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书网>都市小说>包容的智慧:成就圆融和谐人生的大境界>第三章 从容淡定,宠辱不惊
  25.以包容为圆心画出一生的幸福

  人生需要淡定。成熟饱满的谷子总是低着头,越是真正有内涵和能力的人,越是低调、沉着、淡定。我们需要学会淡定地面对这个世界,学会淡定地生活,用一颗淡定的心去面对一切得失。

  如果说企图心是一种“场”,让人生有种向上的磁力,那么淡定就是一种“禅”,让一切回到内心,淡然安神,宠辱不惊。云在青天水在瓶,一切顺其自然会更好!

  26.思想的芦苇

  藏经阁

  唐朝时候,佛法宗第四祖道信大师,在黄梅一住三十多年。贞观年间,唐太宗仰慕道信大师的仙风道骨,就派遣使臣前往迎请,希望道信大师能进京与自己见面。

  使臣到了黄梅,向道信大师面告太宗皇帝的旨意,道信大师听后,只是淡淡地说道:“请你为我回谢皇上的盛意。我年老了,过惯了山林生活,不愿再入繁华的城市。”

  使臣将道信大师的意思回复了太宗,太宗不死心,第二次派遣使臣前来黄梅迎请道信大师。道信大师再次告诉使臣:“请你禀告皇上,我年老多病,不能进京。”

  道信大师这样倔强,使臣毫无办法,只好又把道信大师的意思禀告唐太宗。

  唐太宗见道信大师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辞,心里非常不悦,觉得道信冒犯了皇帝的九五之尊。虽然如此,唐太宗仍然派遣使臣用轿子恭敬地迎接道信大师进京。哪知,又被道信大师拒绝了。

  “一之为甚,其可再乎?”太宗终于发怒了,就令使臣前去黄梅,以刀威吓道信大师:“若再不应诏进京,当取首级前去!”

  道信大师这时候不但没有慌张,反而静静地伸颈就刀,令使臣大惊。使臣也不敢造次,连忙抛刀扶着道信大师,向大师顶礼忏悔,回京后把这情形禀告唐太宗。

  太宗听后,对道信大师坚定的思想信念敬重不已,并赐以珍宝玉帛,以满足大师修行于山林的志向。

  浮世绘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要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对宇宙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这是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在其《思想录》里的一段话。这一比喻深邃、精当,却也有些许悲凉——人的思想是如此的高贵,但却拖着一个极其孱弱的肉体!人确实很脆弱,人类的祖先在优胜劣汰的自然界中能够存活下来,完全是依靠他们的思想,帕斯卡尔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如果没有带着思想去生活,那么,他只能是活着,而不是生活,更不可能有富有意义的人生。

  人的高贵的灵魂就是人的思想。我们存于世,既不要做行尸走肉,也不要成为植物人,而要感悟人生的起伏跌宕,感悟生活的酸甜苦辣,感悟工作的繁难欣喜,让脑细胞不断激活而跳跃,让心灵不断敞亮而放飞。人就这样体验着、感悟着、思考着,做不了思想家,但可以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思想的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幸福的自由。思想的产生不受任何时空地域等因素的限制,阔居广厦者的思想空间也未必就比贫居陋室者开阔,有好多人,在强悍的外表下面却是一个病态、怯弱的内心,他们永远也感受不到自由呼吸的幸福。思想不可能因为金钱和权利而得到,却经常因为金钱和权势而失去,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被蒙着眼睛的驴子永远只会为主人拉磨,而不知道,有一天会被屠戮。失去思考力的人是可悲的,他身处黑暗却固执地认为自己在光明之中。

  一个人不思想,世上就多条愚汉;一个民族不思想,就会走向疯狂。思想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虽然它并不必然指向真理;但不思想却必然走向愚昧盲从。因此,我们有理由鼓励思想,唤起人们思想的欲望。一支思想的“芦苇”是脆弱的,而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芦苇荡”,其爆发的创造力将是难以估量的,也是不可战胜的。

  那些能够在苦难与困顿的时代思想的人,都是真正的大思想者。在他们死后,他们的思想大都征服了后世。然而,他们的思想魅力不在于生前死后的进攻和征服,而在于拯救。苏格拉底的思想拯救了古希腊青年,孔子的思想拯救了儒家社会,叔本华的思想拯救了战乱后迷茫的一代,尼采的思想拯救了弱者的灵魂。

  惠能在接受弘忍禅师衣钵之前,弘忍对惠能说:“你是个贫贱的粗人,如何悟佛?”惠能答道:“人分南北,佛无分南北。”弘忍语塞,终授之衣钵。思想如佛,不分南北,不论贵贱。惠能一生贫贱,靠着高贵的思想,赢得了生前身后的一片喝彩和尊重。

  静思语

  勇敢地思想是一件相当幸福的事。不管何时何地,只要你在思想着,思想就会带着你去飞翔。思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得多远。

  27.灾祸跟着幸福来

  藏经阁

  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年轻人,愿上天能赐予他最大的幸福。他日复一日虔诚地向佛祖祈祷。他的诚心终于感动了上天。一天夜里,他听到有敲门声,当他把门打开时,看到一位美丽的姑娘,她的声音非常美妙,犹如黄莺出谷一般:“我是负责管理幸福的女神,是吉祥天神。”

  年轻人不禁喜出望外,立刻邀请她进屋里坐。吉祥天神含笑对他说:“请等一等,我还有一个妹妹,她跟我是形影不离的!”随即将站在其身后暗处的妹妹介绍给年轻人。

  当年轻人看清妹妹的面孔后,不禁大惊失色,心想,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丑陋的人?

  他疑惑地问吉祥天神:“这位姑娘真的是你的妹妹吗?”

  吉祥天神严肃地回答:“她就是我的妹妹,叫黑暗天神,是掌管不幸的女神。”

  年轻人听了连忙恳请:“只要你进来就行了,叫黑暗天神留在门外好吗?”

  吉祥天神回答道:“你的要求恕我无法接受,因为我和我的妹妹从小到大都是形影不离的。”年轻人听了深感苦恼,而迟迟不能决定。

  这时,吉祥天神说话了:“如果你还是难以决定,那我俩就告辞了。”当年轻人还在犹豫不决时,她们很快就消失了。

  浮世绘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灾祸的里面,未必不隐藏着幸福,而在幸福之中,未必不隐含着祸患的根源。人常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福与祸是一体的两面,是分不开的。福也好,祸也罢,有时发生在瞬间,仅仅就是一念之差。人生在世如果不懂得这其中的道理,就会受到福祸的捉弄,即使幸福来临,也会失去。

  在荆棘密布的人生旅途上奔波忙碌了许久,血肉之躯的凡人,总少不了几多困惑,几丝烦恼,几多无奈,而人的这些烦恼和无奈也往往源于自己本身,因为总是高标准、严要求自己,令自己陷于“活给别人看,看着别人活”的迷宫而不能自拔。同样的半杯水,消极者说:“我只剩下半杯水。”积极者说:“我还有半杯水。”也就是说,怎样看同一个问题,心态起着决定性作用。

  冷眼看世态,名苦利苦是非苦,欢颜向人生。你乐我乐大家乐,只有快乐,取悦了自己,高兴了别人,何乐而不为呢?要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无不散的筵席。无奈多于喜悦,所以我们要练就承受得起多种挫折与磨难的基本功,拥有乐观、豁达的个性和精神面貌,凡事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以健全奋发向上的积极心态去对待。

  静思语

  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做人遇到好事的时候,不要过分惊喜,更不要演变为得意,因为这说不定是坏事的前兆;遇到坏事时,也不要过分地担心,过分地忧虑,也许它正能帮助你学会怎样来获取你所需要的一切。

  28.过着简朴的生活

  藏经阁

  禅师们是思考人生大哲学的,精神世界极为丰富,而他们在物质生活方面,却是十分简朴的。

  扁担和尚一生只拾橡栗为食。

  永嘉禅师不吃锄头种的菜,因为他怕锄头杀生。

  慧林禅师一双鞋子穿了整整二十年,遇到平软的地就脱下鞋子赤脚行走。

  通慧禅师终年一衣一服,衣服补了再补,不管冬天和夏天都是穿同样的一套衣服。

  慧开法师不管接受大小的施舍,马上分散救济贫苦的人;行因法师在庐山的佛手岩修行时,天天跟鸟兽为伴,那些动物都很温驯地亲近他,没有一点儿惧怕。后来他很潇洒地站着死去。

  大梅和尚参访马祖禅师,明心见性以后,隐居在深山中涵养,有人要请他出来当官,大梅和尚很幽默地回答说:

  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

  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富上法师,坐在道路旁边读经,身边放着一顶大斗笠来化缘。因为马路偏僻,来往的人很少,所以他没什么收获。有人问他说:“大师,您为什么不到城里人多的地方去化缘呢?”他回答说:“我只要一两文钱就能够维持生命了。”

  浮世绘

  俭朴的生活方式,使一个人内心感到充实。我们常说知足常乐,有恬淡修养的人,他在物质上永远会满足、喜悦;而物欲愈多,想要享受和占有的也越多,他的内心会感到越空虚。一个内心有空虚感的人,就是一个贫穷的人。所以富有或贫穷,并不是看他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是否有节俭的习惯。一个节俭的人,他是富有丰足的;一个浪费的人,他永远不富有,而且会慢慢走向贫穷,内心常有贫穷匮乏的感觉。

  俭朴的人,生活单纯,懂得集中心力;他们不奢侈浪费,深知无欲则刚的道理。俭朴使一个人能集中心力和财力,去创造更多有益于社会大众的事业。无论是企业家或慈善家,他们都深谙此道。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俭朴更是知足常乐之道。所以勤俭是我们中国人一向重视的生活智慧。今天还提勤俭,是否显得不合时宜,不入潮流呢?未必如此。

  节俭是我们亟待恢复的生活智慧。近几十年来,大家是辛苦的,我们胼手胝足地努力创造,才有今日的成就。我们用了数十年的时间,在田里、在工厂、在海边、在山中努力工作,造就了今天的经济奇迹。过去的生活水准是低水平的,现在提高了;过去的建设是简陋的,现在不论在软件、硬件建设方面都有相当的进步。

  今天,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该让自己更勤奋。不只要恢复劳动上的努力,更要在科技上去发挥;不只是回到田里去工作,而是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努力;不只是像过去那样,单打独斗的“打拼”,更要群策群力地合作;不只是在科技硬件上建设,更要在软件、文化上下功夫;我们不只是寻回过去的朴实之风,更要有博雅的风气。总之,不只是要恢复节俭的习惯,更要有节俭的新价值观念。

  勤俭是一种人生哲学,也是一种智慧和能力。勤俭是由勤奋与俭朴二者组成,如何培养俭朴的智慧呢?

  要培养单纯的生活态度。一个人年纪越大,越会懂得单纯的思想和言行,懂得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复杂的事情,于是会显得很自然、很开朗。“万事都以单纯为美德”;“天下所有的事情,都以简易为最好的境界”。历史上许多成功的人,都雍容肃穆,沉静温良,朴质无华,简易单纯。例如,思想的简易单纯,欲望的简易单纯,心性的简易单纯,理论的简易单纯,生活的简易单纯等,这些都是成功的主要方面。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奢靡与享受,以致沉沦为物欲的奴隶,容易受外物引诱,因而常会判断错误,甚至一失足成千古恨。生活俭朴的人,才能内心平静、恬淡。

  静思语

  最会赚钱的人,无一不是最会花钱的人。小气,并不是讽刺,这是有钱人的看家本领。精打细算,不乱花钱,才是大富翁的真正风度。

  29.挖掉欲望之根

  藏经阁

  世间万物,相生相灭。禅的故事,生生不息,不老不灭。

  某地有一片苍莽浩瀚的大森林。

  森林里古木参天,有树神居住。这里没有一棵树木折断或受伤,凡是进入森林砍柴、割草或摘果实的人,都能得到树神的眷顾,享受阴凉和泉水。

  一天,一只鸟儿口含毒草,飞进森林里来。它停在大树上休息,毒草掉落到地上,剧毒立刻蔓延开来,这棵大树眼见就要枯萎了。

  树神在惊慌悲哀之下,也无可奈何。

  “真是厉害!顷刻间就使这棵树枯萎大半,倘若再过一天,恐怕这棵树全都死了。十天之后,这一片巨大的森林也许会全部枯萎,但不知怎样才能消除毒害?”

  树神正在独自懊恼之际,虚空里传来天神的声音说:“马上会有一个行人路经这里,你不妨把树林下埋藏的金子拿出来,聘用他挖掘被毒害的枯萎的树根。如果把树根全部去除干净,就不会传染到其他树木,而且一切都会恢复到原来的模样。”

  树神听到这里,立即化身人形站在路旁,等待那个人来。

  一会儿,果见一个汉子走过来了。

  树神走近对他说:“我在这座森林里藏有金子,正准备给你,请你将枯树根全部挖掘出来。”xiumb.com

  那个汉子听说有金子可拿,即刻动手挖除树根,树神十分高兴地给了他金子。那个汉子回家后成了亿万富翁,而那座大森林依然留存,繁茂如故。

  森林是三界之迷,树神乃是引发新菩提心的人。鸟儿之所以会从别处带来剧毒,表明磨难与迷妄生自无明。学禅之人,只有挖掘欲望之根,除尽淫欲与愚痴等烦恼,才可以获得人生的繁荣与幸福。

  浮世绘

  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生活的节奏加快了,压力增大了,因此快乐也少了。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知足。有一句禅语说得好:“为功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若能保持一种平常心态,那么一杯清茶也会使你快乐。要知道,人生就是一场旅行,短短数十年,如朝露蜉蝣转瞬即逝,真正的意义就在过程之中,疲于奔命往往会让你错过路边的风景。

  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是如何让自己感到快乐,而快乐的源泉便是“知足”。要“知足”,最重要的就是能正确地审视自己。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如果不切实际地把自己的愿望和目标定得过高,就会把自己置于一种不堪重负的境地。要“知足”,还要学会保持一颗平常心,“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一个贪得无厌、欲壑难填的人,总会疲于奔命,没有丝毫的快乐可言。

  《佛遗教经》也说:“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悯。”那些嗜财如命的人,往往体会不到人生的意义,体会不到亲情、友情、爱情的可贵之处,如同《欧也妮.葛朗台》里的老葛朗台,他一生赚钱无数,然而身外之物本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穷其一生去追财逐富,结果不过是一抔黄土。

  世间恐怕只有孩子和老人懂得享受生活中真正的快乐:孩子的快乐是因为心灵的纯净,在他们的世界里,无忧无虑地嬉戏就是快乐的理由;老人的满足则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太多的奢望,享受一顿简简单单的晚餐就是一天最惬意的事情。除去人生最单纯的这两个阶段,计算一下,你为财富花去了多少时间、多少精力?你又得到了财富之外的什么?物质快乐与精神快乐兼得的人不多,而这部分人恰恰就是“知足常乐”之人,既懂得争取,又懂得保留,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如果我们拥有小溪的清澈,就为小溪而感动吧!别奢望江的汹涌、海的澎湃;拥有绿叶的生机,就为绿叶而知足吧!别去想枝的招展、花的妖媚。毕竟,财富的原野无边无际,而我们可能只是身在其中的一棵小草。那就为这棵小草而满足吧!只有这样,快乐才能与你同在!

  静思语

  怀有一颗菩提之心,就会发现处处皆美景,人人是菩萨。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真为却病方。限制自己的欲望,而不是设法满足它们,是快乐的真谛!

  30.保持平常心

  藏经阁

  名闻天下的赵州禅师的名言就是三个字:“吃茶去。”

  有一个和尚来参拜赵州和尚,赵州和尚问他是第一次来还是第二次来,那个和尚说是第一次来,赵州和尚告诉他:“吃茶去!”过了几天,又有一个和尚来参拜他,赵州和尚同样问他是第一次来还是第二次来,他说是第二次来,赵州和尚同样告诉他:“吃茶去!”当时在他身边的寺院的负责的和尚就问赵州和尚:“第一次来的你叫他吃茶去,我们可以理解,怎么第二次来的也叫他吃茶去呢?”赵州和尚就叫着这个和尚的名字,说:“你也吃茶去!”

  浮世绘

  赵州和尚连续三个“吃茶去”,阐述的正是禅宗的至上哲理——平常心是道。禅宗认为佛在心内,不必外求,不用苦心修行、读许多佛经,只要静心省悟,即可顿悟成佛。曾在赣县龚公山结庵居住20年的马祖就有“平常心是道”的说法,指出人人都有成佛之根器——自我心性,只要心性借助外在的机缘敞亮开来,就可以立即成佛。佛家把这称为“见性成佛”。你只要看到自己的真性情,也就成佛了。所以,佛不在别处,就在你心中,何必到浩如烟海的佛经中去寻找?

  人能有平常心,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立定自我,也就能随缘应世。因此,从容是一个人的福气,也是一个人的智慧。从容的人当然就能自在,处世待人自然清明不乱。从容的反面就是造作和紧张。通常,我们都是因为得失心太重,才产生不安,才有了造作和防卫,才有了种种心机和抗争。

  在经济型社会里,生活本来就紧张。工作讲效率会紧张,市场竞争当然紧张,彼此讲利害更容易紧张。紧张是现代人的共同现象,也是现代生活的特质,所以心脏病、高血压、胃溃疡、失眠、神经衰弱等疾病,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时代病”。如果我们不在生活中加些调节剂,生活之弦就有可能被紧张的气氛所绷断。所以说,紧张是现代人精神生活的一种污染,它所带来的危害,无可胜计。

  《红楼梦》中妙玉有自己的品茶之道:“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喝茶的过程大抵如此:茶入杯中,刚开始的时候,叶未泡开,色味皆重;既而,色味柔和,清香自然;待到三杯水过,黄叶尽展,水味已现。一如人生旅途,第一杯如陌生的朋友初识,容易感动,也容易在波光艳影中迷惑;第二杯如相知相望的故人,平和自然,清香如故;第三杯如携手一生的老夫妻,已过三遍,茶的平淡水味已现。这时候,你不妨一并到掉,去饮一杯干净的水。这正印证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老话。如果泡茶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茶叶初泡时叶瓣微展,纷纷挤于水面,争奇斗艳,稍过一会,茶叶便会逐一悠悠地落入杯底。一如一个个逐渐成长的生命,由原来的争强好胜、锋芒毕露而逐渐变得成熟稳重、踏实虚心。生命的蜕变就在这一刻完成。原来,人生的玄机竟然就藏于一杯清茶之中。

  修养一颗平常心,看似容易,但却又是最难的事情。正如《尚书》中所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危则难安,微则难明。人活一生,其实都是在这“危”与“微”的途中行走,如何在这“危”与“微”的途中,减少坠毁入危途的机会?如何使“危者安,微者著”?这正是生活中需要面对的大问题。

  静思语

  抱着从容之心去看待人生,不要太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得失心就不会太重。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都能以从容之心去面对,同时把自己当做一只软绵绵的旧袜子,才能够在生活中做到左右逢源,才能够细细地品味出“吃茶去”三个字中的滋味。

  31.除去闲名

  藏经阁

  洞山禅师感觉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了。这个消息传出去以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连朝廷也派人急忙赶来。

  洞山禅师走了出来,脸上洋溢着净莲般的微笑。他看着满院的僧众,大声说:“我在世间沾了一点儿闲名,如今躯壳即将散坏,闲名也该去除。你们之中有谁能够替我除去闲名?”

  殿前一片寂静,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院子里只有沉静。

  忽然,一个前几日才上山的小和尚走到禅师面前,恭敬地顶礼之后,高声说道:“请问和尚法号是什么?”

  话刚一出口,所有的人都投来埋怨的目光。有的人低声斥责小沙弥目无尊长,对禅师不敬,有的人埋怨小沙弥无知,院子里闹哄哄的。

  洞山禅师听了小和尚的问话,大声笑着说:“好啊!现在我没有闲名了,还是小和尚聪明呀!”于是坐下来闭目合十,就此离去。

  小和尚眼中的泪水再也止不住流了下来,他看着师父的身体,庆幸在师父圆寂之前,自己还能替师父除去闲名。

  过了一会儿,小和尚立刻就被周围的人围了起来,他们责问道:“真是岂有此理!连洞山禅师的法号都不知道,你到这里来干什么?”

  小和尚看着周围的人,无可奈何地说:“他是我的师父,他的法号我岂能不知?”

  “那你为什么要那样问呢?”

  小和尚答道:“我那样做就是为了除去师父的闲名!”

  有多少人为了名利终其一生,世人能做到舍弃名利的又有几个呢!

  浮世绘

  古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当然是社会发展最有效的润滑剂,但不可过于看重名利,过于为名利奔波不休。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讲究效益的环境里,完全不言名利也是不可能的,但应正确对待名利,最好是“君子言利,取之有道;君子求名,名正言顺”。

  当然,最好的活法还是淡泊名利。因为人要是出了名,就会招为嫉妒,受人白眼,遭到排挤,甚至有可能由此而种下祸根。正如古语所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堤高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从必非之。”而利字旁边一把刀,既会伤害自己,也可能伤害别人,小利既伤和气又碍大利。如果认为个人利益就是一切,便会丧失生命中一切宝贵的东西。

  名利是无止境的,只有适可而止,才能知足常乐。心是人的主宰,名利皆由心而起,如果名利之欲无休止地膨胀,人便不会有知足的时候。而知足者能看透名利的本质,拿得起放得下,心境自然宽阔。

  一个人如若以淡泊名利态度面对生活,他也就更易于获得内心的快乐和安宁。名利本身并无过错,错在人为名利而起纷争,错在人为名利而忘却生命的本质,错在人为名利而伤情害义。如果能够做到心中怎么想,口中怎么说,心口如一,本身已完全对名利不动心,自然能够不受名利的影响,那么不但自己活得轻松,与人交往也会很轻松了。

  社会上有很多公众人物,他们常常在这种名誉下生活得很苦很累,失去了常人生活的乐趣,总是想着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这就像给自己带上了名誉的枷锁,失去了生活的自由,也失去了生命的本真。

  静思语

  不为虚名所累,就是一切以人为本,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就不要被眼前的花环、桂冠挡住了前面的道路。你应该毫不犹豫地拨开一切身外之物,走自己的路,干自己的事,不因小成就而妨碍自己的大成功,这样才能使你获得真正的荣誉。

  32.嫉妒成祸

  藏经阁

  在一座古老的寺院中,住着一位禅师,带着两个小徒弟,师父患有风湿症,两腿行动不方便,每天分由两个小徒弟搥腿按摩,减轻痛苦,每次当大徒弟按摩右腿时,师父就说:“你师弟按摩左腿,按摩得很舒服,你应该像他那样按摩才好。”大徒弟听了,心里很不高兴。但当小徒弟按摩左腿时,师父也总是说:“你师兄按摩右腿,按摩得很好!你应该向他学习。”小徒弟听了,心里也很不舒服。

  有一天,小徒弟不在寺里,大徒弟来按摩师父的腿时,心里想着师父对师弟的赞美,越想越气,终于决定把师弟按摩的师父的左腿打断,他以后就不会有腿来按摩了。

  第二天,师弟看他所按摩的左腿被打断时,一气之下,也把师兄按摩的右腿打断了。

  两个徒弟因为瞋恨、嫉妒,把师父的双腿都打断了,害得师父变成没有腿的跛子。我们的社会上也有人患有这种见不得别人好、同归于尽的病态心理,你瞋恨我,我嫉妒你,结果受害的是整个社会,以及生活于社会中的每个人。

  浮世绘

  人总有一种要求成功的愿望,有一种超过别人的冲动,这正是社会所希望的。但是,有些人在成功不了和超过不了别人的时候,产生了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感,这就是嫉妒。嫉妒一经产生,它便成了纷扰的源泉:看到别人成功,就生气、难过、闹别扭;听说别人强于自己,就四处散布谣言,诋毁别人的成绩;发现几个人亲如家人,就想方设法去施“离间计”等。这样的嫉妒不仅妨碍了他人的生活,而且自食其果,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心理痛苦。

  弗朗西斯.培根写过一篇《论嫉妒》的文章,对嫉妒作过精彩的分析。他认为:

  好嫉妒别人的是这样的一些人:无德无才之人,他们不能从自身的优点中取得养料,必定找别人的缺点来作为养料,用败坏别人幸福的办法来安慰自己,其自身缺乏某种美德,以贬低别人的这种美德来实现两者平衡;好打听闲话者,他们以发现别人的不愉快,来使自己得到一种赏心悦目的愉快,“嫉妒是一种四处游荡的情欲”,只有闲人才能享有它,而所有埋头自己事业的人,根本没工夫去嫉妒别人;有某种难以克服的缺陷的人,他们因为自己的缺陷无法补偿,需损伤别人来求得补偿;经历过巨大灾祸和磨难的人,这些人乐于把别人的失败看作对自己过去所历痛苦的抵偿;虚荣心甚强的人,他们不能看到别人在一件事业中总是强于他,他们不能容忍同事或他非常熟悉的人被提升。

  容易遭到嫉妒的是这样一些人:后起之秀,他们最易受元老们的嫉妒;出身微贱一旦升腾者;坐享其成的富家公子;出于往上爬的野心四处揽事做的人;骄傲自大的人,这些人时时处处去显示自己的优越,或大肆炫耀,力图压倒一切竞争者;享有某种优越地位而又狡诈地掩饰的人,他们使人觉得他们没有价值因而不配享有那种幸福;好抛头露面者以及那些代替大人物出风头的傻瓜。

  相对较容易避免嫉妒的是这样一些人:有崇高美德的人,因其幸福来自他们的劳苦,不易遭妒;世袭贵胄称号者;循序渐进高升者;饱经磨难后获得幸福的人,其幸福如此来之不易,以致使人同情;好诉苦哭穷的人,这类人即使在上位也总喜欢向人诉苦,经常吟唱“正在活受罪”的咏叹调,其实他们未必真的如此受苦,这只是他们用来冲淡别人嫉妒情绪的一种烟幕;乐意用自己的优越地位保护下属利益的大人物,其所为等于筑起了一座防止嫉妒的有效“堤防”;不论处在什么优越地位都能坦率诚恳地对人开放自己的人;只躲在幕后而不轻易抛头露面的人;在有些事情上让别人占自己上风的人。

  嫉妒是慢性“毒药”,可以使人不辨是非,对人无端生怨,对己则身心俱损。嫉妒是产生“恶毒仇恨”、“无名怒火”的重要根源。嫉妒会杀了自己,也会毁了他人。

  静思语

  快乐是一种情绪,嫉妒也是一种情绪。何种情绪心理占据主导地位,主要靠自己来调整。生活是美好的,如果我们有精力去嫉妒别人,何不把时间花在享受生活,珍惜现有的幸福上。

  33.微笑的力量

  笑是人类情绪中最丰富多彩的一种表达形态,直接而形象地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微笑,能给人们以温暖、友谊、信心和力量。每个黎明醒来,给自己一个微笑,驱走心头大大小小的不快;每次上班路上,给朋友一个微笑,带给对方一天的快乐。人生路漫漫,带着微笑起程,你就会拥有一张永久的通行证。

  藏经阁

  白云守端在杨岐方会禅师处参禅时,久久不悟,杨岐挂念,很想方便时开导开导他,有一天,杨岐方会禅师问守端以前拜过谁为老师?守端回答道:“茶陵郁山主。”

  杨岐又问道:“我听说茶陵郁山主是因为跌了一跤而大悟,写了一首偈,你知道吗?”

  白云守端答:知道!那诗偈是这样的: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杨岐听了之后,便发出怪声,呵呵地笑着走了。守端却因方会禅师的一笑,饭食不思,整夜失眠。第二天便至法堂请示方会禅师,为何一听到茶陵郁山主的诗偈便发笑不已。

  杨岐道:“昨天下午你可看到寺院前,马戏班玩猴把戏的小丑吗?”

  守端答道:“看到了。”

  杨岐道:“你在某方面实在不如一个小丑。”

  守端问道:“为什么呢?”

  杨岐道:“因为小丑的种种动作,就是希望自己博得别人一笑,而你却一笑都不敢笑。”

  浮世绘

  柯蓝曾经说过:“长久的微笑能使人年轻,就是最短的微笑,也会使人增添勇气。”

  微笑不仅给人们以愉快、温馨,也传达出一种安全感,一种对生活的满足和对社会的信赖。

  匆匆地行走在人世间,我们总希望看到一张张笑脸。比如出门在外,人地生疏,一张陌生但微笑着的脸庞,会给我们一种相知相容的感觉,让人在不知不觉间缩短了距离;比如劳累了一天,悄悄地推开家门的时候,亲人们的一袭微笑,会让我们一下子卸去一天的疲劳和烦恼,家就成了温馨的港湾。一个微笑会让人感动许久,一个微笑会在冷天里给人送去温暖,一个微笑会化干戈为玉帛。微笑,就是一朵美丽的鲜花!俗话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在我们给别人送去微笑时,自己也会有甜蜜的收获。

  生活中难免会接触或置身陌生的环境。在陌生的环境里,人人都习惯板起一副面孔,保护着原本脆弱的尊严,以免受到来自外界的侵犯和伤害。结果,陌生的环境照例还是陌生的,你所担心的那种“危险”仍然潜伏在你的周围。这样,不是反倒把自己搞得很累、很乏吗?

  如果我们换一副表情,不要那种冷冷的、傲慢的所谓尊严,不要紧绷着面孔,圆睁着警惕与怀疑的眼神,让我们微微笑一下,会不会更好些呢?

  学会在陌生的环境里微笑,首先是一种心理的放松和坦然。对待陌生人,我们该多一些真诚和善。我们根本用不着为那些人伪装,因为我们都只是擦肩而过的人生过客。你的冷面、他的冷面、所有人的冷面,构成着陌生的人际环境,制约着心灵的沟通和交流。而我们学会了微笑,你的笑脸、他的笑脸、所有人的笑脸,尽管依旧是“陌生”,依旧要擦肩而过,但我们的内心却再不会疲惫和紧张,我们的心情也变得轻松而愉快。我们在陌生的环境里感到的不再是陌生和冰冷,而是融洽和温暖。

  学会在陌生的环境里微笑,还是一种自信的表示。微笑来源于心地的善良、宽容和无私,表现的是一种坦荡和大度。微笑是成功者的自信,是失败者的坚强;微笑是人际关系的黏合剂,也是化敌为友的一剂良方。微笑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爱心和诚心的一种礼赞。

  在陌生的环境里学会微笑,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在陌生人之间架一座友谊之桥,掌握了一把开启陌生人心扉的金钥匙。

  静思语

  微笑对别人,是一种关心,一种勉励,一种共鸣,一种关爱;对自己,是一种安慰,一种宽容,一种坚强,一种肯定。把微笑献给别人,能使自己愉快;把微笑献给自己,能使自己成长。微笑的我们,要用微笑的力量去关照周围,去感化周围,去影响周围,使每个人的脸上都挂起一片不落的灿烂。

  34.打理心灵的花园

  藏经阁

  有个年轻人到大山里游玩,最后来到一块空地上的寺庙里。寺院两侧是大花园,两座花园里各有一位禅师。这两座花园很不一样。一座是杂草丛生,禅师是个脾气暴躁的人,手边拔着杂草,嘴里还不断骂着;另一座花园则呈现一幅和谐的景象,到处开满鲜花,禅师做起事来好像很轻松,他背靠在树干上,吹着口哨,哼着歌。

  这个年轻人决定去拜访那位轻松自在的幸福禅师,问禅师为什么可以这么轻松就把花园打理得这么有条有理,而另一位禅师则要不断地工作,但花园还是一团糟?

  那位轻松自在的禅师回答:“你知道吗?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我也和对面的禅师一样忙着拔杂草,但后来我发现根本无法战胜杂草,它们的根还是留在土壤里。拔杂草时,种子又掉落在土里,不久又生出杂草来。我这边拔完了,马上又要从另一边开始拔。后来我改变战略,去找一些生长得比杂草还快的花和植物,这些植物没多久就完全占据了杂草的生活空间,有这些花朵的地方,就没有杂草。如此一来,我的花园当然干干净净。”

  浮世绘

  善行与享乐常常是难以两全的。与其用坚强的毅力战胜和克服享乐的“毒瘤”,倒不如发现、挖掘一些高尚的兴趣,并用它占据心灵。正如斯宾诺莎所说:“幸福不是德行的报酬,它是德行本身,并不是因为我们克制情欲,我们才享有幸福,反之,乃是因为我们享有幸福,所以我们能够克制情欲。”所以,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说,克制享乐,是为了获得更大的享乐。人是为了享有幸福,才自觉克制情欲的,而克制情欲的本身,就是为了享受幸福。这就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一个成熟的人与一个愚昧的人的区别,是一个高尚的人与一个卑劣的人的区别。

  人在打理自己心灵的花园时也是一样的道理。人应该发现、挖掘一些高尚的爱好和兴趣,并用它占据心灵,这样劣根性就会自动退位。

  静思语

  人不能总是刻意去抵抗一些东西,你越是要抵抗的东西,它就越会顽固地存在,因为是你将它当做对手放在了那里。当你静下心来,不再浮躁,而去寻找丰富的内心世界时,它就自然而然地烟消云散。

  35.佛的世界宁静祥和

  藏经阁

  国王提出一大笔赏金,看谁画得出最能代表平静祥和的意境。有的画家画了黄昏森林;有的画了宁静的河流,小孩在沙地上玩耍,彩虹高挂天上,沾了几滴露水的玫瑰花瓣。

  国王亲自看过每件作品,最后只选出两件。

  第一件作品画了一池清幽的湖水,周遭的高山和蓝天倒映在湖面上,天空点缀了几抹白云。仔细看的话,还可以看到湖的左边角落有座小屋,打开了一扇窗户,烟囱有炊烟袅袅升起,表示有人在准备晚餐。

  第二幅画也画了几座山,山形阴暗嶙峋,山峰尖锐孤傲。山上的天空漆黑一片,闪电从乌云中落下,也降下了冰雹和暴雨。这幅画和其他作品格格不入,不过如果仔细一看,可以看到险峻的岩石堆中有个小缝,里面有个鸟窝。尽管身旁狂风暴雨,小燕子还是蹲在窝里。

  国王将朝臣召唤过来,将首奖颁发给第二幅画的作者,作者是一位禅师,他的解释是:宁静祥和,并不是要到全无噪音、全无问题、全无辛勤工作的地方才找得到。宁静祥和能让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能维持心中一片清澄。

  浮世绘

  “忙”成了现代人的一个关键词,都把自己逼迫得太厉害。疯狂地工作、疯狂地赚钱,结果得不偿失。心灵上都是滚滚红尘,为何不放松一下,将心平静下来品味生活的乐趣呢?人生如品茶,唯有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才能品尝出茶水的芬芳。

  如今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也是一个烦躁、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够安静下来,看一本书,听一首歌,写一行诗似乎也是一种奢侈。其实,只要宁静、淡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就会活得充实、轻松。

  清朝末期的士大夫代表曾国藩综合儒、道、释三家学说,把静字功夫看得十分重要。他在日记中说:“静”字功夫要紧,大程夫子成为三代的圣人,亦是“静”字功夫足。王明阳亦是“静”有功夫,所以他能不动心。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他还主张,精神静养必须按照静坐、平淡、改过三个步骤去进行。他还说: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和静处,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丰富、绚烂、忙碌且巨压下的生活,我们物质虽然富裕了,但太少停留下来给自己一点时间向内看看自己,了解真实的自己。调试分离的“身体、心灵、思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身体变差了,因压力过大情绪容易抑郁灰暗狂燥、因过度的思维而头晕目眩,甚至疼痛。

  我们有很多与生俱来的潜能,都在忙碌的生活中泯灭了。其实,应该留一点时间给自己,去寻找真实的自我,你会找到、体会、引发自己本身具备的潜能,变得快乐、智慧和有力量。

  静思语

  只要内心世界是宁静的,所有的动都会变静。无论是风声、雨声、雷声,还是虎哮、猿泣、虫鸣声,也无论机器隆隆、枪鸣炮轰声,抑或是哭声震天、笑语欢歌声……都不会打扰你内心的沉静。无论是床前月光的时静,还是春雨润物的物静,都不如心静。心静,则物、时俱静。 蓝星,夏国。

  肿瘤科病房,弥漫着医院独有的消毒水味道。病房是单人间,设施俱全,温馨舒适。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可对于孑然一身的路遥来讲,却是无人问津的等死之地。

  他是癌症晚期,靠着意志力撑到现在,但也只是多受几天罪罢了。

  此刻,路遥躺在病床上,怔怔望着床头柜上的水杯,想喝口水。

  可他拼尽全力却无法让身体离开病床。剧痛和衰弱,让这原本无比简单的事情成了奢望。

  这时,一道幸灾乐祸的声音响起:“表哥~你真是狼狈呢。连喝口水都得指望别人施舍。”

  一位英俊的年轻男子悠闲坐在病床前,翘着二郎腿,眼睛笑成一道缝。

  “你求求我,我给你喝口水如何?”

  路遥面无表情,一言不发。自从失去了自理能力,一帮亲戚的嘴脸已经见多了,不差这一个。

  男子起身,将水杯拿在手里递过来,“表哥别生气,我开玩笑的,你对我这么好,喂你口水还是能办到的。”

  说完话,他将水杯里的水,缓缓倒在路遥苍白消瘦的脸上。

  被呛到,路遥无力的咳嗽几声,好在少量的水流过嗓子,让他有了几丝说话的力气: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张鑫,为什么?我从未得罪过你。你去星盟国留学,还是我资助的!”

  张鑫将水杯放下,不紧不慢的说:“谁让你这么古板呢,只是运点感冒药罢了,又不犯法,你非得千方百计的拦着。”

  路遥脸上闪过一丝了然之色,道:“张鑫你这垃圾,狗改不了吃屎。将感冒药运到国外提炼毒品……咳咳……”

  张鑫理了下领带,笑道:“你别血口喷人啊,我可是国际知名企业家。这次回国,‘省招商引资局’还打电话欢迎我呢~”

  路遥叹了口气,现在的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索性闭上眼睛不再说话,安静等待死亡的到来。

  但张鑫却不想让眼前饱受病痛折磨、即将离世的表兄走好。他附身靠近,悄悄说道:琇書蛧

  “表哥啊~其实呢,我这次回国主要就是见你一面,告诉你一声——你的癌,是我弄出来的~”

  路遥陡然挣开眼,“你说什么!”

  张鑫笑眯眯的掏出个铅盒打开,里面是件古怪的三角形饰物,仅有巴掌大小,中间是只眼睛似的图案,一看就很有年代感。

  “眼熟吧?这是我亲手送你的,货真价实的古董。我在里面掺了点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就会变成你现在这副鬼样子。”

  路遥马上认出来,这是自己很喜欢的一件古物,天天摆在书桌上,时不时的把玩,没想到却是要人命的东西!

  他伸出枯枝似的手臂,死死的抓住眼前人的胳膊!“你……”

  “别激动~表哥,我西装很贵的。”张鑫轻松拿掉路遥的手,小心的捏起铅盒,将放射性饰物塞进他怀里。

  “我赶飞机,得先走一步。你好好留着这个当做纪念吧,有机会再去你的坟头蹦迪~”

  说完话,张鑫从容起身离开。临走前,还回头俏皮的眨眨眼。他原本就男生女相,此时的神态动作居然有些娇媚。

  保镖很有眼力劲,赶紧打开病房门。同时用无线耳麦联络同事,提前发动汽车。

  ~~~~~~~~

  路遥只能无力的瘫在床上,浑身皆是钻心剜骨般的剧痛,还有无穷悔恨、不甘。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但很快,剧痛渐渐消失,只剩麻木,路遥隐约听到过世的双亲在喊他。

  就在路遥的身体越来越飘,即将失去意识时,胸口突然阵阵发烫,将他惊醒。

  从怀中摸出那三角形饰物,发现这玩意变得滚烫无比,还在缓缓发光!

秀书网为你提供最快的包容的智慧:成就圆融和谐人生的大境界更新,第三章 从容淡定,宠辱不惊免费阅读。https://www.xiumb9.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