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位于英国的东南部、与海洋相近的地方,它的东面距海不到100千米,南面要远一些。
地形上,伦敦位于伦敦盆地的中央,这个盆地东西走向,狭长且有点偏斜,南北两面是一些丘陵。
伦敦最重要的地标是泰晤士河。以前,由于工业革命带来的大规模工业污染,泰晤士河曾经变成了臭水沟,后来英国政府痛下决心制止污染,还泰晤士河以清冽。由于措施得当,实施有力,泰晤士河水果真日益变清,现在的泰晤士已经河清水冽,水下鱼儿畅游,水面鸟儿嬉戏了。
伦敦属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
伦敦天气的主要特点是雨天多。全年差不多有一半天数要下雨,因此伦敦人日常出门都要带把雨伞,女士们握在手上,男士们则把它当拐杖用,这成了伦敦人甚至英国人的标志。
又由于雨天多,日照少,蒸发不强,因此伦敦的空气湿度相当大。以前工业革命时大量从工厂排放的废气充斥在城市上空,这些废气中的小颗粒同水蒸气凝结,就形成了雾。过去伦敦几乎天天早晨大雾弥漫,有时到了白天也是雾气朦胧。甚至出现了有毒的黄雾,它在1952年曾夺去4000人的性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伦敦人认识到了这种多雾天的起因与危害,采取了许多措施来防止雾的形成。特别是1956年,议会通过了《空气净化法案》,对汽车排放废气进行严格控制,又将大批工厂从伦敦迁往外地,燃料也采用了不产生废气的天然气等。种种措施发挥了十分显著的作用。现在伦敦上空早已看不到黄雾,就是普通的雾天也少很多了。
现在伦敦自然环境的主要特色是动植物种类繁多,与市民和谐相处,成为特别的一景。
在伦敦,从公园、广场、工地到路边荒坡、断壁残垣,处处都可以见到野生植物,而不是像一般大城市一样只有人工栽培的草木。这些野生植物生长在伦敦这繁华大都市就像生长在野外一样,其种类达数千种之多!我们知道,城市人工栽培草木虽然很漂亮,但缺点之一是品种单调,不用说几千种,就是几百种也没有啊!
像野生植物一样,伦敦城里生活着许多野生动物。在伦敦您随时可以看到天上飞鸟成群,共有约250个品种,其中一百多种就住在伦敦市内,花草间、树林里、摩天大楼上都可以看到它们的巢儿。
这些看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吧?但更不可思议的是伦敦的市区里竟然有狐狸。
这些可不是动物园笼子里的狐狸,而是地地道道的野狐狸!这就是伦敦特有的城市狐狸。
这些狐狸们就生活在伦敦,白天躲在自己的城中狐狸窝里,黄昏时就出来在垃圾箱之类的地方找东西吃。虽然一张狐狸皮值不少钱,但伦敦人似乎对它们不感兴趣,从来不抓它们。
伦敦实际上有三个,分别叫伦敦城、内伦敦、外伦敦,它们从里到外一个套着一个,像同心圆一样。
中心的伦敦城面积近3平方千米,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行政单位,有自己的警察、市长等行政机构,其市长地位相当崇高,甚至比整个大伦敦市长的地位还要高。据说即使女王想进这个伦敦城也要先经过他的批准,当然他照例批准,这时他会献给女王一把“市长之剑”,女王也不会要,只摸一下就还给他。
这个伦敦城是伦敦市的经济核心,被世人称为“用黄金铸就的心脏”,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地位仅次于美国纽约的华尔街。这里云集着近千家银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货币市场、保险市场和黄金市场。在这个弹丸之地上商人们可以做成任何一笔大交易,从几亿、几十个亿到几百亿美元都没有问题。这里有著名的劳埃保险公司,它成立已经有300多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保险公司;还有英格兰银行,它是英国的国家银行,英镑就是由它印的;伦敦股票交易所也在这里,它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股票交易所。
伦敦城外的内、外伦敦实际上是一个整体,共分32个区,里面的12个区是内伦敦,外面的20个区是外伦敦。
传统上还有一个分法,就是把伦敦分成五个区。第一个区就是伦敦城。从伦敦城往西直到特拉法加广场称为西区,这里是伦敦的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王宫、首相官邸、议会和政府各部门都集中在这个区,伦敦最繁华的商业大街牛津大街也在这个区。
从伦敦城往东的地区称为伦敦东区,从地图上看去这里几乎是一片空白。事实上这里也没什么,它过去是伦敦的贫民区,现在贫民区已经消失了,但住在这里的依然是普通工人大众,这里有他们普普通通的住宅,还有一些他们做工的厂子和码头。
以上的东区与西区都在泰晤士河以北,从泰晤士河往南就是另外的几个区了。泰晤士河南岸的内伦敦地区被分成了两个区:北区与南区。北区是商业与文化区;南区是住宅和工商业的混合区。
在伦敦,我们要去的第一站是塔桥。
塔桥有时被称为“伦敦之门”,我们通过它即进入了伦敦。
塔桥其实也是一座桥,是泰晤士河上近30座各式桥梁中最漂亮的一座。它的功能同普通的桥没什么两样:桥面让行人或车辆通过,桥下让船只通过。
塔桥最独特的是它的形式:远远望去,它不大像桥,更像两座塔,上面有一根横梁似的东西连着。高塔两边各垂下一根链子,它们分别通向两边两座低得多的小塔。在这链子的下面还有一层,它比上面那层要长得多,一直通向泰晤士河两岸。
上面一层是人行道,人们可以从塔里上楼,然后走过去,到那头,再下楼,这样便过泰晤士河了。当然,这法子很笨、很累也很费时。不过还是有很多游客选择这样过河。当你站在塔桥的高塔上时,可以看到方圆十里的无限风光。还有,在高塔里设有博物馆、咖啡馆,你可以在这里一边看美景,一边休息,一边吸收知识,顺便还过了河,真是一举四得。
塔桥建于19世纪末,1894年正式通车。据说当时伦敦泰晤士河上的桥梁都建在西边,但东边这时已经得到初步开发,人口众多,过河很不方便,因此有人建议在东边也建一座桥。那时英国国势昌盛,英国人决心建一座最美丽的桥。一番努力之后,他们想出了这个美妙的主意,设计建造了美轮美奂的塔桥。
塔桥两座高塔间的距离近80米,高塔本身约60米,上面建有5个小尖顶,中间一个,四角各一个。高塔共分五层,桥分两层,上层是人行道,距水面40余米,下层是车行道,有6个车道。现在塔桥是伦敦最繁忙的桥梁之一,平均每天经过这里的车约4万辆,每年专门到这里观光的游客达300余万,每张门票是5英镑,总数超过1500万英镑,换成人民币就有近2亿元了!
如果我说塔桥下面可通行万吨巨轮,你相信吗?也许您不会信吧,因为下层的车道同水面的距离好像并不是很高。
确实这样,如果高达几十米的巨轮就这么从下面冲过去,不弄个桥毁船亡才怪呢。为什么实际上不会呢?这就是塔桥最奥妙之处了。
原来,塔桥下面那层车行道是可以活动的。当巨轮来时,桥面便会从中间往上打开,像个“八”字,这样巨轮当然能够大模大样地通而过之了。等它过去之后,这两块巨大无比的板子又会慢慢落下来、接好,汽车又可以通过了。
这两块活动桥面超过1000吨重,开启时间只需一分钟。最初启动是用蒸汽驱动水泵,1976年后改用了电动机。不管用什么法子,一百多年以来从来没有哪次不能升起。
从塔桥出来,我们就到了泰晤士河北岸,这时只要往左边稍微转一点,就可以看到另一座著名的建筑——伦敦塔。
伦敦塔称为塔,实际上是一个大城堡,所以它的另一个名字叫“伦敦古堡”。
伦敦塔紧挨泰晤士河,远远望去,那或方或圆的建筑十分坚实,傲然屹立,仿佛在扬扬得意地告诉想来犯者:一、非经我的允许你甭想进来;二、如果你进来了就甭想出去。据说,如果你乘船从泰晤士河上经过伦敦塔时,会在它紧靠着河的那堵墙下发现一个门洞。它有一个不祥的名字——“死亡之洞”,那些失宠的王妃或得罪了国王的大臣甚至被夺了位子的国王就被从这里送进伦敦塔,从此在世界上销声匿迹。
伦敦塔始建于11世纪,从英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知道,1066年“征服者”威廉征服了英国,成为英国国王。他看中了伦敦塔所在的位置,决心在这里建造一座堡垒,好拱卫首都。由于工程相当大,威廉一世生前没有完工,直到接下来的威廉二世才建成。这时的伦敦塔是威廉一世的家乡诺曼底式的建筑,分三层,东西长约36米,南北宽约33米,高约28米。这便是伦敦塔最开始时的样子。后来,到了亨利三世时,他把塔涂成了白色,因此伦敦塔又名白塔。这时的白塔四角都有塔楼,除东面角上的塔楼是圆形的,其他三个都是方形的。
从12世纪开始,英国许多君王都对伦敦塔进行了扩建,这些扩建以白塔为中心,在它四周筑起了内外两层城墙。在内城墙内有13座塔楼,卫护着中心的白塔,其中有著名的血塔,内城墙与外城墙间还有6座塔楼和2个棱堡,它们完成于爱德华一世时期,大部分是圆筒形。最外沿是护城壕。
一开始伦敦塔的主要作用是防卫用的大型城堡,其建筑设计的目标也是这样:壕沟用来阻挡敌人的攻击,各个城堡其实都是碉堡,上面有射击孔和箭垛之类,棱堡是具有强大杀伤力的堡垒。
除了这些塔楼碉堡之类外,伦敦塔里还有许多其他建筑,特别是教堂,这里有著名的圣约翰教堂,在伦敦现存的大堆教堂中,它是历史最悠久的一座。
伦敦塔是英国最大的城堡之一,从12世纪起伦敦塔就成了英国国王居住的宫殿,许多国王在这里生活过,直到17世纪时的詹姆斯一世。不过自此之后它就被君主冷落了,他们不但不在这里住,还将之当成了关押甚至毁灭仇敌的地方。由此,在这里演绎出了一幕幕令人毛骨悚然的人生悲剧。
首先是亨利六世,他两次被爱德华四世囚禁在伦敦塔里,最后在这里被勒死。爱德华四世还把他的弟弟克莱伦斯公爵监禁在伦敦塔,将他淹死在一桶甜酒里。据说这是因为爱德华四世念在兄弟的分上,让弟弟选择死法,弟弟便宁愿死在自己喜爱的甜酒里。
爱德华四世也遭到了报应,他的两个孩子,即12岁的爱德华五世和9岁的理查德,也被他的弟弟,就是后来的理查三世,暗杀在伦敦塔里。不过这是一桩悬案,因为当时并没有找到两个孩子的尸体,好久之后塔里曾发现过两具孩子的尸体,只剩下骨架了,不知是不是那两个可怜的王子的。
此外,亨利八世的第二和第四个王后安妮和凯瑟琳·霍华德都是在这里被斩首的,罪名是通奸。
这个亨利八世是英国历史上一个有名、有影响但绝不伟大的人物,他先后娶过6个王后,离婚一个,处死了两个。他为了让自己成为英国国教首领而大开杀戒,以叛逆罪砍了几十个英国贵人的头,其中就包括伟大的托马斯·莫尔。
他的女儿,即伟大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也曾经被她的异母姐姐、有“血腥的玛丽”之称的玛丽女王关进伦敦塔,只是由于她的机智与运气才没有遭受她母亲的命运。她的母亲就是被亨利六世处死的第二个王后安妮。
还有一位简·格雷的故事也令人心碎。
简·格雷郡主是亨利七世的曾孙女,美丽而聪慧,精通多国语言,也是王位可能继承人之一,不过顺序排在亨利八世的女儿玛丽和伊丽莎白之后。但当亨利八世的儿子、身体孱弱的爱德华六世死后,一群野心勃勃的贵族不顾她意愿,硬将她扶上了英国王位。然而英格兰人不服从她的统治,群起反抗。不久,亨利六世的女儿,就是上面那位“血腥的玛丽”,胜利进入伦敦,登基称王。她上台后立即报复,格雷先被关进伦敦塔,接着被处死,虽然在这场叛乱中她完完全全只是一个傀儡。
可怜的简·格雷只在王位上坐了9天,死时不过17岁,在塔里画廊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描绘这次行刑的悲惨场面的画作。
这就是伦敦塔令人恐怖的过去,现在的伦敦塔早已不再是监狱了,也不再是君王居住的宫殿了,它完全成了一个博物馆,里面陈列着英国和其他国家的古代兵器、盔甲、王冠、王袍等,这些都是它的特色收藏。
伦敦塔最了不起的收藏在“皇家珍宝馆”,那里收藏着17世纪以来英国君主的象征——王冠、权杖和许多王室特藏的珠宝,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特别是英王加冕时戴的镶有3000多颗宝石的“帝国王冠”和嵌有一颗重达530克拉钻石的权杖。
这颗钻石名为“非洲之星”,是世界上最大最贵重的单颗钻石。
看完这颗巨钻后,我们该离开伦敦塔了,伦敦还有六个地方等着我们去逛。
离开伦敦塔后我们往西北方向走,这次要走得久一点,要经过圣保罗大教堂和霍尔木街,一直走到新牛津大街,在它的北面有一个大罗素广场,广场上那幢气垫恢宏的大厦就是我们的第三站——大英博物馆了。
大英博物馆是根据英国议会的法令于1753年筹建的,但这只是表面,背后还有一个长长的故事呢。
汉斯·斯隆爵士是英国著名医生和科学家,1727年担任皇家学会会长,并在这年成为当时的英王乔治二世的首席御医,在此职位长达14年。此前,斯隆随出任总督的阿贝玛公爵到了牙买加,公爵给他的报酬十分优厚,加上他善于投资,很快积累了不少财富。后来他又与一位罗斯小姐结婚,得到了一笔数目惊人的陪嫁。有了这些财富后,斯隆开始实施一个伟大的计划——收藏。他收藏的内容十分广泛,从古代文物、珍本书籍直到动植物标本。当他在1689年回到英国时,携带了大批收藏,包括数千件珍贵的植物标本。回国后收藏条件更好,他的收藏规模也急剧扩大。这时,斯隆立下了第一份遗嘱。规定他的收藏不得分散,要完整地保存在伦敦市内或近郊民众聚集的地方,好发挥最大的功用。
1753年,斯隆离开了人世,享年93岁,这时他的全部收藏总数达7万余件,此外还有5万册各类图书。
得到这批珍贵的捐赠后,英国国会经过好一阵子商议,最后决定为它们建立一座博物馆,同时加进另外两位捐赠人,第一代牛津伯爵和科顿爵士的收藏。博物馆的地点设在大罗素街的蒙太古宅第,后来经过屡次扩建,终于成了规模宏大的大英博物馆。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当初斯隆并不是将自己的收藏无偿捐献给国家,而是要作价两万英镑卖给国家。那时的两万英镑是一笔巨款,就是国家也不敢贸然同意。后来,经过包括在任皇家学会会长等专家仔细鉴定,证明这批收藏的价值远在两万英镑之上。加之这时俄罗斯圣彼得堡科学院提出了购买要求,国会才同意出钱,与此同时也购买了另两个家族,就是上面的牛津伯爵和科顿爵士家族的丰富收藏,另外花了一万镑买下蒙太古宅第,这才构成了最初的大英博物馆。由于当时的财政大臣不肯出钱,便通过在全国发行彩票募集了这笔巨款。
后来,由于大英博物馆越来越大,而且所有藏品都放在一个地方也不大合适,1881年,便将大英博物馆的自然史方面的收藏品转移到了南肯辛顿的一幢建筑里,那里就成了现在的不列颠自然史博物馆,位于海德公园南边一点的克伦威尔路北面。附近还有3个其他博物馆,即科学博物馆、地质博物馆和维多利亚—艾伯特博物馆。
又过了近百年,即1973年,大英博物馆又被分割了,这次分割出去的是图书。也是由于原来博物馆收藏过大,而且将图书馆与博物馆混同起来的做法有些不合时宜。因此这之前的一年,1972年,英国国会颁布了《英国图书馆法》,次年7月1日正式成立了不列颠图书馆,其图书主要来自原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现在这里收藏了1300多万册印刷本图书、几万种期刊和近400万卷缩微胶卷,此外还有12万册古手抄本图书和大量名人手稿,甚至还有3000余册珍贵之极的古埃及纸莎草书。
如果说这个不列颠图书馆——就是原来的大英博物馆图书馆——不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也是珍品最多的图书馆。
这个图书馆还有一个优势就是,由于它是英国国家图书馆,因此有法律规定,凡英国境内出版的任何一种图书,都要送给它一本,这是各国国家图书馆的通行做法。
虽然自然史和图书馆被分开了,但这对大英博物馆并没有构成多大的损害,特别是图书馆,虽然被分开了,但实际上只是管理机制变了,图书馆的地点和看书借书等的方式都还是一样的。
现在英国人又新建了一座不列颠图书馆新馆,被称为世界上最现代化、最大的图书馆,不过我们暂且不管它,还是来参观作为名胜的大英博物馆吧。
我先给大家讲解一下大英博物馆的结构,然后再去欣赏那里如海洋般的珍藏。
大英博物馆的藏品多达600余万件,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古代世界,包括埃及、亚述、古希腊、古罗马;西方世界,包括史前欧洲、凯尔特人、罗马不列颠、中世纪、文艺复兴直到20世纪;东方世界,包括伊斯兰、中国、印度和日本。不过这只是对文物的分类而已,各个馆的编排并不是按这个顺序而来的。我们还是分别来看各个大馆吧。
大英博物馆共分三层,第一层是地下室,我们且不管它,只来看看地上第一、二层。
从外面看去,博物馆的大门上面是扁扁的三角形门楣,门楣下是一列八根高耸的大理石柱,很像我们游览希腊时去过的帕特农神庙大门。进去后,迎面是一个大厅,从大厅一直进去就是著名的圆形阅览室。
这个阅览室之所以那么有名,不但因为里头的书多,还因为许多伟人曾在这里皓首穷经并创造出伟大的精神财富。其中最有名的是卡尔·马克思。
1852年马克思弄了张大英博物馆的阅览证,从此就经常泡在这里了,而且每次总坐同一个座位,座位号是07,桌旁木板上的字码是AA.G,背后书架上放的大都是历史著作,不知道是否还是有幸被马克思读过的那些。
从圆形阅览室右边出去是国王图书室;从前面出去后又可以往两边走:左边是书库,右边出去是分类目录室。再穿过它们继续往前是北图书室,穿过北图书室是爱德华七世画廊。
最右边与正门平行的角上还并列着两个馆,分别是抄本馆和英国大宪章馆。从它们的名字就可以知道里头藏的是什么:抄本馆珍藏的当然是手抄本,大宪章馆藏的是英国各个时期的大宪章。所谓大宪章就是国会与英国人民同君主签订的分权协议,包括著名的《自由大宪章》。这也是大英博物馆引以为自豪的收藏之一。
上面我们从圆形阅览室的前面与右边都出去过了,现在我们要从左面出去,那里有我们这次来大英博物馆的主要目标,即它的各个展馆。
这里一共有6个馆。从圆形阅览室左门出去第一个就是埃及雕刻馆,一直往前过了埃及雕刻馆可以看到这里被分成了左中右三排,左边是青铜器馆;中间是中石器时代馆;右面的两个馆,分别是希腊馆和罗马馆。再从这三排间往前去就是帕特农神庙馆了,顾名思义,里头的东西是从帕特农神庙弄来的。
以上是一楼的情形,现在我们再上二楼去看看。二楼一共有8个大馆,从中间上去后,迎面是原始时代馆,从它往左是希腊和罗马艺术馆——它与一楼的希腊馆与罗马馆同在左边,有楼梯相通,可以看作是同一个大馆。往右是民族学馆和文艺复兴初期馆。从它们往里,也就是与原始时代馆遥遥相对的,是四个从外往里并列的馆,依次是玛雅文化馆、埃及后期馆、西亚艺术和东方艺术·书法·绘画馆。
以上就是各个大馆的名称与大致位置了,在各个大馆里还有不同的展厅,例如希腊和罗马馆就有20多个展厅,而东方馆又包括中国、印度与日本等分馆,这里就不一一说了。
至于其展出的内容,从它的名字我们就知道其大概了,这里我们也没时间一一去逛,只去看看几个藏品最丰富珍贵的馆,分别是:古埃及馆、希腊馆和东方馆。
埃及馆是大英博物馆藏品最珍贵最丰富的馆之一。在它的入口处立着著名的古埃及法老阿梅诺菲斯三世的两尊黑花岗岩坐像。在这尊雕像的脚后跟上刻有“贝尔佐尼”的名字。贝尔佐尼是意大利人,是他负责把几尊最重要的埃及雕像从埃及运到了伦敦。在雕像的左后方是著名的罗塞塔石碑,它被尊为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拿破仑的士兵1799年在尼罗河三角洲发现的。碑文是公元前196年孟菲斯的僧侣颁布的一项训令,上部是埃及文,包括埃及象形文字和通俗文字,下部是希腊文。正是由于它,后来伟大的商博良才能释读古埃及象形文字,现在我们才能读懂许多古埃及文献。接下来,我们见到的是一座彩绘砂岩头像,它双目圆睁,头戴一顶高耸的白色王冠,这就是古埃及中王国的缔造者门图霍特普二世。同一展厅的尽头有一座精美的绿页岩头像,它全然一副东方菩萨模样,泰然安详,高深莫测,以至失去一切性别的特征。边厅的尽头墙上是底比斯出土的一幅辉煌的墓画,它绘制于公元前1400年,讲的是一名贵族男子在沼泽地里捕捉飞禽,与他为伴的是衣着华丽的妻子和衣着简朴的女儿,还有已经捉到了三只鸟的猫。此画生动幽默,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实属珍品。从边厅进入主厅可以看到塞索斯特里斯三世的三尊与真人一般大小的花岗岩雕像。
在中央大厅里还有一排大型雕像,都是古埃及珍品。在一个玻璃展柜中有一只金猫,雄健有神,威风凛凛,它代表长着猫头的女神贝斯特,古埃及人的战争女神和护家女神。她戴着金鼻环和金耳环,颈上套着银护符。在金猫旁边是猫的木乃伊。
大厅里最突出的还是拉美西斯王那巨大的头像,传说他活到了100岁,有150个子女。雕刻家非常巧妙地选用一块双色花岗岩巨型石料,用原料本身的色彩将人物的头与身躯区别开来。头戴王冠,宽厚的巨肩显得很有力量,右肩上有个洞,据说是法国士兵为了搬运这尊雕像而凿出来的,但没有搬成,后来被贝尔佐尼运到了英国。
另外一个边厅里陈列着一副镀金内棺,棺主是一位叫亨努梅赫希特的贵妇,她在拉美西斯统治时期是阿蒙神的女祭司。另一口棺材是孟菲斯祭司内西苏特的大型石棺,石棺两侧雕刻着举行宗教仪式的队伍,棺盖一端刻有女神伊西斯的像,她双翅展开跪于地上。边厅里靠墙的展柜陈列的是长着鹰头的代表下埃及的神何露斯的雕像。
这是一楼,在楼上的后埃及馆里还有大量的木乃伊和木乃伊棺材。其中有一具5000年前的尸体,没有做成木乃伊,而是在沙中自然风干的。
与埃及馆一样,希腊馆的收藏也十分丰富。
在这里我们首先看到最早期的原始希腊文物,还有青铜器时代包括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的文物,接着就进入了古希腊馆。
古希腊馆的中央展柜里陈列着一个雅典的双耳陶瓷瓶,上面绘有两位正在格斗的人物:全身着黑的阿喀琉斯手持宝剑刺杀亚马孙女王。旁边是一顶青铜盔,大约是公元前6世纪的作品,出土于科林斯,造型很别致。展厅里还有一些精美的浮雕,大都出自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吕底亚。在另外的展厅里有一座先被破坏,后来得以复原的大墓。墓主是桑索恩的一个统治者,人们称这座墓为海神的孙女涅瑞伊得斯纪念殿。
展厅里还陈列着公元前4世纪的卡里亚国王摩索拉斯的陵墓之一部。它是一座宏伟的圆柱建筑,被尊为古代西方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陵顶有一乘战车,极为华丽壮观。后来这个陵墓的名字被欧洲人用来作为帝王陵墓的代名词,即“mausoleum”。
另一个被尊为古代西方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阿尔忒弥斯神庙一根高大雄伟的鼓形刻石圆柱也陈列在这里。
以上的古希腊文物已经看得人叹为观止了,但这还不是大英博物馆里古希腊文物的最精品呢,最令人叹赏的是一楼帕特农神庙馆的展品。
这些来自雅典娜神庙的雕像足有长长的一列,表现的是“泛雅典娜节”庆典上的热闹景象,人物百人百态,无一不是旷世精品。我们在本书第六章“希腊之旅”(上)的雅典卫城之旅中已经介绍过它们,在《西方艺术通史》中还要讲,真是了不起的艺术品呀!
这些就是所谓的“埃尔金石雕”,这些石雕的来历我们在前面游雅典时已经说过了,它们本来属于帕特农神庙,是神庙的中楣。19世纪时英国人埃尔金来了,他是掠夺文物的老手,把最后几块好点儿的雕刻全拆走了,将它们放到了大英博物馆,成为又一件镇馆之宝。
这也是希腊人永远的痛,他们从来没有停止索回的要求。今年,2001年,希腊文化部长还提出了这个要求呢,英国人理都没理他们。
最后是东方馆了。刚刚说过,东方馆包括好几个分馆,主要是中国馆、印度馆和日本馆,其收藏也十分丰富。
在中国馆内,我们各个朝代的文物几乎无所不有,而且大多是精品名品,国内都是少有的。
当我们走进中国馆,最先看到的是新石器时代大量的陶器和玉器,接着是商周时代大量的青铜器,像礼器、酒器、钟、武器、车具,等等。其中有一个双头羊樽,造型极美,保存完好,是商代青铜器中不可多得的名品。不少青铜器上面还刻有铭文,是极重要的历史文献。例如有一件“康侯盅”上记载着周武王在其弟康侯击败敌人后给他封邑的经过。
展柜中还陈列着汉朝的各种漆器精品,其中有一只公元4年制造的酒杯,杯底刻文记载了工匠的人数、姓名以及监制官员的姓名。展柜中还有汉朝人陪葬的各种建筑模型,像鱼塘、羊圈、屋舍等,虽然是民间艺术品,但质朴而生动,别有一番韵味。
我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朝的文物为数也同样多,像精美的唐三彩、银器、织物,等等。宋朝是中国瓷器臻于完美的时期,这里展出有极精美的越窑和定窑瓷器,更珍贵的是汝窑青瓷碗,这种瓷器仅在北宋时期为宫廷生产过20年左右。明朝是瓷器的鼎盛时代,其中以青花瓷最有名,艺术水平也是最高的,这里竟然有好多,有一个青花瓷瓶非常精细美观。
最珍贵的是一个白红瓷高脚杯,真是薄如纸、清如水、明如镜,如果退后一步,对着光线,就能看见杯上用釉料绘制的龙,活灵活现,乃是皇家所有的极品佳瓷。
如此等等,举目所见都是中国文物的菁华。
除了这些,这里还有大量中国书画,仅其目录就被编成了厚厚一大本。其中最有名者例如大家听说过的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真迹,这乃是中国古代绘画举世无出其右的至尊之宝啊!
敦煌藏经洞的写经存世40000余件,大英博物馆就藏有13000多件,且都是精品,不但数量比现存在中国的多,质量更是远胜之。因为,这些现在留存国内的都是当初西方人挑剩下来的呢。
不光这些名品有,就是一些不那么著名的艺术品大英博物馆也藏有。例如这里有清朝的体仁阁大学士刘墉(即刘罗锅)的草书真迹。我们有位学者甚至在这里发现了大量清代早期苏州木版套色年画,那些年画虽然只是民间艺术品,但其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至于这大量的文物是怎么给弄到了英国的,原因不言而喻,一部国之衰弱史矣!
若问我们能收回这些文物吗?答曰:不能!历史就是历史,到现在它已经成为无法改变的现实。
我们能做的也许只是像某位参观大英博物馆的同胞,他看到如此多的国之瑰宝被人家拿出来扬扬得意地炫耀,不由义愤填膺。于是,当他看到里头那些捐款箱时——大英博物馆是免费的,但希望参观者们自愿捐些钱来贴补它浩大的开支。这位同胞,不是吝啬而是出于义愤——一个便士也不捐!
在所有景点之中,大英博物馆是最费时间也最累的,终于也逛完了,怀着沉重的心情出来后,我们下一个目标是哪里呢?
英国国家权力的核心、政府首脑的老巢——唐宁街10号。
唐宁街10号在大英博物馆之南,特拉法加广场附近的唐宁街上。从外表看上去,唐宁街并不突出,不但不突出,简直平凡之极:一条只有百来米长的小街,走路几分钟就过去了,宽10多米,两部汽车对开就排满了,路也没有任何特别之处:黑色的路面,两边高一点的是人行道,上面竖着几杆街灯,街边连树都没有。
唐宁街10号的外表也一样平凡:一栋三层楼房,外墙连粉刷都没有,一块块砖砌起来,中间的白灰泥清晰可见。墙外边还围了一道人那么高的难看的铁栏杆。门也很普通,一不宽二不高,谈不上半点气派。这是一扇木门,上面有个狮子头的铁门扣。门顶部有一个阿拉伯数字“10”,下面是一个信箱,再下面有一个开门的球形捏手。如此而已,看得出同一个普通的伦敦市民之家有什么区别吗?
当然作为首相的官邸,它也不是完全没有一点特别:一是它临街的窗口永远挂着厚厚的窗帘,从外面看不到里头的任何东西。二是那扇普通的木门前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永远站着头戴黑色高帽的警察。
唐宁街因英国外交家乔治·唐宁爵士而得名,唐宁街10号原是1680年建造的一所私人住宅,后来归属英国政府,英王乔治二世把它赐给财政大臣罗伯特·沃波尔爵士,当时英国政府尚无首相之职,财政大臣是实际的政府首脑。后来英国议会通过“国王大臣法”设了首相一职,唐宁街10号就一直作为英国首相官邸,成了英国政府的代称。从那以后,唐宁街10号内部曾进行过多次整修,不过除增加了国宴厅和早餐厅外,房子基本上保持原样:它一直是一幢样子普通的三层灰砖建筑,共有60多个房间,楼下是内阁会议室,通向会议室的楼梯旁悬挂着历任首相的油画像,二楼是首相及其家属的住所。整栋楼里最值钱的东西是几幅还算名贵的油画,大都是从博物馆和画廊借来摆摆的。
看了这样的首相官邸您有什么感想?前面我们在讲英国的人文地理时说过首相是英国最有权势的人物:他是行政首脑,掌管国家从内政到外交的一切事务,又是军队的实际统帅,相当于法国的总统与总理权力之和。此外,首相还是执政党的首脑。而且我们不要忘了,英国还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一个如此强大的国家的首脑竟然住在如此平凡的地方!
简而言之,在英国做首相真寒碜哪!可又有多少国家能如此呢?
您听说过“大本钟”吧?在伦敦它算得上是鼎鼎有名的。这个大本钟就是我们下一步要参观的项目。不过,我们可不是专门去看大本钟,我们是顺便去看看大本钟!
从唐宁街10号往南不远,有一座庞大而高耸的建筑群——威斯敏斯特宫,就是我们这次伦敦之旅的第五个目标了。
威斯敏斯特宫依泰晤士河岸而建,当我们乘船自泰晤士河缓缓游过时,看到威斯敏斯特宫仿佛是漂浮在水面上,可它又是那样庞大,仿佛是漂浮在水面上的一座城市呢。它与大本钟是伦敦的标志。
据说最早在威斯敏斯特宫所在地建宫殿的是11世纪早期的克努特大王,他是丹麦人,后来做了英国的国王。威斯敏斯特宫最早的建筑者则是“忏悔王”爱德华,他与克努特大王是同一个世纪的人。他所建的威斯敏斯特宫规模已经相当巨大,被称为“无双的建筑”。继爱德华一世之后英国国王“征服者”威廉又对它进行了扩建。
自从爱德华一世以来它一直是英国的王宫,直至16世纪的一场大火把它烧了个体无完肤,王室才被迫迁离。
这次大火还没有把它烧光,经过一番修葺之后,不久这里又成了英国议会的会址,从此该功能就再也没有变过了。不过这可不意味着威斯敏斯特宫从此太平。又过了300来年,1834年,一场大火又起,据说是因为有人在炉子里大量焚烧政府文件而引起的,这一场大火更厉害,将威斯敏斯特宫几乎烧成白地,只保住了最重要的威斯敏斯特大厅和圣斯蒂芬教堂。
两年后,古典主义建筑师C.巴雷爵士受命设计新的威斯敏斯特宫,1840年开始动工,经过近30年的施工后才完成。
又过了几十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为了征服英国,希特勒对伦敦狂轰滥炸,目标突出的威斯敏斯特宫自然不能幸免,一颗颗巨型炸弹落在了它的头上,最严重的一次是1941年5月10日,那一次它接连被十多颗炸弹击中,并引发了灾难性的大火,大批建筑被炸毁烧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顽强的英国人再一次重建威斯敏斯特宫,1950年时重建工作完成,议员们又在这里商议国家大计。这已经是威斯敏斯特宫第三度重建了,但愿是最后一次。
现在,整个议会大厦占地约3万平方米,全长近300米,有上千个房间,仅走廊长度就达3000米,还有100多处楼梯、10多个内院与10多座大厅。
威斯敏斯特宫的结构大体如下:整个建筑呈南北走向,南北长而东西宽,沿泰晤士河西岸而建,因此它的东面濒临泰晤士河,占了一长段堤岸。其主体建筑共分东西走向的三排,每一排都有高耸的哥特式塔尖,中间以七座横楼相连。最南边一排的主要建筑是高耸的维多利亚塔,它高100余米,是威斯敏斯特宫最高的建筑,用来存放议会重要的文件档案,塔下面有一扇王门,专供国王或女王进议会时用。
从王门进去后,就是皇家走廊了,过了走廊就是议会上院,上院的建筑与布置均十分华丽,长近30米,以红色为基调,像里头贵族议员们的打扮一样。穿过上院继续往北是中央大厅,这里是中排建筑了,除了中央大厅还有圣斯蒂芬门、圣斯蒂芬教堂和威斯敏斯特大厅。威斯敏斯特大厅长60余米,高近30米,以橡木为梁,是现存威斯敏斯特宫中最古老的部分,白天举行议会例会时,它上面的塔尖便飘扬起一面英国国旗。这里也是下院的所在,下院没有上院那么华丽,以绿色为基调,长只及上院的2/3,幸好它的权力比上院大3倍还不止,否则议员们说不定不服气呢。
最北面的一排里有威斯敏斯特宫最有名的建筑——大本钟。
大本钟在威斯敏斯特宫最北端,外面看上去是一座高耸的塔,上面有尖顶,最特别的是尖顶下面的那个大钟,这就是有名的大本钟了。
大本钟称得上是全世界最有名的一口大钟,它以巨大与准确而名闻世界:装它的钟楼高近百米,钟本身重达13吨,钟盘直径达7米,用300块乳白色玻璃拼镶而成,时针长近3米,分针长4米多,下面的钟摆重300多公斤。
它由E.贝克特设计,由本杰明·霍尔爵士主持建造,于是人们便称它为本杰明钟,又由于它大,便成了大本杰明钟,简称“大本钟”。
每走完一小时,大本钟都会发出深沉而铿锵的报时声,袅袅余音,全伦敦都可听到。
不,全世界都可以听到,因为英国广播公司会将这个声音通过无线电传向四面八方,如果你收听BBC,说不定也会听到呢。
我们中国人,尤其是香港人,习惯把威斯敏斯特教堂称为西敏寺,它与大本钟就隔一条马路,名字也差不多,简直是一体。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英国国教圣公会的教堂,正式名称为“圣彼得联合教堂”。它的最前身是9世纪时撒克逊国王塞伯特所建的本笃会隐修院,10世纪时英王埃德加在这里正式建造了一所教堂,由本笃会修士主持。11世纪时“忏悔王”爱德华下令扩建,后来建成耳堂,又建成中殿。现在的哥特式风格教堂是13世纪时由亨利三世重建的,为此他拆毁了旧教堂的大部分。后来经过历代不断扩建,渐渐成了今天宏伟的样子。18世纪时建成的两座钟楼是最后添加的建筑物。
今天的威斯敏斯特教堂有圣殿、翼廊、钟楼等,若从飞机上看下去,整个教堂平面呈十字架形,长近160米,宽20余米,中间的大穹顶高30余米,外面的钟楼高近70米,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从外表看,威斯敏斯特教堂并不特别突出,我们也用不着特意介绍它,它的特点在于里面及其功能。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英国最高贵的地方之一,它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英国历代君王的加冕处;王室成员的婚礼也一般在这儿举行。例如1947年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与她的远房表兄、希腊与丹麦王子菲利普就是在这儿举行了婚礼,50年之后,她的长子查尔斯王储同戴安娜王妃也是如此。
它的第二个功能是,自从“征服者”威廉之后的历代君王中,除了连尸体都找不着了的爱德华五世,都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
在重建于1557年的圣爱德华小教堂内,有英王加冕宝座,它高踞于大祭坛前面的高台上,宝座下有一块被称作“斯库恩”的圣石,原是古苏格兰国王传统的加冕宝座,后来英格兰人征服苏格兰后,就把它抢了过来,放在君主的加冕宝座下,作为镇国之宝。这里还为1940年的英德空战中牺牲的皇家空军战士建了一座小教堂,彩色玻璃上绘有当年参战的68个空军中队的队徽。在教堂地窖中还有一个博物馆,陈列着安放在无盖棺材中的国王、王后和贵族们的雕像,其中有爱德华三世古老的雕像,他变形的嘴巴与脸部好像在告诉参观者他是突发中风而死的,十分传神,只是有些恐怖。前面谈过的特拉法加海战中战胜拿破仑并以身殉职的纳尔逊的雕像也在这里。
比国王们的墓室更值得瞻仰的是另外一些人,这些人不是因为他们高贵的血统,而是因为他们伟大的成就而得以长眠于此。
一块块洁白的大理石墓碑上镌刻着许多我们熟悉的名字,如牛顿、达尔文、瓦特、丘吉尔等,特别地,教堂里还有一个“诗人角”,是诗人和作家们的墓地,如乔叟、狄更斯、哈代等都在这个角落安眠。这些人有的我们已经在“西方通识丛书”各卷中说过,有的将要说。
离开威斯敏斯特教堂后,往西走没多远就到了白金汉宫。
白金汉宫也许是最受游客们青睐的地方,因为这里居住着一个大家最想一睹风采的人物——英国女王。
白金汉宫于18世纪初由白金汉公爵始建,故名,后来英王乔治三世为他的王后买下了它,从此又称“女王宫”。19世纪时乔治四世自己搬了进来,改作王宫,并加以改建。从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起,英国的君主们,包括现在的伊丽莎白二世,都生活在这里。
几乎每一代君主都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把王宫加以扩建改造,幸好这些君主们都是些有品位的人,因此现在的白金汉宫虽然各处色调与情调都不尽一致,小地方建筑式样五花八门,好像打了补丁一样,但总体来说依旧富丽堂皇,气派十足。
总的来看,白金汉宫是一片四方形的大房子,四周围着修饰得挺漂亮的铁栅栏。正面主体宫殿长100多米,其余三面各有三幢附属宫殿,中间形成一个大院子。当外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们访问英国时,女王就在这个院里陪同他们检阅海陆空三军仪仗队。
正对大门的主宫顶上经常高高飘扬着一面英国国旗,这表示女王正在宫内,否则就只有旗杆。
在白金汉宫前面有一个宽敞的广场,中央屹立着伊丽莎白二世的高祖母维多利亚女王的镀金坐像,金光闪闪,周围辅以四组石雕群。纪念碑的正前方是一条宽敞、平坦、笔直的咖啡色柏油大道。xǐυmь.℃òm
白金汉宫不但外表相当壮丽,里面的装饰更是豪华,有宴会厅、典礼厅、音乐厅、画廊、图书室等600多间。面向大门的正殿是宫廷的办公室和国宾馆,北殿是王室成员居住的地方,南殿有女王美术馆,美术馆画廊长近50米,陈列着王室收藏的大量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品,伊丽莎白二世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女性。
许多游客来白金汉宫的目的之一是要看看著名的皇宫卫队换岗仪式,从4月到9月的每天上午11点半,那些身着黑色或红色华丽军服、戴着高高的黑熊皮帽或金盔、骑着白马或黑马、有的还披着大红袍的御林军,踏着正步,吹着号子,用一整套复杂的、甚至花里胡哨的仪式来交接班,这成了伦敦最有名的景致之一。
如果您想进到白金汉宫去,这也是可能的,现在白金汉宫已经开放,不过您要有耐心,由于想参观的人实在多,要大排长队才行。
当然啦,如果您没时间,也有一个办法——偷偷溜进去,这种可能性当然微乎其微,不过也不是没有可能。例如1982年的某一天,一个精神有问题的男人不知怎么竟然躲过了戒备森严的禁卫,一直溜进了皇宫最深处——女王的寝宫。像在大街上同一个普通陌生女士搭讪一样同女王聊了起来,女王呢,不愧是女王,没露出丝毫不安、愤怒与蔑视,而是耐心地陪这个不速之客聊天,还拿出点心招待他,直到半小时后卫兵过来将他请了出去。
逛完白金汉宫之后,本来我要走了,但突然记起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西方游客一般不会去,作为来自中国的游客却是应该去凭吊一番的。
它就是马克思墓。
马克思墓在海格特公墓内,海格特公墓位于伦敦西北一座山丘上,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去世后就被埋在这里。马克思的墓不难找,进了公墓,顺着一条铺着沙石的主道前行,未到拐角的地方赫然出现在面前的就是马克思的头像。
当初,马克思刚去世时,他对于历史的影响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他的墓也没有得到特别的保护,如今只剩下一块普通的碑石。后来,为了纪念这位全世界无产者的导师,英国共产党于1954年为他建了一座新墓,选了墓区最醒目的位置,据说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各国共产党都为之捐了款。
新墓的墓碑高约3米,是一根坚固的花岗岩方柱,顶端放置着马克思的青铜头像:大胡子,毛发蓬蓬,一双深邃智慧的眼睛凝视前方。墓碑两侧各镶一个青铜花环,正面上方镌刻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中的名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下面刻着马克思的名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结束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墓碑前有一块绿地,用护栏精心围了起来,背后则是高大挺拔的常青树,金色的阳光穿过枝叶的缝隙射下来,洒落在花岗岩的碑体上,分外肃穆。
在伦敦,海格特公墓是最大公墓之一,占地相当广,有5万多座墓碑,埋葬了十多万人,其中不乏名人,但只有卡尔·马克思墓前终年有人献花。现在我们也来了,在告别伦敦之前,我们来这里,在这个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千千万万中国人命运的人的墓前,徘徊良久,沉浸在对历史与命运的思索之中。 蓝星,夏国。
肿瘤科病房,弥漫着医院独有的消毒水味道。病房是单人间,设施俱全,温馨舒适。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可对于孑然一身的路遥来讲,却是无人问津的等死之地。
他是癌症晚期,靠着意志力撑到现在,但也只是多受几天罪罢了。
此刻,路遥躺在病床上,怔怔望着床头柜上的水杯,想喝口水。
可他拼尽全力却无法让身体离开病床。剧痛和衰弱,让这原本无比简单的事情成了奢望。
这时,一道幸灾乐祸的声音响起:“表哥~你真是狼狈呢。连喝口水都得指望别人施舍。”
一位英俊的年轻男子悠闲坐在病床前,翘着二郎腿,眼睛笑成一道缝。
“你求求我,我给你喝口水如何?”
路遥面无表情,一言不发。自从失去了自理能力,一帮亲戚的嘴脸已经见多了,不差这一个。
男子起身,将水杯拿在手里递过来,“表哥别生气,我开玩笑的,你对我这么好,喂你口水还是能办到的。”
说完话,他将水杯里的水,缓缓倒在路遥苍白消瘦的脸上。
被呛到,路遥无力的咳嗽几声,好在少量的水流过嗓子,让他有了几丝说话的力气: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张鑫,为什么?我从未得罪过你。你去星盟国留学,还是我资助的!”
张鑫将水杯放下,不紧不慢的说:“谁让你这么古板呢,只是运点感冒药罢了,又不犯法,你非得千方百计的拦着。”
路遥脸上闪过一丝了然之色,道:“张鑫你这垃圾,狗改不了吃屎。将感冒药运到国外提炼毒品……咳咳……”
张鑫理了下领带,笑道:“你别血口喷人啊,我可是国际知名企业家。这次回国,‘省招商引资局’还打电话欢迎我呢~”
路遥叹了口气,现在的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索性闭上眼睛不再说话,安静等待死亡的到来。
但张鑫却不想让眼前饱受病痛折磨、即将离世的表兄走好。他附身靠近,悄悄说道:琇書蛧
“表哥啊~其实呢,我这次回国主要就是见你一面,告诉你一声——你的癌,是我弄出来的~”
路遥陡然挣开眼,“你说什么!”
张鑫笑眯眯的掏出个铅盒打开,里面是件古怪的三角形饰物,仅有巴掌大小,中间是只眼睛似的图案,一看就很有年代感。
“眼熟吧?这是我亲手送你的,货真价实的古董。我在里面掺了点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就会变成你现在这副鬼样子。”
路遥马上认出来,这是自己很喜欢的一件古物,天天摆在书桌上,时不时的把玩,没想到却是要人命的东西!
他伸出枯枝似的手臂,死死的抓住眼前人的胳膊!“你……”
“别激动~表哥,我西装很贵的。”张鑫轻松拿掉路遥的手,小心的捏起铅盒,将放射性饰物塞进他怀里。
“我赶飞机,得先走一步。你好好留着这个当做纪念吧,有机会再去你的坟头蹦迪~”
说完话,张鑫从容起身离开。临走前,还回头俏皮的眨眨眼。他原本就男生女相,此时的神态动作居然有些娇媚。
保镖很有眼力劲,赶紧打开病房门。同时用无线耳麦联络同事,提前发动汽车。
~~~~~~~~
路遥只能无力的瘫在床上,浑身皆是钻心剜骨般的剧痛,还有无穷悔恨、不甘。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但很快,剧痛渐渐消失,只剩麻木,路遥隐约听到过世的双亲在喊他。
就在路遥的身体越来越飘,即将失去意识时,胸口突然阵阵发烫,将他惊醒。
从怀中摸出那三角形饰物,发现这玩意变得滚烫无比,还在缓缓发光!
秀书网为你提供最快的西方地理通史更新,第二十章 伦敦行免费阅读。https://www.xiumb9.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