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书网>其它小说>大智若愚术>第6章 吃亏是福,百忍成金
  吃亏是福,百忍成金,是一种大智若愚的高超处世方法。它包涵了愚钝者的智慧、柔弱者的力量。领略了人生的豁达、安祥与宁静。与这个貌似消极的处世方法相比,一切所谓的积极哲学都显得幼稚与不够稳重,以及不够超脱与圆滑。

  与人共事,要学吃亏。俗云:终身让畔,不失一段。一个不愿吃亏、不懂忍让的人,要么是在与人的争斗中两败俱伤。要么是得到一场场虚假的胜利,因为他在精神与道义上输得个精光。

  楔子

  清代康熙在位时,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两家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家人之间发生了争执。

  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看罢来信,立即做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儿子的信后,立即把院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

  让一让,六尺巷。古代开明之士尚能如此,今人之间处理小是小非,是应该比封建时代更高一筹的。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与人宽绰,于己宽绰;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处世秘诀。

  留余地,表面上包含两方面意思,一是给自己留余地,使自己行不至于绝处,言不至于极端,有进有退,措置裕如,以便日后更能机动灵活地处理事务,解决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二是给别人留余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也不要把别人推向绝路,万不可逼人于死地,迫使对方做出极端的反抗,这样一来,事情的结果对彼此都没有好处。

  很多时候,人能生时定要求生,有百条生存之路可行,斗争中给他断去99条,留一条与他行,他也不会提着自家脑袋来拼命。倘若连他最后一条路也断了,那么,他一定会揭竿而起,拼命反抗。想一想,世界之大,人事之繁,何必逼人无奈、激入至此呢?

  给别人留余地,本质上也是给自己留余地。断尽别人的路径,自己路径亦危;敲碎别人的饭碗,自己饭碗也脆。

  吃亏是福,百忍成金。不让别人为难,不于自己为难,让别人活得轻松,让自己活得阔绰,这就是吃亏与忍让的妙处。

  大智者,其行为常常是若愚的。而且,唯有其“若愚”,才显其“大智”本色。其中的“若”这个字在这里很重要,也就是“像”的意思,而不是“是”的意义。以下是唐代的寒山与拾得(他们二人是一种开启人智慧的智者)两个人的对话。

  一日,寒山对拾得说:“今有人侮我、笑我、藐视我、毁我伤我、嫌恶恨我、诡谲欺我,则奈何?”拾得回答说:“但忍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不要理他。且过几年,你再看他。”

  那种高傲不可一世的人的结局一定是够尴尬的了,而我们也一定可以想像得出拾得的胜利的微笑——尽管这可能是一种超脱圆滑的微笑。不过,它的确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好处。

  “扑满”,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用瓷或泥做的硬币储蓄盒。在小的候,我们常将父母给的一些零用钱放进去,当这个储蓄盒满的时候,我们就将这储蓄盒打破,而将其中的钱取出来。然而,当它是空的时候,它却可以保全它的自身。

  所以,如果我们知道福祸常常是并行不悖的,而且福尽则祸亦至,而祸退则福亦来的道理,因此,我们真的应该采取“愚”、“让”、“怯”、“谦”这样的态度来避祸趋福。

  “吃亏”往往是指物质上的损失,但是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却往往是取决于他的心境如何。如果我们用外在的东西,换来了心灵上的平和,那无疑是获得了人生的幸福,这便是值得的。

  若一个人处处不肯吃亏,则处处都想占便宜,于是,骄心日盛。而一个人一旦有了骄狂的态势,难免会侵害别人的利益,于是便起纷争,在四面楚歌之下,又焉有不败之理?

  因此,人最难做到的就是在“吃亏是福”的前提下,认识到两点,一个是“知足”,另一个就是“安分”。“知足”则会对一切都感到满意,对所得到的一切,内心充满感激之情;“安分”则使人从来不奢望那些根本就不可能得到的或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没有妄想,也就不会有邪念。所以,表面上看来“吃亏是福”以及“知足”、“安分”会让人有不思进取之嫌,但是,这些思想也是在教导人们能成为一个对自己有清醒认识的人,做一个清醒的正常人。因为,一个非常明白的常识——即不需要任何理论就可以证明的是,一切的祸患不都是在于人们的“不知足”与“不安分”,或者说是不肯吃亏而引起的吗?

  大多数人总是相信一切都能通过人们的努力而得到改变,但也有些人却认为,人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这两种不同的思想放在一起,就产生出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一种不朽的东西,即宁肯吃一些亏也要换来非常难得的和平与安全。而在此和平与安全时期之内,我们可以重新调整我们的生命,并使它再度放射出绚丽光芒。

  而善于吃亏的人一般平安无事,而且一般不会吃大亏,所谓善有善报。相反,总爱贪便宜的人最终不会有真正的便宜,而且还会留下骂名,甚至因贪小便宜而毁了自己,所谓恶有恶报。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吃亏是福”一说。这是哲人们所总结出来的一种人生观——它包含了愚笨者的智慧、柔弱者的力量,领略了人生的豁达和由吃亏忍让而带来的安详与宁静。与这个貌似消极的哲学相比,一切所谓积极的哲学都会显得幼稚与不够稳重,以及不够超脱与圆滑。

  “吃亏是福”的信奉者,同时也一定是一个“和平主义”的信仰者。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对所谓“和平主义者”这样写道:“中国和平主义的根源,就是能忍耐暂时的失败,静待时机,相信在万物的体系中,在大自然动力和反动力的规律运行之上,没有一个人能永远占着便宜,也没有一个人永远做‘傻子’。”

  吃亏与忍让是常连在一起的,怕吃亏的人很难做到忍让,若一天什么事都尖刻、怕吃亏,天长地久就会众叛亲离,孤家寡人,这不是别人吃不起亏,而是看不惯这种作风,对这种人,从感情与心理上就有了讨厌与反感,首先是从人品上疏远了,怎么能与之深交与共事呢?古人讲“吃亏是福”,实际就是告诫人们:对吃亏的事要看长点,想远点,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做人处事,还是忠实厚道为好。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小杨是某广告公司的文案,头脑灵活,文笔很好,但更可贵的是他的工作态度。那时公司正在进行一场大型广告制作,每个人都很忙,但老板并没有增加人手的打算,于是公司的人有时也被派到其他部门帮忙,但整个公司只有小杨接受老板的指派,其他的人都是去一两次就抗议了。

  小杨说:“吃亏就是占便宜嘛!”

  事实上也看不出他有什么便宜好占,因为他有时像个杂工一样。

  两年过后,小杨离开了那家广告公司。

  原来他是在“吃亏”的时候,反而把广告公司的各个运作流程的工作都摸熟了,出去后自己成立了一家广告公司,他真的是占了“便宜”啊!

  所以建议你,用“吃亏就是占便宜”的态度来做事,保证你受益无穷。

  “吃亏”有两种,一种是主动的吃亏,一种是被动的吃亏。

  “主动的吃亏”指的是主动去争取“吃亏”的机会,这种机会是指没有人愿意做的事、是困难的事、是报酬少的事。这种事因为无物质便宜可占,因此大部分的人不是拒绝就是不情愿,如果你主动争取,老板当然对你感激有加,一份情感必会记在心上,日后无论你是升迁或是自行创业,他都是可能帮助你的人,这也是对人际关系的帮助。最重要的是,你什么事都做,正可以磨炼你的做事能力和耐力,不但懂得比别人多,也进步得比别人快,这是你的无形资产,绝不是用钱能买得到的。

  “被动的吃亏”是指在未被告知的情形下,突然被分派了一个你并不十分愿意做的工作,或是工作量突然增加。碰到这种情形,除非健康因素或家庭因素,否则就应接下来;如果冷眼旁观周围环境,发现也没有你抗拒的余地,那就更应该“愉快”地接下来。也许你不太情愿,但事情已成定局,也只好用“吃亏就是占便宜”来自我宽慰,要不然怎么办呢?至于究竟有没有“便宜”可占,那是很难说的,因为那些“亏”有可能是对你的试炼,考验你的心志和能力,或许是为了重用你啊!姑且不论是否“重用”你,在“吃亏”的状态下,磨炼出了你的耐性,这对你日后做事绝对是有帮助的。我的一个朋友托我给他儿子介绍一个工作,这个孩子是计算机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我把他推荐给一个图书发行公司的老板,老板先请他吃饭,然后安排他到书库实习,结果这个孩子不辞而别。老板后来对我说:“现在的年轻人真怪!不熟悉整个公司工作流程,怎么谈得上管理,又怎么用计算机管理。”老板还说:“我是把他当作人才来使用的,谁知他竟然这么不懂事。我从来不请员工吃饭,他是第一个。”

  看来做事“吃亏就是占便宜”,做人何尝不是如此。

  做人比做事难,但如果也有“吃亏就是占便宜”的心态,那么做人其实也不难;因为人都喜欢占人便宜,你吃一点亏,让人占一点便宜,那么你就不会得罪人,人人当你是好朋友!何况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今天占你一点便宜,心里多少也会过意不去,只好在恰当时候回报你,这就是你“吃亏”之后所占到的“便宜”!

  吃得亏中亏,方有福中福。

  从最功利的目的而言,吃亏的目的在于以小搏大,不计较眼前的得失而着眼于大目标。正如鱼饵是为了诱鱼上钩,要得到的是鱼,而不是无偿地拿鱼饵去填鱼肚。鱼要吃到食物,就得付出生命的代价。

  唐代有个叫窦公的商人,很善于经营家业,但财力上很困难。他在京城里有一块宝地,与大宦官的地段相邻,宦官看中这块地想得到它。这块地仅值五六百缗(古代一千文为一缗),窦公很高兴地把这块地献给了那位大宦官,却根本没有提价钱。在讨得宦官十分欢喜之后,他就借故说自己打算去江淮,希望得到两三封信给神策军中的护军,那宦官便替他写了信。窦公借这些信总共获利三千缗,从此,他的事业便发达起来。

  长安城东郊有一片空地,地势低洼有积水,窦公就用低廉的价钱买到手,然后让女佣人带着蒸饼盘在那块空地上诱儿童:哪个孩子如果扔砖瓦击中空地上的一个目标,就奖给他一个蒸饼。小孩们都跑来争相扔砖瓦石块,这样那片洼地填平了十分之六七。接着又用好土垫在上面,在这块地上盖起了一个客店专门留波斯的客商居住,每月能获利数百缗。

  南朝的宋孝武帝刘骏,酷爱赌博,每次赌博时都下大赌注。人们惧怕他的权势,赌博时都要让他几分。赢钱的时候多了,刘骏便以赌为聚财手段。

  朝廷中有个叫颜师伯的大臣,在做官期间贪污受贿,聚敛了大量金钱。刘骏知道后十分眼红,想狠狠地搜刮他一下,于是派人请颜师伯来赌博。

  谁知颜师伯狡猾无比,心中明白刘骏的打算,想借此机会在官位上得到升迁。为了讨得刘骏欢心,他有意连输两局,果然使刘骏十分高兴,兴趣越发浓厚。

  有一次,刘骏和颜师伯又赌了起来。刘骏先掷骰子,一下掷了个“雉”点,立刻高兴不已,以为这一局稳操胜券。因为“雉”点为上乘,很不容易掷到。然而顷刻之间,局势急转直下。颜师伯轻轻一掷,得到一个最佳点“卢”点,级别在“雉”点之上。

  刘骏见状大惊失色,暗忖输钱已成定局。然而,早有预谋的颜师伯却镇定自若,装作不知道,迅速抓过骰子,平静地说:“我差点得个‘卢’点。”这一来,颜师伯当场输给刘骏一百万钱。

  自幼机敏的刘骏,对颜师伯的“作弊”心领神会,乐不可支收下赢钱。不久之后,他提拔颜师伯当了宰相。

  官位一到手,颜师伯就更加肆无忌惮地搜刮民脂民膏,财物滚滚而来,把输给刘骏的钱成十倍百倍地赚了回来。

  刘骏只顾与颜师伯赌得高兴,对他更加放任,颜师伯的权势因此显赫一时。人们背地里议论说,颜师伯以钱钓官,赚了大头。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赌博的游戏还算得上是一次“公平”交易。一方急不可耐地想赢钱,另一方为了更大的日的有意输钱;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各取所需,各得其乐,互不相怨。

  大智若愚,大得若失。总而言之,“吃小亏赚大便宜”这一大智若愚术在于以小本赚大利。在人际关系中,很多东西都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依存的,人与人之间难免有些明争暗斗,有些摩擦。因此,在适当时候恰当地舍小求大,往往会收到奇效。

  局量宽大,即住三家村里,光景不拘;智识卑微,纵居五都市中,神情亦促。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进入竞争的时代,就连小学生也懂得树立竞争意识,凡事当仁不让。何况作为一向以能忍而著称的中国人,刚刚迎来一个破除精神束缚,大胆解放思想的新时期,何以又搬出古老的“忍”经,弹奏起“不谐和音”?

  不错,越是竞争的时代,这“忍”字经就越难念;但越是竞争的时代,“忍”字经越得念,而且还得常念,方能确保竞争状态始终旺盛不衰。今天,如果一个人只懂得竞争、进取、冲击,却不懂得忍耐、克制,甚至退让,那他就只能算一个没有头脑的“勇夫”。处在这个彰显自我的时代浪潮之中,人人都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危机感,拼搏、进取、竞争都是正常的。不堪寂寞、焦躁不安、跃跃欲试,成为一种传染病。于是,改行的、跳槽的,下海经商的,出国“洋插队”的,干什么的都有;人心思变,人心思动,人心思钱,大家都想趁此良机,干大事,挣大钱,成大器,重新显示自己的人生价值,寻找自己的社会位置。然而时代只提供了机遇,却无法保证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成功,甚至一举成功。凡事均有长有短、有阴有阳、有圆有缺、有利有弊、有胜有败,何况人生,从生命的孕育期就充满了矛盾,遍布坎坷和曲折。要想经受人生的种种磨难和时代的考验,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承受挫折、失败和痛苦的心理素质,“忍”字经在这期间将是你胜不骄,败不馁,能进能退,能屈能伸的“良师益友”。“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一切诸烦恼,皆从不忍生。莫之大祸,起于斯须之不忍。”宋朝王安石之语,可谓真知灼见。

  有时,我们之所以需要“忍”,倒不在于单单积蓄力量、掌握主动权。为了真正地在某一事件中弄清真相,了解实情,而不莽撞贸然地凭着一时的冲动和义气办事,也需要“忍”。记得有这样一位小伙子,干事的确有一股子闯劲。敢说敢做,而且,也敢于承担责任。然而,这样一种本来非常好的性格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一次,他的一位同事在厂外与人打架,衣服撕破了,身上也打出了血。跑到车间上晚班时,简直就不像个样子。这位小伙子一见,也吃了一惊。这位同事本来吃了亏就心里不服气、想报复,捞回面子。见小伙子问起此事,便添油加醋地大大夸张了一番,并且还把这位小伙子也扯了进来,说是对方也要“治他”,叫他“别神气”。这位小伙子不听则罢,一听便火冒三丈,当即便抄起一根木棍,跑去找人算账。结果,不分青红皂白地将那人打了一顿。后来,他为此受到了十分严厉的批评,赔偿了对方的医疗费和营养费。事后,据调查,对方根本就未曾提起他。尽管两人彼此也认识,但与那位同事的打架仅仅是他们俩人之间的私事。这位小伙子懊恼不迭,直埋怨自己太冲动,头脑简单,以至犯下了大错。

  显然,在自己受到攻击、侮辱、谩骂等等之后,首先“忍”下来,认真地、仔细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再作判断,无疑是一种强者的风格和心态。真正有本事回击自己的对手,又何必一朝一夕呢?只有充分相信自己能力的人,才能够处变不惊。先“忍”住,把事情搞清楚,再做决断不迟。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一类事。隋。它可能是一种平白无故的批评,也可能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指责;它可能来自于同事和朋友们的误解,也可能是出于某些不安好心的人的唆使和阴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明察事理,则很容易把事情弄坏。甚至把好事办成坏事。而“忍”则有助于我们推迟判断,获得时间和机会去把事情弄清楚。而一旦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掌握了充分的证据和理由,岂不是更有力量去应付人生的种种挑战,解决存在于生活中扑面而来的困难吗?这样的人难道不是强者吗?相反,毛草轻率,感情用事,必然会在无理的情况下落败而逃。尽管威武有力,又怎么能对付得了人世间的扑朔迷离,纷繁复杂呢?

  具体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忍”功的修炼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吃亏而不慌。人们通常总是非常害怕吃亏,把这看成是一种人生的倒霉事。究竟什么是“吃亏”呢?究其根底,无非是个人的某些利益受到了损害。于是,一旦感到自己吃了亏,便慌张起来,赶紧采取一些什么补救措施,力求把受损的利益补回来。而这样一慌,便非常容易出乱,一出乱,灾难随之来矣。因此,“吃亏而不慌”,也是“忍”的一种常见的形式。

  在这种形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便是“不慌”。吃亏是经常的事,而且它本身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就一般人而言,屹了亏,心里总是不好受的,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失落感,这是不奇怪的,在心里也不必一定要阿Q式地自我解脱。关键在于不能为此而慌张起来,急于要把损失夺回来、补上去。“忍”就是“忍”在这里。必须看到,自己吃了亏,实际上也是自己得了一个教训,学聪明了一些,为人生交了一次“学费”,以后,便可以在生活中更机警、更聪明一些。如果急于想要去做就事论事的补救,可能会略有微薄的效益,但却常常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自己认为是吃了亏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切不可事事过于功利。“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多想一想,先别慌,“忍”下来,总归是有好处的。

  其次,“上当”就“上当”。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把误信了某人的话、某件事、某个消息,而采取了错误的决策,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实施了错误的行动,而导致某种不利的结果,称之为“上当”。很多人一旦“上当”之后,往往恼羞成怒,一味地指责那些促成自己上当的当事者。这显然是不理智的。“上当”就“上当”,则是“忍”的又一种形式。既然已经上了当,又怎么办呢?你接受不接受这一事实都是同样的。会“忍”的人则往往采取某种比较机智的做法,既然已经上当了,就心平气和地认可它,并加以幽默地化解,用某种调侃般的语言进行自我解嘲。

  在这种“忍”的形式中,“就”这一思路是非常重要的。它表明了人们接受某种已经发生的客观事实的坦诚心态,有了这样一种心态。便很容易把这种上当的事看成不足挂齿的琐事,以至于将它作为一种笑料丰富自己的生活。很显然,在已经上当的情况下,你就是把有关的当事人大骂一通,对自己也无济于事。既然如此,又何必呢?

  第三,容人之过。所谓“容过”,就是容许别人犯错误,也容许别人改正错误。不要因为某人一有某种过失,便看不起他,或一棍子打死,或从此以某种眼光去看待对方,“一过定终身”。这也是一种“忍”的形式。

  孰人无过呢?谁都可能犯错误。这样一般而论,可能比较容易。而“容过”讲的则是这样一种“过”,它给自己带来了一定的损害,或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已有关。例如,自己的下属有了过错,自己的合作者有了过错,或者是自己的家人有了什么过错,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能否有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这种“过”,当然是衡量人的素质的一个标准。“容过”这种忍就是要压制或克服自己内心对于当事人的歧视,尽管自己心里并不痛快,感到懊丧,但却应该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着想,考虑一下自己如果在这种场合下会如何做,在做错了某事之后又有何想法,当然,这里需要“容”,需要“忍”的是对于当事人本人,而对于具体的事情本身则应该讲清楚,该批评的必须批评。

  由此可见,“容过”这种“忍”的形式主要反映了人们的一种宽厚、宽恕的人格。很显然,能够“容过”的人,往往能够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也能够得到人们的赞许和认可。

  第四,戒迁怒。有时,人们可能在某一特定场合中出于一定的原因暂时地“忍”下来了。可是,人们往往还是压不住心头之火。于是,便随意地找一个对象加以发泄。这便叫做“迁怒”。而“戒迁怒”也是“忍”的一种必要的形式。

  能否真正做到“戒迁怒”,是衡量一个人是真“忍”,还是假“忍”的重要方式。有些人受了上司的批评,回来后对着自己的下属发脾气;有些人在工作中不顺、受了委屈、出了纰漏,便回家找自己的太太、孩子撒气。这样,无疑是缺乏修养的表现,而且是害人又害己。“戒迁怒”则正是要防止和杜绝这一类现象。曾经有人这样认为,有气憋在肚子里,对身心健康不利。此话当然是有道理的。有气可以向一些适当的对象排遣,但是,绝不能随便地发泄。从心理学上讲,这种迁怒的主要原因常常是由于一时自己心里拐不过弯来,又无法转移自己的内在注意力所致。“戒迁怒”便是希望人们在心里堵着一团火的时候,尽快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和兴奋点。这样,便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解脱自己。而且,更重要的是,当这样一种“气”使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时,或者说被用于某种有益的工作时,它往往会产生一种更好的效果。例如,某个人物在某件事情上受了委屈、窝了火。于是,回到家里,便拿起斧子,拼命地劈柴,一下子满院子的大木柴都给劈好了。这岂不是反而做了好事吗?这可能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讲的那种“升华”吧!

  不难知道,如果人们不能够真正地“忍”,而总是借迁怒去发泄自己的愤恨,反而会给人们带来一种对自己的蔑视,认为是没有本事,只能拿好欺负的人出气。而一旦做到这种“戒迁怒”,则反而会受到人们的尊敬,认为你是一位拿得起、放得下的好汉。而且,由此还可以获得人们的信任。

  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一切诸烦恼,皆从不忍生,莫之大祸,起于斯须之不忍。

  日本前首相竹下登,在他的整个政治生涯中,无时无刻不得益于他的忍耐精神。竹下登在谈到他的经验时说,“忍耐和沉默”是他在协助老师佐滕荣作首相时所学到的政治风度。

  在中国,“忍”字更成了众多有志之士的成功秘笈。越王勾践也罢、韩信也罢,都曾忍受过别人的胯下之辱,最终度过了难关,成就了大业。清·金兰生<格言联璧·存养》中说:“必能忍人不能忍之触忤,斯能为人不能为之事攻。”战国时期,有一位出生于魏国的范雎,因家境贫穷,开始时只在魏国大夫须贾手下当门客。有一次,须贾奉命出使齐国,范雎作为随从前往。到了齐国,齐襄王迟迟不接见须贾,却因仰范雎的辩才,叫人赏给范雎十斤黄金和酒,但范雎辞谢了。须贾却由此产生了疑心,认为范雎是把秘密情报告诉齐国,才得了赠送礼物。回国后,须贾将自己的疑心告诉了魏国宰相魏齐。魏齐下令把范雎传来,用竹板责打他,打折了肋骨,打落了牙齿。范雎假装死了,被人用箔卷起来,丢在厕所里。接着魏齐设宴喝酒,喝醉了,轮流朝范雎身上小便。后来,范雎设法逃出魏国,改换姓名,辗转到了秦国,当了秦国的宰相。

  谁不想功成名就,谁不想轰轰烈烈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可是这世界上能干事的人不少,成大业的却不多,究其原因,方方面面,主客观因素都有。比如要有良好的社会背景,有千载难逢的机遇,也要有智商、有文化、有修养等等。其中,“忍”也是成就大业的必备心理素质。

  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也就是说想成大业、干大事,就得忍住那些小欲望,或一时一事的干扰。说白了,就是“放长线钓大鱼”。实际上,此言本来就有其鲜明的积极意义。对于有理想、有抱负,想为国家、为民族干一番大业的人这完全是对的,应该担任和加以鼓励。谅是个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也是应该“忍一时所不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能使自己进退自如。

  成语“负荆请罪”的故事传为千古美谈:蔺相如身为宰相,位高权重,而不与廉颇计较,处处礼让,何以如此?为国家社稷也。“将相和”,则全国团结,国无嫌隙,则敌必不敢乘。蔺相如的忍让,正是为了国家安定之“大谋”,忍让成大事。相反,不忍让而“乱大谋”的事也不鲜见。楚汉相争时,项羽吩咐大将曹咎坚守城皋,切勿出战,只要能阻住刘邦15日,便是有功。不想项羽走后,刘邦、张良使了个骂城计,派后儒下,指名辱骂,甚至画了画,污辱曹咎。这下子,惹得曹咎怒从心起,早将项羽的嘱咐忘到九霄云外,立即带领人马,杀出城门。真是,冲冠将军不知计,一怒失却众貔貅。汉军早已埋伏停当,只等项军出城入瓮。霎时地动山摇,杀得曹咎全军覆没。

  君子之所以取远者,则必有所恃,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明代作家冯梦龙在《智囊》一书中记有这样两则故事:一则是说,江阴一带大户望族夏翁,一次乘船过市桥,有人在桥上往船里倒粪汁,粪汁溅到了夏翁的衣服上。这个人与夏家是旧相识,夏翁的仆人怒不可遏,要上前揍他。夏翁说:“他不知道是我们,不然怎能来冒犯呢?”于是好言好语劝走了仆人。回到家中,夏翁翻阅账本,查出这个人原来欠了三十两金钱没还。夏翁心想,他这是借机寻衅,以求一死,于是夏翁有意为这个人减轻了债务。另一则是说,长州尤翁开了三个典当铺。年底某一天,忽听门外一片喧闹声,出门一看,是位邻舍。站柜台的伙计上前对尤翁说:“他将衣服压了钱,今天空手来取,不给他就破口大骂,有这样不讲理的吗?”那人仍气势汹汹,不肯相让。尤翁从容地对他说:“我明白你的意图,不过是为了度年关。这点小事,值得一争吗?”于是命店员找出典物,共有衣物蚊帐四五件。尤翁指着棉袄说:“这件衣服御寒不能少。”又指着棉袍说:“这件给你拜年用,其他东西现在不急用,可以留在这儿。”那人拿到两件衣服,无话可说,立刻离去。当天夜里,他竟死在别人家里。他的亲属同那家人打了一年多的官司。原来此人负债多,已经服下毒药,知道尤家富贵,想敲笔钱,结果一无所获,就移到另外一家,死在那里。有人问尤翁,为什么能预先知情而容忍他,尤翁回答说:“凡无理来挑衅的人,一定有所依仗。如果在小事上不忍耐,那么灾祸就会来了。”人们听了这话,都佩服尤翁的见识。

  这两则小故事,深刻地说明了“忍一时风平浪静”的道理。夏翁如果允许仆人去同那个往船上倒粪汁的人打斗,尤翁同那个邻居计较,就会因小事而酿成祸殃。由于“两翁”都采取了“忍让”、“克制”的态度,这既保持了与旧相识、老邻居的友好关系,避免了祸患,又表现出了自身的宽宏大度,受到了人们的敬佩。m.χIùmЬ.CǒM

  我国古代先贤很讲究“忍让”、“克制”的美德。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苟子说:“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性情,然后能修。”苏东坡也说过:“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以兵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可见,一个人遇事沉着、冷静、忍让、谅解,这不但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而且也是通往成功之路的重要素质。

  公元前203年,韩信降服了齐国,拥兵数十万,而此时刘邦正被项羽军紧紧围困在荥阳。这时韩信派使前来,要求汉王刘邦封他为“假王”,以镇抚齐国。刘邦大怒说:“我在这儿被围困,日夜盼着你来帮助我,你却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凑近他的耳朵说:“目前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趁机立他为王,安抚善待他,让他镇守齐国。不然可能发生变乱。”汉王刘邦醒悟,又故意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该做个真王,何必做个假王呢?”于是就派遣张良前去宣布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军队攻打项羽军。刘邦忍住怒气,立韩信为齐王,征调韩信的部队,很快就扭转了汉军的不利地位,同时也安抚住了拥兵数十万的韩信。假如他不忍,把韩信大骂一通,不封韩信为齐王,这样不但可能失掉韩信,而且可能给自己带来祸殃。

  可见,遇小事需要忍,遇大事也需要忍。那种遇事少谋,猝然而行,稍有不顺就乖气动怒的人,必然会祸患自身。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会遇到许多矛盾和纠纷,大多数人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和纠纷,能采取“忍让”的态度,弘扬“宽宏”、“克制”的美德。但也有少数人,稍有不顺,轻则辱骂,重则大打出手。结果不但扰乱了社会治安,而且还要赔偿人家的损失,甚至还要负法律责任。

  齿刚则折,舌柔则存,柔必胜刚,弱必胜强。好斗必伤,好勇必亡。百行之本,忍让为上。

  记得这是一位外国学者的话,意思是说:会生活的人,并不一味地争强好胜,在必要的时候,宁肯后退一步,做出必要的自我牺牲。

  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例证。

  清河人胡常和汝南人翟方进在一起研究经书。胡常先做了官,但名誉不如翟方进好,在心里总是嫉妒翟方进的才能,和别人议论时,总是不说翟方进的好话。翟方进听说了这事,就想出了一个应付的办法。

  胡常时常召集门生,讲解经书。一到这个时候,翟方进就派自己的门生到他那里去请教疑难问题,并一心一意、认认真真地做笔记。一来二去,时间长了,胡常明白了,这是翟方进在有意地推崇自己,为此,心中十分不安。后来,在官僚中间,他再也不去贬低而是赞扬翟方进了。

  明朝正德年间,朱宸濠起兵反抗朝廷。王阳明率兵征讨,一举擒获朱宸濠,建了大功。当时受到正德皇帝宠信的江彬十分嫉妒王阳明的功绩,以为他夺走了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于是,散布流言说:“最初王阳明和朱宸濠是同党。后来听说朝廷派兵征讨,才抓住朱宸濠以自我解脱。”想嫁祸并抓住王阳明,作为自己的功劳。

  在这种情况下,王阳明和张永商议道:“如果退让一步,把擒拿朱宸濠的功劳让出去,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假如坚持下去,不做妥协,那江彬等人就要狗急跳墙,做出伤天害理的勾当。”为此,他将朱宸濠交给张永,使之重新报告皇帝:朱宸濠捉住了,是总督军们的功劳。这样,江彬等人便没有话说了。

  王阳明称病休养到净慈寺。张永回到朝廷,大力称颂王阳明的忠诚和让功避祸的高尚事迹。皇帝明白了事情的始末,免除了对王阳明处罚。王阳明以退让之术,避免了飞来的横祸。

  如果说翟方进以退让之术,转化了一个敌人,那么王阳明则依此保护了自身。

  以退让求得生存和发展,这里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老子曾说过:“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只有不做,才能无所不做,唯有不为,才能无所不为。

  为了论证这个道理,老子进行了哲学的思辨:许多辐条集中到车毂,有了毂中间的空洞,才有车的作用;揉捏陶泥作器皿,有了器皿中间的空虚,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造房屋,有了门窗中间的空隙,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所给人的便利,完全靠着“无”起作用。

  就是说,无比有更加重要。不仅客观世界的情况如此,人的行为也如此。人的“无为”比“有为”更有用,更能给人带来益处。一味地争强好胜,刀兵相见,横征暴敛,“有为”过盛,最终只能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当然,老子贬“有为”扬“无为”的做法,并非完全正确。就社会生活而言,积极奋斗、努力争取、勇敢拼搏、坚持不懈的行为,其价值和意义,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就此而言,老子的思想不尽合理。但应该看到,人生的路并不是一条笔直的大道,当对复杂多变的形势,人们不仅需要慷慨陈词,而且需要沉默不语;既需要穷追猛打,也需要退步自守,既应该争,也应该让,如此等等,一句话,有为是必要的,无为也是必要的。就此而言,老子的无为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什么时候有为,什么时候无为呢?无为和有为的选择取决于主客或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当主体力量明显占优势,居高临下,以一当十,采取行为以后,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时,应该有为。而当主体处在劣势的位置上,稍一动作,就可能被对方“吃掉”,或者陷于更加被动的境地,那么,便应该以退为进,坚守“无为”方是。无为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人生手段,待时机成熟,成功条件已到,便可由无为转为有为,由守转为攻,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屈伸之术。为此,我们提醒那些想建功立业的人,在人生大道的某一个点上:只有退几步,方能大踏步前进!

  我不害人,人不我害:人之之我,由我害人。

  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是很多的,当我们遇到不顺心、不合意的事,首先要忍。但是事有可忍与不可忍之分。我们提倡忍耐精神,但不是无原则的妥协,也不是惧怕邪恶势力。如果什么事不问缘由全都一忍了之,有时候会害人,也更可能害己。

  但是,忍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并非是任何人任何事都可以忍的。有的时候忍是不能被接受的,欺人太甚,也就势必忍无可忍。什么事都是有一定节制的,不可能无止境地发展下去,忍也有个度的问题。一味地毫无界限地忍,只能是一种懦弱的表现,甚而是愚蠢的。

  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宝贵的,当你的生命遭受到威胁的时候,应该是你奋起反抗的时候了,这时候忍耐只能让你的敌人更加嚣张。暴虐的统治不能忍,应该为了人民的利益去推翻它,不能让暴虐的统治者在那里为非作歹。而你此时还要忍,还要让别人和你一起去忍,那只能是助纣为虐。当民族的尊严、国家的尊严受到侵害时,对于这个民族的成员、这个国家的公民来说,也是无论如何都不可“忍”的。

  从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英雄好汉、仁人志士,对于自己生活上、事业上、名利上的挫折,都能够默默地忍辱负重,毫无怨言。他们对于自己的同胞,对于自己的民族,的确具有一种孺子牛的性格。但是,他们在维护自己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和尊严的时候,却是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为了使民族的纯洁不受玷污,为了使国家的利益不受侵害,他们舍得抛头颅,洒热血。这些,都表现了他们在“忍”这一问题上深明大义。

  可见,适度的忍让是强有力的,也是必须具有的。超过界限和适当的度,忍只能是软弱、无能、懦弱、胆怯的表现。

  红尘白浪两茫茫同.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避失扬。谨慎稳守无懊恼,耐烦做事好商量。 蓝星,夏国。

  肿瘤科病房,弥漫着医院独有的消毒水味道。病房是单人间,设施俱全,温馨舒适。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可对于孑然一身的路遥来讲,却是无人问津的等死之地。

  他是癌症晚期,靠着意志力撑到现在,但也只是多受几天罪罢了。

  此刻,路遥躺在病床上,怔怔望着床头柜上的水杯,想喝口水。

  可他拼尽全力却无法让身体离开病床。剧痛和衰弱,让这原本无比简单的事情成了奢望。

  这时,一道幸灾乐祸的声音响起:“表哥~你真是狼狈呢。连喝口水都得指望别人施舍。”

  一位英俊的年轻男子悠闲坐在病床前,翘着二郎腿,眼睛笑成一道缝。

  “你求求我,我给你喝口水如何?”

  路遥面无表情,一言不发。自从失去了自理能力,一帮亲戚的嘴脸已经见多了,不差这一个。

  男子起身,将水杯拿在手里递过来,“表哥别生气,我开玩笑的,你对我这么好,喂你口水还是能办到的。”

  说完话,他将水杯里的水,缓缓倒在路遥苍白消瘦的脸上。

  被呛到,路遥无力的咳嗽几声,好在少量的水流过嗓子,让他有了几丝说话的力气: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张鑫,为什么?我从未得罪过你。你去星盟国留学,还是我资助的!”

  张鑫将水杯放下,不紧不慢的说:“谁让你这么古板呢,只是运点感冒药罢了,又不犯法,你非得千方百计的拦着。”

  路遥脸上闪过一丝了然之色,道:“张鑫你这垃圾,狗改不了吃屎。将感冒药运到国外提炼毒品……咳咳……”

  张鑫理了下领带,笑道:“你别血口喷人啊,我可是国际知名企业家。这次回国,‘省招商引资局’还打电话欢迎我呢~”

  路遥叹了口气,现在的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索性闭上眼睛不再说话,安静等待死亡的到来。

  但张鑫却不想让眼前饱受病痛折磨、即将离世的表兄走好。他附身靠近,悄悄说道:琇書蛧

  “表哥啊~其实呢,我这次回国主要就是见你一面,告诉你一声——你的癌,是我弄出来的~”

  路遥陡然挣开眼,“你说什么!”

  张鑫笑眯眯的掏出个铅盒打开,里面是件古怪的三角形饰物,仅有巴掌大小,中间是只眼睛似的图案,一看就很有年代感。

  “眼熟吧?这是我亲手送你的,货真价实的古董。我在里面掺了点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就会变成你现在这副鬼样子。”

  路遥马上认出来,这是自己很喜欢的一件古物,天天摆在书桌上,时不时的把玩,没想到却是要人命的东西!

  他伸出枯枝似的手臂,死死的抓住眼前人的胳膊!“你……”

  “别激动~表哥,我西装很贵的。”张鑫轻松拿掉路遥的手,小心的捏起铅盒,将放射性饰物塞进他怀里。

  “我赶飞机,得先走一步。你好好留着这个当做纪念吧,有机会再去你的坟头蹦迪~”

  说完话,张鑫从容起身离开。临走前,还回头俏皮的眨眨眼。他原本就男生女相,此时的神态动作居然有些娇媚。

  保镖很有眼力劲,赶紧打开病房门。同时用无线耳麦联络同事,提前发动汽车。

  ~~~~~~~~

  路遥只能无力的瘫在床上,浑身皆是钻心剜骨般的剧痛,还有无穷悔恨、不甘。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但很快,剧痛渐渐消失,只剩麻木,路遥隐约听到过世的双亲在喊他。

  就在路遥的身体越来越飘,即将失去意识时,胸口突然阵阵发烫,将他惊醒。

  从怀中摸出那三角形饰物,发现这玩意变得滚烫无比,还在缓缓发光!

秀书网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智若愚术更新,第6章 吃亏是福,百忍成金免费阅读。https://www.xiumb9.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