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翻页 夜间
秀书网>穿越小说>世界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第七篇 经济英才
  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因其著作《国富论》被称为经济学鼻祖。

  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的寇克卡迪。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亚当·斯密,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的女儿,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

  亚当斯密常想事情想得出神,丝毫不受外物干扰,有时也因此发生尴尬的事情。有一次,亚当斯密担任海关专员时,有次因独自出神而将自己公文上的签名不自觉写成前一个签名者的名字。亚当斯密在陌生环境发表文章或演说时,刚开始会因害羞频频口吃,一旦熟悉后便恢复辩才无碍的气势,侃侃而谈,而且亚当斯密对喜爱的学问研究起来相当专注、热情,甚至废寝忘食。

  1723~1740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期间,他完成了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740~1746年间,亚当·斯密赴牛津大学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

  1750年后,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不仅担任过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还兼负着学校行政事务,一直到1764年离开为止。这时期中,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而后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3年,《国富论》已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3年时间润饰此书,1776年3月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1778~1790年间,亚当·斯密与母亲和阿姨在爱丁堡定居,1787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荣誉校长,也被任命为苏格兰的海关和盐税专员。1784年亚当·斯密出席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任命仪式,因亚当·斯密之母于1784年5月去世,所以迟未上任,直到1787年才担任校长职位至1789年。亚当·斯密在去世前将自己的手稿全数销毁,并于1790年7月17日与世长辞,享年67岁。

  亚当·斯密并不是经济学说的最早开拓者,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许多也并非新颖独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完全可以说《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该书的伟大成就之一是摒弃了许多过去的错误概念。亚当斯密驳斥了旧的重商主义学说,这种学说片面强调国家贮备大量金币的重要性。他否决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观点,提出了劳动的基本重要性。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重点强调劳动分工会引起生产的大量增长,抨击了阻碍工业发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断的政治限制。

  18世纪结束以前,《国富论》就已出了9个英文版本。人们以“一鸣惊人”来形容《国富论》的出版,并一致公认亚当·斯密是一门新学科——政治经济学的创始者。亚当·斯密因此而声名显赫,被誉为“知识渊博的苏格兰才子”。当时英国政府的许多要人都以当“斯密的弟子”为荣。国会进行辩论或讨论法律草案时,议员们常常征引《国富论》的文句,而且一经引证,反对者大多不再反驳。《国富论》发表之后,被译为多国文字,传到国外,一些国家制定政策时都将《国富论》的基本观点作为依据。这本书不仅流传于学术界和政界,而且一度成为不少国家社交场合的热门话题。

  《国富论》远远不是一部通常所认为的学术论文。虽然斯密也劝说放任自由,但他的论证却更多地是反对政府干预和反对垄断;虽然他赞扬贪欲的结果,却又几乎总是鄙视商人的行为和策略。他也不认为商业制度本身是完全值得赞美的。

  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亚当·斯密第一次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把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如果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里,那么它在道义上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

  ——亚当·斯密

  战后繁荣之父凯恩斯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1883年6月5日,凯恩斯生于英格兰的剑桥,14岁时以奖学金入伊顿公学主修数学,曾获托姆林奖金。凯恩斯的祖上是英国的贵族,父母在剑桥大学任教。凯恩斯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他们在他身上付出了很多,也对小凯恩斯寄予了很高期望。凯恩斯果然不负所望,从伊顿公学毕业,就取得了国王学院数学和经典著作的奖学金。1905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并获得数学学士学位。1906年凯恩斯通过公务员考试,到外交部的印度办公室工作。两年后,申请国王学院的数学研究员职位,但没有成功。

  不久,剑桥大学向他提供一个教学一般经济学的研究员职位,这个职位一直保留到他去世。凯恩斯主讲的众多课程中有一门是每周一次的关于印度货币和金融方面的课程。后来,凯恩斯专门研究货币、信用和价值。这段时间,他也写了一些书,主要是在概率论方面,他的经济学方面的第一部著作是《印度的货币和金融》。

  1909年,凯恩斯创立政治经济学俱乐部并因其最初著作《指数编制方法》而获“亚当·斯密奖”。1911~1944年凯恩斯任《经济学杂志》主编,1913~1914年任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任皇家经济学会秘书,1919年任财政部巴黎和会代表,1929~1933年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1942年被进封为勋爵,1944年出席布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并担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

  凯恩斯是一个真正拥有胆识的卓越学者。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作为英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凡尔赛会议时,抗议协约国对于德国的经济制裁过于苛刻而中途辞职。1919年凯恩斯发表了《和平的经济后果》,预见了日后德国民族主义情绪的暴涨和因此导致的灾难。他于1921年所作的博士论文《概率论》成为统计学的经典之作。针对当时席卷西方的经济大萧条,凯恩斯于1930发表了《货币论》,于1936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总论》,尤其是后者提出了“诊治”大萧条的处方,并创立了研究国民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并与研究个体消费行为和生产行为的微观经济学和对经济现象作统计分析的计量经济学构成了经济学完整的三位一体。

  面对大萧条时需求不足和严重的失业现象,凯恩斯在《总论》中提出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政府可以通过建设桥梁、大坝等公共项目,雇用失业人员。这批人就业后用领取的工资购买食品等货物,从而刺激了对这些货物的需求,生产这些货物的厂家又会雇用更多的人。这些就业人员又刺激了另一轮的需求,增加了另一些人的就业。

  凯恩斯原是一个自由贸易论者,直至20世纪20年代末仍信奉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认为保护主义对于国内的经济繁荣与就业增长一无可取。1936年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出版时,凯恩斯一反过去的立场,转而强调贸易差额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相信保护政策如能带来贸易顺差,必将有利于提高投资水平和扩大就业,最终导致经济繁荣。

  在《通论》中,凯恩斯由投资乘数原理出发,对贸易差额与国民经济盛衰的关系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投资的乘数作用表现为一个部门的新增投资,不仅会使该部门的收入增加,而且会通过连锁反应,引起其他有关部门的收入增加,而且会通过连锁反应,引起其他有关部门追加新投资获得新收入,致使国民收入总量的增长若干倍于最初那笔投资。而一国的总投资既包括国内投资也包括国外投资,“增加顺差,乃是政府可以增加国外投资之唯一直接办法;同时若贸易为顺差,则贵金属内流,故又是政府可以减低国内利率,增加国内投资动机之唯一间接办法。”除此之外,凯恩斯还强调贸易顺差本身对国民经济的作用亦犹如投资。

  凯恩斯还有另外两部重要的经济理论著作,是《论货币改革》和《货币论》。这两部著作是其研究货币理论的代表作,但均未能脱出古典货币数量论的窠臼。

  很多年来,关于凯恩斯的学术思想及其影响的争论一直没有偃旗息鼓,关于他的赚钱技巧和艺术修为如何高妙的传言可谓神乎其神,就是关于他与芭蕾舞演员莉迪娅的爱情甚至他早年的同性恋问题也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

  1946年4月21日,凯恩斯猝死于心脏病,享年63岁。凯恩斯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一度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等美称。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凯恩斯

  经济学家的思想无论对错,都比人们想象的有力量。那些自认为自己不受任何一种经济学思想支配的人,其实可能就是某个已蹩脚经济学家的思想俘虏。

  ——凯恩斯

  钢铁大王卡内基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AndrewCarnegie,1835—1919)的墓碑上刻着一行字“这里躺着一位善用比自己能力更强者的人”。然而,使他在200年之内深入人心的并不是他的这句话,而是那一句影响了整个西方人财富观的不朽之言:“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卡内基生于苏格兰邓弗姆林,幼时家贫,11岁随父迁至美国宾夕法尼亚洲阿勒格尼。13岁起打工,进过棉纺厂,当过邮电员。卡内基的伟人之旅是从捡起一分额外的业务开始。因为家庭贫寒,中学都没有读完的卡内基不得不走上社会。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匹兹堡负责递送电报。由于工资很低,他渴望能成为一名接线员,但是做接线员要求懂电报业务,为此,他晚上自学电报,每天早晨提前跑到公司,在机器上练习。有一天,公司忽然收到一份从费城发来的电报。电报异常紧急,但是当时接线员都还没有上班,于是,卡内基立刻跑去代为收了下来,并赶紧将其送到了收报人的手中。之后,他被提升为接线员,薪水也增加了一倍。由于接线员的工作相对轻松,卡内基有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习商业知识,这为他后来走上商业道路,并成为钢铁大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865年,卡内基创办了匹兹堡铁轨公司、火车头制造厂以及铁桥制造厂,并开办了炼铁厂,开始涉足钢铁企业。卡内基建立了一个面目全新的、囊括整个生产过程的供——产——销一体化的现代钢铁公司,改变了当时美国的钢铁生产经营极为分散,从采矿、炼铁到最终制成铁轨、铁板等中间环节层层加码,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的局面,一扫传统钢铁企业的弊病。

  1872年,卡内基引进成本低廉的酸性转炉炼钢法。到1873年底,他与人合伙创办了卡内基—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卡内基投资25万美元,在随后的20多年间,卡内基使自己的财富增加了几十倍。1881年,卡内基实现了童年的梦想,与弟弟汤姆一起成立了卡内基兄弟公司,其钢铁产量占美国的1/37。1892年,卡内基把卡内基兄弟公司与另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钢铁帝国——卡内基钢铁公司。他终于攀上了自己事业的顶峰,成了名副其实的钢铁大亨。他与洛克菲勒、摩根并立,是当时美国经济界的三大巨头之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卡内基钢铁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它拥有2万多员工以及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它的年产量超过了英国全国的钢铁产量,它的年收益额达4000万美元。卡内基是公司的最大股东,但他并不担任董事长、总经理之类的职务。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任用了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时至今日,人们还常常引用他的一句名言:“如果把我的厂房设备、材料全部烧毁,但只要保住我的全班人马,几年以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

  卡内基一生受教育不多,几乎是自学成才,并靠个人奋斗兴办铁路,开采石油,建造钢铁厂,终于成为亿万富翁。

  卡内基发迹后,俨然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个人奋斗的楷模。

  卡内基之所以受到世人的尊敬,不仅因为他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在事业成功之后,毫不犹豫地将赚得的庞大财富,几乎全部捐献给了社会公益事业。他的后半生,主要致力于慈善事业与世界和平。

  卡内基早在33岁的那一年,就在日记上写了下面的一段话:“对金钱执迷的人,是品格卑贱的人。如果我一直追求能赚钱的事业,有一天自己也一定会堕落下去。假使将来我能够获得某种程度的财富,就要把它用在社会福利上面。”

  1900年,年逾花甲的卡内基已经功成名就,卡内基踌躇满志,决定心安理得地退休,用自己的巨额财富去做他早已想做的事情。这一年,他在《财富的福音》一书中宣布:“我不再努力挣更多的财富。”于是,他毅然从他那蓬勃发展的钢铁事业中引退,以5亿美元的价格将卡内基钢铁公司卖给金融大王摩根。然后,他就开始实施他的把财富奉献给社会的伟大计划。

  1901年,即他引退后的第一年,他首先拿出500万美元为炼钢工人设立了救济和养老基金,以向帮助他取得事业成功的员工们表示感谢。接着,为帮助有志上进而家境贫穷的年轻人,他当年在纽约市捐款建立了68座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建设事业持续了16年,他总共捐资1200万美元,兴办图书馆3500座。

  第二年,他捐款2500万美元,在华盛顿创立“卡内基协会”,由美国国务卿约翰任会长,主要用来发展科学、文学和美术事业。该协会曾建造一艘“卡内基号”海洋调查船,修正了世界航海图。此外,还在加州山顶上建造威尔逊天文台来观察太空。对这个协会,卡内基在随后的一些年里一再追加资金,累计捐款达7300万美元。

  与此同时,卡内基在他的第二故乡匹兹堡创办了“卡内基大学”。后来,又在美、英各地捐资创办了各种学校和教育机构。这类用于建造教育设施的捐款,达9000万美元之巨。

  在随后的几年中,卡内基又设立了若干项基金。他捐资500万美元,设立“舍己救人者基金”,对在突发事件中为救助他人而牺牲或负伤的英雄及其家属予以奖励或救济。他捐资3900万美元,设立“大学教授退休基金”,以保障教育家的晚年生活。他还设立了“总统退休基金”和“作家基金”,对美国总统或作家的晚年给予资助。此外,他向11个国家提供了“卡内基名人基金”,并以1000万美元设立“卡内基国际和平财团”,专门资助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人们。

  1911年,年迈的卡内基夫妇由于10年来一直直接参与捐献工作,身心都深感疲惫,因而,卡内基决定再以仅余的1亿5千万美元设立了“卡内基公司”,让公司人员代理他们的捐献工作。

  直至生命结束之前,卡内基都在为社会奉献着他的财富,其捐献总额高达3亿3千多万美元。当然,在他身后,“卡内基公司”及各项卡内基基金依然在实施他的捐献计划,况且这笔巨款还会不断地增加利息,或赚进红利,实际上他在世界上捐献的数额远大于这个数字。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卡内基

  如果把我的厂房设备、材料全部烧毁,但只要保住我的全班人马,几年以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

  ——卡内基

  世界汽车之父卡尔·本茨

  几乎是在每一个国家,人们一看到带有三叉星标志的汽车,便知道它叫“奔驰”,同时报以倾慕而赞叹的目光。因为在大众的眼里,“奔驰”就是高品质和权势的象征。

  戴姆勒·奔驰公司有今天这么辉煌的成就,是与它的创始人在汽车业所作的杰出贡献分不开的。他就是被誉为“世界汽车之父”的卡尔·本茨(KarlBenz,1844—1929)。

  卡尔·本茨,1844年11月25日出生于德国巴登。他的父亲是一位火车司机,也许是受父亲职业的熏陶,本茨打小就在机械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不但喜欢动脑筋,而且勤于动手,常常自己捣鼓些小玩艺。从少年时代开始,他就在家乡喀鲁斯的一所综合技术学校学习数学和机械学。

  1877年,本茨33岁那年。有一天,他看见一个朋友骑着一辆时髦的自行车,他立即被这辆车吸引住了。经他的再三要求,朋友终于同意把这辆自行车转卖给他。

  得到这辆车子后,一连几天,本茨对它爱不释手,天天摆弄。很快,他发现了这车的缺点。但如何来改进它呢?一天,正当他在琢磨这辆车的时候,他灵机一动,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要是把引擎装置安装在自行车的前轮上,不是就可以既消除了骑车人脚部的疲劳,又加快了自行车的行驶速度,而且其速度将会大大超过马车速度。”

  想到这里,本茨感到万分激动,他决定来一次勇敢的尝试,将内燃机与车轮结合在一起,制造出一辆前所未有的用引擎带动的自行车。这样的想法,在今天看来是完全可行、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在当时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值得一提的是,在欧洲,自瓦特发明蒸汽机以来,不少工程师在内燃机的运用方面已做出了很大的创举。例如,英国、法国早已开始用蒸汽内燃机来驱动船舶和火车,英国的斯蒂文逊发明了火车,但是他们所用的内燃机装置体积都非常庞大,不可能安装在自行车或马车等轻便车上。

  本茨为了能找到一种既体积小,又有极大牵引力的引擎,决定进行一次详细的调查。他将自己的工厂交给一位亲友暂为代管,收拾行囊,离别了妻子,独自一人走访全国各地,以便获取引擎研制的第一手资料。很是幸运,本茨的寻找很快就有了结果。在1876年,在德国还出现了另一件重要发明,那就是德国工程师奥格斯特·奥托研制成功出世界上第一台四冲程循环系统的无声燃气发动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积小。

  本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设法买来一台这样的新型内燃机。他带着机器匆忙赶回家,全身心地投入了对这一新型内燃机的研究中。这种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是将汽缸中易燃气体点火引爆,然后利用气体膨胀所产生的力量来推动汽缸中的活塞运动。如果把这种引擎装在车上,一经发动,活塞的运动就可通过连杆来带动车轮的传动轴,传动轴又可驱动车轮运转。经过将近一年的研究摸索,本茨在1878年成功地改进了这一新型内燃机,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这一引擎功能不错,不但体积小,其动力也增大了。本茨很想将这一成果推广起来,然而,要生产这种引擎,需要大量的投资。但本茨的小机械厂一向经营不佳,年年亏损,一直靠为别人加工物品和妻子贝尔塔变卖嫁妆、首饰来维持他的研究和一家四口人的生活,根本无法进行这种引擎的生产。于是,他设法找到了一个合伙人,帮助他生产销售这种引擎。

  在1879年,他终于成功了,研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空气压缩点火发动机。这种发动机被取名为“本茨发动机”,这是一台二冲程发动机,利用电火花塞点火,使由汽油等组成的压缩混合空气与火花接触爆炸,产生动力。它不但体积小,而且力量相当大。他的这一发明是意义深远的,至今,他的“火花塞点火”原理仍被世界上的许多汽车所采用。

  1886年1月29日,这是一个不但在汽车史上也是在人类文明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日子,在这一天本茨获得了“汽车制造专利权”。他经过长达两年之久的时间,进行了反复多次的试验、失败、再试验,终于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辆由汽油发动机驱动的三轮汽车。因此1月29日被认为是世界汽车诞生日,1886年为世界汽车诞生年。

  在这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进行试车表演的那一天,清晨,天刚刚亮,远近闻讯而来的人们,黑压压的一大片,将试车场围了个水泄不通。谁都想看看这第一辆既不用马拉,也不用人费劲的车是何等风采。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本茨终于携带妻子出现在试车场上。他满面春风,很有绅士风度地向大家点头致意。半小时后,由本茨亲自上车开动了他多年梦寐以求的而今终于由他亲手研制出的第一辆由引擎驱动的三轮车。车子启动了,全场的人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在这一片欢腾气氛中,第一辆汽车的试车表演获得了完全的成功。

  1888年9月12日,在慕尼黑“发动机和机械加工展览会”上,第一辆奔驰车公开亮相了,当人们目睹一辆无马的三轮马车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奔驰于广场、大街上时,所有的人都感到万分惊喜。而今,这世界上出现的第一辆汽车仍然陈列在德国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内,成为德国人民的骄傲。本茨的汽车发明让世人领略了未来世界的新奇,不但如此,他和他太太还为把汽车推向了市场,促成汽车商业化方面作出很大贡献。他的第一辆汽车刚开始出现在大众面前时,人们对这辆汽车的“可行性”还多少持一点儿怀疑,它甚至被一些人讥讽为无用的怪物。然而,本茨太太,这位勇敢的女性,为让人们了解她丈夫的发明的伟大意义——它将给人类交通带来极大的方便,并将在世界交通工具发展史上写下全新的一页——在1888年8月,她带上两个孩子,驾驶这辆车,从曼海姆镇出发,中途在维斯洛赫添油加水,最后成功地把车开到普福尔茨海姆镇上去拜访亲戚,全程144公里。

  在发明汽车的过程中,本茨的勇气令人十分钦佩。首先,他甘心清苦,埋头于自己的发明工作。其次,他果敢地摒弃了在技术上已十分成熟的蒸汽机而选用了自己并不被人看好的内燃机作动力,反映了他在观念上的巨大转变。再次,他既能开发生产反映汽车技术最高水平的“高档车”,又能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普通车”,为公司赢得可观的利润,说明他既有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又有企业家的经营技巧。

  我们现在所提到的奔驰汽车公司并不是由本茨先生一人创办的,它是两大汽车巨人的合作,他们就是汽车发明的鼻祖卡尔·费利特里奇·本茨(KarlFriedrichBenz,1844—1923)和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iebDaimler,1834—1900)。1926年这两大汽车公司合并为一家形成了戴姆勒·本茨公司。此时戴姆勒早已去逝,而本茨也已经是82岁高龄了。然而造化弄人,这两位汽车发明巨匠不知什么原因,虽然两人分别在仅距80km的两座小城内,却从未见过一次面,成为汽车史上的一大憾事。但他们的继承人不负众望,使两位伟人所开创的事业得以发扬光大,使奔驰汽车公司成了世界上第一流的汽车公司。

  与政府修好,是最大的公关。把握政策,是最大的效益。这是企业保证自己生存环境的必然。

  ——卡尔·本茨

  发明的过程比发明的结果美好千倍。

  ——卡尔·本茨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

  在全世界,“汽车之父”只有卡尔·本茨一人,同样,享有“汽车大王”之美誉的也只有亨利·福特(HenryFord,1863—1947)一人,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他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汽车时代。

  福特出生于1863年7月30日,父母是来自爱尔兰的移民,拥有一座农庄,他是6个孩子之长。福特从小就对机械感兴趣,12岁时他花了很多时间建立了一个自己的机械坊,15岁时他亲手造了一台内燃机。他自小就对从事农事颇有怨言,反而对鼓捣机械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因此而闯过不少次祸,幸运的是,父母对他的“胡闹”从来没有任何埋怨。

  1879年,福特离开家乡去底特律做机械师学徒工,17岁那年,他独自一人到位于底特律的密西根汽车制造公司上班去了。但在这家拥有2000人的底特律最大的工厂,福特只工作六天就辞职不干了,原因是“该公司优秀的的员工需要花费好几个小时才能修复的机器,我只要30分钟就可以修好,因而其他员工对我十分不满”。后来,他又先后从事过机械修理、手表修理、船舶修理等工作,并且还一边工作一边参加夜校学习,以便将来能够“不屈居于人下被别人利用而过一生,自己开一家制造机械的工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还告别了富庶而温馨的家,到爱迪生电气公司边工作边学习电气知识。

  1893年冬天,福特先生对内燃机的兴趣驱使他开始组装一个小型单管汽油机模型。从那时起,他开始踏上成为汽车发明者的旅程。第一个福特牌的发动机诞生在位于底特律巴格雷大街58号福特家厨房中的一张木桌上,这辆第一款福特汽车在1896年6月完成,在为汽车做了最后的润色,并在深夜进行了成功的试驾。

  在此时期,福特同时还设计和制造了一些赛车。这些赛车中的其中一辆在1901年10月10日举行的世界锦标赛中击败了被人们看好的对手,夺得第一场汽车比赛的胜利。

  1903年,福特参与组建了福特汽车公司,开始在麦克大道一间改建的四轮马车工厂生产A型车。并于1906年成为公司的董事长。

  1903年到1908年之间,福特和他的工程师们狂热地研制了19款不同的汽车,并按字母顺序将它们命名为A型车到S型车,其中有一些只是试验性车型,从未向公众推出。有的有两个或四个气缸,有一辆拥有六个;有的使用链式传动装置,有的则是轴式传动装置,这些汽车最终成了T型车的技术基础。

  1920年中T型车的销售量开始减小。原因之一是其他汽车商引入了贷款购车的体系,而且其他车中的新型的机械系统是T型车所不具有的。尽管他的儿子埃兹尔·福特一再企图说服他,但福特倔强地拒绝在T型车中加入新的系统(因为新系统使车价上涨,这样一来顾客就买不起车了),也拒绝引入贷款的体系(因为福特认为这个做法对经济不利)。

  1926年T型的出售量剧减使福特认识到他儿子一直在坚持的主意是对的:他们需要一个新的车型。福特主要从事发动机、车体和其他机械装置的设计,在这些方面他有丰富的技术经验,他的儿子主要进行外形的设计。埃兹尔·福特也克服了他父亲一开始的反对引入了液压刹车系统。这个合作的结果是非常成功的福特A型车。1927年12月被引入,到1931年就已生产了400万辆A型车。

  福特汽车公司的T型车不仅改变了世界,而且代表着至今仍推动福特汽车公司前进的,不断创新和客户至上的理念。福特希望T型车能够让人们买得起,操作简单,结实耐用。福特的目标是生产“全球车”。不论从哪方面讲,他都成功了。自1908年10月1日第一辆T型车交货以来,直至1927年夏天T型车成为历史,共售出1500多万辆。

  T型车的许多创新永远地改变了汽车制造业。流水组装线是福特于1913年在福特海兰公园工厂首创的。这不仅仅为汽车制造业,乃至整个工业界带来了伟大的变革,以此带来的生产效率促使福特公司还利于客户。

  T型车所固有的价值和随后的一些技术改进,使它在世界进一步趋于城市化之际成为最佳的个人交通工具。在生产期内及其后将近十年间,T型车通过好莱坞载入史册。T型车成了著名影星最青睐的汽车,也是好莱坞一些最棒的无声电影中的汽车明星。

  T型车据说是“舒服得像坐在家里,好用得像一双鞋子”。尽管“廉价小汽车”快成了T型车的代名词,但是人们说起它来还是满怀深情。因为它相对较小、价格低廉、简单轻便,于是就成了许多歌曲和笑话的主题。一本笑话集写道,T型车车主们总是拍拍钱包,心情平静地上路,对其正确选择充满自信。有一句话说得好,“努力超过一辆福特车没有用,因为前面总还会有一辆福特车。”

  作为领导者,雇主的目标应该是比同行业的任何一家企业都能给工人更高的工资。福特的工资观念体现了“开明的利己思想”:工人得到每天6美元的最低工资;工作时间率先由9小时缩短为8小时。他不主张雇佣“双职工”,因为母亲出去工作是“对小孩作孽”。“高工资”还有一个含义。经过分析,7882项工作中有4034项并不需要完全的身体能力,这成了福特工厂雇佣残疾人士的理论基础。上万名残疾人士平等地获取正常工资。

  除了工资,还有福利。享有福利的条件是:负担家庭生活的已婚男人,以及“生活节俭”的单身男人和抚养亲戚的妇女。

  高工资结合福利有助于实现低成本。工人对工厂有深厚的感情,提高效率、增产节约的创造性办法层出不穷。

  好的建议往往来自于认真工作的工人们。用高架传送装置把铸铁从铸造厂运送到机器车间,这为运输部节省了70个人。据估计,福特公司在节约上得到的收益超过四千万美元:如果每个零件都节省一分钱,一年的总数可达上百万美元。从清扫的垃圾中一年可以获取60万美元;采用一种特殊螺丝一年可节省50万美元……

  “工资解决了十分之九的精神问题。”福特总结道。“就像我们并不知道工资要高到什么程度一样,价格要低到什么程度我们也不知道。”

  福利的享有者甚至包括了客户。福特公司的利润由于资金周转快而长期保持在很高的水平。有一年的利润远比期望得多,于是公司自愿返还每一辆车的车主50美元。

  亨利·福特曾经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把自己的脚放入他人的鞋子里,进而用他人的角度来考虑事物,服务就是这样的精神,站在客人的立场去看整个世界。

  福特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这都是建立在他积年累月对汽车的热爱和对汽车技术的钻研之上的。

  1946年,“汽车金色50年”因为福特先生对汽车工业的贡献而授予他荣誉奖励。同年7月,有5000人参加了他83岁的生日聚会,为他欢呼。同年,美国石油学会将他们第一枚人类福利杰出贡献年度金奖授予了福特先生。

  福特先生是汽车工程师社团、美国汽车俱乐部以及底特律商务委员会的成员。他还著有《我的人生和工作》《今天和明天》以及《前进》三本著作,并被密歇根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授予工程博士学位。

  1947年4月7日,福特逝世于家中,享年83岁。他临终时有福特夫人和家中的服务人员在场。在他逝世的时候,当地正在发河水,河水漫过大地,导致了停电。在那一时刻,人们只能用老式的煤油灯烛照明,而这种景象与多年前他出生的一幕非常相似。

  要把为顾客服务的思想置于利润之上,利润不是目的,只不过是为顾客服务的结果而已。

  ——亨利·福特

  真正的产业理念不是为了赚钱,产业理念是一种服务性的观念,重复着一个有用的观念,满足成千上万人的需要。

  ——亨利·福特

  米老鼠之父华特·迪士尼

  有人说华特·迪士尼(WalterEliasDisney,1901—1966)靠一只老鼠而享誉全球,这的确不假。他创造的米老鼠形象几乎给世界上的每一个孩子都带来了欢乐。其他一些艺术形象,如唐老鸭、白雪公主、小鹿斑比等也都是孩子们心中的朋友。所以说,他是一位艺术家,也是一位伟大的动画制作家。但你也许不知道,这位制造欢乐的人,他自己的一生却充满了坎坷和艰辛及令人意想不到的另一面。

  1901年12月5日,迪士尼生于美国芝加哥的一个农民家庭,迪士尼在全家5个孩子中排行第四。他性情温和乖巧,比3个哥哥都漂亮,得到了母亲特别的宠爱,哥哥和妹妹也都很喜欢他。

  迪士尼的童年是在美国中西部大草原上的密苏里州堪萨斯马瑟琳镇仙鹤农场度过的,这里风景优美,景色宜人,在郊外常常可以看到生活在草原上的各种小动物。在这里,他最好的伙伴便是这些小动物。他还自己养了鸡鸭鹅等家禽,其中一只小猪是他最好的朋友,他给它取名为“波克”。“它特别爱恶作剧,在它想闹的时候,就跟一只小狗一样调皮,跟芭蕾舞演员一样灵活。它喜欢悄悄从背后顶我一下,然后高兴地哼哼着大摇大摆地走开;如果我被顶倒了,那它就更得意了。你记得《三只小猪》里的那只蠢猪吗?波克就是它的原型,我拍它的时候实际上是流着泪怀旧的。”多年后迪士尼回忆这段童年生活时这样说。

  童年的美好生活给迪士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极大地丰富了他的艺术想象,为其以后从事大量的艺术创作和设计艺术构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910年9月,迪士尼迁居堪萨斯市,开始了长达6年的卖报生涯。少年迪士尼靠当报童赚来的钱进了艺术学院读书,工作之余,他最喜欢的活动是画漫画。

  1917年9月,16岁的迪士尼进入芝加哥麦金莱中学读艺术函授班。后来担任他人的商品经纪人,之后便开始为动物卡通做广告,成为一名商业艺术家。1922年,迪斯尼成立了自己的动画创作室,其动画设计优美的造型以及迪士尼本人杰出的绘画能力、丰富的想象力,都使其动画事业获得了相当的成功。

  1925年7月,迪士尼和哥哥罗伊建立了赫伯龙制片厂,在这以前他拍摄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系列喜剧深受好评,这使他小有名气了。这时罗伊同艾迪娜结婚,这使本不着急的迪士尼再也按捺不住了。他看中了自己厂里的一位漂亮小姐莉莲·彭德丝。莉莲小姐出生于一个拓荒者的家庭,1923年从刘易斯顿的商业学校毕业,随后进了迪士尼的制片厂。她开始进厂的时候别人告诉她,切莫把自己嫁给迪士尼两兄弟中的任何一人,因为他们决心要当光棍。但莉莲却发现迪士尼是一个极富诱惑力与个性的青年。他总是留着小胡子,想使自己显得大一些,平时也总是胡乱地穿几件破旧而不合身的衣服,同一家电影制片厂的头头身份极不相称。当罗伊结婚后,迪士尼开始对莉莲展开追求,并经常开着他那辆破福特车送她回家。此后不久,当只有莉莲一个人工作的一个晚上,他走进描绘车间,第一次吻了她。

  1925年7月13日,他们在爱达荷州刘易斯顿结婚了。他们的婚礼之夜是在刘易斯顿开往西雅图的快车上。

  1926年迪斯尼将“迪士尼兄弟公司”的名称改为“华特·迪士尼公司”。第二年5月,他制作的《幸运兔子奥斯华》大受欢迎。1928年,迪士尼创造了著名的卡通形象米老鼠,而且亲自为其配音。此卡通系列拍成电影一经播出,在美国立刻引起了轰动。

  1928年5月,“米老鼠系列”第一集《疯狂的飞机》上映,这次创作使他获得了“米老鼠之父”的头衔。米老鼠使迪士尼比中国的孔子、英国的莎士比亚、法国的伏尔泰和巨大的人猿泰山还要出名。然而他也有自己的苦恼,两个最好的朋友在事业上背叛了他,他又得知无法生育,这些几乎使他想去自杀。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52年底。这年11月,他的第一部彩色卡通片《花儿与树》和“米老鼠系列”分别获得奥斯卡金像奖。这些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和财富。

  栩栩如生的造型,再加上迪士尼诙谐幽默的配音,令该片大获成功,迪士尼也因此名声大震,他的动画制作公司从而成为全美最受欢迎的公司。此后,迪士尼再接再厉,好戏连台,不断推出精品之作。1929年,他创作了《无聊交响曲》;1937年,出品了世界第一部彩色动画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1940年,出品《木偶奇遇记》;1941年出品《邓博》和《幻想曲》,而且还第一次为这些动画画面配上了音乐,使卡通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迪士尼开创了美国好莱坞电影史上的一个新时代,极大地丰富了这所艺术殿堂的内容。他的卡通电影已经传遍世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

  关于米老鼠形象的诞生颇有几分传奇色彩。年轻时的迪士尼孤独清苦,据说曾有一只四处觅食的老鼠成了他的宠物,迪士尼给他取名为莫提墨。1928年迪士尼在纽约的经纪商迫使他放弃原来的工作室而另起炉灶,焦急万分的迪士尼在乘火车回家的路上苦思,再创造一个新的卡通形象来重新开创他的事业。经过一番斟酌推敲,他决定以小老鼠莫提墨为主角。经过再三思考,他给这个卡通老鼠定名为米奇,这就是后来轰动全世界的米老鼠。

  在米老鼠诞生以前,迪士尼曾经创作过一只叫奥斯瓦尔德的长耳朵卡通兔形象,很受观众欢迎。1928年,就是米老鼠诞生的这一年,迪士尼和设计师们一起讨论,如何创作一个更可爱的卡通形象。他们把奥爱瓦尔特画在纸上,然后开始修改:把耳朵变圆,给短裤加上纽扣,给大脚穿上鞋子,双手戴上手套,再加上一条可爱的尾巴……不一会儿,一个可爱的老鼠形象就跃然纸上了!迪士尼眼前一亮,就是这只小老鼠!他的夫人莉连马上给它起了个响亮的名字“MickeyMouse”(米奇老鼠)这就是米老鼠的诞生过程。但也有人说,米老鼠的最初造型是由华特的伙伴伍培·艾沃尔斯执笔设计的。

  1957年6月18日,迪士尼创建了迪士尼乐园。一经推出,迪士尼乐园马上成为全美最受欢迎的娱乐公园。截止1966年,据统计,到迪士尼乐园观光旅游的人数达到了创记录的6700万。之后,继加利福尼亚的迪斯尼乐园外,奥兰多、东京、巴黎都建立了迪士尼乐园。迪士尼公司所带给人们的娱乐越出美国,走向世界。另外,迪斯尼还赞助成立了加利福尼亚艺术研究所,以不同的艺术风格去创造未来的艺术形式。

  在迪士尼色彩斑斓的一生中,他曾多次由于其创造性的艺术形式而获奖。1939年,迪士尼获得美国电影学会颁发的“学院奖”。此后,迪士尼又先后4次获得该项奖励。1965年,美国总统约翰逊授予迪士尼“总统自由勋章”,以表彰他对世界艺术的特殊贡献。

  我们不断前进,开拓新的视野,做新的创作,因为我们有好奇心,是好奇心不断将我们领向新的旅途。

  ——迪士尼

  如果不继续成长,就会开始走向死亡。

  ——迪士尼

  服装天才皮尔·卡丹

  皮尔·卡丹(PierreCardin,1922—)绝对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的传奇首先在于他的奋斗历程——从赤手空拳几乎是一无所有到世界顶级服装设计大师;他的传奇还在于让高档时装走下高贵的T型台,让服装艺术直接服务于老百姓;他曾三次获得法国服装设计的最高奖赏顶尖奖,在时尚界凤毛麟角,直到今天,还没有人能超越他。

  1992年,皮尔·卡丹作为唯一的服装设计师入选精英荟萃的法兰西学院,从而奠定了卡丹先生作为世界顶级服装设计大师的地位。他的传奇在许多人看来是他的商业成就,因为世界上几乎没有像皮尔·卡丹那样的先例,集服装设计大师与商业巨头于一身,他的商业帝国遍布世界各地,他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时尚领导者。他近年来的成就就在于他的社会活动,他完成了许多职业外交家所无法完成的功绩,为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和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最后,对于中国人民来说,他又是一个久经考验的老朋友,二十多年来,他以他独特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在欧亚大陆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皮尔·卡丹出生在意大利,小学都没毕业,就随父母来到法国。18岁时,皮尔·卡丹独自来到巴黎闯天下,当时他身无分文。他最先在一家服装店当学徒,从此,皮尔·卡丹便与服装结下了不解之缘,也由此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皮尔·卡丹虚心好学,尤其他在服装设计上具有特殊的天赋,可以说是一个天生的服装天才。他很快便掌握了服装的设计技巧,在具有“世界时装之都”之称的巴黎服装界有了一点儿名气,一些达官贵人、太太小姐都知道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都愿意请他设计加工服装,他也敢想敢做,在设计上大胆创新,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皮尔·卡丹还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所以一方面努力工作,另一方面利用一切时间学习。他有幸接触到了一些著名作家、艺术家,使他大开眼界,更大的收获是使他对服装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他站在新的高度上为别人设计服装,使自己设计的服装更加“高尚、大方、优雅”。

  20世纪50年代以前,皮尔·卡丹先后在巴黎两家较有名气的服装店工作,把自己原来学到的知识充分地应用到实践中。他的悟性以及在服装上的天赋,在这两家服装店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穿着讲究、挑剔的巴黎人逐步接受了皮尔·卡丹,他的名气也一天天大起来。尤其是在著名的服装店工作,接触的人和物、接触的思想与普通的服装店自然不同,使皮尔·卡丹获益匪浅。

  但这一时期的皮尔·卡丹仍然受雇于别人。在他的设计技术和思想日趋成熟的时候,他决定自己闯天下,自己干一番事业。1950年,28岁的皮尔·卡丹创建了自己的服装公司,当皮尔·卡丹只身一人闯荡巴黎服装界时,面临的困难也是相当大的。首先是来自竞争的压力:当时的巴黎服装店、服装公司比较多,可是真正称得上高级时装的公司只有三十几家,皮尔·卡丹的小公司不仅名不见经传,而且也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任何一种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创新性和创造性,创新性、创造性不断为事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尤其服装行业更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行业,日新月异,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创新性和创造性,不仅难以生存发展,而且很快将被淘汰。皮尔·卡丹在创业初期的经历更能说明这一点。他的创造性和他那天才的商业天赋,逐步使他站稳了脚跟。

  从1953年开始,皮尔·卡丹便大胆地向女性服装领域进军,皮尔·卡丹专门为女性设计生产了一系列风格高雅、质料价格适中的女式成衣,受到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社会中下层女性的欢迎。他的这种营销策略再一次为他赢得了更大的市场和声誉,一时间他的产品供不应求。皮尔·卡丹将高级时装平民化,在法国社会引起了各种非议。多少年来,服装是身份的标志,是地位和等级的象征,尤其是那些贵夫人、小姐、太太们,只希望时装成为她们的专利,不希望成为更多的社会中下层女性的日用品。此外,那些一直甘愿为所谓上层社会女士服务的服装设计师也对皮尔·卡丹的做法非常反感,认为他是离经叛道,甚至认为他的举动伤风败俗。巴黎服装业的保护组织因为这件事,把皮尔·卡丹开除了这个组织。当然,这种“惩罚”多少给皮尔·卡丹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但这仅仅是他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小小的挫折,可是对皮尔·卡丹来说,他是决不会屈服的。他的进取与开拓性格不但没有改变损伤,反而使他进一步思考,准备进军更加新颖的领域。很多的成功者都具备这种性格,只不过在皮尔·卡丹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而已。

  皮尔·卡丹不仅没有“痛改前非”,而且在“离经叛道”上越走越远。他在女式服装领域制造的这场风波尚未平息的时候,他把目光转向男式服装领域。应该说,这一举措比他在女装的举措更大胆,更具有开创性。因为传统法国人始终认为,服装是女人的领地,传统的观念一直认为,服装是女人体现价值、体现美丽和魅力、取悦于男人的“外包装”。男人也有自己的服装,但与女装不可同日而语,更不能和女装相提并论。在服装世界里,没有“半边天”的概念。这虽然不是戒条,但也很少有人愿意涉足男装领域。所以,涉足男装领域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风险,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也是一个前景广阔的领域。皮尔·卡丹生性不怕冒险,敢于开拓进取,把一切陈规陋习抛在脑后,原本设计女性时装的皮尔·卡丹大胆的推出了与女装一同争奇斗艳,同样五彩缤纷的男式服装系列。

  皮尔·卡丹又一次在法国时装界制造了前所未有的轰动效应。在那些往昔曾经是女性时装一统天下的服装橱窗里,男式服装也取得了一席之地,而且影响越来越大。男式服装的风潮迅速在法国乃至欧洲蔓延开来。皮尔·卡丹不满足现状,不断思考,寻找新的商机,也在不断地挑战现实和传统,挑战自我。由此可见,皮尔·卡丹的发家史、奋斗史实际上也是他的不断开拓、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历史。

  继女装、男装走向大众化之后,皮尔·卡丹又把广大儿童选择为服务对象,生产了儿童服装。在不断创新过程中,皮尔·卡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时装风格,即色彩明快,线条简洁,具有强烈的雕塑感。1961年,皮尔·卡丹首次推出了“流行装”,又一次轰动时装界。皮尔·卡丹不断开拓,从未停滞不前,他的事业规模在他的开拓下不断扩大。皮尔·卡丹的商业帝国名副其实地建立起来了。

  在皮尔·卡丹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毅然斥资150万法郎,买下了位于巴黎闹市区有着悠久历史的马克西姆餐厅。他的这一举动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法兰西民族向来以讲究吃穿而闻名,因此马克西姆餐厅则以自己的豪华与贵族气派赢得了声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没有更多的时间,花费更大的精力,坐在高档的餐厅里悠闲自在地品尝一顿颇有“贵族情调”的法国大餐。况且,这家餐厅价格昂贵,根本不是饮食最大消费对象——平民百姓光顾的地方,所以“门前冷落车马稀”,昔日的尊贵在今天彻底失去了意义。

  皮尔·卡丹在时装设计、生产、经营获得经验和启迪,采取了与经营服装几乎如出一辙的策略:卸去捆在餐厅身上的贵族枷锁,变阳春白雪为下里巴人。他和经营服装一样,让餐厅“放下架子”,成为平民百姓都有能力光顾的场所。已经归属皮尔·卡丹名下的马克西姆餐厅没有改名换姓,但其服务、饭菜口味、价格体系等等,却发生了脱胎换骨式的变化。餐厅的局面大为改观,冷冷清清的店面变得红火热闹起来。皮尔·卡丹很懂得消费者的心理,因此他在接管马克西姆餐厅后毫不犹豫地转向大众化,又在服务质量上严格要求,通过服务,赢得消费者。比如,在所有的马克西姆餐厅里,都摆放着一些类似打火机、香烟盒、小饰物等,上面印有马克西姆(MAXIM’S)的标志,分别赠送给不同身份和爱好的消费者,这种做法不仅体现了一种温馨,而且还使消费者不知不觉为餐厅作了广告宣传。

  敢想敢做的皮尔·卡丹准确把握着自己的命运,敢为型的性格促使他创建了自己的庞大的商业帝国,也决定着他一生的成功。

  皮尔·卡丹不但是服装业的巨子,而且还是餐饮业巨子。他曾经自信地宣称:“我将把法兰西的两大文明——服装与饮食,都操纵在自己手中。”皮尔·卡丹没有吹牛,他名下的马克西姆餐厅和皮尔·卡丹时装一样遍及世界各地,一样名扬天下。

  如果有一天不工作了,那就是我的末日。

  ——皮尔·卡丹

  商业奇才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BillGates,1955—)拥有好多个“世界之最”,例如: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世界第一富翁;他是第一个从一无所有白手起家,在短短20年内创造财产达139亿美元的奇才;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靠电脑软件积累亿万财富的先行者;他是首先开发利用高科技和高智商来创造巨大财富的典范……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的地球上刮起了一阵强劲的“比尔·盖茨旋风”。那么盖茨是怎样的一个人呢?xiumb.com

  盖茨小时候最喜欢反复看个没完的是那套《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他经常几个小时地连续阅读这本几乎有他体重三分之一的大书,一字一句地从头到尾地看。而且常常陷入沉思,冥冥之中似乎强烈地感觉到,小小的文字和巨大的书本里面藏着多么神奇和魔幻般的一个世界啊!文字的符号竟能把前人和世界各地的人们无数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又传播出去。他又想,人类历史将越来越长,那么以后的百科全书不是越来越大而又笨重了吗!能有什么好办法造出一个魔盒来,只要小小的一个香烟盒那么大,就能包罗万象地把一大本大百科全书都收进去,该有多方便。

  这个奇妙的思想火花,后来竟给他实现了,而且比香烟盒还要小,只要一块小小的芯片就行了。盖茨看的书越来越多,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就说“与其做一棵草坪里的小草,还不于成为一株耸立于秃丘上的橡树。小草千遍一律,毫无个性,而橡树则高大挺拔,昂首苍穹”。

  他坚持写日记,随时记下自己的想法,小小的年纪常常如大人般深思熟虑。他很早就感悟到人的生命来之不易,要十分珍惜来到人世的宝贵机会:“人生是一次盛大的赴约,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信守由人类积累起来的理智所提出的至高无上的诺言……”那么“诺言”是什么呢?就是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也许,人的生命是一场正在焚烧的‘火灾’,一个人所能去做的,就是竭尽全力要从这场‘火灾’中去抢救点什么东西出来。”

  这种“追赶生命”的意识,在同龄的孩子中是极少有的。

  盖茨所想的“诺言”也好,追赶生命中要抢救的“东西”也好,表现在盖茨的日常行动中,就是学校的任何功课和老师布置的作业,无论是演奏乐器、还是写作文,或者体育竞赛,他都会全心全意花上所有时间去最出色地完成。

  一次,老师给他所在的四年级学生布置了一篇有关人体特殊作用的作文,要求四五页的篇幅。结果盖茨利用他爸爸书房里的百科全书和其他医学、生理、心理方面的书籍,洋洋洒洒地一口气写了30多页。又有一次,老师布置同学写一篇不超过20页的故事,盖茨浮想联翩,竟写出长达100页的神奇而又曲折无比的故事,使老师和同学都十分惊讶!大家说他:“不管盖茨做什么事,他总喜欢来个登峰造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然他是不会甘心的。”

  盖茨在体育和社会活动方面也表现出这种不落人后的精神。有一次暑假童子军的80公里徒步行军,时间是一个星期,他穿了一双崭新的高筒靴,显然新鞋不大合脚,每天13公里的徒步行军,又是爬山,又是穿越森林,使他吃尽了苦头。第一天晚上,他的脚后跟磨破了皮,脚趾上起了许多水泡。他咬紧牙关,坚持走下去。第二天晚上,他的脚红肿得非常厉害,开裂的皮肤还流了血。同伴们都劝他停止前进,他却摇摇头,只是向随队医生要点药棉和纱布包扎一下,又要了些止痛片服用,继续上路了。就这样他一直坚持到一个途中侦查站,当领队发现他的脚发炎严重,下令医治,才中止了这次行军。盖茨的母亲从西雅图赶来,看到他双脚溃烂的样子时,难过地哭了,直埋怨儿子为什么不早点停止行军。盖茨却淡淡地说:“可惜我这次没有到达目的地。”

  在数学和自然方面比尔比同班同学也更胜一筹。他就读的是一所充满挑战的学校,湖畔中学——一所专门招收超常男生的学校,它以严格的课程要求而著称,是个“连哑童都变得聪明的”地方。这里允许学生们按自己兴趣自由发挥,去通达他们希望的极至。令校方骄傲的是他们所创造的环境及设施使学生们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这是像比尔·盖茨这样学生的理想环境,正是这里给了他成功的机会和道路。

  1969年,盖茨所在的西雅图湖滨中学是美国最早开设电脑课程的学校。当时还没有PC机,学校只搞到一台终端机,还是从社会和家长那里集了大批资金才买来的。这台终端机连接其他单位所拥有的小型电子计算机PDP—10,每天只能使用很短时间,每小时的费用也很高。盖茨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只要一有时间,便钻进计算机房去操作那台终端机,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13岁时,他便独立编出了第一个电脑程序,可以在电脑屏幕上玩月球软着陆的游戏。这一年的7月20日正好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登月舱,代表人类第一次踏上了月球表面的日子。盖茨心里想,我不能坐宇宙飞船去月球,那么让我用电脑来实现我的登月梦吧!

  可是好景不长,只过了半年,湖滨中学就再也没有钱支付昂贵的PDP—10小型计算机的使用租金了。这件事使盖茨像失去了上学机会那么痛苦,因为这时候他对电脑已经入迷到神魂颠倒的地步。于是他和同学四处奔走,终于找到一个机会,就是帮助一家名为CCC的电脑公司抓臭虫(Bug),用除虫的报酬来支付他们操作电脑的费用。什么叫臭虫,这是电脑行业里人们称呼软件中的错误的代名词,即讨厌的臭虫。因为一旦有了这种臭虫,就会使电脑导出错误结果或死机,美国发往金星的水手号火箭和法国职权利亚娜火箭,就曾因为电脑软件的故障(臭虫)而使发射失败,损失几亿美元。盖茨兴冲冲地约了同学中的几个电脑爱好者,每天晚上6点左右,CCC公司员工下班之后,他们便骑自行车来到那里上班了。那里有许多台电传打字终端机可用,有各种电脑软件可尽情研究,真是如鱼得水。盖茨对电脑软件太着迷了,几乎整晚都呆在那里,就像他在小学时就立志要搞出新名堂一样地执著,每个晚上,他都要在CCC公司的记录本上写满了他和伙伴们发现的电脑臭虫。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抓臭虫,盖茨使自己在电脑硬件和软件方面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和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为日后的研究开发,打下了精深的功底。

  1973年,盖茨考进了哈佛大学。在和现在微软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结成了好朋友。在哈佛的时候,盖茨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MITSAltair开发了BASIC编程语言的一个版本。

  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盖茨离开了哈佛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与孩提时代的好友保罗·艾伦在1975年创建的微软公司中。在计算机将成为每个家庭、每个办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这样信念的引导下,他们开始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盖茨的远见卓识以及他对个人计算机的先见之明成为微软和软件产业成功的关键。在盖茨的领导下,微软持续地发展改进软件技术,使软件更加易用,更省钱和更富于乐趣。公司致力于长期的发展,从目前每年超过50亿美元的研究开发经费就可看出这一点。

  作为微软总裁,比尔比公司里的任何人都要辛苦地工作,为了设计软件,他经常彻夜工作。他有一个很高的理想,要让计算机进入每一个家庭,成为每个人的有用工具。他实现了他的梦想,他让计算机进入了我们生活的每个领域,他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世界,他让我们跳出了工业经济时代,进入了信息经济时代。他是一个商业奇才,独特的眼光使他总是能准确看到IT业的未来,独特的管理手段,使得不断壮大的微软能够保持活力。他的财富更是一个神话,39岁便成为世界首富,并连续13年登上福布斯榜首的位置,这个神话就像夜空中耀眼的烟花,刺痛了亿万人的眼睛。他是微软公司主席和首席软件设计师,是微软公司为个人计算和商业计算提供软件、服务和因特网技术的世界范围内的领导者。在截止于2008财年,微软公司收入近620亿美元,在60个国家与地区的雇员总数超过了50000人。

  1999年,盖茨撰写了《未来时速:数字神经系统和商务新思维》一书,向人们展示了计算机技术是如何以崭新的方式来解决商业问题的。这本书在超过60个国家以25种语言出版。该书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并被《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和卓越网列为畅销书。盖茨的上一本书,于1995年出版的《未来之路》,曾经连续七周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

  盖茨把两本书的全部收入捐献给了非赢利组织以支持利用科技进行教育和技能培训。

  除了对计算机和软件的热爱之外,盖茨对生物技术也很有兴趣。他是ICOS公司董事会的一员,这是一家专注于蛋白质基体及小分子疗法的公司。他也是很多其他生物技术公司的投资人。盖茨还成立了一家公司,用来研究开发世界最大的可视信息资源之一——来自于全球公共收藏和私人收藏的艺术及摄影作品综合数字档案。此外,盖茨还和蜂窝电话的先驱克莱格·麦科考一起投资了空中因特网公司。用于提供覆盖全世界的双向宽带电讯服务。

  对于盖茨来说,慈善事业也是非常重要的。他和他的妻子梅琳达已经捐赠了34.6亿美元建立了一个基金,支持在全球医疗健康和教育领域的慈善事业,希望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这些关键领域的科技进步能使全人类都受益。到今天为止,盖茨和他的妻子梅琳达建立的基金已经将17.3亿美元用于了全球的健康事业,将9亿多美元用于改善人们的学习条件,其中包括为盖茨图书馆购置计算机设备、为美国和加拿大的低收入社区的公共图书馆提供互联网培训和互联网访问服务。此外将超过2.6亿美元用于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社区项目建设,将超过3.8亿美元用在一些特殊项目和每年的礼物发放活动上。

  2008年6月27日,比尔·盖茨退休了,他在微软同事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形象呢?这个当属与他一起共同执掌了微软28年之久的总裁鲍尔默最有话语权了。“他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小伙子,不太爱说话,但浑身充满了活力,尤其是一到晚上就活跃起来。当时的情况是,经常在我早上醒来时,他才准备睡觉。”鲍尔默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曾如此形容比尔·盖茨。鲍尔默说得对,也许只有活力才是成功的最关键因素,这是比尔·盖茨留给大家最好的礼物!

  刚从学校走出来时你不可能一个月挣4万美元,更不会成为哪家公司的副总裁,还拥有一部汽车,直到你将这些都挣到手的那一天。

  ——比尔·盖茨

  卖汉堡包并不会有损于你的尊严。你的祖父母对卖汉堡包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称之为“机遇”。

  ——比尔·盖茨

  “奥玛哈的先知”巴菲特

  沃伦·巴菲特(WarrenBuffelt,1930—),美国投资家、企业家及慈善家,被称为股神,尊称为“奥玛哈的先知”或“奥玛哈的圣贤”,拥有约620亿美元的净资产,根据《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08年度全球富豪榜,他已经超过卡洛斯·斯利姆·埃卢和比尔·盖茨成为全球首富。

  1930年8月30日,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满肚子都是挣钱的道儿,5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挣取外快。

  1941年,刚刚跨入11周岁,巴菲特便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觉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转学到尼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一年内获得了经济学士学位。

  1950年巴菲特申请哈佛大学被拒之门外,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格雷厄姆反对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传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决窍。

  1951年,21周岁的巴菲特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硕士学位。

  1962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当时他将几个合伙人企业合并成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资额扩大到10万美元。情况有点像现在中国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资公司。

  1965年,35岁的巴菲特收购了一家名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纺织企业,1994年底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由一家纺纱厂变成巴菲特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他的股票在30年间上涨了2000倍,而标准普尔500家指数内的股票平均才上涨了近50倍。多年来,在《福布斯》一年一度的全球富豪榜上,巴菲特曾一度一直稳居前三名。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报刊业,因为他发现拥有一家名牌报刊,就好似拥有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1980年,巴菲特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乐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抽回资金,投入饮料生产。其股票单价已长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于赚了多少,其数目可以让全世界的投资家咋舌。

  1992年,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购下435万股美国高技术国防工业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价上升到113元。巴菲特在半年前拥有的32200万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万美元了。

  有人曾做过统计,巴菲特对每一只股票的投资没有少于8年的。巴菲特曾说:“短期股市的预测是毒药,应该把它摆在最安全的地方,远离儿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的行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资人。”

  2006年6月25日,巴菲特在纽约公共图书馆签署捐款意向书,正式决定向5个慈善基金会捐出其财富的85%,约合375亿美元。这是美国和世界历史上最大一笔慈善捐款。巴菲特准备将捐款中的绝大部分、约300亿美元捐给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及其妻子建立的“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巴菲特的慷慨捐赠一夜之间使盖茨基金会可支配的慈善基金翻了一番,达到了600多亿美元,比全球第二大基金会福特基金的资金多5倍。自2006年开始,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在每年的7月,收到全部款项的5%。

  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对外称将终生供职于好友沃伦·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盖茨已应巴菲特之邀加盟该公司董事会成员。盖茨在接受外媒采访时称,他在伯克希尔哈撒韦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在巴菲特离职后保护该公司的文化和价值,或许这也是盖茨对巴菲特的一种回报形式。

  我是个现实主义者,我喜欢目前自己所从事的一切,并对此始终深信不疑。作为一个彻底的实用现实主义者,我只对现实感兴趣,从不抱任何幻想,尤其是对自己。

  ——巴菲特

  投资对于我来说,既是一种运动,也是一种娱乐。我喜欢通过寻找好的猎物来“捕获稀有的快速移动的大象”。

  ——巴菲特 蓝星,夏国。

  肿瘤科病房,弥漫着医院独有的消毒水味道。病房是单人间,设施俱全,温馨舒适。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可对于孑然一身的路遥来讲,却是无人问津的等死之地。

  他是癌症晚期,靠着意志力撑到现在,但也只是多受几天罪罢了。

  此刻,路遥躺在病床上,怔怔望着床头柜上的水杯,想喝口水。

  可他拼尽全力却无法让身体离开病床。剧痛和衰弱,让这原本无比简单的事情成了奢望。

  这时,一道幸灾乐祸的声音响起:“表哥~你真是狼狈呢。连喝口水都得指望别人施舍。”

  一位英俊的年轻男子悠闲坐在病床前,翘着二郎腿,眼睛笑成一道缝。

  “你求求我,我给你喝口水如何?”

  路遥面无表情,一言不发。自从失去了自理能力,一帮亲戚的嘴脸已经见多了,不差这一个。

  男子起身,将水杯拿在手里递过来,“表哥别生气,我开玩笑的,你对我这么好,喂你口水还是能办到的。”

  说完话,他将水杯里的水,缓缓倒在路遥苍白消瘦的脸上。

  被呛到,路遥无力的咳嗽几声,好在少量的水流过嗓子,让他有了几丝说话的力气: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张鑫,为什么?我从未得罪过你。你去星盟国留学,还是我资助的!”

  张鑫将水杯放下,不紧不慢的说:“谁让你这么古板呢,只是运点感冒药罢了,又不犯法,你非得千方百计的拦着。”

  路遥脸上闪过一丝了然之色,道:“张鑫你这垃圾,狗改不了吃屎。将感冒药运到国外提炼毒品……咳咳……”

  张鑫理了下领带,笑道:“你别血口喷人啊,我可是国际知名企业家。这次回国,‘省招商引资局’还打电话欢迎我呢~”

  路遥叹了口气,现在的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索性闭上眼睛不再说话,安静等待死亡的到来。

  但张鑫却不想让眼前饱受病痛折磨、即将离世的表兄走好。他附身靠近,悄悄说道:琇書蛧

  “表哥啊~其实呢,我这次回国主要就是见你一面,告诉你一声——你的癌,是我弄出来的~”

  路遥陡然挣开眼,“你说什么!”

  张鑫笑眯眯的掏出个铅盒打开,里面是件古怪的三角形饰物,仅有巴掌大小,中间是只眼睛似的图案,一看就很有年代感。

  “眼熟吧?这是我亲手送你的,货真价实的古董。我在里面掺了点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就会变成你现在这副鬼样子。”

  路遥马上认出来,这是自己很喜欢的一件古物,天天摆在书桌上,时不时的把玩,没想到却是要人命的东西!

  他伸出枯枝似的手臂,死死的抓住眼前人的胳膊!“你……”

  “别激动~表哥,我西装很贵的。”张鑫轻松拿掉路遥的手,小心的捏起铅盒,将放射性饰物塞进他怀里。

  “我赶飞机,得先走一步。你好好留着这个当做纪念吧,有机会再去你的坟头蹦迪~”

  说完话,张鑫从容起身离开。临走前,还回头俏皮的眨眨眼。他原本就男生女相,此时的神态动作居然有些娇媚。

  保镖很有眼力劲,赶紧打开病房门。同时用无线耳麦联络同事,提前发动汽车。

  ~~~~~~~~

  路遥只能无力的瘫在床上,浑身皆是钻心剜骨般的剧痛,还有无穷悔恨、不甘。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但很快,剧痛渐渐消失,只剩麻木,路遥隐约听到过世的双亲在喊他。

  就在路遥的身体越来越飘,即将失去意识时,胸口突然阵阵发烫,将他惊醒。

  从怀中摸出那三角形饰物,发现这玩意变得滚烫无比,还在缓缓发光!

秀书网为你提供最快的世界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更新,第七篇 经济英才免费阅读。https://www.xiumb9.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