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智慧的人,心胸包罗万有,
所以有智慧的人最富贵。
人生箴言
朋友的可贵,在于能够相互劝善规过,所谓“以苦口为良药,救自救他;以良言为针砭,利己利人”。做人很多时候需要善知识好友的提携、指导,如孟郊的《劝友诗》说:“人生静躁殊,莫厌相箴规。”别人的忠言劝谏之外,能够从生活中深思生命的意义,进而自我惕厉、自我提升,更是圆满人生的最佳“箴言”。关于人生的箴言,有四点说明:
第一,人生以无常为警策
“盖世功名,无非大梦一场;惊人富贵,难逃无常二字”。无常是人生的实相,人有生老病死,这就是无常的显现。因为无常,所以时间会流逝;因为无常,所以人事会变异。因为无常,所以我们要警策自己把握时间、把握机缘、把握人生,千万不能放逸。能由“无常”悟出“缘起缘灭”的真理,必能精进。
第二,处事以尽心为有功
海豚尽力演出,才有人喝彩;做人凡事竭尽心力,才能内省不疚。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对人有益而无害的善事,都应尽心尽力去做,甚至不仅尽力而为,而且要多多益善。能够尽心尽力做好应做之事,就算有功,至于成功或失败,那已不是最重要的事了。
第三,遇险以不乱为定力
人遇到危险的时候,容易紧张慌乱,一紧张就容易出乱子,所以遭逢险难时要先把自己稳定下来,能够冷静沉着,才能应变,才能自救。已故哲学大师方东美先生,一次在游泳时险遭溺毙,后经他静心以对,将生死置之度外,反而死里求生。这就是儒家所说的“静而后能定,定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安”。所以遇险以不乱为定力。
第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慈悲是净化的爱,是无私而不求回报的奉献,以慈悲心布施,心中没有企图、没有贪念,完全以利人为本,所以有了慈悲,人间就有了光明与希望。甚至能以慈悲待物,则花草树木都会回报我们以繁茂青翠,昆虫飞鸟也会酬谢我们以悦耳鸣唱。慈悲所到之处,无往不利,以慈悲济物利人,这是做人的根本。
河水要有渠道才能流入大海,人生要有箴言才能走上正途。
人生的忧患
人生的前景,每一刻都充满了不可知的变数,处在忧患之中,只要退一步思量,则能自解,此乃处忧患之大法。人生的忧患有四点:
第一,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
过去农业时代,家家户户需要大量的人手帮忙下田,因此莫不希望家中人丁旺盛,而有所谓“多子多孙多福气”之说。其实子孙多,如果不能好好教育,长大后不成器,不如少养几个,好好培育,让他才德健全,不但光耀门楣,也不致危害社会,所以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
第二,产业不患贫,而患难守
中国俗谚说:“富贵不过三代”,这是因为许多富有人家,祖先辛苦创业,遗留给子孙丰富的财产,后代子孙因为不曾吃苦,不能体会来之不易,于是胡乱挥霍,结果三代积聚,一代花光,此即所谓“创业维艰,守成更难”。所以对于家财事业不怕少,怕只怕有了一点产业,不肖子孙不能守成。因此有人说,留给子孙万贯家财,不如让他一技在身。
第三,家道不患衰,而患无志
世间无常,凡事不可能一成不变,所以世道兴衰,有起有落,本是自然的循环。有的人家道中落,但是子孙争气,很快就能再度振兴。有的人事业兴隆,却养了一群纨绔子弟,难保有一天不被败光。所以家道时兴时衰,不足为患,怕的就是子孙没有志气,不能振兴家业,不能光宗耀祖,那就是家门不幸了。
第四,交友不患寡,而患从邪
俗语说:“严师不如益友”,人从小就要亲近师友,学习礼仪。什么才是值得结交的好朋友呢?古人有谓“友直、友谅、友多闻”。朋友要知识广博,要为人耿直,要能相互体谅、相互规过。好的朋友不必多,只要能得一二知己,就不负平生了。怕的是朋友很多,却都是一些邪友、佞友、损友,日久则“近墨者黑”,难保不被带坏。所以朋友不怕少,只怕交到邪友,导致身败名裂,可不慎乎。
一个人要有忧患意识,才能事事顾全,要有生死观念,才不至于被生死所缚。能克服一层忧患,生命就多放一道光彩;能突破一层困难,生命就多一分价值。
光明的人生
千年暗室,因点亮油灯而顿生光明;内心昏暗,因忏悔发愿而重见光明。光明人人需要,日月星辰因为给了人间光明,因此为人所歌颂。人生的光明,要靠自己创造。如何创造光明的人生?有四点意见:
第一,做人要正正确确地思想
思想是现实之因,现实是思想之果;有因才有果,有思想才能开发智慧。做人可以有理想、有梦想,甚至可以有幻想,想金钱、想爱情,想做官、想为王,想这个、想那个。再多的想法都没有关系,但是重要的是要有思想,而且思想要正确,要正正当当地想、正正确确地想,否则因地不正,果招迂曲,思想不正确,行为自然就会偏差。
第二,做人要实实在在地做事
孙中山先生说:“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其实不管当官、做事,甚至经商营利、做工赚钱,随便你做什么,重要的是实实在在地做,不要虚而不实,不要投机取巧,不要敷衍失职;一个浮而不实的人,永远不会受人重视。所以,不管做人做事,不要离开四个字:“实实在在”,实实在在地做人,实实在在地做事,根本才会牢固。
第三,做人要愉愉快快地生活
愉快的生活,这是人生的基本要求,如果生活过得不快乐,人生所为何来?所以,我们要活下去,就要愉愉快快地生活。能够活得快乐,活得自在,活得尊严,活得平安,这就是生命的价值。
第四,做人要深深刻刻地学习
人生就是一连串永无止境的学习。做儿女的时候,要学习怎样把儿女做好;做父母的时候,也是要学习如何把父母做好。做人家的属下,要把属下的本分做好,甚至做了领导人,当上了长官,怎样把领导、长官的角色扮演好,也是要学习。不管哪一个阶段的学习,重要的是要深刻地用心学习,才能够学什么就像什么,做什么就像什么。
阳光、空气、水,这是人生三件宝。一个人如果能从自己的心里制造光明的见解、芬芳的思想、洁净的观念,生产阳光、空气、净水般的思想,踏实地做事,用心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必能拥有一个丰美而光明的人生。
快乐的人生
快乐处处求,快乐在哪里?快乐在金钱爱情里?快乐在青春貌美里?快乐在荣华富贵里?快乐在权势名位里?其实,生活中能够知足、明理、助人、行善,当下就是快乐的人生。有四点说明:
第一,生活知足,富贵随缘
在生活里,怎样才能得到欢喜、安然?满足非常重要。满足就是富贵,你不满足,即使家财万贯,只能称为是富贵的穷人;你很知足,哪怕是粗茶淡饭,也是精神丰实的富人。台湾的客家人,当他们吃过饭之后,你问他:“吃饱了没有?”他说:“我足了”,意思就是吃饱了。人懂得满足很重要,你不满足,即使餐餐都是山珍海味也没有用;现在我足了,我很满足,实在很欢喜、很快乐。所以生活里满足很重要,满足带来的欢喜快乐,比富贵更好。
第二,读书明理,名利由他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变化气质,是为了通情达理,是为了学做圣贤事,是为了造福人群大众,读书不能没有正确的观念。有的人读书是为了出名,有的人是为了求利,甚至希望名利双收。万一既无名,也没有利,你就会觉得读书没有价值,所以,读书明理比名利重要。
第三,助人修德,报偿无关
做人“有才不足傲,有德才可贵”;有德者,是非不能扰其心,故为人要有品德,就如做事要有品质。如何修德?对人少一点侵犯,多一点爱护,则德日隆;以淡泊为师,自然可以养德;以恕己之心恕人,必然进德;有过能悔,然后就能增长福德;助成好事、知恩报恩,都是增品进德的最佳途径。此外,贫以无求为德,富以能施为德;能够助人修德而不求报偿,更能圆成自己的德行。
第四,行善为人,利害不计
行善是佛性的开发,是善美人性的显扬。做人要广结善缘,要乐善好施;行善结缘,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宽阔,命运才会更平坦。所以,平时不管士农工商、政经文教等各行各业,都要抱着为大众、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服务的心,尽己所能地行善为人。只要有益于全民大众,一己的利害得失不值得计较;能有积德结缘的人生观,才是幸福的根源。
人生的价值,不能只用金钱来衡量;金钱以外,必定另有其意义与功德,例如欢喜快乐,就是其中之一。
镜里人生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做人要经常揽镜自照,才能看清自己的仪容端庄与否;做人更要经常以别人为借镜,所谓“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别人的好坏,正可作为我们待人处事的模范与警诫。所以“镜里人生”,有四点说明:
第一,轻贱他人即是轻贱自己
人生,其实就是一面镜子,平时所做,镜子都会如实地反映出来,因此做人要时刻自我观照,才能看清自己的本来面目。例如你为人傲慢,平时眼高于顶,对人轻忽鄙视,看不起别人,当下就已显示自己的修养不足,见浅量窄;日子一久,别人也会同样的瞧不起你。所以,轻贱他人,就是自取其辱的开始。
第二,尊重他人即是尊重自己
人和人相处,最在乎的是人格要受到尊重。你平时待人,如果不懂得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例如别人讲话的时候,你要尊重他,听他把话讲完;当别人发表意见的时候,你要尊重他,听他把意见说清楚。有的时候别人一句话还没有说完,你就打断他;有时候人家一件事还没有结论,你就批评他,这都是不尊重别人。
第三,体谅他人即是体谅自己
在很多时候,我们会很轻易地就去责备别人这个不好、那个不行。其实真正轮到自己,又如何呢?有一场棒球赛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观众看得群情激昂。忽然观众席不断传来:“换投手、换投手!”又过一会儿,“换打击手、换打击手!”甚至有人高喊:“换裁判、换裁判!”最后终于有人说:“换观众、换观众!”因为像这样的观众,一直没有体谅别人的心,是不够资格看球赛的。所以体谅别人就是体谅自己。
第四,成就他人即是成就自己
世间一切,都是因缘所成,缘是相互的关系,你助成我,我助成你。在循环不断的因缘关系中,如果一念为己,成就有限;一念为人,则能广结善缘。所以做人不能一味自私,只顾维护自己的利益。有时候我们帮助别人,别人就会帮助我们;我们服务别人,别人就会服务我们。所以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别人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聪明的人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纠正自己的错误,智慧的人可以从别人的经验中丰富自己的经验。别人是我们的镜子,也是我们的龟鉴。
人生如行车
人活在世间上,所行所做要合于法律、规矩,就如同汽车行于道路上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如此才能获得平安,所以说“人生如行车”,有五点比喻:
第一,不违规超车,人要守分
我们都知道,违规超车是很危险的,人如果不安分守己,就如超车般的危险;反之,如果人人都能守本分,就能遵守交通规则,也就不会有逾越的行为,如此道路必能保持顺畅,驾驶者也能平安地行驶。所以说守本分的人生,才能各安其位;守本分的人生,才能各尽其责;守本分的人生,必定是平安吉祥的人生。
第二,不冲斑马线,行要谦让
有的人开车行经斑马线时,对行人毫不礼让地加速直冲,这是不尊重别人与自己生命的行为。《中庸》云:“君子笃恭而天下平。”如果人人能谦让,如此才能息争。战国时代赵国的宰相蔺相如,主动让路给扬言要羞辱他的大将廉颇,终于感动廉颇心生惭愧,于是“将相和合”,而使得有虎狼之心的秦国不敢犯赵。所以谦让的人生,必定是和睦安定的人生。
第三,不抢过道口,事要忍耐
我们常常看到有一些人,经过铁路道口时,为了要节省一点时间,总是争先恐后地强行穿越,因而发生不幸事件。俗语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一时的忍耐,可保百年之身,一时的忍耐,是积蓄力量之源。就如越王勾践,为了报仇雪耻,能忍一时之辱,终成大事。所以忍耐的人生,必定是成就大事的人生。
第四,不硬闯红灯,物要节制
有些人,经过交通信号灯时,看到红灯亮了,明知不可以通行,却要冒险硬闯过去;这就如一个人,明知五欲的危险,却又一再地沉溺其中,甘愿沦为物质的奴隶,而不能自拔。如果一再放纵而不加以节制,则必会导致堕落,以及精神的贫乏。俗云:“滴水能穿石。”如果懂得节制,不过分追求侥幸的人生,必定是安全喜乐的人生。
第五,不乱鸣喇叭,言要缄默
驾驶技术高超的人,是不乱鸣喇叭的,他能心平气和、快慢适度地掌握驾驶的速度与行车的距离,就如一个有德、有学、有修养的人,他在任何场合都能适宜地应对进退,甚至保持缄默,不随便发言,凡事三思而后言、三思而后行,因而能避免不必要的是非。所以缄默的人生,必是涵养达礼的人生。
人生的真相
常有人问:“人,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当初佛陀舍弃世间荣华,出家修道,就是为了寻求生、老、病、死的人生真相。究竟人生的真相是什么呢?有四点:
第一,要知身体不坚,如梦如幻
《涅槃经》里将人的身体比喻为“水沫”,是形容人体的不坚固,如水沫般须臾易灭。人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从婴儿、童年、少年、青年、老年,每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变化,所以佛经亦将人体比喻如芭蕉树般脆弱。人如果四大不调则病痛生,四大离散则与世缘尽,因此身体是不坚,是如梦如幻的。
第二,要知生命不久,如泡如影
人生在世数十年,身体到了老病死的时候,生命在哪里?《普贤警众偈》云:“是日已过,命亦随减。”过一天,生命就少一天,就算人生从70岁才开始,即使活到120岁的人生,还是离不开老病死的事实。曹操的《短歌行》中提到“人生几何,譬如朝露”,生命,就像朝露,太阳一出来,就蒸发了;生命如水泡,一吹就破了;生命如影子,一入暗地就没有了,所以生命不久,如泡如影。
第三,要知钱财不固,如露如电
俗语说:“大厦千间,夜眠不过八尺;良田万顷,日食几何呢?”每个人都想要拥有钱财,而且从来不嫌多,但是,即使全世界银行的钱财都给你,你能用多少?《大智度论》也说:钱财是五家共有,盗贼会抢劫财物;贪污的官吏会贪污财物;水火、刀兵都会破坏我们的财富;连亲生的恶子,也会将家财败光。所以钱财是不牢固的,是如露如电的。
第四,要知功名不实,如霜如雪
世间上的人,总是汲汲于功名、富贵的营取。其实,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是不实在的。你看,多少伟大的人物在高位时,每天往来的权贵门庭若市,一旦下了台,就门可罗雀,朋友就变得不再往来。所以,功名如霜如雪,太阳一出来,就没有了!
人生是无常、苦空、无我的,人唯有看清幻化不实的人生,才能求得一个不执着的真我。
人生的助缘
人生需要很多的助缘,因为人不能单独存在;一个人要仰赖社会大众提供很多的助缘,才能生存。比方说: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社会大众的帮助,然后才能照着自己的理想来成功立业,所以人生要为自己寻求很多的助缘。“人生的助缘”有四点:
第一,逆境是磨炼意志的大洪炉
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很多的助缘。助缘不一定都是好的、顺的,有时候逆境也可以成为成功的助缘。例如,梅花愈冷愈芬芳,松柏愈冷愈青翠;破铜烂铁经过大冶洪炉,可以烧炼成钢。所以,人不要害怕不顺的逆境,愈是逆境,愈是磨炼我们意志的大冶洪炉。
第二,困苦是完成人格的增上缘
没有黑暗,哪里有光明?没有污秽,哪里有洁净?在人生的旅途上,大石挡路,有的人可能被它绊倒,有的人却可以把它当成登高望远的垫脚石。人的成功与失败,就看他是否能在困苦中完成人格;能把逆境、挫折化为“增上缘”的人,顺因缘固然可以助其成功,不顺的因缘也可以激发潜在的力量,成为励志向上的“逆增上缘”。
第三,信心是到达目标的原动力
人要有信心,有信心不怕路途遥远,有信心不怕事情艰难,必定可以到达目的地。信心就像能源,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上,有信心的人就像一部加满汽油的汽车,必能顺利跑完全程,所以每个人要建立信心,让信心的动力带领我们实现理想。
第四,理想是建设人生的指南针
人都有理想,有的人希望成圣成贤,有的人希望成佛作祖,有的人希望成功立业,有的人希望成为专家学者,有的人希望牺牲奉献。人,总要对自己的人生建立一分理想,理想可以成为我们建设人生的指南针;不管任何理想,总要对国家有利益、对社会有利益、对大众有利益,这才是善美的理想。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是艰难困苦可以打倒一个普通的人,却挫败不了一个有为的青年;一个人如果能把逆境、困苦、信心、理想,都成为自己人生的助缘,必能成功立业。
人生的现象
有人说,人生如戏;有人说,人生如梦;也有人说,人生如棋、如球、如战场、如浮萍、如逆旅等。不管把人生譬喻成什么,在现实的生活里,人生有苦有乐、有成有败、有得有失、有生有死,这都是自然的现象,说明如下:
第一,有苦有乐的人生是充实的
人生苦乐参半,因此在十法界里,人间最好修行。但是,有的人觉得人生很苦,感觉不到人生的意味;有的人光是快乐,没有经过苦的奋斗,他也体会不出人生的意义。所以,有苦有乐的人生才是充实的。
第二,有成有败的人生是合理的
有的人一生顺遂,从小到大,学业顺利、事业成功、爱情美满,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如意;有的人则是挫折连连、坎坷不断,创业失败、钱财散失、情人远离,事事都难顺己心。其实,不管成败,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成有成的原因,败有败的理由,成败都是一时的。所以,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也不要因一时的成功而志得意满,更不能为了一时的失败而灰心丧志;认清有成有败的人生是合理的,就能胜不骄、败不馁。
第三,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
得失之心,人皆有之。一般人莫不“得则欢喜,失则悲伤”;豁达一点的人,则以“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来面对得失。其实,不管消极悲观或积极乐观地看待得失,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有时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时候“因小失大、乐极生悲”,所以得失并非绝对的。
第四,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人,有生必然有死,生死是自然的因果循环。每个人生下来,就注定有一天必然会死;死了,也一定会有再生的一天,只是未来三涂六道、驴胎马腹,出生为何,就必须视个人的业力而定了。因为生和死是自然的现象,所以我们不必因为生而欢喜,也无须为死而悲哀;要能以自然的心情来看待生死,才能解脱自在。
说到人生的各种现象,不管苦乐、成败、得失、生死,乃至善恶、好坏、荣辱、有无,这都是人生的实相,但也都是一时的假相;因为人生无常,所以我们应该理性而有智慧地看待人生的各种现象。
认知人生
常有人问:“人,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究竟人生的真相是什么?我们如何认知人生?有四点看法:
第一,要知身体不坚,如泡如影
希求长寿,这是古今中外,不管帝王将相、平民百姓一致的梦想。但是人的一期生命,因为肉身之体不能长久,所以古来多少帝王总在希求长生不死的梦碎之余抱憾而终。人的身体何以不能永久不坏?身体乃由地、水、火、风四大因缘和合而有,因此是无常的。我们的身体,从婴儿呱呱坠地,经过童年、少年、青年到老年,身体一天天都在变化,就如泡如影一般,是不坚固、不实在的,所以人生百年之后,“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身体无法跟着我们走,唯有把握有生之年,借助此身,好好地修道、行善,这种善业功德才是永恒不失的。
第二,要知生命不久,如梦如幻
人的生命体是由五种元素所组成,佛教称为“五蕴”,也就是色、受、想、行、识。色蕴属生理,是父母所生的四大假合之身;受、想、行、识四蕴属心理,是触境所起的幻妄之心,相当于心理学上所说的感情、观念、意志、认识。何以说生命不久,如梦如幻?就物质方面来说,色蕴是四大假合而有,本无实性;就精神方面来说,受、想、行、识等四蕴都是对境而生。所对的色蕴既非实有,能对的四蕴自然也是假合之相;心物二法,当体皆空,所以有谓“五蕴非有”,这是佛教“无我观”的具体表现。
第三,要知钱财不固,如露如电
人在世间生存,不能没有物质生活,当然也就离不开金钱、财物。佛教并不排斥正当的拥有财富,但是主张人不要贪财,所谓“大厦千间,夜眠不过八尺;良田万顷,日食几何?”钱财够用就好。尤其拥有金钱,不如善用金钱,因为佛教讲,财富是五家共有:盗贼会抢劫、贪官污吏会贪污、水火刀兵会破坏、不肖子孙会败家,所以钱财不固,如露如电;唯有善用智慧,才是永恒的财富。
第四,要知功名不实,如霜如雪
功名富贵是世人所希求,古人十年寒窗苦读,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建功成名,获得荣华富贵。然而功名是不实在的,历史上多少功勋彪炳的显赫人物,虽然功在庙堂,风光一时,但是“薪火相交,纵性不停”,一个不小心,很容易就“朝为座上客,暮为阶下囚”,正所谓“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功名之不实在,正如霜雪一般,太阳出来,它就消逝无踪了!人生的真相是无常、苦空、无我,我们唯有去除不真的人生,才能求得一个超脱的、自在的真我。
人生(一)
《庄子·知北游》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过去、现在、未来,乃至当下的时间。一般人对人生的把握,愚痴的人追悔过去,好高骛远的人幻想未来,本分踏实的人觉得现在最重要,智慧的人则懂得把握当下。从每个人的人生观不同,也可以反映人生的面面观。关于“人生”有四点看法:
第一,人生最系念者是过去
人,都有怀旧的习性,大都喜欢回忆过去,所谓“白头宫女话当年”,过去好像总比现在美丽。但是,过去的终究已经“时过境迁”,就算夕阳无限好,也只是近黄昏。因此,英雄不提当年勇,人不能沉溺在过去的回忆里;一个人如果总是系念过去,就表示他已经衰老、落伍了,他已经没有现在,甚至没有未来。
第二,人生最希望者是未来
人生最美好的事,就是活在希望里,有希望才有未来。希望在哪里?一般人总把希望寄托在未来,凡是现在没有办法完成的理想,总是期待未来会实现。然而人生不能只是凭空希望未来,而不去奋斗、努力、向上,如此再好的理想也会变成幻想;幻想未来,毕竟不切实际,所以我们把希望寄托在未来的同时,更应该要奋斗、要奋发、要向上。
第三,人生最轻忽者是现在
一般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轻忽现实,对现在不重视;若不是幻想未来,就是回忆过去,对于“现在”往往在不经意间一分一秒地浪费。假如一个有为的人,他对于现在必定很重视、很落实,他知道过去的不必再去回忆,未来的也不一定要去妄求,只要把握现在,努力做好应该做的事,乃至说出应该说的话、处好应该相处的人,这才重要。
第四,人生最踏实者是当下
我们的时间,总是有过去、现在、未来。过去的已经远离、现在的瞬间将成为过去,未来的遥不可及,唯有当下的人生最踏实,所以禅宗常常教诫学人要照顾脚下,要把握当下。当下的一承担,当下的一发心,所产生的力量无与伦比,因此把握当下的一念,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对过去、现在、未来的人生,重要的是对过去不要执着,对现在不要留恋,对未来更不要幻想;所谓人生,把握当下,尽职尽份而已!
人生(二)
《佛光菜根谭》说:“每一个人都是自我生命的艺术家,可以彩绘自己的人生世界;每一个人都是自我生命的工程师,可以塑造自我的美好形象”。人的一生中,往往随着因缘际会改变而有所改变。每个阶段,我们要用什么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去塑造自我的生命?有以下四点:
第一,世界是人生战场
有人说,美国是儿童的天堂、青年的战场、老年的坟场。严格说来,其实这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战场。因为人从出生,就有不断的境界、不同的事物,等着我们去面对、克服。世界就在我们自己心中,我们不妨把世界当作人生的战场,所谓“擒山中贼易,掳心中贼难”,面对种种事物、种种境界,想打胜仗,唯有通过修行,运用正知正见、挥发慈悲善良,才能去除烦恼、战胜邪恶。
第二,社会是人生的学堂
古人有谓:“活到老,学不了。”高希均教授曾说:“人生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与好书绝缘的那一刻;人生的起点,不是诞生,而是与好书结缘的那一刻。”人生该学的,并不只是在学校而已,我们不妨把社会当作人生的学堂,效法《华严经》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在社会大学里,在各个阶层中,向不同的人学习。在这所社会大学中,要学些什么?学习慈悲、学习礼貌、学习技术、学习仁义、学习见识等等。虽然没有校长老师,也没有校舍教室;只要肯用心,阅读就是哑老师,人我就是善知识,处世就是大学堂。
第三,佛法是人生的妙方
人一生中,除了外在的功名、事业、财富外,充实自己的内在涵养、提升自我的精神层次,也是一项重要的生命课题。世间的学习,只是知识性的获得,出世间的佛法,则是提升心灵的一帖妙方。佛法涵盖层面广大,凡是“佛说的、人要的、净化的、善美的”都是佛法;有佛法,感受到的,都是善人共聚的快乐;有佛法,看待一切,就有办法处理多变人生。
第四,信仰是人生的宝藏
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信仰。信仰如星光照路,如巨宅安稳;信仰如大船引渡,如善友相伴。有了信仰,就有力量,相信自己“我能”,我能达到目标、我能做好人、我能自我突破。有了信仰,在人生旅途上,会引领我们开发内心的宝藏,会带领我们行走安全可靠的方向。
人生,也像是一出诡谲多变的戏码;也许你不知道,下一步的人生场景会换到什么地方,但在场景变换之际,如何不受变化影响,保持一颗安定的心,就必须要靠自我不断地学习,以正面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人生、了解人生、体认人生,这是我们可以做得到的。
人生诸难
佛经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国难生”,当中并以“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土”来形容生而为人的不易。另外,《法华经》有一个“盲龟浮木”的譬喻,提到大海里有一只盲龟,每百年才浮出水面一次,大海上有一块木头,上面有一个洞。得人身的机会,就如盲龟的头要钻进木头的孔一样难得;得人身之不容易,由此可见。人身不仅难得,生而为人还有诸多难事,在佛经举出的“人生诸难”中,列出四点说明如下:
第一,贫穷布施难
人的穷通祸福,各有因缘。佛经说,一个人所以贫穷,是前世悭吝不舍之故;反之,富有的人,则是因为欢喜布施的果报。贫穷之人,衣食无着,要他布施,的确不易。但是布施不一定只有捐献金钱、物质,才叫布施。有时给人一个笑容、一句好话、一个举手之劳,都是很好的布施;甚至心存祝福,乃至技术、知识、佛法的传授,更是无上的布施。布施如播种,有播种才有收成;懂得佛法,则布施其实不难。
第二,困厄持戒难
人在危险的时候,例如,面临毒蛇噬咬、老虎伤害、坏人追杀之际,要他持戒,要他不杀生,确实很难。甚至对一个三餐不继的贫穷之人,食物当前,却要他先确定东西是否为无主之物才能食用,也非易事。不过,如果是一个有慈悲心的人,例如佛陀因地修行时,为了护生而“舍身饲虎、割肉喂鹰”,如此具有保护生命之慈悲心的人,要他持戒,也非难事。
第三,豪贵忍辱难
豪门之家,有钱、有势、有地位,平常受尽别人的奉承,偶尔受辱、有了委屈,要他容忍、接受,自然不容易。但是,如果豪贵之人有佛法,要他忍辱也不难,因为忍辱是福、忍辱是力量、忍辱是修养、忍辱是担当、忍辱是智慧。所以,有佛法,世界上就没有不能容忍之辱。
第四,安适精进难
人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中,容易心生懈怠,不懂上进;有时经过一些苦难的磨炼,反而能激发斗志。所以,佛经讲“苦”是“增上缘”,学佛首先要认清人生是苦的实相,才能精进向道;过分享受、安适,很难生起向道之心。
人生虽然有诸多的磨难障碍,但是只要我们有修道的坚定意志与信心,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人生的锦囊
在武侠小说里,徒弟学成想要下山行侠救世,师父不放心,总会交给他一个锦囊,以便临危应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指挥大军出征,也会授予将领锦囊妙计,以便出奇制胜。锦囊里装的是计策,是智慧;人生的旅途,也要有智慧,要有锦囊秘籍,才能安全地走上前程。“人生的锦囊”是什么呢?有四点意见:
第一,修身须忘功名
修身是人生第一要务,如果我们要修养自己的道德、人格,要把官场的功名看淡。虽然儒家主张人要“立功、立德、立言”,要建立人生三不朽事业;但是建功立业是要做出有益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人民大众的伟大事业,而不是为了一己的名利而追逐。所以,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愈高,功名富贵、权势地位于他如浮云,如此道德威望愈高,愈能受人尊敬。
第二,做人当存素心
做人成功是人生最大的成功,做人最重要的是保有一颗清净的心、朴实的心、淡泊的心。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人能清心寡欲,以淡泊无求的素心处世,则能不受威胁利诱,继而养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高尚人格。如此,尽管有人形容社会如大染缸,自己依然能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活出自己的人生。
第三,交友应带侠气
人不能没有朋友,与朋友交往要带一点侠义之气,虽然不一定要做到为朋友“两肋插刀”、“毁家纾难”,至少能偶尔吃一点亏,让朋友多得一些利益,或是多担当一些责任,都不要太介意。如果对朋友过于斤斤计较,一直在利益、得失上计较、争执,必然交不到知心的好友。
第四,读书要具深心
做人要明理,因此不能不读书以求取学问、知识。所谓“知书达理”,读书可以增加智慧,可以改变气质,可以提升自己。读书不只是学生的事,也不是只有在学校里才能读书;人的一生,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时时刻刻都要读书、学习。但是,读书最重要的,不能“不求甚解”,所以要有深心,才能把书读好。
人都有父母眷属、师长同学等亲朋好友,但是在利益当前、生死攸关的时候,人往往是很孤单的,必须要靠自己独力面对、处理,所以平时在人生的锦囊里,多搜集一些励志格言、多积蓄一些福德因缘、多培养一些好的观念、方法,要紧的时候拿出来应急,是很管用的。
人生的历练
人,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人生的智慧,除了从书本上获取知识以外,社会的历练、生活的体验,更是不可少。“人生的历练”有六点看法:
第一,经一分挫折,长一分见识
人生的旅途,难免会有遇到挫折的时候,有的人遇到一次挫折打击,从此一蹶不振,有的人却能化为增上缘。所谓“上一次当,学一次乖”,遇到挫折,反能增长见识,因此有作为的人,总是愈挫愈勇。
第二,容一分横逆,增一分器度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人、不如意的事。遇到横逆、不顺,如果你有心量、能力多包容一分横逆,就能增加一分器度,自然多一分成功的机会。
第三,省一分计较,多一分道义
人生的烦恼,大多由比较、计较而来。我们与人相处,有时候为了一点小事,斤斤计较,甚至不顾道义,损人利己。假如我们待人能多一分厚道,少用一分心机,不计较、不比较,就能增多一分道义。
第四,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
人生不是一直前进就是赢,有时候退后一步想,更能海阔天空。所以,与人相处时,在金钱、名位、权势、利益之前让他一步,有时候不是牺牲、不是损失;退让一步,可能反而得到很大的便宜。
第五,增一分浪费,减一分福泽
奢侈是人为的贫穷。一个人的福报多少,都是自己平日培植而来;人不但要培福,还要惜福。有时候我们在日常的生活用度上,过分享受、浪费,到最后自己的福泽就像银行里的存款,愈用愈少。所以,增一分浪费,减一分福泽;不懂得惜福的人,就不会有福报。
第六,多一分体贴,知一分人情
人之相交,贵在知心。如何结交知心之友?就是要能将心比心,对人要有体贴、体谅之心。我们对人、对事能多一分体贴、多一分关怀,就会对人情、世故多一分认识。
人生的历练,不是全靠父母能给予,也不是依赖老师能传授,更不是金钱能买得,或是书本能提供;人生的历练要靠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做人处事时,把握每一个顺逆因缘,用心去体会、思维、包容、付出,才能有所得。
健全的人生观
每个人面对人生的态度不一样,对人生的看法、诠释,也各有所见,甚至各人追求的理想、目标,也不尽相同,这就是各自的人生观不同。尽管每个人对人生的态度、看法、所求不一,但重要的是要有健全的人生观,如此才会有健全的人生。什么是“健全的人生观”?有四点看法:
第一,以欢愉的心情取代忧愁
人的情绪如潮水起伏,难免有低潮的时候,尤其当遇到挫折、委屈、失意的事情,更是忧愁、烦恼不堪。忧愁烦恼袭上心头,怎么办?自己要有自觉、要有力量去转换,要营造欢愉的心情来取代忧愁,至少不要把忧愁带到床上,不要让今日的忧愁延续到明天,尤其不可以把自己的忧愁感染给别人。能够时时保有欢愉的心情,才是一种健康的人生态度。
第二,以奋斗的意志取代颓丧
人生像一场马拉松赛跑,有耐力与斗志的人,才能抵达终点。因为人生长跑的过程中,意志薄弱的人,难免因路途崎岖、风雨侵袭、世情浇薄,甚至自己体能欠佳而灰心丧气,乃至倒地不起。所以,人不能颓废丧气,尽管漫漫的人生路途坎坷,我们要始终坚定信念,要鼓舞斗志,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纵有路障挡路,也要勇敢跨越,千万不可停歇、懈怠,否则输掉的不只是荣誉,而是自己的一生。
第三,以勤劳的习惯取代懒惰
人生的前途,要靠自己创造,每个人天生的才智虽然有优劣不等,但是上天却平等地赋予每个人一项有利的创业资本,那就是勤劳。勤劳是天然的财富,一个人只要肯勤奋努力,就有致富的机会,至少三餐温饱不成问题。反之,一个人如果好吃懒做,即使家有金矿、银矿,终有坐吃山空的时候。所以,做人要养成勤劳的习惯,这是生存的基本条件。
第四,以正确的信仰取代迷思
人,有生必然有死,生死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但是一般人总对生死感到迷惑不解,甚至对人生感到惶惑不安。然而,也正因为人有生死问题,所以多数人都很自然地会去信仰宗教,希望从宗教的教义,寻求解答、寄托,这是人之常情。不过,信仰宗教最重要的,必须是正信的宗教,其所宣扬的教义必须合乎真理,在此前提之下,能以信仰取代迷思,这是最有智慧的人生。
健全人生观的建立,不但关乎自己的一生,同时对家庭、社会、国家也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毕竟,有健全的个人,才有健全的家庭;有健全的家庭,才有健全的国家社会。所以,如何建立“健全的人生观”,不可等闲视之。
人生的当下
人生数十寒暑,即使能活到百年,成为百岁人瑞,也如大海一沤,转眼即逝。因此,我们在有生之年,应该把握每个“人生的当下”,好好利用每个因缘,努力开创自己的潜能、充实自己的内涵,活出亮丽灿烂的人生,才能不负此生。如何把握“人生的当下”?有四点意见:
第一,每一个时间都是黎明
“一日之计在于晨”,古人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展开一日的生活,并以此作为教育儿女的最好庭训。清晨时间,经过了一夜的养息,不但精神饱满,而且心中如朗朗晴空,是一天当中最好冲刺的时候。如果我们能把握人生的每个黎明,甚至把一天当中的任何时刻,不管中午、晚间,都能有黎明的心情与精神去面对一切,必能有一番大作为。
第二,每一个挑战都是机会
人的一生,每个阶段都充满了各种挑战,必须一一突破。包括抗拒财色名食睡的诱惑、克服困难挫折的逆境、走出世情浇薄的感伤,乃至对自我极限、对大自然环境的挑战等。每一个挑战,都应视为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的机会;一个人如果经不起磨难,不能接受困境的挑战,就像美丽的花朵生长在温室里,没有经过风霜雨雪的淬炼,就无法长成参天立地的大树。所以,人生要在挑战中,才能成长!
第三,每一个逆境都是考验
动物界里,蝴蝶必须经过蛹的挣扎,才能破茧而出;春蚕必须吐丝作茧,等待蛹破才能羽化为蛾。植物当中,秋菊要经过寒霜的洗炼,才能显出它的娇美;寒梅要经过冬雪的侵袭,才能散发它的芬芳。我们生命的成长,也要靠许多逆境来磨炼。所谓逆境,诸如失学、失业、失恋、贫困、冤枉、委屈,乃至被朋友出卖、钱财散失等等。当逆境来临的时候,正可以考验我们的实力有多少。一个人如果经不起逆境的考验,注定是会失败;唯有愈挫愈勇、屡败屡战的人,才能成功。
第四,每一个善行都是创造
商场上曾经流行一句口号“创造双赢”。其实,人与人之间,只要有利益冲突,只要有人我对立,就很难双赢;世间唯一的“双赢”,就是行善。善行不但利人,而且利己,只要你发心做一件善事,在利益别人的同时,也为自己积德培福、广结善缘。所以,每一个善行,都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有利的条件,我们千万不能放弃任何行善的机会。
人生如白驹过隙,所谓“朝如青云暮成雪”,我们在有限的人生岁月里,一定要好好把握每个当下,以免徒留遗憾。
人生的智慧
人,虽有智愚、贤不肖,但是“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因此每一个人都有聪明智慧。但是,有些人的聪明才智不清净,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小聪明,这种人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因此心地不正的人,有智慧反不如愚拙一些来得好。人真正的智慧,是正知正见,是清净的佛心,这才是我们应该具备的智慧。“人生的智慧”有四点说明:
第一,出淤泥而不染
孟子讲“人之初,性本善”,佛教讲“人人皆有佛性”。然而因为人在世间生活,难免受到权势名位、声色利欲、人我是非等尘埃的染污,因此蒙蔽了善美的本性而愚痴无明;唯有做一朵浊世的莲花,尽管世间污浊不堪,自己却能出淤泥而不染,才能保有真如佛性,才是真智慧。
第二,入豪贵而不骄
人生起落无常,有的人一时得志,身居高位,他就骄奢、蛮横,不顾舆论批评,一味地任性非为,因此树敌无数;但是有朝一日,一旦势倾力颓,失去权势的庇荫,紧接着而来的,必然是要面对公理正义的审判,甚至难逃法律的制裁,这就是愚笨的人。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势不可使尽”的道理,所以即使处在人生的巅峰,权倾一时,他也绝不骄纵自己,反而低调处事,小心谨慎地为自己预留后路,这才是智者。
第三,明机巧而不用
人有智慧,做事机智灵巧、进退有据,这种人走到那里,必然受人重用。但是聪明伶俐的人,做事尽管明快果敢、洞烛机先,受人赞赏;如果在做人方面,也是处处表现精明干练,甚至玩弄手段,往往有失厚道。所以,一个人再怎么聪明能干,当在处人之际,有时候不妨“难得糊涂”;懂得“明机巧而不用”的人,这种蕴藉的智慧,有时反而更加令人激赏。
第四,达百事而不俗
语云:“读书不达世事是迂儒”。一个真正有智慧、有聪明的人,不会读死书,也不会死读书;他会洞彻世事,明晓世情,凡有所做,必然观照全局。而且在不违人情事理,且又不媚俗讨好的前提下,务必做得让大家皆大欢喜。这种“和而不流,流而不俗”的处世智慧,就是一种人生历练后的圆融智慧。
人的聪明智慧,如同一塘池水,必须澄澈清明,才能供人饮用;人有清净的智慧,正如虚空不受污染,自能利益万物。所以,清净的智慧,于人于己都很重要。
圆满的人生
人,都有缺陷,都不够圆满,所以人生才有奋斗的空间。虽然有人说:“残缺也是美”,但是上弦月、下弦月,总是没有十五的满月来得明亮美丽,所以人还是要不断地追求圆满。那么,怎样才有圆满的人生呢?有四点意见:
第一,有信仰的人最高尚
常听一些人豪气干云地说:“我才不要信仰什么宗教呢!”也有人说:“心好就好,何必一定要信仰宗教?”其实,宗教如光明,人不能没有光明;宗教如水,人不能缺水而生存;宗教如艺术,人在生活中离不开美感。信仰宗教是发乎自然、出乎本性的精神力。宗教就是真理,代表真、善、美,他指导我们成就自己,完成自己、圆满自己。所以,有宗教信仰的人最圆满、最高尚。
第二,有道德的人最喜乐
一般人追求欢喜快乐,都是从外在的物质享受去追求声色的感官之娱,例如看电影、听音乐,到餐馆吃大餐等。这种感官的快乐是一时的,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说:“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世间无常,把快乐寄托于外在的人事物,难免会有“坏苦”与“行苦”;唯有自己修养道德,对人慈悲,从关怀他人中去感受付出的快乐,这种自我性灵的提升与充实,才能得到真实的喜乐。
第三,有修行的人最安心
每个人都懂得建设一个家,以安顿色身,但是很少人想到,我们的心也需要一个安居的处所,因此现在的人大都“不安心”。现代人每天用心在五欲尘劳上面,当然不能安心;用心在人我是非之上,自然扰攘不安;用心在金钱、爱情、财富、名位上,这些都是不实在的东西,又怎么能安心呢?那么,我们的心究竟“云何应住”呢?
《华严经》说:“常乐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当你懂得“柔和忍辱”、拥有“慈悲喜舍”,那么你就找到身心的安住之处了,这才是我们永远的故乡!所以,有修行的人最安心。
第四,有智慧的人最富贵
人生世间,不能不工作赚钱;要工作,才能赚取所需。有的人用劳力赚钱,有的人用时间计薪;有的人出卖身体谋求生活,有的人靠语言赚钱营生。其实,最聪明的做法,是用智慧来赚钱。我们看社会上,有的人一天劳力所得只值几百元;有的人一个智慧的计策,可能价值几十万元、几百万元;智慧的价值,不言而喻。《金刚经》更说,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其价值比不过一句智慧的偈语;因为财宝有用罄的时候,智慧的偈语则是生生世世受用无穷。智慧,是无形的财富,有智慧的人,心胸包罗万象,所以,有智慧的人最富贵。
圆满的人生,不是靠成大功、立大业,或是做大官、赚大钱就能实现,而是要靠自己有信仰、有道德、有修行、有智慧,才能慢慢完成。
人生的看法
佛经里,用“一水四见”来说明对于同一种境界,由于见者的心识不同,所抱持的观点也随之大异其趣。人生也是一样,往往因为各人不同的角度与立场,而有不同的看待与理解。
人生究竟像什么?有人说,是一杯不堪入喉的苦酒,也有人则说是一樽芬芳醉人的香槟;有人说,人生是一盏清淡解渴的清水,甚至说人生是一啜沁凉入心的甘露。人生的看法究竟是什么?
第一,悲观者说人生是一杯苦酒
悲观的人,总有多种想法否定人生,或者失败挫折而灰心绝望,或者比上不足而遗憾愁闷。因此经常慨叹人生像一杯苦酒。佛教里说“苦”,无论是三苦、八苦,大致不离我与人,不能和谐;我与物,不能满足;我与身,不能适意;我与心,不能安定,林林总总,逼迫我们的身心状态,令人烦恼不已。如何“度一切苦厄”,喝下这一杯苦酒而不觉得苦,那才是真正懂得人生。
第二,乐观者说人生是一杯香槟
西洋人习惯在喜庆时,用香槟酒来款待宾客,因此有人以香槟来形容乐观、欢喜、洒脱的人生。乐观者,内怀比下有余而庆幸;乐观者面对生命困境,展现坚强韧性、乐观进取,充满希望的活力;乐观者对于生命态度,流露开朗喜悦、奉献付出,拥有快乐的人生。
第三,中道者说人生是一杯清水
对生命态度抱持不苦不乐看法的人,认为人生就像是一杯清水。虽然平淡无味,但当你口渴难以忍耐时,它就是生命的活水,让你得到滋润;当你尝遍酸甜苦辣,它就是最好的饮料,给你得到舒缓。同样的,太苦的人生显得冷冰冰,过乐的人生则是热烘烘;所以,中道者认为,人生最好像一杯清水,淡淡中却有恒常的滋味。
第四,护世者说人生是一杯甘露
甘露,可以增长生命;甘露,可以滋养慧命。护世的人,认为人生像一杯甘露,他会将经验作为经营生命的钱粮,他会将烦恼转为开启生命的潜力。做一件好事,发挥智慧的能量,利益大众;说一句好话,润泽枯涸的心灵,重获新生;护世的人,爱惜人生,护世的人,尊重人生,无论高低起伏,永远美好璀璨。
懂得经营自己人生的人,不会给自己借口,逃避生命的顺境或逆境。人生的道路上,你要选择哪一种生活态度面对?是苦?是乐?是中道?是护世?钥匙就掌握在你的手中,别人永远无法替你决定。
人生的根本
树有根本,才能长得高;水有根源,才能流得长;人生的路上也要有根本,才能立身安稳,走得长远。人要以什么为“本”呢?有六点意见:
第一,处众要以和平为本
国家和国家要和平往来,人与人之间也要和平相处。我们看历史上多少的纷争战乱,带给人民多少苦难;多少钩心斗角,引起多少悲剧牺牲。世间上,再也没有比和平更重要了。你看,一般人形容琴瑟要“和”才能鸣,“和”气才能生财;在佛门里有“六和敬”作为行事准则,在课诵时也唱出“端为世界祈和平”的祈愿。因此,我们处众时,能以和为贵,以平为本,就可以减少许多无谓的纷扰和烦恼。
第二,养生要以欢喜为本
现代人强调“养生之道”,其实真正的“养生”,也不只是追求身体的健康长寿而已,更重要的是内心要拥有快乐、要拥有欢喜。一个人纵使家财万贯、活得高寿,不欢喜,活得再久、再长也没有意思;夫妻生活在一起,不欢喜,也是貌合神离,痛苦不堪。因此,只有欢喜最好。心中欢喜,就会心甘情愿;心中欢喜,就会健康自在。
第三,立身要以信义为本
情义是人与人往复循环,互相交流的感情。所以《佛光菜根谭》有谓:“与人交,要有情有义;为人谋,要有忠有信。”当我们听到关公的名字,心中就会浮起“义薄云天”的形象;反之,一提到秦桧,你就会觉得这个人“背义忘本”。因此,信义实在是我们立身处世的根本;无信无义,则难以生存在这天地之间。wWW.ΧìǔΜЬ.CǒΜ
第四,居家要以早起为本
古人以早起为生活之要,例如农人早起耕作,妇女早起晨妆,修行人晨起早课,即使是动物也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可是现在生活在都市里的人,却都喜欢晚睡晚起,这是很可惜的,不但有碍健康,并且荒废事业。早起的好处很多,你能早起1分钟,就比别人多出1分钟可以运用的时间;你能晨起活动筋骨,则这一天必然精神百倍。
谚语有云:“沃枝叶,不如培根本。”用心在工作上,是成功的根本;用心在思考上,是力量的根本;用心在阅读上,是智慧的根本;用心在慈悲上,是做人的根本。
人生之最
每一个人在一生之中,不管他是贫富贵贱,都拥有很多宝贵的东西,有名利的人,认为权势是他最好的财富;富有的人,认为金银财宝是他最骄傲的本钱。世间上有形的物质,带给我们的只有短暂满足,如果想要享有幸福、成功的人生,提供以下四点看法:
第一,人生最美的财富是欢喜
世界上有的人用金银财宝来炫耀他的财富,有的人用名利地位来显示他的权贵,佛陀告诉我们,金银财宝五家共有,有用尽的时候,名利权位时有更替,没有永久的时候。唯有“欢喜”是人生最美的财富,有“欢喜心”,心中便没有仇恨,有“欢喜心”可以令人喜欢接近,有“欢喜心”工作变得积极有自信。
第二,人生最贵的行为是结缘
世界上有的人富可敌国,但是却没有人缘,到处被人嫌弃;有的人贫无立锥之地,反而到处受人欢迎,这都是要看他平常是否与人“结缘”。佛陀开示我们:“未成佛道,先结人缘。”“缘”不是佛教的专有名词,缘,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且是属于每一个人的。所以世间上最宝贵的,并非黄金白玉,也非汽车洋房,最可贵的是“缘分”。人与人要结好缘才能和好;人与事要结善缘才能成功;人与社会乃至事事物物更要结缘才能圆满功德。
第三,人生最大的力量是忍耐
忍耐是什么?是经历严冬苦寒的梅花,是受尽千锤万击的利剑,是大丈夫能屈能伸之“屈”,是面对困境的暂时休战。真正的忍耐不是弱者的行为,乃是强者的自制,“心字头上一把刀”,忍耐亦需要坚强。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不能忍耐的人无法成大事。人生需要忍耐:当自处逆境的时候,需要忍耐;当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忍耐,因为忍耐,所以才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举凡成大事者,必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如越王勾践,他为了能报仇雪恨,竟然肯做夫差的马夫,卧薪尝胆,终成大事。
第四,人生最佳的动能是愿心
飞机、汽车、机车及一般的机械,要靠引擎才能启动;电灯、电视机要靠电力才能使用;而人生最佳的动能,便是“愿心”,因为发心立愿,心中就有朝着目标前进的力量;唐朝玄奘大师西天取经,立下“宁向西天一步死,不愿东土一步生”的志愿,才能顺利完成取经的伟大使命。所以“愿心”是我们人生成功前进的最佳动能。
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要让自己的一生获得成功,必须以欢喜的心去广结善缘,以最大的忍耐的力量去突破难关,发心发愿贯彻始终。
人生的津梁
人生好比一条曲曲折折的道路,一路行来,有时风光明媚,有时崎岖惊险。我们经常把横阻在眼前的山、水,比喻为人生的困境;其实,就是攀上人生的巅峰后,也需要峰回路转,才能再开拓新的天地,否则,一味地自满、自傲,只会爬得越高,摔得越重。所以,成功、胜利,其实与失败一样,都是行到人生的路口,让人反思:该如何面对、再超越。列举四点意见如下:
第一,居高而谦逊,人不嫉其高
高官厚禄是一般人所向往的,因此,当我们有机缘跃居上位时,更要谦恭厚道,和婉待人。如果自恃位高权重,目无下尘,甚至自我膨胀,处处皆要他人听令于我,那么,虽贵在高位,由于丧失人心的爱戴,必然不能长久。其实,居高位的领导者,若能本着为人服务的精神,与人为善,久而久之,人人感受到你的诚恳,自然欢喜拥护,就不会有人嫉妒你了。
第二,立功而辞谢,人不厌其功
立下汗马功劳,原是一件值得嘉许的好事,但如果只知道抬高自己,忽略众多因缘的成就,或为显示自己的清高,而不把他人的表扬、赞美看在眼里,都不免引起别人的反感。从深处思考,世间诸多事情的成就,皆不是凭个人之力完成,所以,不因受奖而觉得自己增加了什么,也不用矫情掩饰。能以平常心,将荣耀归于大众,功成不居,那么,你有再多的功劳,别人也都会为你欢喜。
第三,胜人而无骄,人不评其胜
有一句话说“赢了棋,就不要再赢话”。无论比赛或评鉴什么,获胜的时候,只要你一点骄慢都没有,人家就不会批评你胜得不对、胜得不当。如果沉不住气,过于炫耀,锋芒太露,所谓树大招风,难免不引起别人的评论。要知道,成败得失都是一时的,一次的胜利,不代表永远的成功,反之亦然。因此,胜不必骄傲,败不必气馁,要保持这样的心境才好。
第四,受赏而知恩,人不夺其好
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受到主管赏识之余,随之而来的好的待遇、好的福利,也比同侪多。如果忘记了父母师长的栽培、朋友的帮助,只贪图个人享受,别人对于你的所得,必然有诸多的臆测和不认同。所以,常怀知恩、感谢的心,将大众放在心里,将利益分享给大众,自然的,大众也会以你为荣。
人生的奇妙在于,有时要直驱向前,有时要委曲婉转。例如遇到挫折的时候,要奋起;富贵荣华的时候,要知道隐晦。向前有向前的世界,但爬到人生最高点,转身,也有一片向后的世界。山重水复,人生路何其宽广,就怕不肯转身,走进了死胡同里。
佛法与人生
提到佛教,总有人以为是迷信。其实,佛教是正信的宗教;佛法更与人间生活密不可分。佛陀是佛教的教主,他说:“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佛法不是由他创造,而是本来就存在于天地间;具有普遍性、必然性、永恒性、超越性、可证性。所以,认识佛法,就是认识人生的真理,可以圆满我们的人生。从什么地方能看出佛法与人生的关系呢?列举四点说明:
第一,有布施的地方就有慈悲
有一则寓言故事:在地狱,吃饭的筷子有三尺长,大家你争我夺,饥饿不堪;在天堂,筷子同样是三尺长,不过,大家互相夹给对方吃,和乐融融。佛法教导布施,布施是分享,将自己的微笑和欢喜散播人间;布施是怜悯,看见众生痛苦、贫乏,不惜施舍财富;布施也是成就,大家出钱出力,共成善事,利益大众。只要有布施的地方,人间就有慈悲温暖。
第二,有禅定的地方就有般若
我们每天都必须面对复杂的人事问题,以及各种境界的考验,内心如果没有自主的定力,容易心随境迁,就不能明审是非;反之,心有定境,才能观照问题,以清明的理路思考,妥善处理。曾国藩曾云:“心若不静,省身则不密,见理则不明。”《六祖坛经》云:“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唯有培养心中的禅定,在动荡的人世间,才能生出“以不变应万变”的般若智慧。
第三,有持戒的地方就有道德
佛法强调持戒,特别是最基本的五戒:不杀、盗、淫、妄、酒(不吸毒)。很多人以为戒是束缚,其实,持戒是全民自由。我们看芬兰、丹麦、新加坡等低犯罪率的国家,他们的人民多守持五戒;我们再到监狱去看,被囚禁的人都是犯了五戒。法律原是为了维护社会的道德,但是,真正的道德要发自我们内心,只有人人守持五戒,不侵犯他人,社会才有真正的道德。
第四,有佛心的地方就有幸福
什么是佛心呢?心中的慈悲、平等、智慧、谦卑、明理等,诸多美好的特质,都是佛心的体现。我们这一颗心千变万化,忽而上天、忽而下地。被贪、嗔、痴烦恼覆盖时,生活就失去平衡;一念转境,寻回清净佛心时,又是“春城无处不飞花”,日日是好日。所以,我们以佛心来生活,事事不计较、不比较,随遇而安;幸福,就在每一个当下了。
佛法与人生的关系密不可分,学佛者,不从日常生活近处用心,则离佛道远矣。而不论信仰佛教与否,佛法都可以是我们立身处世的准则,更何况,它是引领我们迈向人生究竟圆满的解脱之道,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富贵的人生
过去物力维艰的时代,生活困苦,却也养成人们乐观、知足的天性。到了现代,虽然科技方便,但是养尊处优惯了,反而少了奋斗吃苦的精神,抗压力低,也容易受挫。现代有许多人只想追求像上流社会一样,有钱又有闲的富贵人生,只是,真能如愿过这样的生活,人生不一定幸福。所谓“富贵的人生”,其实要从自己的内心开始。什么才是富贵呢?提供四点给您参考:
第一,健康是最真的富贵
一个人的身体如果不健康,常为病苦所折腾,就是住在总统套房,也无福享受;同样的,地位再高的人,身体如果失去健康,终日卧在病榻上,权力对于他有何意义呢?我们常常计划明天、构想未来,但是没有健康,一切也都将成为空谈了。所以,最真的富贵不是龙楼凤阁、罗绮珠翠,而是先有健康的身体,人生的理想才得以完成。
第二,知足是最大的财富
不能知足的人,即使把地球上所有的财富都给他,他都还是贫穷的,因为内心永远觉得不够。不够就是贫穷,感受不到富足的快乐,所谓“财多愈求,官高愈谋,人心不足,何日够休”,所以,最大的财富不是我拥有多少黄金、多少不动产、能做多少投资等,而是我很满足,能有“身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的怡然自得。
第三,信仰是最好的品德
我们信仰宗教,心中便有了慈悲、道德,对社会有一份责任感。为了实践心中的信仰,人就愿意奉献自我,服务大众,散发生命的光热,开发真、善、美的品德。这就是信仰的价值,信仰所带来的富贵。
第四,包容是最美的情谊
人的心中如果只有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上就会很孤单。人与人、人与物,都是相依相生而存在的,所以,我们的心量越大,人生的境界就愈宽广。可以包容一个家,家就是你的;可以包容一个社会,社会就是你的;可以包容一个世界,整个世界就全是你的。涵容万物,与万物和谐相处,包容是最美的情谊,更是人生无比的富贵。
“富贵”是传统观念中的五福之一,然而事相上的富贵并非绝对,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有千万,他人就有亿万,随逐高低,徒增烦恼;还不如寻常百姓,心地清净,日日快活自在,此乃真富贵也。一切因缘随心念转,真要求富贵,必须从心开始,时时存着好心、善念,修福聚德,自然世代富贵。
充实人生
气充满,球才能蹦得高;油充足,车才能行得远;人生也要充实,才不会枉费生命。充实人生要靠自己,别人帮助都还有限,要如何充实呢?在此提供四点意见:
第一,自修以厚实
自我修养很重要。《志书》载,吕蒙幼时家境贫寒,没有机会读书,后来跟随孙权身边学习。孙权见他年轻有为,劝他多读些书,吕蒙却推托道:“事情太忙,没有时间读书。”孙权正色地说:“我不是要你做精通古今的博士,只要你粗略地看看各种书,多知道一些掌故,能够以历史作借镜。我比你忙多了,还经常抽空读书,觉得大有好处。”吕蒙从此勤奋读书,后来担任吴军的最高军事统帅。我们虽不一定求高官厚禄,但要有深厚的知识,处世才能自如。
第二,自动以笃行
自发自动是成功的要素,不努力就想凭空而得,是最不切实际的想法。好比有一句话说:“黄金随潮水流来,也要自己动手捞取才能拥有。”又说“自助者天助”,即使想要获得旁人的援手,也要自己先伸出手去。因此,只要自己能勤勤勉勉、自发自动,笃行务实,自能获得好因好缘来助成。
第三,自治以修己
儒家讲慎独,即使独处,也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念头,不妄取不苟为。一个人连独处时都能身心端正,处众时更不用说了。这样的人,自然成为他人的模范,一旦对人有所要求,善缘自然容易成聚。
第四,自觉以度人
经典上说:“自不清净,教人清净,无有是处。”一个人空有度人之心,而无度人之智,往往徒劳无功。因此,自己要发愤用功,有所觉悟、受用,再把得到觉悟的好处及心得,与人分享,去度化他人,如此才能自他受用,才能做到佛法说的:“自觉觉人,自度度人”。
每个人都想过充实的人生,也有许多人乐意帮助他人充实人生。
人生当自强
种子,必须穿过覆盖的泥土,才能发芽成长;蝴蝶,必须经过蛹的挣扎,才能翩翩起舞;动植物里,尚且要如此奋发向上;人生里,又有什么理由让我们借口不自立自强呢?因为:
第一,人生困顿,所以更要坚强
每一个人生活在世间,到处都是困难。你看,生活要舒适,困难;职业要满意,困难;家计要维持,困难;甚至人我处世都感到困难重重。如果你对这许多的困难,不能自我坚强,不能自己突破,不能自己看开,那么就要被困难所打倒。因此,就是因为人生困顿,所以更要坚强。
第二,世道崎岖,所以更要勇敢
人世间的道路上,到处崎岖艰难,可以说没有一帆风顺的。好比人情往来,有人说:“纸张薄,人情更薄”;想要求个财富、求个名利、创一番事业,也都充满风险危机;甚至于交朋友,一不小心,可能会交友不慎。世路如此艰难危险,能后退吗?不能。你必须要勇敢,不怕艰难,不怕危险,你只有奋勇向前,才能到达想要达成的目标。
第三,处事难公,所以更要自爱
在人间,离不了与人来往、办事,有时实在难以事事尽如人意。尽管如此,在事情的处理当中,你还是要做到公平、公正。如果有私心而不公正,闲话就自然多起来,别人也会对你产生质疑。一次不公平,两次不公正,最后朋友都不信任你,当然前途、职业、信誉,就会受到影响。所以人在世上,要养成一个公平、公正的性格,处事公正,就必须自爱,你爱惜自己,树立自我的形象,就不会给人看不起。
第四,做人难正,所以更要实在
人,有许多贪、嗔、懈怠、因循等习气,一不小心,就容易随波逐流,乃至道理不明,想要行正都不容易。就是因为做人如此辛苦难正,所以才要更真诚实在、道德明理,这比什么都重要。你真诚实在,眼前的路,就少了虚假的障碍;你道德明理,前途未来就多一道光明。
莲花因为污泥,而更庄严清净;鲑鱼因为逆游,而更勇猛奋发;探索者不怕危险困难,正因为可以挑战自己的体能极限;参禅者不怕腿酸脚麻,也是向自我内在的陋习挑战。人生正是因为有着种种的横逆阻拦,不断超越升华,而显出意义。
为学与人生
荀子云:“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实在饶有深意。人的一生,无论处世或做学问,都应穷尽其道理,探究其疑难。如此,思想与人格才能不断地向上开拓,以臻圆满之境。为学与人生,有以下四点:
第一,治学不厌才是智者
苏轼以为“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此勤于读书,使学问达到既专且博的境地。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之智者为学,总能穷日苦读而不厌,如孔子勤读《易经》,以致“韦编三绝”;郑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凡治学者应该熟读精思,学必求成,日久自有见解。
第二,诲人不倦才是仁者
“教不倦”是孔子的治学态度,由于他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门下弟子,有才者比比皆是。佛陀更是伟大的教育家,他不因众生顽强而舍弃,反而以无量法门,化导众生,如面对提婆达多的迫害、指鬘外道的凶残、善觉王的侮慢,都是慈悲摄受、耐心说法,使其放下成见,改心换性。足见一位有德的仁者,始终秉持诲而不倦的教育理念。
第三,做事不苦才是勤者
做事肯勤劳精进,即使事情繁重,也不以为累,进而甘之如饴,才能心生欢喜。过去祖师大德能受人敬重,都是因为他们以不苦之心在做事,如驼标比丘勤于为挂单的人提灯照路,三十年送往迎来,他的手指已能自行发光,随时得以照亮客僧前行的路。又如道元禅师晒香菇、雪峰禅师担水、云门禅师挑柴……做事能够不苦,才能持久,才是勤者。
第四,受屈不诉才是能者
一个能者,凡事要能沉得住气;遇委屈不平时,不叫苦、不喊累、不怕难,勇于承担,人生才有希望和光明。在禅门,受得了黄檗棒、临济喝者,方可成大器。如云门禅师一再被睦州道踪禅师拒于门外,甚至脚被夹伤,仍然跟随道踪禅师学习,最后终于能继承衣钵,成立云门宗。因此,受屈而不诉,受得起、耐得住,就能增加内在的力量。
大凡智者、仁者、勤者、能者,始终执守治学不厌,诲人不倦,做事不苦,受屈不诉的态度来为学处世。身处物质富饶、信息爆炸、道德薄弱的社会,我们能否引以为鉴?
另一种人生观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观,有人乐观,有人悲观;有人积极,有人消极。大部分的人追求前进、热闹、争取、拥有的世界,以为这就是乐观积极;其实后退、宁静、自制、空无的世界,不见得悲观消极,有时反而是另一种人生观?以下说明:
第一,从退让中体验乐趣
一般人以为退让是怯弱,前进才积极,其实不一定。因为,前面半个前进的世界,相互竞赛、你争我夺,很少人注意回头的半个世界,因此难以享受后退的乐趣。退让不是没有力量,有时更勇猛,更有智慧。比方地上脏了,我成就大家读书的时间、环境,我来扫地。看起来扫地辛苦,身体却更健康,身心获得更大的欢喜。退让的世界,不会有人麻烦我们、阻止我们、障碍我们,同样成就功德事业。
第二,从宁静中安顿身心
平常大家习惯追求感官之娱,这种外在的快乐却不真实,欢乐过后感到空虚,甚至在身心动乱中,找不到片刻寂静。我们看禅师闭眼盘腿打坐,不看、不听、不说,以为枯坐无趣,其实他们从不看、不听、不说中,找到内在的法喜,自我安住。因此建议,一日中有数分钟的宁静,一周中有数小时的宁静,一年中有一到二周的宁静,让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暂时放下,从宁静中找回自己,从宁静里安顿身心。
第三,从自制中克制物欲
外境经常给予我们诱惑,例如财富、感情、利益等等。乃至有人美言两句,我们就心生欢喜,几句坏话,就生气伤心,喜怒哀乐无法平衡,甚至生命,都操纵在他人手里,实在可怜。你看,弘一大师咸淡有味的满足、隐元禅师面对误解的泰然,外在环境条件、荣辱,对他们毫无影响。要想在外境、物欲诱惑的边缘中获胜,就得靠自制的功夫、智慧的约束,这就要从道德、修养做起,增上力量。
第四,从空无中认识人生
我们常把心放于外在、有形的追求,《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教我们回头把心安在“无”上。心中无所企盼,自然没有失去的痛苦、期待的落空。无的世界,并不是没有,无是无限、无执、无累、无求,《心经》云:“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有了般若智慧,就能放下执着挂碍,能证悟到“无”,尽管有心、有情、有爱,但不会受人事的障碍,反而更能体会出丰富的内容,建立人生的新观念。
每个人境遇不同,如何从纷乱扰攘的世间,让自己返璞归真,探讨本来面目呢?以上另一种人生观可以参考。
花与人生
张潮在《幽梦影》中说:“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赋予花朵美丽的生命与情感。在佛教中,以花供佛,是对佛最虔诚的供养;在社会上,彼此见面,以献花表达关爱问候;客厅里摆一盆花,增添气氛和情趣。一个进步的社会,对于花的培养、推广,必定非常重视;一个人生活在花团锦簇、缤纷灿烂的花的世界里,必定拥有快乐的人生。这“花与人生”四点意见,贡献给大家:
第一,效法莲花的纯洁
宋朝周敦颐《爱莲说》中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描述莲花纯洁脱俗的气质,不同流合污、逢迎谄媚的品行。在佛教中,以莲代表清净、完美、理想的人格,因此我们看到佛菩萨足踏莲花而行、手拈莲花印记或端坐于莲花座上。生长在五浊恶世的我们,也应当效法莲花的纯洁清净、高雅留芳,只取其花,不取污泥,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精神,自持自重。
第二,效法兰花的清逸
兰花出生在幽谷中,身有迎香却甘于寂寞;素而不艳,却又风华绝代;不求取悦于众,而能独开自放,莫怪乎古人喻兰花为花中君子。孔子也曾说:“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因此,在道德人格、立身处世上,应当学习兰的高风亮节、清逸脱俗,如君子般,将自身的品德芬芳远播十方。
第三,效法菊花的淡雅
菊花盛开在秋风萧瑟、百花凋零的季节,淡淡的色彩,清雅的风姿,表现出它傲霜高洁,强韧的生命力。菊花具有“素心常耐冷,晚节本无瑕”的内涵,故古人常以菊花比喻人的德行圆满、为政清廉。例如,陶渊明隐居田野,受之于菊花“君子无争,隐士无求”品格影响,写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情。我们也应效法“菊残犹有傲霜枝”,不畏风霜的品格,抵抗逆境的侵袭,而能生机勃勃地挺立于世。
第四,效法梅花的坚贞
“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与寒冷奋斗,凌寒留香,经历一番奋斗,终于绽放美丽的花朵,其冰雪不可夺其志的形象,往往被人们喻为坚毅的象征。诗人陆游的“雪虐风饕愈灿然,花中气节最高坚”,歌颂梅花凌霜傲雪、冰清玉洁的高贵品德;“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比喻唯有与各种艰难困苦抗争,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艰辛,才能像梅花一般清香恒持,获取成就与肯定。
我们常以花比喻女子国色天香、花容月貌、闭月羞花、芙蓉如面;在佛教里,也有花开见佛、拈花微笑、天女散花、九品莲花等,与花有关的典故或用语,足见花与人生的关系密不可分。花的香、花的美、花的特立高雅、花的端庄正直,都令人尊敬感佩。
人生之喻
每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老死辞世,就是一生。人生数十寒暑,经历无数事情,也有种种譬喻:人生如旅程,应尽情游历;人生如歌曲,应尽情吟赏;人生如朝露,应及时把握;人生如风筝,应尽情飞扬……人生还有许多譬喻,列举四点:
第一,人生如舞台戏剧
舞台上生旦净丑,忠奸善恶,演古演今,演尽各种角色,演尽人生的悲欢离合,演完这出换下一出;舞台上男女老少,喜怒哀乐,穿梭交织,演不尽的生死轮回,演完此生接着演来生。无论剧情是扣人心弦,感人肺腑,抑或是荒诞可笑,谬论无稽,一旦舞台落幕了,一切都将归于空幻。
第二,人生如逆旅过客
人的出生,就像是旅客住宿,有的旅店豪华高贵,或者破落穷酸,所有设备供客人尽情使用;人的死亡,就像是旅客退房离去,旅店里的东西不管奢华或便利,无论喜欢不喜欢,都要回归旅馆。世间好比是个大旅馆,有的人只来一下子,也有人暂居百年岁月。生时的亲人、朋友、财产、事业,都是暂时拥有,一旦离开“世间旅馆”,一切东西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第三,人生如大海一沤
常有人感叹,苍天之浩瀚,人心甚渺小,也有人比喻自己是大机器里的小螺丝钉,或者也可以说,人生如大海一沤。大海波澜壮阔,包容万有,大海里,船过不留痕,鱼行不留声。大海给人方便,给人自由;大海让人开阔,让人谦虚;在大海里,每个人可以任意悠游。
第四,人生如睡时梦幻
许多人都曾做过梦,梦中上山下海,周游列国,梦中有天人、神仙、饿鬼、畜牲,变化无穷。做美梦时欢笑,做恶梦时惊惧,如同永嘉大师所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梦醒之后,欢笑、泪水都是“黄粱一梦”。现实的人生也如梦般的幻化,忽而乐翻天,忽而苦断肠,这些苦乐终会事过境迁。人生如梦,有什么值得万般计较呢?还不如敞开心胸,笑看人生。
这些譬喻似乎把人生说得无常渺小,事实上是要我们对人生警醒,看待权位名利,如空花水月;面对称誉讥毁,当作是一场梦。菩萨总在空花水月中作道场,点醒人们在每个当下要清醒,在每个经历中积极地学习。生命如朝露,应该及时把握。
积极的人生
人,要建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凡事要往好处想、往积极面去做;能够化消极为积极,化被动为主动,才能建立乐观进取的人生。有关“积极的人生”,有以下四点应该注意:
第一,求人不如求己
俗语说:“登天难,求人更难。”因为求人难如登天,因此,有个故事说:有人问一位法师:“我们拿念珠念佛,为什么观世音菩萨也拿念珠,他到底念什么呢?”法师回答:“念观世音啊!”“为什么观世音菩萨还要念观世音呢?”法师:“求人不如求己啊!”人要自我健全;自己健全了,凡事难不倒自己,自然就无需求人了。
第二,动口不如动手
修行人“说道一丈,不如行道一尺”;练功的人“光说不练”,功夫尤其不能长进;父母教导儿女,“身教重于言教”;一个人如果经常“只说不做”,别人不会服气。有人说:“德国人只做不说,日本人边说边做,中国人只说不做”,我们应该把这种习惯改一改,宁可以多做少说,平常所谓“双手万能”,凡事要动手去做,才能创造我们的事业,才能开创我们的前途,所以“动口不如动手”,做比说更重要。
第三,妒他不如学他
人有一种劣根性,常常见不得别人好,所以对于别人比自己漂亮、比自己有学识、比自己有能力,甚至看到别人升官发财,就嫉妒他、打击他、阻碍他,如此不仅损人又不利己,何苦来哉?何不转个念头,把他当成善知识,虚心向他学习,不但于人无损,而且于己有益,岂不美哉。
第四,认命不如改命
有的人自认天生命运多舛,相信命运是前世注定;既然天生命不好,何不干脆认命?如此宿命论者,对自己的未来不抱希望,这是不对的。人的命运其实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的前途要靠自己创造;命运既非前世注定,也非神明、上帝所能掌控,只要自己努力奋斗,必能改变命运。所以,人不要认命,应该奋发向上,为自己的前途创造出一番事业来,如此必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世界上最大的力量是“心力”,心的力量奇大无比;人的意志往往可以决定自己的前途。 蓝星,夏国。
肿瘤科病房,弥漫着医院独有的消毒水味道。病房是单人间,设施俱全,温馨舒适。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可对于孑然一身的路遥来讲,却是无人问津的等死之地。
他是癌症晚期,靠着意志力撑到现在,但也只是多受几天罪罢了。
此刻,路遥躺在病床上,怔怔望着床头柜上的水杯,想喝口水。
可他拼尽全力却无法让身体离开病床。剧痛和衰弱,让这原本无比简单的事情成了奢望。
这时,一道幸灾乐祸的声音响起:“表哥~你真是狼狈呢。连喝口水都得指望别人施舍。”
一位英俊的年轻男子悠闲坐在病床前,翘着二郎腿,眼睛笑成一道缝。
“你求求我,我给你喝口水如何?”
路遥面无表情,一言不发。自从失去了自理能力,一帮亲戚的嘴脸已经见多了,不差这一个。
男子起身,将水杯拿在手里递过来,“表哥别生气,我开玩笑的,你对我这么好,喂你口水还是能办到的。”
说完话,他将水杯里的水,缓缓倒在路遥苍白消瘦的脸上。
被呛到,路遥无力的咳嗽几声,好在少量的水流过嗓子,让他有了几丝说话的力气: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张鑫,为什么?我从未得罪过你。你去星盟国留学,还是我资助的!”
张鑫将水杯放下,不紧不慢的说:“谁让你这么古板呢,只是运点感冒药罢了,又不犯法,你非得千方百计的拦着。”
路遥脸上闪过一丝了然之色,道:“张鑫你这垃圾,狗改不了吃屎。将感冒药运到国外提炼毒品……咳咳……”
张鑫理了下领带,笑道:“你别血口喷人啊,我可是国际知名企业家。这次回国,‘省招商引资局’还打电话欢迎我呢~”
路遥叹了口气,现在的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索性闭上眼睛不再说话,安静等待死亡的到来。
但张鑫却不想让眼前饱受病痛折磨、即将离世的表兄走好。他附身靠近,悄悄说道:琇書蛧
“表哥啊~其实呢,我这次回国主要就是见你一面,告诉你一声——你的癌,是我弄出来的~”
路遥陡然挣开眼,“你说什么!”
张鑫笑眯眯的掏出个铅盒打开,里面是件古怪的三角形饰物,仅有巴掌大小,中间是只眼睛似的图案,一看就很有年代感。
“眼熟吧?这是我亲手送你的,货真价实的古董。我在里面掺了点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就会变成你现在这副鬼样子。”
路遥马上认出来,这是自己很喜欢的一件古物,天天摆在书桌上,时不时的把玩,没想到却是要人命的东西!
他伸出枯枝似的手臂,死死的抓住眼前人的胳膊!“你……”
“别激动~表哥,我西装很贵的。”张鑫轻松拿掉路遥的手,小心的捏起铅盒,将放射性饰物塞进他怀里。
“我赶飞机,得先走一步。你好好留着这个当做纪念吧,有机会再去你的坟头蹦迪~”
说完话,张鑫从容起身离开。临走前,还回头俏皮的眨眨眼。他原本就男生女相,此时的神态动作居然有些娇媚。
保镖很有眼力劲,赶紧打开病房门。同时用无线耳麦联络同事,提前发动汽车。
~~~~~~~~
路遥只能无力的瘫在床上,浑身皆是钻心剜骨般的剧痛,还有无穷悔恨、不甘。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但很快,剧痛渐渐消失,只剩麻木,路遥隐约听到过世的双亲在喊他。
就在路遥的身体越来越飘,即将失去意识时,胸口突然阵阵发烫,将他惊醒。
从怀中摸出那三角形饰物,发现这玩意变得滚烫无比,还在缓缓发光!
秀书网为你提供最快的人生的锦囊:真理更新,卷一 人生的智慧免费阅读。https://www.xiumb9.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