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目的无非有二,一曰求知,一曰消遣,这两者,界限也不是非常泾渭分明的。求知的阅读,未必得不到消遣的效果,同样的道理,消遣的阅读,也应该能够获得求知上的满足。至于文学作品的阅读,消遣,通常都是第一位的;求知,则是次而又次的事情了。我认为,凡读《红楼梦》的人,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都是为了消遣,求知者,顶多也就只有百分之零点一的样子。别小看这百分之零点一,感觉很少,其实以中国读书人口来计算,那可不是小数目。因此,中国的红学家才特别特别地多,而且多到可怕的程度。
红学家一多,就容易生事。最近有些红学家表现出一种焦躁的情绪,就是因为有人作了调查,居然有对《红楼梦》死活读不下去的读者,便不很开心了,这当然大可不必。于是,唠唠叨叨,犯了祥林嫂的毛病,这怎么可能呢?这怎么得了呢?这怎么应该呢?怎么能如此对待中国文学的瑰宝呢?这怎么、这怎么地说了许许多多。其实,对一本书死活读不下去,是一种谁都会碰上的阅读现象,有的人喜欢读节奏明快的文学作品,有的人喜欢读耐咀嚼、耐品味、余韵悠长的文学作品;有的人喜欢文学作品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实实在在,有的人喜欢读完一部作品后,所享受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那空灵邈远、绕梁三日的感觉。有的人喜欢《水浒传》砍砍杀杀、血飞肉溅,不一定喜欢《红楼梦》的卿卿我我、尔侬我侬;同样,喜欢《红楼梦》里那种缠绵精致、妩媚婉约,肯定受不了《水浒传》里的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是最起码的真理。所以,不读《红楼》又何妨。
为求知,阅读的选择面可能较小,给你哪本就得读哪本,譬如教科书。而消遣,那就等于进入了大展手脚的广阔天地。尤其到图书馆,若能进入书库,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习惯、脾胃,愿意挑哪本就读哪本,那是何等的快乐?然后选中三本五本,背回家去,或坐或躺,读得下去就读,读累了放下,那种选择的自由,恐怕就是消遣读书的最高境界了。这时候,你就觉得中国古代的线装书,是多么了不起了。薄、轻、软,直排,可卷可折的文言文书籍,最适宜懒人卧读了。我是懒人之一,我特别愿意临睡之前翻翻书,厚书一般都不在选择之内,撑一会儿胳膊就酸了,白话文总要掀页,动作频繁,也蛮麻烦,文言文最好,看着看着,就入梦乡。王云五的《万有文库》,有一部十六分册的《石头记》,附有插图和多家评点,独不收自作多情的脂砚斋,堪称一绝。此书除了字体稍小一点外,我认为应该是最好的《红楼梦》版本,我就是从那部书一本一本读这部不朽之作的。
鲁迅在《病中杂记》里,赞美了线装书的优越性,因为西装革履的精装书,只能正襟危坐地阅读。一部书,太厚,太大,太重,是有一点巨无霸拒人千里之外的气势。我记得有一部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的名篇巨著《追忆似水年华》,那是我的一部死活读不下去的书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此书相当风行,大有不读此书,焉谈文学之势。那书很厚,二百多万字,超过《红楼梦》几倍,比一块砖头要重。我读过,读不下去,书重是一个问题,节奏慢,枝蔓多,是影响阅读速度的障碍。屡次放下,屡次拿起,一直读到九十年代,也未能啃完。后因我的视力衰退,终于只好放弃。早先之读,说真的,有点虚荣心,还有点怕落伍;后来,上了点年岁,觉得这点虚荣心很屁,怕落伍就更屁,索性就白丁吧。
应该承认,除个别才子外,大多数人的年岁增加与阅读量是成反比的,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阅读,到初中高中的广泛阅读,到大学四年,到初涉社会,三十出头左右,便是目的性比较明确的阅读了,在这期间,随着年龄增加,阅读数量大,投入阅读的时间也多。四十不惑以后,再往五十、六十奔,随着年事日高,视力衰减,阅读的冲击波也不再强烈。最初我读节本《好兵帅克》,没把我笑死,后来全译本出版了,再读时只是偶有莞尔之感。因而阅读兴趣、阅读数量、阅读时间,一年不如一年,若要阅读一本书,肯定是选之又选,少之又少。
还是年轻人厉害,二三十岁,正是阅读旺期。假如有工夫到社交网站的征友栏,或到某些城市的相亲大会看看,很多女孩子都把“爱好文学”列为自己的一项很拿得出手的待婚条件,这说明,她们和同龄的男孩子,是这个时代阅读的主力。这些人当中,除了大多数会为黛死钗婚的结局流泪外,难免也会有一些死活读不下去《红楼梦》的。
也许因为我读不下去《追忆似水年华》,还有一部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我能理解那些读不下去《红楼梦》的读者,他们肯定有他难以卒读的隐衷。因此,能将《红楼梦》读下去,享受那份阅读的美感,是好事。如果你不想当红学家的话,当然也不必非读五遍不可,认为这部书好,必须读五遍,不读五遍,连荣宁二府的门,也没进去,那就是矫情了。至于读不下去《红楼梦》,享受不到这份美味大餐的读者,也不必遗憾。这天底下,好书有的是,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只要阅读,开卷有益,是一定的。
死活读不下去,并非只有这部《红楼梦》,类似的命运,中国有之,外国亦有之。司马光倾毕生之力所著《资治通鉴》,篇幅庞大,三百多万字,他就说过,好多朋友慕名而来,借阅此书。事后,他发现所有这些借走阅读的人,除了一位以外,都未真正读完。我还记得曾经拥有过一本英国作家查尔斯·兰姆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TalesFromShakespeare),不是原版书,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商务印书馆翻印的英文普及读物。一直到“文革”开始,我怕惹事,与许多封资修的书一起卖给收破烂的了。现在回想这本书当年在英国出现,说明像莎士比亚这样的大师、这样的名著,肯定也是因为有人死活读不下去,才有人编写这类故事梗概式的读物。伦敦的诗人济慈的故居里,在客厅的一角,放着一部比我国《永乐大典》大两倍,厚度为五倍的伊丽莎白年代版《莎士比亚全集》,因为太大太重,专为这部不朽之作定做了一座阅读台,翻阅可以,想捧读,恐怕就有资格进举重队了。或许有鉴于此,查尔斯·兰姆便改写出来这部书,填补死活不读莎翁原作的读者空白。xǐυmь.℃òm
因此,我是不大赞成“必读书”这样一种提法的,道理很简单,那些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一直到这部必读书问世之前的中国人,不也好好赖赖地活过来了吗?所以,清代有《红楼梦》,是清代文学史的光荣,唐宋元明诸代,没有《红楼梦》,他们的文学史照样辉煌。如果我们未能在《红楼梦》这部书中领略其美学价值,往前,唐宋元明,往后,民国当代,甚至眼下很多人颇为鄙视的网络小说、手机小说,同样,也会寻找到阅读的愉悦、欣赏的满足、心灵的呼应、情感的充实。消遣阅读,得此四美,夫复何求?
所以,重复一遍,不读《红楼》也无妨的。 蓝星,夏国。
肿瘤科病房,弥漫着医院独有的消毒水味道。病房是单人间,设施俱全,温馨舒适。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可对于孑然一身的路遥来讲,却是无人问津的等死之地。
他是癌症晚期,靠着意志力撑到现在,但也只是多受几天罪罢了。
此刻,路遥躺在病床上,怔怔望着床头柜上的水杯,想喝口水。
可他拼尽全力却无法让身体离开病床。剧痛和衰弱,让这原本无比简单的事情成了奢望。
这时,一道幸灾乐祸的声音响起:“表哥~你真是狼狈呢。连喝口水都得指望别人施舍。”
一位英俊的年轻男子悠闲坐在病床前,翘着二郎腿,眼睛笑成一道缝。
“你求求我,我给你喝口水如何?”
路遥面无表情,一言不发。自从失去了自理能力,一帮亲戚的嘴脸已经见多了,不差这一个。
男子起身,将水杯拿在手里递过来,“表哥别生气,我开玩笑的,你对我这么好,喂你口水还是能办到的。”
说完话,他将水杯里的水,缓缓倒在路遥苍白消瘦的脸上。
被呛到,路遥无力的咳嗽几声,好在少量的水流过嗓子,让他有了几丝说话的力气: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张鑫,为什么?我从未得罪过你。你去星盟国留学,还是我资助的!”
张鑫将水杯放下,不紧不慢的说:“谁让你这么古板呢,只是运点感冒药罢了,又不犯法,你非得千方百计的拦着。”
路遥脸上闪过一丝了然之色,道:“张鑫你这垃圾,狗改不了吃屎。将感冒药运到国外提炼毒品……咳咳……”
张鑫理了下领带,笑道:“你别血口喷人啊,我可是国际知名企业家。这次回国,‘省招商引资局’还打电话欢迎我呢~”
路遥叹了口气,现在的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索性闭上眼睛不再说话,安静等待死亡的到来。
但张鑫却不想让眼前饱受病痛折磨、即将离世的表兄走好。他附身靠近,悄悄说道:琇書蛧
“表哥啊~其实呢,我这次回国主要就是见你一面,告诉你一声——你的癌,是我弄出来的~”
路遥陡然挣开眼,“你说什么!”
张鑫笑眯眯的掏出个铅盒打开,里面是件古怪的三角形饰物,仅有巴掌大小,中间是只眼睛似的图案,一看就很有年代感。
“眼熟吧?这是我亲手送你的,货真价实的古董。我在里面掺了点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就会变成你现在这副鬼样子。”
路遥马上认出来,这是自己很喜欢的一件古物,天天摆在书桌上,时不时的把玩,没想到却是要人命的东西!
他伸出枯枝似的手臂,死死的抓住眼前人的胳膊!“你……”
“别激动~表哥,我西装很贵的。”张鑫轻松拿掉路遥的手,小心的捏起铅盒,将放射性饰物塞进他怀里。
“我赶飞机,得先走一步。你好好留着这个当做纪念吧,有机会再去你的坟头蹦迪~”
说完话,张鑫从容起身离开。临走前,还回头俏皮的眨眨眼。他原本就男生女相,此时的神态动作居然有些娇媚。
保镖很有眼力劲,赶紧打开病房门。同时用无线耳麦联络同事,提前发动汽车。
~~~~~~~~
路遥只能无力的瘫在床上,浑身皆是钻心剜骨般的剧痛,还有无穷悔恨、不甘。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但很快,剧痛渐渐消失,只剩麻木,路遥隐约听到过世的双亲在喊他。
就在路遥的身体越来越飘,即将失去意识时,胸口突然阵阵发烫,将他惊醒。
从怀中摸出那三角形饰物,发现这玩意变得滚烫无比,还在缓缓发光!
秀书网为你提供最快的李国文谈《红楼梦》更新,不读《红楼》又何妨免费阅读。https://www.xiumb9.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