世闻名的老诗人朝夕相处又是多么大的荣耀!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能得到泰戈尔的垂青是多么的不易啊!收到信后的徐志摩非常激动,恨不能跳起来。

  但是冷静之后他又开始着急起来,左右为难,因为他和陆小曼的恋情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他们应该一起渡过难关,在这种艰难的时候,他怎能扔下陆小曼一个人走呢?

  徐志摩拿不定主意,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好朋友胡适,胡适说还年轻,应该出去走走,重新在与大文学家、大艺术家的接触中汲取营养,让自己再增加一些作诗的灵感,让自己的精神和知识来一个“散拿吐瑾”。听起来是有点道理,但他还是放心不下陆小曼,一想到要在这种关头与她分开,他的心就一阵阵疼痛、难受。

  经过一番费尽心机的安排,他终于找了一个与陆小曼见面的机会。左右为难的徐志摩把一切都告诉了陆小曼。陆小曼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她怎么舍得和心爱的人分开?而且一去就是那么久。她可是一天见不到徐志摩就心里空落落的啊!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她毅然决定,支持徐志摩去欧洲。

  当徐志摩听到陆小曼的决定时,感动万分。陆小曼的深明大义,这一难得的红颜知己在他心中的分量太重了。他能纵许一次偶然的美好轻易从指间流走、擦肩而过,可当再次与宿命狭路相逢,他定要求个结果。他遇到了陆小曼,遇到了他的爱神,他情感的给予者和拯救者。他对女人是挑剔的,看女人的眼光是审美的,女人就是他的爱、美、自由理念的体现。一个女人如果不漂亮,不活泼,没有性灵,没有知识,没有天赋,他绝不会喜欢上她。林徽因有这一切,陆小曼也有这一切,他爱这一类女人。陆小曼是一个最美最纯洁最可爱的灵魂,是一朵稀有的奇葩,是不慕荣华富贵,追求真、爱、美的女神。

  一个月以后,徐志摩就要离开北京去欧洲了。他知道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已经把他们两个相爱的人推到了风口浪尖,指责和谩骂几乎全部指向了他们。他怕陆小曼一个人在家太苦,承受不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于是想了一个办法,要求陆小曼在他离去的日子里坚持每天写日记,把每天发生的事情都记下来然后当做书信寄给他,他也会保持和她每天通信,两个人用信件的方式保持联系。如果万一信件寄不出去,也要如数写好,收藏起来等他回来的时候一起看。陆小曼答应了这个要求。

  在陆小曼的眼中,徐志摩是最真的男人,与那些追求做官发财的男人都不同,他最纯洁最纯粹最真挚最善良最美好。他追求生命个体的自由,他真诚、正直、率真。他关心人、理解人、包容人和体谅人。没有什么人他不能表同情,没有什么人他不能原谅,他的心是那样宽阔和柔软。陆小曼喜欢这样绅士又柔情的男人,想象与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一定能够幸福。恋爱中的人总是把对方想得太好,或只想对方好的一面,甚至夸大对方的好处,给对方戴上一圈光环,在这光环的照耀下,一切都美妙无比。

  徐志摩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访灵魂之唯一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而犹疑中的陆小曼则有了那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从林徽因到陆小曼,他所倾心的女子,都已有了家室,而她们婉拒他的方式也都是逃避。他讨厌这样的剧情,虽然是缺憾的美丽,却也是冰冷得难挨。爱曼亲切,诗人只得无奈远行。

  在徐志摩出国的前夜,许多的朋友都赶来了,在北京一家酒楼为他饯行。这一去事态的发展会朝着哪一个方向,谁也无法预料。陆小曼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只有借酒消愁,一杯接着一杯地喝,很快就醉了。只有徐志摩知道,陆小曼不是醉,她的心里难受,心里苦。同在一桌喝酒的徐志摩看在眼中,愤、慨、恨、急,各种情绪就像潮水似地涌了上来。

  但众目睽睽之下,徐志摩只能干着急,既不能去劝她,又不能去扶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人那么苦自己。宴会散了之后,徐志摩的头脑中老是回荡着刚刚饭桌上的一幕,心里一阵阵的绞痛,明天就要走了,他无论如何得写一封信来安慰她。

  3月10日,徐志摩正式出发了,出发前,他递给陆小曼一封连夜赶写的信。陆小曼、王赓和众多朋友都到车站为徐志摩送行。大家说着告别的话,人群中的陆小曼顾虑到身边的丈夫,只能强压住心中的悲伤,强颜装欢,不敢露出她心中的难过。车子就要启程了,徐志摩逐个地和朋友们握手告别,轮到陆小曼时,他紧紧地握着她冰凉的手,眼泪差一点就掉了下来。陆小曼生硬干涩,面无表情,故作镇静,把泪水强忍住。

  鞭炮炸响,车渐渐启动,陆小曼强忍的眼泪才掉了下来。徐志摩探出半个身子不停地挥手,车子在鞭炮声中渐渐远去,直到看不见了为止,陆小曼的眼泪无声地往下掉,怕人看见,不停地擦,眼泪却不停地掉下来,心里一片空白,好像被徐志摩带走了一样,失去了知觉。其实,当送行的人看不见自己的脸时,坐在车上的徐志摩也是满眼的泪水,看着窗外那个娇小的人影是那么无助、苍白、瘦弱,他心如刀割。

  直到耳边有人对她说:“不要看了,车走远了。”陆小曼这才发现丈夫一直就站在她身边,看着她的一举一动,神色中不无讥诮之意。这时她才如梦初醒,赶紧低着头回到了车上。

  为什么一定要经历这样的生离死别呢?他们有什么不可见人的错?窗外的人影逐渐变小,最后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那张苍白的脸在自己的面前挥之不去—那上面是怎样悲戚的表情啊!那双眼睛是怎样死死地看着他,像再也看不到了一样看着他!车子在加速,窗外的一切景物都在飞快地后退,他感觉自己离她越来越远,越来越远……不由得悲从中来,西伯利亚、欧洲,前面的路是那样的漫长,自己孤身一人真是凄凉啊! 蓝星,夏国。

  肿瘤科病房,弥漫着医院独有的消毒水味道。病房是单人间,设施俱全,温馨舒适。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可对于孑然一身的路遥来讲,却是无人问津的等死之地。

  他是癌症晚期,靠着意志力撑到现在,但也只是多受几天罪罢了。

  此刻,路遥躺在病床上,怔怔望着床头柜上的水杯,想喝口水。

  可他拼尽全力却无法让身体离开病床。剧痛和衰弱,让这原本无比简单的事情成了奢望。

  这时,一道幸灾乐祸的声音响起:“表哥~你真是狼狈呢。连喝口水都得指望别人施舍。”

  一位英俊的年轻男子悠闲坐在病床前,翘着二郎腿,眼睛笑成一道缝。

  “你求求我,我给你喝口水如何?”

  路遥面无表情,一言不发。自从失去了自理能力,一帮亲戚的嘴脸已经见多了,不差这一个。

  男子起身,将水杯拿在手里递过来,“表哥别生气,我开玩笑的,你对我这么好,喂你口水还是能办到的。”

  说完话,他将水杯里的水,缓缓倒在路遥苍白消瘦的脸上。

  被呛到,路遥无力的咳嗽几声,好在少量的水流过嗓子,让他有了几丝说话的力气: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张鑫,为什么?我从未得罪过你。你去星盟国留学,还是我资助的!”

  张鑫将水杯放下,不紧不慢的说:“谁让你这么古板呢,只是运点感冒药罢了,又不犯法,你非得千方百计的拦着。”

  路遥脸上闪过一丝了然之色,道:“张鑫你这垃圾,狗改不了吃屎。将感冒药运到国外提炼毒品……咳咳……”

  张鑫理了下领带,笑道:“你别血口喷人啊,我可是国际知名企业家。这次回国,‘省招商引资局’还打电话欢迎我呢~”

  路遥叹了口气,现在的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索性闭上眼睛不再说话,安静等待死亡的到来。

  但张鑫却不想让眼前饱受病痛折磨、即将离世的表兄走好。他附身靠近,悄悄说道:琇書蛧

  “表哥啊~其实呢,我这次回国主要就是见你一面,告诉你一声——你的癌,是我弄出来的~”

  路遥陡然挣开眼,“你说什么!”

  张鑫笑眯眯的掏出个铅盒打开,里面是件古怪的三角形饰物,仅有巴掌大小,中间是只眼睛似的图案,一看就很有年代感。

  “眼熟吧?这是我亲手送你的,货真价实的古董。我在里面掺了点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就会变成你现在这副鬼样子。”

  路遥马上认出来,这是自己很喜欢的一件古物,天天摆在书桌上,时不时的把玩,没想到却是要人命的东西!

  他伸出枯枝似的手臂,死死的抓住眼前人的胳膊!“你……”

  “别激动~表哥,我西装很贵的。”张鑫轻松拿掉路遥的手,小心的捏起铅盒,将放射性饰物塞进他怀里。

  “我赶飞机,得先走一步。你好好留着这个当做纪念吧,有机会再去你的坟头蹦迪~”

  说完话,张鑫从容起身离开。临走前,还回头俏皮的眨眨眼。他原本就男生女相,此时的神态动作居然有些娇媚。

  保镖很有眼力劲,赶紧打开病房门。同时用无线耳麦联络同事,提前发动汽车。

  ~~~~~~~~

  路遥只能无力的瘫在床上,浑身皆是钻心剜骨般的剧痛,还有无穷悔恨、不甘。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但很快,剧痛渐渐消失,只剩麻木,路遥隐约听到过世的双亲在喊他。

  就在路遥的身体越来越飘,即将失去意识时,胸口突然阵阵发烫,将他惊醒。

  从怀中摸出那三角形饰物,发现这玩意变得滚烫无比,还在缓缓发光!

秀书网为你提供最快的陆小曼新传:一句诺言,一生一场恋更新,第二章 为情所困:人前欢笑人后泪免费阅读。https://www.xiumb9.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