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缓进师,容运粮米上船,即拆城还城。孙海道恐攻急,彼必死斗,不如先复信地,后一网尽之为稳,姑许之。夷果于十三日拆起,运米下船,止东门大楼三层为旧高文律所居,尚留恋不忍。乃督王梦熊等,直抵风柜,尽行拆毁。夷船十三只,俱向东番遁去。我师犄角扎营,防其复回。”
虽然,澎湖之战以福建水师的惨胜告一段落,但阻止不了荷兰走私集团对暴利的追求。就在澎湖之战当年年底,荷兰商队在后援的支持下,再次入侵并占据了台湾。
此时的大夏师老财匮,根本无力驱赶荷兰人,只能望洋兴叹。反而是民间海盗势力郑芝龙屡屡打击荷兰人。后来,郑芝龙死后,其子郑成功继承父业,大举进攻,驱赶荷兰入侵者,收复了台湾。
然而,倭寇首领汪直也好,海盗首领李旦、郑芝龙也好,荷兰商队也罢,其本质都是海上走私集团,都是海禁政策催生的产物。
无独有偶,大宋时期设立博买务,只许官方垄断,禁止民间私卖茶叶等商品。茶贩王小波、李顺揭竿而起,武装起义。
在与官军的激战中,王小波被冷箭射死,但起义军又推王小波的妻弟李顺为领袖。李顺率农民军攻占成都,建立大蜀政权。大宋朝廷不得不调动全囯兵力来对付大蜀政权。ωωω.χΙυΜЬ.Cǒm
虽然,茶贩王小波、李顺起义历经两年多,最后被镇压,但也让大宋朝廷不得不做出让步,取消了博买务。禁海催生了倭寇、海盗,禁茶引发了茶商、茶农起义。
同样可推,倘若禁止民间猪肉、水果贸易,一样会引发猪盗、果贼暴动。
倭寇、海盗的士兵来源虽然复杂,但其首领绝大部分都是大夏沿海的汉人。如汪直,“三十六岛之夷,皆其指使”;如郑芝龙,“八闽以郑氏为长城”。
在很长时间里,大夏正规军是打不过汪直、郑芝龙这些大倭寇、大海盗的(戚继光除外)。其主要原因就是海外贸易的利润太大了,这让汪直、郑芝龙有源源不断的金钱来招兵,买船,买炮。
以郑芝龙为例,他在巅峰时期拥有战船一千多艘,商船三千多艘,兵力近十万,其中有汉人、日本人、朝鲜人、东南亚人、非洲黑人等。连当时的世界第一的海上霸王荷兰来到大夏海域,都得喊他一声大哥。
但换个角度来说,假如大夏帝国开放沿海通商口岸,合理收取关税,不但能让倭寇、海盗势力逐渐冰消瓦解,还能充实干瘪的囯库,何至于大夏君臣整日为军饷愁眉苦脸。
海禁政策到底给大夏帝国带来什么好处,不得而知。但海禁带来的苦果是显而易见的。税收上,帝国失去了丰厚的关税,财政压力日增;经济上,海禁抑制了贸易活动,进而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军事上,海禁催生了汪直、郑芝龙等海贼王。
若不是郑芝龙父子有深厚的家国情怀,不但不与大夏朝廷为敌,后来接受了熊文汕的招安,反过来帮助朝廷肃清其他海盗势力,驱逐荷兰人。那么,郑氏集团将会在倭寇之乱后形成新的海盗之乱。
孙承宗督师辽东后,改变了以往靠客兵守辽的做法,主张收拾人心,招募辽民为兵,进行训练后逐渐代替客兵。
“今天下急务,在收拾人心。”
“盖安辽人,即所以安天下也。”
“凡客兵利速战,主兵利久守。今关城合秦、晋、川、湖、齐、梁、燕、赵之众,尽客兵也。五方乌合,额饷而外不能加毫末于身,而责其捐坟墓,弃妻子,固结于我,已自为难。而况粮料不继,即其继也,能固结于我,不逋不哗,而坐食便自坐困。竭天下物力,每岁养十数万坐食之人,事久变生,师老财匮。”
在孙承宗之前,所有辽东分公司总经理都是要求兵部调各地客兵援辽。然而,各地客兵能救辽吗?不能。几年来,数十万客兵一波波援辽,然而大夏是逢战必败,国土面积是越打越小,财政是越打越穷。
天启元年二月,礼科给事中王志道就上疏朝廷,抨击过分依赖客兵的辽东用兵方向,认为自古以来守边名将所用之兵主要来自边地,如今战事吃紧,本地辽兵少,可以暂调客兵。但时间一久,援辽客兵思乡情重,逃亡不断,再不招募辽人入伍,加以训练,逐渐淘汰士气低迷的客兵,数年之后辽东将无兵可用。而更早一点的万历期间,兵部就批评熊廷弼不懂收扰人心,招募辽人入伍。
而真正实施“以辽人守辽土”,逐渐让边地辽人成为主力的是从孙承宗开始的。事实上,孙承宗督师期间,大夏朝廷也没有能力再向以前那样大规模调兵入辽了。
一是鲁地、楚地相继叛乱。特别是楚地的形势十分严峻。兵部、户部已经按照二十万兵,年饷三百万的标准去组织剿匪了。
吏部尚书赵南星曾指出,“天下之最可患者,莫甚于民之作乱,而夷狄次之。”
事实上,大夏帝国一直以来最大的问题在于内部矛盾无法调和,而不在于外敌。
二是各地也没多少兵力可调动。有些地方已经调过九次兵援辽了。再调下去,当地巡抚别说维持秩序了,搞不好连自己内裤都要被乡民扒了。
长期以来,大夏帝国之所以调客兵入辽,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希望以兵力上的绝对占优,尽快结束战争,最好是两年内。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是最烧钱的。大夏帝国的想法不错,但明显低估了努尔哈赤的实力。
二是熊廷弼一派认为辽人更倾向大金,不可用。这派说法也是有依据的。比如辽人出身的李永芳在抚顺之战中便献城投降,后来率一万辽人跟随努尔哈赤进攻大夏。
为什么有一部分辽人甘为敌所用。因为自高淮乱辽后,辽人痛恨大夏在辽地的黑暗统治,痛恨朝廷无休止地对辽人过度的剥削。
御史毕佐周曾将辽人对朝廷的仇恨总结为“四大恨”,“军兴以来,援卒之欺凌诟谇,残辽无宁宇,辽人为一恨。军夫之破产卖儿,贻累车牛,辽人为再恨。至逐娼妓而并及张、刘、田三大族,拔二百年难动之室家,辽人为益恨。至收降夷而杂处民庐,令其淫污妻女,侵夺饮食,辽人为愈恨。有此四恨,而冀其为我守乎?”。
自辽东兴兵以来,不少援辽部队军纪败坏,把朝廷派来援辽的怨气撒在辽人身上,欺凌辽民,对辽人“相待如仇敌,远逐之为快”。
时有时无的微薄军饷让辽地军户在荒年不得不卖掉家中车、牛过活。可靠卖掉车、牛后,往后的生活就越发艰辛,最后不得已,只能卖儿卖女来活下去。
当地的张、刘、田三大望族歌妓婢女成群,田地无数,家财万贯,而社会底层的辽人往往一辈子难以成家。
一些投降大夏的蒙古人、叶赫女真人居然侵夺辽民的饮食,淫污辽民的妻儿,而大夏朝廷对此听之任之。
毕佐周在奏疏最后问了一句话,“冀其为我守乎”,令人深思。可这份奏疏报上去后,大夏皇帝没有任何回应,如石沉大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高淮乱辽后,大夏朝廷在辽地实施的恶政一步步地把底层的辽人逼向异族他乡。辽兵哗变,辽民逃亡习以为常。
时任蓟辽总督的梁梦龙在向朝廷上报的奏疏中写道:“自灾虏频仍,军民逃亡者半。”御史翟风坤也向朝廷指出,“我辽民以役重差烦,至于无可奈何,愿随女真去,将来之忧方大耳。”
辽地社会矛盾的恶化,努尔哈赤也看得清清楚楚。努尔哈赤还屡次向儿子们指出,“往者,尔大夏国富人,占地甚广大,其田雇人耕作,所获粮米,食之不尽,而粜之。贫民无田无粮,买粮而食,一旦财尽,沦为乞丐。富人与其囤积粮财,以致朽烂,徒行贮藏,不如瞻养乞丐贫民”。
“大夏帝政法不明,纵容太监敛取民财,众官亦效法其帝,皆搜括民财。奸诈之富人行贿可以豁免,正直之贫民无则陷于苦难”。
敌人把你的致命处看得明明白白,而你却对敌人的情况一无所知。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边地辽兵、辽人开始向建州女真地区大规模逃亡。以开原为例,辽兵逃亡了一半。“二十五年,开原额军士一十万陆仟九百余名,今役止六万余名,其间,且多老弱。”
辽地民间传唱着这样的歌谣,“辽左有三患,而建夷不与焉”,“生于辽而走于胡”,“若不罢税,达子就是我投主”。
而歌谣中“建夷”、“胡”、“达子”等戏谑之词均是指建州女真人。若不是逼不得已,谁愿意向北方苦寒的建州地区迁徙。是大夏在辽地腐败且黑暗的统治,一步步将辽人推向异族的怀抱。
在建州地区,辽人的生活尚能温饱;而在大夏统治区,辽人和其他地区的百姓一样,要承担起这个帝国的所有支出,包括国家的赋役、皇族宗室的供养、贪官污吏的盘剥、地主的田租,除了破产别无出路。
实际上,辽人作为边疆之民,习武成风,具有很强的军事作战能力。自古以来,中原王朝最精锐的部队士兵大都来自边民。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在不同条件下,边民可以成为守护边境国门的坚盾,也可以成为刺进帝国心脏的利剑。
几百年前,同样是边民的长白山人就上演前倨后恭的一出戏。当大隋帝国要招募边民征伐高丽时,王薄让人传唱歌谣,号召边民纷纷起义,对抗大隋王朝。
这些歌谣是这么唱的,“要抗兵,要抗选,家家要把铁器敛,敛起铁来做成枪,昏君脏官杀个光”。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著红罗锦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地死,斩头何所伤”。
可是三十年后,同样是招募边民征伐高句丽,昔时造反地区的边民却“踊跃而从”,争相报名参加大唐军队,奔赴辽地作战。
大隋、大唐两个中原王朝在短短三十余年内,两次征伐高句丽。但边民对大隋、大唐两个中原王朝的态度却值得后来者反思。
对大隋而言,边民是“乱臣贼子”;对大唐而言,边民却是“边地良家子”。而名将薛仁贵正是其中的“边地良家子”,在征伐高句丽中一战成名,率领边民从辽地杀到天山,成为大唐帝国的定海神针。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边民前倨而后恭。道理也很简单,这些边民遵循“投桃报李”的原则。若中原王朝厚爱边民,他们自然甘愿为帝国冲锋陷阵;若中原王朝骑在边民头上作威作福,他们便刀锋倒转。
“君之视臣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如寇仇”,两千年的孟子提出的君臣关系同样适用君民关系。
长白山的歌谣尚余音绕梁,但千年之后的大夏君主们却早就忘却了前车之鉴。大夏王朝后期,经济在发展,税收却收不上来,财政入不敷出。大夏皇帝不但没有对税收制度进行改革,反而派出太监高淮,借矿税名义进一步榨干辽人。
“誓食淮肉”的呼叫声一浪高过一浪,但始终叫不醒睡着的大夏。时隔千年,大夏的辽地边民和大隋的边民遭遇何其相似。其中差别不过是大隋边民选择了“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而大夏边民选择了“生于辽,不如走于胡”。
辽人中其惨的莫过于军户了。大夏王朝一方面要辽地军户守护国土,一方面要辽地军户屯田,又将苛捐杂税徭役摊派在辽人身上,造成辽人终日劳累,却倾家荡产,荒年时卖儿鬻女。
悠悠天地,山海关内,庙堂之上,不知有几人知辽人之苦?
今日辽地多逃亡,有奸细,曰辽人不可用;明日鲁地、楚地多叛乱,曰鲁人、楚人不可用;他日若闽地海盗兴乱,又曰闽人不可用;数年之后,有何处人可用? 蓝星,夏国。
肿瘤科病房,弥漫着医院独有的消毒水味道。病房是单人间,设施俱全,温馨舒适。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可对于孑然一身的路遥来讲,却是无人问津的等死之地。
他是癌症晚期,靠着意志力撑到现在,但也只是多受几天罪罢了。
此刻,路遥躺在病床上,怔怔望着床头柜上的水杯,想喝口水。
可他拼尽全力却无法让身体离开病床。剧痛和衰弱,让这原本无比简单的事情成了奢望。
这时,一道幸灾乐祸的声音响起:“表哥~你真是狼狈呢。连喝口水都得指望别人施舍。”
一位英俊的年轻男子悠闲坐在病床前,翘着二郎腿,眼睛笑成一道缝。
“你求求我,我给你喝口水如何?”
路遥面无表情,一言不发。自从失去了自理能力,一帮亲戚的嘴脸已经见多了,不差这一个。
男子起身,将水杯拿在手里递过来,“表哥别生气,我开玩笑的,你对我这么好,喂你口水还是能办到的。”
说完话,他将水杯里的水,缓缓倒在路遥苍白消瘦的脸上。
被呛到,路遥无力的咳嗽几声,好在少量的水流过嗓子,让他有了几丝说话的力气: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张鑫,为什么?我从未得罪过你。你去星盟国留学,还是我资助的!”
张鑫将水杯放下,不紧不慢的说:“谁让你这么古板呢,只是运点感冒药罢了,又不犯法,你非得千方百计的拦着。”
路遥脸上闪过一丝了然之色,道:“张鑫你这垃圾,狗改不了吃屎。将感冒药运到国外提炼毒品……咳咳……”
张鑫理了下领带,笑道:“你别血口喷人啊,我可是国际知名企业家。这次回国,‘省招商引资局’还打电话欢迎我呢~”
路遥叹了口气,现在的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索性闭上眼睛不再说话,安静等待死亡的到来。
但张鑫却不想让眼前饱受病痛折磨、即将离世的表兄走好。他附身靠近,悄悄说道:琇書蛧
“表哥啊~其实呢,我这次回国主要就是见你一面,告诉你一声——你的癌,是我弄出来的~”
路遥陡然挣开眼,“你说什么!”
张鑫笑眯眯的掏出个铅盒打开,里面是件古怪的三角形饰物,仅有巴掌大小,中间是只眼睛似的图案,一看就很有年代感。
“眼熟吧?这是我亲手送你的,货真价实的古董。我在里面掺了点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就会变成你现在这副鬼样子。”
路遥马上认出来,这是自己很喜欢的一件古物,天天摆在书桌上,时不时的把玩,没想到却是要人命的东西!
他伸出枯枝似的手臂,死死的抓住眼前人的胳膊!“你……”
“别激动~表哥,我西装很贵的。”张鑫轻松拿掉路遥的手,小心的捏起铅盒,将放射性饰物塞进他怀里。
“我赶飞机,得先走一步。你好好留着这个当做纪念吧,有机会再去你的坟头蹦迪~”
说完话,张鑫从容起身离开。临走前,还回头俏皮的眨眨眼。他原本就男生女相,此时的神态动作居然有些娇媚。
保镖很有眼力劲,赶紧打开病房门。同时用无线耳麦联络同事,提前发动汽车。
~~~~~~~~
路遥只能无力的瘫在床上,浑身皆是钻心剜骨般的剧痛,还有无穷悔恨、不甘。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但很快,剧痛渐渐消失,只剩麻木,路遥隐约听到过世的双亲在喊他。
就在路遥的身体越来越飘,即将失去意识时,胸口突然阵阵发烫,将他惊醒。
从怀中摸出那三角形饰物,发现这玩意变得滚烫无比,还在缓缓发光!
秀书网为你提供最快的大夏风云录更新,第54章 失辽之人心则失辽地免费阅读。https://www.xiumb9.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