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十二类人才尽入吾彀中矣
古人说:“尧有九佐,舜有十友,禹有五丞,汤有三辅。”《书》曰:“能自得师者王。”的确,人才难得,欲成就一等事业,必得一等人才。在兵连祸结、鸡犬不宁的乱世,大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不过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但对于什么是人才,怎样招揽人才,那真是“鱼有鱼道,虾有虾辙”。
以诸葛亮为代表的人物,对人才的标准近乎择贤选圣,他认为:总括人才的美德,应该具备“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六个特征。意思是,他手下的人才应该德才兼具,备贯众理。将衡量人才的标准定得如此苛刻,倒不是因为诸葛亮先生有“道德洁癖”,而是他“忠武英高,明睿笃诚”的秉性使然,再加上受先帝托孤之重,唯恐蜀汉内部小人作祟、旦夕崩离。
他的这种做法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面是,选拔出来的人才政治忠诚度高,责任心强。譬如费祎“志虑忠纯,宽济博爱”;蒋琬“整有威重,推贤恭己”;董允“秉心公亮,义形于色”【取自陈寿所撰《三国志·蜀书》。】,为蜀汉政权的平安过渡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也有不利的一面,就是人才的类型太过单一,而且相对于魏、吴来说,这些人的能力也不算高。
曹操跟诸葛亮正好相反,他曾在《推恩令》中说“有德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德。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耶?然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者,任其长也”。曹操起于寒族之家,明于盛衰之道,通于成败之数,为了重修宇内、整饬朝纲,其大力借鉴了法家的用人原则。“唯才是举”其实也是推衍自“七术”中的“恃术不恃信”、“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在曹操看来,只要领导艺术足够高明,制度法规足够健全,什么样的人才都能驾驭,不用苛求这个人有多么尽善尽美、白璧无瑕。相反,一个领导如果对属下的品德过于挑剔,多半证明他已经失去了制度自信和领导力自信。曹操的这种思维虽然大为“离经叛道”,却有几分道理。试看贾诩,三易其主,史称“乱舞”,然而屈身事董,则董亡,投效曹氏,则魏兴。故此,对于国家产生祸乱的原因,怎能不对为政者的十项素质(做人原则、政治号召、管理方法、胸襟气度、谋略判断、品德见识、统御能力、英明智慧、执法态度、军事才干)及内部的制度因素综合加以考量,而把罪责不分青红皂白地加在小人身上呢?
汉末思想家刘邵在《人物志》当中把人才分为一十二类,可谓品目繁杂。纵观河北袁绍、荆州刘表、山西张杨,不过得其一二,就连号称“雄谋天挺,不拘一格”的刘备和孙权,也不过得其五六而已,但是曹操却几乎占全了,这在三国史上,绝无仅有。
其一,厉直刚毅,材在矫正,失在激讦(强毅之人,恨刚不和,不戒其强之唐突,而以顺为挠,厉其亢。是故可与立法,难与入微也)。意思是严厉正直、刚正不阿的人,他的才能适合于做纠正失误、整顿治理的工作,可是又很容易犯偏激过火、攻击别人的短处、揭发别人的阴私之类的错误(坚强刚毅的人,其性格特点是严厉强硬,很难与人和睦相处,在为人处事上,不是克服自己由于太刚强而言谈举止冒失莽撞的不足,反而认为柔顺就是屈从,变本加厉地加强他的过火行为。所以有这种性格的人可以让他搞立法工作,不能让他处理具体事务)。“伯夷之风,史鱼之直”的崔琰、“清贫俭约,素业纯固”的和洽属于这类人。
其二,柔顺安恕,美在宽容,失在少决(柔顺之人,缓心宽断,不戒其事之不摄,而以亢为刿,安其缓。是故可与循常,难与权疑也)。意思是性情温柔随和、安静宽恕的人,优点是宽容大度,缺点是对人对事下不了决心(柔弱和顺的人,遇事总是犹豫不决,处理问题抹不开面子,不去克服自己拿不起放不下的缺点,反而认为意气风发太伤人,对自己的不紧不慢心安理得。有这种性格的人,可以让他做循规蹈矩的日常工作,很难让他裁决疑难问题)。“德厚流光,内怀犹豫”的董蒙、“躬履清蹈,举动必谘”的张范属于这类人。
其三,雄悍杰健,任在胆烈,失在少忌(雄悍之人,气奋英决,不戒其勇之毁跌,而以顺为恇,竭其势。是故可与涉难,难与居屈也),意思是英雄骠悍、精力健旺的人,优点在于肝胆照人,性情刚烈,缺点在于不太顾忌别人的情面或事情的后果(雄健骠悍的人总是意气风发,敢做敢当,他不警惕自己勇往直前的做法会使自己遭受挫折甚至毁灭,反而把恭顺有礼当做胆小怕事,做什么事总要把自己的精力使尽才罢休。这样的人,可以让他去办充满艰难险阻的事,很难让他在情况恶劣的环境下,完成忍辱负重的任务)。“赴急疾,常出敌之不意”的夏侯渊、“少有孝烈之称”的臧霸属于这类人。
其四,精良畏慎,善在恭谨,失在多疑(精慎之人,畏患多忌,不戒其懦于为义,而以勇为狎,增其疑。是故可与保全,难与立节也),意思是精明能干、慎密畏怯的人,很善于恭恭敬敬、兢兢业业地完成所负的使命,但缺点是疑虑重重,患得患失(精明谨慎的人,瞻前顾后,顾忌重重,不去克服自己不敢见义勇为的弱点,反而认为敢想敢干是胡闹,结果加重了他的疑虑。这样的人,可以让他去做继业守成的工作,很难让他开创局面,树立榜样)。“北土之彦,少秉高节”的邢颙、“笃学好古,常讲学于山岩”的国渊属于这类人。
其五,强楷坚劲,用在桢杆,失在专固(凌楷之人,秉意劲持,不戒其情之固护,而以辨为虚,强其专。是故可与持正,难与附众也),意思是坚强猷劲、干劲冲天的人,他的长处在于能起骨干作用,缺点是顽固自信,刚愎自用(凌厉劲直的人百折不挠,意志坚定,他不克服自己固执己见、用情执着的缺点,反而认为明辨是非是虚无空洞的做法,结果使他变得越来越一往无前,不改初衷。这样的人可以让他做已经确立无误的执法工作,不能让他去团结群众)。“谨慎奉法,质重少言”的许褚、“见罪者诛,以杀伐悦上”的卫瑧属于这类人。
其六,论辨理绎,能在释结,失在流宕(博辨之人,论理赡给,不戒其词之浮滥,而以楷为系,遂其流。是故可与泛序,难与立约也),意思是善于论证辩驳、推理分析的人,他的才能是在解惑说理、化解矛盾方面,不足之处是容易流于夸夸其谈,不着边际(博学善辩的人,说话条理清楚,口才好,他不克服自己滔滔不绝的演说很容易浮华不实、泛滥成灾的习惯,反而认为耿直是束缚人的枷锁,结果使自己放任自流。这种人可以让他去搞学术研究或教学工作,不宜于让他制定法规、条约)。“有重名,自卿相以下皆倾心交之”的魏讽、“遒文壮节”的陈琳属于这类人。
其七,普博周洽,崇在覆裕,失在溷浊(弘普之人,意爱周洽,不戒其交之混杂,而以介为狷,广其浊。是故可与抚众,难与厉俗也),意思是好善乐施、普济博爱的人,推崇造福百姓,救苦救难,缺点是容易良莠不分,当滥好人(襟怀坦白、交际广泛的人,喜欢让所有的人都宽裕融洽,他不戒备结交的人三教九流,鱼龙混杂,反而认为性格坚贞是脾气倔强,从而越来越扩大他糊里糊涂与人来往的范围。这种人可以让他去做群众工作,很难让他去纠正、处置不良的社会风气)。“以文才机辩,得名于汝颍间”的繁钦、“掌统方任,垂称著绩”的胡质属于这类人。
其八,清介廉洁,节在俭固,失在拘局(狷介之人,眩清激浊,不戒其道之隘狭,而以普为秽,益其拘。是故可与守节,难与变通也),意思是清高耿介、廉洁奉公的人,具有艰苦节约、不为贫贱所移的优点,但是也有过分拘泥于小节、死板教条的局限(耿直倔强的人嫉恶如仇,不愿随波逐流,他不克服自己狭隘偏激、故步自封的缺点,反而认为广交朋友有辱清名,结果使他变得越来越孤僻、拘谨。这样的人可以让他去完成无损人格、气节的任务,不能让他去做灵活变通的工作)。“显贤表德,圣王所重”的徐邈、“刚烈表性,鲜能优宽”的李慎属于这类人。
其九,休动磊砢,业在攀跻,失在疏越(休动之人,志慕超越,不戒其意之太猥,而以静为滞,果其锐。是故可与进取,难与持后也),意思是注重行动、才能卓越的人,志在攀登高峰,超越同行,不足之处是好高骛远,根基不稳(注重行动的人羡慕那些凡事能打头领先的人,而且要立志超过他们。他不警惕自己做事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的毛病,反而认为沉静就是停滞不前,一味地鼓舞他的锐气。这种人可以让他开拓进取打先锋,不适于从事打基础、当后援的工作)。“每常先陷,勇不虑身”的郭湛、“亲旧肺腑,贵重于时”的曹洪属于这类人。
其十,沉静机密,精在玄微,失在迟懦(沉静之人,道思回复,不戒其静之迟后,而以动为疏,美其懦。是故可与深虑,难与捷速也),意思是冷静老练、机敏周密的人,对于细微奥秘的事情很精通,缺点在于遇事迟缓怯懦(性格沉静的人,对什么事都要反复推敲,深思熟虑,他不克服自己由于冷静沉着造成的贻误良机,反而认为注重行动的人粗心大意,把自己的畏头畏尾说成是优点。这种人可以让他做需要多动脑子的类似参谋的工作,很难交给他雷厉风行、捷足先登的任务)。“慎守易,兵不顿于敌国,坠不侵于四邻”的吕常、“多谋策论而画地自守”的卫凯属于这类人。
第十一,朴露径尽,质在中诚,失在不微(朴露之人,中疑实确,不戒其质之野直,而以谲为诞,露其诚。是故可与立信,难与消息也),意思是质朴坦率、一览无余的人,具有忠诚老实的品质,缺点是没有城府,容易泄密(纯朴坦白的人,心有疑惑也不愿意相信是真的,他不克服自己由于性格朴实而形成的粗旷直露的缺点,反而认为讲究谋略是一种荒诞的做法,为人处世一味坦诚相见。这种人可以去完成讲求信义的任务,不能让他做保密工作)。“刚亮公直,正谏匪躬”的杨阜、“不受怀金,结交下士”的田豫属于这类人。
第十二,多智韬情,权在谲略,失在依违(韬谲之人,原度取容,不戒其术之离正,而以尽为愚,贵其虚。是故可以赞善,难与矫违也)【以上十二类品目取自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刘邵所撰《人物志》。】,意思是足智多谋、胸怀韬略的人,做事老谋深算,诡计多端,缺点是老奸巨猾,模棱两可(满腹机谋的人凡事都要审时度势,把事情做得让人人满意,他不警戒所使用的计谋是否正当,反而认为坦诚是愚蠢的表现,只推崇自己的玄妙高明。这种人应当让他去做幕后工作、运筹帷幄,不能让他掌握军政大权)。“算无遗策,经达权变”的贾诩、“少聪博,有胆智”的严象属于这类人。
这十二种偏才,都是社会中最常见、最有用的人物,但究其大体,都不是德才兼备的全才。难道我们要不知变通地守着“德才兼备”的理念而全部加以排斥吗?谚曰:“古有骅骝,令之无有,王选于众,王好马矣;古有豹象之胎,今之无有,王选于众,王好味矣;古有毛嫱、西施,今之无有,王选于众,王好色矣;王必待尧舜禹汤之士,而后好之,则尧舜禹汤之士,亦不好王矣。”【取自赵蕤所撰《反经·论士》。】可见,在自然界中,就连马匹的外形、菜肴的味道都参差不齐,又怎么能够要求人的德行完美无瑕呢?非要等到大智大贤如姜子牙、伊尹之流出现,才去礼贤下士并使用他们,不也太虚无缥缈了吗?所以说,曹操的选才之道,可谓“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
当然,曹操那套“唯才是举”的理念,弊端也很严重,致使身边埋下了不少定时炸弹,魏讽、常刚就曾经首鼠两端、里通外国,差点坏了曹操的大事。故此,曹操在晚年,对自己当初那套理念也有反思,为了矫枉过正,他曾多次训诫子孙,在用人之道上应该“争夺之时,书策为先;分定之后,忠义为首”。意思是,时值天下扰攘,为了提高竞争力,以便对付其他诸侯,没有办法,选取人才只能优先要那些聪明能干的;可一旦四海平定之后,就要把品德放在第一位。曹操这话很露骨,也很实用,后世皇帝都是这么干的。
步骘:当好领导做对四点就够了
步骘字子山,这个人有两下子。值得谈的,有四件事情。
其一,避难江东,降身辱志。
汉朝末年,天下扰攘。步骘就跟他的好朋友卫旌一起到江东避难。这两个人,就靠种点瓜果梨桃,摆个小摊子,以此自给自足。
当时,这俩人在会稽郡谋生,这个会稽郡有个黑老大,叫焦征羌。焦征羌在当地拢了七八百个小弟,势力极为庞大。
步骘和卫旌商量,在他的地盘上摆摊子,得给人家上点供吧。俩人就凑了几万块钱,带上一些水果,去看望焦征羌。
但是焦征羌对这两个人的到来不以为意,倒头在屋里睡大觉,把他们两个晾在门外,一晾就是三四个时辰,也不给搬把椅子、上个茶什么的,让两个人干站着。
卫旌忍不了了,想要拂袖而去。
步骘劝阻道:“再稍微忍耐一下,我们来的目的,本来就是求他罩着咱们。现在咱来了,礼物却没递上去,反而会因此跟他结怨。”
又过了一个时辰,焦征羌才不紧不慢地起来,眼睛都不朝步骘他们看一下,直接跟属下说,该吃晚饭了啊。
于是下属给他准备晚饭。晚饭上来以后,焦征羌把好酒好菜端到自己的桌子上,把一些萝卜缨子、白菜帮子搅合一下,让步骘和卫旌吃。
卫旌心中郁闷,难以下咽,而步骘却把饭菜全部吃光。其后才与卫旌告辞而去。
事后,卫旌大怒,问步骘怎么能忍受这种屈辱。
步骘答道:“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胆怯也;刚强猛毅,靡所不伸,非骄暴也。以义变应,知当曲直故也。”
卫旌骂道:“少跟老子拽文,听不懂!”
步骘说:“人家现在这样对咱,是理所应当,因为咱还没混出来。”
后来这俩人混出来了,都当上了市级干部。有一天他们看见了焦征羌,焦征羌吓得要死,赶忙赔罪。
卫旌嘴里喋喋不休,低声念叨着:“你小心着点,我有机会就弄死你!”
焦征羌冷汗直冒,一个劲地讨饶。
而步骘呢,谈笑自若,只字不提当年的事情。
事后,步骘的同事严畯就问他,对于焦征羌这个事,你本来可以选择两种做法,第一种是杀了他,以雪当日的耻辱。古人说“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你杀了他,也不过分。
步骘答道:“分金掰两、小肚鸡肠,何见用于王者?”
严畯说,你还有一个选择,像当年淮阴侯韩信一样,重用他,以显示包容大度。
步骘笑着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故君子以直报怨。我如果重用焦征羌,就显得太做作了。其实对于这类人,最好的办法是遗忘,他不配占据我的记忆。如果不是今天卫旌非拉着我来会稽郡旅游,我已经把他忘得差不多了。”
严畯听罢,佩服步骘的气度,与其结为至交。
其二,设计锄奸,稳定交州。
自汉末以来,交州因地处偏远而难以管制。交州有两股势力,时常龙争虎斗,扰乱地方,导致政府号令不行。一股是当初刘表派过来的赖恭。赖恭名义上是交州省的省长。另外一股是苍梧太守吴巨。这个吴巨名义上是市级干部,但是势力庞大,人脉广博,比赖恭更厉害。因此,在二人斗法的过程中,赖恭常常略处下风。赖恭扛不住了,他不愿见自己的势力日渐衰微,于是派人向孙权求救。
其后,孙权任命步骘为立武中郎将,给他一千个小兵崽子,让他平定交州的局势。
满朝文武认为做不到,当时有武将提出来,如果想要平定交州的乱局,起码要两万兵马,因为吴巨手下的精锐就有八千多,还不算民兵。
孙权让大家放心,说步骘这个人是凭脑子办事的。
步骘到了交州以后,干了三件事情,出人意表。其一,跟赖恭结怨,而且上表参劾赖恭:一是弹劾赖恭手下骄纵,侵扰百姓;二是弹劾赖恭尸居余气,为官不为。这起政治事件在当地闹得动静特别大,文人墨客几乎家喻户晓。
弹劾的奏章到了孙权手里,满朝哗然。不少谋士认为步骘脑子进水了,咱们要平定交州,那赖恭是团结对象啊!你有毛病,参劾他!就算是赖恭真有不对的地方,你也应该睁一眼闭一眼。
唯有孙权和张昭两个人,认为步骘另有深意。
其三,不惜重金,结交士燮。士燮也是交州一个小军阀,在岭南一带小有名气,表面上受吴巨的节制,也可以说是吴巨的半个属下。
步骘不惜血本,把带来的盘缠和粮食,都倾囊相送,不仅如此,还对士燮封官许愿。士燮感恩戴德。
我们再谈一下步骘干得第三件事情,就是结交吴巨,并且给吴巨写信,其文略曰:“余闻削株掘根,无与祸邻,祸乃不存。今赖恭退走零陵,阴怀异志,不可不除。”
意思是,大丈夫做事,要斩草除根,除恶务尽,你吴巨虽然把赖恭整得很惨,但是他还没死,他还是名义上的省长,很有可能死灰复燃,所以你要及早下手。
吴巨一看,乐坏了,心想早就听说步骘跟这个赖恭闹不和,没想到矛盾深到这种地步。既然步骘也想把赖恭除掉,那我不妨借刀杀人。
吴巨就派密使问步骘,具体怎么除掉赖恭,你有计划没有?
步骘说有个兵不血刃的计策,咱们俩在士燮的地方,也就是你手下的地盘上摆一桌,以商谈政务为名诱使赖恭前来,然后于酒桌上杀之。
吴巨听说要在自己手下的地盘上摆一桌,那没问题,士燮也算半个自己人,而且干事干净利索,就同意了。
次日,赖恭果然前来赴宴。吴巨仰天大笑:“赖恭,汝今死矣!”
步骘面色阴冷,指着吴巨说:“该死的人是你!”话音刚落,士燮带着数十刀斧手就冲进来了,一举斩杀吴巨。
吴巨到死也没弄明白,步骘打一开始就想除掉他,一直在布局。
其四,不避危难,匡救贤良。
孙权晚年,重用酷吏吕壹,让他负责监察百官、处理刑狱。吕壹为人阴狠,吹毛求疵,稍微有问题的官员就会被诬陷以重罪,且滥用严刑。甚至孙权的女婿左将军朱据、丞相顾雍等也被诬陷,遭到软禁。
步骘想要上书澄清事实,希望法办吕壹,还给那些被冤枉之人一个公道。
当时周条劝谏步骘,说大人您还是不要引火烧身吧,谁敢说吕壹所行,不是陛下之意呢?望你深思熟虑,不要触怒主公。
步骘说:“我敢于参劾吕壹,有两个原因:其一,《汉书》曰:“宽饶正色,国之司直,”身为大臣,应尽切谏之责;其二,当初汉景帝重用郅都,又杀了郅都,汉武帝重用张汤,又杀了张汤。这两个酷吏都是按照皇上的旨意办事,最后还是被杀了,你说因为什么?”
周条说:“可能一方面是他们没有利用价值了,另一方面是得罪的人太多了。”
步骘说:“吕壹的下场也会和郅都、张汤一样!”
于是,步骘密奏孙权,说现在吕壹当道,致使“无罪无辜,横受大刑,满朝文武,谁不战栗?”
孙权心下思忖,吴郡的几大家族,有势力的已经被我整得差不多了,不会有人再敢发动清议,分庭抗礼,吕壹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于是杀死吕壹,以谢天下。
其五,劝谕天子,留心治道。
身为上位者,如何治理国家?要把握哪些原则?这样的著作,我国历史上真是汗牛充栋,譬如《谏太宗十思疏》、《六国论》、《美芹十论》、《陈六事疏》等。这些著作好是好,但是内容过于繁杂冗长。
步骘写的《上疏论典校》就显得要言不烦、简单明了。他认为人君只要掌握四条,江山就搞定了。
我们来赏析一下。
步骘在这篇文章中指出:“今之小臣,动与古异,狱以贿成,轻忽人命,归咎于上,为国速怨。”【步骘所撰《上疏论典校》。】由此可以导出人君治理国家的首要原则:重视司法,反腐肃贪。
步骘又言:“若施政令,钦顺时节,官得其人,则阴阳和平。”【步骘所撰《上疏论典校》。】由此可以导出人君治理国家的第二要义:任人以贤,抓大放小。
步骘还强调:“县赏以显善,设刑以威奸,审明于法术,则何功而不成?”【步骘所撰《上疏论典校》。】
也就是说,人君要赏以劝善,罚以惩奸。什么叫“奸臣”?怎么辨别?奸臣都有哪些招数?这个步骘没提,但是这方面的著作不胜枚举,譬如《贞观政要·论择官》有记载:“内实险诈,外貌谦谨,巧言令色,嫉贤妒能;所欲进,则彰其善、隐其恶,所欲退,则明其劣、匿其嘉,使主赏罚不当,号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唐代吴兢所撰《贞观政要·论择官》。】
当然,这只是简要的论述。要想知道更为具体的奸行,可以参看《群书治要》的“六正六邪”或者桓范的《世要论》。
在文章末尾,步骘强调:“窃闻诸县并有备吏,吏多民烦,俗以之弊。”【步骘所撰《上疏论典校》。】?就是说要“裁撤冗官,精兵简政”。韩非子曰:“官有一人,勿令通言,则万物皆尽。”意思是,每个官职只有一人,不要让他们相互通气,那么万事万物的真相都会显露出来。
你不能设一个县,县长有一个,副县长二十多个,或者说你设立一个财政厅,弄十一二个副厅长,这样不仅权责不明,而且老百姓负担也大。
步骘这四条,都可以说切中要害、发人深省。
虞翻:孙权为何要迫害这个文武全才?
虞翻在江东文臣里面排名很靠前,仅次于张昭、步骘,而且能文能武。本书对他的论述将分为四个部分。
其一,怀才不遇,寄身暗主。
早先,孙策与王朗二人争霸,虞翻为王朗功曹,劝其不要正撄其锋。王朗不听。虞翻劝谏道:“如果想从正面与孙策交兵,也不是不可以。请允许我先为您拉取两路援军,使敌人首尾不能相顾。”
据宋吕公绰、王洙注《崇文总目——杂史类》旁引记载,虞翻写了两封信。第一封信打算寄给袁术,第二封信打算寄给刘表的干儿子刘磐。
第一封信,其内容大略如下:“公奕世相承,威服百僚,讨灭群贼,养济百姓,实周成之质也。然阴慝之徒,拨乱江东,陈兵比界。愚闻王主之下,不养桓文。君其图之!”
他这意思是,孙氏家族原来是您的属下,现在他日渐坐大,您岂能无动于衷?早就听说您想尊位九五,囊括四海,执天下牛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孙策想在您的治下当齐桓公、晋文公,您忍受得了吗?
第二封信:“孙氏陵纵,侵盗郊畿,方今嚣烮,更图南国。将军以勇略震荆襄,宜当摧压鲸鲵,抵落蜂虿。”【宋吕公绰、王洙注《崇文总目——杂史类》引虞翻言。】
这封信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说孙氏家族和荆州刘表有几十年的恩怨。孙坚表面上是被黄祖所杀,但幕后黑手是刘表。孙策知道这件事,早晚要来报仇的。现在孙策之所以迟迟没动手,是因为江东还未平定,等到他羽翼丰满了,就要报仇雪恨。所以不如趁现在他没成气候,先从背后捅他一刀。
第二层意思是,你刘磐将军身为刘表的干儿子,多年以来未建大功,不如趁此时机,表现一番。
虞翻设想虽妙,但是王朗自恃身份,不愿降尊求救,于是将两封信留中不发。
事后,孙策得胜,入主会稽,无意之间看到这两封信,叹道:“若依此计,吾命休矣!”于是派人寻访虞翻,并恫吓他说:“你小子太阴险了,想要我的命吗?”
虞翻冷冷道:“我只恨王朗不听我言!”
孙策感其壮节,躬身道:“策欲图治江东,然而三九之位,未见其人,盼先生指教!”
虞翻遂归降孙策。
其二,效力孙氏,说降华歆。
虞翻效力江东以后,堪称夙夜在公、兢兢业业,深得孙策赏识和信赖。有一次,孙策问虞翻:“听说您对《易经》中的占卜之术非常有造诣,能否把其中的玄理奥妙赐教一二?”
虞翻回答说:“研究《易经》,卦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卦理。我从《易经》之中体悟出了几条处世之道,想要分享给您。”
孙策拱手侧身,道:“愿意闻教!”
虞翻侃侃而谈:“夫天道之理,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故聪明广智,守以愚;多闻博辩,守以俭;武力毅勇,守以畏;富责广大,守以狭;德施天下,守以让。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也。【化用自赵蕤所撰《反经·五让》,非虞翻原话。】
孙策一听这话,感觉字字珠玑,要是做到这几样,守成是足够了,但他还心有不足,想要从虞翻这里套点不传之密。于是又问:“我想成就霸功,请先生教我!”
虞翻说:“霸者有伤天和。大霸不过五,小霸不过三。你要问我抚育百姓之术,我还能告诉你,称霸之术我不能教你。”
孙策笑着说:“谈谈又何妨?”
虞翻道:“鞅挟三术,为钻一方,仁者不取。您要是想问称霸之术,去问周瑜、问吕蒙,他们是富国强兵的行家里手。至于说怎么让老百姓把日子过好了,这方面你可以问我。”
孙策也就没再问。
时间一长,孙策开始反感,气恼说:“您总是教我一些三皇五帝所用的‘王道’,而不讲经世致用的‘霸道’。其实王霸之道殊途同归,都是要干一番事业,讲讲又能怎么样呢?”
虞翻正色道:“王道和霸道怎么能一样?成就王道,惠泽的是天下万民;成就霸道,得利的仅仅是孙氏一家啊!”
孙策笑道:“您的词锋真是犀利,有如此好的口才,不如帮我去说降华歆。”
虞翻自幼浸淫儒家和黄老之学,最讨厌打仗,他不想看见刀兵再起、生灵涂炭,于是答应劝降华歆。
虞翻见了华歆,开门见山地说:“子鱼,你觉得你跟王朗比怎么样?”华歆谦虚,说:“要论才能品德,我不如王朗;要论兵强马壮,我也不如王朗。”虞翻恭维道:“早就听闻您存志太虚,安心玄妙,在道德品质上,我看您与王朗差不多,不用谦虚。”
华歆听了这话,心里挺高兴。虞翻趁热打铁,话锋一转,就说:“不过你说你不如王朗兵强马壮,这倒是实话。现在连王朗都抵抗不了孙策,你能抵抗吗?”
华歆反问:“我听说孙策攻打王朗时,你曾劝王朗拉取外援,难道只有王朗才能拉外援,我不能拉?”
虞翻道:“今时不同往日。那个时候还有外援可以拉,现在没了。你想想,袁术已经完蛋了,现在曹操与袁绍明争暗斗,也无暇他顾,刘表是个据地自守的家伙,也不会出兵帮你。本来刘磐是可以帮你的,可惜他被蔡氏家族排挤,到边疆去了。他现在是鞭长莫及,远水救不了近火。”
华歆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与其城破人亡,不如留身以待,于是投降。
其三,精通玄理,料事如神。
孙策这个人,时常爱独步江淮,无论是出外打猎还是观赏风景,总是孤身一人,不带任何侍卫。
虞翻劝谏他说:“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故白龙鱼服,困于宋人,白蛇自放,刘季害之,愿少留意!”意思是,龙有龙道,虾有虾辄,你如果想成为龙,就按照龙的套路走,别学那些小虾米。哪有政要出门不带保镖的?那不成了草莽侠客了吗?
孙策不听。
过了几天,虞翻占了一卦。卦意曰:“飞鸟以凶,弗遇过之。”
虞翻于是辗转难眠,在半夜号啕大哭起来。左邻右舍不解其意。
虞翻说,伯符要有危险了!
没过两天,传来孙策被许贡门客刺杀的消息。
谈到虞翻料事之准,还有一例。
一次,吴魏两国大将群殴关羽。孙权让虞翻占卦,预测关羽前程。
虞翻连占两卦,第一卦得“水泽节卦”,卦意曰:“应有节制,宜养柔德。”
第二卦是“地泽临卦”,卦意曰:“急功招败,反噬己身。”
虞翻解释道:“而今关羽骄狂恣肆,树敌过多,观行所行,皆与卦理相悖,我看他必遭惨败。不仅必遭惨败,他数日之间,还要有枭首之祸。”
孙权说:“你说他必遭惨败,这个还靠谱,说他有枭首之祸,有何根据?”虞翻说:“您知道水泽节卦是如何变成地泽临卦的吗?”
孙权说不知道。虞翻说:“乃是九五爻变动所致!”
孙权又问:“那又如何?”虞翻说:“卦有六爻,初爻到上爻。人有六分,头、颈、胸、腹、腿、脚,各与六爻相对。如果说上爻代表脑袋,那五爻就代表脖子。脖子有了变动,岂不是说有“枭首”之祸?”
两日后,关羽的首级果然被送了过来。
孙权叹服道:“你的神机妙算堪比东方朔啊!”
虞翻怒道:“仲谋怎能拿弄臣、优伶来跟我相比?”孙权的本意是夸他,但虞翻不想做东方朔,级别太低,他想当董仲舒、公孙弘。
其四,刚烈偏执,被贬交州。
虞翻这个人刚正偏执,尤其是喝了酒以后,嘴上更是没把门的。
有三个例子,先说其一。话说关羽死了以后,于禁等俘虏就为东吴所得。孙权让虞翻去接待于禁。
这两个人刚一见面,虞翻还装模作样地跟他寒暄了一番,问于禁是哪的人。于禁说我山东的。虞翻说幸会啊!我当年求学也去过山东,咱算半个老乡啊!
于禁趁机请求他说:“你看啊,我在你们吴国这儿水土不服,住得不习惯。你能不能跟孙权美言几句,让我早点回家!”
虞翻点头称是。于是二人喝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虞翻有点醉了,头疼。于禁就送他回府邸,临走时还不忘嘱咐:“别忘了帮我跟孙权美言几句。”
虞翻道:“嗯!你这个不要脸的家伙,先投降关羽,又投降东吴。我一会儿就劝孙权把你杀了!”
于禁听罢,大为惶恐。有人将这件事报知孙权。孙权认为吴国与魏国刚刚建交,虞翻出言不逊,会影响两国关系,于是对他心存芥蒂,常有抑用之意。
虞翻还跟糜芳闹过别扭。有一次两人开车出门,互相争道,这点小破事愣是闹到了孙权那儿。糜芳说,他一个开奥迪的,跟我保时捷争道,找死啊!
虞翻其时微有醉意,说你是糜芳是吧,我记起来了,是有这么个人。你当初是靠出卖关羽获得荣禄的。我们都知道三国里的人物都有技能,你这个人也有一个技能,就是卖主求荣。说吧,你打算什么时候出卖孙权?提前告诉我们,让我们有心理准备。
糜芳闻言,汗流浃背。
孙权暗思:“糜芳不过是我利用的一颗棋子,你跟他较真干什么?毫无士大夫的城府!”
由此,已经开始讨厌虞翻。
还有一回,孙权和张昭在聊天,二人聊地比较兴奋,有的没的都说。孙权顺嘴来了一句:“这个世界上有没有神仙?有无得道长生之法?”
张昭刚要回答,虞翻闯进来了,讥笑道:“这世界上哪有神仙?你们将来都会成为死尸。自古求仙访道的君王都不长命!”
然后回过头去认真地对孙权说,你看人家秦始皇,求仙访道,不到五十就没了。你今年多大?四十几了吧?你也差不多了!
孙权再也无法忍受,将其贬至交州。
虞翻到了交州以后,曹魏与西蜀两国的学者和密探不断来找他,说:“若肯相时而动,通晓良禽择木之理,以您的学问,何愁不宦达?”
虞翻心里还念及孙氏的拔擢之恩,于是拒绝说:“我终不能像华歆、王朗那样(华歆、王朗最后投靠了曹魏)!”
数十年后,孙权翻阅典籍,有些地方不能明白,于是想起虞翻,派使者召唤他回来。
使者报称:“虞翻自被贬之后,四处讲学,安于贫困,由于断了接济,已然饥寒交迫而死,享年七十。”
孙权于是下令重用虞翻的儿子。
黄权:只做正确的事
黄权虽然没有进入蜀汉二十八臣的行列,倒也很有意思。具体来说,他有四件事值得一表。
其一,辅助刘璋,治理蜀地。
黄权早年间是刘璋手下,担任主簿,负责起草文件,也协助政府干部制定政策。黄权制定政策,常常师法西汉的名臣汲黯,以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励、盗贼不生。
黄权这么一弄,虽然老百姓都很喜欢他,但是他的同事就讨厌他了,跟上面告状,数落黄权这个人太严苛。
刘璋知道了以后,就告诫黄权,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你把政策订得那么严干啥?
黄权顶撞道:“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猛相济,政是以和。”自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现在严一点挺好,再不严点,官员们该把你府库里的东西都盗光了!
刘璋心里说,你跟我拽这么多词,我也听不懂。反正你是不打算听我的了,我不如把你调离中央。于是找个借口把他调走了。
过了几年,张鲁寇边犯境,法正和张松建议刘璋把刘备请过来。刘璋同意了。黄权当时就建议,法正和张松这两个孙子的话不能听,他们俩这是卖主求荣!
然后,黄权客观地帮助刘璋分析形势:“左将军素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待之,则不满其心,欲以宾客待之,则一国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可闭境绝关,以待海晏河清。”【取自陈寿所撰《三国志·蜀书》。】
刘璋就笑话他:“你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你不知道我的算计。我的算计是,先把刘备请来,让他跟张鲁火并,等到他俩两败俱伤的时候,我把刘备的粮草掐了。他那个时候才经大战,元气未复,还有能力向我兴师问罪吗?乖乖地就得退回去。你懂了吗?你看我这算计怎么样?”
刘璋很是得意。黄权兜头给他一盆冷水,说你这算计啊,不怎么样!纯属自说自话、一厢情愿。你刚才打的是自己的算盘,问题是刘备的算盘珠子你拨拉不动,你让他打张鲁他就打张鲁?刘备又不傻!
刘璋急了,说你总是打击我的自信心,你给我滚!
结果呢,正如黄权所料,刘备自打来了以后,站在葭萌关就不动了。刘备在那儿收买人心,伺机攻打雒县。刘璋一看,怎么刘备不先打张鲁,先打我?这下失算了。
后来益州终为刘备所得。
其二,劝阻东征,道绝归魏。
黄权一开始不愿意出来辅佐刘备,躲到乡村当教师去了,但是架不住刘备软磨硬泡,黄权有点感动。
刘备说:“公衡啊,你要是跟我一起发展,以你的能力,绝对是高官厚禄。你在刘璋那儿什么官职?我先给你连升三级!”
黄权说:“我不图那个名利,我想问问,我跟你在一起,你能让益州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吗?”
刘备满口答应:“能啊,这有何难!”
黄权说:“你凭啥这么肯定?”
刘备说:“重本弃末,控名责实,明赏决罚,容民蓄众。就凭这十六个字,行不行?”黄权一看,和我的政治理念相合啊,太好了!就投靠了刘备。可惜,好景不长。
刘备和黄权一开始相处,也算是君臣相得。黄权还设计帮助刘备铲除豪强、安抚百姓,抑制土地兼并,让群众耕者有其田。汉中之战时,黄权还帮他筹划粮草,指点形势,让刘备没有后顾之忧。
刘备也够意思,真把黄权的待遇连升三级。
但是黄权命运多舛。三四年后,刘备痛失两名臂膀,而且又丢了荆州,盛怒之下,决意兴兵伐吴。
黄权说:“你可得悠着点,你打得过东吴吗?曹操都没打过,你还是消停点!”
刘备这回是不听劝告,坚持要打。黄权说:“你要打也行,我先去给你探探底。敌方的主帅是陆逊,我得去了解一下。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刘备说:“了解个屁,我都没听过这个人。东吴没人了,吕蒙都死了,没人挡得住我!”
黄权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位。”意思是职责我可尽到了。当初刘璋没听我的,丧失蜀地。你今天也不听,这可是恶果自招。
刘备说:“你走吧,这儿不需要你了。你去帮我抵御魏国,别让他们趁火打劫。”
黄权一看,拱手告辞。
后来果然东征失利,刘备悔恨道:“我悔不听黄权、秦宓之言!”于是想跟他们道歉。
臣下说:“来不及了,您不是派黄权到江北去了吗?吴国把他的归途截断了,他回不了家了,只能暂时寄居魏国。”
刘备无奈,说没办法,只好以后再营救他了。
其三,斡旋两国,息争解纷。
话说黄权逃到魏国以后,并没有被魏国当成人质,魏文帝看他才华不错,给了他个官当。
曹丕看这个人总是一本正经,想捉弄一下他。就问他,你怎么想到跑到我们魏国来了?
黄权说,当时吴蜀两国正在交战,我回家的道路被吴国断绝了。我当时如果投靠吴国,那就有点不地道,只能往曹魏跑。
曹丕笑着说,你何不一头撞死啊!
黄权说,按道理我应该一头撞死,之所以苟全性命,是想有朝一日能够侥幸见到在西蜀的亲人。
曹丕接着逗他,说你哪还有亲人?我都打听了,打你跑到魏国那天起,刘备就把你全家斩尽杀绝了。你倒不如画一张西川的地势地形图和军事布防图给我,让我给你报仇,怎么样?
黄权说,出卖旧主的事情,我做不出来。我不是张松!
曹丕说,刘备都把你全家弄死了,你还维护他的利益?
黄权说,不可能,这个事刘备做不来!
曹丕说,你以为刘备就那么善良吗?他是一代枭雄啊!
黄权说,这跟善良不善良没关系。刘备是个有套路的人,杀我全家不符合他的套路。别说我没有对不起他,就是我真对不起他了,他也不可能杀我全家。
果然,黄权猜对了。黄权逃到魏国之初,确实有人建议,把黄权全家处死。刘备却说,当初是我对不起黄权,黄权没有对不起我。我不会杀他全家,反而会厚待他的家人。
甭管刘备是胸怀宽广也好,还是故作姿态也好,反正跟黄权预料的结果一样。
总而言之,黄权在魏国期间,也是兢兢业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兴修水利,劝课农桑。有一次魏国遭遇大旱,好几个县城都成了重灾区。有人就出主意,说让灾民往黄权那儿跑,到了他儿那儿,就能活命。
可见黄权所治之地,那是物阜民丰,黄权本人也是爱民如子。
不仅如此,每当魏、蜀两国的边境线上有什么摩擦,他也大力斡旋,经过他调停的战事,双方都满意,都觉得他这个人公正。
其四,快人快语,直言鲠议。
黄权这个人说话很直,不懂得藏着掖着。在魏明帝时期,他和司马懿一起共事。黄权跟司马懿说话,三句话离不开诸葛亮。他总是说,仲达啊,如果这件事交给诸葛亮处理,他会如何如何办,你处理哪些事情还有不足。
司马懿就问他:“你觉得我跟诸葛亮比怎么样?”
据明末张晨注《尉缭子·治本》旁引记载,黄权坦言:“若夫庙胜之策,难为轩郅。亮兼具阳谋。”
何为庙胜之策?就是在朝堂上制定的、秘密的、不公开的计谋,像什么买鹿制楚、买狐降代、伐吴七术,都属于这类。
这类在兵法上,又叫阴谋。当然,兵法中的“阴”,指的不是阴险狡诈,而是秘密的、不公开的。
黄权的意思是,如果论阴谋,你和诸葛亮差不多。但是诸葛亮还会用阳谋。话外之意是,诸葛亮阴的、阳的都可以,司马懿只会搞阴的。
别人听了以后,心想这下完了,黄权把司马懿得罪了。没成想司马懿这个人,确有王者格局,他根本不在乎。司马懿说,那是因为你我相交时日尚浅,你慢慢就会发现,我也跟诸葛亮一样,阴谋、阳谋都会。不过你这个个性我很欣赏,以后你就好好跟着我。
之后,司马懿还给诸葛亮写信,说黄权这个人总跟我提起你,天天夸你,还让我向你学习。这个人我感觉不错,要留在身边加以重用。
意思是让诸葛亮别再想着捞人了,捞不回去,黄权已经是我们的人了。
罗贯中曾经写诗讽刺过黄权:“降吴不可却降曹,忠义安能事两朝?堪叹黄权惜一死,紫阳书法不轻饶。”
罗贯中言语之间,把黄权当成了谯周一类货色,很不妥当。
虽然都干过投降的事情,但黄权和谯周大不一样。其一,黄权投降,是因为他的老板不纳忠言,逼得他不得不自保存身,他主观上已经尽到了做臣子的义务,他无论对刘璋还是刘备,都是苦口婆心地劝谏,而且事实证明他是对的,最后无论是刘璋还是刘备,都认为黄权没有对不起自己,反倒是自己对不起黄权;其二,黄权无论在哪个地方,都实心实意地替老百姓办事。
我们之所以厌恶谯周,倒不是因为他主张投降。打不过就投降,也没什么大不了。讨厌他是因为他这个人为官不为、尸居余气,不给老百姓办事,只顾着自己研究那些别人看不懂的文言文。谯周身为光禄大夫,拿得出手的治绩却乏善可陈。他的徒弟陈寿拼命给他找造福百姓的事迹,找了半天也没有。
黄权不一样,他在哪个国家,就造福哪个国家的百姓,治绩斐然。在乱世当中,我们不苛责你只对一个老板尽忠,但是你心里要有百姓,你要给百姓干事才行。
法正:宰相的城府
法正是蜀国数一数二的谋主,不仅蜀国的粉丝给他点赞,连魏国那帮粉丝也认为他还可以。曹操对法正有一个评价,记载在《华阳国志》上,他是这么说的:“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曹操的意思是,你看,天下英雄豪杰,甭管正邪忠奸,我都收了一大批,唯独像法正这种人才怪杰我没收着,太可惜了。曹操都引以为憾。有人当时甚至说,如果法正死的稍微晚一点,他主外,诸葛亮主内,刘备何愁不定天下呀!刘备能不能定天下,那是未知之数,但是起码可以知道,如果法正多活几年,蜀汉政府的寿命就会随之延长一些。
为什么人们这么推崇法正?他主要干了四件事,第一个是帮助刘备出谋划策,谋定益州。其二,犯颜直谏,帮助刘备招贤纳士。其三,见机极快,建议刘备奇袭夏侯渊,最后大获全胜,使得刘备能够晋爵汉中王。其四,不避危难,舍身救主。(当然,蜀科的制定他也有份,但是由于他不是主笔,这个功绩我们就不说了。)由他以上干的这四件事,我们能看出法正有四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法正有苏张才辩。法正的才识和辩术,不亚于苏秦、张仪。举个例子,有一回,刘备兵进益州,一路凯歌,眼瞅着快要把西川打下来一半儿,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进退维谷的局面,再往前进,他就会遭受“同室操戈、狼子野心”的骂名。因为益州是他同宗同族兄弟刘璋的地盘儿啊,你拿兄弟的地盘,怎么着也是不仁不义。但是你要退回去,说我不打了,那就功败垂成。着实让人为难!法正就说,武的不行,咱给他来文的,他就给刘璋写了一封信,这封信的名字叫《与刘璋笺》。
这个笺收录在《三国志·蜀志》里,而且比较有名,但是由于篇幅冗长,咱们只能择其精要。《与刘璋笺》是这么开头的:“今国事已危,祸害在速,然捐放于外,言足憎尤,犹贪极所怀,以尽余忠。【取自《蜀志·法正传·与刘璋笺》。】
他的开场白设计得不错。什么意思?大概是说,我知道你刘璋现在心里头恨我,但是我现在说的话,跟你刘璋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你爱听不听。你看,这样一讲,就有了引人入胜的效果。如果不这么讲,上来就求刘璋,说我曾经背叛了你啊,我对不起你啊,你一定要把这封信看完,那这封信的命运很可能是被丢到垃圾桶,不可能名扬后世。因为刘璋现在烦的就是你,你越央求他,他就越觉得你对不起他,你亏欠他。谁让你当初跳槽来着?(法正原先是刘璋的人,最后跳槽到刘备手下。)但是他另辟蹊径,效果就出人意料。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好比一对恋人闹别扭,好比说这个女的,就是怀疑这个男的对爱情不忠诚,这个时候,你作为男方,你给她在微信上发信息啊、发留言呐,百般哀求,求她给你解释的机会,求她看看微信留言,估计不会有多大效果,很可能弄巧成拙,把女方弄烦了,那她就把你拉黑了。
但是,你如果反其道而行之,譬如说,你给她打个电话,多余的不说,就一句话,直切要害:“我知道你现在心里烦我,我也不求你能原谅我,但是刚才我在微信上给你转了五千块钱。”
不管是真是假,她立马得看微信去,因为这跟女方有利害关系,她心想要再不收款的话,过二十四小时就自动退回了。同理,刘璋再讨厌法正,法正点明了我说的话跟你有利害关系,他也得看。
法正接着说:“明将军之本意,正之所知也。实为区区不欲失左将军之意,而卒至于是者,左右不达英雄从事之道,谓可违信黩誓,日月相迁,趋求顺耳悦目,随阿遂指,不图远虑为国深计故也。”【取自《蜀志·法正传·与刘璋笺》。】
这句话法正为刘璋现在的处境做了一个解释,就是说现在刘璋为什么自己混得这么惨,被刘备给打到家门口了。这个处境你要是不给刘璋解释清楚了,在刘璋心里就总有个死结儿,必须得说明白了。但是你又不能一竿子捅到底,一竿子捅到底的话,容易得罪人,你在解释他这个处境的时候,既不能开罪刘璋,也不能得罪刘备。既不能说是因为刘备狼子野心,所以你被逼到这个地步的,也不能说你刘璋是个活废物,守不住益州,所以你才混到这个份儿上的。他走了一个中间路线,他把刘璋现在的处境归罪于他身边有一群阿谀奉承的小人,他们胡乱怂恿,刘璋才开罪刘备。这是给刘璋一个台阶下,保住了双方的颜面。
接着法正开始进攻刘璋的心理防线。一般进攻别人的心理防线怎么进攻?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你的底牌给揭开,顺便告诉你,你的底牌已经没用了。法正就是这么进攻的。他这样对刘璋说,你看现在,给你出主意的那些谋士,无非是给你出俩主意,其一是集中优势兵力,速战速决,赶紧把刘备打跑了,毕其功于一役;其二就是耗刘备的粮草,想着把我们刘皇叔的粮草耗没了,我们就能自动退回去。但是这两个主意应该都行不通,你手下刘璝及其所部九员大将已经被魏延打没了,你想集中优势兵力的这个想法已经是白日做梦。你想跟刘皇叔耗粮草吗?如果刘备当初在葭萌关的时候,你有这个想法,那还勉强可以得逞,现在刘备已然打进来了,粮道已开,谷米已积,这个时候,你想跟我们耗粮草,恐怕是痴心妄想。反而现在你手上的地盘越来越少,老百姓流亡的越来越多,后方供应也越来越不济。如果真要耗粮草的话,恐怕还没耗死刘备,你先把自己耗死了。
法正跟他说的原话是“若欲争一旦之战,则兵将势力实不相当。各欲远期计粮者,今此营守已固,谷米已积,而明将军土地日削,百姓日困,敌对遂多,所供远旷。”【取自《蜀志·法正传·与刘璋笺》。】这个话就把刘璋给拴住了,明确告诉他,他的想法行不通。
接着,法正又以张飞等乱世虎将为资,恫吓刘璋,“今张益德数万之众,已定巴东,入犍为界,分平资中、德阳,三道并侵,将何以御之?”【取自《蜀志·法正传·与刘璋笺》。】这就跟你说明白了,张飞已经打过来了,他的脾气你是知道的,我估计你hold不住,后边还有马超、魏延他们也陆续就过来了。
最后,法正还刻意营造出益州城破家亡、大厦将倾的一种气氛,更加江东之势来威逼利诱:“今荆州道通,众数十倍,加孙车骑遣弟及李异、甘宁等为其后继。”意思是说,看见了吧,江东那帮狼崽子也在打你的主意了,这下你完了。现在你得两害相权取其轻,你得想想,你跟刘备两个人同是汉室宗亲,都姓刘,你要是投靠了我们刘皇叔呢,他不能把你弄死,还得好吃好喝地对待你,分你点儿地什么的。但是你要等着人家甘宁、李异把你这个益州打下来了,那孙权可跟你没什么交情,他会不会把你弄死,这我们保证不了。
最后,法正还取巧卖乖地加了一句话:“愚以为可图变化,以保尊门。”就是说,你只要投靠了我们刘皇叔,孙权那儿你就不用怕了,我们替你说话。
当初,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鲁仲连一箭下百城”的典故,说的是鲁仲连凭借自己的才辩劝服了燕将投诚。这个鲁仲连如果活在这个乱世三国,我看未必能比法正高出多少。
咱们再分析一下第二点,就是法正这个人有宰相城府。刘备刚刚拿下益州的时候,有一个人叫许靖,这个人也是个天下名士,名声很大,想投效刘备,刘备不想要,说这个人光是名声大,才华不行,而且品德也有问题,不考虑收这个人。最后法正就劝他,说主公您知道燕昭王千金买马骨的事儿吗?刘备说,我当然知道一些,你具体说说。
法正就讲,当年燕昭王想得到一匹千里马,就叫他手下的侍从小郭去采购,但是小郭遍访集市找不着,找了一个多月,终于听见手底下的探马跟小郭说,有一个地方,就有匹千里马。小郭赶紧快马加鞭去找那匹千里马,没想到他找到的时候,千里马已经病死了。小郭灵机一动,还是出了五百金,把马的尸体买回来了。
燕昭王就很生气,你给我买回来的是一匹死马,我要的是活的千里马啊。小郭就跟他解释,您看,这虽然是一匹死马,但是我用五百金把它买回来了,就想向天下昭示一个道理,就是大王您为了求取千里马不惜重金,那么您想要求取千里马的这份诚心,一经这个事儿加以炒作,就会在天下传播,那给您送好马的人肯定就能络绎不绝啊。结果,果然如此,五百金买了一匹死马的事儿传扬海内,别人都想,燕昭王买一匹死马都舍得花五百金,如果是良驹,他不得花更多的钱吗?然后全国各地都给他送千里马来了。
刘备听完了之后就说:“哦,我懂了。你现在是拿这个许靖比这个死马,说我如果连许靖都能招纳过来的话,那么才能比许靖略胜一筹或者说远胜于他的人,就都会过来,对吗?”法正点头称诺。
从这件事儿上我们可以看出来,法正这个人,他懂得以小致大。你看,他通过收揽许靖这个主意,可以让很多有经国纬政之才的人都纷纷加以投效,拥护蜀汉政权,这说明法正这个人有宰相之术。
其次,法正这个人成了事儿以后,还能劝刘备提拔别人,证明他有宰相之量。现代社会是怎么回事?明星大腕儿一旦成功了,就不希望你成功,觉得自己好不容易才混成了,不想让你混得那么容易,他们成功了以后就到处踩别人。但是,法正成了以后竟还不忘提拔自己那些益州旧友,以期共保主公,这份儿雅量很难得。
其三,法正懂得相时而动,而且见机极快。公元219年,法正就跟刘备说,咱们现在要打汉中的主意了。刘备就问他何以言此。法正说,从战略上讲,咱们要能把汉中拿下的话,上可以尊崇汉室,讨伐曹贼;中可以蚕食雍凉二州;下可以固守巴蜀。从战术上来讲,现在咱们打汉中正合适。因为什么呢?曹操当初把张鲁打败之后,他没有趁势而下,拿下汉中,而是急急忙忙返回了后方,我看他是内有忧患,估计是朝廷的政治反对派给他施压,他是回去平内乱去了,他一时半会儿,分身无术。主公您戎马半生,所惧者唯曹公一人而已,至于说曹操那些手下您是不怕的,所以说现在正是进攻的好时机啊。
其次,此次曹操在汉中的布防有问题,他派了两个大将,张郃和夏侯渊,按理说这两个人都是天下名将,但是这两个人的顺序他给弄颠倒了,他让夏侯渊为正,张郃为副。夏侯渊虽然说作战勇猛,天下皆知,但是他性格十分轻率,脾气暴,性子也急,很少使用谋略。如果说是张郃为正,夏侯渊为副,汉中之局无解,咱们也别打汉中的主意了,但是现在二者错位,这对咱们来说是个好机会。
刘备问,以曹公之英明果断,他怎么会做出这种昏庸的战略布局呢?法正就说,这可能跟曹操用人多疑有关系,夏侯渊曾经给曹操背过事儿,曹操早年间犯过罪,是夏侯渊替他顶的缸。而且夏侯渊的老婆是曹操的小姨子,他们俩又是同宗同族,他更信任夏侯渊。张郃虽然也是天下名将,但他是袁绍旧部,曹操心里多少还有点儿疑忌。刘备一听,有道理,然后就集结大军,先探探虚实,先往张郃那儿攻了一下,又往夏侯渊那儿攻了一下,发现张郃的防地和夏侯渊的防地都防守得很稳固,不好打下来。
法正就说,主公,咱现在不能跟没头苍蝇一样乱撞,您现在把您手上全部精锐都调过来,大概有一万五千人到一万八千人吧,分成十队,猛攻张郃所部。刘备就按照他的建议,把自己手下的将近两万精兵分成十队,攻打张郃,日夜攻打,打了半个多月,张郃那边快撑不住了。这个时候刘备也说,我这儿也快撑不住了,再打的话我们同归于尽了。法正就说,您放心,这次夏侯渊是汉中的主帅,他绝对不忍坐视张郃全军覆没,那张郃要是跟您打个同归于尽,您觉得合算,那夏侯渊还觉得不合算呢,他肯定得派兵来救。
果然,夏侯渊真想出兵救援,这是出于两条考虑:其一,夏侯渊此次是三军主帅,如果在他坐镇汉中期间,张郃死翘翘了,他也得挨骂;其二,他感觉张郃把刘备也耗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如果出兵,救张郃一下,没准儿能建立奇功。夏侯渊就把自己兵马的一半儿,都派出去了。这时候法正奇峰突转,建议刘备别打张郃了,全力打夏侯渊,因为现在夏侯渊手上就只剩一半兵马了啊。
刘备一看,对,急攻夏侯渊,然后还放火把夏侯渊所部的围墙,也就是鹿角,都给烧坏了。这个时候,夏侯渊成立了一个抢修队,他带着四百多弟兄,亲自出来修鹿角。法正一看,嘿,这将领太轻率了,这种事也是你干的吗?正好,天助我也!他就命令黄忠居高临下,以滚木、雷石加以进攻,砸得夏侯渊所部狼狈逃窜。夏侯渊本人也猝不及防,被黄忠给斩了。
刘备平定汉中之后,就让魏延做了汉中太守。魏延随即做出了这样的军事部署:把一半儿的兵马放在骆谷道、斜谷道和子午道,剩下一半的兵马,固守汉中城以为犄角。刘备看了这个布防之后,给点了个赞,就说,文长,你要是这样布防的话,曹公虽来也无能为力。刘备心里很得意。由此看得出来,刘备能平定汉中,法正和黄、魏二人是居功至伟的。
法正的第四个特点,是他信奉“士为知己者死”。有一回,刘备亲自披坚执锐,到前线作战,当时矢雨交加,属下都担心刘备的安全,就说主公你快退下来吧,别在一线作战了。本来行军打仗,在一线拼命都是将士们的事儿,您只要在后边运筹帷幄即可。
但是,刘备当时也犯一根筋了,他说不行,这个地方我非得打下来,所以他就坚持在一线指挥。可当时在他身边儿,已经是尸骸遍地,刘备这个状况实在堪忧。最后法正灵机一动,想了一个辙,他用自己的身子挡在刘备前边,意思是要为刘备挡箭。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法正这个举动把刘备给吓坏了,刘备忙说,孝直避箭!法正就说,反正你不退我也不退,要死咱俩死一块儿吧。刘备没辙,牵着法正的手一起退回后方了。
有人也许会说,法正对待刘璋那么虚情假意,他对待刘备是真心的吗?别再是装孙子吧?其实,个人来推断的话,他不太像是装孙子,因为刘备帮他实现了个人价值,所以他才对刘备死心塌地。古时候的文人比较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譬如说汉代大儒主父偃,不是曾经说过一句话吗?“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当五鼎烹”,意思就是说,我如果活着不能高人一筹,我死了也得比你们死得荣耀。古时候的人看重这个。古时候君与臣之间不是没有契约,也是有契约的,但是这个合同是无形的。儒家讲究: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意思就是说,你对我这个人才得以礼相待,不仅如此,你还要帮我实现修齐治平的政治理想。你如果既不对我以礼相待,也不帮我实现政治理想的话,那我就对你不忠。法正在刘璋手下估计是干得很郁闷,很多策论都不得实行,但是他辗转到刘备手下以后,那真正是得展宏图,他经邦济世的理念真正付诸了实践。
当然,法正之所以对刘备死心塌地,还不单单是因为刘备帮他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还因为刘备比刘璋更具有人格魅力和领导艺术。我们看看大家是怎么评价刘备和刘璋的,我们先看看刘备,当时陈登评价刘备是“有王霸之略,雄姿杰出”;张辅对刘备的评价是“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
我们再看看大家评价刘璋,益州的《耆旧传》上面说“璋为人,懦弱多疑,不能党信大臣”;陈寿也说“璋才非人雄,而据土乱世”【取自陈寿所撰《三国志·蜀志》。】?。
相比之下如果我们是法正的话,那何去何从也一目了然了。中国古代的法家总结出来一条铁律——主明察则悉心以事之,不肖则奸伪而试之【取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意思是说,做领导的,要是有魄力、有才干,能够明察秋毫,我就好好给你干,我竭尽我的忠诚来辅佐你。
可如果你做领导的一天到晚稀里糊涂,什么事也不懂,赏罚也不公平,也不知道选贤任能,那我只能给你出工不出力,虚与委蛇。现在有很多刚出道的年轻企业家,他们就总是抱怨,我手底下的员工怎么对我不忠诚,怎么对企业不忠诚呢?您先别急着抱怨,你先看看自己的领导艺术跟人格魅力修炼好了没有,公司的各种制度健全了没有,然后你再怨。你说你的水平如果跟刘璋是一个层次,你还要求你的手下对你竭尽忠诚,那不是白日做梦吗?
刘巴:了不起的御用经济学家
无论在《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当中,诸葛亮都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能入他法眼的人才,寥若星辰,屈指可数。
然而,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奇才,诸葛亮对之非常看重,不仅费尽周折将其网罗至刘备麾下,而且由衷地公开称赞说这个人比自己强:“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取自陈寿所撰《三国志·蜀书》。】
这个子初是谁?就是刘巴。
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刘备也对这个人很赞许:“子初才智绝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难独任也。”
意思是说,子初此人才智过人,只有像孤这样的英雄才能用之,孤之外的其他人想驾驭他可就难了。琇書網
你看这个刘备厚脸皮啊,夸别人的时候不忘把自己带出来。
刘巴的父亲当过市长,家庭条件十分优越,再加上他本人有些真才实学,因此养成了恃才傲物的个性。虽然同姓刘,但他一直瞧不起刘备“织席贩履”之出身,因此从骨子里藐视刘备。十八岁时,刘巴就在荆州担任秘书处处长。当时刘备正好来荆州投奔刘表,刘备想跟刘巴套套近乎,叫自己的外甥周不疑去向刘巴求学,刘巴拼命推辞掉:“我那点学问真算不了什么,你让你外甥拜我为师,就好比让鸾凤跟着小麻雀学习,明珠暗投,还是算了吧。”搞得刘备灰头土脸很没面子。
后来刘备与曹操长坂坡大战,刘备肯定打不过啊,就使出生平绝学——凌波微步。荆州有头有脸的士族们也都跟着刘备走,加入了逃难的大军,只有刘巴一个人往北上,去找曹操。可见刘巴确实不待见刘备,千万里,他追寻着曹操。
曹操知道刘巴有学问,对他不错,给了他个市级待遇。后来曹操派他去招抚长沙、零陵等地。想不到,刘巴的运气真的很糟,赤壁之战中曹操惨败,刘备夺得长沙、零陵等郡。刘备入主零陵后,听说刘巴也在这里,爱才之心又油然而生。求贤若渴的刘备不计前嫌地去拜访刘巴。
刘巴一看刘备来了,撒腿就跑,跑到越南去了。然后告诉刘备,我不买草鞋,你自己留着穿。
在其出逃之前,诸葛亮曾情真意切地写信劝他归顺刘备,刘巴却回复:“受命而来,不成当还,此其宜也。足下何言邪!”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使“先主深以为恨”。
意思是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我心里已经有人了,就是曹操,容不下刘备第三者插足。
刘巴逃到越南还不够,怕刘备通过渠道找到他,改姓为张,后来辗转流落到益州。益州的派出所所长把他当成逃犯抓起来了,想杀了他,但又跟他聊了几句,发现他很有思想,就把他作为礼物送给刘璋了。
刘璋一看是刘巴,喜出望外,因为刘璋的父亲刘焉,跟刘巴的父亲有旧交,刘巴的父亲还提拔过刘焉。刘璋把刘巴待若上宾。
没过几年,张鲁寇边犯境,张松、法正等人劝刘璋把刘备找过来抵御张鲁。刘璋采纳了这个意见。
当时,入幕刘璋的刘巴,给了刘璋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建议:不要接纳刘备。
《零陵先贤传》记载说:“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巴闭门称疾。【《隋书·经籍志·杂传》引《零陵先贤传》。】
刘璋多次不听刘巴、王累、黄权等人的逆耳忠言,把基业搞丢了也正常。
不过,刘备也真是爱护人才,而且不计旧怨,围攻益州时,曾号令三军:“谁敢加害刘巴,就灭他三族。”后来,士兵们拿住了无法逃身的刘巴,刘备大喜。
刘备再次盛情相邀,诸葛亮也写信对刘巴苦言相劝,走投无路的刘巴只好谢罪归附,被刘备任命为左将军西曹掾。
当时,刘备刚刚打下益州,益州的府库空空如也,财政收入几乎为零。刘备就询问刘巴,有没有什么办法搞点钱出来。
刘巴给刘备支了三招。
其一,表彰那些在益州之战中给你粮草、给你肉吃的土财主,把他们的大门一律粉刷,把他们的里门一律加高,把他们在政治上的待遇统统拔高,并对他们说:“益州之战中,若不是你们率先垂范,毁家纾难,急公好义,西川怎么可以安定呢?”然后把这些曾经给过你资助的富户,都挨个登记上,让他们以后出入大街小巷,都跟县长一个待遇。
这招不错,我们知道,古代是重农抑商,士农工商,商是最末。你当商人,即便是富了,那也是富而不贵。所以这些商人有了钱以后,最希望有个政治头衔,可以抬一下身价。现在也一样,集团老总一有钱,就想进人大、进政协,一个意思。
刘巴这招,这在古代经济学中,叫“缪数”。何为缪数?“缪数”便是通过让官家给商人巨贾一点“蜗角虚名”,让他们拿钱来换。当然,这是虚名,不掌实权,含权量很低。这跟买官卖官不一样,仅仅是给那些商人一些“政治光环”,譬如“先进纳税个人”“争先创优最佳企业”之类的,让他们这些富户,见到自己的乡长或者村长的时候,可以抖抖威风。
其二,发行大面值的钞票,统一全国物价,而后实行公卖制度(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巿)。第二点说白了就是利用通货膨胀来榨取富商的财富。国民党也用过这招,只不过是用过头了。
其三,用“贵虚”之术刺激消费。贵虚,就是“贱有实,敬无用”。所谓“贱有实”,就是在敌国面前装出一副“轻贱有用之物的架势”;所谓“敬无用”,就是让我国的上流人物假装对“无用而淫巧之物”加以重视(就是假装对一些外表新奇、华丽的东西加以珍藏,假装把这些东西当成宝贝,并且形成一种时尚),促使敌国加以跟风。
譬如把普通的鸡蛋加以染色、图画,敬之若稀有之物,吹嘘它的妙用,然后煮食,说这是由最名贵的乌鸡所生产,吸引敌国以十倍之利加以购买;把木柴刻得美轮美奂,然后焚烧,假称这是比万年青松还要珍贵的材料,敌国的富商必然纷至沓来,加速进货,争当代理。让外国用这些“无用之物”的富人奢侈消费,让本国制造这些“无用之物”的穷人劳动就业。这样,本国的百姓将安居乐业,敌国也就危如累卵。
古代先贤管这个套路叫“贱粟米而如敬珠玉,好礼乐而如贱事业。【取自管仲所撰《管子·侈靡》篇。】
经过刘巴这么一捣鼓,蜀国有两样东西可就值钱了,一个是峨眉山上的茶叶,一个是蜀锦。尤其是蜀锦,价格一出口就翻了十倍。《太平御览》记载:“魏则市于蜀,吴亦资西蜀。”
双方这一交换,吴国和魏国亏大发了,他们给的是真金白银,蜀国给的蜀锦类似于工艺品,看着是挺好看,使用价值远远低于市场价格。
他这三招是把刘备的政府弄富裕了,不过,他这些招数和政策,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劫富济贫,这就把蜀汉政权内部的富商和士族得罪苦了,这也为后来“谯周一言以亡蜀”埋下了祸根。 蓝星,夏国。
肿瘤科病房,弥漫着医院独有的消毒水味道。病房是单人间,设施俱全,温馨舒适。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可对于孑然一身的路遥来讲,却是无人问津的等死之地。
他是癌症晚期,靠着意志力撑到现在,但也只是多受几天罪罢了。
此刻,路遥躺在病床上,怔怔望着床头柜上的水杯,想喝口水。
可他拼尽全力却无法让身体离开病床。剧痛和衰弱,让这原本无比简单的事情成了奢望。
这时,一道幸灾乐祸的声音响起:“表哥~你真是狼狈呢。连喝口水都得指望别人施舍。”
一位英俊的年轻男子悠闲坐在病床前,翘着二郎腿,眼睛笑成一道缝。
“你求求我,我给你喝口水如何?”
路遥面无表情,一言不发。自从失去了自理能力,一帮亲戚的嘴脸已经见多了,不差这一个。
男子起身,将水杯拿在手里递过来,“表哥别生气,我开玩笑的,你对我这么好,喂你口水还是能办到的。”
说完话,他将水杯里的水,缓缓倒在路遥苍白消瘦的脸上。
被呛到,路遥无力的咳嗽几声,好在少量的水流过嗓子,让他有了几丝说话的力气: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张鑫,为什么?我从未得罪过你。你去星盟国留学,还是我资助的!”
张鑫将水杯放下,不紧不慢的说:“谁让你这么古板呢,只是运点感冒药罢了,又不犯法,你非得千方百计的拦着。”
路遥脸上闪过一丝了然之色,道:“张鑫你这垃圾,狗改不了吃屎。将感冒药运到国外提炼毒品……咳咳……”
张鑫理了下领带,笑道:“你别血口喷人啊,我可是国际知名企业家。这次回国,‘省招商引资局’还打电话欢迎我呢~”
路遥叹了口气,现在的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索性闭上眼睛不再说话,安静等待死亡的到来。
但张鑫却不想让眼前饱受病痛折磨、即将离世的表兄走好。他附身靠近,悄悄说道:琇書蛧
“表哥啊~其实呢,我这次回国主要就是见你一面,告诉你一声——你的癌,是我弄出来的~”
路遥陡然挣开眼,“你说什么!”
张鑫笑眯眯的掏出个铅盒打开,里面是件古怪的三角形饰物,仅有巴掌大小,中间是只眼睛似的图案,一看就很有年代感。
“眼熟吧?这是我亲手送你的,货真价实的古董。我在里面掺了点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就会变成你现在这副鬼样子。”
路遥马上认出来,这是自己很喜欢的一件古物,天天摆在书桌上,时不时的把玩,没想到却是要人命的东西!
他伸出枯枝似的手臂,死死的抓住眼前人的胳膊!“你……”
“别激动~表哥,我西装很贵的。”张鑫轻松拿掉路遥的手,小心的捏起铅盒,将放射性饰物塞进他怀里。
“我赶飞机,得先走一步。你好好留着这个当做纪念吧,有机会再去你的坟头蹦迪~”
说完话,张鑫从容起身离开。临走前,还回头俏皮的眨眨眼。他原本就男生女相,此时的神态动作居然有些娇媚。
保镖很有眼力劲,赶紧打开病房门。同时用无线耳麦联络同事,提前发动汽车。
~~~~~~~~
路遥只能无力的瘫在床上,浑身皆是钻心剜骨般的剧痛,还有无穷悔恨、不甘。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但很快,剧痛渐渐消失,只剩麻木,路遥隐约听到过世的双亲在喊他。
就在路遥的身体越来越飘,即将失去意识时,胸口突然阵阵发烫,将他惊醒。
从怀中摸出那三角形饰物,发现这玩意变得滚烫无比,还在缓缓发光!
秀书网为你提供最快的历史权谋系列经典套装(套装5册)更新,第十一章《三国大军师》(2)免费阅读。https://www.xiumb9.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