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书网>其它小说>工匠精神>第一章 生命的觉醒——树立正确的工作观
  我是谁?

  我应该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到哪里去?

  带着四个问题的思考,我们重新认知生命存在的价值。我们都拥有生命,可是大部分人却不断地糟蹋它,虚度年华,浪费生命!一个不懂得生命意义和价值的人,生命本身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惩罚!贪、嗔、痴人生三毒,正在侵蚀我们健康的肌体,解决以上问题的唯一途径是生命意识的觉醒。回归原点,重新出发!

  生命预演:假如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做哪5件事?

  从钱谈起:你拥有正确的金钱观吗?

  2012年9月23日,我在宁波的阿育王古寺与圣凯法师进行交流。

  法师问了一个问题:“钱是用来干什么的?”

  当时我们很多人对这个问题发表了个人见解,最后,法师一句话让大家醍醐灌顶。

  法师说:“钱是用来帮助我们实现梦想的,但我们的梦想绝对不是为了钱。”

  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父母都是农民,家中三个孩子,我是老大。为了早日当家,我没有完成学业就离开了学校。因此,到目前为止我仍是一个没有拿到毕业证的学生。这一路走来,最感恩我的父母:他们对我最大的影响是永远不打击我的选择与梦想。

  父母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孩子,我们相信你的选择!

  参加工作后,拿到第一个月工资480元钱,我给父母买了礼品,剩余不多的钱去书店买了很多书。我体会到了有钱的幸福:钱要用来孝敬父母和投资在自己的学习上!这应该是我最初的金钱观吧。

  工作的第二个月,我拿到了600元的工资。当时我以为发错了,就去找老板。老板说:“我给你涨工资了。”我很惊讶,便问老板为什么。

  老板说:“我发现虽然你只来公司一个月,但你对待工作很用心,干活很认真,也很乐于帮助其他同事。”

  我当时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钱不是你向老板争取来的,是自己把工作做好后的回报!

  从那时起,我告诉自己,对待工作就要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认真、负责、用心、品质!绝不用钱的多少来衡量对待工作的态度。

  那时我明白了钱和工作的关系。

  在今天的社会里,拜金主义大行其道。当我们的眼睛紧盯着钱的时候,我们却没有了对工作的用心、认真、负责和品质,更缺少了对待工作的敬畏心、荣耀心与喜悦心。我们更多的是斤斤计较、马马虎虎、抱怨指责、潦草交差。

  有个故事很能说明这个情况。

  一个男人在公司工作了25年,他每天用同样的方法做着同样的工作,每个月都领着同样的薪水。一天,愤愤不平的男人决定要求老板给他加薪及晋升。他对老板说:“毕竟,我已经有了25年的经验。”老板叹气说:“你没有25年的经验,你是一个经验用了25年。”

  钱是怎么来的?钱是价值创造的回报!要想让自己赚更多的钱,先问自己创造了多少价值。钱是价值呈现的一部分,钱不是生命的全部!有个很流行的说法是这样讲的:“钱能买到床铺,却买不到睡眠;钱能买到补药,却买不到健康;钱能买到食物,却买不到胃口;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钱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

  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名著《茶花女》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金钱是好仆人、坏主人。”是做金钱的主人,还是做金钱的奴隶,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金钱观。如果一个人沦落到为金钱而生活,他便成了金钱的奴隶。此时,膨胀的金钱需要实际上征服了人的灵魂,并且不断地积累成生活的枷锁。

  那么,怎样判断自己是否拥有正确的金钱观?不妨先看下面几个问题。

  1.当你为集体做了一些事情时,你必须得到金钱上的补偿?

  是□否□

  2.你觉得享受佳肴、穿名牌服装、开豪华车等是生活的全部?

  是□否□

  3.你认为富有就是有很多钱?是□否□钱是怎么来的?

  钱是价值创造的回报。

  4.你认为有钱后,人一定会快乐?是□否□5.你认为金钱可以控制一个人?是□否□6.你同意“金钱就是实力”这个观点吗?是□否□这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测试。如果以上六个问题,你的回答超过半数为“是”,那么很遗憾,你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金钱观。否则,你可能终将堕入“唯利是图”的拜金深渊。经济学家哈克曾说:“钱的丑恶就在于它能把人们引向深渊,引向地狱,引向罪恶。”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都不胜枚举。

  比如,谁都希望自己买彩票中奖。但是,根据调查研究,多数买彩票中了大奖的人,在十年后的生活都不如他中奖之前——金钱带来的未必都是幸福。

  德米尔是西班牙的一个小市民,有一份推销员的工作,虽然收入不高但也衣食无忧。有一次,他买的一张足球彩票中了巨奖,奖金是7000万美元。德米尔一夜暴富。

  喜出望外的德米尔辞掉了工作,开始过奢侈豪华、荒淫无度的生活。他每天看球赛、观斗牛,吃喝玩乐。

  虽然他也偶有投资,但是他的经验和能力限制了投资收益,基本上是赚少赔多。就这样,7000万美元在10年后被挥霍一空,德米尔变得一无所有。这个时候,习惯了奢侈生活的他已经不可能再回去当一个推销员,于是他开始四处借债,买彩票并多方投资,希望能重新过上富人的生活,结果却只是让自己债台高筑。

  最后,他铤而走险,结果因入室抢劫而被捕,锒铛入狱。

  就这样,一笔突如其来的巨额钱财,使一个本来还可自立的人成为了囚犯。

  能够使用金钱的人,或许能够经由金钱而得到幸福,但是如果没有活用金钱、有效地发挥人的作用的能力,反而会失去做人的根本。

  巴菲特曾说过:“金钱让我富有,却也让我恐慌。”为什么现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一些人,宁可让孩子贫穷,也不愿意让他们富裕,就是因为不劳而获的生活,很可能给他们带来不利的后果。

  在日本颇有影响力的《朝日新闻》里曾报道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老人到市政府拜访,在办公桌上放了一个纸袋,说:“希望这包东西让身体不便的人使用。”说完就走了。办公人员将纸袋打开一看,里面竟有500万元。办公人员急忙去追赶老人,并且一定要他说出住址、姓名、职业等信息,老人只留下一句话:“请不要让我丢人。”然后离去。

  办公人员寻访的老人,所拥有的500万元是变卖祖先传下来的山林,做为城市的垃圾焚烧场用地而得的款项。虽然拥有这么一大笔钱,但老人心想:“巨款将会使人心改变。对我来说,根本不需要这笔钱。为了我的孩子及孙子,还是不要这笔钱好。金钱必须能够加以灵活运用,所以,还是把这笔钱捐出去吧!”

  有些人并非不重视钱财,也不是不爱钱,而是选择了对自己更重要的东西。

  关于金钱的本质,唐朝的著名文学家张说在《钱本草》中说得很明白:“钱,味甘,大热,有毒。”张说用草药比喻钱,说明钱财的本质非好非坏,非善非恶,好坏存乎人的运用之间。如果钱用好了,就像草药一样可以治病;但如果用不好,它就像毒药一样会伤害性命。

  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史上,陶朱公范蠡是商人心中崇拜的偶像,世称“商圣”。他重义轻利,仗义疏财,能发家致富,又能散财,成为人们心目中难得的活财神。范蠡的金钱观也为后世所称道:“钱财如刀,可救人亦可杀人;钱财如水,既载舟也能覆舟。”

  《史记》中记载了范蠡“三聚三散”的故事。

  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复国后,被封为上将军。可范蠡知道勾践为人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于是就留下一封辞官书,带着少量珠宝乘舟远行,一去不返。

  范蠡到了齐国,更名改姓,几年后又成了富翁。齐王派人请他做宰相,但是范蠡认为“久受尊名,不祥”,于是归还相印,将家财分给乡邻,再次隐去。

  范蠡到了陶国,再次致富,并自称陶朱公。有一次,他的第二个儿子因杀人而被囚禁,面临问斩。范蠡打算派小儿子带上一牛车的黄金前去探视,看能否赎回儿子的一条命。可是他的长子坚持要去,范蠡只好同意了。

  几个月后,长子带着弟弟的死讯回到家。范蠡说:“次子会被杀,我已经想到了。不是哥哥不爱弟弟,而是长子从小与我在一起,知道过日子的艰难,就会看重钱财。而少子生在家道富裕之时,很易弃财。我先前决定派少子去,就是因为他能舍弃钱财,而长子不能。”

  很明显,范蠡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白手起家,靠的不是他对钱财的欲望和经营手段,而是他对钱财本质的准确把握,以及对钱财的合适运用。

  随着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不自觉地成为金钱的奴隶。有些人拼命地花钱;有些人举债消费;有些人为了房子、车子,一直痛苦地打工挣钱……这样,逐渐人们就会对金钱产生极大的贪执,继而带来许多方面的不利影响,尤其对个人发展不利。

  总之,钱财能给人们带来痛苦,也能带来快乐,我们要认识它的本质,并认真对待它。

  工作是纯粹赚钱的工具吗?

  从业多年,我跟很多员工做过交流,我发现他们往往有个可怕的思维定势,即:工作=钱。

  这个思维定势也反映在面试新员工时。很多人在面试时问得最多的三个问题:1.底薪多少?2.福利待遇怎样?3.交五险一金吗?而很少有人去问: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我将从事什么样的岗位?在这里我能得到什么样的锻炼与成长?我能为这个企业创造什么价值?

  很多人都想得很简单:工作就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图生存。为薪水而工作,看起来目的明确,但是往往被短期利益蒙蔽了心智,使我们看不清未来发展的道路,成为了工作的机器,结果使得我们即便日后奋起直追,振作努力,也无法超越。所以说那些为金钱工作的人,除了钱就难以得到其他的东西。

  在中国广西默默支教十几年的德国人卢安克曾说:“有些人一辈子都在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然后用从工作中赚到的钱去消费,从而让自己获得须臾的快感;但我不是,我直接从我的工作中得到快乐。”

  表面上看,我们每天工作都是为了公司的盈利,公司支付我们的就是钱。但我们往往忽略了,工作给予我们的除了钱之外,还有宝贵的经验、良好的训练以及才华的展现!它们能帮助我们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所以,与金钱相比,工作中获得的能力、成长、经历、经验、尊重更有价值。

  我走上教育之路的领路人邹越老师,一直是我人生的楷模与导师。

  2004年,我第一次参加邹老师的课程。老师在介绍自己的PPT上写了四个字“教育兴国”,他说自己要将“教育兴国”作为人生奋斗的目标!

  一个人所做的工作,就是他生命价值的体现。

  邹越老师就是这么做的。今天,邹越老师就像苦行僧一样奔走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由他原创并主讲的大型校园德育教育主题演讲《让生命充满爱》,已由全国教育专家委员会、“教育·中国”全国校长峰会推荐为“中国校园德育教育、全民素质教育”品牌。2001年至今,邹越老师已在国内巡回演讲1000多场,足迹遍布22个省市(自治区),累计行程300多万公里,现场直接听众人数超过500万、媒体及网络视频点击突破7000万人次。邹越老师用充满激情的演讲,感动着所有听过演讲的人,不知有多少孩子痛哭流涕,不知有多少孩子在他的演讲声中高喊: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在国外,邹越老师有自己的公司,有丰厚的物质基础,但是他还是决定回国。看到国内越来越多的人被金钱和物质掩盖了信仰,他想用自己的行动重塑一种精神。他演讲走过的地方,不仅留下了掌声和泪水,感召了许多人,也留下了一种信念和一种精神。邹越老师说:“传播爱——让生命充满爱,让中国充满爱!”老师还常说:“我们中国人并不缺少爱,只是含蓄的个性缺少了爱的表达,让每个人都能尽情地释放爱,促进社会和谐,是这个演讲的最大愿望。”

  邹越老师用脚步丈量生命的长度,用灵魂影响生命的宽度,用行动谱写生命的厚度!

  诚然,大多数人都必须要靠工作来维持自己的生存,但是如果一心只“为了赚钱而工作”,那么我们无法体会到工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更不容易在工作中积蓄经验、提升自我。所以,日本“经营之神”

  松下幸之助这样告诫青年:“对年轻人来讲,注重才能的积累比注重目前薪水的多少更重要,因为它是每个人最厚重的生存资本。”

  现在的年轻人中普遍弥漫着一种不良情绪:好抱怨、不肯吃苦、耐不住寂寞。他们的常态是埋怨工资低、待遇差,羡慕别人的福利比自己好……于是,他们往往为了多一点的薪水,要么在工作环境里明争暗斗,要么频繁地跳槽。其实,这是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作为一个职业人,我们要有自己的方向,如果只把工作当成赚钱的工具,就会成为一个彻底的“打工仔”,成为一个“上班奴”。有哲人曾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我们应该主动追求目标,而不是将目标当作讨价还价的工具。要真正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事业来做,而且坚持、负责地做下去。

  《以自己的方法致富》的作者史奴利·布拉尼克博士,曾对1500名男女做了持续20年的研究。这项研究从他们20多岁开始,直到40多岁为止。这1500个人当中,有83位受试者成为了百万富翁。

  他的研究发现,每个成为百万富翁的人,都很早就下定决心要专攻某件事。结果努力工作15年或20年后,他们猛然发现,自己的净资产已经超过了100万美元。他们是如此忙于自己的工作,以至于都没有发觉自己已经变得富有!

  史奴利·布拉尼克博士还发现,在这些富翁中,有百分之七八十不是企业家,也没有超人的技艺天才。他们只是依靠他们在工作中的卓越表现和专长,成为了百万富翁。

  打工的状态并不可悲,可悲的是打工的心态。如果单纯地将工作看成是一种交易,一种赚钱的手段,等于放弃自己提升的空间,也就是放弃了赚更多钱的机会。

  那么,除了赚钱,工作还能赋予我们什么呢?很多。简单说来,工作能赋予我们以下三个方面。

  1.工作是影响幸福的重要因素

  有四样东西可以让人获得终极幸福:被爱、被赞美、为他人服务、被他人需要。

  日本有一家制造无尘粉笔的工厂在业界处于领先地位,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工厂70%的员工都带有某种残疾。

  有一次,工厂总经理问寺庙住持:“为什么在我厂里做事的残疾人比福利院的残疾人看上去幸福?”住持沉思片刻,答道:“有四样东西可以让人获得终极幸福:被爱、被赞美、为他人服务、被他人需要。在你的工厂,员工在工作中至少能获得其中的三样,这大概就是他们感到幸福的原因吧。”

  拥有工作,热爱工作,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更何况,工作带来的成就感也是一个人大多数幸福的源泉。

  想获得幸福吗?请在工作中做到“三减三增”:利己心的日减,利他心的日增;

  攀比心的日减,感恩心的日增;

  索取心的日减,给予心的日增。

  打工的状态并不可悲,可悲的是打工的心态。

  2.工作让我们学会思考人生

  高尔基曾说:“工作是快乐时,人生便是幸福;工作是义务时,人生便是苦役。”这样睿智的语言,是曾饱受磨难、从事过多种工作的他对人生的感悟。

  在工作中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种各样的事,贵人能助我们一臂之力,让我们感悟福缘;小人让人困扰甚至受到挫折,让我们体会“进退”的深意。这些人和事不论好坏,都能帮助我们开启心智、领悟生活的真谛。所以说,工作场就是修道场,随处都有开悟的机缘。

  3.工作让我们的梦想得以实现

  有句话说得好: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不能坚定;不如水,不能曲达。人生有梦,重在执行。不论你的梦想多么远大,都应该从今天的工作开始做起。

  现在的人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没有方向,或者有了方向却不能为一个既定的目标采取持久的行动,或者经常轻易放弃目标而重新开始。所以,不要只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至少也应该让赚钱跟你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这样,你的生命才有动力,你也不会虚度光阴!

  请选择不被欲望操控的人生

  放下功利心、浮躁心、投机心

  没时间处理感情,只好非诚勿扰;没时间旅游,只好走马观花;没时间学习,只好报速成班,我们把这种方式总结为“快餐式生活”。当生活中只求速度不求内涵的“快餐”越来越多时,原本美好的东西变了味道。反映在工作态度上,就是功利心、浮躁心和投机心。如今,这三种心态已经成为影响我们个人幸福、事业成功、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功利心”不同于“进取心”,虽然在表面上看起来,它们的表现形式非常接近,但本质是不一样的。要区别这两者,有一个标准:如果一个人奋发图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那么可以认为那是一种“功利心”的驱使;如果这个人努力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目标,那么这可以判断为是一种进取心。

  我们可以用一个实例来说明,为什么在工作中要放下功利心。

  我有个朋友的侄子,大学毕业进了一家不错的单位。小伙子勤勤恳恳地工作,认认真真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学历、能力都不错的他希望尽快得到提拔、加薪。

  一年很快就过去了,小伙子发现单位几次提拔都没自己的份,不由得有些郁闷。眼看下一轮副主管选拔又将来临,他有点伤脑筋。一次同学聚会中,同学们纷纷大谈关系经:如何为做人情不惜血本,如何跟老板拉关系等,让他受到了启发。他想,要提拔、想加薪,看来一定要走走关系了。

  他开始买了一些有关人脉、交际方面的书,研读后根据上面的说法去做:在电梯里跟老板打招呼;在生日、节日时给上司送礼物……由于他把心思都放在这些“交往”上,本职工作渐渐没那么出色了,结果,不仅没有被提为副主管,还被上司多次训斥。

  我朋友的侄子当然很不高兴:请客送礼的钱花了不少,目的依旧没有达到。有一天,我去朋友家做客,刚好小伙子也在,正跟他叔叔抱怨社会不公。我听了一会儿,发现他的问题在于把交际跟得到的利益直接挂钩了,这是标准的功利主义心理。

  于是我告诉他,工作中跟同事搞好关系、在上级面前多多表现,这个没有错,但是不能把钻营当业绩。交际技巧也好,人脉拓展也罢,这些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让自己的能力有更好的发挥余地。我给他提了个建议:当务之急不是溜须拍马,而是做好本职工作,并且多学习相关的知识,充实自己,等待机会。

  小伙子很听话,回去之后果然按我的话做了。他不仅认真工作,努力向老员工学习,还报了一个相关的职业提高班,当然,适当的交际也没有忽略。果不其然,在第二次内部选拔中,他成为副主管的培养对象。

  在现实社会中,利益无处不在,但不能把实用理解为实利,那样就会沦为赤裸裸的利益交换。进取心不同于功利心,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一种为目标努力奋斗的良好素质。因此,进取心所求的目的不一定是利益,但进取心一定会带来相应的利益。

  可以说,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进取心”。所以,我们要放下功利心,用进取心来代替功利心。

  浮躁心是这个社会的通病,不过在年轻人身上显得更为明显。很多年轻人刚进入社会,心态浮躁,适应能力差,又不善于自我调节。他们往往想找一份既轻松,工资又高的工作。可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于是浮躁的心态愈加严重,恶性循环。

  浮躁心反映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做什么事都想要多快好省,一切工作都毛毛糙糙,只想交任务就算。喜欢吹牛,好大喜功,却不愿意踏踏实实地做好当下的工作。喜欢这山望着那山高,有点付出就马上要求回报,否则就觉得吃亏、不划算,这些都是浮躁的表现。

  我们要放下功利心,用进取心来代替功利心。

  浮躁心是工匠精神的大敌,很多天资过人的年轻人,就是因为浮躁心而荒废了青春,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的打工者。所以,我们一定要马上放下浮躁心,呼唤“踏实精神”!

  “投机”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词,因为它往往跟“善于抓住机会”

  这个概念混淆。很少有投机者会认为自己有投机心,他们一般只觉得自己是一个善于抓住机会的人,并且还会以此沾沾自喜。

  投机成功者往往被冠以“聪明”的美名,古往今来无数投机成功的案例,也特别容易被片面地放大,因为人的本性更愿意相信传奇,例如传为千古佳话的空城计。

  空城计可以说是诸葛亮的一次投机行为:失街亭后,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被迫直面司马懿十五万大军。此时城中只有数千兵马。诸葛亮叫士兵大开城门,派士兵扮成百姓洒水扫街。他则披上鹤氅,戴上纶巾,命书童抱了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坐下等待司马大军。

  司马懿的前锋部队到了城下,看到这种景象,不敢擅入,回去禀报。司马懿生性多疑,自己飞马过去察看后,斟酌再三,终于命令后队改为前队,撤退了。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这些四两拨千斤的战术被后人津津乐道,他本人也被神化为智慧的化身。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诸葛亮一生以谨慎闻名,他的这些投机性的举动,几乎都是出于不得已。

  比如,空城计看似冒险,其实是建立在诸葛亮“一生不弄险”的名声以及对司马懿多疑性格的准确把握上。如果城下的不是司马懿而是曹操,诸葛亮的空城计是派不上用场的。所以,孤立起来看,诸葛亮的举动不啻于投机行为,但实际上有其精妙的运筹在内。

  投机心要不得的原因是,它会让人们寄希望于某一件偶然的事情来改变全局,但这样的机率是非常小的。特别是在社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的现状下,人们对于成功的急切和对迅速成功的追求,更容易使大家把发展的希望寄托在某几次赌博式的行为中,企图以小博大,通过投机来获得成功。

  虽然在现实中,确实有这样的例子,但这种做法得到的成功属于小概率事件,并非是发展道路上的常态。因此,简单地说,投机心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侥幸心理。即便有时能取得一些短期利益,但绝非长久之计。

  功利心、浮躁心和投机心是阻碍我们成就卓越人生的三大敌人。

  我们应该放下功利心,以求知精进为己任;改去浮躁心,踏踏实实做人做事;看破投机心,领悟因果律,尊重客观规律。这样,不论社会如何改变,我们都不会失去自己内心的圣殿。

  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是“心的问题”

  人的寿命是谁决定的?

  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个人的健康和寿命15%决定于遗传,10%决定于社会因素,8%决定于医疗条件,7%决定于气候影响,60%决定于自己。而因自己的原因死亡的人中,50%是气死的,30%是吃死的,20%是累死的。

  佛说“我”是一切不善的根源,贪嗔痴三毒都是由于“我执”而起。

  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都是人生之苦。现代社会处于高科技时代,但科技不能帮助人们摆脱困惑和不安的折磨,因为这是和人性有关的苦恼,也即源于心的苦恼。

  由此看出,“心的健康”非常重要!

  其实,生活中我们所感受的大部分问题,都是由于自我意识强烈、汲汲追求名利所致。所以日本禅宗大师山田无文说:“现代人自我意识过度膨胀,缺乏自觉,只是把自己的心一味地向着外侧,却忘了觉悟出真正的自己。”

  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又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参禅、打坐。苏轼生性诙谐,佛印却很老实,因此他常被苏轼欺负。苏轼觉得占了上风就很高兴,回家总喜欢跟他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佛印听了只是笑笑,也不生气。

  苏轼回家,便向苏小妹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见心见性,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苏轼哑口无言。

  俗话说“相由心生”,又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说明从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来的东西是最真挚的。如眼光,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个人爱恨情仇的真实表达,所以,我们在怀疑别人撒谎时,都会说:“你看着我的眼睛说……”又如眼泪,一个人在被感情冲击时,如果不是心灵里的那份最真的情感被触动了,他是流不出眼泪的。

  而口,则是心灵的门户。这句话的重点不在于“口”,而是在于“心”。一个人,只有当他的心态端正了,心怀坦荡了,他说出的话才能令人信服。一个人说出来的话是需要坦荡地去表露自己心灵的,如果一个人,长期昧着良心去说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言行不一,那么,这个人将是无法得到别人心灵的承载的。说白了,就是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在别人的心里没有一席之地。

  从前有个小男孩,常常出口伤人。虽然说童言无忌,但天长日久,也让身边的人很头疼。这个孩子也想改掉这个毛病,但是总是效果不佳。有一天,他的父亲递给他一袋钉子,让他每当发现自己对人乱发脾气时,就在后院的栅栏上钉下一颗钉子。

  第一天,小男孩共在栅栏上钉了37颗钉子。

  几个星期后,小男孩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在栅栏上钉钉子的数目开始逐渐减少了。

  他把自己的转变告诉了父亲。父亲又建议他说:“如果你能坚持一整天不对人发脾气,就从栅栏上拔下一颗钉子。”经过一段时间,小男孩终于把栅栏上所有的钉子都拔掉了。

  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栅栏边,对小男孩说:“儿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一看那些钉子在栅栏上留下的那么多小孔,栅栏再也不会是原来的样子了。当你向别人发过脾气之后,你的言语就像这些钉子一样,会在人们的心灵中留下疤痕。无论你说多少次对不起,那伤口都会永远存在。其实,语言上对人们造成的伤害与肉体的伤害没什么两样。”

  当然,在今天这个时代,有太多的人为了得到自己所期望的“利益”,不惜将自己所说的话当成是儿戏,把心口不一当成是理所应当的事,导致人与人之间相互不信任,大家都带着面具过活。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很久都没有打开我们的心扉,没有让我们的心灵坦荡荡地呈现出来,没有让我们的心灵飞出我们的胸腔去感受阳光和雨露。真正的“口乃心之门户”,是让你觉悟、觉醒的真实情感表达。

  这个世界的存在,其实就是让人用心灵去感受的,不管是世界的美好还是丑恶,我们都要用心灵平衡地去感受她,美好的,我们向往,丑恶的,我们摒除。如果我们用这样的心灵去感受这个世界,去感受这个世界的任何事物,那我们的世界就会越来越美好。

  治天下者必先治己,治己者必先治心。一个对自己内心有完全支配能力的人,对他自己有权获得的任何其他东西也会有支配能力。

  现在,请你静静地坐着,好好感受一下你的心灵,好好触摸一下你的心灵。也许你现在感觉自己的心灵若有若无,请不要害怕,如果你还愿意坐下来触摸自己的心灵,就证明你的心灵绝对还在,只是可能被一些尘埃蒙住了。那么,请赶紧给你的心灵来一次洗涤。

  当一个人对自己心灵的感触已经忽视了,已经不在乎了,已经不愿意去擦拭心灵上的尘埃了,那么这个人也就失去了活着的意义了。

  生命有多种成长方式:年龄的成长,身体的成长,见识的成长,智慧的成长……最重要的成长是心灵的成长。心灵成长是一个人一辈子的课题,是永远上不完、不能毕业、终其一生也无法全部研修完毕的课程。

  心灵成长是一条由太多的点滴组成的线路,是一个由太多的细节组成的完整故事,是一片由那么多枝叶架构的苍翠森林。心灵成长是在生活的任何情节中存在的诗意语言,是无穷尽的情绪被整理以后迈向的更高阶梯,是伴随一生的洗礼过程。

  懂得静下来的人容易体会成长,比如在一个安静的内室可以聆听内心的声音,心灵能够听懂宁静深处的歌唱。所以,我们选择在最安静的地方历练生命。

  懂得慢下来的人才能体会速度,真正的速度其实是一种内心的速度。太快会忽略很多东西,只有慢下来才能看清楚生命中的每个细节。

  如同走路,慢一些,对路边的风景会有感情,会有观感,会有体验,会发现太多的精彩。

  经营心灵就是正心定念,依正“道”而修行。正道有八:1.正确的见解;2.正确的思考;3.正确的言语;4.正确的行为;5.正确的生活;6.正确的努力;7.正确的决定;8.正确的冥想。

  这8条实践的道路并不是教我们怎样从苦恼中逃脱,而是让我们理解心为产生苦恼的根源,从而化解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达到“灭”

  的境界。

  经营心灵是要学会解读宽恕的意义,懂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的道理。任何事情,可以大,也可以小。成长的人懂身心灵一致,才是真正的修行

  得找到适当的参照物,可以让一滴水澎湃,也可以让一座山静默。宽恕心灵原罪,彰显恩典和感激。

  觉醒,从践行“佛性”开始

  有人说,我不信佛。稻盛和夫先生说:你可以不信佛,但人人都应该有佛性。佛性和你的宗教信仰无关。

  什么是佛性?佛性即觉醒了的心!佛教中,人的本性称为佛性。

  经书中曾提到‘众生皆有佛性’,所显示的是每个人都有成佛的潜质。

  白隐大师曾说:“众生本来都可成佛”,就是这个意思。只是“佛性”

  被贪、嗔、痴、慢、疑遮着,所以需要修炼,需要践行。

  现代著名教育家丰子恺在《佛性文心》中这样阐述人的生活:“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

  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世间就不过这三种人。我虽用三层楼为比喻,但并非必须从第一层到第二层,然后得到第三层。有很多人,从第一层直上第三层,并不需要在第二层勾留。还有许多人连第一层也不住,一口气跑上三层楼。”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在95岁时接受记者采访说:“像我这样才能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比比皆是,我之所以能成功,其中关键一点就是对禅的领悟。”他在自传里面也写到,每隔半年都会找一个寺院静心修禅,去沉淀自己。

  当时日本有个禅学家在聆听松下的言论后,总结了这样两句话:“不通禅理,生活乏味;不明禅机,难成大业。”松下电器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国际企业,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受松下先生影响颇深的另一位著名日本企业家也是一个一生践行佛性的人,他就是著名的稻盛和夫。

  稻盛上小学之前,还是战争时期。有一次,他的父亲带他去一位亲戚家。那位亲戚是个佛教徒。在明治政府“废佛毁释”的政策打压下,他们将佛龛和佛像藏在山中偏寂的房里,偷偷保留佛教的传承。

  稻盛父子提着一盏灯笼,沿着漆黑的山路,步履蹒跚地来到了深山里一间破旧的房子面前。进去一看,那里坐着一位和尚打扮的人,在念佛诵经。在他的身后,站着五个双手合十的孩子,他们都是小学生。

  那位和尚看着稻盛说:“孩子,今生今世,只要你还活着,你就要念诵‘南曼、南曼,谢谢!’每天向佛陀表示感谢。如果你能照我的嘱咐去做,你的人生就会很顺畅。”

  少年的经历在稻盛心中种下了向佛的种子,他的佛性被唤醒了。

  成年后,稻盛皈依到禅宗的佛门之下,取得了僧人的资格。早晚两次在家吟诵禅宗经书,每次最后,他一定说一声“南曼、南曼,谢谢!”。www.xiumb.com

  稻盛认为,正是这种感谢之心,才造就了自己,造就了京瓷公司。

  佛性无处不在。践行佛性,就是放下贪、嗔、痴之心,把生活、工作当成是修身的砝码,从中得到快乐与智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得到成长,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佛性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中,但是践行则体现在生活和工作的点滴。

  很久以前,一个小和尚在寺院负责撞钟。

  寺院规定早晚各撞一次钟。起初,小和尚很认真,撞出的钟声洪亮、悠远。但是半年之后,他觉得撞钟无聊之极,于是,就开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就这样过了几天后,住持突然不再用他撞钟了,说他不能胜任撞钟的职务,把他调到后院劈柴挑水。

  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住持:“我为什么不能胜任撞钟的职务?

  难道我撞的钟不准时、不响亮?”

  住持说:“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却空泛、疲软。

  钟声不仅是寺里的作息时间,更重要的作用是唤醒沉迷的众生。所以,钟声不仅要洪亮,还要圆润、浑厚、深沉。你心中无钟,亦无佛,如何能担当撞钟的职务?”

  小和尚顿悟,羞愧难当,决心潜心修炼,最后成为了一代名僧。

  所谓佛性,简单地说可以看做人的真性情。人之佛性,源自于内心的蕴藏。但由于外界的种种迷惑、遮掩,如果没有一定的修炼,佛性就如蒙尘之珠,是不可能绽放光芒的。由此,觉醒要从践行佛性,让本心回归本性开始。

  案例链接——施华洛世奇:小水晶中的工匠精神100多年前,在阿尔卑斯山腹地的边陲小镇里,一个玉石工匠的儿子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创业。此时,他33岁。

  100多年后,他的企业依旧驻扎在这个小镇,而从这全球仅有的两间工厂运送出去的产品,已经遍布世界的每个角落。

  这个人就是丹尼尔·施华洛世奇。他创造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水晶奢侈品品牌——施华洛世奇。

  施华洛世奇在德语中意为黑天鹅。如今,许多人对代表施华洛世奇的那只天鹅形象都不会陌生。因为,这只优雅的天鹅,已经成为施华洛世奇水晶品牌的精神象征。施华洛世奇,也成为当今优质水晶产品的代名词,它代表着高品质、璀璨夺目和高度精确的水晶制品。

  然而,施华洛世奇却是一家人造水晶产品制造商,简单地说,它的产品不是纯天然的水晶,其实属于高级玻璃的范畴。可以说,这是一家将人造宝石价格卖得比天然宝石还高的公司!

  这并非天方夜谭,因为施华洛世奇水晶提供的价值,不在于宝石的珍稀性,而是美丽、圣洁和高雅,用以支撑此价格的是来自于施华洛世奇的精湛切割工艺和高雅设计。

  世界上第一台水晶切割机诞生

  这一切必须归功于施华洛世奇的创始人丹尼尔·施华洛世奇。丹尼尔的家在波西米亚伊斯山一个小村庄(现在捷克境内),那里一直就是传统的水晶玻璃手工加工区,这注定了丹尼尔一出生就和水晶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一个工匠世家的后代,丹尼尔从小就在父亲那里学到水晶制作的各种技艺。

  丹尼尔对水晶制作有着天生的热情和过人的细致,学习每一项工艺、每一道程序,都没有过厌倦或放弃。从最初的砂石提炼,到半成品的切割,以及最后无瑕疵地成品打磨,他都能完成得一丝不苟。10岁左右时,丹尼尔就能独立制作一些简单的水晶产品了。

  不过,天赋和勤奋并不能让丹尼尔更迅速地成为一个技艺高超的水晶工匠。因为当时的水晶制作基本都是手工作业,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就是精细的水晶切割。对于一个成熟的水晶制作人来说,要练就一手好的切割技术,至少要几十年的经验积累。

  年轻的丹尼尔或许感受到了一些挫败的滋味,而不服输的他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改进切割技艺来弥补自身经验的不足。他做过一些简单的创新,不过都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他日复一日地思索着,实验着……

  转机来自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电动机、发电机等发明的推动下,电气技术带来一系列技术发明,那些“会动的机器”赋予了丹尼尔灵感。

  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21岁的丹尼尔随父亲去维也纳参观第一届电气博览会。会后,他决心发明一台自动水晶切割机。

  在得到家庭的支持后,丹尼尔从最基础的电气理论学开始,慢慢掌握相关的应用技术,通过严谨的实验,反复推敲各个设计细节。要从无到有创造一种机器,需要付出多少时间和努力?丹尼尔没有多想,因为他只是夜以继日地埋头钻研。

  丹尼尔并不急功近利,他凭着对水晶事业的热爱、天性的坚韧和努力,坚信自己能够取得成功。9年之后,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水晶切割机终于诞生了。

  传统的手工切割不但效率低下,而且由于切割者工艺的差别,造成水晶产品的良莠不齐。切割不好的水晶没有光泽,暗淡无光非常难看。丹尼尔的水晶切割机不仅大大提高了水晶切割的速度和准确度,更难得的是,切割出的水晶呈数十个切面,其美丽和精致程度接近完美,为传统手工切割望尘莫及。

  水晶切割机的面世,标志着施华洛世奇时代的开始。1895年,丹尼尔为水晶切割机申请了专利。同年,他创办了施华洛世奇公司。

  创新不止的工匠丹尼尔

  施华洛世奇出品的水晶色彩缤纷,切割清脆利落,切割面平滑而无丝毫细纹,很快成为时尚的新宠。很多服装、首饰的制造商和设计师纷纷前来订货,电影公司也对施华洛世奇水晶情有独钟。不过,企业的兴盛并没有阻挡丹尼尔创造的热情。本着一个工匠的精神,他依然在思考如何让水晶产品更精致、更纯净、更璀璨亮丽。

  1908年,丹尼尔开始试制人造水晶,他的目的是制造出无瑕疵的优质水晶。为此,他专门在自己家门口建造了一个实验室,以方便研究。这一年,他46岁,依然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过人的坚韧心性。

  3年后,丹尼尔设计一款水晶石熔化炉。这款熔化炉以他少年时在水晶作坊里学到的玻璃水晶配方为基础,结合了正在发展中的水晶制作技艺,凭丹尼尔一贯精益求精的作风,经过无数次反复实验和测试,得以制造出最优质的水晶。

  丹尼尔并没有直接把熔化炉投入生产,而是对成品又做了近两年的研究和检验,直到对设计完全满意为止。虽然此时,丹尼尔已经是个大企业主了,但是他首先是个工匠,其次才是商人。对工匠来说,品质高于一切。可以说,正是丹尼尔严谨缜密的心思和对品质的不懈追求,才奠定了施华洛世奇今后的成就。

  熔化炉正式投入生产,已经是1913年。施华洛世奇公司大规模地生产自己独特配方的无瑕疵水晶石,再以特殊技艺的切割使水晶的光华最大限度地绽放在顾客面前。人们很容易就能把施华洛世奇水晶和其他水晶产品区分开来,无形中,施华洛世奇已经成为水晶制造业的王者。

  丹尼尔对品质的追求永不止息。

  1915年,他开始研制自动打磨机,两年后机器研制成功,投入生产。

  1919年,他推出专门为工业界设计的磨砂轮。

  1931年,施华洛世奇公司注册了专门用于服装和配饰的水晶花边及条子,这是一种缀满碎水晶的石带产品。这个产品让施华洛世奇水晶一下子成为欧美时尚界的抢手货。

  1956年,丹尼尔去世,但他留下的工作态度依然是施华洛世奇公司的精神支柱。该年施华洛世奇公司采用独特的真空涂层创出“幻彩”

  效果的水晶。至此,施华洛世奇已成为全球水晶业界颜色最丰富、色泽最恒定的水晶生产厂家。

  精致优雅精神的象征

  丹尼尔身后留下了一个极其庞大的家族。和大多数世代传承的百年老店一样,施华洛世奇公司始终由家族经营。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公司依然在那个边陲小镇——沃顿镇,续写水晶的传奇。

  施华洛世奇这一品牌的核心价值在于其能够不断地赋予产品新的时尚概念,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时尚先驱的脚跟。

  一方面,施华洛世奇公司把水晶制作工艺当作商业秘密世代相传,独揽水晶切割技术有关的专利和财富。因为施华洛世奇水晶能够闻名于世,是由于它们纯净、独特的切割以及刻面的编排和数目,这是施华洛世奇与众不同的根本。如今,作为施华洛世奇的核心价值和商业机密的人造水晶的配方和独特切割方式,已传至第五代家族成员。

  另一方面,施华洛世奇公司继承丹尼尔的创新精神,积极寻找市场空白点、挖掘消费者尚未满足的个性化需求、开发产品的新功能,持续不断地赋予品牌新的价值。

  施华洛世奇公司的产品已经不仅限于最初的晚装、服饰、眼镜等,而是延伸到了手表、冰箱、橱柜、灯具等每一个能被水晶装饰的角落。

  比如,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巴黎凡尔赛宫的水晶吊灯都是施华洛世奇出品。而在瓦腾斯小镇的游客,如果走进售卖户外运动品的商店,就会发现用于打猎和观鸟的望远镜品牌正是“施华洛世奇”。

  施华洛世奇就是这样以珠宝首饰设计款式的差异作为基础,从而创造品牌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价值。

  当被记者问到“施华洛世奇不断成功跨界的秘诀”时,施华洛世奇家族的第五代成员、施华洛世奇全球总裁罗伯特·布克鲍尔说:“我认为是创新精神。第一是技术创新,第二是产品设计……没有人可以想象,未来施华洛世奇水晶还会镶嵌到哪里。”

  创新的设计理念与外在形式,构成了施华洛世奇在人们心中的时尚地位,也更加优化了品牌的价值所在。施华洛世奇公司的产品最为动人之处,不仅仅在于它的水晶制品看起来多么耀眼夺目,更在于施华洛世奇公司一直通过其产品向人们灌输着一种优雅、圣洁、浪漫和精致文化。正是这种文化和精神,赋予施华洛世奇水晶制品极高的附加值,也令这些仿水晶卖出了比真水晶更高的价格!

  点评:

  施华洛世奇水晶的传奇,起源于丹尼尔充满智慧的不懈努力。在战乱纷飞的年代,他靠着对水晶的热情、坚韧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终于用水晶雕出施华洛世奇事业的不朽功勋。

  丹尼尔可以看做是工匠精神的代言人之一。当丹尼尔只是一个作坊的小学徒时,他是认真、刻苦的学习者和工作者;当他在工作中碰到困难的时候,他是一个坚定的追求者和持续思考者;当他开始走上自己的水晶事业之路时,他是个勇敢的跋涉者和无畏的探险者;当他拥有了一定的成果之后,他没有停留,也没有成为一个纯粹的商人,而是把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精益求精,不断创新。

  丹尼尔还是个伟大的精神传导者。他没有让这种精神在自己身上断绝,这点从他带着三个儿子一起研究熔化炉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

  我国著名史学家吕思勉曾说过,所谓文化,其实并非多么高深的道理或者学问,究其根本,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而丹尼尔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正是施华洛世奇文化最朴实的表达。

  因此,施华洛世奇家族的后人,虽然在产品定位、产业方向上会有不同意见,施华洛世奇公司也面临过投资失败之类的变故,但提供更高雅、更精致产品的理念从未改变。把最无暇的水晶切割成最璀璨的珠宝,并将之镶嵌在人们生活的每一个部分,自始至终是施华洛世奇努力的方向。

  从这个角度来说,施华洛世奇的精神,正如同那只纯净的天鹅,独特而耀眼。 蓝星,夏国。

  肿瘤科病房,弥漫着医院独有的消毒水味道。病房是单人间,设施俱全,温馨舒适。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可对于孑然一身的路遥来讲,却是无人问津的等死之地。

  他是癌症晚期,靠着意志力撑到现在,但也只是多受几天罪罢了。

  此刻,路遥躺在病床上,怔怔望着床头柜上的水杯,想喝口水。

  可他拼尽全力却无法让身体离开病床。剧痛和衰弱,让这原本无比简单的事情成了奢望。

  这时,一道幸灾乐祸的声音响起:“表哥~你真是狼狈呢。连喝口水都得指望别人施舍。”

  一位英俊的年轻男子悠闲坐在病床前,翘着二郎腿,眼睛笑成一道缝。

  “你求求我,我给你喝口水如何?”

  路遥面无表情,一言不发。自从失去了自理能力,一帮亲戚的嘴脸已经见多了,不差这一个。

  男子起身,将水杯拿在手里递过来,“表哥别生气,我开玩笑的,你对我这么好,喂你口水还是能办到的。”

  说完话,他将水杯里的水,缓缓倒在路遥苍白消瘦的脸上。

  被呛到,路遥无力的咳嗽几声,好在少量的水流过嗓子,让他有了几丝说话的力气: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张鑫,为什么?我从未得罪过你。你去星盟国留学,还是我资助的!”

  张鑫将水杯放下,不紧不慢的说:“谁让你这么古板呢,只是运点感冒药罢了,又不犯法,你非得千方百计的拦着。”

  路遥脸上闪过一丝了然之色,道:“张鑫你这垃圾,狗改不了吃屎。将感冒药运到国外提炼毒品……咳咳……”

  张鑫理了下领带,笑道:“你别血口喷人啊,我可是国际知名企业家。这次回国,‘省招商引资局’还打电话欢迎我呢~”

  路遥叹了口气,现在的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索性闭上眼睛不再说话,安静等待死亡的到来。

  但张鑫却不想让眼前饱受病痛折磨、即将离世的表兄走好。他附身靠近,悄悄说道:琇書蛧

  “表哥啊~其实呢,我这次回国主要就是见你一面,告诉你一声——你的癌,是我弄出来的~”

  路遥陡然挣开眼,“你说什么!”

  张鑫笑眯眯的掏出个铅盒打开,里面是件古怪的三角形饰物,仅有巴掌大小,中间是只眼睛似的图案,一看就很有年代感。

  “眼熟吧?这是我亲手送你的,货真价实的古董。我在里面掺了点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就会变成你现在这副鬼样子。”

  路遥马上认出来,这是自己很喜欢的一件古物,天天摆在书桌上,时不时的把玩,没想到却是要人命的东西!

  他伸出枯枝似的手臂,死死的抓住眼前人的胳膊!“你……”

  “别激动~表哥,我西装很贵的。”张鑫轻松拿掉路遥的手,小心的捏起铅盒,将放射性饰物塞进他怀里。

  “我赶飞机,得先走一步。你好好留着这个当做纪念吧,有机会再去你的坟头蹦迪~”

  说完话,张鑫从容起身离开。临走前,还回头俏皮的眨眨眼。他原本就男生女相,此时的神态动作居然有些娇媚。

  保镖很有眼力劲,赶紧打开病房门。同时用无线耳麦联络同事,提前发动汽车。

  ~~~~~~~~

  路遥只能无力的瘫在床上,浑身皆是钻心剜骨般的剧痛,还有无穷悔恨、不甘。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但很快,剧痛渐渐消失,只剩麻木,路遥隐约听到过世的双亲在喊他。

  就在路遥的身体越来越飘,即将失去意识时,胸口突然阵阵发烫,将他惊醒。

  从怀中摸出那三角形饰物,发现这玩意变得滚烫无比,还在缓缓发光!

秀书网为你提供最快的工匠精神更新,第一章 生命的觉醒——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免费阅读。https://www.xiumb9.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