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书网>都市小说>做最好的自己全集>处世智慧
  《处世智慧》是大哲学家叔本华誉满天下的最后一部著作《附录和补遗》中最精华的部分,他融合了东西方哲学的主流,科学地披露了人性和世故,加以睿智和生动的笔触,娓娓地和我们讨论如何为人处世,如何求取幸福和成功,以期充分发挥此生。

  作者小传

  叔本华,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继承东方印度哲学、柏拉图哲学和康德哲学的精神,确立了他的悲观主义的哲学体系,虽然在生时并不广为人们赏识,对后世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高瞻远瞩,看出人是非理性冲动的牺牲,为弗洛伊德和一般心理学的理论开创了先河。《处世智慧》精选自叔本华誉满天下的最后一部著作《附录和补遗》。

  名人点评

  一个不知名的幽灵,悄然地对我说:赶快把这本书带回家去!我一回到家,随即把它翻开,他那天才的魔力一下子使我折服了。——尼采

  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托尔斯泰

  第一章处己之道

  自我设计

  建筑工人可能对所建房屋的通盘设计一无所知,无论如何,他不会心中老记挂着设计图样。对于一般人也一样:在他一生进行活动的每日每时,他很少想到自己一生就其整体而言的路程和特性。

  如果一个人要让自己的事业具有价值和重要性,如果他要精心策划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那么,他就需要不时地把注意力转向一生的“蓝图”,也就是一张具有设计概要的小草图。当然,要这么做,他必须运用“认识自己”的格言;他必须对了解自己的方法有若干进展;他必须知道在一生中他的真正的主要的和最为关键的目标是什么,他最想拥有的快乐是什么;还有,在那之后,什么在他思想中占据着第二和第三的位置;他必须找出,就整体来说,他一生真正的使命是什么,他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他跟世界的一般关系如何。如果他为自己的重要任务画好了草图,看一看自己一生的这张小图,当是最能刺激他、鼓励他、提升他、促使他采取行动,使他不至于走上错误的道路。

  人生的快乐

  拿我们所经历的欣喜或欢乐,去衡量一生的快乐与否,显然是采用了错误的标准。因为欢乐毕竟是负面的。认为欢乐会产生快乐是一个错觉,是受到羡慕心的偏爱所致,最后难免会遭受惩罚。痛苦给人的感觉是不折不扣的,快乐的真正标准就是没有痛苦。如果我们没有遭受痛苦,而且又不觉得生活枯燥,世上快乐的必要条件都已经达到了,其他一切都是虚妄的。

  我们绝不应该用痛苦的代价去换取欢乐,即使只是局限于招致痛苦的风险,也不应该去冒犯。要是那么做,就是以正面的真实的去换取负面的虚幻。但为了避免痛苦而牺牲欢乐,却是有利可图的。至于痛苦是跟随在欢乐之后,还是在欢乐之前来到,都是无关紧要的。企图转变当前的苦难的情景,使之成为欢乐的园地,致力于争取欣喜和欢乐,而忽视获得最大可能地免于痛苦——可是多少人都这么做——完全是违反天理。

  伏尔泰说:“快乐不过是梦,忧伤却是现实的。”事实上他的话十分可信。一个人想要评估自己的一生是否快乐,一定要一一记下他所逃过的各种劫数,而不管他曾享受的欢乐。因为“幸福获致术”的起始,就是首先承认它的名称本身就是一种委婉的说法。“生活幸福”就是指“生活不那么不幸福”——即度过一段可以容忍的生活。毫无疑问,我们之所以获得生命,不是去享受此生,而是克服此生的困难——走完人生的路。到年老时,想到毕生的任务已经功德圆满,不能不感到莫大的安慰。最快乐的命运,不是去体验到最怡人的欣喜或是最大的欢乐,而是把生命带到终点,未遭受到身体或精神上的巨大痛苦。

  人生的幸福

  我们要小心,不要把人生的幸福建筑在过于宽泛的基础之上,不能要求拥有许多条件以保持快乐。快乐要是建筑在宽泛的基础上,最容易受到破坏,遭遇到不幸的机会也因而增加——不幸的事故总是随时发生的。在所有其他的事情上,基础越广阔,安全性就越大。“快乐”的建构所依据的蓝图,与前面所述的情况恰恰相反。所以,把你的要求降到最低限度,是避免极端不幸的最可靠的途径。

  个人幸福的主要因素,包括我们自下而上的整个模式,都取决于我们内在的品质,也就是在于我们是如何构成的。这是明显的事实,毫无疑问,人的心灵对于自己的感性、欲望和思想所获得的总效果是否觉得满足,跟他的本质具有直接关系,外界只不过是对我们产生一种间接的影响罢了。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外在事件或环境,对任何两个人的影响都不同;甚至在完全相似的环境中,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不同的天地。一个人所能直接领悟的,只是他自己的观念、感情和愿望,外在世界对他的影响,只能促使他产生那些观念、感情和愿望。

  人生的不幸

  只有在某个时间一定会到来的不幸,才有资格扰乱我们。符合这个条件的不幸很少。不幸大体有两种:一种只是可能的,大不了是极其可能的;另一种是不可避免的。纵使一定会发生的不幸,什么时候会发生并不确定。整日都为这两类不幸做防备的人,没有片刻会是安宁的。有的不幸是否会发生根本就不确定,有的不幸发生的时间不确定。所以,如果我们不想由于恐惧不幸而失去人生的所有快乐,我们就应该把前类不幸看作永远不会发生,把后类不幸看作不会立刻发生。

  不幸的事件如果已经发生,无法改变,我们就不应该再认为事情可能会演变为其他的情况,更不应该的是,认为当初如何就可以避免这件事。因为这种想法会增加自己的苦恼,使事情无法忍受,让自己成为自讨苦吃的人。我们最好以大卫王为榜样。当他的儿子躺在病床上时,他不断地向耶和华百般苦苦哀求,希望他会康复。但儿子一断气,他就擦动一下指头,不再记挂这件事。如果不能轻松做到这一点,你就需要躲藏在命运之神的庇护所,接受一项伟大的真理:事情的发生是必然的结果,是无可避免的。

  获得快乐的方法

  我们快乐与否,跟我们的视野、工作范围、我们与外界的接触点所受限制和界定的程度成一定的比例。如果这些限定很宽广,我们可能会比较忧心和焦虑。范围宽广就意味着我们的关心、意欲和恐怖都会增大而且加剧。我们大多会假定瞎子不快乐,其实并不尽然,否则他们的面貌不会出现那种温和、几乎是安详的平静表情。

  我们已经看出,受苦是正面的,快乐只是负面的状态。限制外界活动的领域,就是减轻心意受到外界的刺激;限制我们才智的努力范围,就是舒缓心意受到内在刺激的来源。后一类的限制也带来一个缺点,就是让“无聊沉闷”进门,而无聊沉闷根本就是无数苦痛的直接来源。为了驱走无聊沉闷,人们往往会不择手段——放荡、结交损友、挥霍、赌博,以及大吃大喝等。这些不当行为同样带来一连串荒谬、毁灭和愁苦。无事可做,就难于循规蹈矩。

  限制对外活动的范围不仅有助于获得快乐,而且对于获得快乐也是必要的。田园诗是唯一描写人们在快乐中生活的文学,在处理素材的本质上,着眼于把人物置于简单而有限的环境中。也由于这种感受,我们会从所谓的“世态画”上得到乐趣。

  单纯甚至是单调,都将会促成我们的快乐。因此,只要能够做到,我们要争取单纯,而且如果在我们的生活方式中,单调而并非无聊沉闷,我们也要接受单调。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以及生活的重负(生活与重负是根本分不开的),最不会为难我们。我们的存在将在没有波浪或漩涡侵扰的小溪中,平静地滑行。

  自省与回忆

  我们在这里所给的忠告,跟毕达哥拉斯所建议的一条规则是同样的:每夜睡觉之前,把当天所做之事,加以检讨。每天随便地生活,为工作或享乐忙忙碌碌,不对过去作任何的反思——好像不断地从生命的卷轴中拉出棉线——对于自己何去何从,一无所知。这样生活的人,情绪和思想都免不了有些混乱,从他谈话的突兀和零碎中——像是一种杂拌——我们不久就可以看出。在众多缤纷的印象之中,过着这个世界永无宁日的生活,而且自己心智能活动的相对不多,容易走上情绪和思想都出现问题的命运。

  当影响我们的事情时过境迁,我们往往无法找回并重温那时在我们心中所激起的某种情愫,但是,我们能记得我们是如何被当时情况引导而说过和做过些什么。这些就可说是那些事情的结果,或是它们的外在表达和测度它们的准绳。因此,对于我们在一生的重要关键之际的想法,我们应该仔细地保留下来,这一点,写日记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内心的安谧

  除了自己,没有人能跟其他人完全情投意合——即使是最好的朋友,或是终身伴侣。个性和脾气上的不同,总会带来某些不和谐,虽然在程度上微不足道。那种真正的心境平静,内心的完全安谧,是尘世中仅次于健康所能给予我们的最高祝福,只有在个人独处时才能够达到;而要让安谧成为一种持久的情绪,只有把自己完全置身于退隐之中。这时,如果这个人自身有什么长处和禀赋,他的生活方式将是在这个可怜的世界中最为快乐的。

  妒忌的天性

  妒忌是人的天性。它既是一种恶习,也是苦恼的一项来源。我们应当把它视为我们的幸福之敌,对它邪恶的念头加以抑制。这是塞尼加所给予的劝告。他精辟地说道:如果我们不把自己的命运跟其他更为快乐的人相比,避免自寻烦恼,我们将会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感到高兴;还有,如果许多人看来比我们处境更好,应该想一想有多少人比我们处境差。如果实际的灾难降临,最有效的安慰——虽然跟妒忌是同一来源——就是试想别人所遭受的更大的灾难;其次最好的安慰是置身于跟我们同样不幸的人们——我们共忧患的伙伴。

  我们应该永远记住:出于妒忌的憎恨是最难消除的。所以我们永远要小心,行事要有节制,以免引起别人的忌恨;正像对付其他许多恶习一样,我们最好完全弃绝在这方面可能获得的快慰,因为后果严重。

  每一个尊贵的人都有一大群羡慕者围绕着,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他们会暗地里对你怀恨在心,除非为恐惧所抑制。他们会急切地让你明白:你不比他们强。就由于他们这种热切地让你明白的态度,你可以看出他们显然自知不如你。如果有人这么妒忌你,可采用的方法是跟妒忌你的人保持距离,尽可能避免跟他接触,使你和他们之间好像隔有一道鸿沟;如果这办法做不到,你就要完全处之泰然地忍受他们的攻击。在后一种情况中,引起他们从事攻击的因素也会使得攻击缓和下来。这方法似乎大家都采用过。各类的尊贵人士与他类的尊贵人士,通常都能和睦相处,他们之间没有妒忌的必要,因为他们各自的不同的特权,产生出一种平衡。

  成熟的自信

  在实行任何计划之前,要给以多次成熟的考虑。甚至在你心头经过彻底的考虑之后,需要把人们判断失误的可能性留出余地,因为一些无法探究或预见到的情况总会出现,把你全部的计划推翻。这种想法永远会影响到收支账上的负方——在重要事情发生时所做出不可轻举妄动的警告:静止的东西不要弄动它。但是一旦你下定决心,并且开始着手,你必须坚持到底——不要因为重新回想已经完成的事,或是再次顾虑到许多可能的危险,从而担心不已;让你的心思完全离开这个问题,抗拒再去想那件事,牢记着你在适当的时候曾经做过成熟的考虑。同样的劝告见于意大利的一句谚语,歌德曾经译为:把马鞍系好,然后自信地骑乘奔驰。

  冷静判断

  对于任何可能影响我们祸福的事情,注意不要操之过急。不要让我们过分忧心,而要冷静、心平气和地去考虑事情,把这件事看作跟我们关系并不特别密切的抽象问题。在这里,我们不应该让想象扮演任何角色,想象做不了判断——它只会唤起幻象,导致有害而且不时非常痛苦的心情。

  一日之计在于晨

  即使夜幕刚刚降临,华灯初上,我们的心灵就像眼睛一样,对事情还不如在白天看得那么清楚。这时候不适合进行严肃的思考,尤其不适合思考不愉快的问题。早晨才是适当的时候——无论做任何努力,不管是思想的还是身体方面的,都是如此,没有例外。因为早晨是一日的青春,万事万物都呈现明艳、新鲜和轻盈。我们在那时觉得有体力,官能完全听我们使唤。不可迟于起身,把早晨缩短,或是做鸡毛蒜皮的事,或是闲谈,把早晨时光浪费掉;早晨是生命的精华,应该把它看作近乎神圣的。夜晚就好比老年,这时候我们无精打采,喜欢说话,稀里糊涂。每一天是一个小生命:每一次醒来和起身是小模样的出生,每一个早晨是短暂的青春,每一次休息和睡觉是小模样的死亡。

  失去方知珍贵

  看见他人的东西,往往让我们想到:啊,但愿那东西是我的!我们总觉得我们缺乏什么。我们不但不应该有那种感觉,更好的做法是经常把自己置身于相反的境地:啊,但愿那东西不是我的!我的意思是,我们有时应该把我们的所有物,看做是可能会丢失的;不管什么,财物、健康、朋友、配偶、孩子,或是其他我们喜爱的人,大多数情况是,只有在我们失去他们时,才开始发现他们的价值。如果大家按照我的建议看待人和物,我们将获得双倍的好处:我们一方面在他们那儿获得比从前更多的乐趣,同时我们会尽力不让他们失去。例如,不让财物冒风险,不激怒朋友,不让配偶受到无谓的诱惑,或是不忽视自己孩子的健康等等。

  节欲与制怒

  我们必须限制我们的愿望,抑制我们的欲求,节制我们的愤怒。要永远记住,任何值得拥有的东西,每个人只可能获得无限小的一部分;然而,在另一方面,每一个人都会遭逢人生的许多不幸。总之,我们必须“一忍再忍”。如果做不到这一项,任何财富或权力都无法使我们免于痛苦,这也是贺拉斯(《书函集》卷1第18节)所说的意思。他建议:

  要小心考察并勤于探讨,

  如何最能促成一生平静;

  庶不致竟日被无谓的意欲,

  恐惧或希冀无用之物所折腾。

  克己也是必要的。不能克己,我们就不能按照上面的话驾驭自己。试想,每一个人都要受到环境的许多严厉的克制,不受克制,任何存在都不可能。这么一想,自我克制看起来并不是那么困难。克己最能保护自己不受外界的强力排挤。正如塞尼加所说,要让每一事物听从你,万一最坏的情况发生了,或是触及我们的敏感部分,我们总可以把克己的严重性放松一些。但是别人不会尊重我们的感受,如果他们要施加强力排挤,我们是不会获得怜悯或慈悲的对待。因此,用克己的方法来预防别人的强力排挤,是稳健而明智的。

  生命在于运动

  亚里士多德说得对,生命在于运动。我们之所以存在,从实质上说,是因为我们的有机体是不断地运动的。如果我们要明智地生存,就必须不断地使“心”有所用——不管做什么都行,只要是一些实际的或内心的活动。一些无所事事、也无事可想的人,总是用手指头或近旁的什么东西敲击桌子,这种情况就可以证明前面的话。事实是,我们的天性在本质上是“无法休止的”:无所事事,我们一下子就感到厌倦,这就是无法忍受的沉闷。这种希望有所作为的冲动应该加以调节,把规律什么的引入到里面,这样将增加我们所获得的满意程度。

  有所作为,即是做一些事,如有可能就创造什么,至少学习一点什么——不管是一本书或是一个篮子,他的这一意欲就将获得最完全的满足。看到自己手头的工作每天不断地有所进展,一直到它最后完成,具有一种直接的乐趣。这是牵涉艺术或文学作品甚至不过是劳力产品所得到的乐趣。当然,成品的性质越为高尚,它越能给予我们更大的乐趣。

  健康与财富

  人世间最无助于快乐的是发财,而最能促进快乐的是健康。在脸上能见到快乐和满足之情的,不就是那些低下阶级,所谓劳工阶级,特别是在乡下生活的人们吗?在富有的上等人士的脸上,不是充满忧虑烦恼吗?因此,我们应该尽力维持良好的健康,快乐就是健康绽放的花朵。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以维持健康?像避免任何种类的过度,免除剧烈而不愉快的情绪,不可过分思想,每日做户外运动,洗冷水澡等合乎卫生的措施,实在用不到我叨唠。每日没有适当的运动,没有人能保持健康。生命的所有过程,都要求做运动,以保证各种功能的正常运作,不仅是比较直接和有关的肢体要运动,而且是全身。体内这些不停的运动,需要一些外在的动作配合,没有运动就好像是在压抑情绪一样。连树木长得好都需要风的摇动。

  我们的快乐依靠我们的情绪,我们的情绪又怎样依赖我们的健康状况,可以用同一外在情景或事件,分别在我们心情好坏之时所造成的影响予以比较而看出。影响我们快乐的,不是事物的客观性质或本身,而是它们对于我们的影响是什么,在我们看来是怎样的。这就是艾匹克提塔斯(Epictetus)所说的:“事物不影响人,是我们对事物的想法影响我们。”

  一般来说,我们的快乐十之八九都依靠健康。有了健康,每一件事都令人高兴,没有健康,任何事都不能让人喜悦,甚至是其他的福分——伟大的心灵、乐观的性格,都因为没有健康而变质和退化。所以两个人一见面,彼此首先问安,表达祝愿,实在是很有道理:良好的健康毕竟是人生幸福的最重要的因素。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为其他福分——财物、晋升、学问或名誉,更别说为了一时的感官享受,而不惜牺牲健康,是最最愚蠢的事。任何事物都应该搁放在健康的考虑之后。

  幸福的人

  所有被重大目标所驱使、知道自己有力量创造伟大作品的人士,是最为幸福的。它给予那些人的一生更为高尚的兴趣,一种罕有的恩典。一般人因为缺乏这种机会,相比之下,生活便变得非常乏味。对于禀赋优异的人而言,人生和世界在每人每天都共享的兴趣之外,具有一种特别的兴趣,这种兴趣更为高尚,是一种正经而严肃的兴趣。他们从人生和世界收集作品的材料,一旦免于个人生活需求上的压力,便全心地致力于搜寻资料。他们的智慧也一样:在相当程度上,它具有双重性格,一部分用来应付日常事务,也就是全部世人都面临的有关意欲的事物,另一部分用来处理他们的特殊工作——对人类的生存从事纯粹和客观的沉思。在这个世界的舞台上,大多数人各自演一个小角色,然后下台。大天才过着复式的生活,既是演员,也是观众。

  品性与幸福

  个性不健全的人对于人生欢乐的感受,就像美酒喝到含着苦胆的嘴中一样,无非是苦涩的。因此,所谓人生的幸福和艰辛,并不取决于我们的遭际,而在于我们如何对付它,在于我们感受它的性质和程度。简而言之,我们的性格和品质,是唯一立即而且直接影响到我们快乐和幸福的因素。所有其他因素都是间接而非立即的,其影响可以化解和消除,但是人的性格的影响性,是永远的。这可以说明,由性格所引起的忌妒为什么最难平息——忌妒也是最善于掩饰的。

  在我们所作所为或是在我们遭受痛苦之中,我们的意识是存在并且持续的;我们的个性,在我们有生之年,每时每刻都一直或多或少地发生作用,所有其他影响都随着一切机缘变化而成为一时的、偶然的、倏忽的。因此,亚里士多德有一句话:持久不变的是人的性格,不是财富。

  同一理由,我们对于完全来自外界的不幸,比较容易忍受,而对自己招来的不幸却更难应付。运数总是会变更的,性格则不然。因此,主观方面的福分——高贵的性格、精明的头脑、愉快的性情、乐观的精神、健全的身体,总之,身心健康是构成幸福的最为首要的因素。所以,相比获得外在的财富和外界的荣誉,我们更应该注意提高和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生活的快乐

  对幸福最有直接帮助的是心情快乐洋溢,因为心情快乐的本身就是直接的奖赏。开心快乐的人总是有其理由的,但大抵跟天性有关。乐天的个性最能弥补其他福分的丧失。一个人可能年轻、英俊、富有而又受人尊重,你要是想知道他是否幸福,你只需要问,他的性格是否乐观;在另一方面,要是他性格乐观,就不必计较他是年轻还是年老,背直还是背驼,富有还是贫穷——他是快乐的。因此,当“快乐”敲门时,我们应该敞开大门欢迎“快乐”,不必顾忌重重,考虑是否要让自己开心。

  我们轻易不让自己“心满意足”,之后又怕心情愉快会影响到严肃的思考或是重大事件。开心是直接而立即收获的,它好像是“幸福”的现金,不像其他的福分只是支票。只有它可以使我们在此刻立即快乐,我们的生存不过是在两个永恒之间所占据的无限短的一瞬。把握和促进这样的愉快感,该是我们努力追求幸福的最高目标。

  克服困难就是体验生存的充分快乐,不管我们在何处遇到哪些阻挠,在生活的事务上也好,在商业或生意方面也好,或是由于探究精神想要充分掌握对象,我们在思想上有所努力所遭遇的,在奋斗或胜利中,总有令人愉快的事。如果我们没有机会让自己振奋,我们就会尽力制造一个。根据不同的个性,我们或打猎,或玩游戏,或是受天性的左右。我们找人争吵,密谋暗算,或是欺骗,做一般非法勾当——这一切都是想结束不能再忍受的平静无事。我已经说过:无事可做,不容易保持安静。

  美貌也部分地跟快乐有关。生得漂亮的人可以说占尽好处,虽然正确地说,它不能直接地促进我们的快乐。美貌对促进快乐是间接的,是因为它能给人好感。它带来的好处不少,即使是对于男人。生得漂亮是一封公开的推荐信,让人立即喜欢推荐信的持有者。

  柏拉图的两类人

  柏拉图把人分成两类,一类是性情开朗的人,一类是个性阴郁的人。他指出,不同的人对于快乐和痛苦的印象,显出不同程度的感受性,有人感到失望的事,另外的人会一笑置之。一般而言,对于痛苦的印象具有的感受性越为强烈,他对于快乐的感受性就相对低弱。反之亦然。对于一件可能转好或转坏的事情,如果这事变得不利,个性阴郁的人会懊恼或悲伤,如果变得有利,也不会高兴;另一方面,性情开朗的人对于不利的问题,既不会忧虑也不会不安,如果转为有利,就会大喜。事情十有九件成功,前者不会高兴,反而为一事未成而烦心;后者如有一事成功,就能找到慰藉,保持开心。

  独立和闲暇

  获得上天和命运所赋予智慧的人,将会热切而小心地维持开放内在的快乐泉源。要做到这些,独立和闲暇是需要的。要获得独立和闲暇,他会自愿节制欲望,珍藏他的资源。因为他不像别人,他的快乐不只限于外在的世界,这就使他更加克制和谨慎。因此,他不会为了期望官位、金钱或是他人的好处和赞许,而出卖自己以迎合低级意欲和粗俗品位。在这种情况下,他会遵从贺拉斯在信中给米西纳斯(Maecenas)的劝告:为“外我”而牺牲“内我”,也就是为了光辉、官职、排场、头衔和荣誉而放弃个人全部或部分的安闲和自主,是莫大的愚蠢。

  大部分的人闲暇能产生什么呢?除了正在寻欢作乐,或是做傻事之时,只是感到厌烦和无趣。这些闲暇的价值太少,这可以从大家如何打发闲暇看出,一如亚里奥斯图(Ariosto)所说,愚蠢的人空闲时刻是多么可悲啊!一般人只想如何“消磨”时间,有点才智的人是尽量如何“利用”时间。

  才智有限的人易感烦闷,是因为他们的才智只是意志的动力的工具。当没有特别的事情需要让意志发生作用的时候,意志就休息,有些人才智随之放假。他们的才智跟意志一样,需要外因来发动,其结果就是人的各种能力的可怕的停滞——烦闷。为了对付这种可悲的感觉,人们争相从事仅可欢娱一时的琐事,希望这样可以让意志作用,从而得以运用智能,因为完成意志的动机是智能。跟自然的真正动机相比,这些动机只是纸币和银币的关系,因为前者的价值是随意定的——纸牌和麻将牌等,就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而发明的。一个人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可能玩弄手指,敲打任何东西,甚至拿着一支雪茄烟也好,以代替运用大脑。

  不受打扰的闲暇,并不是大家都能拥有的,它跟人的天命是根本相抵触的,因为一般人的命运是为个人糊口和家庭生计而终其一生。它是贫困、需要奋斗、并非才智驰骋的天之骄子。一般人对不受打扰的闲暇,不多久就会感到烦闷,要是没有设想的或必然的目标,例如各种游戏、消遣和嗜好,把闲暇占据,闲暇立即变成负累。因为这样,闲暇是极有可能充满危险的,所谓“人无事可做时,很难保持安静”。

  在另一方面,超越普通人的那份智慧不但不自然,而且是反常的。但如果它的确存在,而且具有那份智慧的人能够获得快乐,那人需要的就是别人发现是负担或是危险的“不受打扰的闲暇”。没有闲暇,好比飞马神被牢牢地捆绑着全副辔头,他是不会快乐的。如果不受打扰的闲暇和大才智这两种不寻常的外在和内在条件都碰巧发生在一个人身上,那将是极大的幸事。如果命运如此有利,人就能过着高层的生活,不为人生的两大相对的苦源(痛苦和烦闷)所侵扰,一方面不必为自下而上作痛苦地挣扎,一方面又有能力承受闲暇。人们要逃避这两重不幸,惟有让它们彼此抵消。

  内心的幸福

  我们从外在世界所能获得的东西很有限。外在世界充满悲哀和痛苦,我们要是离开,那些烦闷又在各处等待我们。不仅如此,邪恶一般都占尽上风,愚蠢的叫闹声最为洪亮。命运是残酷的,人类是可怜的。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中,内在丰富的人好比圣诞节之时的一间明亮、温暖、充满快乐的屋子,而外边是结冻下雪的隆冬夜晚。毫无疑问,世上最快乐的命运是个性丰盈的珍贵禀赋,而更为特别的是具有可羡的才智。这是最幸福的命运,虽然可能不是最光辉璀璨的人生。

  一般人把毕生的幸福置于自身以外,他们把幸福寄托在财产、地位、配偶和孩子、朋友、社团之上,一旦那些身外之物有所丧失或令人失望,他们的幸福基础就被毁了。也就是说,这些人的重心不在自己,愿望和幻想每有变动,他们的重心也会变动。如果他有钱,他今天的快乐是乡间的别墅,另一天是买马,或欢宴朋友,或是旅行。总之,一生享尽荣华,理由是他在自身之外寻求乐趣。像一个失去健康的人,他试图用补品和药物来恢复健康,而不想发展自身的生命力,也就是未顾及他失去健康的真正来由。

  我在这里所强调的真理——人生的幸福,主要来自内心,得到亚里士多德所做出最为正确的观察的确认。亚氏在《尼可马氏伦理》中说:“每一乐趣都必须先要进行某种活动,也就是先要运用某些能力。做不到这些,乐趣就不可能存在。”亚氏主张,人的快乐幸福在于自由运用个人的最大才智。上天所赋予人的那些能力,原本的目的是让他跟大自然的困难搏斗,但如果无须作这样的搏斗,未能使用的能力或精力倒变成人的负担。因而我们就得用工作或玩耍消耗精力,其目的只是为了避免生活烦闷的痛苦。感到烦闷的最大受害者是有钱的上层人士。

  保持和刺激意志

  每个人在年轻时,都必然是体力充沛、精力旺盛的,只是体力和精力跟心智能力有所不同,无法长时期维持高峰状态。到后来,那些绅士淑女或是缺乏心智能力,或是心智能力未能获得发展,或是未能储存材料让心智能力有所作为。他们的困境是可悲的,然而,他们仍旧保有意志,因为只有意志力是不会枯竭的。他们于是用极度的激情,例如输赢巨大而必然会令人堕落的赌博,来刺激他们的意志。一般而言,人要是无所事事,他一定会选择适合他能力的娱乐——打球,下棋,狩猎,绘画,跑马,搞音乐,玩牌,做诗,研究宗谱、哲学或是其他业余嗜好。

  一般人感兴趣的事,也就是跟个人利害有关的事,只能刺激自己的意志。经常去刺激意志,怎么说都不是一件好事,换言之,它牵涉到痛苦。玩牌是各处“高尚社会”的普遍消遣,是提供这一类刺激的工具,因为涉及的刺激甚小,所造成的痛苦不大而短暂,并非真实而永久。事实上,玩牌只是给意志搔痒罢了。

  两个生命

  伏尔泰说得好:“没有真正的需要,就没有真正的乐趣。”自然、艺术和文学具有不同的美丽,这些趣味之所以为那些人欣赏,而跟另一些人无缘,就是因为前者有这些需要。把这些乐趣奉送给无此需要、也不会欣赏的人,好比期望白发苍苍的老朽沉溺于热恋一般。具有这些天赋的人生活于两个生命之中,一个是自身的生命,一个是睿智的生命。后一生命而且会逐渐被看作真实的生命,前一生命只是当作导致睿智生命的手段而已。其他人则把这类肤浅、空虚而充满困难的自下而上的自身的生命当作生命的目的。智者会让睿智的生命获得优待:由于洞察力的知识不断增长,睿智生命就像缓慢形成的艺术品一样,需要持之有恒、长久的强烈感情,一种越来越完整的同一性。与这一生命相比,专注于达成自身安乐的生命,纵然范围可以加宽,但绝对无法深刻化,它毕竟只是拙劣的表演。然而,一般人把这类卑下的自下而上的自身的生命当作生命的目的。

  可能的乐趣来源

  第一类是维持和满足“生命力”——诸如从食物、饮料、消化、休息和睡眠所得来的乐趣。世界上有若干种族就以这些作为他们典型的民族性的乐趣。

  第二类是从“体力”得来的乐趣,包括步行、跑步、摔跤、跳舞、斗剑、骑马,以及类似的体能活动,有的当作运动,有的成为军事生活或真实战争的一部分。

  第三类是满足“感受力”或感性所得来的乐趣,包括观察、思考、体验、欣赏诗文或音乐、学习新事物、阅读、静修、从事发明、搞哲学等等。

  大家都明白,我们所运用的能力越为高尚,它所给我们的乐趣就越大,因为乐趣总是涉及我们如何运用能力,而“快乐”就在于“乐趣”不断地重复。在这方面,感性所带来的乐趣,无疑会超过其他基本的两类。其他两类在牲畜中同样地存在,甚至更为显著。让我们跟其他动物有所区别的就是这种独特的感性。

  我们的智力包括感性的各种形式,充足的感性使我们能享有心智方面的乐趣,即所谓“知性的乐趣”。感性越为充分,乐趣就越大。

  心境平静的来源

  不管友谊、爱情、婚姻是如何的亲密,一个人完全要靠自己照顾自己,大不了可以向孩子求助。在业务上,或是在情谊方面,你与一般人越是不需要接触,你的生活就越为理想。寂寞和独处固然有其各种坏处,但是如果我们不能马上一一感觉出来,至少我们能够看到它们的藏身所在;另一方面,与人交往就包藏着阴险奸诈。在表面上我们可能获得愉快社交的消遣,带来的却往往是无法弥补的大祸害。年轻人应该很早接受训练以便能够独处,因为独处是快乐和心境平静的一个来源。

  心灵的内在财富是真正的财富

  上天赋予充分智慧的人是最快乐的,所以主观因素比客观条件对我们的关系更为密切。客观条件无论是哪种,对我们的作用都是间接的、次要的,而且必须经由主观因素,才得着落——这一真理,鲁西安(Lucian)表达得最好:

  心灵的内在财富是真正的财富,

  其他一切都可能弊多于利。

  (《警言》第12章)

  具有内在财富的人,并不需要外界的帮助就能发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使之开花结果,也就是他得以享用自己的财富。总之,他需要在一生中的每天每时,能够保持“真我”。如果他有天分给全人类留下他的独特思想,那么只有一个准绳决定他是否快乐——他能否充分发展他的才智,完成他的作品,其他都不重要。因此,古今的伟大人物,都把不受打扰的闲暇,看作跟自身那么同样有价值。

  人类的需求

  幸福研究大师伊壁鸠鲁把人类的需求分成三类。他的区分很精确。首先是自然而必然的需求,例如食和衣。如果不能满足,便会导致痛苦,这类需求很容易得到满足。第二类需求虽然合乎自然,但并不是必要的,例如满足我们的性欲。我要补充的是,在戴奥基尼·赖尔提斯的记述中,伊壁鸠鲁并没有说明是满足哪些感官,因此我在这里所叙述的他的主张,比原文更为确定。这类需求比较难于满足。第三类需求既非自然也非必要,这些需求包括奢侈、挥霍、讲究排场和炫耀。这是没完没了的,非常难于满足。

  财富的欲求界限

  要使用理性把我们对财富的欲求定出界限,纵然可以做到,但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没有一个绝对的或确定的财产数字,能拿来满足每一个人。这数字永远是相对的,只是在他“所求”和他“所得”之间维持一个比例。要衡量一个人的幸福完全依靠他得到什么,而不同时知道他希望得到什么,就好比只知道一个分子式的分子,不知道分母,而要想得出它的数值,只会徒劳无功。一个人若是对某些东西无希求,决不会觉得有所缺失,没有那些东西,他照样快乐。另一人比他多一百倍的财物,只要有一件他要的东西没有得到,便会苦不堪言。事实上,在这方面也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地平线,他所期望的只是他觉得可能得到的。在他的地平线之内的每一件东西,如果他认为有信心可以得到,他会快乐,其间要是发生阻碍,他就会觉得痛苦。在他地平线之外的东西,对他没有影响。

  财富的支配

  人们爱财是自然的,甚至是必然的。钱财像永不疲乏的海神,人们不管有什么意愿,一时间决定要什么,他总是能立刻变成什么。

  我奉劝大家对于所赚来或是继承的钱财,应该小心保存。这一话题,我认为是值得讨论的。人在一生开始之际,若有一笔钱能让自己独立,也就是无须工作而能生活舒适(即使是足够个人而非全家),其益处是无法估计的。贫困像瘟疫一样,紧紧地依附于人们的生活中,钱财能使人免于这一慢性病的侵害,它使我们从自然命运的强迫劳动中解放出来。

  如果继承财产之人具有高度的智力,他又决心要从事跟赚钱不相配的事业,这样的一笔遗产能达到最大的价值。人经由命运这么双重的赐赠,可以按天分而生活,这样的人可以达到他人无法达到的成就,他的伟大作品可以促进大众的福祉,给全人类增添光荣。另外有人可能会利用他的财富从事公益事业,这令人赞佩。无数的人最终陷于贫穷,就是因为他们在有钱的时候,为了解除烦闷的压迫感,大手花钱,以求得片刻的平静。

  幸福的因素

  幸福最主要的因素在于健康,其次就是维持独立生活和免于忧患的能力。一方是前述的那些基本因素,另一方是荣誉、排场、勋位和名声。这之间无从比较或补偿,不管我们怎样重视后者。若需要牺牲后者换取前者,没有人会犹豫的。

  当我们见到人们全力争取某些事物,费尽千辛万苦,冒险犯难,无非是为了让人刮目相看;当我们见到不但官职、头衔、勋章的猎取,就是财富甚至知识和艺术修养的获得,都是为了赢获人们更大的尊重——这些难道不是确凿的凭据,证明人类的愚蠢已悲哀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吗?把他人的意见给以过高的评价,是各处的通病。这毛病可能根植于人性的本身,或是文明和一般社会制度所导致的结果。但不管其来源如何,它对于我们所作所为的影响太大,对我们的幸福造成莫大的障碍。

  人的幸福主要存在于心境平安和满足,因此,如果我们能把人性之中的这一冲动,减低至合理的程度,对于促进幸福将有极大的助益。这么做,我们应该能够除去心腹中的一大祸患。但是,这是很困难的事,因为这一冲动是人性中自然的和内在的悖谬。

  他人的意见

  我们对于他人的意见,无论是迎合我们的还是令我们痛苦的看法,都要认真地考虑并适度地估计相对的价值,从而尽可能地减轻我们对他人意见的高度敏感性。因为不管是令我们高兴或是让我们沮丧的他人言词,都是诉诸我们的同一情绪。如果不那么做,我们就成了他人看法之下的奴隶:

  渴望赞美的人,

  太容易因鸡毛蒜皮

  而变得抑郁或兴致勃勃。

  (贺拉斯《书函集》)

  人们判断一个人在社会上是否有用,并非根据自己的意见,而是取决于他人的看法。于是人们就千方百计地要让他人对自己有好感,把“他人的好感”看作价值重大。这是人生中本有的内在特质,我们把它叫做荣誉感,而从另一角度又可以称之为羞耻心。在他人面前,眼看别人就要就一件事做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脸上就出现红晕,就是这种心理的缘故(让我们羞惭的事,包括我们明明知道自己无辜,或是所谓过失并未涉及绝对的责任,只是自愿承担者而已)。相反的是,当我们相信或了解到他人对我们信任有加,我们所获得的勇气是无可比拟的,因为这情形意味着大家都会帮助我们、支持我们。众力共同抵挡人生的不幸,相比较我们各自捍卫自己,要容易多了。

  相信自己

  我们应该谨慎地劝人,不必太重视别人对自己的想法。日常的经验告诉我们,人们不断地一再犯这一错误。大部分人所注意的正是别人的想法,而对于自己意识中的最直接的认识反而不那么关心。他们把自然秩序倒过来——把他人的意见看成是真实的存在,却把自己的意识当作可疑之物;他们把衍生的次要东西当成主体,同时把他们外界所见到的自身形象,看得比自身还重要。他们这样从并非直接的存在得出直接的结果,便陷入了称为“虚荣”的荒谬——“虚荣”这一用语之所以妥帖,就在它无实质、无内在价值。像守财奴一样,这些人一心一意想取得手段,却忘了目的。

  空中楼阁

  面对影响我们祸福的所有事情,我们要小心不让自己胡思乱想,不要建造空中楼阁。首先,建造空中楼阁的花费很大,因为我们又得立即把它拆掉,这就是悲哀的一个来源。我们也需要提防,对于只是可能发生的祸患,不作胡乱臆测,以免我们作无谓的忧心。如果这些祸患完全是心中想象的或是极不可能发生的一类,我们应该好似梦中醒来,立刻看出整个事件只是虚幻;我们应该为现实优于梦境大为高兴,大不了把它看作虽是遥远但仍然可能发生的祸害的警告。但是,我们的想象力并不喜欢玩这些把戏,我们只在悠闲的时刻,做一些令人愉快的描绘性的遐想。让我们忧心忡忡的素材,在某种程度上是真正威胁我们的祸害,尽管它离我们还有些距离。想象中的这些祸害比其实际情况看来更严重,更贴身,更可怕。这一类的梦在我们醒来时,不象美梦那么容易消失,因为美梦不一会儿就会被现实所驱走,至多只会留下微弱的、有其可能实现的希望而已。

  自负与自豪

  自负的人多话,自豪的人缄默。但是自负的人应该明白,他所希望的得到他人的好感,比较容易而且一定能得到的方法是坚持不说话;靠说话就难得多了,尽管有满腹经纶可以卖弄。模样骄傲的人并非自豪的人。装扮的个性都会放弃的,其他假扮的个性也一样。

  只有对自己卓越的才干和特殊价值具有坚定信念的人,才配称为骄傲自豪——人们据以自豪的信念也许是错误的,或者是建立在偶然的各个传统的优点之上。然而自豪毕竟是自豪,只要它是诚挚的。因为自豪是植根于信念,它就像所有其他形式的知识一样,不在我们自己能加以裁决的范围之内。自豪的最大敌人——也就是它的最大的障碍——是骄矜。骄矜就是要博取他人的喝彩,以便获得能肯定自己高度价值的必要基础,而自豪是基于原来已经存在的信念。

  个性的重要

  无论如何,个性远比国家性、民族性重要得多,就个人而言,个性尤其值得多多考虑。民族性涉及亿万人士,你不可能对别人大加赞扬而仍然诚实。国家性不过是人类的褊狭、悖逆和卑劣性格在各国所表现的特殊形式的另一名称。要是我们讨厌某一国家性,而赞扬另一国家性,我们对这一国家性,不久就会同样感到厌恶的。每一个国家都讥笑其他国家,大家的讥笑都对。

  荣誉的定义

  如果我说“荣誉是外界的良心,良心是内在的荣誉”,许多人无疑会同意。但是这样的定义只是徒有其表,几乎没有谈到问题的本质。我比较喜爱的定义是:“荣誉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客观方面的荣誉是他人对我们价值的意见,主观方面的荣誉是我们对他人意见的尊重。”从后一观点来看,荣誉对于信守荣誉的人,通常具有一种极为有益但并非纯然是道德上的影响力。

  除了极端腐败的人,每个人都有荣誉感和羞耻心,荣誉更在各地都被认为具有特别的价值。其理由是:单独一个人就像荒岛上的鲁滨逊,他所能获得的成就非常有限。人的能力只有在社群中才可望充分发挥作用。当我们的意识开始萌发之后,不久就会发觉心中涌动着要被他人看作是社会有用分子的欲望,那就是能尽到做人的职责,而且能取得社会上的权益。要成为社会有用的一分子,人们就得做到两件事:第一,每个人不管在何处都该做的事;第二,每个人出于自己的特殊位置而该去做的事。

  “诽谤”是唯一可以用来从外界攻击“荣誉”的武器。驱退这一攻击的方法是,用中肯的宣传驳斥诽谤,而且适度地暴露出散布诽谤者的真面目。

  贬抑与侮辱

  假如我们的作为和品格能使他人不能不对我们致以最高的敬意,但只要有任何人,不管他怎么坏或怎么笨,说出一些贬抑我们的话,我们的荣誉就会受到损害,甚至荡然无存。不在于他人所想,而在于他人所说的话,还可以提出另一项证据,那就是,说过侮辱的话可以撤销,如有需要,还可以道歉,这就使得侮辱的话好像没有说过似的。至于侮辱的话所表达的看法是否已经改正,为什么他人会说那样的话,就完全不重要了。只要所说的话收回了,一切和好如初。这类行为的用意,不在于赢得尊敬,而是强使他人尊敬。

  我们的所有行为也许是依照最公正和最高贵的原则,我们的精神即使是最纯洁的,我们的理智纵然是最为上乘的,但任何人只要高兴指责我们,我们的荣誉就扫地无遗。这里所指的任何人也许尚未违犯这项荣誉,但在其他方面就可能是最坏的恶棍、最愚蠢的蛮子、游手好闲之辈、赌徒、负债累累的人,总之任何种类的不耻之徒。通常最可能侮辱人的就是这些家伙。塞尼加说得好:“人越是可鄙和可笑,越是喜欢说他人的坏话。”他侮辱的对象通常就是刚才说的那些高节之士,因为不同品位的人不可能成为朋友,卑劣之徒眼见他人的优点,每每引起私下的愤恨。所以歌德说:

  为什么要对仇敌不满?

  我们的天性就永远在暗地

  让他们自惭,他们还可望

  成为我们的朋友吗?

  (歌德《西东诗集》)

  指控与报复

  “荣誉人”在面对不确凿的谴责时,应该表达深深的愤恨之情,并回应以流血为报复。由于谎言每天满天飞,上述事情的发生令人似乎感到惊异。但这项陋习已变得根深蒂固,尤其是在英国。事实上,中世纪的刑事审判还容许更为简短的方式。在回答指控的时候,被告可以说:“指控是谎话。”就立刻把案子交给“上帝裁判”了。因此,武士荣誉的典范有明确的规定,对方说谎之后天经地义的事就是诉诸武力。

  如果你对一只狗咆哮,它同样也对你嗥叫;你摸摸它,它就摇尾巴了。人们以暴制暴,以敌对奉还敌对,遇到任何轻视或仇恨都会感到痛心和不安。人的天性就是如此。西塞罗说:“侮辱和谩骂留下的伤痛,就是深明事理的人也觉得难以忍受。”在这世界上,除了几个教派之外,没有人能泰然地接受侮辱或挨打的。然而,从自然的观点来看,人们对于报复的要求总要跟对方的冒犯程度成比例,怎么也不至于一定要把指责我们说谎、愚昧或怯懦的人置于死地。古日耳曼的“挨打得用血偿还”的说法,是令人厌恶的对于豪侠精神的迷信。无论如何,我们要对侮辱采取报复,是由愤怒决定的,不是出于鼓吹“豪侠”的人士试图添加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消除对荣誉的迷信

  真正欣赏自身的价值,会让我们对于他人的侮辱漠不关心。但是如果我们无法不憎恨他人的侮辱,少许的世故和教养会帮助我们隐藏愤怒,不失面子。只要我们能消除有关荣誉的迷信(认为人一受侮辱,荣誉就告消失,只有以牙还牙,荣誉才可望恢复),侮辱和贬抑他人就会像是输家取得胜利的一场打斗。这将会像蒙惕(VincenaoMonti)所说的,“责骂人”好像是教会的游行,它总归是要回到起点的。如果人们能这样看待侮辱,我们就无须粗口回骂,以证明自己没有错。

  名声的本质

  名声说到底不过是一个人与其他人相比而已。基本上,名声以性质而言是相对的,所以只有间接的价值。一旦其他人都变得跟“名人”一样有名,他的名声就完全消失了。绝对价值只可能是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持有的,这就只能是直接的、就其人而言所具有的本质。所以,值得具有的是伟大的心胸或是伟大的头脑,而不仅仅是有关的名声,导致幸福也由于个人的本质。我们应该重视的是那些能赢得名声的本质,而不是名声本身。

  人的本质就像是真正的基本的实体,名声是一种偶然,要是会影响到本人,就主要因为它是一个外在的表征,能用来确认他对自己的看法罢了。光线未遇到反射体,我们是看不见的;“天才”只有听到外面名声的喧嚣,才对自己有把握。但是,名声不一定是“优越”的象征,因为我们能具有两者之一,而缺乏另一者。勒与(Leasing)说得好:“有些人得到名声,另一些人却值得有名声而未得。”

  通往名声的道路

  通往名声的道路有两条:一是凭功业(立功),一是靠作品(立言、创作)。这样,在立功这条路上,主要的条件是伟大的心胸,在立言和创作这条路上,需要伟大的头脑。两条道路各有利弊,主要的判别在于:功业如过眼云烟,而作品能够保存下来。

  立功的一个短处是要依靠机运,因此,人们由立功所赢取的名声并非完全由他们内在的价值而得来,它同时需要境遇所赋予的重要性和光辉。再说,例如在战争中,如果由功勋所得的名声完全是个人的,往往依赖少数几个证人的证词而决定。其实,证人不一定在场,就是在场也不总是公正或无偏心的观察者。以上所说如何确定功勋的弱点,可用其他的优点来制衡,“功勋”具有实际性,能够为一般人所理解。所以,功勋一旦正确地报道出来,当事人立刻获得报偿,除非有关动机未被人们了解或欣赏。若是不明白其背后的动机,功勋都是不可了解的。

  立言和创作的情况正好相反。作品并不凭借机运而起始,而是完全依赖作家。只要作品存在,其实质和价值就能保持。此外,适当地评定作品是困难的,品格越高,评定越是困难。有时是缺乏了解作品的人,有时是批评家抱有成见或是不诚实。但是,作品的名声并不依靠一位裁判,它们会向其他裁判诉求。

  至于功勋,正如我所说过的,它只存在于后代人的记忆中,而且只是人云亦云的方式罢了。但作品是本身流传下来,除了部分有所失散之外,是以当初的形式留下的。在这种情形下,没有篡改事实的余地。任何对作品有所偏颇的判断,由于时间的流逝而荡然无存。往往是经历过一段时光,才有真正能评定某作品的人出现——独特的批评家专门评定独特的作品,连续地发表有分量的评语。这些意见整体地构成完美的正确的欣赏。虽然有些情况是经过几百年才得到重视,此后任凭更多的时光流逝,也无法改变这一鉴定——伟大作品的名声是巩固而必然的。

  节约青春资产

  人生的处境并不是富裕的,任何好东西都必须厉行极度的节约。青春就是一笔大资产,享用不尽,人们应该心满意足。年老时生命的喜悦和欢乐逐渐消失,就像秋天树木的叶子,名声宛如冬天的一棵常青树,适时地发芽生长。名声又好比必须在整个夏天生长才适合在圣诞享用的果实。在年轻之际用尽全力所完成的作品,在自己年老时仍然感到它青春依旧,该是一生最大的安慰。

  求善必须躲开恶

  如果不是由于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而是出于野心的驱使,大概永远不会有人为人类留下宝贵的不朽作品。凡是要寻求真善美的人,必须躲开“恶”,并且准备跟公众的评判对抗,甚至轻视公众及其代言人。所以,奥索留斯特加强调下面这句话:“名声躲开追求它的人,却去追求躲开它的人。”这实在是至理之言。只因为前一类人让自己迎合当代人的品位,后一类人敢于反抗。

  存在的价值

  如果我们的存在是否具有价值需要依靠别人来评定,我们的生命就是可悲的。但是,如果我们把存在的价值看做是名声,当作是世人的赞许,那么,英雄或天才的生命就是如此。每个人都需要自立,主要是靠自己为自己而生活和生存,所以个人的本质和自己的生活模式,对本身最为关切。如果一个人在这方面的价值不高,他在别的方面的价值也不可能太高。别人对他们的生存的看法是次要的、衍生的,对于他本人的影响说到底是间接的。此外,别人的头脑不是寄存个人真正幸福的理想地方——在他人的看法上只可能找到幻想中的幸福。

  虚荣心

  从人的幸福的观点而言,名声不过是满足骄傲和虚荣心胃口的珍贵点心。这一胃口,不管如何仔细地掩饰,在每个人心中都是极为强烈的,那些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想要成名的人,也许是最为强烈的。极力想要成名的人,通常有一段时期对于自己的价值无法肯定,必须等到机会来临,加以证实,让别人看看他是什么材料。在此之前,他总会觉得在世间遭受到暗中的不公道。

  各种形式的骄傲,不管它的性质或领域是如何的不同,说到底还是源于别人会怎么说,从而造成我们多大的牺牲!这种心态甚至在儿童中也能见到。虽然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存在,在老年之中最为明显。因为在感官之乐无法享受之后,虚荣和骄傲只有跟贪婪共同掌权了。

  心智上的优越性

  我认为心智上的优越性在于建构理论,也就是把若干客观事实进行新的组合。这些事实的种类极为不同,但是,事实越是大家明白,越是在日常经验的范围之内。如果把这些事实加以理论化,所能获得的名声就越为广阔。例如,要是有关的事实是数字、线条或是某专门学科,诸如物理学、动物学、植物学、解剖学、古代文献考证或是疑难史料探索,学者们因为正确地运用有关材料而获得的这类名声,大多不会超出各个学术圈子——人数不多,其中大部分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对于在其他专业享有盛名的人感到羡慕。

  第二章处人之道

  以人为鉴

  人负荷着自己的体重,完全没有感觉,如果要移动其他的物体,他立刻就感觉到它的重量了。同样地,人能够看到他人的缺点和恶习,但无视于自己的短处。上天的这种安排有一个好处:它利用别人来做镜子,我们就能从中看出自己天性之中的恶劣、错失、缺乏教养和可厌的种种脾性。只不过,通常都是狗向自己影子狂吠的老故事,他看见的是自己,不是他想象中看见的另一只狗。

  他人对我们的看法如果对我们会发生影响,只存在于他们对待我们的态度上,而且只限于我们是跟他们生活在一起,或是我们一定得跟他们打交道。但是,我们的人身和财物之所以在文明的状态中享有安全,应该完全归功于社会。不管做什么,我们需要他人的帮助,而他人之所以愿意跟我们交往,一定要靠他们对我们有信心。这样说来,他人对我们的看法,间接上对我们关系重大,尽管我看不出它对我们具有直接或立即的作用。

  敬重老人

  我们之所以对老人敬重,是因为老人在他们一生之中,已经明明白白地显示出他是否具有荣誉;年轻人则尚未经过这一考验,他只是被假定具有荣誉。活得久(有些低等动物一样活得久,有的活得更久)和经验多(只是对这世界更熟悉),都不足以说明为什么年轻人应该敬重老人。如果只是活得长久,也不过是因为老年人衰弱而需要对他们体谅,并不需要敬重。很明显,皓皓白发总会使人发生敬意——一种真正内在的和本能的敬意。皱纹是年老的更可靠的表象,却不能激发敬意:我们从未听到人家说“皱纹可敬”,但“白发可敬”是常用的。

  苏格拉底和克莱特斯

  苏格拉底在讨论会之后,时常被人动粗,他总是淡然忍受。例如有一次,有一个人踢他一脚,他承受侮辱的忍耐程度,让他的一个朋友大吃一惊。苏格拉底说:“一头驴子踢我,难道你认为我应该憎恨它吗?”在另一次,有人问他:“那家伙不是在骂你、侮辱你吗?”他回答说:“非也,他的话不是针对我说的。”

  著名的哲学家克莱特斯(Crates),有一次被音乐家尼可德罗姆斯打了一记耳光,脸上肿胀,又黑又紫,他就在额头贴上标记:“尼可德罗姆斯打伤的”,使这位笛手大失面子,因为他竟敢对雅典家喻户晓的哲学大师动粗。在写给美莱西普斯(Melesippus)的一封信中,戴奥基尼斯(Diogenes)告诉我们,他被雅典一位醉酒的年轻人殴打了,但是他补充说是小事。塞尼加说:“聪明人挨打该怎么办?有人打卡托(Dato)的嘴巴,他不生气,也不想报复侮辱,甚至不想还手,只是简简单单地不予理他。”

  容忍异己

  如果我们要跟人们一起生活,我们必须允许每个人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性格生存,不管他的性格如何。我们应该努力从事的,是在他的本性所许可的方式中善用他的性格,而不是希望他的个性有所改变,或是直截了当地指责人家性格的不是。这就是格言“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真实意义。可是这话虽然含有至理,要做到却很困难。一个人如果能够永远避免跟若干人打交道,那么他是非常幸福快乐的。

  在人生路途的进程中,如果我们愿意而且有能力做到两点:放眼前途,容忍异己,我们会受益良多。前者让我们不受损失和伤害,后者可以使我们免于争论和口角。

  容忍他人的艺术,可以用无生命的物体来练习我们的忍耐力而有所得。无生命的物体,由于其某种机械的或一般物理上的必然性,对于我们的肆意行动,会做出坚决的对抗——我们每天都需要具有这种形式的忍耐力。我们这样获得的容忍力,在我们跟人们交往的时候经常能够应用。我们会从此习惯于他人的反对,不管我们是在哪里遇到,我们都会认为这是出于别人性格的必然结果。他们的性格蓄意要反对我们,是由于丝毫不变的必然律,跟无生命物体对我们做出抵抗的情况一模一样。对别人的行为感到气愤,就如同对着滚到我们面前的石头气愤一样愚蠢。对于许多人,我们所能提供的最明智的想法就是:“我不要改变他们,我要善用他们。”

  排斥与共鸣

  两个人一开始交谈,对于彼此在思想和性情上的相同或相异,一下子就能感觉出来,每一个细节都显露真相,其容易程度和快速往往使人们惊讶不已。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一起谈话,尽管话题无关紧要,或是跟双方都没有真正的利害关系,一方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或多或少地会让对方不快,在很多情形下,简直导致极度厌恶;另一方面,性格相似的人立刻就会有一种共鸣的感觉。如果他们很像是一个模子铸造出来的,经过来往后可望意见完全和谐或一致。

  一致的心情

  我们很难看到两个人的心境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心境的变化,跟我们的生活状况、职业、环境、健康、个人一时的思绪等等,都有关系。这些不同会让两个性情最为投合的人,产生不和。要能够随时做出必须的校正,除去这种扰乱力,并且引入一致温度那样的要素,将是一项涉及高度教养的成就。

  一致心情对导致亲密友谊的相关程度,可以从一致心情对一大群人的影响上很容易地测定出来。例如,当许许多多人群集在一起,如果有某一客体性的有关事物,不管是什么,譬如共同的危险或希望、某个好消息、某种奇观、一出戏曲、一首音乐或任何类似的东西,那些能够以相似的方式对他们有所影响的事物,你就会看到他们都会倾心于某一想法的相互表达、某种由衷的关心的流露。他们之间有一种共有的愉快感受。那些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有关事物,经由克服所有私自的和个人的兴趣,产生心情上的一致。

  由于有关人士一时的心情不同所引起的不和睦,在各个社会都可见到,这类不和睦还能部分地解释,为什么对于过去各阶段我们所持有的态度、我们的记忆都加以理想化,有时几乎是让它完全改观——这种改变是因为我们无法记得在过去每时每刻都扰乱我们心情的所有的一时的影响力。就这一点来说,记忆力好像照相机的透镜,把它视域内的所有东西都缩小,因而创制出比原来景色更为精致的图像。

  对于一般人来说,不能相聚总是能获得几分这些好处,虽然记忆的理想化趋势需要时间去完成,可是这一理想化的趋势是立刻开始进行的。一定要隔一些时间才去探望新朋旧友,这是很明智的。再见到他们,你会发觉记忆已经开始理想化了。

  委屈自己

  与人交往就牵涉到把自己“拉低”的过程。仅是一个人具有另一人缺乏的品质,在他们相见时是不会发生作用的。其中一人必然遭受的损失,另一人是不会发觉的。考虑到大多数人都那么世俗、低劣和平庸,我们就要暂时变得平庸,否则无法跟他们交谈。

  你会充分欣赏下面这句话的真实和妥当性:做人需要委屈自己,有些人跟你交往的唯一接触点,就是你性格中自己最不喜欢的那一部分。避免跟他们交往是能让自己高兴的。对付愚人的办法,唯一能显露你的智力的办法,就是不跟他们来往,这一点你很快就会明白。这就是说,我们与人交往,不时会感到自己很像一个善于跳舞的人应邀参加舞会,到达之时,发现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是跛子,我们究竟跟谁跳舞呢?

  爱与敬意

  拉劳士福古说过一句令人深思的话:对于同一个人,我们很难同时又崇敬他又热爱他。如果这话可信,我们对于世人所可能要求的,就只能在敬和爱之间加以选择。

  人们是不轻易敬重他人的,也因为这一原因,敬意大多数是隐藏着的。因此,与“爱”相比,“敬”更能给予人真正的满足,因为“敬”跟个人的价值有关。“爱”就不能直接地这么说,它的性质是主观的,“敬”却是客观的。说实话,被爱比受到敬重更为实惠。

  虽然方式不同,人们的爱总是自私的。他们用来获得爱的手段,并不总让我们觉得自豪。我们获得他人的爱意,是我们不对他人的智力和善意做出过分的要求。但与人交往时一定要真心诚意的,没有丝毫伪装——不可仅仅出乎容忍,容忍说到底只是一种轻视。这让我们想起艾尔维修的一句观察入微的话:我们所拥有的才智,其分量通常可从能够令我们欣喜的那些才智中,很准确地估计出来。用这句话为前提,是容易做出结论的。

  正确的见解

  不管是在公众场合,或在社团,或在书中发表过什么不当的意见,并且获得接受——无论如何,没有受到驳斥,我们没有理由失望,或是觉得事情就此终了。为了求得心安,我们应该这么想:有关问题当在以后逐渐受到注意;新的看法会加上去;该问题会得以深思、讨论,通常到最后将导致正确的见解。在一个时期之后(时间的长短似乎要看困难的程度),明白人早就看出的答案,大家都会了解的。

  不同的人

  最令人无法招架的事情是,人们觉得你要依赖他们。一有这种想法,人们就对你态度无理而专横。有些人,只要你跟他们进入任何关系,就变得不文明。例如,如果你在有些场合跟他们谈到秘密的事,他们立刻异想天开地觉得可以对你乱来,而试图逾越礼貌的原则。这可以解释,你为什么愿意只结交很少的人,为什么不能跟粗俗的人太亲近。有人一旦认为我依赖于他超过他依赖于我,他立刻会觉得我偷过他什么东西。他会设法报复,取回一些什么。跟人相处想要取得优势,唯一的方法是让对方看到,我们不依赖他。

  性格高贵、心智宏伟的人,往往显出罕有的缺乏世故,对人们缺乏了解,他们年轻时更是如此。其结果是,要欺骗或是误导他们很是容易;在另一方面,性格普通的人更能适应世界,获得成功。

  大多数人都彻头彻尾地主观,除了他们自己之外,什么也引不起他们的兴趣。不管说什么话,他们总想到自己的情况,只要偶然有机会提到牵涉他们个人的任何事,不管其关系是多么疏远,他们的注意力就全部集中,全神贯注。其结果就是,一旦话题转移,他们就没有能耐对事物做出客观的评价,对于有损他们利益或虚荣的话,他们也无从承认它的有效性。因此,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他们动辄生气,觉得受到污辱或被冒犯,故而跟他们讨论任何一般性的事,我们都必须极度小心,避免让我们的话,跟我们面前之人的价值观和敏感想法,具有一丝一毫的可能关系,因为我们可能说的任何东西都或许会伤害他的情绪。

  如果不会影响到自身,人们大多数什么都不在乎。他们与真实动人的观感,或是精致、微妙和机智的谈话,完全无缘:他们不懂,或没有感受。但是,最为间接、可能性极少的、那些会扰乱到他们无聊的虚荣的事物,或是会不利地反映出他们极为珍贵的自身的任何东西——对于那些,他们就最为细心敏感了。这一方面,他们就像你可能不经意踩着它脚趾的小狗——从它大吠尖叫你就知道;或者,他们像全身长满溃疡和脓疮的病人,对待他们可要小心,必须避免无谓的照料。在有些人之中,这种情绪已经到达隘路,如果他们跟人谈话,对方表现出或者未能全部掩饰自己的才智,他们就会认为是不折不扣的侮辱。纵然他们当时隐藏恶意,这位无心的冒犯者事后想不出他们为何做出如此行为,绞尽脑汁,希望发现自己究竟做过什么事,惹起人家的毒意和仇恨。

  批评他人的人,就是在进行自我改造。习惯于暗中审视他人的一般行为,对别人所做或未做的事给予严厉批评的人们,能够改进自己,让自己尽可能完善,因为他们有足够的正义感,或是毕竟有足够的骄傲和虚荣,避免自己做出在他处增加严厉责备的行为。宽容的人正好相反,他们会宽容他人,也宽容自己。

  臆测

  当我们经验很少或是没有经验的时候,我们必定要依靠臆测的概念加以判断。对事物必须做出判断时,臆测的概念总是不能跟经验相提并论。对于一般人而言,臆测的概念就是出自他们私心的看法。那些在心性上比一般大众高超的人士,就不是这样——在“不自私”这一点上,他们跟其他的人不一样。他们根据自己的高标准去判断其他人的思想和行为,其结果就总是跟他们的盘算不相符合。

  远离卑劣的人

  一个性格高尚的人,由于自己经验的影响,或是学习他人的教训,最终还是会看出,大众之中有六分之五的人都在道德上和智力上发生问题,你对一般人所能期望的就是这样。因此,只要环境不把你跟那些人安排有亲谊关系,最好还是躲开他们,尽量远离他们,不跟他们发生关系——纵然这样,你仍未能达到适当地了解他们卑劣的程度:他一向所持对于人性卑劣的评估,需要不断地把它的范围扩大和加深。在此同时,他将会犯重大错误而有损自己。

  摇尾巴的狗可能是最凶狠的

  人们跟其他人交往的时候,就像月亮或是驼子一样,只让你看到他们的一面。每一个人都有伪装的天分——利用自己的容貌制造一副面具,所以他看起来总是像他想要假装的模样。因为他总是在他个性的范围内谋划,他装扮的外表非常适合他,其效果特别会令人受骗。每当他的目标是要讨好某人,企图赢得某人好感的时候,他就戴上面具。我们对这种面具须加留意,要把它当作是蜡制的,或是硬纸片做成的。千万别忘记意大利的一句绝妙的谚语:摇尾巴的狗可能是最凶狠的。

  日常小事

  从一个人处理小事的方式,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因为那时候他不会特加留心,对他人完全缺乏顾虑。这时常会提供好机会,借以观察一个人性格上的极端自私。如果这些缺点在小事上显露,或在他的一般行为中可以看出,我们就会发现他在处理大事上,也同样潜伏着,尽管他可能已把事实有所掩饰。这种机会不宜错失。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在那些“法律不会追究琐事”的事件中,如果某人不顾公众利益而中饱私囊,我们敢说他心中没有正义,要是没有法纪和强制力束缚他的手,他必然是一个大恶徒。不可信任他,不要让他进入门内。在私人圈子内不怕破坏法律的人,一旦觉得可以触犯国家大法而逃过制裁,会不惜以身试法的。

  知人断事

  跟我们有关系或是我们必须跟他打交道的人,如果显露出令人不快的习性,我们就必须问自己:这个人是否价值那么大,我们竟要忍受他那接二连三、变本加厉地展现的坏习性?如果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可说的话不多,因为空谈无益,我们惟有让事件继续下去,不管我们是否表达过不满。但是我们应该记住,我们这么做就是让自己暴露于再度被冒犯;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就需要立刻跟这位尊贵的朋友断绝往来,不再恢复关系。

  如果对方是佣人,把他辞掉,因为情况一旦重现,他不可避免地会重犯同样的或类似的过失,尽管在当时他衷心诚挚地保证不再那么做。人们对任何事,绝无例外地,都能忘记,可是不会忘记自己,以及自己的性格。性格是无从改变的。人们所有的行为都源于内心的原则,因而情景相同时总是会做同样的事,不会有所改变。

  要是一个普通人的善性超过他的恶性,我们在与他交往时,尽可依赖他的正义感、公正心、感恩、忠贞、爱和同情,不必激起他对我们有所顾忌。但情况相反的是,一般人都是恶性超过善性,相反的措施是较为谨慎精明的。“宽恕不计较”的意思就是,把高价买来的经验扔掉。

  行为规则

  了解一条与人相处的行为规则,甚至是发现这条规则,并且精确地把它写出来,都很容易;可是,不久之后发现,这条规则在实行时需要观念和箴规去制约,还不如自己要怎么活就怎么活。在这里,像一切想获致实际效果的论说一样,首先是了解规则,其次是学习如何付诸实践。致力推理可能马上就懂得理论,然而要做到就需要一段时间。

  没有人具有充分的条件能够独自发展,完全按自己的方式行事。每个人都需要获得预先设想好的计划所做出的指引,依循一般性的若干规则。但是,如果有人过分循规蹈矩,努力培养一个跟自己天性不合的性格,这种性格只是由人为的功夫而取得,并完全靠推理的过程才有所进展,他不久就会发现,贺拉斯的话可以确认:

  自律与强制

  让初学者看乐器的各种谱子,或是击剑的不同姿势,不管他怎么努力学习,一定会犯错。每当他犯错,他准会想,要依照眼睛看乐谱的速度,或是在剧烈的决斗之中去遵守那些规则,是完全不可能的。尽管如此,经过一连串的过失、错误和重新努力,逐步的练习使他变得完美。

  在学习写和说拉丁文时,我们会忘记文法规则。必须经过长时期的练习,傻子才会成为侍臣,冲动的人变得精明而世故,直言的人变得含蓄,高贵的人变得玩世不恭。虽然这类自律是长时期习惯的结果,它总是要有外界的强制才能做到,可是本性一直都在抗拒,有时竟然出乎意料地冲破一切。按照抽象的原则所做出的行为,跟出于天性所做出的行为,其间的差别犹如巧夺天工的人造品和一个有生命的有机组织之间的差别,后者的形式和物质是一体的,彼此无法分开。

  表现与隐藏

  一个人把才智和精明表现出来,就能够使自己在社会中受人欢迎——要是这么想,你一定还涉世未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别人具有这些优点,只会引起憎恨和愤慨,又因为需要隐瞒生怒的真正缘由(甚至对自己),这就让人更难忍受。

  人要是真正具有才智,不会想到需要大肆显露自己具有它:他知道自己厚实的底蕴,很是满足。西班牙的一句谚语正好用在这里:喀啦作响的铁蹄少一颗钉子。当然,我在开始说过,没有人应该让缰绳完全放松,把自己的真面目显露出来。因为我们的天性之中,有很多邪恶凶暴的一面需要隐藏起来。这就是说,消极的掩饰是可以接受的,但不能假装具有本来没有的品格。还需要记住的是,矫饰伪装一下子就会被别人发觉,甚至在他们还未明了所伪装的是什么之前。最后,伪装做作不可能持久,有一天面具终会掉下来。塞尼加说:“无人能够长时期伪装不存在的性格,因为天性不久就会依然故我。”(塞尼加《宽厚》)

  赞扬自己

  尽管有时你有理由赞扬自己,千万别受诱惑这么做。“虚荣”很普遍,“优质”却不多见。要是有人赞扬自己,虽然相当含蓄,人们会以一对一百打赌,认定那人是出于虚荣那么讲话,他糊涂,看不出自己是在献丑。尽管如此,培根的这句话不无道理:扔出去的泥巴够多了,总有一些会粘上去,这在诬蔑他人和赞扬自己都一样。他的结论是,恰当地赞扬自己是值得做的。

  真正的友谊

  正如这个世界流通的不是真的银币,而是纸币,在人生的真实尊敬和真正友谊之中,我们所见到的只是那些外表——一些按照原物尽力仿制的赝品。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质问,到底有谁值得获得真的银币?至于我自己,一只忠实的狗摇尾巴,比之他们表示关怀的一百种姿态,更能引起我的注意。

  纯真的友谊必须基本上对于另一人的祸福具有强烈的同情心,其同情的性质是完全超然的,没有利害冲突。这就意味着自我跟友谊对象的绝对认同。人性的自我本位对于这样的同情,是强烈地敌对的。所谓真正的友谊,是属于海蟒之类的东西,无人知道它是否荒诞无稽,还是真正在哪里存在过。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毕竟还存在有一丝丝真正友谊的许多例子,虽然一般来说,某种私下的个人利益,那种出于“自私”构成的诸多方式,到底是它的基础。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这一点真情具有非常高尚的影响,让我们有理由称之为友谊。

  检测友情

  在需要朋友做出相当牺牲来支持你,而对你真正有所助益的某些情况之外,最好的测试友情是否忠诚的方法,是看他接到你刚发生不幸消息时所显现的模样。在那时,他的面部表情或是一心想到对你的真实而诚挚的同情,或是面容完全平静,或是出现并非同情的蛛丝马迹,相信可以证实拉劳士福古一句有名的话:就算最好的朋友发生不幸,我们总会找到让我们高兴的什么东西。的确,在那时刻,一般所谓的朋友会发现,要压抑脸上一丝欢喜的笑容,不是那么容易。要让人们心情愉快,最好的办法是告诉他们你最近有麻烦事情缠身,或是不保留地道出你的个人弱点。这多么能说明人性啊!

  交友的忠告

  海天相隔,长时间不见面,总是对友谊不利的,不管我们是多么不愿意承认。我们对于不见面的朋友的关切——尽管是最亲近的朋友——不过几年就慢慢地会干枯,变为抽象的观念,终致我们对那些朋友的兴趣只是理念上的——的确,这样的友谊只不过是陈陈相因罢了。我们对于眼前经常所见到的,即使不过是可爱的小动物,我们会维持活生生而深刻的兴趣。这说明人们的感觉有其限度。

  跟断绝关系的朋友恢复往来,是人的一项弱点。对方一有机会,将对你做同一件事,我们到那时就会受到处罚,这是当初要跟他断绝往来的原因。的确,他会变本加厉,因为他私下知道你一定要依赖他。我们把佣人辞退以后再雇用,也会发生这种情况。

  你的朋友会说自己是诚恳的,但你的敌人才是真的诚恳。把你的敌人的谴责当作一贴苦药,用来认识自己。

  弱智者与丑婆

  温暖对身体是舒适的,人们感到优越对心理也是相宜的。我们想找友伴就是他有可能给予我们这种感觉,就像要取暖时我们先直觉会朝向火炉或是走进阳光中。这也就是说,有人会由于气质优越而为人厌恶。如果我们要讨人喜欢,就需要智力低下。女子在美貌上也是一样。在我们所遇见的一些人当中,要显露自己真正无假的智力低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对于男子来说,身体上的优越并不觉得那么重要,但是我敢说你喜欢矮小的人坐在身旁,不愿意坐在身旁的人比你英俊魁梧。这就是为什么男人之中的愚昧无知者和女人之中的丑婆,总是受人青睐,广受欢迎。我们可能会说,这些人性情非常温良,因为大家都要找借口照顾他们——这种借口会让自己和别人瞎眼,看不出为什么喜欢他们的理由。这也是为什么心理上的优越,不管是什么种类,总会使得感到优越的人孤立:人们纯粹出于憎恨而离开他,以各种方式来说他的坏话,证明自己的行为合理。

  信任与怀疑

  我们信任别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我们本身的纯然懒惰和虚荣心。我说懒惰,因为我们不去打听原委,不积极谨慎行事,而宁愿信任他人;自私,因为受到事情的压力,我们就找人倾谈心中块垒;还有虚荣心,因为要求他人保密,正是自己感到骄傲的事。尽管如此,我们期望别人忠实于我们所加诸他们的信赖。如果别人不信赖我们,我们不应该发怒,因为那就是说,他们诚心地赞美“忠实”,认为它少之又少——其稀少会让我们怀疑“忠实”的存在只是虚幻的。

  我们有时这么想,人们完全无法相信有关我们私人的话,可他们从未想到要怀疑这些话的真实性,但如果给了他们一丝丝怀疑的机会,他们就会发现绝对不可能再相信它了。我们时常透露什么事,暴露自己,只是因为我们猜想别人一定注意到了——正如有人会从高空跳下,因为他慌张,换句话说,因为他觉得他已经再也站不稳当,他所处的位置给他的痛苦很大,他认为不如立刻把生命了结。这种不正常被称为恐高症。

  礼貌和尊敬

  “礼貌”——中国人认为是一种基本美德,是大家私下都认同的。人们不管是道德上或是智力上的不幸缺陷,都需要彼此容忍,不应作为谴责的题目。这些缺陷由于“礼貌”而变得不那么明显,其结果对双方都有利。

  有礼貌是明智的,粗鲁是愚笨的。用不必要的、任性的、不文明的行为制造敌人,其疯狂的做法,就像在自己家中放一把大火。礼貌只是筹码——大家公认的假钱,吝于支出是蠢笨的——名达的人大把大把地使用。西方每个国家在信函的结尾用这样的词不达意的句子:你的最听话的仆人。但是,讲礼貌到了损害自己利益的程度,倒好像在可以使用代币的地方,你给的是真钱。

  在自然状态中,蜡是一种是紧硬而易脆的物质,稍微加热,蜡就会变软,可以塑成你喜爱的样子。同样地,你只要亲切有礼,就能使得人们随和讲理,虽然他们一般都是执拗凶暴的。这么说,礼貌之于人,就像热度跟蜡的关系一样。

  讲礼貌不是容易的事,因为礼貌要表示我们对每个人都尊敬,而大多数人根本不值得尊敬。礼貌讲究对人要亲切关心,而心中却很希望不跟他们再有往来。把自尊跟礼貌相结合,是智慧的杰作。

  在一方面,如果我们对自己的价值和尊敬,没有做出过分的估计,也就是说,我们对自己不是过于自豪,在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对于每个人在心中对他人所持的看法,有任何了解,我们对于侮辱——狭义地说,就是我们未获得尊敬的对待,就不至于动辄生气。要是大部分人厌恶任何涉及谴责自己的轻微暗示,那么你可以想象得出,万一他们无意中听到相识者数说他们的话,他们的情绪将会怎样。你该明白,一般的礼貌只是一副带笑的面具,如果面具移动了一些位置,或是短暂间给除了下来,你大声叫喊是没有用的。人在粗鲁之时,好像是他脱去所有的衣服,赤裸裸地站在你的面前。在这种情况下,像大多数人一样,他不会怎么好看的。

  不可辩驳他人的见解

  决不可辩驳任何人的见解,因为他相信的所有荒唐事物,你就是高寿如彭祖,也不可能一件件纠正他。人们言谈中有错误,也须避免改正,不管你的动机如何纯正。因为这很容易得罪人,而改变他人,纵然有其可能,也是极为困难的。

  如果你无意中听到他人的荒谬言谈而感到恼怒,你应该想象自己听到喜剧中的两个小丑对话。这个方法屡试不爽。

  人来到这个世界,如果认定在最为重要的事理方面可以教导这个世界,他要是能保住老命,就该感谢幸运之星了。

  心意

  如果想要你的看法被人接受,用冷静不带感情的口吻说出来,一切激情都根源于我们的“心意”。因此,如果你的看法是用激烈情绪说出来,人们会认为是出于“心意”的努力,不是“知”的产物,“知”在性质上是冷峻无情的。由于心意是人性的首要的和根本的成分,“知”只是附带发生的其次之物。人们多半会认为,你那么激烈地表达意见,源于你的心意被激动,而不去思考,心意之所以激动,只是出于你的意见的强烈性质。

  要是有理由怀疑某人在说谎,你得看起来像相信他说的每一个字。这会鼓励他继续说下去,他的说辞会变得更为激烈,到最后自露马脚。

  你若是看出某人企图隐瞒你什么,但并不太成功,要装作你不信他。你的这种反对态度,会刺激他透露真情,把实话说出,以对付你的怀疑。

  守口如瓶

  我们应该把一切私事当作秘密,在这些事情上,尽管你跟你的相识者意气相投。你要把他们当作完全陌生的人,除了他们自己能看出的事情之外,什么都不要告诉他们。因为在一段日子之后,情况有所改变,你可能会发现,即使是他们所知道最无关紧要的事情,对你也是不利的。

  在处世智慧上公开发表意见的人,都特别敦请人们慎言,并条陈诸多必须奉行的理由,所以无须我再加任何补充。但是,我或许可以添一两句鲜为人知、我觉得特为合适的阿拉伯谚语:

  不能告诉敌人的任何话,也不能告诉你的朋友。

  如果我守住“秘密”,这秘密就在我的看管之中;

  要是它不胫而走,我倒被判监了。

  沉默之树结出和平的果实。

  一般来说,与说话相比,以沉默显出你的智慧,是更为可取的。因为不说话是谨慎,说话总带一些虚荣的意味。表现这两种品质的机会差不多是一样的,但是,说话所给予的短暂的快感,常常受到欢迎,而舍弃用沉默可获取的长远的好处。

  叙述时的谨慎

  我们不该忘记,人们对于无关自己的事非常聪明,虽然他们在其他事情上显得并不怎么灵敏。人们善于做这类的代数:给他们一个已知数做根据,他们能解答最复杂的问题。因此,如果你想诉说很久以前发生的一件事,没有提及任何人的名字,或是指出你谈到的人是谁,你必须非常小心,任何可能指向实情的东西,无论是多么间接,包括某一地点、日期或是只是稍有牵连的某人的名字或是甚至跟事件关系遥远的某些情况,一定不要在叙述中引入。因为那么做立刻给人们一些肯定之物作为起点,加上他们得到对这类代数的天分的帮助,便能发现其余的一切。

  他们在这些事上的好奇心,变为一种狂热:他们的心意激励智力,驱使它往前,达到最难找到的结果。尽管人们对于一般及永恒真理毫无兴趣,就这事莫名其妙的细节来说,他们可热情洋溢了。

  生气蓬勃的人,在无人聆听之时高声说话,感到颇能发泄胸臆。最好不要这么做,以免养成习惯。因为在这种方式中,思想慢慢会跟说话打成一片,说话可能成为自言自语的一种过程。谨慎要求我们,在所想和所言之间,划出一道鸿沟。

  “钱财被骗,得益良多”,花钱买教训,我们一下子就买到“谨慎”。

  处世智慧

  可能的话,不要对任何人怀有恶意,但须仔细观察和记住他人的行为举止,这样才能够估计他的价值(至少对你自己而言),从而做出对他的态度。千万别忽视:人的性格是不能改变的,忘记别人的坏德性,好像是扔掉辛苦赚来的钱。做到这些,你能保护自己,幸免于不智的亲密以及乱交朋友的恶果。

  “不轻易爱人,也不轻易恨人”是处世智慧的一半,“不轻易说话,也不轻易听信别人的话”,是另一半。说真的,这个世界要我们遵守上述的一些条规,我们大可以以背相向。

  对人生气地说话,从你的言行显出憎恨,是不必要的行为——非常危险、愚蠢、可笑、凡俗。除了在所作所为之中,不要显出愤怒或憎恨。强烈的情绪在行为中最能有效地表达,只要你能避免用其他方式显露。只有冷血动物的咬噬是有毒的。

  “说话无须强调”,是明于处世之道者的老条文。这就是说,应该让其他人发现你说过什么话,要是他们迟钝,你还来得及逃避;另一方面,“说话加强要点”是想激起对方的情感,其结果总与所期望的相反。如果你的样子有礼貌,口气彬彬有礼,你就是不折不扣地污蔑许多人,也不致马上得罪他们。

  第三章人生与命运

  过去、现在与未来

  “现在”是唯一的真实和肯定,“未来”几乎总是不符合我们的期望,“过去”也跟我们的假定有所不同。过去和未来,总的说来,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么重要。远处的物体,肉眼看起来变得小些,在回想的时候会增大许多。只有现在才是真切和实际的。“现在”是唯一完全掌握住现实的时间,我们的存在只有在它的范围内才有可能。所以,我们应该为生命的这一现象而高兴,给予它应得的欢迎,享受没有痛苦和烦恼的每一刻,也就是可以忍受的时间,充分认识它的价值。

  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能实际拥有的就是“现在”,也仅仅限于现在。唯一不同的是,在人生开始之际,我们期望有一个长长的未来,在一生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就会回顾一个长长的过去。还有就是,我们的脾气(并非性格),已有若干明显的改变,这就让“现在”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显出不同的色彩。

  如果以往所经历的失望,对未来的担心,无不严重地影响着我们,我们就做不到这些。拒绝现在的欢乐时刻,或是因为对过去和未来不安,而未能珍惜目前的美好时光,就是极大的愚蠢。但对于现在,让我们记住塞尼加的话,把每一天都当作独特的一生看待。我们要尽可能地把每一天过得称心满意,它是我们实际上拥有的唯一时间。

  如诗人生

  “世界对人是宽宏大量的”,一个年轻人在早期教养中如果能除去这一观念,对他将有很大的好处;但教育的一般结果是加强这一妄念,我们对人生的初始观念,通常是从小说而非生活实际中得来的。

  在我们青春时代明媚的早上,人生的诗歌在我们面前展现壮阔的景色,我们奋不顾身,热切地要看它实现。我们简直是期望能抓住彩虹!青年预期他的事业宛如有趣的浪漫,这里就隐藏着我一直在叙述的失望的胚芽。这些景象如此可爱,其原委就在于它们是空想的,并不真实。在观看它们的时候,我们是居于纯知识的领域,这一领域是自足的,没有真实人生中的熙攘和斗争。试图实现这些想象,就是把它们定为意志的目标,其过程总是痛苦的。

  人生可以比喻为一幅刺绣,我们在前半生所见到的是刺绣的正面,后半生所见到的是反面。反面没有正面那么漂亮,但是比较具有教导作用,它能说明丝线如何绣在一起的。

  青春期的种子

  青春期的知觉是活跃的,能接受一切印象,青春时代拥有这一特权——种子在这时播下发芽,青春期是我们心智的春天。那时人们能领略深刻的真理,但不能构想出深刻的真理——也就是说,深湛真理的初始认识是立即的,是由一时的印象召唤出来的。只有当印象深刻活跃时,人们才能获得这种认识。如果我们要对深湛真理有所了解,完全要靠我们善用前段岁月。

  在人生的后期,我们可能更有能力影响他人——影响世界,因为我们的天性已经发展完备,不受新观点的左右。不过,这时的世界比较不能影响我们。这是我们诉诸行动和获取成就的时候,而青春期是构成基本观念、为思想奠定基础的时候。

  命运的真实

  不管人的命运呈现出多么不同的形式,一些相同的成分总是在那里的。因此,人的一生,不管是在农舍或是在皇宫,在军营还是在修道院度过,大致是一样的。请把环境任意改变吧!任你挑选奇遇、成功或失败也行!人生就像一家糖果店,货物应有尽有,形形色色——全都是用同样的糖浆做出的。人们谈到某人的成功,他跟一个失败者的命运看来没有多大不同。世界上的不平等像万花筒的组合一般,每转一下,一幅新景象呈现眼前,但实际上我们所看到的,还只不过是以前看过的同样东西。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都充满对于快乐和幸福的憧憬,并且希望确实能一生完美。命运总是不客气地老早教训我们,我们并不能真正拥有什么,世上的每样东西都由她统驭,对于我们所具有的一切——我们的配偶或子女,甚至我们的手臂和腿、眼和耳以及脸部正中的鼻子,都拥有无可争议的权利。在任何情形下,我们不久就会从经验中领会到,所谓幸福和欢乐都不过是海市蜃楼,从远处可以见到,一旦接近时就消失了。在另一方面,折磨和痛苦却是千真万确的,其现实性没有缓冲余地,不容许妄想或虚假的希望置身其间。

  命运和机运

  古代的一位著作家说得好,世界上只有三大力量:精明、实力、命运。我认为最后一项最有威势。我们的一生像一艘船的航行,命运——包括好运与厄运——担任风的角色,它能把船往前推送,或是驱赶船远离航道。我们所能做的非常有限。像舵一样,如果努力一直地操作,可能对船的航行有所帮助,但经过一阵狂风,一切又告失败;但如果是顺风,船可以一直走,无须掌舵。命运的力量,以西班牙的一句谚语表达得最好:祝福儿子好运,然后把他扔进海中。

  “机运”可以说是一股恶势力,我们应该尽量让它少发生作用。你说,哪里有这么一位施与者,他在分发礼物之时,完全是出于他的善意和慈恩,同时又让我们可以喜滋滋地盼望再从他手中敬谨地领受厚赠?他懂得训示收受者的至上技巧:一切的勋绩和功德在他的大恩大德之前都失去力量,没有用处。这位施与者除了“机运”,还会是谁?

  财富与海水

  富人的巨大财富不会使穷人激动,相反,富者如果希望破灭,他的既有财产不能让他得到安慰。财富好比海水:你喝得越多,你越口渴。名声也是一样。损失财富让人悲痛,但随后就会恢复以前的心态。理由是,命运让他的财富减少,他的权利要求也随之减少。但当不幸降临之际,让我们减少对权利的要求,是最为痛苦的。我们一旦接受现实,痛苦逐渐减少到后来不再感到痛苦,像一个痊愈的老伤口。反之,幸运降临,我们对权利的要求越来越高,没有制约。这种扩展完毕,欣喜也就停止:人们习惯于增加要求,因而对于眼前能够满足自己的财富量感到淡漠。

  富人与穷人

  生来就有钱的人,已经把钱等同于空气,没有它不能过活。他牢牢地看着钱,像保证生命一样。这种人通常都喜爱秩序,为人谨慎而节俭。生来景况不好的人,把贫困不当一回事,如果靠什么机会发了财,他会把它看作身外之物,钱就是花的,花得开心就值得,因为就是把钱花光了,他还可以像过去一样过活,还少了一桩麻烦。莎士比亚在《亨利六世(下)》第1幕第4景有这样的话:

  这句俗话一定可以获得印证:

  乞丐骑马,马不累死不下马。

  经历过贫困的人比较不怕贫困,因而比之那些生于富贵人家、对穷苦无亲身经验的人,容易趋于挥霍奢侈。自小境况美好的人,一般都对未来谨慎小心,比那些突然暴富的人,较为节俭。这似乎是说,贫穷从长远看来,并不是那么可怕。

  人生如棋

  特伦斯(Terence)有言:“人生好比一局骰子戏,如果所出现的点数不是你所要的,你还是能动脑筋同样善用它。”特氏在这里所想到的必定是类似“十五子棋”的一种游戏。更简要一些,我们可以说人生好像是一场牌戏,洗牌和发牌是命运。就目前的讨论而言,最适当的比喻似乎是下象棋:我们决定一盘棋要怎么走的计划,将受到对手要怎么下的牵制——在人生中,则受制于命运的变幻无常。我们被迫修正策略,在实施时往往要作重大的改动,以致原来计划的特点几乎没有一项可以看出了。

  顺境与逆境

  时间造成巨大的变化,就其本质而言,所有的事物都是稍纵即逝的——这些可信的话应该永远记住。因此,不管你的情况如何,要对自己做出相反的设想:在顺境中,想到不幸;在情投意合时,想到敌对;在天气晴和时,想到密云满布;在热爱中,想到恨;在信任的时刻,想象他人的不义,懊悔自己那么相信人家。同样地,自己在逆境中,要保持欣喜时光所有的轻快感——这真是处世智慧的不竭资源!那么,我们应该多做反思,才不会那么容易受骗。因为,一般来说,我们应该预想到年岁带来的变化。

  时间与疾病

  “时间”是最厉害的高利贷剥削者,如果你要时间预先支付,你得付出最昂贵的利息。例如,如果施以未熟化的石灰和人工热气,一棵树可能在几天之内长叶、开花和结果,但之后那棵树就会枯萎死去。同样,年轻人可以滥用他的体力——就说几个星期而已——在19岁做出30岁时很容易做到的事,时间可以给他那笔他要求的款项,但是他必须付出的利息,必得出自他往后岁月的精力,甚至得用他的一部分生命支付。

  有些疾病是可以完全康复的,但必须让病痛自然痊愈。这样痊愈之后疾病消失,不留痕迹。如果病人性子急躁,仍在病中的时候就坚持认为已经痊愈,在这种情形中,“时间”同样肯借贷,病痛也会好转,但一辈子要付出的利息是体弱和慢性病。

  谨防不欠时间的债

  在战时或是在不平静的年代,我们可能马上需要现款,往往就必须以正常价格的三分之一或更少卖出房产或政府公债;而若是我们肯等待,市场经过一定时间总会恢复正常的。但是我们强迫时间贷款,所遭受的损失就是所付出的利息。又或是有人想作长途旅行需要钱,本来过一两年就可以从收入中存下足够的一笔钱,但是他不能等,因此他去借钱,或者取出一部分本钱——换言之,他要时间预先借钱给他。他付出的利息是账目混乱,亏空增加,损失永远无法弥补。这些就是时间用高利贷剥削我们,不能等待的人是它的牺牲者。试图改变时间的步伐,是最浪费的做法。这么说,我们必须谨防不欠时间的债。

  人生的阶段

  几乎每一个人的性格都似乎特别适合人生的某一阶段,他到达这一阶段就是登峰造极。有些人年轻时非常可爱,在那以后,毫无出色之处;有人在盛年时活跃有劲,年纪渐增就失去所有的价值;许多人在年老时最占优势,这时他们的性格显得比较柔和,饱经世故,逸致地对待人生。

  这一特殊性,可能由于有关人士的性格,跟青年、壮年或老年的性质比较接近,这一性格或是能跟人生的某一阶段相辅相成,或是可以矫正他在某一阶段一些特别的缺点。

  玩牌

  在各个国家中,玩牌都是社会上的主要消遣,它可以衡量社会的价值观,也是思想破产的表象。因为人们没有思想可以把玩,他们就玩牌,都想赢对方的钱。真傻!为了做到公平,且让我谈一谈玩牌的好处。它能够让人学习世故,如何蝇营狗苟,怎样能巧妙对付由机运决定而不可改变的情况(例如,刚拿到的一手牌)。这就要尽力为之,必须要学一些伪装,情况恶劣时脸上还堆满笑容。但在另一方面,正因为这样,玩牌肯定使人玩物丧志,因为它的整个目的就是运用各种伎俩和计谋,去赢取别人的钱。在牌桌学到的这些习惯,就会深植而且进入实际的生活中。在每日的事务中,人们逐渐把真实人生看作牌局,觉得可以无所顾忌地运用优势,只要不逾越法律的范围。

  俄国管号乐队

  一个普通的社会就好像完全由俄国管号组成的乐队所奏出的音乐。每一支管号只有一个音符,每一个音符在适当的时候出现,就奏出音乐来。由单一管号所奏出的单调声音中,你能充分地看出大多数人的心理状态如何。我们的脑海似乎只有那么一点思想,不能容纳别的什么。我们很容易看出,为什么人们都那么烦闷无聊,为什么喜爱社交,为什么喜欢在人群中走动——为什么人类是群居的?是个人自己性格的单调,让人们觉得独处是无法忍受的。“愚蠢诚然是自己的重负。”(塞尼加《书文集》卷9)让很多人聚在一起,我们才得出一点结果——由我们的单音管号所奏出的一些音乐。

  悲与喜的花招

  不管命运如何降临我们身上,不可太高兴,也不可过分悲伤。一方面是由于一切事物都充满变化,我们的运气随时都会变动;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在判定事情对自己是好是坏之时,我们易于受到欺骗。

  几乎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这样的经验:我们为之悲伤的一些事,以后证明为所发生过的最好的事;或是我们为之欢欣不已的事,竟然成为最大痛苦的来源。为了对付这种情形,我在这里所建议应该采取的心理态度,莎士比亚曾经巧妙地说到过:

  我觉得喜事悲事都有许多花招,

  所以它们猛然间出现的面貌,

  未能使我惶悚不知所措。

  (《皆大欢喜》第3幕第2景)

  坚忍主义者

  一般而言,面对种种不幸而能保持平静的人,表明他了解人生的路程上有许多可怕的事会发生;他把当前的困难看作只是可能降临的一部分。这是坚忍主义者的气质——永远不忘记人类的悲惨命运,而是总要记住,我们的生存充满痛苦,我们可能遭遇的不幸是无数的。不管是在何处,我们只要四周一望,就能重新感到人类的苦难。眼前看到的尽是人类在挣扎、踉跄受苦——都不过是为了可怜的生存,没有生趣,没有回报!

  对不幸有所准备

  如果我们认定不幸有可能到来,像俗话所说的“对不幸要有所准备”,它在降临我们身上时,便不觉得那么严重了。其主要理由可能是这样:在不幸的降临之前,要是我们已经静静地想到它是否会发生,我们会知道它的全部程度和范围,至少我们能决定它将如何影响到我们。所以如果它真的来到,便不会使我们过度难受——我们所感受到的不会超过其实际的分量。如果没有准备,心态一时陷入惊慌,我们无法看出祸害的全部涵盖面。无论如何,它看起来影响太大,受害者会以为是漫无止境的,从而把事态扩大。同样地,黑暗和情况不明总是增加危险感。当然,如果我们想到过不幸的可能性,我们也会同时考虑到何处可以找到帮助和安慰。至少,我们已经习惯了“不幸”这个念头。

  “世上所发生的每一件事——从最小的一直到最大的生存事实——都是有其需要而发生的。”要是确实了解这句话,我们将能装备齐当,冷静地忍受人世间的不幸。这样,人们不久就能让自己适应不可避免的事——那些有其需要而发生的事。人们要是了解所发生之事都是有其需要的,他们就会发现事态就是这么无可改变,哪怕是世界上最古怪的机遇,也是其需要的产物,正如同按照熟悉的定理、合于我们期望所出现的一些现象。

  不如意的小事

  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不如意小事,我们可以看做是用来磨炼我们的途径,让我们能承受更大的不幸,不会因为我们事业顺利而丧尽生存能力。人与人之间的一些小小的分歧、无关紧要的争论、别人的不当行为、流言蜚语还有生活中许多别的相似的烦恼,对待每天的这些小麻烦,人们应该像是全身武装的齐格飞。我们不应该为那些小事感慨,更别记在心中为之烦恼,而是要跟它们保持距离,把它们看作路上的石头,推开不让其挡路。千万不要去想它们,不容它们在反思中占一席之地。

  译者注:这里是指德国神话主人翁齐格飞(Siegfried),他在青年时代曾经多次历经奇遇。他的隐形外套,让他有神勇力敌12人。

  大胆面对妖魔,勇敢面对人生

  作为促进快乐不可缺少的气质,仅次于精明的是“勇气”。当然,我们无法让自己具有这些,因为我们主要从母亲承获前者,从父亲继得后者。然而,对于既已存在的这些气质,我们却能靠决心和锻炼得到帮助。在这个“用假骰子玩游戏”的世界,我们必须有钢铁般的性格,具有经得起命运打击的甲胄,以及跟他人抗衡以取得进展的武器。人生是一场长久的战事,每往前一步都得拼命。伏尔泰说得对:“我们要成功,只有靠剑刃,我们死的时候利剑还在手上。”暴风雨刚刚开始加剧,甚或是地平线上乌云初起,就立刻退缩或心灰意懒、不知所措的人,是不折不扣的懦夫。

  人生与星斗

  每个人的一生事业,并不像占星术所说的,可以凭靠观察星斗而预测出来。但是,人生的一般过程,就其各个不同的阶段而言,可以用行星的接续运行来比喻,所以人们可以说是依次在每一行星的影响下度过岁月。

  人在10岁时,水星(使神)当头:10岁的人像水星一样,在一个小范围之内非常活跃,凡事对他的影响都很大。但在这位灵活善言的使神指导之下,他取得很大的进步。

  20岁由金星(爱神维纳斯)接管,这时男子全心热爱女人;

  30岁,火星(战神)位列前茅,这时的人浑身是劲是力——勇敢、好斗、倨傲。

  年届40,就由4个小行星管事。这时人的生命范围扩大了。他很实在,换句话说,由于谷神星的帮助,他偏爱有用的事物;受到灶神星的影响,他有自己的炉灶;小惑星(智慧女神)教导他具有必要的知识;他的妻(婚姻女神)是管家的女主人。

  到50,主要的影响力来自木星(主神)。这时他的许多同时代的人已经去世,他觉得他是当代的佼佼者。他的精力依然旺盛,而又富于阅历和知识。根据他的个性和地位,他对周围的一些人具有权威。他不再倾心于接受他人的命令,他要自己说话。这时最适合他的工作,是在他自己的范围内,从事指导和管理。这显示罗马主神朱庇特的胜利结局,50之人到达人生的顶峰。

  然后是土星的到来,大约是60岁,这时人像一条船,迟钝而缓慢:

  但老人啊,许多看来就像是已经死去;

  像铅块一般的笨拙,迟缓、沉重和苍白。

  (《罗密欧和朱丽叶》第2幕第1景)

  最后是天王星。用俗话说就是,人要归天国了。

  我不知道怎么处理海王星,因为这颗行星命名不当,我不便用它正确地称呼——爱神厄洛斯,否则我可以指出人生的开端和结束是如何相连,厄洛斯跟死亡的关系是怎样的密切,以及冥王星如何是一切事物的毁灭者和创造者。死亡是生命的大储藏库,各种实体都由冥王星而来——此刻活生生的每一实体,都曾经在那里存在过。我们要是知道其中的奥秘,一切都将一目了然!

  钻石就在你家后院

  《钻石就在你家后院》是拉塞尔·康维尔演讲的文字稿。康维尔曾亲自演说达6000多场次,由此获得了400多万美元的报酬(相当于今天的1.45亿美元)。这本书极具激励性,影响了无数美国人。

  作者小传

  拉塞尔·康维尔,一位伟大的美国公民,著名的演讲家、牧师、作家、律师,他亲手创建了坦普尔大学和两家医院,其著名的演讲《钻石就在你家后院》创造了世界上同一主题演讲次数最多的纪录,高达6000余次,因此被誉为美国第一讲台演讲家。他的足迹遍及世界的无数角落,包括中国。他一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6个小时,一直不停地演讲,唤醒人们对幸福和成功的渴望,拯救那些迷惘和失足之人。在他82岁生命临终之前,他将演讲所得的400多万元无私地奉献给了社会。

  名人点评

  创业者若拥有积极的心态,就可以缔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里根

  能够促使心情愉快的不是财富,而是健康……而要想使我们的身体健康,首要的条件就是我们应该拥有积极的心态。

  ——叔本华

  哪里可以找到钻石

  1870年,我们顺着底格里斯河一路游览,在巴格达找了一个年长的向导,由他带领我们游览波西波里斯、尼尼微、巴比伦,以及远至阿拉伯湾的亚述古帝国遗迹。向导对这一带的人文风景十分熟悉,而且很喜欢取悦游客。好像理发师会在理发时不断讲故事给你听那样,使得你就不会太在意他在你头上又抓又挠了。他一连跟我说了好几个故事,令我不胜其烦,最后只好拒绝听他讲——他一开口,我就把脸转向别处,似乎令他十分生气。

  记得那天将近傍晚时,他突然摘下戴在头上的那顶土耳其小帽,在空中不停地挥舞。我不晓得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但还是不愿意看他一眼,以免又得听他喋喋不休地述说另一个故事。然而,尽管我并不是一个好奇心很重的人,到最后还是忍不住转过头看他。就在我的目光落在那个可爱的向导身上时,他又逮住机会,对我说道:“我现在要告诉你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我可向来只讲给最要好的朋友听!”他都这么说了,我只好把自己当成他最要好的朋友,开始听他讲这个故事。一直以来,我都很庆幸自己当初听了他这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名叫阿尔·哈菲的德波斯人,住在离印度河不远的地方,拥有一大片兰花花园、稻谷良田和繁盛的园林。他是个知足的人,而且十分富有——因为他很富有,所以他十分知足,正因为他很知足,所以他十分富有。有一天,一位年老的佛教僧侣来拜访老农夫,就坐在阿尔·哈菲德的火炉边,跟他说明芸芸众生所居住的这个世界是如何形成的。

  他说,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在太初之时只是一团雾气;有一天,上帝把手指伸入这团雾中,缓缓转动他的手指,并逐渐加快旋转速度,终于把那堆雾旋转成一个大火球,在宇宙中滚动,在其他宇宙迷雾中不停地燃烧前进。上帝又凝结了所有的热气,降下倾盆大雨,冷却了滚热的地表外壳。接着内部火焰冲破冷却的地壳,形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美好世界的高山河谷。当内部熔岩涌出地壳,迅速冷却时,就形成了花岗石;冷得比较慢的就变成了白银,再慢一点的,则成了黄金;在黄金之后,才凝结成钻石。

  这位老僧侣说:“一颗钻石是由一道阳光凝结而成的。”

  他说得似乎千真万确,我们都知道,每颗钻石都会熠熠发光。

  接着,僧侣又讲述了另一个故事,也是我永远不忘记的。

  钻石是上帝创造的最后一种矿物,是矿物中最高级的;女人是上帝创造的最后一种动物,是动物中最高级的。我想,这就是为什么钻石与女人会彼此喜爱,如此相得益彰的原因。

  老僧侣告诉阿尔·哈菲德:如果一个人拥有满满一手的钻石,他就可以买下整个国家的土地;要是他拥有一座钻石矿场,他就可以利用这笔巨额财产的影响力,把孩子送上王位。

  阿尔·哈菲德听了这些有关钻石和钻石价值的话之后,那天晚上上床时,就变成了一个穷人——不是因为他失去了一切,而是因为他开始变得不满足,所以觉得自己很穷;也因为他认为自己很穷,所以变得不满足。

  他想:“我要一座钻石矿。”因此,他整夜都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去找那位僧侣。

  当这位僧侣一大早被叫醒时,十分不高兴。但哈菲德并没有想到这一点,他毫不在意地把僧侣从睡梦中摇醒,对他说:“你能告诉我什么地方可以找到钻石吗?”

  “钻石?你要钻石做什么?”

  “我想要拥有巨大的财富,”阿尔·哈菲德说,“但我不知道哪里可以找到钻石。”

  “哦,”僧侣明白了。他说,“只要你能在高山里面找到一条恰巧在白沙上流过的河,那么就可以在沙子里找到钻石。”

  “你确信真的认为有这样一条河吗?”

  “多得很,多得很。你只要出去寻找,一定会找到。”

  阿尔·哈菲德说:“我会的。”

  于是他卖掉了农场,收回借款,把房子交给邻居照看,就出发寻找钻石了。

  在我看来,他最初找的方向很正确。他先是去月亮山区寻找,然后到巴勒斯坦地区,接着又流浪到欧洲,最后他身上带的钱全都花光了,身无一文,衣服又脏又破。他站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海湾边时,看到一道巨浪越过赫丘力士石柱涌来,这个历经沧桑、痛苦万分的可怜人无法抵抗纵身一跳的诱惑,就随着浪峰跌入海里,从此永沉海底。

  那个老向导说完这个十分悲哀的故事之后,拉住我骑的那头骆驼的缰绳,又回去扶正另一头骆驼背上的行李。我记得当时我满怀狐疑:“他为什么只把这个故事告诉最知己的朋友?”这个故事似乎没有开头,没有中间,也没有结尾——什么也没有。我听过或看过的故事中,从没有一个像这一篇那样,在—开始就把主角给杀了。这个故事才刚起头还不到一章,主角就已经死了。

  向导走了回来,再度握住我骑的骆驼的缰绳,继续说下去。

  有一天,阿尔·哈菲德的继承人带骆驼去花园喝水。当骆驼把鼻子伸到花园那清澈见底的溪水中时,阿尔·哈菲德的继承人突然发现,在浅浅的溪底白沙中闪烁着一道奇异的光芒。他伸手下去,摸到一块黑石头,石头上面有一处闪亮的地方,发出彩虹般的色彩。他把这块怪异的石头拿进屋里,放在壁炉的架子上,然后继续去忙他的工作,把这件事完全给忘了。

  几天后,那位告诉阿尔·哈菲德钻石是如何形成的僧侣前来拜访继承人。他看到架子上的石头发出的光芒时,立即奔上前去,惊奇地叫道:“这是钻石!这是钻石!阿尔·哈菲德回来了吗?”

  “没有,阿尔·哈菲德还没有回来,而且那不是钻石,那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我是在家里的花园中发现的。”

  “我只要看一眼,就知道是不是钻石,”僧侣说,“这是一颗真正的钻石!”

  于是他们一起奔向花园,用手捧起溪底的白沙,发现了许多比第一颗更漂亮、更有价值的钻石。

  向导对我说,这就是人们发现印度戈尔康达(Golconda)钻石矿的经过‘那是人类历史上发现的最大的钻石矿,其价值远远超过南非的金百利(Kimberley)。英王皇冠上的库伊努尔大钻石(Kohinoor、106克拉),以及那颗镶在俄王王冠上的世界上最大的钻石,都是在那座钻石矿采到的。’

  我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美妙的启示。这时向导再度从头上取下他那顶土耳其小帽,用手在空中挥舞,借以让我记住这个故事,深思它所蕴含的教训。

  那个阿拉伯向导说的每一个故事都寓含着一个人生教训,虽然并不是每个故事都具有意义。他说,假如阿尔·哈菲德能留在家乡,挖掘自己的田地或花园,而不是在异乡流浪、挨饿受穷,最后跌入大海而死,他就会发现他原本就拥有“遍地的钻石”。没错,后来证明那块花园里的每一片土地、挖下的每一锄泥土,都能找到无数的钻石与宝石,用来点缀许多国王的王冠。听完这个故事,思索它所寓含的教训之后,我终于明白向导为什么要把这个故事保留起来,只讲给他“最知己的朋友”听了。不过,我并没有把自己的发现告诉那位阿拉伯老向导,也不打算告诉他,因为那是一般阿拉伯老人的处事态度,就像律师总是会委婉地表达他所不敢直言的事情。在他看来,这个来底格里斯河游览的美国青年,最好待在美国的老家。我并没有告诉他,我已经领会了他所要表达的意思。

  钻石就在你的脚下

  我听完他的故事以后,想起了另一个故事,接着就把这个故事讲给他听。我告诉他,听完他的故事以后,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接着就把这个故事讲给他听。

  有个人在加州拥有一处牧场。1847年,他从报上得知,南加州发现了金矿。他就把牧场卖给苏特上校,动身去寻找黄金。苏特上校在农场的小溪上盖了一座磨坊。

  有一天,他的小女儿从磨坊的水沟里挖起一些湿漉漉的沙子带回屋,把沙子洒在壁炉前使之干燥。一个来访的客人发现,当沙子从小女孩的手指间流泻下来时,竟有些沙粒在闪闪发亮,这就是加州最早发现的纯黄金。而那个一心寻找黄金的加州佬却卖掉了这座农场,远走他乡,再也没有回来过。

  两年前,我在加州发表这篇演讲时,地点就在距离这座农场不远的城市。他们告诉我,那座金矿目前还在开采,而拥有农场三分之一股份的主人,近几年来平均每15分钟就能获得价值20美元的黄金,不管他是醒着还是在睡觉。

  噢,也许有一天,你我都有这样的机会,能够获得如此巨额的财富。还有许多这样的故事,其中最好的一个例子发生在宾夕法尼亚州。

  有个人住在宾州,他在当地拥有一处农场,却把它卖掉了。如果我在宾州也有一块土地,我可能也会像他这样。他在卖掉土地之前,先找到了一份工作:去加拿大替他表哥经营收售石油的生意。加拿大先发现了石油,这个农夫才决定去找住在加拿大的表哥谋一份差事的。因此,各位可以看出来,这个农夫并不是傻子——在尚未找到其他工作之前,他是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农场的。

  在各种各样的傻子中,最傻的莫过于在还没有找到新工作之前,就贸然辞去了旧工作的人。这句话特别适用于我的同行,但想要离婚的人可不能套用这句话。话说回来,农夫写信到加拿大,但他表哥回信说,他不能雇用他,因为他对石油生意根本就是个外行。农夫就说:“好,我要去了解。”于是他下定决心研究有关石油的全部知识。他从第二天就开始潜心学习,从最原始的物质特性,一直研究到如何炼油,直到对这一行全部了解为止。然后,他写信给表哥:“现在,我对石油已经很了解了。”他表哥就回信说:“好极了,你就过来吧。”

  根据当地政府的文件记载,这个农夫将他的农场以833美元的价格出售。

  他一离开农场,农场的新主人就立刻开始处理牛的饮水问题。他发现,前主人已把这件事处理妥当。有一条小溪从附近的山坡流下来,有一块厚木板以一定的角度横放在溪上,一边比水面低几英寸,前主人之所以用这种方式摆设木板,是因为要把浮在水面上看起来很可怕的泡沫挡住,以免农场的牛不敢喝。

  但前主人哪里知道,那些可怕的泡沫就是石油!也就是说,卖掉农场前往加拿大经营石油的农夫,遗留下来的正是一口石油井,这口井会不停地流出优质的石油,连续流了23年之久。宾州的地质学家早在1870年就估算出,这口井为该州赚进了一亿美元。目前,农场的原址已建立了泰特斯维尔巾市,而那口名叫普莱森特尔的油井仍然在冒油。我要在这里再度提醒各位,那个努力研究石油知识的农夫,竟只以833美元卖掉了自己的农场,这笔钱太少了,令我忍不住想要说:“真是不应该呀!”

  请允许我再举一个例子,地点是在麻州,很抱歉,因为那里是我的老家。

  故事的主人离开麻州出外求学。他进了耶鲁大学,研究矿物。念到大四时,学校以周薪15美元,请他在课余指导那些跟不上班的学生。他接受了这份差事,当然也继续自己的学业。毕业后,学校将他的周薪从15美元调高到45美元,并聘请他担任教授。他并没有接受,而是立即回家对母亲说:“妈,我不想做每周只45美元的工作,像我这种头脑的人,周薪45美元算得了什么!妈,我们到加州去吧,只要我们挖到黄金,就会马上变成富翁!”母亲回答他:“不行,平静而快乐的生活跟发大财一样可贵。”

  不过,由于他是个独生子,母亲最后还是让步了——他们家向来如此。他们卖掉麻州的财产,搬到威斯康辛州。青年在一家铜矿业公司就职,仍然从15美元一周起薪,如果他为公司发现了金矿,还可以分得红利。

  但我听说他从来就没有发现过金矿,我也听说了他老家后来发生的事情。他离开老家后不久,买下他房子的农夫出去挖马铃薯回来时,把马铃薯装在大篮子里,想从前门带进屋里。但门口两旁的石墙靠得很近,把篮子夹住了。顺便告诉各位,我们麻州的农场大多是用石头砌墙的。

  农夫就把篮子放在地上,想费点力气把篮子拉进屋里。他先拉一边,然后又拉另一边,但篮子仍被紧紧地夹在门上。农夫最后用力把篮子拉进来时,突然注意到,上层台阶的一块石头嵌着一大块天然白银!而那位不愿屈就45美元周薪的矿物学教授,在出售麻州老家这幢住宅时,就是坐在那块石头上和买主讨价还价的。他从小就在这栋房子里长大,在那块白银旁边来来往往,他的衣袖和裤管也曾在上面磨擦,这块石头也似乎在说:“快来呀,快呀,快呀,我这里有一块价值几十万美元的白银,为什么不把我挖走呢?”

  那名青年却不知道要把它取走。他在纽伯瑞港也没有找到白银,他后来工作的地方也没有金银可挖,亏他还是个矿物及采矿学教授呢。

  我想没有比整晚在这里讲述那个教授所犯的错误更有趣的事了。我很想知道那个人目前在威斯康辛做什么。我可以想象他坐在那里,在他的壁炉前面,对他的朋友说:“你们认不认识那个住在费城名叫康维尔的人?”

  “哦,认识,我听说过他。”

  “你们是不是也认识那个地方的琼斯?”

  “认得呀,我知道这个人。”

  然后,他开始哈哈大笑,笑个不停,然后对朋友说:“他们犯了和我相同的错误,完全一样。”这就糟蹋了整个笑话,因为你我也是这样。

  你没有权利当穷人

  今晚在座的100个人里面,就有90个人犯下过同样的错误。我得说,你们都应该是富翁,你们没有权利当穷人。身居费城却不富有,真是一种不幸,而且是双倍的不幸,因为你本来应该是富人的,现在却沦为穷人。费城有这么多致富的机会,各位都应该致富,而且也能够致富。那些有某种宗教偏见的人可能会质问我:“你怎么可以不惜用自己的那么多时间去劝告正在成长的这一代要费尽心机,耗尽时间去赚钱吗?一分钱、一块钱地赚,这是多么商业化的观念呀!”

  但是,我必须说,你们应该花时间让自己富裕起来。你我都知道,有些东西确实比金钱更有价值。是的,当我们看到一座落满秋叶的坟墓时,就不免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悲伤,所以我知道有某些东西的确是比金钱崇高。那些受过苦难的人就能深深体会到,有些东西比黄金更甜蜜、更尊贵、更神圣。然而,有常识的人都知道,那些东西的价值无一不是用金钱才能大幅提升的。金钱不一定万能,但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是离不开金钱的。

  我曾听过一个人在祈祷会上祷告说,他十分感谢,因为自己是上帝的贫穷子民。我不禁在心里默想,这个人的太太要是听见她先生这么胡说,不知会有什么感想?因为她可能得帮别人洗衣服来维持她和丈夫的生活,而这个做丈夫的却坐在走廊里抽烟。我不想再见到这种上帝的贫穷子民,我想上帝也不愿意。因此,如果某个原本应该很富有的人,却因为贫穷而懦弱无能,他必然犯了极严重的错误。他不仅对自己不忠实,也亏待了自己的胞。只要我们运用正直的基督徒的方式去致富,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当富人,而这也是我们达到致富目标的唯一方法。

  我记得几年以前,有个年轻的神学院学生来到我的办公室对我说,他认为这是他的责任,他必须前来和我“详谈”。我问他是什么事,他说:“我觉得我有责任来和你谈谈,先生。我必须告诉你,书上明确记载着,金钱是万恶之源。”我问他是在哪里发现这句话的,他说,是在《圣经》上看到的。我问他,他是否自己创造了一部新的《圣经》。他说没有,他并没有新的《圣经》,而是在原有的《圣经》上看到的。“哎呀,”我说,“就算这句话也写在我的《圣经》上,我却从来没有看过。能不能麻烦你拿本《圣经》来,让我瞧一瞧?”

  他离开房间,不久就神气活现地走回来,手上捧着一本摊开的《圣经》,还现出一种心胸狭窄的教士常有的偏执性骄傲——从对《圣经》的误解中取得人生教训。他把《圣经》放在我面前的桌上,尖声说道:“就在这里,你自己看。”我对他说:“年轻人,等你老一点以后,就会学到,你不能信任另一个教派的人念给你听的《圣经》。你是哪一个教派的——不如由你来替我念一段《圣经》,同时你要记住,你的学校最看重的就是对《圣经》的解释。”他就拿起《圣经》念道:“喜爱金钱是万恶之源。”他说对了。

  《圣经》根源于人类的尊严与爱,是对宇宙最高心灵的敬重,你可以毫不畏惧地引用里面的话,并将生命托付给它。因此,当他直接引用《圣经》智慧时,他所引用的就是真理。“喜爱金钱乃万恶之源”。哦,正是如此。喜爱金钱只是崇拜的手段,并不是目的。你如果没有手段,就无法达到目标。如果一个人只知道崇拜金钱,而不信仰需要金钱才能达到的目标,也就是说,他只知道当个守财奴,那么金钱就是万恶之源了。想想看,如果你有了钱,而且可以随意动用,那么你很快就可以捐钱给TEMPLE学院当基金。然而,朋友们,有些人却指责你不该把时间用来赚钱,这是多么地前后矛盾呀。我们应该致富,因为有了钱就更有力量。

  我想,我应该把这一层道理讲得更清楚一点。我不仅要向你们灌输应该富有的观念,也应该告诉你们如何才能变得富有。我们对富人之所以持有偏见,主要是因为有些关于他们的不实报导。人们之所以编造洛克菲勒先生的谎言,无非是因为他拥有巨额的财产——而且有很多人相信那些不实报导。然而,我们看到的许多有关他的报导都是不真实的。在现在这个社会上,许多报纸企图以耸人听闻的报导来增加销路,让我们无法判断哪些报导才是真的。他们对富人所做的不实报导是很可怕的。在我看来,要把这件事说明白,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看看目前报纸对费城所做的报导。

  前几天,有个年轻人来找我,他对我说:“如果洛克菲勒真如你所说的是个好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说他的坏话?”原因是,他超越了我们,就是这么一回事——他超越了我们。为什么安德鲁·卡内基先生遭到那么严厉的批评?因为他拥有的远比我们多。如果某人知道的比我多,我会呆呆坐着而不去批评他所知道的事情吗?如果某人站在讲台上向数千人传道,而我的教学班里只有15个人,而且听课时都睡着了,难道我会不去诋毁他吗?我们通常都会对超越我们的人做这种事。你批评的那个人拥有1亿美元,你身上却只有5毛钱,这就是明显的对比。

  有一天,一个大富翁来找我,对我说:“你看到报纸上那些有关我家族的不实报道了吗?”

  “当然了。我一看到,就知道那些报道是一派胡言。”

  “他们为什么要编造那样的谎言?”

  “嗯,”我对他说,“如果你开张1亿元的支票给我,我可以把那些谎言连同支票一起带走。”

  “哦,”他说,“他们这样诋毁我的家人和我,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道理。康维尔,你能不能坦白地告诉我,美国人对我有什么看法?”

  “好吧,”我说,“他们认为你是这个世界上有史以来心肠最黑的坏蛋!”

  “我该怎么办呢?”他似乎对这件事无可奈何,因为他确实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如果你有了1亿美元,那些跟你有关的谎言就会纠缠着你,你就可以从那些和你有关的谎言中判断出自己成功的程度。

  你最需要的是常识

  我告诉人们应该努力致富之后,就不断有年轻人来找我说:“我很想做生意,但一直办不到。”

  “为什么办不到?”

  “因为我没有创业资本。”

  资本,创业的资本?年轻人,你住在费城,看看这里的大富翁吧,他们全都是从穷小子爬到今天的地位的,而你竟然要创业的资本!我认为你非常幸运,因为你没有资本。我很高兴你没有钱。我十分怜悯那些有钱人的孩子。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有钱人的孩子处在一种不进则退的情况下,注定是受人怜悯的。有钱人的孩子无法体会到人类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麻州的统计数字告诉我们,17个有钱人的孩子里面,竟然没有一个在离开这个世界时还是富翁。他们在富裕的环境中成长,却死于贫穷。即使富人的儿子有幸保住了父亲的财富,也无法体会到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

  我们学院有一名年轻人要我告诉他,什么时候是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刻。我对这个问题研究了很久,最后才得出结论。我认为,在人们所经历的世俗事物中,最快乐的一刻就是年轻人抱着他的新娘跨过他赚钱买来的房子门槛,然后面对新娘,以一种比我高明千百倍的口吻对他的妻子说:“亲爱的,我亲手赚钱买来了这栋房子,这一切都是我自己赚来的,全都是我的,我愿意与你分享。”这是人类所能见到的最伟大的一刻,但富家子弟是无法体会到这一点的。他可能会带着新娘住进更漂亮的豪宅,但是他们在参观这栋房子时,他只能说:“母亲给了我这个,母亲给了我那个,父亲给了我这个,父亲给了我那个。”说到后来,他的妻子可能会希望她嫁的是他的父亲。

  哦,我多么可怜那些富家子弟!他们只会挥霍金钱,却最终落得狼狈不堪,不得善终。你有没有见过富家子弟沉溺在亚特兰大的赌场里?我就见过一个败家子,至今还记忆犹新。我当时在尼加拉瀑布地区发表演讲,讲演完后就回到旅馆。当我走近柜台时,发现那里站着一个来自纽约的百万富翁的儿子。他简直是个难以形容的无用之人。他腋下夹着一根金柄手杖,依我看,那根手杖顶端的“头脑”装的东西都比他的头脑里装的多。我想我无法正确描述这个年轻人,就算我努力尝试也没办法,但我还是要说一说。他戴着不透明的太阳镜,穿着令他无法走路的黑漆皮鞋,另外还穿着一条令他无法坐下来的长裤——他穿得像只蟋蟀!

  十分巧合的是,就在我走进去时,那个“蟋蟀”也来到柜台前。他扶了扶那副连眼前景物都不能看清楚的眼镜,口齿不清地对柜台职员说:“天(先)生,天(先)生,能否骂(麻)烦你给我一些信积(纸)和信红(封)!”职员迅速打量了他一眼,然后打开抽屉,取出一些信纸和信封,一把丢在柜台上,就转过头去看他的书。

  那些信封信纸丢到柜台上时,你可以想见那个“蟋蟀”的表情!要知道他想要什么东西,向来都是由仆人双手捧上的。他又调整了一下他那副看不见的眼镜,对着那个职员的背大叫:“回来,天(先)生,回来这里。天(先)生,能否请一个瀑(仆)人来,把这些信积(纸)和信红(封)拿到那边的桌上。”哦,那真是一只可怜、可悲又无药可救的美国大猴子。他竟然没法子把信封和信纸拿到20尺外的地方。我猜想,他恐怕连自己的手臂也放不下来。对于这种人类的残渣,我毫不同情。因此,如果你没有资本,我很替你高兴。你不需要任何资本,你所需要的是常识,而不是金钱。

  A.T.斯图沃特是纽约的大商人,也是那个时代最富有的美国人,但是他年轻时却是个穷小子。他只有1元5角钱,就去商界闯天下。他刚开始做生意时,就用他所仅有的那1元5角当资本,却一下就损失了8角7分5厘。他用这点钱买了一些针、线和钮扣出售,但人们并不想要这些东西。

  你是否很穷?是的,但那是因为你的东西没有人要,卖不出去就只好留在自己手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教训。你随时都可以应用,不管你是年轻还是年老。斯图沃特不知道人们需要什么,他买了一些人们并不需要的东西,结果卖不出去,只好亏本了。不过,斯图沃特也因此学会了让他商业生涯中终生受用的教训。他说:“从那以后,我不再先买进任何东西。我一定要先了解有人想要买什么东西,才去进货。”他于是挨家挨户去问他们需要什么东西,等他知道人们需要什么东西了,才将剩下的6角2分5厘投资进去,供应“大家所需要的东西”。在我看来,不论你从事哪种行业,也不管你是律师、医生、家庭主妇、教师或其他什么人,这个原则都适用。我们必须先知道这个世界需要什么,然后再进行投资。只要提供给世人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成功必然到来。斯图沃特就是根据这个原则,而且坚定不移,终于拥有了4000万美元的资产。

  也许你会说:“在纽约可以做到这一点,但在其他地方就不行了。”1889年,纽约市政府从各种渠道获得的统计数字显示,当时纽约有107名财产超过1000万美元的富翁。这很令人心动,很多人就在想,他们应该去纽约赚钱。但事实上,在那107位千万富翁中,只有7人是在纽约发迹的,其余的100位都是在外地发财之后,才搬去纽约住的。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其中有67人是在人口不满6000人的小镇上发财的。你们能否想到,当时全美国最富有的那个人,就住在一个只有3500人的小镇上,而且一直住在那儿,从未搬到别处去。因此,重要的是你的自身条件,而不在于你住在什么地方。并且,城市太大反而可能产生不便。请你记住,赚进百万美元的大机会往往会潜藏在较小的地方。

  关于这一点,我可以举出一个最恰当不过的例子。约翰·雅各布·阿斯特在年轻时也是个穷小子,最后却替阿斯特家族赚得了无尽的财富。他所赚的钱远远超过他任何一个祖先。他一度拥有纽约一家女帽店的抵押权,由于原来的店主调不到足够的钱支付利息和租金,约翰就取得了这家女帽店,并和原来那位失败的店主合伙经营,他只是持有股份,并没有给那个店主一块钱,就要店主单独看店,他自己则跑到公园里,找把椅子坐下来。他就坐在公园的那把椅子上,进行这项合伙生意中最重要——在我看来,也是最愉快的一部分工作。他坐在那里打量着来来往往的女士,思索那个店主此前为什么会失败。这时,一位女士从他面前走过,她双肩向后,头抬得高高的,仿佛并不在乎是否整个世界都在注视她。他于是开始研究她头上那顶软帽。那顶软帽还没有从他的视线中消失,他就已经看清楚并记住了那顶软帽的形状、颜色及花边的模样。有时候,我也曾试着去描述女人所戴的软帽样式,但没什么大用处,因为到第二天晚上,那顶帽子的式样就落伍了。

  在公园里打量那顶软帽后,约翰就回到店里,对那个店主说:“现在请你在橱窗里摆一顶和我所描述的一模一样的软帽,”他说,“因为我刚刚看到一个很喜欢这种帽子的女士。在我回来之前,不要摆出其他式样的帽子。”说完,他又走了出去,在公园里找张椅子坐下。

  不久,又有一个不同身材、肤色的女士从他面前走过,当然,她戴的帽子颜色和形状也很独特。于是,他又回到店里对合伙人说:“现在要摆出这样的一顶帽子。”

  从此之后,他橱窗里摆的帽子绝不会让顾客看了就掉头走掉,原来的店主也不用为顾客都跑到别的店里去而在店后嚎啕大哭。以前他绝不会在橱窗里摆着他看过的别人戴的帽子。

  特别是在我们的城市里,有很多机会生产不同的商品,而且目前工厂股东和员工的界限划分得很清楚。

  还有,朋友们,目前美国也出现了一种令人沮丧的忧郁气氛,工人们开始感觉到,他们被头顶上的一种硬壳罩住了,—直无法突破,而那些伪君子老板却高高坐在他们的头上,不肯下来帮助他们。这就是我们同胞的想法。但是,朋友们,在我们这个国家的历史上,过去穷人致富的机会,绝对不会比目前在费城的机会大。他们觉得丧气,这就是他们无法致富的真正原因,事情就是这么一回事。道路是畅通的,让我们架起穷人与富人之间的桥梁吧。我知道工会有两个大问题要解决,而解决的办法只有—个。工会跟今天的资本家一样,同样在极力避免解决问题,而这显然是同—个问题的两面。

  工会有两个困难:第—个是,工会开始一项计划,把每一阶层的劳动者都放在同一种标准上,把每天能赚5美元的工人降低薪金为每天赚2.5美元,以便将他和—天赚不到0.5美元的低能工人置于同等的地位。对工人而言,这是最危险,也是最令人泄气的事了。他的工作做得比其他人棒、从事更高级的工作或是工作时间比较长,却无法得到应有的报酬。这是很危险的。为了使每个工人获得自由,使每个美国人和其他美国人完全平等,应该让工人要求他所能接受的报酬,并让他获得这个报酬——而不是让任何一个雇主对他说:“你应该替我工作,但你只能得到你所应得的一半报酬。”也不能让任何一个工会组织说:“你应该替雇主工作,但你只能得到你所应得的一半报酬。”只有做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独立的人,工人们才会发现,只要他们去争取,从贫穷通往富裕的道路是通畅的。

  工会的另一个困难是他们必须自己去考虑,也是他们必须自己去解决的,那就是如何面对那些向他们谈论富人压榨穷人的演讲者。我可以在梦里重述我在这种情况下屡次听到的这类演讲词。我的一生都和工人在一起,我自己也当过工人。我经常在工人的生产线上,听过工会邀请的演讲者所做的演讲。演讲者会站在忠厚、老实的工人面前,开口说道:“各位诚实的工业界工人朋友们,你们为这个世界提供了最大的资本,你们建造了所有的宫殿,修筑了所有的铁路,使轮船行驶于海上。各位工人朋友们!你们只不过是奴隶,你们被雇主压在最下层,他们却高高在上,他们在美丽、豪华的别墅里享乐,他们的保险柜里塞满了黄金,他们所拥有的每一块钱,都是通过压榨你们这些诚实的工人得来的。”这就是工人们时常听到的那种演讲,告诉人们雇主是如此贪婪,而工人们是如此遭受奴役。

  噢,这类演讲我们时常可以听到。那些深爱自己国家的人们深信,我们的原则是要通过适当的沟通方式使工人与雇主产生联系。

  伟大的就是简单的

  假设我走到台下的听众席,请你们为我介绍一位你们城市的大发明家,你们可能会说:“发明家?我们这里哪有什么发明家?发明东西太困难了。”但实际上,我们这个城市确实有许多伟大的发明家,而且就在现场的听众席中。他们可能就曾发明了某种机器。最终能以发明来嘉及全世界的最伟大的发明家,说不定就是某位认为自己不可能发明出任何东西的男士或女士。

  你们可曾研究过发明?一旦你接触过这些资料,就会发现一件很奇怪的事:最伟大的发明家事先并不认为自己将来能够成为发明家。谁是伟大的发明家?他们不过是这种类型的人:满怀着透彻的简捷的常识,注意到世界上的某项需求,并立即投注全部心力去研究这项需求。如果你想发明任何东西,不要自己凭空去猜想,或是用工具去拼凑。你首先要找出人们需要什么,然后去迎合那项需求,这将使你发明出你以前做梦也想不到的东西。伟大的发明家都是单纯的伟人。一个人愈伟大就愈简单;一个人愈简单就愈伟大;一种机器愈简单就愈有通用性,也愈有价值。

  你们可曾认识某个真正伟大的人物?你们会发现他们是那么单纯、平易近人,生活得如此朴实。你会认为,任何人都能做好他所从事的工作。如果你真的遇上某位伟大的人物,假设他正好是你的邻居,你可以直接朝他走去,与他打个招呼:“你好,吉姆!你早,山姆。”是的,你完全可以这样做,因为他们一向如此单纯。

  我在撰写美国第20任总统加菲尔德将军的生平时,他有个邻居带我去他家的后门,大声叫道:“吉姆!吉姆!”“吉姆”很快就来到门边,开门让我进去。瞧瞧,这个人就是本世纪伟大的人物之一——加菲尔德将军。世界上其他的伟人也大都如此。有一次我前往弗吉尼亚州的一个教育机构,经人指点,走到一位正在剪树枝的男士旁边,向他打听道:“请问我可以拜见罗伯特·李将军吗,也就是这所大学的校长?”他平静地回答:“先生,我就是李将军。”确实,当你遇见这样一位人物——如此高贵的人物时,你会发现,他真是个单纯、朴实的人。伟人通常都非常谦逊,伟大的发明也通常很简单。

  有一次,我在学校询问一个班级的学生,谁是伟大的发明家,一个小女孩立即起身说:“哥伦布。”她说得没错。哥伦布曾经买下一个农场,并亲自经营,如同我经营我父亲的农场一样。有一次,他拿着一把锄头走出去,坐在一块石头上,眺望远方广阔的海洋。他注意到,船向外海驶去时,驶得愈远,船身就愈往海面下“沉”落,而当时也正好发生了一些西班牙船沉到海里的事件。哥伦布发现到,船上桅杆的顶部会逐渐沉下去,直到完全看不见时,他领悟道:“那就像这把锄头柄,如果你绕着锄头柄走一圈,你走得愈远,就愈往下沉。嘿,看来我可以绕着地球航到东印度去。”

  你瞧,哥伦布做出航行的决定是如此简单。这位伟人的头脑就是如此简单一一如同一座高山,既简单又雄伟。你应该可以了解谁是伟大的发明家了:就是那些简单、平凡的人。他们能够看出每个人的需求,并下定决心去满足他们的需求。

  有一次,我在北卡罗莱纳州演讲,有个银行出纳坐在戴着一顶大帽子的女士后面。我对在座的听众说:“财富已经离你们很近了,它现在就在你们之前。”这个出纳低声向坐在身边的朋友说:“好极了,我的财富就在那顶帽子里。”过了一会儿,这个出纳写信给我,我回复道:“只要人们在那里有某种需求,那里就蕴藏着比任何矿场还丰盛的财富。”他领会了我的含意,拟了一个生产帽子别针的计划,那种别针比他前面那顶帽子上的好,并开始投入生产。有人出价五万两千美元购买他这项专利。啊,这人还未走出我演讲的大厅,就已经交上了好运。因此整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你看到需求了吗?

  我记得很清楚:

  我家乡的山区里有位老兄,是个穷光蛋,过去20年来,他因为太穷了,一直在接受镇上的救济。他家有一棵枝叶茂盛的枫树,枫树宽广的枝叶笼罩着这个穷人的屋子,就像是上天对他的特别恩惠。我一直记得那棵树,因为每年春天,那个穷人会把一个水桶放在枫树的缺口下方,接住枫树的汁液,用来制糖。我还清楚记得那个水桶放在什么地方。在我年幼时,附近有一群瘦巴巴的淘气小孩。每天早上在那人还没起床之前,或是在晚上那人上床以后,那些小孩子就跑到枫树底下,将那些甜甜的枫汁全部喝光。我敢发誓,他们真的是这样做的。xǐυmь.℃òm

  那个老人因此无法从那棵枫树制出许多枫树糖。不过有一天,他却做出了很白且很漂亮的结晶糖。去他家拜访的人不敢相信那是枫树汁制成的,因为他一直以为,枫树糖应该是红色或黑色的。这个人就建议这位老兄:“你为何不把枫树糖全都制成这个样子,然后卖给糖果店?”老人采纳了他的建议,制成“枫糖块”,而且销路很好。在他的专利权过期之前,他总共赚进了九万美元,并在那棵枫树的所在地建造了一幢漂亮的宫殿。他是在拥有那棵枫树40年之后的那个早晨,才猛然发现那棵枫树能够带给他巨大的财富。

  我们之中有很多人也拥有枫树,我们一直在占有、利用它,却不知道它的价值,因为我们没有看出他人的需求。在各种发现与发明当中,这种发明是人类生命中最富浪漫气息的。

  我曾接到寄自美国和英国各地的信,这些来信都在述说他们发现了这个或那个东西。有个俄亥俄州的先生在去年春天带我去参观他的大工厂,他说建造这座工厂花费了68万美元。他说:“在听你的演讲时,我还是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但是我决心不再穷苦下去,决定要发财,这就是我后来努力的成果。”他向我显示了他的财产。

  近几年来,我在美国各地演讲,经常碰到这种事情。我举出上面这个例子,并不是为了吹牛,而是在告诉你,只要你愿意,你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成功。几年以后,你也可以走到我面前,向我展示:“这就是我所获得的成功!”

  谁是大发明家?我记得有一个很好的实例:

  有一个人住在麻州的东布鲁克菲德,他是个鞋匠,失业后,一直赋闲在家,后来他太太忍不住了,要他“滚出去”。他就像法律所规定的一样,听从了太太的指示。他走出家门,在自家后院的垃圾箱上坐下。想想看,他困在一个垃圾箱上,“敌人”却占领了整栋房子!他坐在那里,低头望着脚下穿过后院流入草地的溪流。他看见溪中有一条小鳟鱼躲在岸边,努力沿着溪流往上游。我想这个人此时一定没有想到泰尼逊那首优美的诗歌:

  哗啦、哗啦……

  我一直流淌,

  汇入那溢满的河流,

  人们来之即去,

  我却永不停息自己的脚步。

  他看到溪中的鳟鱼后,立即从垃圾箱上跳进溪里,用双手使劲抓住那尾鳟鱼,将它送到乌斯特(麻州中部的城市)。那边给他回信说,如果他能够再抓到一条那样的鳟鱼,他们会寄给他一张五美元的钞票。当然鳟鱼并不是真的那么值钱,而是他们想帮助这个穷人。得到回音后,鞋匠和他的妻子(他们现在已经很和睦了),心里头想着那张即将到手的钞票,便一起出去抓鳟鱼。他们沿着小溪往上走,一直走到溪流转进大河流,却一直看不到另一条鳟鱼。他们很失望地走回家,然后去见牧师。尽管牧师对鳟鱼的繁殖一无所知,还是指引给他们一条道路。他说:“去找一本鱼类养殖的书,你们会得到想要知道的一切。”这对夫妇就听从他的话,找到了养殖鳟鱼的资料。他们发现,鳟鱼每年会产下3600个卵,一条鳟鱼每年会长到0.25磅重。因此,一条小鳟鱼四年后每年可以生产四吨重的鳟鱼。将它们送到市场上出售,每磅可以卖到五毛钱。他们看到这些资料后,并不相信真有这回事,只是心想每条鱼能卖到五块钱,那就太好了。于是,他们把煤炭筛和纱窗放在小溪两头,开始在自家后院养起鳟鱼来。他们后来搬到休斯顿去住。从那个时候起,他逐渐成为美国鱼类养殖业的权威,以及华盛顿“美国鱼类委员会”的第二号人物。

  我举这个例子同样是为了表明:此人的财富在他自家后院已经存在了20年,他却都不知道,直到太太把他赶出家门的那一天他才发现!

  我记得曾经接待过麻州辛哈姆地方的一个可怜的木匠,他不但失业了,还穷得一文不名,因而被妻子扫地出门。

  他坐在海滩上,在无奈之余,把一块浮木削成一串木项链。到了傍晚,他的两个孩子竟为这条项链吵了起来,他于是削起第二条。一个邻居正好经过,对他说:“你有这么好的手艺,雕出这么漂亮的项链,为什么不去做些玩具呢?”他说:“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玩具。”这就是问题的关键。邻居对他说:“你何不问问自己的孩子?”他说:“那又有什么用?我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又不一样。”

  我在学校教书时,就经常碰到像他这样的人。

  第二天早晨,他的儿子从楼上下来时,他问:“山姆,你想要什么样的玩具?”“我要一辆手推车。”然后他的小女儿也下来了,他又问她想要什么玩具,她说,“我要一个洋娃娃的洗脸盆、洋娃娃的推车、洋娃娃的雨伞”,还说了一大堆东西,他可能要一辈子才做得完。木匠就在自己的房子里,依照孩子的需求制作玩具,只是为了让他们高兴。他用小刀做工具,就这样做出后来闻名全美国的“辛哈姆玩具”。他现在已是整个新英格兰州最富有的人了,而他财富的来源不过是他从孩子那里问来的意见。

  因此,你用不着走出家门,就可以知道应该发明什么,或是制造什么。每当我谈论这个话题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讲个不停。

  你也可以成为大人物

  我很荣幸今晚能在这里会晤一些大人物,尽管你们会说这个城市没有什么大人物。各位都说,大人物都是出生于伦敦、旧金山、罗马或其他城市,就是不可能来自于本地。他们都是来自于这个城市以外的地区。然而,事实上,我们这里的大人物和其他城市一样多。在座的听众里面就有许多大人物,有男的,也有女的。

  我在此前说过,大人物都是十分单纯的人,因此这里的大人物和其他城市里所能发现的一样多。在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大人物时,我们会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我们总是认为大人物都有一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但是我要告诉你们,这个世界根本还不知道怎么样的人是世上最伟大的人物。

  那么谁才是世界上的大人物呢?青年男女可能会急于提出这样的问题。大人物不一定要拥有办公室,但一般人并不这么想。我们在学校里也是这么教导学生的,所谓的大人物就是那些在高楼大厦设有办公室的人。毫无疑问的是,我们应该马上改变这种观念,消除这种偏见:我们必须教导学生,人之所以伟大在于他本身的价值,与他碰巧获得的职位无关。不过,请不要责备那些位居某种公职便以为自己将成为大人物的年轻人。我请问在座的各位,你们有谁打算做一个伟大的人物?有个年轻人说:“我打算做一个伟大的人物。”我问他:“你想在什么时候成为一个大人物?”他回答:“当我被选中担任某种公职的时候。”你还不明白吗,年轻人?根据我们的政府组织形式,公职并不是什么特别了不起的工作,这已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在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里,一切以人民为主,而不是以官员为主,如果国民能够行使应有的治理权,公务员就不过是人民的公仆而已。

  在我们这个国家,人民才是主人,公务员永远不会比人民伟大。他们应该是人民的诚实的仆人,而不是我们之间的伟人。年轻人,记住,你们在这个国家从不会听说有哪个伟人担任过政治职务,伟人无不是在牺牲自己的利益为国民着想。如果让每个伟人都去担任公职,那将会造成严重的损失。请将这句话牢记在心:年轻人,你无法靠着政府的拣选而成为大人物。

  另一个年轻人说:“总有一天我要成为这个城市的大人物。”“真的吗?你打算在什么时候实现这个心愿?”“在发生另一场战争的时候。我会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从旗杆上扯下敌人的旗帜。我将在胸前挂满勋章,凯旋归国,担任政府褒奖我的公职,我将成为伟大的人物!”“不,不会的!不,不会的!年轻人,你这样做并不是真正的伟大。”但我们不应该责备这位年轻人的想法。他在高中时就是受到这样的教导,那些担任官职的人都曾经英勇参战。

  我记得,美国和西班牙战争结束后不久,我们这个城市有过一次和平大游行。人们告诉我,游行队伍走上布洛街时,有辆四轮马车在我家大门口停下,坐在马车上的人是霍布森,所有人都把帽子往上抛,挥舞手帕,大声叫道:“霍布森万岁!”如果我当时在场,也会这样大叫,因为他应该获得很大的荣耀。但是,假设我明天到高中课堂,问大家:“各位小伙子,是谁击沉了梅里马克号?”如果他们回答:“是霍布森。”那么他们的回答是八分之七的谎言,因为击沉梅里马克号的总共有8个人,另外7个人因为职位的关系,一直暴露在西班牙的炮火攻击下,而霍布森身为军官,很可能置身于炮火之后。

  我的朋友们,今晚在座的听众都是知识分子,但我敢说,你们里面没有一个人说得出和霍布森在一起的另外7个人是谁。

  我们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教历史呢?我们必须教导学生,不管一个人的职位多么低微,只要善尽职责,美国人民颁给他的荣耀,应该和颁给一个国王的一样多。我们的教导方式和纽约一个母亲教她小儿子的方式一样。她的小儿子说:“妈妈,那栋高大的建筑物是什么?”

  “那是格兰特将军的坟墓。”

  “格兰特将军是什么人?”

  “他是平定叛乱的人。”

  历史怎么可以这么教呢?诸位请想想,如果我们只有格兰特将军一个人,战争打得赢吗?哦,不会的。那么,为什么要在哈得逊河岸上造一座坟墓?不是因为格兰特将军本人是个伟大人物,坟墓之所以建在那儿是因为他是个代表人物,代表了20万名为国捐躯的战士,而其中许多人和格兰特一样伟大。这就是那座美丽的坟墓屹立在哈得逊河岸上的真正原因。

  我记得一件事,可以用来说明这种情况,这也是我今晚所能想到的唯一一个例子。这件事令我很惭愧,无法将它忘掉。我现在把眼睛闭上,回溯到1863年,我可以看到位于伯克郡山的老家,看到交易会上挤满了人,还有当地的教堂和市政厅也都挤满了人。

  我听到乐队的演奏,看到国旗飞扬,彩旗迎风招展。我对当天的情景记忆犹新。人群是来迎接一连士兵的,而那连士兵也正在列队前来。他们在内战中服完一期兵役,还再延长了一期,现在正受到家乡父老的欢迎。我当时只是个年轻小伙子,但我是那一连的连长。在那一天,我洋洋得意,像个鼓足了气的气球——只要一根细细的针,就可以将我扎破。我走在队伍前方,世上没有一个人比我更骄傲了。我们列队走入市政厅,他们安排我的士兵坐在大厅中央,我则在前排座位上坐下,接着镇上的官员列队从拥挤的人群中走出。他们走到台上,在台上围成半圆形坐下,市长随后在那个半圆形的位子中央坐下。他是个老人,头发灰白,以前从未担任过公职。他认为,既然他担任公职,他就是一个伟大的人物。

  当他站起来时,他首先调整了一下他那副很有分量的眼镜,然后以无比威严的架势环视台下的群众。突然,他的眼光落在我身上,接着这个好心的老人走向前,邀请我上台和那些镇上的官员坐在一起。邀请我上台!在我从军之前,没有一个市府官员注意到我。有件事是我现在不该说的,台上有个市府官员曾建议我的老师把我除名。但我还是应邀上台,和那些官员坐在一起。我坐在台上,让我的佩剑垂在地板上。我双手抱胸,等待接受欢迎,觉得自己就像是拿破仑五世!骄傲总在毁灭与失败之前出现。等我坐下后,大厅里的所有人立即肃静下来,四周寂静无声。“行政委员会”主席站了起来,以极严肃的姿态走到讲台前。大家都认为他将介绍镇上的牧师给大家,因为牧师是镇上唯一的演讲者,他将代表镇民发表演说,欢迎我们这批凯旋归来的军人。但是,朋友们,你们能否想象当时在场民众那种惊讶的神情,因为他们发现,担任市长的老农夫决定自己来致欢迎词。他以前从未发表过任何演说,但他犯了一个和别人一样的错误,以为官衔可以使他变成演说者。他早就写好了一篇演讲稿,在牧场里走来走去,大声朗读,直到完全记住为止。他这些举动想必把牧场里的牛群吓了一大跳。稿子背完以后,他把讲稿放在口袋里。现在他从口袋里把它拿了出来,小心翼翼地在讲桌上摊开,然后又调整了一下眼镜,以确定能够看清楚讲稿上的字。他先往讲台后面退了几步,然后再走向前。他一定很用心地研究过演讲稿,因为他采取了演说家的姿态,将身体的重心放在左脚跟上,右脚轻轻向前移,两肩往后缩,然后张开口,以45度的角度将手伸出。他就以这种演说家的姿态站在台上发表演说,真的是这样。有朋友问我是否说得太夸张了,但我告诉他们,我绝不夸张,他就是以那种姿态演讲的。不过,我今天不是特地来谈他的,我要说的是这件事所含的教训。

  “各位亲爱的市民,”他一听到自己的声音,两只手就开始同声音一样摇摆,两个膝盖开始颤抖,接下来是全身发抖。他又是咳嗽又是喘气的,然后又看看演讲稿,再度开口说:“各位亲爱的市民,我们——呃——我们——呃——我们——呃——我们很高兴——我们很高兴——我们很高兴——欢迎这些英勇参战的不畏流血的战士回到他们的故乡——回到他们的故乡。我们尤其——我们尤其——我们尤其——我们尤其高兴,在今天看到跟我们在一起的,还有一位年轻的英雄(指的就是我)——这位年轻的英雄,在想象中(朋友,记住,他确实是说“在想象中”,因为如果他不是这样说,我就不会自大到要特别提到这件事了)——这位年轻的英雄,在想象中,我们曾经率领了——我们曾经看到他率领部队与敌人进行殊死搏击。我们看到他那把闪亮——他那把闪亮——我们看到他那把闪亮的——他那把闪亮的佩剑——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他对着他的部队大叫,‘冲锋!’——哦,天呀,天呀,天呀!这位好心的老头子对战争太不了解了。只要他懂一点战争,就会知道一个常识:步兵军官在危险关头跑到部属前面是极大的错误。我竟然拿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指挥刀,对部属大叫:“冲锋!”我从来没有这样做过。你想,我会跑到最前面,被前面的敌人和后面的己方部队夹击吗?军官是不应该跑到那地方去的。在实际的战斗中,军官的位置就在士兵后面。由于我是参谋,所以当叛军从林中冲出,四面八方向我方攻来时,我总是要骑着马对我方军队一路叫喊:“军官退后!军官退后!”然后,每个军官都会退到战斗线后面,而且军阶愈高的人退得愈远。这不是因为他没有勇气,而是因为作战的规则就是这样。如果将军跑到前线,而且被打死了,这场仗也就必输无疑,因为整个作战计划都在他的脑中,他必须处在绝对安全的地方。

  我居然会拿着“那把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佩剑”。啊!那天坐在市政厅的士兵当中,有人曾以死来保护我这名半大不小的军官,有人背着我横渡极深的河流。还有些人并不在场,因为他们为国捐躯了。演讲的人也曾提到他们,但他们并未受到注意,虽然他们为国牺牲,为了他们认为正确的信仰牺牲了生命。然而真正为国牺牲的人却没有受到注意,我这个小男孩却被说成当时的英雄。

  我为什么被当作英雄?很简单,因为那位演讲者也掉进同样愚蠢的陷阱。这个小男孩是军官,其他的人只是土兵。我从这里得到了一个我终生难忘的教训。一个人之所以伟大,并不是因为他拥有某种官衔。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以少许的工具创下了大业,以默默无名的平民身份完成了人生目标。这才是真正的伟大。

  一个人只要能向大众提供宽敞的街道、舒适的住宅、优雅的学校、庄严的教堂、真诚的训诫、真实的幸福,只要他能得到当地居民的感谢,无论他去到哪里,都是伟大的。但如果他不为当地居民所感谢,那么不管他去到地球的哪个角落,都不会是伟大的人。

  “我们是在有意义的行动中活着,而不是在虚度岁月;我们是在感觉中活着,而不是在电话键盘上的数字中;我们是在思想中活着,而不是只知道呼吸空气;我们应该在正确的目标下,以心脏的跳动来计算时间。”著名作家贝利说:“思考最多的人,生活过得也最充实。”

  如果你忘掉了我今晚所说的每句话,请不要忘掉这一点,因为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所包含的意义及道理,远远超过我今晚所说的全部。贝利说:“生活最充实的人,思考最多,感觉最高贵,行为最正确。” 蓝星,夏国。

  肿瘤科病房,弥漫着医院独有的消毒水味道。病房是单人间,设施俱全,温馨舒适。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可对于孑然一身的路遥来讲,却是无人问津的等死之地。

  他是癌症晚期,靠着意志力撑到现在,但也只是多受几天罪罢了。

  此刻,路遥躺在病床上,怔怔望着床头柜上的水杯,想喝口水。

  可他拼尽全力却无法让身体离开病床。剧痛和衰弱,让这原本无比简单的事情成了奢望。

  这时,一道幸灾乐祸的声音响起:“表哥~你真是狼狈呢。连喝口水都得指望别人施舍。”

  一位英俊的年轻男子悠闲坐在病床前,翘着二郎腿,眼睛笑成一道缝。

  “你求求我,我给你喝口水如何?”

  路遥面无表情,一言不发。自从失去了自理能力,一帮亲戚的嘴脸已经见多了,不差这一个。

  男子起身,将水杯拿在手里递过来,“表哥别生气,我开玩笑的,你对我这么好,喂你口水还是能办到的。”

  说完话,他将水杯里的水,缓缓倒在路遥苍白消瘦的脸上。

  被呛到,路遥无力的咳嗽几声,好在少量的水流过嗓子,让他有了几丝说话的力气: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张鑫,为什么?我从未得罪过你。你去星盟国留学,还是我资助的!”

  张鑫将水杯放下,不紧不慢的说:“谁让你这么古板呢,只是运点感冒药罢了,又不犯法,你非得千方百计的拦着。”

  路遥脸上闪过一丝了然之色,道:“张鑫你这垃圾,狗改不了吃屎。将感冒药运到国外提炼毒品……咳咳……”

  张鑫理了下领带,笑道:“你别血口喷人啊,我可是国际知名企业家。这次回国,‘省招商引资局’还打电话欢迎我呢~”

  路遥叹了口气,现在的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索性闭上眼睛不再说话,安静等待死亡的到来。

  但张鑫却不想让眼前饱受病痛折磨、即将离世的表兄走好。他附身靠近,悄悄说道:琇書蛧

  “表哥啊~其实呢,我这次回国主要就是见你一面,告诉你一声——你的癌,是我弄出来的~”

  路遥陡然挣开眼,“你说什么!”

  张鑫笑眯眯的掏出个铅盒打开,里面是件古怪的三角形饰物,仅有巴掌大小,中间是只眼睛似的图案,一看就很有年代感。

  “眼熟吧?这是我亲手送你的,货真价实的古董。我在里面掺了点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就会变成你现在这副鬼样子。”

  路遥马上认出来,这是自己很喜欢的一件古物,天天摆在书桌上,时不时的把玩,没想到却是要人命的东西!

  他伸出枯枝似的手臂,死死的抓住眼前人的胳膊!“你……”

  “别激动~表哥,我西装很贵的。”张鑫轻松拿掉路遥的手,小心的捏起铅盒,将放射性饰物塞进他怀里。

  “我赶飞机,得先走一步。你好好留着这个当做纪念吧,有机会再去你的坟头蹦迪~”

  说完话,张鑫从容起身离开。临走前,还回头俏皮的眨眨眼。他原本就男生女相,此时的神态动作居然有些娇媚。

  保镖很有眼力劲,赶紧打开病房门。同时用无线耳麦联络同事,提前发动汽车。

  ~~~~~~~~

  路遥只能无力的瘫在床上,浑身皆是钻心剜骨般的剧痛,还有无穷悔恨、不甘。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但很快,剧痛渐渐消失,只剩麻木,路遥隐约听到过世的双亲在喊他。

  就在路遥的身体越来越飘,即将失去意识时,胸口突然阵阵发烫,将他惊醒。

  从怀中摸出那三角形饰物,发现这玩意变得滚烫无比,还在缓缓发光!

秀书网为你提供最快的做最好的自己全集更新,处世智慧免费阅读。https://www.xiumb9.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