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赵匡胤的性格,他不像柴荣那样有极其强悍的魄力以及野蛮的决心跟契丹对着干,这一点很容易导致整个中原产生巨大恐惧,对刚建立的大宋是很不利的。
不管怎么说,赵匡胤遭到了他有史以来的第一场败仗,所以回到开封后,他并没有急于进行下一步军事行动,而是继续着手将国内情况进行梳理整治,让它朝着汉唐时期的大一统方向稳定向前发展。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等一系列措施将全国军事进行了改革,减弱了藩镇叛乱的可能性,从军事上巩固了中央集权。但是我们都知道,对于赵匡胤这种从五代十国过来的人,一个十分谨慎保守的人来说,光解决军队问题,肯定是不够的。
因为唐末后,藩镇割据之所以能独霸一方,威胁皇权,经常性的起兵反叛,除了藩镇拥有军队,独揽军权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藩镇还掌握着地方财政大权。
唐代以来,更准确地说是从唐宪宗以来,就将国家赋税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上缴中央,一部分送给节度使,即藩镇,一部分留州,即留下供州县自用部分,而留州那部分其实也算是留给各地藩镇而已,因为州县就是由他们管辖的。
就这样,全国赋税当中,中央只能拿到三部分当中的一部分,而地方藩镇能拿到两部分。这就使得地方藩镇有足够的财赋养兵,又以士兵聚敛钱财,因此他们的势力才会日趋膨胀,势利一膨胀权利欲望就会跟着膨胀,权力欲望一膨胀,就会冲着天下最高的皇冠冲过去,形成骄兵叛将、悍将弑主的局面。
对此,赵匡胤一上台就按照手下第一幕僚赵普“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政策方针,对国家政权进一步改造。
赵普治国政策方针中的“收其精兵”基本完成了,“稍夺其权”也完成了一小部分。那么接下来就是“制其钱谷”了。
对于全国赋税,赵匡胤下令,地方除少量的自留外,其余的都要上缴。后来发现这种做法还有人穿空子。赵匡胤干脆玩彻底了,下令:全国各地州县,除留下办公用费,一律上缴,地方要用钱,得打报告,经过批准后再由中央拨款。
这还不算,针对地方财政,赵匡胤还设置转运使,除了把地方收入大部分运送中央之外,还负责监管地方财政税收。
除了财税问题,还有重点商品买卖权收归国有,比如说当时茶盐酒等古代常用商品。这些都只能由国家经营,私自贩卖,按数量多寡实施刑罚。就这样,军权归中央(准确地说是皇帝)之后,国家另一命——脉财税权也收归中央了。
解决完财权问题,紧接着就是行政权。在中央,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
而且宋代的通判是相当厉害的,官职没有知州的官位高,但权力一个样。都能处理当地兵民钱谷户口等事,地方知州处理间题要二人签字才能生效。而且最重要的是通判可以监督知州,一旦双方发生矛盾,通判就冷冷地看着知州:我监州也,朝廷派我来是监督你的,而知州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这样,知州权力受到极大牵制,造成地方权力逐渐分散,而中央权力逐渐集中的这么个趋势。
此外赵匡胤还规定,官员任职三年一轮换,一个官员不能长时期在一个地方任职,从制度上削弱官员在地方结党营私,培养私人力量,进而进行贪污腐败的可能性。
行政权解决完了,赵匡胤又着手解决司法权。唐朝跟五代时期,地方节度使是有权处死案犯人员的,但赵匡胤继位后废除这一行为。宋朝后,凡是犯了死罪的,地方不能随意处死,都得交由刑部复审,才能处死,从此死刑中央复审成为了制度。此外,赵匡胤还下令,在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对地方司法权进行约束。
赵匡胤政治的最后一项就是科举制度,如果说科举制度是由隋朝点燃的星星之火,那么科举制度的燎原之势则是在宋朝。是宋朝真正将科举制度普及化、平民化、大众化的。
这一点怎么说呢,举个例子你就知道了,虽然科举制度在隋朝就诞生了,而且经过唐朝两百多年的发展,但是唐朝对科举制度的推动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在历史上,唐朝总是得到很好的评价,尤其是其君臣关系,外交关系。当时唐朝的科举制度也是秉承什么“广开才路,豪庶平等”之类的宗旨,但是你懂的,特权阶级之下,所有的平等多半都是狗屁!除非出现个别反常特权人物或者是他们良心发现,但是他们良心会不会发现,很难讲,我倒是觉得有些特权人物干出一些反常的平等举动的概率要大一些。
虽说科举在唐朝就开始成为定制,成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可真正实施起来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据一个可靠历史统计,唐代状元共有二百五十一名,其中《登科记考》中能够考证出姓名的有一百三十九人,而这一百三十九名状元中,只有七十四名能通过有关记载查看家世。在有家世资料的这七十四名状元中,出身官僚家庭的六十九人,占比高达百分之九十二!而这出生官僚家庭的状元中,其家世较显赫者就有五十九人,占比达百分之八十左右。出身相对卑微的仅有五人,而且即便是五人,他们的身份依然是小官僚之后!
如果以上数据你还模糊的话,请继续往下看。那些家世显赫的状元中,“皇家宗室”有四人;孔子门人之后有五人;当朝宰相的子、弟、侄、孙、重孙等二十人;一般官僚家庭出身的状元十人;其他高官(祖辈、父辈或兄长为四品以上)的子、弟、侄、孙、重孙状元二十五人;其他历史名人之后中状元者五人;一般官僚家庭出身的状元十人。
到这里,我相信大家都明白了吧。唐朝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主要是在上层社会,中层的都很少,下层的……
所以,唐代科举考试的实质只是上层社会内部的权力再分配,是上层社会中的庶族从豪族手里分权而已,跟“广开才路”根本不沾边,所谓“为国选才”不过一句空话。
当然我们不能将这些缺陷全部归咎于当时的统治者,毕竟从秦汉时期开始就是这个样子的,如果没有特别事件发生,比如说皇帝发疯了,国家灭亡了,整个社会是极难重构的。别说当时的能人志士不能,就是皇帝也无法改变。xǐυmь.℃òm
但这事儿到宋朝就不一样了,赵匡胤从来不喊天喊地说什么“广开才路”、“为国选材”之类的口号,他只是实实在在地制定政策,让天下所有有志于读书的人都可以上来做官,为国服务。
而他的这些理念的由来,一个是跟时代历史背景有关,即便赵匡胤出生的时代——五代十国。五代十国虽然战乱不止、民不聊生,但是它也让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即它在某种层度上打破了人们的阶级观念。
在那个时候,人们再不重视出身,不再重视传统,只有凭着自己的能力(人力、兵力和权利),一步一步攀升,一步一步走向人生巅峰,人们不再嘲笑不懂之乎者也的故事,不再关顾什么“仁义礼智信”,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基本上形成了一种能(兵权)者上,刘知远、郭威、柴荣还有赵匡胤;弱者下的这么个现状,比如李从厚、李从珂、石重贵、刘承佑等人。
尤其是赵匡胤,他是实实在在从底层,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最后爬到权利巅峰的,所以他更能体会下层人的艰苦,下层人士的不容易。而他也更加清醒理智地看明白这个世界,并不是王侯将相,就宁有种了!
除了这一层历史背景之外,还跟赵匡胤性格有关,我们都知道,在五代十国,那是一个藩镇割据,骄兵叛将,悍将弑主的时代。所以在赵匡胤成长的路程中,以及他夺权的经过。发现对国家动乱危害最大的是拥兵自重的将领,而不是读书人。
他曾对赵普说:“百官贪污,也抵不上一个武将造反危害大。”
所以,任用文士仅仅因为他们可能产生的危害远不及武人来得大,也不会像武人那样危及政权的根本而已。而治理国家,又恰恰需要这些文人们来,毕竟懂得道理的人,做事情肯定会比那些没道理的人好。
第三点其实跟赵匡胤瞧不起文人有关,也许有人会问,宋朝明明就是重文抑武的,为什么说赵匡胤瞧不起文人呢。
上面赵匡胤对赵普讲的是一点,其中还有一点。话说有一天,赵匡胤和赵普一起散步,登上明德殿,看到门楣上的几个大字,赵匡胤突然心血来潮,就指着门楣上的几个大字问:“这明德门的明德后面为什么还要加一个“之”字?”
赵普听罢一愣,他没想到还有这一问的,但他还是赶紧回答:“那“之”字是语句助词。”
赵匡胤听后不以为然地道:“之乎者也,助得甚事!”(之乎者也这些虚字,能助得什么事情啊!)
我估计当时赵普听完赵匡胤这有些不屑的语气,心里是有些郁闷的,这是规定的哈,我也不知道怎么解释啊,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来,赵匡胤其实对文人的那套繁文缛节是很不屑的,综合以上各种迹象,赵匡胤决定将科举招生目标普及向广大的平民百姓。
从这一点上讲,赵匡胤的功勋绝不亚于唐太宗的,毕竟这才是对后世普通大众命运,甚至国家结构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性政策。
不管怎么样,赵匡胤又将大宋政权整体性向前推进了一步,为他下一步统一全国,以及大宋后世三百年基业奠定了制度基础。 蓝星,夏国。
肿瘤科病房,弥漫着医院独有的消毒水味道。病房是单人间,设施俱全,温馨舒适。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可对于孑然一身的路遥来讲,却是无人问津的等死之地。
他是癌症晚期,靠着意志力撑到现在,但也只是多受几天罪罢了。
此刻,路遥躺在病床上,怔怔望着床头柜上的水杯,想喝口水。
可他拼尽全力却无法让身体离开病床。剧痛和衰弱,让这原本无比简单的事情成了奢望。
这时,一道幸灾乐祸的声音响起:“表哥~你真是狼狈呢。连喝口水都得指望别人施舍。”
一位英俊的年轻男子悠闲坐在病床前,翘着二郎腿,眼睛笑成一道缝。
“你求求我,我给你喝口水如何?”
路遥面无表情,一言不发。自从失去了自理能力,一帮亲戚的嘴脸已经见多了,不差这一个。
男子起身,将水杯拿在手里递过来,“表哥别生气,我开玩笑的,你对我这么好,喂你口水还是能办到的。”
说完话,他将水杯里的水,缓缓倒在路遥苍白消瘦的脸上。
被呛到,路遥无力的咳嗽几声,好在少量的水流过嗓子,让他有了几丝说话的力气: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张鑫,为什么?我从未得罪过你。你去星盟国留学,还是我资助的!”
张鑫将水杯放下,不紧不慢的说:“谁让你这么古板呢,只是运点感冒药罢了,又不犯法,你非得千方百计的拦着。”
路遥脸上闪过一丝了然之色,道:“张鑫你这垃圾,狗改不了吃屎。将感冒药运到国外提炼毒品……咳咳……”
张鑫理了下领带,笑道:“你别血口喷人啊,我可是国际知名企业家。这次回国,‘省招商引资局’还打电话欢迎我呢~”
路遥叹了口气,现在的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索性闭上眼睛不再说话,安静等待死亡的到来。
但张鑫却不想让眼前饱受病痛折磨、即将离世的表兄走好。他附身靠近,悄悄说道:琇書蛧
“表哥啊~其实呢,我这次回国主要就是见你一面,告诉你一声——你的癌,是我弄出来的~”
路遥陡然挣开眼,“你说什么!”
张鑫笑眯眯的掏出个铅盒打开,里面是件古怪的三角形饰物,仅有巴掌大小,中间是只眼睛似的图案,一看就很有年代感。
“眼熟吧?这是我亲手送你的,货真价实的古董。我在里面掺了点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就会变成你现在这副鬼样子。”
路遥马上认出来,这是自己很喜欢的一件古物,天天摆在书桌上,时不时的把玩,没想到却是要人命的东西!
他伸出枯枝似的手臂,死死的抓住眼前人的胳膊!“你……”
“别激动~表哥,我西装很贵的。”张鑫轻松拿掉路遥的手,小心的捏起铅盒,将放射性饰物塞进他怀里。
“我赶飞机,得先走一步。你好好留着这个当做纪念吧,有机会再去你的坟头蹦迪~”
说完话,张鑫从容起身离开。临走前,还回头俏皮的眨眨眼。他原本就男生女相,此时的神态动作居然有些娇媚。
保镖很有眼力劲,赶紧打开病房门。同时用无线耳麦联络同事,提前发动汽车。
~~~~~~~~
路遥只能无力的瘫在床上,浑身皆是钻心剜骨般的剧痛,还有无穷悔恨、不甘。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但很快,剧痛渐渐消失,只剩麻木,路遥隐约听到过世的双亲在喊他。
就在路遥的身体越来越飘,即将失去意识时,胸口突然阵阵发烫,将他惊醒。
从怀中摸出那三角形饰物,发现这玩意变得滚烫无比,还在缓缓发光!
秀书网为你提供最快的漫话宋朝更新,第三十八章 大宋国策免费阅读。https://www.xiumb9.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