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的成与败
时间:1096~1291年
地点:地中海东岸
交战双方:十字军vs穆斯林军
战争背景:11世纪以后,地中海沿岸战乱不断,亚洲伊斯兰势力逐渐扩张,让欧洲的基督教徒们感到不安。此时的欧洲大陆各种势力和阶级发展极不平衡,教皇想要扩大势力,巩固宗教权威的地位,同时聚敛更多财富;封建主们急需向外扩张土地,掠夺大量财富和奴隶;小生产者和农民没有自己的产业和土地,大部分人都无法维持自己的生活;国家实行长子继承制度,很多王子和贵族以“骑士”的身份游走于上流社会,但实际上他们基本无所事事,没有经济来源,有些骑士甚至只能靠打劫维持生活;欧洲新兴的商人,尤其是威尼斯等地的商人,苦于没有广阔的商品市场,无法进行大规模的贸易流通;此外,欧亚大陆间常年征战,进一步阻挠了经济的发展。
1091年,信奉伊斯兰教的赛尔柱突厥人进攻拜占庭,拜占庭皇帝阿历克修斯向罗马教皇和欧洲各国国王求助。欧洲的君主们都意识到此时是他们进攻亚洲的绝佳机会,彼此斗争了多年的欧洲各国在财富的诱惑下达成了共识。
向耶路撒冷进发——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1095年,罗马教皇召开克勒芒大会,这个表面上要援助拜占庭的大会实际上暗藏了许多野心。他们预备打着“夺回耶路撒冷”的旗号发动“圣战”,为了召集士兵,教皇许诺凡是参加战役的农民都可以获得土地,参加战役的奴隶都可以获得自由。这吸引了大批各个阶级的欧洲人参加“圣战”,东方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耶稣的圣墓,更意味着数不尽的财宝和大片土地。欧洲联盟军将十字架绣在胸前,向着那片“流着牛奶和蜜”的土地进发了。
事实和十字军心中的梦想有很大的差别,第一次征战耶路撒冷的士兵主要由意大利、德国和法国的骑兵组成,共约十万人。这支队伍看似浩浩荡荡,但实际上隐藏着很多缺陷,他们没有进行过统一的训练,士兵水平参差不齐,各国军事力量的武装也很不协调。他们的主帅博希蒙德是一名意大利大公之子,虽然是主帅,但领导力不够,各国军队内的将领始终都保持着各自为政的局面。当这支队伍赶到拜占庭时,拜占庭国王并没有立刻迎接他们,因为他深知这不是一支单纯的救援军,若不小心,很可能连自己的国家也会被他们吞并。十字军远道而来,缺乏后备供给,拜占庭趁此机会和十字军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十字军必须先帮助拜占庭赶走赛尔柱突厥人;夺回被突厥人霸占的土地后必须直接还给拜占庭。在食物和粮草面前,十字军不得不先向拜占庭称臣。因为这里是进军耶路撒冷的重要据点,只有拜占庭源源不断地给他们提供粮草和武器,他们才可以确保东征不会中断。
在答应了拜占庭的一系列要求后,十字军终于在1097年开始向“梦想之地”进发。他们第一战是要拿下耶路撒冷前的安提俄克城,这座城市被喻为“圣城之门”,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安提俄克城依山靠海,由穆斯林士兵驻守,易守难攻。最初,十字军的信念十分坚定,每日都念诵出征前教皇的训示:“勇敢非常的骑士们啊,踏上前往圣地之路吧,将这国度从可憎民族的手中夺取过来,并使它服从于你们的力量。”但是随着冬天的到来,拜占庭不再一如既往地按时提供粮食,十字军们渐渐坚持不住了,尤其是那些养尊处优的骑士们。
围城之战已经进行了将近一年,丝毫没有进展。眼见士气一日不如一日,主帅博希蒙德非常焦急,这时他买通了一名安提俄克城的看守,许诺攻城后赏给他大量的金子。6月,在这名叛徒的帮助下,十字军终于攻入安提俄克城。他们没有马上在城内进行军事部署,而是疯狂地进行掠夺和强奸,十字军把围困安提俄克城一年的怨气都撒在穆斯林身上,屠杀了大量无辜的人。但是他们并没有马上进军耶路撒冷,所以很快就被穆斯林的援军围困在安提俄克城里。
这时,十字军急忙关闭城门,派军严守,同时大力打击城内的穆斯林势力。尽管如此,穆斯林守军还是和援军取得联络,在城内城外的配合下,大量十字军在战斗中丧命。十字军被围困在安提俄克城,城内供给不足,十字军很快就崩溃了,他们只能靠吃战马维持体力。博希蒙德不停地往拜占庭送信求救,但拜占庭皇帝阿历克修斯怕自己被“拖下水”,迟迟不肯发兵,十字军的命运危在旦夕。
这时,有人在城内发现了“圣枪”,也就是当年刺入耶稣身体内的长矛。博希蒙德借此机会召开朝圣大会,他高声质问士兵们:“你们忘了此行的目的吗?”在圣物的鼓励下,十字军不顾一切地打开了安提俄克城的大门,他们仗着地形的优势直插伊斯兰方阵内,战乱中仍听见主帅在高喊:“我们为耶稣而来!我们为上帝而战!”在这样破釜沉舟的猛烈攻击下,伊斯兰士兵彻底被击垮了。十字军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领地,之后,他们选择了向耶路撒冷进发。
1099年夏天,十字军抵达耶路撒冷,在经过艰难的夺城战后,十字军从内部打开了耶路撒冷的城门,伊斯兰士兵很快就被打败,逃出城去。十字军这一战的胜利震慑了伊斯兰世界,但他们自己也被成功的喜悦冲昏了头脑。十字军在攻破耶路撒冷后又一次原形毕露,大肆掠夺财宝,摧毁清真寺圣殿,毫无忌惮地欺辱穆斯林少女,疯狂地屠杀百姓,包括大量妇女和儿童,据说耶路撒冷城内的鲜血几乎可以没过脚踝。十字军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但也激起了所有穆斯林的怒火。
伊斯兰军队的反击——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胜利之后,他们带着大量财宝回到欧洲,只留下少量的士兵把守地中海南岸的城池。这时,十字军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沿海领地的战线过于漫长,不利于城池之间互助防守,很快就有多处被伊斯兰军队攻破;被欺压的百姓纷纷加入伊斯兰的队伍反对十字军;同盟国之间因财产分配矛盾增加,越来越不团结。同时,他们和拜占庭的关系更加紧张,这将非常不利于他们接下来的征战。就在十字军的战斗力逐渐衰弱时,伊斯兰国家结成反十字军的联盟,相互许诺及时出兵支援,不再让十字军借着“圣战”的名义掠夺自己的国家。
在这样的情况下,十字军第二次出征不仅失败,还丧失了埃德塞和安提俄克两个据点。但欧洲人并没有放弃对亚洲的热忱,很快组织了第三次远征。
这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纷纷投靠势力最大的埃及,埃及苏丹萨拉丁是位英明忠厚的人,他对十字军的暴行恨之入骨。1187年,萨拉丁占领了耶路撒冷,他是一位主张和平的君主,在进入耶路撒冷后没有屠杀一个人,他还允许奴隶们交少量的钱就可以换得自由。他恢复了被十字军破坏的清真寺,也没有毁掉基督徒的圣墓教堂,还允许基督徒自由出入耶路撒冷,参拜他们神圣的教堂。
1191年,萨拉丁占领圣地的消息传到欧洲,教皇当场被气死。继任的教皇格里高利八世下令再次组成十字军,夺回耶路撒冷。这次的队伍由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英格兰国王理查一世和法兰西国王菲利普率领,其中理查一世以勇猛著称,是欧洲中世纪著名的军事将领。十字军继续走前两次进攻的路线,由于路途遥远,十万大军在到达目的地时已经伤亡过半,尤其是在横渡萨列夫河时,腓特烈一世坠河身亡,他带来的士兵没有了领导者,大部分都弃战回国了。
英法两军之间的宿怨累积颇深,所以根本无法相互配合,法军很快就撤离回国,骄傲的理查一世不愿意就此退缩。1192年,十字军与萨拉丁在雅法古城相遇了。萨拉丁的军队是理查一世的数倍,但顽强的英军始终坚持抵抗。理查一世一边杀敌,一边鼓舞着他的军队:“我们为神而战!”他的马被弓箭击中,只得跳下马来战斗。萨拉丁把一切看在眼里,非常敬佩理查一世的英勇,于是派自己的弟弟给他送去两匹阿拉伯战马,理查一世则回馈一柄镶嵌了宝石的短刀。最终,英军还是无法抵抗穆斯林大军的进攻,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以失败告终。
英军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获得进耶路撒冷朝圣的机会。不久后,萨拉丁和理查一世签订了休战三年的合约,穆斯林占领巴勒斯坦内地,萨拉丁也同意不阻碍任何基督徒进入耶路撒冷,这座圣城将对所有宗教信徒开放。从宗教意义上说,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阿卡的覆灭——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
为了挽回败局,加之对东方财富的无限向往,十字军又接连进行了五次东征,最后都以失败撤退告终。1271年,十字军开始第九次东征,英国王子爱德华率领军队赶到阿卡,但十字军内部分歧很大,无力迎战穆斯林的军队,爱德华只得与他们签订一份停战协议。1291年,十字军的重要领地阿卡被穆斯林占领,阿卡的沦陷意味着长达两个世纪的十字军东征战宣告结束,1303年,耶路撒冷北部的塔尔图斯被穆斯林收复,十字军被彻底赶出了伊斯兰教国家的领地。
十字军的行动给地中海附近的国家和人民带去了难以弥补的灾难,也使很多欧洲家庭支离破碎。但也不是一场毫无意义的侵略行动,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伊斯兰文化对基督教文化的浸染,在东西文化碰撞的过程中激起了西方人的传教意识,还带动了经济和科技的交流,这些是十字军东征的积极方面。
卡诺莎之辱与国王的反击
时间:1075~1083年
地点:罗马
交战双方:罗马教皇vs德国国王
战争背景:这是德意志政权与罗马皇权的一场争夺战。这场战争早在五十年前就开始了,那时的教会组织奢靡腐败,很多大财主用钱买得修道院院长的职位,并在此基础上赚得更多的利益。面对这样的风气,教会内部清洁自爱的人掀起了改革运动,史称“克吕尼运动”。这项运动除了要纠正教会风气外,还希望摆脱世俗社会对神职圈子的干预,然而它并没有解决宗教与政治之间的矛盾。德国国王亨利三世曾是这项运动的支持者,但他在1046年用武力解决了罗马教会内部的争斗,并任命了一位教皇,从此形成国王干涉教皇选举的惯例。教权和皇权的矛盾在亨利三世执政期间达到了顶峰,他先后三次罢免教皇,几乎完全掌控了罗马教廷。这些都为以后教会与国王之间的争斗埋下了隐患。
政教之争
亨利三世死后,年幼的亨利四世继位。罗马教会利用德意志小国王没有实权,意图清除世俗社会对教会的影响,不允许国王再任免宗教职位。此时,罗马教会的秘书长希尔德布兰是实际掌权人,他继续推行克吕尼改革的精神,坚持教会的独立性和纯洁性,坚持教会高于世俗和皇权的地位。为了稳固自己的改革,罗马教皇向诺曼人寻求帮助,他们给予诺曼人大面积的领土,让他们帮忙维护教会的安全。
教会的举措很快就引起德意志人的不满,但是无奈亨利四世年幼,德意志并没有做出有实际影响的抵制行动。1073年,希尔德布兰成为罗马教皇,即格里高利七世,他当选后就雷厉风行地颁布了“教会自治”的条文,规定教皇的权力地位至高无上,世俗政权不可以干涉教会内部事务,他还说:“哪怕是地位最低的神职人员,对性灵的拯救能力也远远大于世间的国王。”面对这样强硬的改革态度,亨利四世最初选择了服从,因为此时德意志国内还要处理萨克森人的起义运动,很难同时兼顾内外矛盾,只能默认教皇的改革。
但是罗马教会并不想到此为止,他们还要使德意志的所有教会都受罗马主教的管辖和控制。1075年,教皇在亨利四世围剿萨克森人时又给他送去一道通告:“罢免德意志境内所有由国王任命的神职人员,不再接受国王对教会下达的一切旨意和命令。”于是德意志境内的教会和修道院纷纷进行改革,因为宗教在欧洲大陆一直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这一举措直接撼动了亨利四世的统治基础。
对此,亨利四世先加紧步伐结束了对萨克森的战争,借着胜仗的机会召开了宗教会议,要求罢免格里高利七世的教皇职位。他给教皇的信中写道:“朕亨利,蒙上帝恩宠的国王,以及我的主教们都对你说,滚下台,滚下台!”在他的煽动下,很多指望在教会改革中获取利益的贵族都站在国王的一方。针对亨利四世的举动,格里高利七世出了更狠的一招,他宣布废除亨利四世基督徒的身份,并收回他曾从教皇手中得到的王冠,罢免他国王的职位。
正待亨利四世打算反击之时,德意志国内掀起了一股响应教皇的浪潮,亨利四世的姐夫鲁道夫趁机谋权篡位,得到一些贵族的响应。国内民众对亨利四世也愈加不满,一个连基督徒都不是的国王怎么统治自己的国家?与此同时,萨克森人的余党又开始策划地方暴乱。亨利四世四面楚歌,他没有力气再向教皇宣战,如果失去与教皇的关系,他在国内的境况将举步维艰,宗教和政治的斗争彻底击败了这位年仅26岁的国王。此时,国内贵族和大臣给他最后一次机会,就是尽快得到教皇的谅解,否则他将永远失去父王留给他的一切。
卡诺莎之辱
亨利四世无法阻止教皇废除他基督徒身份的决定,宗教事宜很难用武力解决。为了重新获得贵族的支持,他必须先得到教皇的原谅。1077年1月,他带着妻子和近臣,翻越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前往罗马祈求教皇收回之前的命令。欧洲有很多国王曾远赴罗马,向上帝忏悔祷告,但是没有人为了得到教皇的原谅跋山涉水。罗马教皇似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敬,为了保证教会至高无上的权力,格里高利七世离开教会前往卡诺莎城堡隐居。以此告诉亨利四世,他不会接受道歉,他要让亨利四世明白,教会的权力到底有多强大。
亨利四世并没有妥协,他虽然在年幼的时候就登上了王位,但常年的宫廷生活让他深知忍一时之辱方能成为人上人的道理。于是他带着骑兵继续前往卡诺莎城堡,教皇没有接纳亨利四世真诚的道歉,而是下令禁闭城堡大门,甚至拉上了所有窗帘。他根本不想见亨利四世,这件事情已经没有丝毫回转的余地了。但亨利四世是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见此情况,他下令所有人都脱下铠甲和棉衣,穿着粗布毡衣,打着赤脚站在雪地里,连妻子和幼儿也要如此。
两天过去了,妇女和孩童全都生病倒下,但教皇还是无动于衷。亨利四世继续坚持着,他要把所受的屈辱都隐忍下来,不能把王位就这样拱手让人。这时,他的部下把亨利四世的举动传到德意志国内和罗马教会,百姓们被国王负荆请罪的行为和诚心诚意的忏悔感动了。教徒们认为“上帝是宽容的”,肯定会原谅亨利四世之前的行为,所以教皇应该遵照上帝的旨意,重新接纳亨利四世。
第三天,亨利四世仍在雪地里坚持着,暴风雪猛烈地打击在他的脸上,他的身体几乎都没有知觉了,但是他不能功亏一篑,否则失去的就不仅是基督徒的身份,还将是王位,甚至是生命。此时,教皇已经无法坚持自己的立场。因为教徒们都抱怨他违背上帝的旨意,再执拗下去会引来更多民众的抗议和不满。毕竟亨利四世的父亲曾经大力支持过克吕尼运动,教皇没有理由再继续苛责老国王的儿子。于是,封锁了三天两夜的城堡大门终于打开,教皇身着华丽的长袍,亲吻了“罪人”亨利四世的额头,表示恢复亨利四世基督徒的身份。这场宗教与政治的斗争以一种看似和平的方式结束了。
但是对于亨利四世来说,这并不是宽恕和解脱,而意味着深深的耻辱。他虽然保住了王位,但并不想就此听命于罗马教会,他一定要让格里高利七世加倍偿还他所受的屈辱。
国王的反击战
恢复了身份的亨利四世回到德意志后,率先铲除国内叛党,他的姐夫鲁道夫被囚禁,继而彻底消除了国内一切不利于统治的因素。几年之内,亨利四世不断招兵买马,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国王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于是,他给教皇送去一封信,要求教皇向所有人宣告,承认亨利四世是德意志的国王,并且公开处死鲁道夫,最后他威胁道:“如果教皇再有所阻挠,朕将扶植一位新的教皇上台。”
看到信后的格里高利七世十分后悔曾经放亨利四世一马,他再一次颁布了几年前的诏令,要废除亨利四世基督徒的身份。但今时不同往日,强大的亨利四世似乎就在等待教皇这一决策,因为这使他拥有了进军罗马的借口。1080年,亨利四世进军梵蒂冈。三年后,梵蒂冈终于被攻陷,教皇逃亡罗马,亨利四世终于成功报了当年受辱之仇。
曾经风光一时的教皇孤苦逃亡,两年后客死他乡。教会把他封为圣徒,誉为“罗马教会最后的保护人”,这是对他为教会作贡献的肯定。亨利四世虽然一雪前耻,但国内叛乱仍然不断,最后连他的亲生儿子们也接连发动政变。他被幼子推翻下台后遭到监禁,不久便在悲愤交加中离世。
百年战争之法国的覆灭与复兴
时间:1337~1453年
地点:法国
交战双方:英格兰vs法兰西
战争背景:1066年,法兰克后裔威廉一世打败了大不列颠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占领大不列颠后成了英国的国王。从此以后,英国跟法国之间的关系变得纠缠不清。法国在欧洲大陆上日益强大,逐渐成为英国的主要对手之一,两国在12、13世纪内时常产生摩擦。1328年,法国国王查理四世去世,因为没有子嗣继位,便掀起了一场英法王位争夺的热浪。新仇旧恨的矛盾相继而来,引发了英法两国长达百年的战争。
黑太子进攻战:英国王储爱德华vs法国约翰二世
法国国王查理四世去世后,王室旁系瓦洛瓦伯爵的儿子腓力六世继承了王位。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早就有吞并法国的野心,他以自己拥有法国血统为由进军法国,要争夺王位,由此拉开了英法百年战争的序幕。
当时,英国的主力军是由王储爱德华率领的部队,因为他习惯身披黑色铠甲,所以后世称他为“黑太子”。黑太子爱德华是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的长子,自幼受到父王器重,他从16岁就开始同法军交战,而且屡战屡胜。英法两国间的对抗断断续续地进行了二十多年,英军占领了法国多处领土。直到1356年,英国派大军进攻法国,意在推翻当时的国王约翰二世。英军共分为三支队伍,但最后抵达法国的只有黑太子率领的6000人,其中包括2000名弓箭手,尤其以威力大、射程远的长弓手居多。
黑太子眼见法军实力雄厚,只得暂时率军撤退。但约翰二世并不打算放弃这次打败黑太子的绝佳机会,他当即决定追击这支势单力薄的英军。在这样不利的情况下,黑太子只得把队伍排列在一处峡谷里,右侧是一片密密麻麻的果树林,左侧是无法通过的沼泽地,英军占据了一处非常利于防守的根据地。针对这里的地形黑太子重新做出战略部署,他将弓箭手改为主力攻击的部队。
浩浩荡荡的法军于次日黎明抵达,他们的数量几乎是英军的三倍,尤其以骑兵居多。约翰二世原计划凭借兵力优势从三面围攻英军,但是英军选择的战略地点让他无从下手。法军进入峡谷之后,只能从下往上进攻,然而英军弓箭手让他们寸步难行。法军无法横渡沼泽地,只能选择从另一侧的果树林进攻英军。但是密密麻麻的树林严重阻碍了法军行进的速度,大部队无法通过树林,只能派出一队骑兵率先出击。法军统帅告诉士兵,英军的力量非常有限,只要法军坚持下去,必然能取得胜利。
英军始终保持着不变的阵形,同时黑太子命人向前线宣告“援军已到”,以振士气军心。由于英军有高山掩护,法军看不到英军的实际军事力量,流言更导致法军人心惶惶,战斗力不断下降。这时,穿越果树林的骑兵已经靠近英军,黑太子命人在列队后方不断擂鼓呐喊,营造出千军之势。天色逐渐变黑,法军更无法辨别真假,英军成功消灭了突袭的法国骑兵,并将法军团团围住。法军无力抵挡,主帅被抓,连国王约翰二世都成了俘虏。
这一战以英军全面获胜告终,法国向英国支付大量赔款。1360年,法国被迫签订了《布勒丁尼和约》,割让了大面积的领土。黑太子爱德华在此后对西班牙的战事中感染疾病,长年的病痛使他不得不放弃远征和政事,最终在他父亲之前离世。英法两国此后的30余年间仍发生过小规模的摩擦,直到1396年两国签订了20年停战协议,百年战争才暂时告一段落。
长弓手的阿金库尔之光:英国亨利五世vs法国查理六世
1415年,法国发生了内乱。英国趁此机会进攻法国,此时的英军统帅是国王亨利五世,他是继黑太子之后英国又一位英明的军事指挥家,他把占领法国作为自己一生的目标。进军法国的英军有6000人,而法军则派出3万人迎战,这同样是一场以少对多的较量。英军刚刚出征,就遇上一场昏天黑地的大雨,军营中传出谣言,说这是上帝对他们的惩罚。亨利五世告诉全军:“这是上帝的考验,难道我们会胆怯退缩吗?”
英法两军在阿金库尔的一个山谷内相遇,英军把军队布置在山谷最狭窄的颈口处,以防止法军从两侧包抄。由于无法在人数上取胜,英军不得不加强战略部署,他们把士兵分成三个营,中间是步兵,两侧都是弓箭手。亨利五世依旧准备使用长弓手做主力进攻。同时,他还让士兵们准备了大量削尖的木桩,以战马齐胸的高度为准,把这些木桩纷纷插在队伍前面,形成一道尖锐的屏障。琇書網
法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兵种很杂,又缺乏合理的安排和调整。他们牢记在黑太子一战中所吃的亏,这次阵列前面是披着厚厚盔甲的骑兵,防止弓箭手的袭击。当法军的骑兵冲向英军时,英军主帅立即下令长弓手放箭。法军虽然针对弓箭手做出了刻意的防范,但是他们低估了长弓手的威力,部分穿着盔甲的士兵仍被击中,跌下马来。与此同时,前进中的马匹被英军的木桩阻挡,尖锐的木桩使很多战马受了伤。法军只得下马搏斗,他们把进攻目标瞄准弓箭手,但是穿着笨重的法军行动不便,又被英军的步兵刺伤,箭雨仍不停地射进法军的队伍中。法军一片混乱,进退两难。狭窄的山谷严重制约了法军的行动,擅长搏杀的法国士兵根本发挥不了力量。法军很快就全体投降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士兵阵亡,大批人成为俘虏,而英军只是损失了几百人。
据说,战争开始之前,法国士兵纷纷鄙视英军的弓箭手,他们向英军叫嚣道:“等俘获了你们这些弓箭手,就把你们的两根手指砍下来,让你们永远无法射箭。”英军胜利后,弓箭手纷纷向法军伸出两根手指,表达自己胜利的心情①。
这场战役并没有结束英法之间的矛盾,亨利五世很快通过与勃艮第公爵结盟增强自身军事实力。1420年,亨利五世与法国签订《特鲁瓦和约》,法国国王同意把王位传给亨利五世,英国吞并法国的野心即将实现。但两年后,亨利五世在征战途中感染痢疾,很快就离开了人世,至死没能继承法国王位。
圣女贞德与法国大逆转:英军vs法国圣女贞德
英国亨利五世死后,年幼的亨利六世登上王位,英军暂时减缓了对法国的攻击,两国都处于休养生息的阶段。
1422年,法国王储查理七世被亨利六世赶到卢瓦尔河沿岸。1428年,英军派兵围困了河北岸的奥尔良市,就在查理七世一筹莫展之时,一位少女为法军带来了希望。
这位名叫贞德的少女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女,她告诉查理七世,她在过去的一年里曾经多次看到神迹,多次听到上帝的话语,上帝希望她可以拯救法国于危难之中,那么首先就是要解救奥尔良。对于她说的话,查理七世半信半疑,这名少女虽然体形健硕,英姿不凡,但是她毕竟只有十七岁,既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也没有任何战斗经验。但查理七世本人是个非常虔诚的基督徒,他相信神迹,他也始终相信上帝不会对法国人民弃而不顾。于是他选择相信贞德,并赐予她特制的盔甲和战袍,还给她一面绣了百合花和天使的旗帜,代表和平和希望。
贞德充分发挥宗教在战争中的作用,出兵前她先进行了一番振奋人心的演讲,告诉大家上帝即将赐福给这片土地,她还派出一队教士走在队伍的最前面,高唱着赞美诗和圣灵之歌。1429年4月,贞德率领着查理七世派给她的7000士兵来到奥尔良城外。奥尔良城的面积很大,英军的包围圈存在很大的漏洞。仔细侦察之后,贞德决定从英军防范最弱的东侧进入奥尔良城内。聪明的贞德先派人给奥尔良城内的法军送去密报,让他们配合攻击圣卢普要塞。就在圣卢普的英军忙于正面应付法国人的攻击时,贞德的军队突然从后方出现,英军被前后夹击,圣卢普很快就失守了。
英军坚守的几处要塞都相距甚远,圣卢普还未等到救援就被法军攻陷,法军顺利地进入奥尔良城。首战的胜利意义非凡,所有曾经质疑贞德的人都开始相信她就是上帝的使者。尤其是被围困了半年的奥尔良人,他们把贞德看作上帝的恩赐和怜悯,虽然法军处于弱势,但他们很有信心打败英军。与之相反的是英国的士兵们,关于贞德的谣言已经在军中传开了。英军非常担忧,如果上帝给法军派去了使者,那么他们必然会被上帝遗弃,英军的士气大不如前,战斗力也随之下降。
英勇的贞德决定一鼓作气攻破英军的其他几座要塞,她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卢瓦尔河南岸的土列尔堡。这日清晨,英军看见奥尔良南部城门大开,一个非常年轻的少女带领队伍冲了出来,军旗高高飘扬着,法军精神状态非常好,似乎胜利已经属于他们了。但是英军仍占据人数上的优势,他们深知法军兵力有限,所以一面迎敌,一面派人通知奥尔良北面要塞的英军也向法军出兵,这样法军势必要面对英军的前后夹击,英军不仅可以打破贞德的神话,还可能一举攻破奥尔良城。
只见贞德一马当先,所向披靡,法军在她的带领下很快就逼近了英军城下,他们迅速搭起云梯,准备进城。贞德率先开始攀登云梯,这时英军派出弓箭手,他们向法军射出密集的箭雨,他们的主要目标都在贞德身上。英军要以实际行动告诉法军:“即便是上帝的使者,也要死在我们的手里。”贞德灵巧地避过了前几轮弓箭,就在她登上英军城墙时,她的大腿被一支箭矢射中了,顿时血流如注。贞德刀枪不入的传言就要破灭了,但是她没有退下战场,而是借此机会高喊道:“上帝只会让我们流血,不会让我们牺牲!”凭着这样的信念,贞德带领大批法军翻过了英军的城墙,攻入土列尔堡。就在土列尔堡的防线就要崩溃之时,法军后方传来消息,英军正在进攻奥尔良城北部,奥尔良城就要失守了。这时,贞德充分发挥了她的领导能力。她没有派兵回去救援,而是把土列尔堡城将军的头颅交给士兵,让他带回奥尔良去。她让北面的法军坚守自己的阵地,援军很快就到。
贞德的计策非常奏效,奥尔良城经受住了英军的前后夹击。不久,法军在贞德的率领下打退了围城的英军,奥尔良终于解围了。奥尔良战役的胜利和贞德的出现扭转了法军的战局,法军接下来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最终获得“百年战争”的胜利,统一了法国全境。
对于法国人民来说,贞德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将领,她更带来了上帝的旨意,给法国人民树立起团结统一的信念,她的精神一直埋藏在法国人民心中。但是在1430年,贞德被勃艮第公国俘虏,英国人出重金买到贞德,并在宗教裁判所判处她为异端及女巫罪,于1431年5月30日在法国卢昂当众处以火刑。20年之后,英国军队被彻底逐出法国,教皇卡利克斯特三世重新审判贞德的案子并为她平反。过了500年之后,贞德被梵蒂冈封圣,史称“圣女贞德”。
玫瑰战争和中世纪的没落
时间:1455~1485年
地点:英格兰
交战双方:兰开斯特王朝vs约克王朝
战争背景:15世纪中期,英格兰国王亨利六世是兰开斯特家族的首领,但他身患精神疾病,主持朝政的大权落到摄政王理查手中,理查同时也是约克家族的领导者。大权旁落引起王后玛格丽特的不满,她要依靠代表贵族阶级的兰开斯特家族夺回国家大权,由此拉开了英格兰内部的权力争夺战。约克家族以白玫瑰为家徽,而兰开斯特家族以红玫瑰为家徽,所以史称此次战争为“玫瑰战争”。
白玫瑰的绽放
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都有着爱德华三世的血脉,因此他们都认为自己是王位的继承人,在大战打响之前,两个家族已经有了多次摩擦。国王亨利六世一直患有疾病,兰开斯特家族的实际掌权人是玛格丽特王后,她早就不满摄政王理查的存在。1455年,亨利六世病情稍有好转,他打算收回理查手中的权力。约克家族当然不可能轻而易举地交出大权,于是理查和弟弟沃里克伯爵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带领部队攻向伦敦,他们要瓦解兰开斯特家族的统治权。然而,亨利六世的军队先占领了圣奥尔本斯,玫瑰之战就在这个小镇里拉开了序幕。
约克家族的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抵达城下,此时城内兰开斯特的军队已经建立了坚固的防御系统,正在休整备战。约克军队远道而来,但理查认为一场快速的攻坚战是为士兵树立信心的好机会,因此他马不停蹄地下令军队全速进攻。约克军主要以火炮和弓箭攻城,但圣奥尔本斯十分坚固,守城的士兵奋力抵抗,理查很难实现他快速攻城的计划。
就在两军僵持之时,沃里克伯爵提出率一支队伍从后方攻入,因为据探子回报国王军的主力部队都集中在前面守城,后方只有几个哨兵。理查采纳了弟弟的策略,当沃里克伯爵攻破后门时,几个哨兵还没来得及报信,就被约克军杀掉了。沃里克伯爵率先攻入圣奥尔本斯城内,杀掉了对方大将军埃德蒙·蒲福。腹背受敌的国王军很快就被歼灭,国王亨利六世受了箭伤,躲进路边一家小店里,把自己打扮成一名破衣烂衫的奴仆。但约克军很快就把他认了出来,同时还活捉王后和王子。两大家族的首场交锋以约克军大获全胜结束。
圣奥尔本斯战役后,两个家族进入战略筹备阶段,理查恢复摄政王的职位,亨利六世成为傀儡国王。但这仅仅是暴风雨前的平静,两大玫瑰家族即将迎来毁灭性的大战。
1460年,王位争夺战又开始了。7月,约克军队在沃里克伯爵的带领下又取得了北安普敦战役的胜利,占领了伦敦,他们又一次俘虏了亨利六世。为了争取民心,他们继续保留亨利六世的王位,但命令亨利六世将理查指定为王位继承人。这就剥夺了玛格丽特幼子继承王位的权利。约克家族为保证统治权,把王后玛格丽特和她的幼子赶出伦敦。在夫弱子幼的情况下,玛格丽特为了维护家族的权力,亲自集结了兰开斯特家族所有的军事力量,准备颠覆约克家族的统治。
红玫瑰的昙花一现
兰开斯特的军队于圣诞节发起了进攻,他们的军事力量是对方的两倍。玛格丽特以“回家”为口号激励兰开斯特军队的士兵,告诉他们只要打赢这场战争,就可以回到伦敦城内欢度圣诞节。约克军队势力较弱,本应采取守城战的打法,但是急于求胜的理查选择出城迎敌。城门一开,兰开斯特军队如海潮般汹涌而至,士兵们非常渴望回家,他们义无反顾地冲进城内。约克军根本无力抵挡,士兵胸前的白玫瑰溅满了斑驳的鲜血。很快,城内就被兰开斯特士兵占领了,他们杀掉了理查和他的小儿子,还有约克军的一员大将。玛格丽特下令给理查的尸体带上纸质的王冠,以嘲讽他对王位的觊觎。之后,兰开斯特士兵把三个人的头颅挂在城墙上,震慑其他的约克家族士兵。
从玫瑰战争开战以来,兰开斯特家族第一次取得全面胜利,他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圣诞节。而对于约克家族来说,这是一个血腥的圣诞节,“白玫瑰”家徽被鲜血浸透了。但这并不代表战争的结束,理查的长子爱德华很快继承了爵位,他在沃里克伯爵的帮助下东山再起,组建了一支更加强大的军队。刚刚享受了几天胜利的玛格丽特王后不得不向外寻求帮助,以抵抗约克家族的新统治者。
1461年,玛格丽特王后以贝里克镇为条件,向苏格兰王后换得一支军队。因为没有钱支付新军队的军饷和开销,她放任军队在南下的路上抢夺英格兰富人的财产,还不断强拉年轻人扩充队伍,军队所到之处都是一片浩劫。聪明的爱德华派人把兰开斯特军队的恶行添油加醋地向百姓宣传,引起了百姓的恐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约克军。
当兰开斯特的军队抵达伦敦城附近时,所有城镇都紧闭城门,百姓内部组成民兵连,坚决抵制兰开斯特的军队。与之相反,爱德华的军队顺利地进入了伦敦,在舆论和谣言的铺垫作用下,他很快得到了英国国会的认可,以王位合法继承人的身份出兵,镇压已被定为叛军的亨利六世和王后。
玛格丽特这次带来的人数是约克军的两倍,但这是一支没有经过太多训练的军队,不仅缺乏明智的将领,士兵之间也没有任何默契可言。他们在没有仔细考虑地形和气候因素的前提下就贸然开战。这天刮着大风,而他们正好处于下风向,风几乎吹得人无法前进,更不利的是,射出的箭头很难抵达敌人的阵营里。相反,约克军的弓箭借着风力直接刺入兰开斯特的队伍中,一箭就可以射穿身着厚厚盔甲的士兵。
尽管约克军的弓箭势不可挡,但爱德华并没有下令立即打开城门攻击兰开斯特军队。他谨慎地等待着那个最佳的时机,眼见兰开斯特军队的阵形越来越混乱,他先把约克家族上一任首领理查的盔甲挂了出来,高呼三声:“我们要祭奠理查的英魂。”紧接着城门大开,约克军如有神助,整齐而迅捷地杀进了兰开斯特的队伍中。很快,兰开斯特的军队就被击溃了,很多被强征的士兵弃械投降,也有的士兵当场反叛,转而回身攻击兰开斯特的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兰开斯特家族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很多家族首领被杀,剩余的势力纷纷逃窜,国王一家人放弃残兵逃亡北方。
6月,爱德华正式加冕成为英国国王,称爱德华四世。接下来几年内兰开斯特的余党还发生过几次暴乱,但都被爱德华四世镇压了。以后的十几年内,英格兰岛上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但玫瑰战争并没就此结束。
玫瑰之战的终结
爱德华四世登上王位以后,因婚事问题与叔父沃里克伯爵之间产生矛盾,于是沃里克派的贵族准备颠覆爱德华四世的王位,由此引发了约克家族内部的一场战争。战争持续了三年,爱德华四世几番波折后巩固了自己的权力。爱德华四世去世后,约克王朝的政权争夺战仍未停止,他的弟弟格洛斯特公爵杀死了爱德华四世的儿子,篡得王位,称为理查三世。
约克家族统治期间不断发生内战,英国百姓苦不堪言。1485年,兰开斯特家族的旁支都铎家族逐渐成长起来,他们在法国的支持下率军攻进伦敦,理查三世的军队此时只剩下一个空架子,亨利·都铎几乎不费气力就结束了约克家族的统治。为了巩固地位,亨利以兰开斯特家族后代的身份迎娶了约克家族的公主,组成了“红白玫瑰”的新徽章,两派终于和解。 蓝星,夏国。
肿瘤科病房,弥漫着医院独有的消毒水味道。病房是单人间,设施俱全,温馨舒适。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可对于孑然一身的路遥来讲,却是无人问津的等死之地。
他是癌症晚期,靠着意志力撑到现在,但也只是多受几天罪罢了。
此刻,路遥躺在病床上,怔怔望着床头柜上的水杯,想喝口水。
可他拼尽全力却无法让身体离开病床。剧痛和衰弱,让这原本无比简单的事情成了奢望。
这时,一道幸灾乐祸的声音响起:“表哥~你真是狼狈呢。连喝口水都得指望别人施舍。”
一位英俊的年轻男子悠闲坐在病床前,翘着二郎腿,眼睛笑成一道缝。
“你求求我,我给你喝口水如何?”
路遥面无表情,一言不发。自从失去了自理能力,一帮亲戚的嘴脸已经见多了,不差这一个。
男子起身,将水杯拿在手里递过来,“表哥别生气,我开玩笑的,你对我这么好,喂你口水还是能办到的。”
说完话,他将水杯里的水,缓缓倒在路遥苍白消瘦的脸上。
被呛到,路遥无力的咳嗽几声,好在少量的水流过嗓子,让他有了几丝说话的力气: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张鑫,为什么?我从未得罪过你。你去星盟国留学,还是我资助的!”
张鑫将水杯放下,不紧不慢的说:“谁让你这么古板呢,只是运点感冒药罢了,又不犯法,你非得千方百计的拦着。”
路遥脸上闪过一丝了然之色,道:“张鑫你这垃圾,狗改不了吃屎。将感冒药运到国外提炼毒品……咳咳……”
张鑫理了下领带,笑道:“你别血口喷人啊,我可是国际知名企业家。这次回国,‘省招商引资局’还打电话欢迎我呢~”
路遥叹了口气,现在的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索性闭上眼睛不再说话,安静等待死亡的到来。
但张鑫却不想让眼前饱受病痛折磨、即将离世的表兄走好。他附身靠近,悄悄说道:琇書蛧
“表哥啊~其实呢,我这次回国主要就是见你一面,告诉你一声——你的癌,是我弄出来的~”
路遥陡然挣开眼,“你说什么!”
张鑫笑眯眯的掏出个铅盒打开,里面是件古怪的三角形饰物,仅有巴掌大小,中间是只眼睛似的图案,一看就很有年代感。
“眼熟吧?这是我亲手送你的,货真价实的古董。我在里面掺了点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就会变成你现在这副鬼样子。”
路遥马上认出来,这是自己很喜欢的一件古物,天天摆在书桌上,时不时的把玩,没想到却是要人命的东西!
他伸出枯枝似的手臂,死死的抓住眼前人的胳膊!“你……”
“别激动~表哥,我西装很贵的。”张鑫轻松拿掉路遥的手,小心的捏起铅盒,将放射性饰物塞进他怀里。
“我赶飞机,得先走一步。你好好留着这个当做纪念吧,有机会再去你的坟头蹦迪~”
说完话,张鑫从容起身离开。临走前,还回头俏皮的眨眨眼。他原本就男生女相,此时的神态动作居然有些娇媚。
保镖很有眼力劲,赶紧打开病房门。同时用无线耳麦联络同事,提前发动汽车。
~~~~~~~~
路遥只能无力的瘫在床上,浑身皆是钻心剜骨般的剧痛,还有无穷悔恨、不甘。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但很快,剧痛渐渐消失,只剩麻木,路遥隐约听到过世的双亲在喊他。
就在路遥的身体越来越飘,即将失去意识时,胸口突然阵阵发烫,将他惊醒。
从怀中摸出那三角形饰物,发现这玩意变得滚烫无比,还在缓缓发光!
秀书网为你提供最快的每天读一点世界战争史更新,第三章 十字军与衰败的中世纪免费阅读。https://www.xiumb9.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