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书网>穿越小说>大清皇帝秘史>四、康熙奇闻秘史
  这位曾在历史上声名赫赫的清国大帝,在位六十一年,竟然四十七年中宫无主,皇后大位空缺,实在让人费思。然而,更让人惊讶的是,他还会行医、养生、科研、降妖等等。这就是康熙,一个隐藏得很深的康熙。

  1康熙五台山寻父秘史

  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是清世祖顺治帝第三个儿子,生于公元1654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康熙为年号。

  传说康熙皇帝八岁登位之后,心里老是惦念着自己的父亲顺治先皇,经常问他母亲:“爹到哪里去了?你难道不知道吗?”

  康熙的母亲乳名叫念锦,是个聪明的女人。她知道老顺治皇帝喜爱僻静,喜欢游览名山大川,平时经常说起五台山风景幽美,那里名胜古迹很多,现在肯定是隐居在五台山一带。因此,当康熙再次问他爹的下落时,她就回答说:“你爹出家了。你真想找他,可以到五台山一带去打听打听。”

  康熙听了他娘的话,决定到三门峡去寻找父亲。他脱下了龙袍,换上了便服,打扮成普通老百姓的模样,然后辞别了母亲,到五台山来了。

  他到了五台山,看到这里山川美丽,峡谷雄伟,黄河水冲出峡口,一泻千里。这种美丽的自然景色,在京师北京城里是看不到的。他心里想:这正是父亲顺治喜欢的地方,说不定他就在这里。www.xiumb.com

  于是,康熙就在这里住下了,一边寻找父亲,一边还能游山玩水。

  有一天,康熙来到一座山上,游游转转,不觉天黑,路上连一个人也没有。这座山风景虽好,只是太荒僻,前不挨村,后不着店。这一夜到哪里去住呢?康熙正在发愁,抬头一望,见前面不远有一页席,席左边直放着三根枣棍。他急忙走到那里,拣了一根最粗的枣棍当自卫武器,防备野兽,然后便躺在席上睡了一夜。

  第二天康熙醒来以后,又在山上转了一圈,沿途打听父亲的下落,但结果一点音讯也没有。他只好回去了。

  回到北京,康熙的母亲问他:“见到你爹没有?”

  康熙回答说:“没有。”

  康熙母亲又问:“那你一路上见到什么东西没有?”

  康熙说:“有一天夜里我在山上找不到住处,看到一页席,席左边直放着三根枣棍。我把枣棍拿在手里当武器,在席上睡了一夜。”

  康熙母亲想了一会儿说:“对了,你爹一定在那个地方!你写一下看看,在页字前加三道直杠。”

  康熙拿起笔,在“页”字前面写了三竖,一看是“顺治”的“顺”字。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后悔自己错过了机会。他对母亲说:“我再去找一次,要是见不着人,就把这页席和三根棍拿回来做个纪念。”

  康熙第二次来到五台山,又上了那座大山,想把席和三根枣棍拿回去。但是走到山顶一看,席和枣棍早已不见了,想必是老父亲收回去了。于是康熙又往前边寻找。翻过山是一片平地,绿油油的庄稼就像汪洋大海,一眼望不到边。走着走着,天又黑了。这时康熙不敢再往前走了,他怕又像上回那样找不到住处,就站在路旁向四处张望,忽然看到前边的树丛里,隐隐约约有一座庙,他就向树林走去。康熙来到庙前一看,见门上写着“八乂”两字,说啥不像啥。再往里边一看,庙里只有一张床和一张桌子,连个神像也没有,更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座庙。康熙走得很累,一进庙倒在床上睡着了。半夜里,忽然听得有人敲门,康熙开门一看,面前站着一个老和尚,康熙就问他是哪里人,法号叫什么。

  老和尚回答说:“我叫八乂和尚,从山北边来。你从哪里来?”

  康熙回答说:“我从京师来。”

  “京师的‘念锦’可好?”

  “年景很好,五谷丰登。”

  老和尚微微一笑说:“好吧,你就在这里住,我再去寻个地方。”

  康熙实在是想睡,不再推让。老和尚走后,他又睡着了。

  这一次寻父,又没有什么结果,枣棍和席也没有找到,康熙只好又空手回家。

  回到京师后,康熙母亲问他:“席和枣棍拿回来了没有?”

  康熙说:“没有,恐怕是爹收走了。”

  娘又问:“那你见到你爹没有?”

  康熙说:“也没有,那座大山很荒凉,一个人也没有碰到。山下只有一个小庙,我在庙里过夜。半夜里来了个八乂和尚,问我京师的年景可好,我说五谷丰登,他就另找地方安歇去了。”

  康熙母亲想了一会儿对他说:“你在‘八’字下面再写一个‘乂’字,看看是个什么字。”

  康熙拿过笔这么一写,才发现是个“父”字。他母亲又叹道:“你见父不认父,这次机会又错过了。念锦是我的乳名,你爹问我好不好,可惜你答非所问。”

  康熙听到他母亲这话,非常懊悔。想想自己千里迢迢,不辞辛苦,奔波到五台山就是为了寻找到父亲,可是万没料到,因自己疏忽大意竟错失了两次极好的机会……

  2康熙训教贝勒秘史

  有一天,康熙帝在大乌喇窝集打猎,他骑的是白龙马,正要拉弓射一只花翎子野鸡,突然从树窠子里窜出两只小白嘴鹿羔子。康熙帝瞧见毛色光亮、体小好看的白嘴小鹿,惊喜地把弓放下了。只见两只鹿崽瞅着人,惊恐怪叫,声调十分凄怆。那小鹿边叫,边回头朝山岗上跑。康熙帝觉得挺好奇,就领着随从们,催马踹镫,紧跟后边撵。过了一道岗,又过一道岗,穿过一片松林子,又过一片松林子。他往鹿崽跑的方向望去,嗬,有两个乌喇贝勒(清官爵位),各领一帮壮勇,为了争抢一只白嘴母鹿,张弓舞棍,正厮打成一团!

  这伙人看见了旌旗、伞盖,可吓坏了,哪顾得抢白嘴鹿,都扔掉弓棒,扑噔噔跪了一地。两个贝勒慌慌张张,连爬带滚地来到康熙皇帝白马前,磕头便说:“奴才不知圣驾御猎,奴才死罪,奴才给皇上请安。”“你们为什么打斗?”康熙帝问。一个贝勒急忙上前说:“禀皇上,这里是奴才的围场。”另一个贝勒抢着说:“禀皇上,奴才围场的鹿逃到这里,奴才追讨白鹿到这里来的。”两贝勒互不相让,还要争执。康熙帝说:“噢,为一只野鹿,竟伤了和气!且罢,回宫再议。”

  按规矩,皇上出围,两个贝勒聚众斗殴,是大不敬,有惊驾罪。侍卫们早跳下马,过去摘了两个贝勒的顶戴,带回行宫。

  原来,从小乌喇到大乌喇的林田,早叫贝勒和将军、宗室给分占了,连年争斗,闹得连驿道都不通畅。两地交通全靠水路联络,行走不便。康熙帝看见一个个贝勒,居功骄横,十分有气,想处治几个。可是,又觉自己初来乌喇,这里功臣遗老很多,自己临政不久,国势方稳,北方罗刹又不时犯边。要励精图治,贵在人和。康熙夜里翻来覆去地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第二天,康熙帝把将军、贝勒、贝子还有亲随大臣们召进行宫,赐了座。他们一个个像怀揣兔子,心里怦怦直跳,都以为皇上非得发怒怪罪不可。谁知,康熙帝却慢声慢气地问了个奇怪的问题:

  “朕身上穿的袍子,织得好看不好看?”

  众人忙说:“好,好!天下无比!”

  康熙帝又说:“朕初访乌喇,无有所赐。身上的锦袍,分给众位勋臣吧!”

  大家一听,吓得一愣一愣的。皇上的龙袍,谁敢分啊!

  康熙帝笑了,站起身走了过来,说:“乌喇的锦绣山川,良田沃土,是先王留下的,可供万民衣食之用。民富可使民安,民安方能国强。它像朕身上穿的这身袍子,匠心巧手使用经丝纬丝织成的。如果众手都来抽丝拔线,难道还有袍子么?今后,乌喇土地不准私占豪夺,你们不得违旨!”

  康熙帝也没责怪两个贝勒,大家都感激万分。从此以后,乌喇的圈地斗争没有了,除划给乌喇打胜、衙门部分田亩外,方圆数百里土地也没有私人围场了,都由吉林将军管辖。就这样白嘴鹿繁殖起来了,旗民伐木开路,烧荒耕种。从小乌喇到大乌喇交往沟通不断,并且还自吉林经过炮台山,九站至哨口,修通了直达乌喇的交通陆路,进而巩固了北方的军事要塞。因为这条路清一色用白石子铺成的,人们就把这条通道称作“白鹿(路)”,又称“合欢路”。

  3康熙出宫围猎秘史

  人们说自古帝王多好游猎,汉武帝就是个著名的打猎迷。他常“自击熊豕,驱逐野兽”,甚至闹得国事荒疏、人心不安的地步,所以才有司马相如上书谏猎的事。清朝皇帝的狩猎,自然也是出于享乐,但在清初,主要还是为了保持满人入关前渔猎、尚武的习俗,因而把一年一度的“秋狝”定为一种朝廷皇帝例行的制度,目的是不使统治者忘本。

  在清朝皇帝中,康熙是个打猎能手。他小时候,曾跟一个叫默尔根的侍卫学习骑马、射箭。默尔根要求十分严格,凡是姿势、方法上有一点差错,他就直言不讳地指出。默尔根的教练,给康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康熙晚年曾回忆说:“朕于骑射哨鹿行猎等事,皆自幼学习,稍有未合式处,默尔根侍卫即直奏无隐。朕于诸事谙练者,均为默尔根之功,迄今犹念其诚实忠直,未尝忘也!”

  除了在热河围场举行“秋狝”之外,康熙每次到北方出巡,往往伴有打猎的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天已行踪很少的猛虎,而当时分布却很广。不仅黑龙江、吉林,就是山海关、锦州、遵化、古北口、滦河西岸,都有虎豹出没山丛林中。《圣祖实录》记载:康熙二十年二月,“辛丑,帝出山海关,行围,射殪二虎”;“壬寅,上行围,射殪二虎,驻跸中后所”;“癸卯,上行围,射殪二虎,驻跸宁远州”;“丙午,上行围,射殪二虎,驻跸广宁县闾阳驿”。仅在一周之内,康熙就打死了八只老虎。

  康熙二十二年二月,他在巡游五台山的归途中,于“长城岭西路旁射殪一虎。是日驻跸龙泉关。”

  康熙二十五年,他去遵化拜谒顺治的孝陵,在米峪口、滦河西岸、龙井关都打死过老虎。

  康熙行围打猎的规模相当大。跟随康熙身边的西方传教士南怀仁,在所著的《鞑靼旅行记》中记载了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的一段打猎的情况:“抵达了称作山海关的城堡,……皇帝连同王侯百官,从此每天教狩猎,……此时皇帝从亲卫军中,挑选出三千名弓箭武装的侍卫兵。

  “他们按着一定的顺序和间距,列队绕着山峰,向两侧扩展,围成了一个直径三里的环形。……等所有的位置固定后,全体成一条线向前进。前面无论是谷涧,还是荆棘深丛,甚至是险陡的山崖,任何人都必须攀涉,不准左右串动,离开队伍。

  “就这样,横越山岭和涧谷,把兽类圈在这个环形网中,再渐渐地围到一块没有树木的低地。三里半径的圆环,缩小到半径仅有二三万步的圆环。然后他们各自下马(七万人全都骑马,无一步行),步比步、肩并肩地穷追那些从洞穴中、从栖息地赶出来的兽类。兽类东窜西跳也找不到逃路,终于力竭就捕。我亲眼看见,用这种办法,仅半日间就抓住三百多只牡鹿和狼、狐狸以及其他野兽。在辽东前方鞑靼的边陲地方,我时常看到一个时辰就捕住一千多只牡鹿和穴居的熊……

  “打住虎有六十头,这是用另外的方法,使用其他武器击毙的。”

  康熙身边的文学大家高士奇,在《随辇集》中也记录了一些打猎的情况。其卷七《扈从杂记》诗云:“漠漠荒坡路不分,千山立马对斜曛。彩旄时杂岩前树,黄辔遥飞岭外云。出队狐狸人共逐(兽逸出围外者,人皆得射之),合围麋鹿自成群(每合围麋鹿数百)。扬雄羽猎无能赋,后乘空惭托圣君。”他叙述康熙打猎的规模与南怀仁所记大体相似。

  在狩猎中,康熙自己常用火枪、弓箭射击。他晚年曾做过一个统计数字:“朕自幼至今,凡用鸟枪弓矢,获虎一百三十五、熊二十、豹二十五、猞猁狲十、麋鹿十四、狼九十六、野猪一百三十二,哨获之鹿凡数百,其余围场内随便射获诸兽,不胜记矣。”有一次,他一天之内就“射兔三百一十八”。他的箭法枪法确实很高超。他的孙子即后来的乾隆皇帝曾经说:“圣祖神勇天赐,力能挽强,并用十二把长箭,臣下罕有及者。曾见圣祖箭无虚发,围中射鹿,率多贯胁洞胸。即猛如虎,健如熊,捷如兔,亦往往一发殪之。”

  自从康熙在学习西方解剖学之后,他总想对古代“关于熊能引气,故冬蛰不食”的说法做一次实地考察。有一次,他在狩猎时获得一只冬眠熊。经过解剖,他发现这熊的肠胃中确实是“净洁无物”。从此,他才相信熊“冬蛰不食”的说法。康熙说过:“倘猎者不即毙之窟中,熊逸而去,则虽冬月亦必搏兽而食。”由此,他还联想到道家用“食气内息”之术可以“两三日不食不饥”的问题。他说:“若与人应对酬酢便不耐饥饿。”这是因为“气随音而动,动则外泄内虚”的原因。康熙当时还不知道熊在冬眠中是靠消耗体内贮存维持生命,但他所说的传统理论——“食气内息”,却是值得后人深思和研究的,因为冬眠并不是单靠消耗体内贮存就可以达到的。

  当然,狩猎已不是今天应提倡也不可能的事,康熙出宫围猎早已成为历史的旧闻。我们只不过是作为一桩历史的秘闻,从一个方面来把康熙的私生活描绘出来。

  4康熙得“勤民”棋局秘史

  一年秋季,康熙皇帝到木兰围场打猎,住在龙潭山下的行宫里。

  这天,他骑上逍遥马,带着宫中的太监和士卒,向伊逊河方向跑去。秋日的塞上,天高气爽,一朵白云在峰峦中飘过,阳光下黄花在山野里争妍。康熙策马顾盼,顿觉心境开朗,一口气跑出了三十多里路。可奇怪的是,在这段路程中,连个野兔、山鸡也没撞见。康熙有点失望,不由得放松了马缰,慢悠悠地走着。突然,路旁草丛里窜出一只黄色的狍子。康熙急忙提起马缰,“啪啪”两鞭,追上前去,又抽出弓,搭上一支雕翎箭,“嗖”地射去。平时“百发百中”的康熙,这一箭却没有射中。那黄狍子一转弯,钻进了一条乱石沟。康熙紧皱了一下眉头,又扬鞭追了进去。说来也很怪,那黄狍子大概是以为到了安全地,竟回过身来蹲在一块青石板上,看着康熙。康熙跃马腾空,冲了过去。谁知逍遥马的前蹄被乱石绊住,身子一扑,把康熙甩了下去。康熙“哎呀”一声,趴在一块石板上不动了。太监们吓得缩脖瞪眼,急忙上前抢救。怪!康熙好像一点事也没有,正用两眼盯着石板上刻的文字呢!康熙是个沉着而有学问的人,遇到他看书品字,太监是不敢胡乱插话的。康熙细细地看了一会儿后,惊奇地叫喊:“好诗啊!一首难得一见的好诗!”说着竟自己吟诵了起来:

  南山种黍斜阳暮,

  怅然归去溪横路。

  山河俱在余辉里,

  不见清明上河图!

  太监们见这首诗里没有歌颂国朝的话,就小心翼翼地说:“万岁爷,这里荒山僻野,哪有《清明上河图》?难道不有点荒唐?”康熙轻轻地拈着胡须,若有所悟,说道:“不对呀!你看这诗的第一句,‘南山种黍斜阳暮’,大概此山就叫南山吧。”太监忙回道:“万岁,木兰围场的地图上没有南山呀!”康熙沉思一会儿,又说:“那就是比喻。晋朝隐公陶渊明不是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么?看来做诗的人并非等闲之辈。他是清明节种黍,一直种到夕阳西下才回家的。‘怅然归去溪横路’,怅者,失意也。也正在这时,他回首看到‘山河俱在余辉里’。最后一句,那就意味更深了!”太监们一听,就纷纷赞叹道:“万岁说得对,看来这穷乡僻地真有文人墨客了。”

  康熙环视四周,又道:“岂只是文人墨客,恐是一位极不寻常的人。你瞧,谁不知《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名画,此画细致入微地画出了北宋时汴京的繁华。可是这首诗里说,如今他只看到在夕阳余辉里的河山,却见不到像《清明上河图》那样的北宋繁荣景象了!”

  太监们听康熙这么一解释,猛然醒悟道:“喔唷,原来是一首反诗!他敢骂我大清国朝,非把他抓起来不可!”康熙摇摇头:“不,不,如果我大清繁荣昌盛,他不就改成‘又见清明上河图’了吗?”几个太监叫康熙说得摸不着头脑,只得附和道:“对,对,万岁心胸宽大,不计小人之罪。”

  康熙光顾说诗,把那猎狍子的事已忘得干干净净了。太监们要扶他上马,康熙整一整衣冠说:“我们走走看吧!前边有人家,到那里去。”

  他们来到一棵老槐树下,树旁有一块卧牛石,石上刻着一副棋盘。康熙蹲下一看,又惊奇地说:“这深山之中竟有棋手,快,快快将他找来,朕要与他消遣片刻。”太监们应声去找,可不一会儿就转了回来,禀道:“万岁,这几户人家都不通晓棋艺。”康熙一时生气道:“没有通晓棋艺之人,这棋盘为什么如此平光锃亮?”太监们愣住了,谁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时,忽然飘来一阵悠扬的牧笛声。一个太监心地机灵,依景随口吟出几句诗来:“山岗野川生僻处,荒草萋萋三秋树,眼前有屋人不见……”他吟到这里,故意向康熙求教道:“万岁,小人不才,结尾一句实在想不出来了,乞求万岁恩赐。”康熙最喜好做诗,不加思索地接上说:“悠扬笛声震耳鼓。”“对,对,实在妙极了。”太监拍手称好。康熙微微一笑,却见山那边转出一个吹笛的牧童,便指指牧童道:“快去问问他,谁会下棋?”太监连颠带跑地赶了过去。那牧童说,这里的人确实不会下棋,那卧牛石上的棋盘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山后有个老翁经常坐在这棋盘旁,自言自语地用手比划着。太监像得到了宝贝似的,兴冲冲地跑回来告诉康熙。康熙大喜,忙令太监到后山将老翁找来。

  大约一顿饭工夫,那老翁来了。看上去他年近七十,农夫打扮,面色红润,两眼有神,长长的胡须上,像是撒了霜雪。太监刚要引见,康熙一摆手,上前拱拱手道:“老丈安康吗?”谁知老翁并不还礼,嘴里喃喃地说:“俺山野村夫,找俺干吗?”几个太监气得直咬牙,可康熙好像并不在意,他沉思了一下,随即用手指一指棋盘。那老翁仰天一阵大笑后,转身就走了。

  不一会儿,那老翁又转了回来,手中提着个包袱,二话没说,盘腿坐在卧牛石上。他把包袱一解开,康熙一见大为惊异。这哪里是棋子,而是一些栩栩如生的雕像。你看那奔腾欲跃的马,带着轱辘的车,身披帅服的将,还有盔甲整齐的士。更多的要算那手持长戈的兵卒啦!

  老翁摆好了棋,一摆手,示意康熙先下。康熙并不谦让,“啪”,来了个当头炮。老翁不慌不忙,把马跳起。走着走着,康熙渐渐发现这老翁棋路特别怪。人常说,丢卒保车,他却丢车保卒。老翁的卒子争着往前拱,过河就形成了连环阵。马也蹬掉了康熙的中炮。等康熙急忙调兵遣将时,老翁的卒子已经兵临城下了!看到这个架势,几个观棋的太监坐不住了,生怕他赢了万岁,触犯了龙威。太监们在旁边又是挤眼,又是打手势,那老翁就像没有看见,一步过去,“将”死了康熙。

  第二局,老翁还是那种走法。康熙已慢慢熟悉对方棋路,棋走得扎实稳健,双方勉强和了局。第三局,老翁仍是拱卒、跳马。康熙心想,这老头就这两下子啦!哪知老翁一个卧槽“将”,逼得康熙挪开了老帅。紧接着,老翁的卒子又拱了上来,几步就把康熙的以前部署打乱了。康熙只好交棋认输。老翁连连说:“得罪了,得罪了!”

  康熙心中着恼,但转念一想,这老翁善以卒取胜,确实值得借鉴。于是开口问道:“老丈,你走棋为什么丢车保卒呢?”老翁一拈胡须,哈哈笑道:“万事以民为本。卒者众多,善用必胜!”“那车纵横直入,比卒力大势威,为什么不用车呢?”“车是卒操纵,无卒怎能动呀?”

  这时,康熙方才大悟,故意板起了面孔问道:“老丈,你认得我吗?”老翁拉长了脸,回道:“啊!难道还用我说?”康熙心想:这老家伙莫不是隐匿在这里的明代遗老?那石板上的反诗也很可能是他写的。不过,康熙毕竟是个有远见卓识的皇帝,他很注重搜罗人材,于是转口说道:“老丈,为什么不出山报效朝廷?”“我年老力衰,归居田园,已达宿愿。若悟根本,还需我否?”老翁稍停,又意味深长地说了七个字:“勤民方不愧为君。”康熙一听,不禁肃然:“说得对呀!勤民方不愧为君……”当他再想和老翁说话时,抬眼一看,那老翁已收起包袱,旁若无人地远去了。康熙也不去追,对太监们说:“谁说此山无名?实是棋盘山哪!棋盘指的是社稷,下棋卒为本,社稷民为本。老丈说得好,勤民方不愧为君。”

  康熙在老翁那里学得了做一名君王的思想根本,并始终把“勤民方不愧为君”一句诗放在自己的书桌上和头脑里。

  5康熙两废太子秘史

  胤礽是孝庄义太皇太后指定的皇太子,他自小就受到父皇康熙的精心呵护和栽培。胤礽很有才干,骑射、言谈、文学都很好,不到十岁就随从康熙四出巡幸,学习处理各种政务。康熙也着意培养他在朝中的威信,给他制定了储君的特有制度,体现他作为太子威严的着装、仪仗,用物与父皇差不多,国家三大节日的元旦、冬至以及太子的千秋节,王公百官在给皇帝进表、朝贺之后,也要到太子处进行同样的仪式,要行二跪六叩首礼。藩国朝鲜国书因没有为胤礽避讳及表笺用词不当,被康熙帝指责。康熙三次亲征噶尔丹,都让胤礽留守京城,处理政事。可以说对胤礽这个太子,康熙帝给予了极大的信任。可是,胤礽在做了三十三年皇太子后,于康熙四十七年突然被康熙废黜,这个决定震动了整个朝野,更出人意料的是,半年之后,康熙又将废掉的太子重新立为储君。但是好景不长,康熙五十一年,胤礽再度被废。康熙的反复废立把所有人都弄得一头雾水,他这样做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胤礽究竟犯了什么错?这里确有一段秘史。

  有人认为,胤礽被废的原因之一是结党谋位。在人类社会进入“父传子、家天下”之后,立储就成为任何一个王朝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储君就是未来的皇帝,一些官员为日后预做投资、奔走太子门下,在官僚集团内形成一个既依附于皇权又会对皇权构成某种潜在威胁的太子党。只要一册立太子,不管是否存在一个图谋不轨、虎视眈眈的太子党,总要有一些人趋附在太子身边。

  胤礽储君的特殊地位,如果他与其父皇、与诸兄弟、与贵胄朝臣的关系上都能正确处理,就有利于朝政和他的顺利登基,处理不好就会出大乱子。胤礽虽然年轻,但做太子的历史却很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人就想依附于他求取发迹,于是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小集团,主要成员是索额图。此人是胤礽生母孝诚仁皇后的亲叔父,即是胤礽的叔外公,早在康熙八年(1669年)就担任了大学士,二十五年(1686年)改任领侍卫内大臣,随后率领使团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是康熙前朝的重臣。他极力使皇太子的仪卫接近于皇帝,更为严重的是他反对康熙,图谋胤礽早日登基。康熙为保护帝位,对太子党的活动自然不能容忍,但投鼠忌器,为保护皇太子,不使事态扩大,只惩治了少数人。太子党人的活动把胤礽推到了康熙的对立面。康熙四十七年,从木兰围场返京途中,胤礽每夜在康熙住的帐篷周围活动,从缝隙处窥测其父行动,康熙认为他可能要谋害于己,因此昼夜不宁。康熙对胤礽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四十七年九月终于做出了废黜太子的决定,并迅速付诸实行。

  废太子事件发生后,皇子胤禔和胤祀认为太子既废,于是到处结党谋求储位。他们的活动让康熙感到事情的严重性,立即制止诸子结党倾轧,同时又对满洲属人宣布,不许与诸皇子非法结党。可是,太子是国本,国家当有储君,而且康熙立太子已达二十多年之久,朝臣都有立太子的心理习惯,康熙本人也不例外,在这种情况下若再立一个太子,既符合臣民心理,又免得诸子争夺储位,所以康熙在废太子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就有再立太子的打算,但是立谁好呢?

  康熙命朝臣推荐太子,在佟国维和马齐的示意下,朝臣一致举荐胤祀,康熙对此非常不满,一面惩治马齐,谴责佟国维,一面决心再起用胤礽,并于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把他复立。康熙惩处马齐、佟国维之意,是不许朝臣干预立储。胤礽并不是康熙的理想太子,再次册立他,只是用他填补储位的空缺,以扼制诸皇子结党谋位。康熙深知臣下拥立皇子,将来会以此要挟正位的太子,擅权恣肆,对皇权不利。他考虑的是清朝的长治久安,把立太子当作是专属于皇帝的权力和事情,结党谋求储位就是侵犯他的权力,就是危害朝廷的行为,结党谋位者就没有资格充当储君。所以康熙在胤礽再立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在发生过废立太子事件的客观条件下,不能用结党谋位的人为储君。

  虽然再度被立,但胤礽的地位很不巩固。胤礽本人意识到这种形势,再次结成团党,希望早正大位。康熙发现之后,指斥胤礽无耻,与恶劣小人结党,再加上服御陈设等物超过皇帝标准,因此又将他废黜幽禁,终于使胤礽丧失了作为太子的政治生命。

  除了结党谋位,太子的人品让康熙不满,恐怕也是被废的原因之一。皇储与皇帝只差一步,唾手可得的皇帝宝座足以使胤礽狂妄自大,惟我独尊,惟我是从,奢靡纵欲,总之一切贵族子弟的恶习,他无一不具。胤礽贪婪钱财,以至于侍从康熙巡幸,把外藩蒙古进贡的马匹也掠为己有,他还性情暴躁,毫不克制,责打王公贵族,当着父皇的面,把官员推到水中。康熙行政注重宽仁,这就使父子间政见相悖,令康熙感到后继无人,担心胤礽当政祸国殃民的恶果。有人认为,胤礽的个性暴躁疯狂,也是令康熙厌恶的原因。胤礽因性情暴躁不时鞭打左右,就连平郡王纳尔素、贝勒海善、公普台等也不免“遭其殴挞”,因“暴怒捶挞伤人事”屡有发生。胤礽变态的个性,使得康熙“毫无指望”,坚定了废太子之心。

  康熙以“孝”治天下,“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他所尊崇的伦理道德。他自己孝养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并以此期望于胤礽,哪知胤礽不顾其父死活,更不用讲孝顺了,因此康熙认为他“绝无忠爱君父之念”,父子感情恶化。康熙四十七年,他带领胤礽及几位小皇子于木兰秋狩返京途中,随行的皇十八子患重病,胤礽毫不关心,康熙以兄友之义责备他,他根本不当回事,让康熙大为愤怒,对待兄弟如此无情,这样的人日后怎么成为一名仁君呢?

  当年立储君的时候,康熙认为太子应当有三个条件:一是要忠于父皇,不可结党谋位;二是为人仁义,将来为政清明有道;三是孝友为怀,做储君时能守孝道。从实际来看,胤礽根本不符合康熙的标准。

  太子这样的性格,固然跟他自己的天性有关,但是更关键的原因恐怕是被储权所扭曲而导致的。

  康熙很注意皇太子能力的培养,在三次亲征噶尔丹(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二十六年,1697年)期间,俱令太子留守京师,处理日常事务,各部院衙门的所有本章,“停其驰奏,凡事俱着皇太子听理,若重大紧要事着诸大臣会议定,启奏皇太子”。在康熙看来,祖宗留下的江山社稷最终要由他交付皇太子去治理,为此他不得不对胤礽进行强化教育,对“往古成败”、“人心向背”、“守成当若何、用兵当若何”都要“精详指示”,一一面授机宜;为此他安排皇太子学汉文、学满文、学骑射、读经史、习书法,自朝至暮“读书无逸斋”,“虽元旦作节封印之期,亦不少辍”。

  然而,超负荷的训练,极大地摧残了胤礽的身心,在陪同康熙第四次南巡时(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胤礽因过度劳累中途病倒,险些魂断德州府。康熙皇帝在给李照奏折的朱批上有“不意皇太子偶感风寒,病势甚危”等语。胤礽的病并非一般伤风感冒,而是邪寒由表及络,又由络及里。发病初期恶寒发热,头部及周身关节酸痛,继而疼痛剧烈难忍。胤礽在从永清启程之前(九月二十七日)即已不适,因没能及时调治,在从景州向德州进发途中已呈现伤寒的症状:上吐下泻,畏冷无汗,四肢冰冷,有时甚至全身战栗。十月初三,在抵达德州的前一天,年轻的皇太子已处于昏迷状态。在胤礽病危期间,康熙对其“多方调治”。从十月初三到十月二十二整整二十天的时间,他不仅日夜守护在胤礽身旁,还要对太医所开方剂反复斟酌,终于使得皇太子的病情化险为夷。皇太子的身体虽已康复,但留在其心灵上的苦痛是很难消失的。同为皇帝儿子,当他从早到晚在无逸斋发奋苦读之时,他的兄弟们却在御花园尽情玩耍;当他随驾出巡饱尝颠簸之苦时,他的兄弟们却在皇宫内恣意享乐。这种巨大的反差,在胤礽的心中,引起越来越强烈的不满,于是这位皇太子便在皇帝亲征期间,寻欢作乐,宣泄被压抑的欲望。久而久之,太子“昵比匪人”的传言也就传入康熙的耳中。

  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胤礽是在储位危机日益明显、步步紧逼的情况下度过的。皇储一旦被废就意味着失去一切,甚至要失去生命。他在一只脚已踏上通往权力之巅的坦荡之路的同时,另一只脚却仍停留在陡壁上。在这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胤礽已经煎熬了至少二十年,他没有天真的童年,也没有充满欢乐的少年,更没有生机勃勃的青年。他的心灵、躯体都被皇太子的身份所窒息。畸型的自尊驱使他必须时时事事循规蹈矩,难以遏制的欲念却又使他屡屡越轨。皇储地位所培育出来的独尊意识使得他不免在无意之中触犯皇权,在通往权力之巅的漫漫岁月中又令他诚惶诚恐,如履薄冰。为了克服那日益明显的储位危机,他必须及时了解父皇的喜怒哀乐,善于捕捉父皇含而不露的思绪,想父皇之所想,急父皇之所急,言谈举止都要与父皇保持一致。既然他的生命是康熙生命的延续,他的储权是康熙皇权的延伸,他的灵魂就理所当然受康熙灵魂的支配。他不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好恶,自己的喜怒哀乐,他的躯体只能是康熙生命的投影。在历经三十三个春秋之后,胤礽仍未能完全毁灭或掩饰自我的存在,以至于最终因自我的膨胀而触犯了君父,于是这个生活在精神桎梏下的皇太子,终于沦为身系锁链的阶下囚。

  长时间的高度紧张使得胤礽心神不宁、疑神疑鬼,无休止地自我遏制,又不胜其烦,一且失控便迁怒他人,鞭打下属。宣泄之后,接踵而至的则是新的更深的危机,如此恶性循环,不仅使胤礽的精神濒于崩溃,也使得他那唯恐失去的储位终于失去。

  平心而论,二阿哥胤礽在康熙诸子中的确才具一般,学识远不如三阿哥胤祉,韬略又不及四阿哥胤禛,名声比不上八阿哥胤祀,才干更不像十四阿哥那样得到公认。而嫡出的特殊身份以及皇太子的特殊地位,使得性格暴躁的胤礽最为骄横。被废的经历虽然使他猛醒,但多年所形成的个性、恶习却已根深蒂固。加上这位二阿哥又是一个天生不会掩饰自己弱点的人,他的表现再次与康熙的期望发生冲突,结果只能是他再次沦为阶下囚。

  归根到底,酿成康熙父子感情危机的根源是高度集中的皇权。康熙在废太子之前颁布的那道上谕中,所强调的“国家惟有一主”、“大权所在,何得分毫假人”就充分反映出这一点。这里所说的“大权”不得“分毫假人”恐怕主要是针对胤礽来说的。当康熙感到自己的皇权受到太子的挑战后,当然不能容忍。在经历两立两废之后,康熙无意再立太子。对于臣下的奏请,实际是一拖再拖,或以借口进行搪塞,或以皇太后丧期拖延时间,直至无推辞之言时,又以“动摇清朝”这种骇人听闻的罪名,惩治进言者,以闭天下人之口。康熙仅仅给群臣留下了一个许诺、一个安慰:“即使朕躬如有不讳,朕宁敢不慎重祖宗弘业,置之磐石之安乎?待到那时,你们自知有所依赖也。朕万年后,必择一坚固可托之人与你们做主,必令你们倾心悦服,断不致赔累诸臣也。”

  康熙意中的继承人是谁?他从未透露给任何人。任何人也从不敢触及他的这块心病。人们,包括觊觎皇位的诸皇子,只能远远地暗自猜度。

  康熙是了不起的帝王,在位六十一年,平定三藩,统一台湾,扫清漠北,稳定西藏,修治黄河,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社会政策,巩固与发展清朝统治,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促进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兴盛,他是有功的。但是康熙也不是白璧无瑕,在立皇储的问题上,他处理得确实不当,造成了政治混乱,也使自己身体耗损,威信降低,晚年的康熙不能保持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实在由于储位问题把他搞得精疲力尽,再也没有精力去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了。

  6康熙巡访秘史

  (1)秦淮激扬文字

  江南秦淮河南源出自江苏省溧水县东北,它横贯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所凿,同时又因疏导了淮水而得名,是江南的名胜之一。

  历史上秦淮河是南京地区客货流通的重要通道。三国吴、晋等几个王朝相继建都南京,使之成为江南重镇;明朝的贡院设在这里,南方各省的书生都要到这里赶考,又是文人荟萃之地。这一切,无不刺激着南京地区的经济发展,秦淮两岸也因此被那“十六红桥夹两岸,蜀娇越艳扬新声”的舞榭歌台所充斥。当时的达官权贵、文人墨客,都把买笑于秦淮看作是一种风流时尚。因此,明末复社的侯方域尽管吟诵着“商女不知亡国恨”,却还在秦淮河边与名妓李香君结下了一段姻缘。清朝的康熙皇帝在南巡时也亲临秦淮,观赏这一江南名胜。

  康熙帝在位期间,为稳固满清在中原的统治地位,曾六巡江南以观民风土俗,同时乘机游览了江南各地名胜。他曾经谈道:“朕每至南方,览景物雅趣、川泽秀丽者,靡不玩赏移时也,虽身居九五,而乐佳山水之情与众何异?”(《圣驾五幸江南恭录》)在第二次南巡驻跸江宁(南京)时,他亲祭明太祖孝陵,借以笼络那些不肯臣服的明朝遗民,巡游秦淮即是这次驻跸江宁期间的一个插曲。

  当时随从康熙南巡的南书房大臣张英记载道:“至金陵(南京)之次日,上诣明太祖孝陵致祭,……驾旋从至文德桥,明巷陌皆有鼓吹,上命停之,遂登舟……”(《南巡扈从纪略》)那时候,秦淮河确是非常美丽的,碧绿的河水缓缓东流,岸边垂柳倒影清晰明丽。唐朝颜真卿曾在这里放生,杜牧曾在这里畅饮。虽然时过境迁,那放生池和杏花村酒店却依然照旧,让人留连忘返。两岸河房中不断传出歌声、笑语声……康熙帝在随从大臣和侍卫们的簇拥下,从文德桥上船,往返游荡,欣赏着秦淮两岸美丽的景色。看到百姓家家张灯结彩、跪迎“圣驾”的情景,康熙帝不免有些盛世之君的得意之情。为了显示对臣民的仁爱,他又向旁边侍奉的大臣们说了些诸如“无乃烦扰百姓”一类的话。而面对当时社会分工明显加强、工商业日趋繁荣以及文人墨客、乡绅仕宦沉溺于秦淮声色的社会现实,康熙帝似乎又想起了南明政权偏安江宁以致灭亡的历史,发出江南“大略尚虚华,安佚乐,力田者寡,逐末者众”的感叹,他告诫地方官员们“当使之去奢反朴,事事务本”(《清实录》)。

  在江宁,康熙帝曾专就江南民风土俗问题对地方官员论道:“朕向闻江南财赋之地,今观市镇通衢,似觉充盈,其乡村之饶,人情之朴,不及北方,皆因粉饰奢华所致。尔等大小有司,当洁己爱民,奉公守法,激浊扬清,体恤民隐,以副朕老安少怀之至意。”(《清实录》)这些话,表明了康熙受到儒家农桑为本、工商为末传统思想的极大影响。但是,当时工商业日益兴盛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且在封建制度下,像秦淮两岸河房那类虚假的繁荣不可能被毁灭,康熙帝也不可能真正听到那些下层妓女们强作欢笑背后的痛苦和泣泪。因此,尽管康熙帝的“圣谕”被勒石树碑,却终于没有成为现实,只是他的秦淮之游,表现了他“虽身居九五,而乐佳山水之情与众何异”的自白。

  数百年过去了,昔日秦淮的“六朝金粉”早已荡然无存,连明清的盛世繁华,人们也只能从偶然尚存的几所雕梁画栋的房舍中,依稀想象它当年的风采。然而,这一切都过去了,正像秦淮的流水一样,一去不复回,迎来的则是新时代的和平昌荣的气象。

  (2)晾肚皮晒书传佳话

  有个王店镇坐落在杭嘉湖平原上,清代时它不叫王店,而叫梅会里。

  有一年立春过后,康熙皇帝下巡江南,路过梅会里,他装扮成老百姓,四处察访民情。那时,梅会里有七十二条里弄。康熙皇帝七个转身八个拐弯,走着走着迷了路。他来到一个荷花池边,发现池塘南面有个草亭,亭里有个五十多岁的老汉,就赶忙上前去问讯。

  康熙走上草亭,向老汉一看,不由大吃一惊:当时天很冷,西北风呼呼地刮着,池塘里的水也结着很厚的冰,但这个老汉却摊开衣服,裸露着肚皮,一动不动地坐在亭内的一把木椅上好像没事似的晒太阳。

  康熙皇帝奇怪地问道:“老伯呀,天气这么冷,你露着肚皮干什么呀?”

  老汉听了,叹口气回答说:“唉,没办法呀,肚皮里装的书太多了,憋的时间又太长,快发霉了,五脏六腑受不了,所以我只得把它敞开来晒晒太阳呵!”

  康熙皇帝是个聪明人,立刻明白了老汉的意思:他是个不得志的读书人。康熙皇帝当时是很重视人才的,回京后,马上宣旨召那个老人进京。就这样,那老汉就带着自己的一肚子学问进京去了。

  康熙皇帝对老汉说:“朕很想看看你肚皮里装的是什么书,你能不能答应朕的要求呢?”

  那老汉一听,才知在草亭迷路的人原来是康熙皇帝。他慢吞吞地说:“好吧。”接着,便不慌不忙地解开衣带,拿出了八十一卷书。

  康熙皇帝翻开书一看,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宏文巨著,笔迹端正秀雅,心中不由暗暗称赞。他又让左右大臣传阅,大臣们也都惊叹不已。康熙皇帝对老汉说:“你以后就不用再晒肚皮啦,留在京城为国家效力吧!”老汉忙跪下道:“谢万岁!”没多久,康熙就封老人为翰林院编修,并且叫人把这部著作拿去刻印。他还亲自赐给老人一块匾额,上写“研经博物”四个大字。那么回过头要问,这个被康熙皇帝特召进京的老汉何许人也?他呀,就是我国文学史上很有声誉的朱彝尊先生。

  后来人为了纪念朱老先生,就把他曾晒过肚皮的草亭,取名“曝书亭”。康熙皇帝亲手题的“研经博物”的金匾至今仍端端正正挂在亭子的檐上。

  (3)集镇治贪秘史

  康熙皇帝为了更进一步体察民情风俗、官吏政绩,多次巡游了江南。

  有一次,他私行察访,来到了一个小集镇,在一家小吃店坐了下来。

  这家小店,摆几张桌子,环境倒很清静。康熙坐了一歇,还不见人出来,心里有点急躁,便喊道:“店家,店家在吗?”

  康熙喊了两三声,还是不见有人出来,便向内房望去,只见里面有一位阔脸浓眉的大汉在喝酒,桌上一锅烧鸡,几盆美菜,店主聚精会神地把着壶筛酒。直到这位汉子吃好酒,洗过脸,扬长而走,店主这才转身来到康熙面前,赔着笑脸说:“怠慢怠慢。客官要多少酒,几个菜?”康熙并没责怪他,只要了一壶酒、三碟小菜,慢慢地吃了起来。

  康熙感到一个人寂寞,便要店主一起来饮酒闲谈。酒过数巡,店主感到这顾客和蔼可亲,话就多了起来。康熙听他讲的许多当地风土人情,觉得很有意思,便插嘴问道:“请问店家,刚才我连喊三声,你为什么只奉承那位大汉,却对我不答理呢?”店主轻轻地叹了一声说:“唉,客官远道而来,有所不知,刚才那人是本地财税老爷呀!你想,我哪敢怠慢他?”

  康熙想,一个小小的地方财税官,架子这么大,肯定不是好官,于是问道:“财税老爷常到你店吃酒吗?”店主笑笑说:“客官,白吃哪有不来呀!常言道:‘税爷笑,心勿焦;税爷怒,三年苦!’这小小一爿店,死活全在他手里呢!”康熙皱皱眉说:“收税不是朝廷有规定吗?”

  店主想起自己的苦处,便放低声说:“客官,人家有权势,明文规定不抵用!前些年啊,人家要我每月送去一只鸡。送了十个月,忘了一个月,就罚我五十两银子的税。我这个店小利薄,伙计带老板就我一个人,哪有这许多现银,只得把生财抵卖,现在这些家什都是借来的呢!”说到这里,他流下了眼泪。

  康熙听了很气愤,就叫拿纸笔来,写了张字条,盖个印,套上封套,交给店主说:“你明天头顶此信,到县衙门跪地告状,冤情就可得到伸解。”

  店主一听,想此人来头一定不小,于是问道:“不知客官尊姓大名?”康熙说:“店家不必多问,日后自然知道。”说完话,就离开了。

  店主捧着信,将信将疑,想想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试试,第二天,就硬着头皮来到了县衙。役衙见有人顶信告状,就去禀报。书办走出来取信拆开一看,不看则已,一看顿时大惊失色。他双手扶起店主;连忙命人点起香案,请出县官跪接康熙皇帝圣旨。

  县大人即日就抓人开庭。那个财税官一看这阵势,还有皇上亲谕的圣旨,早已被吓得魂都飞了。当场就把所索要的银赃物件全部退还。审完此案,县官慌慌张张组成一队人马敲锣打鼓这就去迎接康熙皇帝。可是康熙早不在这个集镇小店了。

  7康熙题改《聊斋》秘史

  据传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原名是《鬼狐传》。现在这个书名就是康熙皇帝改的,并亲笔题了字。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呢。

  有一年,蒲松龄进京应试,三场考完,他非常满意。他心想,根据自己的文章,定能金榜题名。谁知皇榜颁出,同乡中不学无术的人考中了,自己却反而名落孙山。他愤愤不平,回到了山东淄博老家。一路上他已想好,一到家就埋头著书,揭露人世间的黑暗。但直来直去地写又不行,怎么办呢?他发现民间流传的许多鬼怪故事,惩恶扬善,寓意深刻,能发人深思,就决定搜集整理这类故事,用以发泄心头的愤慨。于是,他在村头开设茶馆一座,招呼过往行人游客,凡能讲鬼怪故事者,喝茶留宿都不收钱。消息一经传开,很多人都到他的茶馆来讲故事。就这样,蒲松龄日以继夜,发愤了三年,写成了一部故事书,并把它取名叫《鬼狐传》。

  这一年,蒲松龄的一个在京做官的老同学祝枝柳返乡省亲,前来看望他,发现了这部书,要求带到京城拜读,蒲松龄答应了。

  祝枝柳回到京城,竟被蒲松龄的文笔和书中的故事深深迷住了。他随身携带,稍有闲暇,便摊开细读。一日早朝,五鼓未到,群臣们都在殿下朝房内等候。祝枝柳又捧着《鬼狐传》在聚精会神地阅读。这天康熙也起得很早,上殿之前,来到朝房闲转悠,突然发现祝枝柳在专心攻读,便轻步走了过去,站在他的背后,探身注目观看。文武大臣见皇上驾到,个个躬身施礼,而祝枝柳却全然不知。有人想提醒他,康熙却用手示意,不让别人打扰他。后来,有人偷偷拉了一下祝枝柳的衣袖,他转脸一看,皇上正站在身后,不禁十分惊慌,纳头便拜道:“小臣不知驾到,望万岁恕罪!”康熙笑着说:“你把瞬间光阴当寸金来用,十分可嘉,无罪,无罪!”说着伸手把书要了过来。这时,金钟三响,五鼓已到,康熙说:“借给我看看,读完再还你。”转身就登殿去了。

  没有多日,康熙召见祝枝柳进宫,询问《鬼狐传》的作者是谁。祝枝柳禀告是他同乡同学蒲松龄所写。康熙说:“这个人很有才华,为什么不进京应试?”祝枝柳答道:“应了,没有考中。”康熙立即书写诏书一道,交给祝枝柳说:“宣进朝来,量材录用!”祝枝柳很高兴,谢恩捧诏,日夜兼程,来到淄博,谁知蒲松龄却执意不肯进京。祝枝柳没办法,只好回京复旨。蒲松龄违抗圣旨,这让他非常担心,生怕惹下祸端。不料康熙不仅不生气,还要亲自去淄博面会蒲松龄。

  康熙驾临蒲家,让蒲松龄进京为国出力,蒲松龄又婉言谢绝。康熙暗自叹道:“是我任用选才之人不当,以致造成玉柱不架金梁,这是我的过错呵!”正要起驾回朝,他又想起《鬼狐传》,环视一下谈话的房舍,对蒲松龄说:“此屋是你会友聊天的书斋,你那部书想是在这里写成的,我想给它改名为《聊斋志异》怎么样?”蒲松龄思索一下,表示很同意。康熙便亲笔题了书名。

  康熙回朝,马上就把前一科主持考试的六名官员传到殿下,命令取来蒲松龄的应试文章观阅。看罢,问道:“此人为何不取?”六个人面面相觑,浑身打颤,不敢回答。康熙又说:“老实讲来,从宽治罪!”这时一个名叫张万生的考官急忙跪下奏道:“蒲松龄的文章篇篇俱佳,本应该考中;因我们妒忌他的才能,才故意不录用他,这一点有负于皇上的恩典,我们真是罪该万死!”康熙听完勃然大怒:“我信任你们,希望你们为国家选择良才。可是你们一个个嫉贤妒能,心怀不轨,此真狗猪不如啊!你们又有什么脸面面对朝廷国纲呢?”康熙随后派人将他们交由刑部处罚,只有张万生从轻发落,其余均处以极刑。康熙的这一举动在民间传开,人人都拍手称快。

  8康熙御书“少林寺”秘史

  如今少林寺的山门上,悬挂着一块黑底金边紫檀木大匾,匾中间书写着三个斗大金字——“少林寺”,据说这就是清初康熙皇帝的御笔。

  传说,少林寺的山门重修后,比原来的山门气势雄伟壮阔了。门面阔,进深三间。门内前龛塑有赤足袒腹弥勒佛像,后龛塑有手执“降魔杵”挺立的护法韦驮。门前有十七级台阶,两旁是一对张牙舞爪的石狮子。还有那参天的古柏,把山门衬托得非常壮观。可就是门上缺少一块“少林寺”的匾额。当时住持僧名叫敬斋,他费了许多周折,从江南运回来一段质地坚硬、色泽柔美的紫檀木,让木匠高手做了一块黑底金边大匾。他还请来好几个善于书法的人,写出了几十张“少林寺”题字,但都觉得不满意。

  正在这时候,北京传来圣旨,说康熙皇帝要到中岳游巡,让少林寺做好接驾准备。敬斋和尚听到这消息,高兴得不得了。一来皇帝来游寺,少林寺有光彩;二来可请皇帝在匾额上御书“少林寺”三个字。但一想,他却又泄气了。为什么呢?因为康熙的书法虽然很好,但他很谨慎,一般场合,不肯轻易动笔。所以,文武大臣私下议论说:康熙皇帝的字,一字值千金。

  这可怎么办?敬斋和尚想呀想呀,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康熙皇帝来游寺的前一夜,他把全寺八九百名寺僧召集在一起,把想好的计谋,如此这般讲说一遍,又一一做了细致的安排。寺僧们听后,都称很好。

  第二天,康熙皇帝来到少林寺,只见寺内冷冷清清,门口站着一老一小两个和尚,地上铺着两张白纸。老和尚年约八十岁,两鬓斑白,右手握着一支像扫帚似的大笔,在前面一张纸上写下了“少林寺”三个大字。字大如斗,歪歪斜斜,笔划粗细不匀,看起来很刺眼。小和尚也只不过八九岁年纪,脸上胎毛还没褪净,穿的僧袍盖住了脚面,右手握着一支小小竹笔,也在那张纸上写下了“少林寺”三个字。字小如杏核,笔划曲曲弯弯,好像蚂蚁爬,看起来也很难看。老和尚说小和尚写的字像“羊屎蛋”,小和尚说老和尚写的字像“猪脚爪”。两人起初在小声争吵,等康熙皇帝走近,把吵声故意提高了起来。后来,两人就请康熙皇帝评一评。

  康熙皇帝看着一老一小两个僧人,为写字争吵得面红耳赤,心中不觉可笑,便对老的说:“你字大如斗,笔划不周,粗陋。”又回头对小的说:“你字小如豆,笔划歪扭,太丑。”

  这时,小和尚跑入院内,拿出一支足尺湖笔,递给康熙皇帝,说:“那你说怎么个写法呢?”老和尚也说道:“请写个样子叫俺看看!”

  康熙皇帝接过湖笔,蘸饱松烟徽墨,在地上铺的另一张如匾大的白纸上,刷刷刷写下“少林寺”三个大字。

  他刚写完,寺内外突然涌上来八九百个和尚,双手合十,个个躬身高呼:“谢万岁!谢万岁!”

  康熙知道寺僧智赚御笔,也不责备住持僧敬斋,还高兴地在匾上盖了一枚方方的御印。

  康熙皇帝所题的字,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其挥洒淋漓,正大庄重的神形,一直被后人仰瞻。

  9康熙降妖秘史

  东北吉林省永吉县的白小米,是闻名中华的特产,其米颗粒又大又圆,白净如同玉石一般,做出来的饭清香可口。不过,这种米并不是此地土生土长,它的历史不但悠久,还带有传奇色彩。

  有一年,康熙帝第二次巡察吉林,地方官员巴海陪同泛舟于松花江上,欣赏沿岸的景色。康熙帝坐在五彩缤纷的彩船上放眼四望,细雨如烟的江面上几十只船竞相划行。到了一个地方,康熙帝眼前出现了一只十分显眼的楼船:船舷上八面大旗迎风招展,桅杆上挂着九条纸做的金锭,船头船尾悬吊着神刀、铃铛、手鼓,顶上摆满了猪头、水果、点心,木碗里香烟袅袅,上方的木雕彩龙看去好像在云层中飞腾。

  “那是什么船?”康熙帝指着那彩船问。

  巴海忙跪下答道:“回禀皇上,那是一条祭船。”

  “祭什么?”

  “祭河妖。”

  康熙帝不觉眉头一皱,正色问道:“哪儿来的河妖?”

  “禀皇上。前些时候,奴才府里的兵丁伐树的时候,在江边刨出一个石罐,夜里闪光,他们大为奇怪,拿来献给奴才。奴才请萨满求神,神说,这是一个神罐,里面装着被天神收伏的五百河妖,在罐里过了九九八十一天,河妖就不能兴妖作怪了。所以专门设下祭船,八十一天过了,就将它放走。”

  “是这样!”康熙帝学过自然科学,不相信有什么河妖,但又不好当着众人的面揭穿,只是随口说道:“既然是神罐,那朕也应该祭一祭,你们把它送到行宫来。”

  巴海胆战心惊,亲自把“神罐”抱到康熙帝行宫。康熙帝放下手中的书,上前摩擦神罐,向惶恐的巴海问道:“敢打开吗?”

  巴海扑通一下跪在地上,惊慌奏道:“万岁,千万使不得!万一妖怪出来冲撞了万岁,奴才可吃罪不起!”

  “爱卿放心,我身为天子,也算半个天神,妖怪不敢加害于我。”

  “那妖怪会害老百姓的!”

  “爱卿,你不是说请朕来镇妖怪的吗?”

  “这个——那请萨满来开吧。”

  “不,朕亲自来开!”说完,康熙帝拿起石罐,扒开固封的罐口,周围的人纷纷后退,有的甚至往别人背后躲。

  罐口慢慢被扒开,一股谷子的香气扑鼻而来。康熙帝小心地倒出来,这是黄灿灿的谷种,颗粒饱满沉实,大家不禁异口称赞:好谷子!一直闭眼低头的巴海也慢慢抬起头来,看见果然是谷种,才松了一口气。倒完谷种,康熙帝仔细端详那石罐,见罐肚上刻有“大唐开元丰谷”几个字。

  “开元,那么至今已经快一千年了。”康熙帝自言自语地说。他转向巴海,带几分嘲讽地问道:“巴爱卿,你不是说是河妖吗?”

  巴海的脸红一阵,白一阵,鼻尖上冒着点点汗珠。他立即撩袍下跪,磕了一个响头,说:“奴才该死,望万岁念臣年老糊涂,格外开恩!”

  “起来吧!”接着康熙帝转向众人说:“臣民们,这是一件大喜事。上天保祐本地百姓,赐予这宝物。现在,朕把这宝谷赐给你们,你们用最好的土地播种,收获以后再全部用作种子,广为种植。要不了几年,军队、老百姓就不愁没有好粮食吃了。”

  自那以后,这千年佳种就在吉林及整个东北播种、发展起来。直到今天,一些老人们还常常讲这白米的来历,称赞当年康熙帝做了一件好事。

  10康熙训教皇子秘史

  在清朝北京西郊的丹陵沜,康熙帝曾经建过一座“避喧听政”的畅春园。园里的无逸斋,雕梁画栋,典雅幽静,这里也是皇太子胤礽读书的地方。

  康熙帝有三十五子,二十女。皇长子胤禔,为惠妃纳喇氏所生,康熙不大喜欢他。康熙最钟爱的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生的次子胤礽。胤礽出生于康熙十三年(即1674年),出生时,他母亲就死去了。他一岁时就被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命立为皇太子。四岁时,康熙帝便亲自教他读书、写字。六岁时,康熙帝请了大学士张英和李光地作为皇太子的老师,延馆在宫,孜孜教诲。在皇位世袭的封建时代,皇太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清朝的宗庙、社稷。康熙帝认为“自古帝王莫不以豫教储贰为国家根本”。他惟恐皇太子不深通学问,不明达治礼,所以对胤礽总是面命耳提,督以礼节,勤加训教。

  胤礽长到十四岁时,应该正式出阁读书了。一天,康熙帝在畅春园对皇太子老师尚书达哈塔、汤斌和耿介等人说:“古昔圣贤训储不得其道,以致颠覆,往往有之。”又引用唐朝君主李世民的教训说:“唐太宗亦称英明之主,而不能保全储副,朕深悉其故。”于是康熙帝特委任诸臣,教导他的儿子胤礽。康熙帝戒谕胤礽读书写字要勤奋,不准许有一日暇逸,所以赐名胤礽读书的学堂为“无逸斋”。

  胤礽在无逸斋的读书生活按当时干支纪时为序,这里以某一天作息为例:

  上午5~7时。满文师傅达哈塔、汉文师傅汤斌和少詹事耿介,进入无逸斋,向皇太子恭行臣子礼之后,侍立在东侧;管记载皇太子言行的起居注官库勒纳、田喜侍立在西侧。皇太子胤礽伏案诵读《礼记》中的章节,讽咏不停。胤礽遵照他父皇“书必背足一百二十遍”的规定背足数后,让汤斌靠近案前,听他背书。年近六十岁的汤斌跪着捧接皇太子的书。听完胤礽的背诵,就用朱笔点上记号,重划一段,捧还经书,退回原来地方站立。

  上午7~9时。康熙帝上完早朝,向皇太后请安之后,来到无逸斋。皇太子率领诸臣到阶下恭迎。康熙升座后,问汤斌:“皇太子书背熟了吗?”汤斌奏道:“很熟。”康熙接过书后,胤礽熟背如流,一字不错。康熙又问起居注官:“你们看皇太子读书怎么样了?”奏道:“皇太子睿质岐嶷,学问渊通,实在是宗庙万年之庆!”康熙帝嘱咐他们对皇太子不要过分夸奖,而应严加管教。检查完胤礽的功课,康熙帝就回宫。

  上午9~11时。时值初伏,骄阳似火。皇太子不挥羽扇,不解衣冠,凝神端坐,伏案写字。这时他的师傅汤斌和耿介,因为年迈暑热,晨起过早,站立时久,体力不支,斜立昏盹,几乎晕倒。胤礽写好汉字数百,满文一章,让师傅传阅。师傅们看后,汤斌奏道:“端严秀劲,真佳书也!”库勒纳也奏道:“笔法精妙,结构纯熟。”

  上午11~下午1时。侍卫给皇太子进午膳。皇太子命赐诸师傅饭食。诸臣叩头谢恩后,就座吃饭。膳后,皇太子没有休息,接着正襟危坐,又读《礼记》。读过一百二十遍,再由汤斌等跪着捧书,胤礽背诵。

  下午1~3时。侍卫端进点心。胤礽吃完点心后,侍卫在庭苑中张候——安上箭靶。皇太子步出门外,站在阶下,运力挽弓,扣弦射箭。这既是一节体育课,又是一节军事课,是为教育皇太子“崇文善武”。胤礽射完箭,回屋入座,开始疏讲。汤斌和耿介跪在书案前面,翻书出题,胤礽依题答解。

  下午3~5时。康熙帝又来到无逸斋。皇长子胤禔、三子胤祉、四子胤禛、五子胤祺、(六子早殇)、七子胤祐、八子胤禩,同来侍读。康熙帝说:“朕宫中从无不读书之子。向来皇子读书情形外人不知。今特召诸皇子前来讲诵。”汤斌遵旨从书案上信手取下经书,随意翻开经书命题,诸皇子依次鱼贯进前背诵、疏讲。皇五子胤祺因学满文,所以只读写满文一篇,圈点清楚。

  下午5~7时。侍卫在院中张候——安置箭靶之后,康熙帝令诸皇子依序弯射,各皇子成绩不等。随后康熙帝亲射,箭箭射中。

  天色已暮,诸臣退出。胤礽在无逸斋一天的功课就算完毕。

  根据清代官书记载,皇太子读书,不论寒暑,没有一日间断。但尽管康熙教子谨严,皇太子胤礽并没有按他所期望的路子走,后来被废掉了。这里原因自然极为复杂。清朝不取皇位嫡长袭制,而康熙帝在位年久,皇子众多,诸皇子鸠聚党羽,奔走钻营,个个觊觎大位。所以,康熙帝深感“不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之苦。胤礽被废后,各皇子更结党营私,趋之若鹜。康熙帝无法,又废而复立,立而复废,后来不再订立太子之制。

  康熙帝教子,可谓煞费苦心,思之长远,但终于事与愿违。这不怨康熙帝没有能力,而是千年封建专制世袭制度之祸。

  11康熙婚情秘史

  (1)康熙封后秘史

  康熙皇帝只举行过一次大的婚礼,另外还册封了两位皇后,但不幸的是,这两位皇后都是红颜薄命之人,很早就撒手人间。但他嫔妃众多,中宫虚位时并不寂寞难耐。据载,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中,竟然四十七年后宫无主、皇后之位空缺,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

  康熙皇帝成婚的年龄比其他皇帝要早。他是由其祖母孝庄太后做主在他十二岁时与四辅臣中资深的索尼孙女赫舍里氏结婚,并封为皇后,1665年也就是康熙四年九月初八日举行大婚。这位皇后就是后来的孝诚仁皇后。按清廷惯例,皇帝成婚的年龄至少要到十七岁,康熙帝早婚可能有其特殊的宫内背景。

  康熙皇帝远比他父亲顺治乖巧听话,几乎从未惹祖母孝庄太后生过气。孝庄太后在宫中地位殊尊,对下辈婚事干预极大。孝庄太后给顺治安排了二位皇后,结果被顺治帝视为寇仇。而康熙帝与孝庄太后安排的赫舍里氏皇后却成了一对恩爱伴侣。赫舍里皇后与康熙帝在一起只生活了短短十三年,先为康熙帝生一子胤祐,但四岁便夭折,后来生下皇子胤礽,并在产日去世。康熙帝为失去这位妻子曾悲痛欲绝。康熙帝是个情感不易外露的人,关于康熙与赫舍里皇后的恩爱之情,历史记载很少。不过,从几件事中也足以看出皇后的死对他打击之大。首先,康熙十三年五月皇后死,次年十二月十三日,他便迫不及待地立仅有一岁半的胤礽为皇太子,比其父立荣亲王虽晚了一年余,但也嫌操之过急。确立皇太子便是指定了接班人,但一岁半的孩子今后的一切都是未知数,这种立储其实毫无意义。康熙还为此颁诏天下:

  “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朕缵膺鸿绪,夙夜竞竞,仰惟视宗谟烈昭垂,付托至重,承祧衍庆,端在元良。嫡子胤礽,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兹恪遵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于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授胤礽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大典告成,洪恩宜霈。……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将这么大个国家的命脉交给一位周岁的婴儿,草率荒诞莫过于此。此中除了孝庄太皇太后在操纵外,更主要的还是康熙对亡后挚爱感情的一种告慰。

  其次,从康熙在晚年垂泪废掉太子胤礽一事上,也看得出他对亡妻仍怀着眷恋之情。康熙二十九年时,因太子“不孝”曾使父子关系出现裂痕,接着在康熙三十五年亲征噶尔丹,让太子临朝理事,又表现出对胤礽的莫大信任。到四十七年,则以胤礽“绝无忠爱君父之念”、“听信匪人之言,素行遂变”的严厉理由,于九月四日废黜胤礽。当日,康熙泣泪宣布了胤礽的一堆罪状,诸如“专擅威权”、“肆恶虐众”、“穷奢极欲”、“鸠聚党与,窥伺朕躬”、“必致败坏我国家,戕贼我万民而已”等等,降谕拘执太子胤礽,并于十八日告祭天地、太庙、社稷,将胤礽幽禁咸安宫。康熙亲自宣谕后,不由得老泪纵横,泣不成声,甚至痛哭仆地,这在他叱咤风云的一生中是少见之事。此后,康熙对此又心生懊悔,甚至责怪诸皇子诬陷胤礽,曾说:“朕初次中路出师,留皇太子办理朝事,举朝皆称皇太子之善。及朕出师宁夏后,皇太子听信匪人之言,素行遂变。自此朕心眷爱稍衰,置数人于法。因而外人窃议皇太子不孝,及所行不善者,遂自此始。……胤禔所播扬诸事,其中多属虚诬。”但此事已颁诏天下,悔恨已晚。从此,康熙心力交瘁,神思恍惚,在这位已立为太子三十多年的胤礽被废之事上,真实反映了康熙对亡妻的悼念,才使得此时的老皇帝有如此强烈的失落与伤心。

  此外,康熙在皇后死后,本来完全可仿效父皇顺治再举行一次大婚,册立新皇后,但他对此事从不热心,至于后来册封的两位皇后,都未办大婚典礼,可知他的爱心早已随亡妻而去。

  康熙后两次册封皇后没能举行大婚礼,是因为他本人也未觉得这种事情有实际意义。第二位被册封皇后者是前朝辅政王遏必隆的女儿钮祜禄氏,此事说来十分有趣。遏必隆是清王朝开国的勋戚,其侄女曾嫁给太祖努尔哈赤的孙子尼堪为妻,婚后久不生育,恐尼堪移恩另娶,于是暗中以一汉族女仆所生之女送入府内,“诈为己生,以绐兄子尼堪”。事发之后,遏必隆以徇庇欺诳之罪被削夺世职。此后,他戴罪征战,屡建大功,几次复职升迁,又几次在朝廷党争中失利被黜,摄政王多尔衮和顺治帝执政时都对他有过严厉的处罚。顺治死后,遏必隆虽为辅政王,但地位和权势远在索尼之下,更不及鳌拜,因此趋炎附势,与鳌拜沆瀣一气,常对小皇帝大不恭敬。康熙初政时,遏必隆将女儿钮祜禄氏送入宫中,封为贵妃,实指望入选皇后,藉此加强自己的在朝势力。孝庄太后对此心里十分清楚,为打击鳌拜和遏必隆的势力,于是指定忠心皇室的老臣索尼之子、承恩公噶布拉之女赫舍里氏为皇后。消息传出,鳌拜和苏克萨哈四处扬言:“若将噶布拉之女立为皇后,必动刀枪。满洲下人之女,岂有立为皇后之理?”遏必隆表面上声称:“封为皇后,系太皇太后所定之事,我等何以管得?”背后却对鳌拜等表示:“我们朋友之女,恨不能封皇后。”此后,鳌拜、苏克萨哈和遏必隆曾一起奏劝孝庄太后改立钮祜禄氏为皇后,但未获准,大婚如期举行。

  康熙亲政之后,将鳌拜、遏必隆俱逮押狱中。遏必隆在狱中反戈倒噬,以告发鳌拜党羽为立功表现,又得到康熙的宽宥处理,于次年正月下诏:“(遏必隆)系皇考顾命大臣,且勋臣之子,其咎止于因循瞻顾,未尝躬负重愆,特为宽宥。仍以公爵,宿卫内廷。”对此,遏必隆感激涕零,康熙对罪臣的宽大处理,更使亲王大臣们敬畏有加。不久,遏必隆病死,康熙对他“赐祭如例”,谥号“恪”,并于十六年八月册封钮祜禄氏为皇后,以示皇恩浩荡。这位钮祜禄皇后既没能享受大婚的荣耀,也没能生儿育女,只当了半年皇后便死去,康熙对她的死并未感到更多的伤怀。

  第三位册封的皇后是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太后的侄女佟佳氏。按现代血缘观点看,这是一门典型的近亲婚姻,佟佳氏是康熙的表妹。佟佳氏早在康熙十六年就被选为贵妃,二十年晋为皇贵妃,其地位仅次于皇后。她曾生过一女儿,早折,这也许与近亲婚配有关。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佟佳氏病剧,奄奄一息,康熙帝亲往探病,念她伴驾多年,于病榻前加封皇后,第二天她就一命归西。显然,这次封后更是空有名号,其意义仅在于加强皇室与势力庞大的佟氏家族的关系罢了。

  可以说康熙皇帝的爱情生活也并不美满。人常说,无论有多少次婚姻,真正的爱情只有一次。多位妃嫔所生的众多皇子,也未为晚年的康熙带来快乐。同室操戈,如战沙场,闹得康熙刻无宁日。康熙皇帝以六十一年的文治武功,为其子孙留下一个强盛空前的大帝国,但他本人却带着情爱生活的遗憾孤然走开。

  (2)康熙与四对同胞姐妹婚情秘史

  在清太宗皇太极的后妃中,有姑侄三人嫁一夫。在顺治帝福临的后妃中有姑侄四人嫁一夫。这在清朝后妃中虽无异议但也新奇。可是在康熙的后妃队伍中竟有四对是同胞姐妹,她们共同侍候一夫,确实是大清后妃史上的奇景。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多,是清朝封建社会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活到六十九岁,在今天看来并不算长寿,然而在中国三百多位帝王中,能活到六十九岁者却寥寥无几。正因为在位久、寿命长,就决定了康熙的后妃比清朝其他皇帝要多。文献中有记载的有封号的妻妾就达五十五位。这个数字与秦汉、唐宋的皇帝所拥有的后妃数相比,虽然只是个零头,但与清朝其他皇帝的后妃数相比,则是比较庞大了。

  康熙的后妃中,有四对是亲姐妹。

  孝诚皇后是康熙的嫡皇后,刚十三岁就正位中宫。后来她的妹妹也被选入了皇宫,成了康熙后妃中的一员。然而她并没有姐姐那样幸运,更没有她姐那样威风。她只是一名较低下的嫔御。由于她具有大家淑女的风范和天生的丽质,使她有侍寝的机会,居然为皇帝生了一个皇子,即胤。妹妹是在姐姐死后二十二年即康熙三十五年六月二十二日死去的,死后第七天荣获了“平妃”的封号,同年十月葬入景陵妃园寝。

  孝诚皇后死后第三年,原辅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儿钮祜禄氏被册立为皇后,即后来的孝昭皇后。她只当了半年皇后就死了。三年后,她的妹妹被封为贵妃并很受康熙的宠爱,先后生了皇十子胤和皇十一女。康熙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三日病逝。按规定,贵妃是不赐谥号的,而这位贵妃不仅是宠妃,还是皇后的妹妹,皇帝的小姨子,非一般贵妃可比,因此康熙破格赠谥为“温僖贵妃”,翌年九月初八日葬入景陵妃园寝,她是园寝内惟一的一名贵妃,地位也最高。

  康熙的生母孝康皇后有两个侄女,花容月貌,玉骨冰肌。康熙把他的这两个表妹都接入皇宫,加入了他的后妃队伍。姐妹先后被封为贵妃。姐姐在康熙二十年晋为皇贵妃,二十八年又被立为皇后,只当了一天皇后就死了,谥为孝懿皇后。妹妹在雍正二年晋为皇贵妃。因抚育年幼的乾隆帝有功,被葬入单独为她和另一位妃子修建的园寝内,谥为悫惠皇贵妃。

  八旗兵的佐领三官保虽然官不大,却生了两个俏丽动人的女儿,远近闻名,后来都被选入宫。姐姐为皇帝生了三个皇子,最后被封为宜妃,很受康熙宠爱。妹妹为皇帝生了一个公主、一个皇子,到康熙死后十三天才被封为嫔。宜妃是在雍正十一年死的,而妹妹的封号、卒年和丧期,不详。 蓝星,夏国。

  肿瘤科病房,弥漫着医院独有的消毒水味道。病房是单人间,设施俱全,温馨舒适。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可对于孑然一身的路遥来讲,却是无人问津的等死之地。

  他是癌症晚期,靠着意志力撑到现在,但也只是多受几天罪罢了。

  此刻,路遥躺在病床上,怔怔望着床头柜上的水杯,想喝口水。

  可他拼尽全力却无法让身体离开病床。剧痛和衰弱,让这原本无比简单的事情成了奢望。

  这时,一道幸灾乐祸的声音响起:“表哥~你真是狼狈呢。连喝口水都得指望别人施舍。”

  一位英俊的年轻男子悠闲坐在病床前,翘着二郎腿,眼睛笑成一道缝。

  “你求求我,我给你喝口水如何?”

  路遥面无表情,一言不发。自从失去了自理能力,一帮亲戚的嘴脸已经见多了,不差这一个。

  男子起身,将水杯拿在手里递过来,“表哥别生气,我开玩笑的,你对我这么好,喂你口水还是能办到的。”

  说完话,他将水杯里的水,缓缓倒在路遥苍白消瘦的脸上。

  被呛到,路遥无力的咳嗽几声,好在少量的水流过嗓子,让他有了几丝说话的力气: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张鑫,为什么?我从未得罪过你。你去星盟国留学,还是我资助的!”

  张鑫将水杯放下,不紧不慢的说:“谁让你这么古板呢,只是运点感冒药罢了,又不犯法,你非得千方百计的拦着。”

  路遥脸上闪过一丝了然之色,道:“张鑫你这垃圾,狗改不了吃屎。将感冒药运到国外提炼毒品……咳咳……”

  张鑫理了下领带,笑道:“你别血口喷人啊,我可是国际知名企业家。这次回国,‘省招商引资局’还打电话欢迎我呢~”

  路遥叹了口气,现在的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索性闭上眼睛不再说话,安静等待死亡的到来。

  但张鑫却不想让眼前饱受病痛折磨、即将离世的表兄走好。他附身靠近,悄悄说道:琇書蛧

  “表哥啊~其实呢,我这次回国主要就是见你一面,告诉你一声——你的癌,是我弄出来的~”

  路遥陡然挣开眼,“你说什么!”

  张鑫笑眯眯的掏出个铅盒打开,里面是件古怪的三角形饰物,仅有巴掌大小,中间是只眼睛似的图案,一看就很有年代感。

  “眼熟吧?这是我亲手送你的,货真价实的古董。我在里面掺了点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就会变成你现在这副鬼样子。”

  路遥马上认出来,这是自己很喜欢的一件古物,天天摆在书桌上,时不时的把玩,没想到却是要人命的东西!

  他伸出枯枝似的手臂,死死的抓住眼前人的胳膊!“你……”

  “别激动~表哥,我西装很贵的。”张鑫轻松拿掉路遥的手,小心的捏起铅盒,将放射性饰物塞进他怀里。

  “我赶飞机,得先走一步。你好好留着这个当做纪念吧,有机会再去你的坟头蹦迪~”

  说完话,张鑫从容起身离开。临走前,还回头俏皮的眨眨眼。他原本就男生女相,此时的神态动作居然有些娇媚。

  保镖很有眼力劲,赶紧打开病房门。同时用无线耳麦联络同事,提前发动汽车。

  ~~~~~~~~

  路遥只能无力的瘫在床上,浑身皆是钻心剜骨般的剧痛,还有无穷悔恨、不甘。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但很快,剧痛渐渐消失,只剩麻木,路遥隐约听到过世的双亲在喊他。

  就在路遥的身体越来越飘,即将失去意识时,胸口突然阵阵发烫,将他惊醒。

  从怀中摸出那三角形饰物,发现这玩意变得滚烫无比,还在缓缓发光!

秀书网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清皇帝秘史更新,四、康熙奇闻秘史免费阅读。https://www.xiumb9.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