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是一种洒脱的态度,一种超然的心境,一种博大的胸怀,它和含蓄、优雅联系在一起,代表着成熟和理性,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
低调是自信而不自满,昂扬而不张扬,务实而不虚浮;是清白做人,不为名利所累,不为钱财所动;是常怀一颗平常心,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即使取得骄人业绩,仍然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笑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
55.强中更有强中手
藏经阁
道信禅师去拜访法融禅师,两人坐在青石上谈法。突然来了一只老虎,这只老虎是法融饲养的,他自然不怕,道信禅师心中也不害怕,可是他故意装出害怕的样子。
法融见他这样,笑着说:“你还有这个在吗?”道信禅师知道,他指的是“恐惧感”。
禅,讲的是“平常心”,无论悲欢、喜忧、恐惧,都应该坦然处之。在法融看来,道信居然还有恐惧感在,那他修行的境界实在太浅了!所以法融就撇下道信,回禅堂去了。
法融走后,道信就在法融刚才坐过的地方写了个“佛”字,然后等法融回来。过了一会儿,法融从禅房里出来,看见道信还在刚才的地方静坐,觉得有些失礼,于是过去和道信谈话。刚准备坐下,突然发现了地上的“佛”字,法融吓了一跳,说道:“你这和尚,居然在我坐的地方写了个‘佛’字,要是我没看见,坐下去的话,岂不是对佛的大不敬!阿弥陀佛,险些侮辱了佛祖。”
道信大笑说道:“你还有这个在吗?不怕老虎,却怕这一个字!你的这个还在心中啊!自心即是佛,平日坐卧就是佛法,处处受‘佛’的束缚,岂能成佛?”
法融当即悔悟,他明白了原来道信的功底远在自己之上,因此,就放弃了平生所学的那一派佛学,拜道信为师,成了他的弟子。
“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目中无人,自诩第一,只能惹人讥笑!
浮世绘
社会上处处充满竞争,官场有竞争,职场有竞争,商场有竞争,情场有竞争。任何竞争都需要勇气,也更需要策略,而其中最大的策略就是在无情的竞争中保持低调,不处处争第一,处处争先。
老子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天之道,不争而善胜”。这里的“为”,是脚踏实地地做事,所得是真正的成功,有利众人,亦有利自己,心气平和而爱人;“争”则是以压倒别人为能事,损人而不利己,心胸狭窄而嫉恨,所得是紧张焦急与寂寞,即使有成,亦必有限。
“争”是做人愚昧短视的一面,它的所得似乎永远赶不上所失。它得到的有时是不切实际的名声,有时是不合逻辑的名次。记分表上的胜负多半只代表一时与片面,而不能代表长久与全局。
那些嗜赢如命、非常喜欢和人竞争的人,在他们眼中第三名与最后一名没有任何差别。他们的哲学是:赢得胜利就等于一切,世界上只有两类人——胜利者和失败者,所以他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处于压力之中。失败了,他们灰心沮丧,拼命想下次再赢;胜利了,他们欢呼雀跃,拼命想保持下次还赢。那么压力就无时无刻不在侵扰着他们。
当你熟练地掌握了一项技能,或发现可以把某些事情做得非常好的时候,这种感觉确实很好。如果你为了增进某项技能,去和人竞争,如果不做得太过火,那么这样做确实有助于你的能力提高。但这种激励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太过火了,把自己的喜悦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时,你就无法获得安宁和祥和。你以为获得第一就会为自己带来满足与幸福,然而恒久的安宁很少是从谋取极大的成就和征服中得到的,相反,你只能从中得到无限膨胀的欲望和越来越大的野心的折磨。
当你为了获得第一名而和别人争斗不已时,请你仔细想想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意义。就长远而言,为了争取成功不择手段,而伤害别人、让别人失败,难道是明智之举吗?看到别人灰头土脸你会为此而开心吗?其实大多数时候,你费尽心机抢来的东西也许根本就不适合你,或你根本就不需要,而它反而可能是别人的至宝,那你抢来又扔掉,是不是有点残忍呢?
赢了不能说明伟大和高尚,有时候它只能证明你的野心和欲望。宽容、慷慨、亲切和信赖才能经得起考验。它们能使我们获得别人的钟爱,而不是嫉妒和怨恨。
与人竞争时,不知你是否想过这个问题?你有他人无法替代的优点和优势,同样,难道别人就没有与众不同之处吗?你是不是太高看自己又太低看别人了呢?你不可能事事都能比别人强,场场竞争都得第一;得了第二,也不能说明你就一无是处。有句话说得好:我并没有输,我只是没有赢。人人都以这种心态来面对竞争的压力,那各种自寻烦恼的情绪就不会有了,把心态放平和一点,低调一点,别人失败时鼓励他,别人胜利时也由衷地祝贺他,这样才能以更健康、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更大的挑战。xiumb.com
静思语
人生如一场赛跑,但并非跑到第一才有意义。每个人可各有主张。刘德华说得就很通俗:“我就是喜欢做第二。做第二很好,前面永远有个目标追,做第一高处不胜寒。无敌也很寂寞。”
56.切莫把事情做绝
藏经阁
晦堂祖心禅师号宝觉,广东南雄邬氏子。曾亲近过黄龙惠南禅师,平时与文人黄山谷私交甚为密切。有一天黄山谷前来谈论禅道,晦堂禅师问道:“孔子不为二三子隐,这可能与禅法不说破相同,你认为呢?”
黄山谷回答道:“这个,我也不太清楚。”
后来两人一起去巡山,看到满山谷百花开放,花香扑鼻。
晦堂禅师又问道:“怎么样?闻到花香了吗?”
黄山谷答道:“闻到了,好香噢!”
晦堂禅师别有所指地说道:“所以说嘛!我并没有对你隐瞒什么!”
黄山谷似懂非懂,两人巡山以后,归来午餐,黄山谷忽然问道:“禅师!经云‘有情无情同圆种智’,此话当真?”
晦堂禅师答道:“此话本真,但因出之你口,所以非真!”
黄山谷不解似地问道:“这为什么呢?”
晦堂禅师不回答黄山谷的话,此时刚好有一只狗趴在桌子底下,晦堂禅师随手用筷子打狗,狗“汪”地一声跑掉了。禅师也用筷子打了桌子一下,这才以问代答道:“狗属有情,遭打即跑,桌子则为无情,任打仍在,情与无情,如何得成一体?”
黄山谷茫然不知所对。
但禅师又随口更正道:“山有山神,水有水神,花有花神,树有树神,大地山河无尽妙用。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故情与无情,当能同圆种智。”
晦堂禅师的话,听得黄山谷疑云满腹,认为禅师的话,前后矛盾,禅师总结道:“才涉思惟,即非禅道,何曾万物为己哉?”黄山谷终于有所契悟。
人不必将事情做绝,不必硬将情与无情分开,应该相互调和,相互存在。
浮世绘
万物皆变,穷则变,变则通,这是世界演化的不变法则。反映在人事上,则是月盈则亏,水满则溢。通俗一点说,就是“风水轮流转,今天到我家”。因此,在为人处世方面,要预留退路,并且具足耐心、慈悲心和智慧。正如佛家所言:当得意时,须寻一条退路,然后不死于安乐;当失意时,须寻一条出路,然后可以生于忧患。
《孙子兵法》卷七的军争篇中有一句话说的是“围师必阙”。这句话的本意是,打仗时如果包围了敌人,应围其三面,阙(缺)其一面,为的是给对方留一条生路。这很符合“仁”的标准。打仗的目的是赢得最后的胜利,为何还要给敌人留条生路?主要是不置人于必死之地,不使其坚守阵地,拼死顽抗。这更有利于取得最后的胜利。战国时的秦赵之战,秦将王翦坑杀赵军四十万,虽是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但未免把事情做得太绝,斩尽杀绝不是明智之举。
“围师必阙”它不仅局限于军事方面,而是对社会生活的人际交往方面几乎都有积极的意义和指导作用。它的意思就是切勿把事情做绝,做事时,要给别人留出路,要给自己留退路。坏事做绝,当然不好,好事“做绝”,亦未必是上策。在一个组织内,好事都让你一个人抢着做了,别人做什么去?权力都让一个人抓在手里,别人岂不成了摆设?《菜根谭》说:“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乐法。”这个涉世极乐法,从一定意义上说,与围师必阙,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懂得围师必阙,不但了解了“用兵之道”,同时也懂得了人生三昧,找到“人生艺术”的门径。
静思语
人应该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活着,否则我们在遇上老虎时无路可退,成为第二只悲哀的狼。所以我们要及早做好退的准备。
人生无常,不会处处顺风顺水。今天的退路正是明天成功的进路。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我们无论如何都应该为自己留一条退路。
57.佛法在恭敬中求
藏经阁
兜率从悦禅师在去参访密行的清素禅师的时候,对禅师非常礼貌尊敬,有一次别人送给他一些荔枝,从悦禅师经过清素禅师的窗口就很恭敬地说道:“长老,这是家乡江西来的水果,请您吃几个。”
清素很高兴地接过荔枝,感慨地说道:“自从先师圆寂后,这种水果我已经很久没有吃了。”
从悦问道:“长老的先师是哪位高僧呢?”
清素答道:“慈明禅师,我在他座下当了十三年的职事。”
从悦禅师非常惊讶地赞叹道:“十三年来您就一直在高僧的座下从事着职事之役,怎么可能不深受高僧言传身教的教诲呢?”说后,便将手上的荔枝全部供养给清素长老。
清素十分感激,说道:“我是个福薄之人,先师曾经告诉我说,不可以把这件事对别人讲,今天看你如此虔诚,也是因为这荔枝的缘故,所以我违背了先师,对你说了他的名号。现在把你听到这件事的心得告诉我吧!”
从悦禅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清素禅师。
清素开示道:“世界是佛魔共有的,最后放下时,要能入佛,不能入魔。”
从悦禅师得到印可以后,清素禅师又教诫他:“我今天为你点破这个道理,让你得大自在,但切记不可说是承嗣我的!真净克文才是你的老师。”
“不可嗣我,当可嗣真净克文禅师”,此后,这件事成为禅门的一大美谈。
“要学佛道,先结人缘”,荔枝有缘,即能悟道。“佛法在恭敬中求”。古人一饭之思,终生不忘,如清素禅师,一荔之赐,竟肯道破心眼,此乃感恩有缘也。
浮世绘
与人交往中,有很多人自认聪明,总想压过别人,其实这种举动是最拙劣的。自以为是的人总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逼得别人喘不过气,其结果往往是把事情弄僵。
交际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僵持不下的场面,说到底,这不过是由于双方都觉得自己说得对做得对,而对对方不满意,并且都不让步,不愿去迎合对方。从一开始就进入对立状态,争得剑拔弩张,分明是像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哪里还有余地沟通。
一山还比一山高。人不可自视过高,必须懂得谦虚为怀的道理。因为一个人若高傲自大,自然心中狂妄,不屑他人作为,无法接受别人的意见,尽管金玉良言也听不进去,真理事实也看不到了。这是自己遮住了眼,捂住了耳。只要是人,总会有弱点的,又怎可骄满自大而阻碍自己与他人交流、切磋学问的通道呢?骄傲对自己来说,失去了进步的机会,实在是不明智的。
大海因为能容,所以能纳百川。一个谦卑虚心的人,勇于处处向人请教,在课业、学问上自然获益匪浅。同时,由于他的谦敬,自然容易获得他人的友谊,增加自己学习、上进的机会,也练就了更多的才能,陶冶了更好的德性。
静思语
不要总和别人比聪明,虚心一些,经常听听别人的意见,得到对方的肯定,这才是最聪明的做法。毕竟能影响对方的是朋友而非敌人。
58.善于倾听
藏经阁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
古时候,曾经有个小国使者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碧辉煌,可把中国老皇帝高兴坏了。
可是这小国使者不厚道,同时也出了一道非常棘手的题目:“请问皇帝陛下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怎么办呢?泱泱天朝大国,不会连这件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无法可想的皇帝请来了护国大禅师,希望他能运用神通帮忙解决难题。
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禅师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他把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插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
禅师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
使者默默无语,正确答案的确如此。
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浮世绘
倾听是一门艺术,会倾听必然会思考,会思考必然会表达。在别人的话语里,有鲜花、有荆棘、有废渣、有珍珠、有林林总总的一切。细心倾听者能从中听到财富与机遇的脚步声。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倾听。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交流、协作共事,善不善于倾听,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准,而且关系到能否与他人建立一种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往往不是口腹之欲,而是一方可以栖息心灵的芳草地。友情的存续、婚姻的永固、团队的凝集,很大程度上在于情感的交流和精神上的契合,它是体现人类生活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志。
静思语
学会倾听,意味着学会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沟通。这是因为“倾听”虽然只是一种谈话的方式,但它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蕴含着巨大的信任。
59.保持沉默
藏经阁
了堂真觉禅师是京都大和人,十七岁出家,二十三岁参于上野报恩寺大源宗真禅师而大悟,并嗣其法。四十岁时为参禅访道,就渡海来到中国,当船出发不久,进入大海时,突然碰到台风,风急雨强,满船乘客都惊慌失措,感到大难临头,唯独了堂禅师端庄打坐,口中并念起“或漂流巨海,龙雨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其安定自若的音声影响全船的人心,皆不约而同地镇定下来,甚至有人跟他同声唱和观音圣号,其音响彻云霄,比风浪声音更大。当船平安地抵达鹿儿岛时,全船乘客一致尊称了堂禅师为“活佛”。
了堂禅师接引学人常以“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为机用。有一天,一位学僧前来请示洞山五位诀(五位诀即:一正中偏;二偏中正;三正中来;四兼中至;五兼中到),了堂为其详解尽析之后,问道:“会了吗?”
学僧回答道:“非常谢谢老师,会也!”
了堂禅师又问道:“已经会了,那很好,可是五位诀以外,尚有一诀,不知会也不会?”
学僧莫名其妙不知如何回答。了堂禅师道:“这一诀你千万要记住,就是你若到别处去参学,不可向人说从我这里听了五位诀的说法!”
了堂禅师一生最赞赏达摩祖师,常赞曰:
叉手当胸是什么?梁王不识老胡禅;
廓然无圣止谛语,无限灵光照大千。
“是非只为多开口”的确是做人处事的一诀,传言误会,良可畏也。道的会意,如人吃蜜,甜度自知,言说不能尽意,即此之诀也。
浮世绘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仔细想来,这话一点都没有说错。人生病,多是因为不注意饮食,不节制饮食,不讲究卫生,食物不干净,吃了才会生病。所以说“病从口入”。而人之所以招致祸灾,多是因为不注意自己的言语,或者说话太多以致伤害了别人而造成的。喜欢谈别人的是非,就容易惹人抱怨,时间久了,人家就会憎恨你,从而招致灾祸。所以说“祸从口出”。
《韩非子.说难》中曾详细地分析了君主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细说了足以“危身者十五事”。其中一件就是管好嘴巴,把握说话艺术的重要性。用韩非子的话来说,叫做“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韩非子的原话是这么说的:“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意思是说,人主所保守的秘密,未必是说者本身说出来的,但无意中曾经谈及,则人主必怀疑是他所泄,必然会招致危难。事情由于守密而成功,讲话由于泄密而失败。说明了保守秘密的重要性。
韩非子竟然把说话看成“危身者十五事”之一,可见说话这里面真是大有文章。说得夸张一点,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说话。放眼历史沉浮,有多少人因为没有管住嘴巴而招致杀身之祸?在《三国演义》中,汉献帝把谋刺曹操的任务托付给车骑将军董承,就是一个非所托之人,注定要败坏全局。献帝把“衣带诏”交给董承,而董承却马虎大意,大白天打盹,诏书不藏好被发现;半夜醉酒说梦话,吐露反曹心意。两度泄密,最后终于泄漏了消息,不仅招来杀身之祸,而且还破坏了灭曹的计划。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很多争端和不幸都来自一张嘴。说话并不难,难的是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说合适的话。管好嘴巴便是要说有用的话,不说那种祸从口出的话。若要人不闻,莫若不说。有的人在聊天时常常会说:“我只告诉你,你不要告诉别人啊。”那个人随口又转告他人:“我只告诉你一个,你千万不可说出去。”没多久秘密就传出去了。因此要避免无谓的争端,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说。
静思语
研究如何说话值得下一番工夫,话说得好,也能减少人生向前迈进的阻力。
60.说话的艺术
藏经阁
广慧元琏禅师初学道的时候,在真觉禅师的座下参禅,白天负责厨房典座的工作,晚上则以诵经作为修行的功课,一日,真觉禅师问他道:“你看什么经?”
元琏回答道:“维摩经。”
真觉再进一步问道:“经在这里,维摩居士在哪里?”
元琏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深愧自己所知有限,反问真觉禅师道:“维摩在哪里?”
真觉回答道:“我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就是不能告诉你!”
元琏觉得非常惭愧,就辞别真觉禅师到处云游行脚,亲近的善知识多达五十人以上,但是仍然不能契悟,一日去参访河南首山省念禅师,问道:“学人亲到宝山,空手回去之时如何?”
首山禅师道:“拾取自家宝藏!”
元琏当下大悟,说道:“我不怀疑禅师们的舌头。”
首山问道:“为什么呢?”
元琏回答道:“我也有舌头。”
首山很高兴地说道:“你已经了悟惮的心要了。”
舌头人人都有,但真正懂得舌头妙用的人不多。舌头会说话,有人以舌头做功德,有人以舌头造罪孽。禅师的舌头,大众能会吗?
浮世绘
对于说话,古今中外的远见卓识者历来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等古语,把国之兴亡与舌辩的力量紧密联系起来,借“九鼎之宝”、“百万之师”强喻说话的力量,充分揭示了说话的巨大的社会作用。
美国著名教育专家卡耐基非常强调口才的重要性,他说:“假如你的口才好……可以使人家喜欢你,可以结交好的朋友,可以开辟前程,使你获得满意的结果。比如你是一个律师,你的口才便吸引了一切诉讼的当事人;你是一个店主,你的口才帮助你吸引顾客。”“有许多人,因为他们善于辞令,因此而擢升了职位……有许多人因此而获得荣誉,获得了厚利。你不要以为这是小节,你的一生有一大半的影响,是由于说话艺术。”
说话是一门大学问。有时想说而不能说;有时想说而不该说;有时想说而不会说;有时想说而不敢说。古希腊有个寓言把舌头比作怪物,它能用最美好的词语来赞誉你,也可以用最恶毒的言辞来诅咒你;它能把蚂蚁说成大象,也能把小丑说成国王。
善于说话的人,可以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也能把道理说得清楚、动听,并使别人乐意接受。有些人善言健谈、口若悬河、出口成章,说出无数金玉良言、绝词妙句、豪言壮语、警世箴言;又有些人信口雌黄、搬弄是非,制造许多废话、蠢话、无用之话,给人留下说话轻浮、行动也草率的不良印象。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话可以把人说得笑,一句话也可以把人说得跳。言语是思想的衣裳,在粗俗和优美的措词中展现不同的品格,在不知不觉、有意无意间为别人描绘自己的轮廓和画像。
在今天信息时代、文明社会,探讨学问、接洽事务、交换信息、传授技艺,还有交际应酬、传递情感和娱乐消遣都离不开说话。甚至衡量一个人是否有力量,这种力量能否表现出来,在很大程度上也要看他说话的能力。另外,口才不是先天造就的,完全可以通过自我训练来提高。因此,说还是不说,说什么,怎么说,和谁说,是一种文化,更是一门艺术。掌握这门艺术,就能驾驭奇妙的舌头,改变你的一生。
静思语
不可不知的说话技巧:别人的事,小心说;长辈的事,少说;孩子的事,开导地说;小事,幽默地说;做不到的事,别说;伤心的事,只找知心朋友说;自己的事,先听听别人怎么说;夫妻间事,商量着说;急事,慢慢说;未必会发生的事,别胡说。
61.思路决定出路
藏经阁
有一天,禅师把他的三个弟子叫到身边,然后写了一句诗:绵绵阴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然后对弟子们说:“现在说说你们对这句诗的理解吧!为什么‘不淋一人’呢?”
第一个弟子说:“两个人走在雨地里,有一个人却没淋到雨,肯定是因为那个没淋雨的人穿着雨衣。”
禅师没有做任何的点评,对另外一个弟子说:“你来说说你的理解。”
另外一个弟子说:“他说的不对,答案不可能那么简单。两个人走在雨里,有一个人却没淋到雨,这实在是太奇怪了,我想那肯定是一场局部阵雨,一边下雨,另一边没下雨,所以两人都走在雨地里,才会一个淋不到雨。”禅师微笑着,仍然不做任何的点评。
第三个弟子说:“你们两个的原因都太牵强了,什么穿雨衣,局部阵雨!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们居然把它说得那么复杂。其实有一个人没有淋雨,是因为他走在屋檐下,下雨的时候屋檐下怎么会有雨呢?”他得意样样,认为禅师一定会赞赏他,可是禅师并没有赞赏他。
过了一会儿,禅师微笑着对他的三个弟子说:“今天我把你们叫来,给你们出了这个题目,你们没有一个人的答案是我满意的。你们跟在我的身边,每天参悟佛法,可是总也没有进展,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三个弟子互相看着,惭愧地低下了头。
禅师紧接着说:“你们都没有进展的原因,就是因为你们不知变通,停留在文字表面,钻牛角尖。就拿今天给你们出的这个题目来说吧,你们都执著于‘不淋一人’这一点上,所以才没有得出正确的答案。其实,所谓的‘不淋一人’,不就是两人都在淋雨吗?”
浮世绘
思路决定出路,想法决定办法,脑袋决定口袋,心态决定命运。
不论是何种行业、何种领域,都需要有高超的思维能力,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高智能的时代,提高思维能力不再是对某类职业、某类人的要求,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对所有职业、所有人的要求,这是我们这个新时代的竞争游戏规则决定的,要想参赛就必须遵守这种规则,否则只会被无情地淘汰出局。
如果你是一个不甘平庸、渴望成功的人,如果你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如果你面对困难踌躇不前、犹豫不决,如果你渴望有一种力量支撑你走向成功的尽头、欣赏最美丽的风景,那么就得从思路入手。如今不是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就能够取得成功的年代,只有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的人才更容易成功。善于思考,就会有好的思路,有好的思路就会有好的出路,有好的出路就会有好的前程。
拿破仑.希尔有句名言:“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中国也有相似的谚语:“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思路便是种子,出路就是果实。
拥有好的思路,它能使你很容易走向成功。有好的思路就会有好的出路;有宏大的思路就会有宏大的出路;有精彩的思路就会有精彩的出路。反过来,一般化的思路、碌碌无为的思路、守摊子的思路,就没有出路。
静思语
世事变化无常,思考的要点是活:灵活、活络。灵活思考,该坚持时,绝不放手;该放手时,绝不犹豫。头脑活络就要做到“无招胜有招”,不依固定的模式,根据环境的变化以求自身相应的变化,像溪中水无形,空中气无态,天上云无状。活络,能更快地融入所在的环境,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能力。
62.人人都良师益友
藏经阁
善非善,恶非恶。一位得道高僧曾给弟子讲了一个关于大象的故事,正所谓良师益友,指点教诲,脱离恶道,受用无穷。
从前,印度的一个国王饲养了一匹大象。它力大无穷,勇敢凶悍,在战场上能一举打败敌方的进攻。如果处决罪犯,它会去执行踏死对方的任务。
有一次发生了火灾,大象的住所被烧毁,只好搬迁到另一个住处。在新住处附近有一座精舍,里面的和尚常常念经,经文里有一句话说:“行善者超升天堂,作恶者下沉深渊。”
大象不分昼夜都听到这句话,感动肺腑,以至性情渐渐温和,甚至起了慈悲之心。
一天,国王命令大象去踏死一名重大罪犯,罪犯被拖到大象的住地,不料,大象只用鼻尖轻触了几下犯人,就自行离去了。后来凡是被拖来的罪犯,大象全都用这种方式处理。国王看了大为光火,召集一群大臣讯问原因。
群臣议论纷纷,有一位大臣禀告说:“这只象的住所旁边有一间精舍,所以,大象必定是朝夕听闻佛法的教诲,心生慈悲。如果现在把它放在屠宰场,让它日夜看见屠宰的情形,必定会再起恶心。”
国王觉得有道理,立刻派人把大象牵到屠宰场附近,让它每天都看到斩杀、剥皮等残忍的事情。大象果然又恢复了昔日的恶性,残忍凶猛的动作,愈来愈厉害。
畜生尚且如此,人类也不例外。寻求师友,听闻佛法的教理,实在很有必要。
因此,如果遇到外道邪见的恶知识,就会长期在三恶道里流转不息,始终不能脱离;如果常怀信敬之心,遇到良师益友,得到奥妙的指点教诲,就能脱离恶道,获得无穷受用。
浮世绘
交朋友时不要只看对方的爱好和个性,更重要的是,你需要一些善于鼓励人的、乐观而幽默的、诚恳且有同理心的、乐于助人并愿意倾听人诉说的朋友。也许你会说:“我没有这样的朋友,也不敢去乱找朋友,如果别人拒绝怎么办?”但即使别人拒绝了你,你也没有失去任何东西,可如果别人接受了你,你就可能因此找到知己。同时,在寻找好友的过程中,也应让自己成为这样一个会鼓励人的、乐观而幽默的、诚恳且有同理心的、乐于助人并愿意听诉说的人,并尽力去帮助周围的亲人和朋友。唯有更多人的自愿付出,快乐才能更迅速地通过人际网扩散。
学习别人的经验和自己亲自积累同等重要。所以,要多在朋友中发掘值得欣赏的物质,如热心、幽默、机智、博学、正直、沟通、礼貌、尊重他人等。在班级、公司、社团中,多观察周围的人,特别是那些你觉得人际交流能力特别强的人,看他们是如何与人相处的。比如,看他们如何处理交往中的冲突、如何说服他人和影响他人、如何发挥自己的合作和协调能力、如何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真诚、如何表示赞许或反对、如何在不冒犯他人的情况下充分展示个性等等。有的方法可以直接借鉴,有的方法可以间接模仿,有的地方可以比他们做得更好。通过观察和模仿,你逐渐会发现,自己的人际交流能力有了意想不到的改进。
静思语
身边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你的良师益友,他们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尽量结交不同类型的朋友,不要只去找和你相似的人或附和你的人做朋友,俗话说得好:“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
63.活到老,学到老
藏经阁
有一位学僧对无德禅师说道:“禅师!在您座下参学,我已感到够了,现在想跟您告假,我想去行脚云游了。”
“是什么够了呢?”
“够了就是满了,装不下去了。”
“那么在你走之前,去装一盆石子来谈话吧!”
学僧依照无德禅师的吩咐,把一大盆石子拿来。
禅师问道:“这一盆石子满了吗?”
学僧答道:“满了。”
禅师随手抓了好几把砂,掺入盆里,砂,没有溢出来。
禅师问学僧道:“满了吗?”
“满了!”
禅师又抓起一把石灰,掺入盆里,还没有溢。
禅师再问他说:“满了吗?”
“满了!”
禅师顺手又再倒了一盅水下去,仍然没有溢出来。
“满了吗?”禅师又问。
“……”
“满招损,谦受益”,自以为满了,实在就是自己最不足的时候。活到老,学到老,世间永远学不满。
浮世绘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把握住最新的知识与信息,就是把握住了一个个机会。而获得这些知识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学习。学习并不仅仅是学校里、书本上的阅读与练习,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的一项活动。因为时代的原因,有许多人年轻的时候并没有受到系统的教育,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优秀的人才,当条件允许的时候,他们重新拿起书本,一边工作一边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最终也取得惊人的成就。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终身学习,就是指一个人在一生中,要持续不断地学习。
人的潜能是很大的,成功没有止境,学习也没有止境。不断地学习,你就会有不断的进步。
民国年间,湖北儒医熊伯伊除了医道上高明,还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他的诗作《四季读书歌》,笔调生动、情趣盎然,至今读来依然使人获益良多,思绪无穷。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
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田野勤耕桑麻秀,灯下苦读声朗朗。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
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学文章。晨钟暮鼓催人急,燕去雁来促我忙。菊灿疏篱情寂寞,枫红曲岸事彷徨。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无成空自伤。
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挂角负薪称李密,囊萤映雪有孙康。围炉向火好勤读,踏雪寻梅莫乱逛。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
只有读万卷书,才能每临大事有静气,成就别人无法企及的大业。
有一句禅语说得好:能忙世人所闲事,方能闲世人所忙事。这里所谓的闲事,就是学习。
喜欢学习,就等于把生活中平常的时光转换成了巨大享受的时刻。学习,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性情,使人的情感更细腻,举止更优雅,气质更深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是非读书学习不能达到的。学习为人生带来了最美妙的时光,沉浸于书的世界中的人,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静思语
生活节奏在加快,知识更替在加快,社会竞争也日趋激烈。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别人都在前进,你若不努力向前,便可能被甩在身后。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跟上社会的脚步。
64.生有涯,而知无涯
藏经阁
禅林有德山棒、临济喝之称。德山出于青原一系。慧能的弟子之一是青原行思,行思传石头希迁,希迁传天皇道悟,道悟传龙潭崇信,崇信传德山宣鉴。德山的悟道,也很令人寻味。
德山是四川剑南人,俗姓周,早年出家,博览律藏,精通《金刚经》,时人称为周金刚。听说南方禅学兴盛,大为不平道:“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然后才能成佛。南方魔子,竟敢说即心即佛,真是大逆不道!”
他决心到南方向禅宗挑战,于是挑着阐释《金刚经》的专著《青龙疏抄》,由四川而下湖南。有一日,他在路上见到一个老太婆卖油糍,便放下担子,要买点心吃。
婆子问道:“你挑的是什么东西?”
德山说:“是《金刚经》的疏抄。”
婆子说:“我有一个问题,如果你回答得上来,白送油糍点心,如果答不出,你就到别处买去。”
德山自负地说:“但问不妨。”他心想,就凭你这个老太婆,还想把我难倒?你还不知道我这个研究《金刚经》大名家的厉害啊。
婆子悠悠地说:“《金刚经》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么你‘点’的是哪个‘心’?”
德山无言以对,汗如雨下。
婆子说:“你还是去参访禅宗大师吧。”说罢,挑起担子,飘然而去。
浮世绘
一位学生问哲学家芝诺:“老师,您的知识比我的知识多许多倍,您对问题的回答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总是对自己的解答有疑问呢?”芝诺顺手在桌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并指着这两个圆圈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多。这两个圆圈的外面就是你们和我无知的部分。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长,因此,我接触的无知的范围也比你们多。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
已知的东西与未知的东西往往成正比。自己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恰恰是真正的智者。苏格拉底说自己是最无知的人,但德尔斐神庙上的神谕却显示,苏格拉底是最有智慧的人。从一个人能否正确地认识和估价自己,可以看出其修养的深浅和知识含量的多寡。意识到自己“知之甚少”的人,遇事才会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强烈的求知欲,而越是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知之甚多”的人,则恰恰说明其知之甚少乃至无知。
历史上许多的科学家深深懂得知识的圆圈与圆周外无知的关系。笛卡尔说:“愈学愈发现自己无知。”牛顿说:“我不知道世人怎么看我,但是我看我自己不过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一会儿拾起一颗比普通的石子更光滑的石子,一会儿又拣到一个比普通的贝壳更美丽的贝壳。真理的大海就在我面前,而我却完全没发现它。”
爱因斯坦把芝诺的比喻作为座右铭,终生孜孜不倦地向无知的空白区域进击。他说:“用一个大圆圈代表我所学的知识,但是圆圈之外那么多空白,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而且圆圈越大,它的圆周就越长,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也就越大。由此可见,我感到不懂的地方还大得很呢。”当他70高龄时,他写信给朋友说:“我面前尚有许多科学难题亟待努力解决。这项工作吸引人的魅力必将持续到我的最后一息。”
人间处处皆学问,随时随地都要学习。正如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静思语
没有一个人有足够骄傲的资本,因为任何一个人,即使他在某一方面的造诣很深,也不能够说他已经彻底精通,彻底完备了。“生命有限,知识无穷”,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无穷无尽的海洋,都是无边无际的天空,所以,谁也不能够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而停止前进、趾高气扬。如果是那样的话,则必将很快被同行赶上,很快被后人超过。 蓝星,夏国。
肿瘤科病房,弥漫着医院独有的消毒水味道。病房是单人间,设施俱全,温馨舒适。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可对于孑然一身的路遥来讲,却是无人问津的等死之地。
他是癌症晚期,靠着意志力撑到现在,但也只是多受几天罪罢了。
此刻,路遥躺在病床上,怔怔望着床头柜上的水杯,想喝口水。
可他拼尽全力却无法让身体离开病床。剧痛和衰弱,让这原本无比简单的事情成了奢望。
这时,一道幸灾乐祸的声音响起:“表哥~你真是狼狈呢。连喝口水都得指望别人施舍。”
一位英俊的年轻男子悠闲坐在病床前,翘着二郎腿,眼睛笑成一道缝。
“你求求我,我给你喝口水如何?”
路遥面无表情,一言不发。自从失去了自理能力,一帮亲戚的嘴脸已经见多了,不差这一个。
男子起身,将水杯拿在手里递过来,“表哥别生气,我开玩笑的,你对我这么好,喂你口水还是能办到的。”
说完话,他将水杯里的水,缓缓倒在路遥苍白消瘦的脸上。
被呛到,路遥无力的咳嗽几声,好在少量的水流过嗓子,让他有了几丝说话的力气: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张鑫,为什么?我从未得罪过你。你去星盟国留学,还是我资助的!”
张鑫将水杯放下,不紧不慢的说:“谁让你这么古板呢,只是运点感冒药罢了,又不犯法,你非得千方百计的拦着。”
路遥脸上闪过一丝了然之色,道:“张鑫你这垃圾,狗改不了吃屎。将感冒药运到国外提炼毒品……咳咳……”
张鑫理了下领带,笑道:“你别血口喷人啊,我可是国际知名企业家。这次回国,‘省招商引资局’还打电话欢迎我呢~”
路遥叹了口气,现在的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索性闭上眼睛不再说话,安静等待死亡的到来。
但张鑫却不想让眼前饱受病痛折磨、即将离世的表兄走好。他附身靠近,悄悄说道:琇書蛧
“表哥啊~其实呢,我这次回国主要就是见你一面,告诉你一声——你的癌,是我弄出来的~”
路遥陡然挣开眼,“你说什么!”
张鑫笑眯眯的掏出个铅盒打开,里面是件古怪的三角形饰物,仅有巴掌大小,中间是只眼睛似的图案,一看就很有年代感。
“眼熟吧?这是我亲手送你的,货真价实的古董。我在里面掺了点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就会变成你现在这副鬼样子。”
路遥马上认出来,这是自己很喜欢的一件古物,天天摆在书桌上,时不时的把玩,没想到却是要人命的东西!
他伸出枯枝似的手臂,死死的抓住眼前人的胳膊!“你……”
“别激动~表哥,我西装很贵的。”张鑫轻松拿掉路遥的手,小心的捏起铅盒,将放射性饰物塞进他怀里。
“我赶飞机,得先走一步。你好好留着这个当做纪念吧,有机会再去你的坟头蹦迪~”
说完话,张鑫从容起身离开。临走前,还回头俏皮的眨眨眼。他原本就男生女相,此时的神态动作居然有些娇媚。
保镖很有眼力劲,赶紧打开病房门。同时用无线耳麦联络同事,提前发动汽车。
~~~~~~~~
路遥只能无力的瘫在床上,浑身皆是钻心剜骨般的剧痛,还有无穷悔恨、不甘。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但很快,剧痛渐渐消失,只剩麻木,路遥隐约听到过世的双亲在喊他。
就在路遥的身体越来越飘,即将失去意识时,胸口突然阵阵发烫,将他惊醒。
从怀中摸出那三角形饰物,发现这玩意变得滚烫无比,还在缓缓发光!
秀书网为你提供最快的包容的智慧:成就圆融和谐人生的大境界更新,第六章 地低成海,人低为王免费阅读。https://www.xiumb9.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