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书网>其它小说>幽默是种软实力>第六部分 幽默,人人学得会(1)
  人怎么就会说幽默的话呢?一个人会不会幽默,除了要看他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如何外,还需要掌握幽默的技巧,能够规避幽默的误区。在通往幽默的路途上,有的人是很自然慢慢学会的,开始会一点,如果有兴趣,用得多,会得就多些。

  幽默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世界各民族丰富的语言文字,为幽默提供了妙趣横生的表现形式。而千百年来习传至今的修辞方法,更为幽默创造了多姿多彩的使用技巧。幽默借用精妙的语言修辞,更能寓意深刻,出奇制胜,效果非常好。

  妙用夸张,幽默是无限制的

  夸张式幽默,即将事实进行无限制的夸张,进而营造出一种极不协调的喜剧效果。夸张不同于吹牛,吹牛不过是简单地吹嘘自己的能力,而夸张则是刻意扩大或缩小客观事物,但仍旧使人感到真实性与合理性,造成一种幽默的效果。

  央视春晚的舞台上,赵本山与宋丹丹、崔永元合作的小品《说事儿》中有这么一个情节。

  宋丹丹饰演的白云:“你说就他吧,就好给人出去唱歌,你说就这嗓子能唱吗?那天呢,就上俺们那儿敬老院给人唱歌,总共底下坐着7个老头,他‘啊’的一嗓子喊出来,昏了6个。”

  小崔:“那不还有一个嘛。”

  白云:“还有一个是院长,拉着我的手就不松开,那家伙可劲儿地摇啊:‘大姐啊,大哥这一嗓子太突然了,受不了哇,快让大哥回家吧,人家唱歌要钱,他唱歌要命啊!’”

  就算本山大叔唱歌真的很吓人,也不至于7个大爷昏倒6个。这里,“白云”分明是用夸张的语调告诉小崔,本山大叔对唱歌并不在行。

  跟人交流的过程中,用夸张的说话方式给予巧妙暗示,极易产生特殊的幽默效果,既不伤双方和气,又能表明自己的看法和意图。另外,夸张制造出来的幽默通常会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有一次,马克·吐温乘火车到一所大学讲课。因为讲课的时间已经快要到了,所以他非常着急,可是火车却开得很慢。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发泄怨气的好主意。

  等列车员过来查票时,马克·吐温拿出一张儿童票给他。这位列车员也挺幽默,故意上下打量一番,说:“真有意思,看不出您还是个孩子呢!”

  马克·吐温说:“我现在已经不是孩子了,但我买火车票时还是孩子呢,火车开得实在太慢了。”

  火车开得确实是有些慢了,但也不可能慢到让一个人从小孩长成大人。马克·吐温想表达的是车速太慢,但他没有直接将自己的不满对乘务员抱怨,而是巧妙地对火车的缓慢程度做出了无限制的夸张,令人捧腹大笑,从而在相对轻松的氛围里委婉地提出了自己的抗议。

  一个初学写作的青年,给马克·吐温写了封信,信里说:“听说鱼骨里含有丰富的磷质,而磷质最能补脑子,那么要想成为一个作家,就必须得吃很多的鱼了。”他还问马克·吐温:“你是不是吃了很多的鱼,吃的又是哪种鱼呢?”

  在回信中,马克·吐温告诉他:“看来,你要吃一条鲸鱼才可以。”

  大家都知道,鲸鱼是最大的“鱼”,看见这里的夸张已经达到了极限,甚至让人觉得有些荒谬了,但这种幽默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名人政客也青睐夸张式幽默,他们借此来凸显自己的政治立场、观点,或者达到针砭时弊、惩恶扬善的目的。

  在竞选加州州长时,里根就曾经针对当时加州的经济情况,对物价上涨进行过猛烈的抨击,他说:“夫人们,你们都知道,最近当你们站在超级市场卖芦笋的柜台前,你们就会感到吃钞票比吃芦笋更便宜一些。”

  还有一次,他说:“你们还记得吗?当初你们曾经认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美元,而今天,美元已经真的几乎代替不了任何东西了!”

  自吹自擂的幽默作为一种“厚脸皮”的幽默技巧,能广泛地用于日常生活中。不管你处于什么样的情势,都可以毫不脸红地把自己吹嘘一番,当然,你所“吹”所“擂”的东西应与现实情况有较大差异,并且表意明确,让对方很容易通过你的话语看出你是名不副实,这样,幽默才能顺利产生。

  有一次,萨马林陪斯图帕托夫大公打猎,闲谈之中萨马林吹嘘自己说:“我小时候也练过骑射,即使说不上精通,也算得上箭不虚发。”

  大公要他射几箭看看,萨马林再三推辞不肯射,可大公非要看看他“箭不虚发”的本事。

  实在没办法,萨马林只好拈弓搭箭。

  他瞄准一只麋鹿,第一箭没有射中,便说:“罗曼诺夫亲王是这样射的。”

  他再射第二箭,又没有射中,说:“骠骑兵将军是这样射的。”

  第三箭,他射中了,他自豪地说:“瞧瞧,这才是我萨马林的箭术。”

  自吹自擂往往与现实形成反差,幽默就从其间产生。自吹自擂的时候,可以毫不脸红,却免不了误打误撞,言过其实。不过,从制造幽默的角度来说,情况与事实有出入而自己却津津乐道,恰能透出浓浓的幽默情趣。请再看下面这则例子:

  马辉自以为精通棋道,总是不服输,又很爱吹牛。有一次,他与人连下三盘,盘盘皆输。过了几天,有人问他:“那天的棋下了几盘?”

  他回答说:“三盘。”

  人家又问:“谁胜谁负?”

  马辉脸不红心不跳地说:“第一盘我没能赢他;第二盘他又输不了;第三盘我想和,他却不干!”

  自吹自擂是夸大其词的一种,夸大其词就是用荒谬夸张的话来表达幽默,使人备觉趣味。夸张之所以能造成幽默效果,是因为这些话题与内容经过夸大之后,变得不合常理,大大出人意料,从而造成幽默效果。下面这个幽默故事就运用了夸张的幽默手法:

  有一个美国人和英国人在一起互相吹牛。

  美国人说:“我们美国人很聪明,发明了一种制造香肠的机器!这种机器真是神奇,只要把一头猪挂在机器的一边,然后转动机器的把手,那么,香肠就可以自动地从机器的另一边一条一条地转出来!”

  英国人一听,不屑地说:“这有什么了不起?这种做香肠的机器我们早就有了!你们美国人真是少见多怪!我们早就把这种机器改造得更加神奇了!”

  “怎么神奇?”美国人问。

  “我们制作香肠的新机器,只要做出来的香肠不符合我们的口味,我们就可以把香肠放在机器的一边,然后‘倒转一下’机器的把手,那么,机器的另外一边,就会跑出原来的那一头猪。”

  上面故事中,美国人的话虽然也十分夸张,但英国人的话比美国人的话更能产生幽默效果,这是因为英国人的话带有更加明显的荒谬性,从而使整段话起到质的变化,幽默也就展现出来了。很多幽默的成功,都在于对关键的地方,用语言进行恰到好处的夸张。

  设置悬念,幽默需要“设包袱”

  古人经常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对会说话的人,人们的评价多是“看,他多幽默”,或者“看,他一开口就妙语连篇,跟他说话总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发现”。这些都是设置悬念所制造出来的效果。

  在对话沟通的过程中,假如能够恰到好处地结下一个个“扣子”悬念,在说出最关键的那句话之前沉住气,就会使听者在回旋推进的言论中兴味无穷,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从而一步步实现既定的说话意图。

  有一天课间,一位女同学突然走到讲台前,对老师说:“我不喜欢听你讲课!”老师非常惊讶,问道:“为什么啊?讲得不生动吗?是内容不深刻,还是语言啰唆?”女同学回答:“都不是!因为你的表情太严肃、眼睛瞪得太大,我不好在下面看小说。”

  学生们听了,先是吃了一惊,而后都大笑起来。

  这位女同学主观上并不是要否定这堂课,而是要肯定这堂课:老师要求严格,学生上课才变得认真。这个故事一开始就先设置了一个大大的悬念,将听众引入歧途,这悬念通常为造成反常的结果做铺垫。幽默者运用反向思维的方法将真相抖出,既解答了悬念,也将自己心中的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跟直白地说“老师你的课太棒了、太酷了”相比,这种幽默产生的效果要更智慧、更艺术。

  设置悬念一定要巧妙,要顺理成章、有铺有垫、引人入胜,最后一语道破:玄机,否则就会给人故弄玄虚之感。巧设悬念类似于相声里的“设包袱”,借跌宕起伏的情节牢牢吸引住他人,最后再借“抖包袱”来画龙点睛,让人体会:到强烈的幽默效果,从而实现自己的目的。

  要想悬念设得好、设得妙,除了要博学多识外,更重要的是思想要深邃旷达。博识能为“悬念”提供丰富的“语料”,而睿思则能保证其质是钻石而不是瓦砾,是珍珠而不是鱼目。这样的幽默才能雅而不俗、艳而不妖。那些善于吊人胃口的人,不管走到哪里都是最受欢迎的,他们令人在笑声中感受到高品位精神文化的滋润,使其在愉悦中认同并接受自己的意见。

  因为最近工作比较忙,徐冰已经好多天没有跟妻子一起吃饭了。这天晚上,徐冰又加班到9点多,忙了一天很累并有点烦。回到家里,发现妻子还没有睡,在等他。“徐冰,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啊?”“在这儿等我不睡觉,就是为了这个吗?无聊。”徐冰生气地说。“我只是想知道,就告诉我吗,一小时多少钱啊?”妻子跟他撒娇。“你真的想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30元。”

  “哦,”妻子低下了头,接着又说,“徐冰,能借我10个一元的硬币吗?”徐冰生气了:“开什么玩笑呀,快去睡吧。我很累,没时间跟你闹着玩。”

  妻子安静地进了卧室。过了一会儿,徐冰感觉自己有点太凶了——可能妻子真的需要10个硬币。

  徐冰走进卧室:“睡了吗?”“还没有。”妻子回答。“我刚刚对你有点凶,别生气。”徐冰说,“这是你要的10元钱,现在我没有硬币,明天你去换好吗?”妻子开心地接过10元钱,然后从床头拿出存钱罐,倒出硬币开始数。

  “你攒这么多一元硬币干吗?”徐冰问。“这些钱都是你做这个项目期间攒的,因为我知道你这次的任务很重,并且时间很紧,肯定会有不少的压力,我一天存一个,一天许一个愿,希望你每天都能开开心心的。有了这10元钱,我就可以提一个小小的请求。”徐冰被妻子的举动给逗笑了:“你说?”“我可以用这30元钱买你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项目就完成了,我想跟你一起出去吃顿饭。”徐冰哈哈大笑:“就这啊,我还以为是啥大事呢!没问题,明天我提前回来,咱们吃顿好的去。”

  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请求,但这位妻子却说得惟妙惟肖,风趣幽默。假如这位妻子在丈夫又累又烦的时候说:“明天你的项目就完成了,能不能和我一起出去吃顿饭。”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徐冰不一定会答应。可是,经过妻子的一番巧言妙语,丈夫不仅答应了要求,还将工作的烦恼抛诸脑后,全心感受妻子对自己的深情厚谊。

  设置悬念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如果你迫不及待地把结果说出来,或是通过表情与动作的变化暗示出来,那就像煮饺子把皮煮破了一样,幽默便失去了原本的效力,只能让人感觉扫兴。不过,凡事都要有个度,设置悬念也是如此。在适当的时候运用,一句机智的妙语能强过一摞劣书。

  一个口才好的人,必然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人。作为一个风趣幽默的人,如果想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帮助,在社交中如鱼得水,那就要经常使用“设置悬念”的幽默方式。

  曲解经典,刻意歪曲显幽默

  在导致荒谬的办法中,喜剧性效果比较强的要算曲解经典,因为经典的庄严意味最为浓厚,语言又多为人所共知,一旦被刻意歪曲,跟原意的反差就特别强烈。

  歪解经典式幽默,是指利用众所周知的古代或现代经典文章、词句做原型,对其做出歪曲的、荒谬的解释,新旧词义、语义之间的差距越大,越显得滑稽诙谐。

  在我国,古典书籍多为文言,跟日常口语相去甚远,一般情况下,不要说刻意去歪曲,就是把它译成现代汉语的口语或方言,也可能造成一定的语义反差,给人不和谐之感,显得非常滑稽可笑。如一首唐诗中描述一个男子为-个姑娘所动而尾随之,写得诗意盎然。可是,假如把它翻成现代汉语的“盯梢”,不仅没有半点诗意,反而显得很不正经了。又如,一位语文工作者用现代汉语的“阿飞”来称呼唐朝这种轻薄青年,听上去就更为滑稽了。这是由于古典诗歌的庄重或浪漫的词义在国人潜在的、共同的意识中是非常稳定的,在千百年中早已沉积在人们的无意识中,只要在语义上、风格上出现一点误差,人们都十分敏感,以至在还没有来得及思考为什么时,就已经忍俊不禁了。

  在唐代的《唐颜录》中,记载了北齐高祖手下有一个幽默大师叫石动筒,他非常善于用歪曲经典式幽默在跟别人的智斗中取胜。

  有一次,石动筒到国子监去参观,一些经学博士正在论辩,正说到孔子门徒中有72人能够在仕途上伸展自己的抱负。石动筒插嘴问道:“72人中,有几个是戴帽子的,有几个是不戴帽子的?”博士回道:“经书上没有记载。”

  石动筒说:“先生读书,为何没有注意孔子的门徒:其中戴帽子的是30个,不戴帽子的是42个。”博士问他:“根据哪一篇文章?”

  石动筒说:“《论语》上说‘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加起来不就是七十二人吗?”

  在《论语》中,孔夫子曾经跟曾子等得意门生谈论自己的志向和理想,他说如果自己能带五六个青年(年纪长大到可以戴帽子的)和六七个少年,自由地在河边田野的风中漫游,就算是如愿了。这是《论语》中十分有名的一篇,可是石动筒在这里单独拿出约数“五到六人”和“六到七人”,故意曲解成五六和六七相乘以后,又跟孔子门徒贤者72人附会起来,就变得很不和谐,并生发出诙谐的意趣。

  关于石动筒的故事《唐颜录》中有很多,下面就是一则他曲解经典著作《孝经》的趣事:

  有一次,北齐高祖召集儒生开讨论会,会上辩论极其热烈。石动筒问一位博士:“先生,天姓什么?”博士想北齐天子姓高,所以回答:“姓高。”石动筒说:“这是老一套,没有什么新意。蓝本经书上,天有自己的姓。你应该引正文,不要拾人牙慧。”博士迷茫地问:“什么经书上有天的姓?”

  石动筒说:“先生,你从来不读书吗?先生不见《孝经》上说过:‘父子之道,天性也。’这不是说得明明白白:天姓‘也’吗?”

  在这里,石动筒歪曲经典的窍门是借了“性”与“姓”的同音。尤其是“也”在原文中属于语气虚词,没有任何实义,石动筒把虚词违反规律地实词化了,让人觉得特别牵强附会,因而也就更显滑稽。

  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一个成语,叫作“一诺千金”,说的是秦汉之际,跟刘邦一起打天下的武将季布,只要他答应的事情,多少金钱也无法改变。有个笑话就歪曲地解释了这个典故:

  有一个姑娘问小伙子:“‘一诺千金’怎么解释?”

  小伙子说:“‘千金’者,小姐也;‘一诺’者,答应也。意思是:小姐啊,你就答应了吧。”

  通过词义的曲解,把历史英雄的典故变成了眼前求爱的语言媒介,二者之间距离有多遥远,其产生的滑稽效果就有多大。如果你是一位立志谈吐诙谐之人,就应当对这一规律深深领悟。

  对一般人来说,即便要作暗示性的表达,也大多倾向于近取譬,然而近取譬容易进行抒情,却不容易制造不和谐、不恰当的滑稽感和诙谐感。要想让自己的讲话有谐趣,最好从不甚切合的远处着眼,以远取譬为佳。古代典籍对普通人来说,大多都距离十分遥远。既遥远而又歪曲,自然易于生谐趣。年代有多么久远并不是问题的最关键所在,最关键的乃是曲解本身。

  断章取义,自圆其说的幽默

  关于断章取义,大家可能都不陌生。有些媒体几乎每天都会将某个明星或者重要人物的话断章取义,以便制造出轰动效应,吸引读者的眼球。

  在某家报纸上,出现过一个有趣的标题:“主教:纽约有夜总会吗?”真的是如此吗?

  一位主教前往纽约,刚下飞机就被记者团团围住。有记者故意为难,问他:“您想上夜总会吗?”主教不想正面回答问题,便笑着反问:“纽约有夜总会吗?”

  于是,第二天早上,这家报纸的头版头条刊登出这样一则新闻:“主教走下飞机后的第一个问题:纽约有夜总会吗?”

  主教的确说过“纽约有夜总会吗”,但在当时的语言环境中,这种反问仅仅是进行自我保护,并不具备语言字面所表述的含义。但当这句话被单独拿出后,主教的真实意愿跟话语字面含义就截然相反了。人们只看到这句话,就会觉得:“这位主教大人看来不是正经人哪!”

  生活中,大家不要随便断章取义,扭曲别人的真实意愿。但是,如果有改善谈话氛围的需要,也可以偶尔为之,将只言片语从整个语境或者句子中剥离,这样就能轻易制造一种不和谐的幽默效果。

  1935年,巴黎大学,来自中国的留学生陆侃如正在进行博士论文的答辩。他学识渊博,一路应答如流,主考官们非常满意。

  可能是看陆侃如应答得太过流畅,有位主考官突然问了一个怪问题,故意为难陆侃如。他问:“《孔雀东南飞》这首诗中,第一句为什么不说‘孔雀西北飞’呢?”

  陆侃如知道对方在为难自己,稍稍思考了一下,就答:“因为‘西北有高楼’啊!”

  主考官们听了先是一愣,随即相视而笑,都为陆侃如的幽默风趣所折服!

  凡是对古文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诗文中很多方位词都没有实际意义,不可望文生义,比如“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并不意味着北山就不能放马。但是,假如这样回答,势必显得呆板,所以陆侃如引用古诗十九首的名句作答,使自己的答案听起来有些荒谬。从字面意思来看,“西北”恰好跟“东南”相对,因为西北的楼高,所以孔雀飞不过,只好掉头往东南飞。这种解释十分牵强,但很容易产生幽默效果,而且解释所产生的意义跟本义相差得越远,就越显得荒谬,幽默效果就越强。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酌情附会捏造,当你的需要因“断章取义”而得到满足时,幽默的情趣就会跟着油然而生。

  但是,如果想更好地运用断章取义,还是应该多读书、多看书。因为,断章取义式的幽默需要我们拥有一定的断句能力,一个人的断句能力越强,断句前后句子表述含义就差距越大。在实际言语表达中,我们就能更好地把自己的真实目的隐藏于“断句”中,甚至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断句,当我们的主旨得到有力支撑时,幽默也就产生了。

  在日常生活中,断章取义是一种常用的幽默技巧,只要断得巧、断得妙,不仅能博得大家开怀一笑,还能为沉闷的生活注入鲜活的生机。

  偷换概念,偷梁换柱式的幽默

  所谓偷换概念,即将概念的内涵作大幅度的转移、转换,使对方预期失落,进而产生意外的幽默情趣。一般来说,偷换得越是隐蔽,概念的内涵差距越大,幽默的效果就会越强烈。

  作为一种情感思维方法,幽默跟人们通常的理性思维方法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对相同的地方,人们不用细心钻研,就能够自行掌握;而对于不同的地方,那些幽默感较强的人虽然已经掌握,但不知其所以然,而幽默感不强的人则多以通常的思维方法取代幽默的思维方法,其结果自然是幽默感效果不甚强烈。幽默的思维和通常的理性思维至少有两个方面的不同:其一,在概念的使用和构成上;其二,在推理的方法上。这里,我们主要讲一下概念在幽默中的特殊作用。

  在进行理性思维的时候,人们通常遵循一个基本的要求,那就是概念的含义要稳定,双方讨论的必须是同一件事,或者自己讲的、写的同一个概念要有一样的前提。假如出现不一致,就成了聋子的对话——各人说各人的。要是在自己的演说或文章中,同一概念的含义不停地变来变去,那就成了语无伦次了。

  看起来,这有些不可思议,但是这恰恰是经常会发生的。因为同一个概念往往并不只有一种含义,特别是那些基本的常用的概念,一般都会有多种含义。假如说话、写文章的人不讲究,很容易导致概念的转移,尽管在字面上这个概念并未发生变化,但在科学研究、政治生活或商业活动中,这种在上下文中发生概念变化的情况是非常可怕的。

  因而,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他的逻辑学中就做出了规定,思考问题时概念要统一,这就是“同一律”。只要违反了这条规律,就被视为“偷换概念”,也就是说,字面上你没有变,可是你把它所包含的意思给偷偷换掉了,这在逻辑学中是不被允许的。

  当然,幽默的思维并不属于这种类型,因为它并不完全是实用型、理智型的,它更倾向于情感型。而情感与理性是天生的一对矛盾,对于普通思维具有破坏性的东西,对于幽默感则可能具有建设性的作用。

  有这样一段对话:

  老师问小明:“今天我们学了减法。问你一个问题,假如你哥哥有5个苹果,你从他那儿拿走3个,结果怎样?”

  小明说:“结果嘛,结果他肯定会揍我一顿。”

  从数学方面来说,这个答案完全是愚蠢的,因为偷换了概念。老师讲的“结果怎样”的含义很明显,是在问“还剩下多少”,这属于数量关系的范畴。可是小明却把它转移到人事关系上去了,说的是未经哥哥允许拿走他的苹果会有什么后果。

  然而,对于幽默感的塑造来说,这样的默默地转移或偷换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仔细分析一下,你就能发现这段对话的设计者的用意。他本可以让老师直接问还剩余几个,但“剩余”的概念在这样的上下文中没法转移,于是他改用了含义弹性更大的“结果”。这就便于小明把减去的结果偷偷转化为拿苹果的结果。可以说,这偷梁换柱式幽默的构成,其关键就在于偷偷地悄无声息地对概念的内涵进行转移。

  一语双关,话中有话的幽默

  为了防止概念被偷换,人们通常都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会同时表达两个不同的主题。然而,幽默却可以二者兼得,用一语双关、话中有话来转移概念,给予暗示,引人发笑。

  一语双关,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句的同义、谐音关系或能容纳不同内涵的概念,有意识地表达双重意义,简单来说就是“一语双关”。如果能够将“一语双关”表现得含蓄委婉、生动活泼、风趣诙谐,使人在产生意外之感的同时,又回味无穷,就可以称之为幽默了。

  在生活中,人们为了保证思路的连续性,要求所使用的概念必须统一,不能朦胧模糊,不能随意转移或偷换,否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都无法继续深入进行。所以,为了防止出现概念偷换现象,人们都得一是一、二是二,不能出现“是一又是二”。

  然而,幽默却没有这层顾虑,它可以是一又是二。在幽默哲学中,一语双关常常是用来转移概念的最佳媒介。幽默可以凌驾于通常的理性逻辑规范之上,它可以因概念转移而得到价值的提升,这一点跟科学研究有着明显的区别。在科学论文中,为了防止概念转移,往往对基本概念给出严密的定义;而在幽默思维中,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为了便于概念转移,有幽默感的人特意在那些界限比较模糊的概念上做文章,以达到语意双关的幽默效果。

  一语双关式幽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两个意思要以互相不协调为主,两者的冲突性是次要的。这种幽默的主要目的:一般是把自身的攻击锋芒掩盖起来,让对方在表面上毫无锋芒的语意里,体会到说话者的真正意图。

  运用好一语双关式幽默,我们的智慧、情感和人格就能够得以升华,我们就可以在社交、交谈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火车上,一位旅客的烟盒突然找不到了,他硬要说是坐在左手边的那位旅客偷走的。可是,过了一会儿,这位旅客从自己的口袋里找到了那个烟盒。于是,他很不好意思地对那位旅客道歉。

  那位旅客冷静地对他说:“没有关系。看来,刚才咱们俩都错了。”

  这里“都错了”就具有双重语意,第一层意思是,刚才你不应该把我当小偷,你错了;第二层意思是,刚才我不应该把你当君子,我也错了。两层意思在暗中换了一下位置,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显得耐人寻味。

  一语双关式幽默能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智慧和才能,如果运用得法,就可以帮助你摆脱眼前的困境,维护自己的尊严。

  自相矛盾,戏剧化的幽默术

  矛盾是我们制造幽默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跟人对话时,如果话语明显地前后不一、自相矛盾,就会产生抵触的效果,形成巨大的反差,这首先会引起人们的震惊,但震惊之余,人们会选择借大笑来宣泄自己的情绪,这就实现了幽默的目的。这种矛盾法构成的幽默大多含有嘲讽的意味,当然,这类幽默跟说教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仅仅是让人们在笑声中自己领悟道理罢了。

  从功能方面来看,自相矛盾式幽默可分为两类:一是讽喻他人的,二是自我暴露的。自我暴露式的幽默通常表现为故作蠢言、自我调侃,以调笑居多,意在拉近人际关系;而讽喻他人式的幽默,则往往一针见血地直指对方痛处,具有强烈的戏谑效果。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谈话需要,在具体的矛盾下制造幽默。

  李敖的嘴巴很“损”,常常骂别人“书呆子”“笨蛋”。有记者对李敖非常不满,便跟他玩起了文字游戏,准备好好贬损李敖一番。

  记者问李敖:“你的笔下常出现‘书呆’‘蛋头’这类的字眼,可是你为什么没有自觉到,你自己就是个‘书呆’‘蛋头’?你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睡眠少,出门更少,怎么能自称了解人间万象与真相呢?”

  李敖听了并未动气,而是轻描淡写地说:“康德一辈子也没离开过他家方圆八十里地,可是他是大思想家,而且他还教世界地理。教世界地理我也行,因为我在家‘卧游’已久。”

  听了李敖的巧思妙答,周围人一阵大笑,纷纷为他喝彩。

  “卧游”是李敖临时编造的一个词,这个词本身就很矛盾,既然在家里“卧”着,又如何能出门“游”呢?但是,李敖就是使用这个自相矛盾的词汇进行反击,根本不拘泥于什么语言逻辑,一切以自己所要表达的主旨为重,并营造出很好的幽默效果。李敖非常有幽默感,他的口出狂言就跟幽默有关。就算在别人对他进行中伤、侮辱时,他也仍旧能化解困境,这就是一种幽默的智慧。我们也可以学学这种幽默,不仅让别人见识到自己的学识、度量、聪明机智,还使对方的恶意攻击不攻自破。

  为了营造更强的戏剧性,取得更好的幽默效果,我们还可以在矛盾对转以前着意强调即将转化的矛盾,以混淆别人视听。

  比如,有好友向你借东西,你可以先口出豪言:“嗨,说什么借嘛,我的就是你的,你只管随便用就是了!”可等你交出东西时,趁机自相矛盾地幽默一下,比如对方借的是自行车,便皱眉说:“你可得留心着点用,千万别把我的自行车弄坏了!”刚刚还放出豪言,紧接着却又叫他不能把自行车弄坏,这就是一种自相矛盾。而且,前面的铺垫做得越足,形成的对比就越强烈,戏谑效果也越强。

  值得注意的是,在制造矛盾的时候,我们还应该营造一种不经意的效果,在抖包袱前一定要沉住气,使谈话平稳而自然,以达到最佳的幽默效果。

  幽默具有神奇的作用,往往能够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但幽默不可滥用,它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技巧,遵循这些技巧,才能令你的幽默恰如其分、锦上添花;否则就会弄巧成拙,不仅难以令听者开怀,还会让双方陷入尴尬。

  幽默讲究时机、场合和对象

  言语交际的失败大多与滥用幽默有关。滥用幽默不光使自己陷入尴尬和困境,而且导致别人轻视你,使你丧失人格价值。在众人的目光中,喋喋不休者仿佛如小丑一样可笑,故作幽默者更胜过小丑。因而我们运用幽默时,千万要注意时机、场合和对象。

  英格兰人常说:尽管幽默力量很重要,但它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当时机恰当的时候,你就去用它。

  西方4月1日的愚人节,是捉弄人的节日,这一天,如果一个足不出户的小伙子突然接到姑娘约会的电话;一个姑娘突然接到不是父母的父母来信;一个人到澡堂洗澡,衣服不翼而飞;一个学生去上课,教室里却空无一人。谁都想在这无所顾忌的节日里高高兴兴地捉弄别人,而被捉弄的人发觉上当后也为实实在在地被人捉弄而高兴。

  愚人节,一个人在街上散步,突然背后传来吆喝:“请让开,便桶来了!”他急忙闪开,一辆自行车匆匆而过,上面是一个小伙子带着个漂亮姑娘。

  如果上述事情不是发生在愚人节,而是发生在其他的时候,可能不但收不到幽默的效果,还会使他们觉得无聊,甚至引起他人的反感。可见,幽默不是随时都可以抛洒的,随着文明的进步,生活经验的积累,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幽默要讲究时机。

  如果你仅仅把讲究时机作为幽默语言的准则,那就太狭隘了,因为要想成功地使用幽默,在讲究时机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大环境。毫无疑问,讲究场合,才能把幽默运用得更加恰如其分。

  在发生重大事件的严肃场合,或者在葬礼上,不合时宜的幽默话语会引起别人的误解甚至怨恨。比如朋友正为失去亲人而伤心,你对在灵前落泪的朋友说:“去世的那位先生一定是个个性强硬的人,你看,他现在从头到脚都是僵硬的。”这番幽默几乎可以肯定会受到痛斥。

  在庄重的社交活动中,任何戏谑的话语都可能招来非议。在庄重场合,如果你幽默起来没边没际,太过夸张,为追求效果而手舞足蹈、脱离自己的平常个性,也会让人反感,人家会觉得你虚伪浮躁,不够稳重。这会严重影响你的个人形象。

  曾经不止一位幽默理论家这样告诫我们:观察对方的个性、好恶和心情,乃成功施展幽默的窍门。的确,俗语说“一种米养百样人”,社会每个成员的性格、心理、教养都不尽相同,意趣更为千差万别,假如你对幽默参与者的个性不够了解,那么你苦心经营的幽默必会报废不少。

  因此,在社会交际中,要视对象的不同,注意把握分寸,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一些关于盲人的幽默,对于真正的盲人就不适宜了。在社交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具体的环境、对象和氛围,采用适当的形式来表达出恰当的幽默。

  在图书馆门口,有一位男士开门让一位女士进来。

  “如果你因为我是女的,所以开门让我进来,那就算了吧!”她说。

  “不,夫人,”他回答,“我为您开门,是出于尊重你是个长者。”www.xiumb.com

  所谓顾及听众,当然不是一种姿态,一种态度,而是幽默作为交际的艺术天经地义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幽默的群体性和共娱性特征是十分明显的。又由于群体是由个人构成的,因此能够娱乐甲的一句话,可能在乙听来是侮辱。如果你忽视了这一点,一味地强调自我的兴致和偏爱,丝毫不放弃个人的思路,那么,你的幽默将黯然无光。有关种族的幽默是最微妙、最难处理的。当你和一群人都是流着共同祖先的血液时,说说种族的幽默可能会减轻每个人心头的负担;但当一群人分别来自不同的种族时,使用涉及种族的幽默则会有很大的危险性。

  注意对象,了解对象,才容易找到合适的幽默话题;适应对方的心理需要,才能真正达到沟通的目的。分而治之,是现代幽默的最为完美的战术。

  最后要说的是,一个真正的幽默家首先要愿意接受他人的信息。当他人幽默地发表意见时,你有义务报以微笑——而不是冷言冷语来泼他一头冷水。因为,幽默并非某一个人的特权,它是整个社会的财富。笑具有传染性,为他人捧场,你的合作态度会得到由衷的感谢,只要气氛活跃了,该你施展幽默时,也会一路绿灯。

  拒绝,一定要幽默地说“不”

  毕达哥拉斯说过:最短、最老的字——“好”或“不”——需要最慎重的考虑。

  想想看,当你必须说“不”时,你有多少次说了“好”?你是不是怕拒绝伤害别人的感情所以很快地、本能地说了“好”,等到事后又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你是不是个只会说“好”却又不能照顾自己,整天带着叹息与别人相处的人?

  明朝郭子章所著《谐语》里说,有朋友求在朝中当官的苏东坡为他谋个差使,苏东坡就幽默地回绝了他。苏东坡对来求他的这个朋友说:“以前有个盗墓人,掘了第一个墓,内为一个赤身裸体的人,是主张裸体下葬的王阳孙;掘了第二个墓,掘出了汉文帝,这个皇帝是不准随葬金银玉器的;第三个墓里掘出了饿死在首阳山的伯夷;盗墓人还想继续掘第四个墓,伯夷说:‘别费心了,我弟弟叔齐也无门路!’”有所求的人听了这个故事,知趣地走了。

  可见回绝也需要幽默。无论别人对你的要求是听从还是反对,你都有权力说“不”,只有这样,你才能顾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同时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对方。索尔仁尼琴的小说《癌症楼》上有下面这样一段对话:

  薇拉·科尔尼利耶夫娜宣布说:“科斯托格洛托夫,从今天起您担任病房里的组长。”

  科斯托格洛托夫态度非常友好地说:“薇拉·科尔尼利耶夫娜!您是想让我在道义上蒙受不可弥补的损失。任何一个当官的都免不了要犯错误,而有时还会权迷心窍。因此,经过多年的反复思考,我发誓不再担任什么行政职务。”

  “那就是说,您曾经担任过,对吗?而且,职务还挺高,是吧?”

  “最高职务是副排长。不过实际职务还高些。我们的排长因为实在迟钝和无能被送去进修,进修出来之后至少得当个炮兵连长,但不再回到我们炮兵营。因为我是个挺棒的测绘兵,小伙子们也都听我的。这样,我虽然只有上士军衔,却担任了两年代理排长。”

  “既然是这样,您何必推辞呢?如今这差使也会使您满意的。”

  “这真是妙不可言的逻辑——会使我满意!而民主呢?您岂不是在践踏民主原则:病房的人又没选我,选举人连我的履历也不知道……顺便说说,您也不知道……”

  富有幽默感的奥列格是一个懂得拒绝的人。他婉言谢绝了薇拉要他担任临时的病房里的组长的建议。他首先摆出自己谢绝的理由,并让被拒绝者完全认同了这些理由。总之,好的婉言谢绝往往产生幽默的笑声。而当你带着幽默的态度去拒绝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的时候,很自然地就会产生委婉曲折富有说服力的幽默故事。

  在一个酒吧里,两位朋友的谈话如下:

  甲:“威士忌加点水,好吗?”

  乙:“谢谢!我可以喝点别的饮料吗?”

  甲:“当然可以。不喜欢威士忌吗?”

  乙:“我好像还没有品尝出威士忌的妙处,大概是还没长大吧!”

  甲:“那么,要喝点什么?”

  乙:“我喜欢凤梨这些水果掺在一块的综合果汁。”

  会话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自然能够酿出快乐的氛围。虽然是同样的意思,如果说“这个我不喜欢”或是“那个我不喜欢”,感觉上则相差甚远。

  一个人要会说“好”,也要在该拒绝的时候会说“不”。不会说“不”,你就不是一个品格完整的人,你会变成一个不情愿的奴隶,你会成为别人的需要和欲望下的牺牲品。

  你的幽默可以让你“一语惊人”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它能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同一个意思,长短不同的句子具有不同的表达效果,一般书面语中用长句子的时候较多,因为书面语讲求逻辑严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为了表达和接收的方便,我们则较多使用短句表达我们的想法。

  所以,一般的生活用语大都简短有力。比如在日常交流中,经过很长时间的沉默后,以一两句画龙点睛的话去作总结,就会产生令人难以抗拒的幽默效果。

  在一次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向一位女作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女人要想使婚姻持久,你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

  “一个耐久的丈夫。”女作家随口答道。

  那位主持人提出的问题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但女作家又不能不回答,为了避免过多的纠缠,女作家一句“一个耐久的丈夫”,既幽默、简洁又发人深省,可谓“一语惊人”。

  其实,生活是个很大的舞台,在这个大舞台的很多场景里我们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人演出一幕幕“一语惊人”的剧目,女作家可以成为主角,小女孩也可以。

  在萧伯纳访问苏联期间的一个早晨,他照例外出散步,一位极可爱的小姑娘迎面而来。萧伯纳叟颜童心,竟同她玩了许久。临别时,他把头一扬,对小姑娘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的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可是世界上有名的萧伯纳!”萧伯纳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自己偶然间竟会遇到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

  “您就是萧伯纳伯伯?”“怎么,难道我不像吗?”“可是,您怎么会自己说自己了不起呢?请您回去后也告诉您的妈妈,就说今天同您玩的是一位苏联小姑娘!”

  故事中,苏联小姑娘不但“一语惊人”,“惊”的还是一个伟大的人物。她聪明幽默地展示了人人平等、自信等值得赞扬的信念,从而一语惊醒了表现得有些骄傲的萧伯纳。

  就像上面故事中的萧伯纳一样,一些做出了伟大成就的人往往有自大的毛病,他们说话、做事也往往以自己为中心,甚至把自己看成别人的骄傲。作为他们身边的人,你有责任委婉地提醒他们不要过于狂妄自大,这不但能够保护自己免受他们的伤害,而且这对他们自己也是很有好处的。

  有一次,拿破仑对他的秘书说:“布里昂,你也将永垂不朽了。”布里昂迷惑不解,拿破仑提示道:“你不是我的秘书吗?”布里昂明白了他的意思,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地反问道:“那么请问,亚历山大的秘书是谁?”拿破仑答不上来,便高声喝彩:“问得好!”

  上面这个幽默例子,应该属于机辩的类型。机辩在某种程度上讲,有一定反击性。当对方出言不逊足以伤害你的自尊心的时候,及时地、机智幽默地加以反击,也能一语惊醒他。下面这个故事中病人所用的也是一语惊人式的幽默。

  “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要从手术室跑出来吗?”医院负责人问一个万分紧张的病人。

  “那位护士说:‘勇敢点,阑尾炎手术其实很简单!’”

  “难道这句话说得不对吗?她是在安慰你呀。”负责人笑着对病人说。

  “啊,不,这句话是对那个准备给我动手术的大夫说的!”

  病人幽默地画龙点睛,鲜明地表达出自己对医生手术水平的怀疑。本来一个不容易启口的事情,被他用三言两语幽默含蓄地表达清楚了。

  语言不是万能的,不过有时候一句话却能够在适当的场合发挥出千言万语都不能达到的作用,这也就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在语言领域里的具体应用。

  善辩所表现出的常常是说话者的聪明智慧,敢于或者勇于表现自己。保塞尼亚斯就很好地表现出驾驭语言游刃有余、挥洒自如的风度。读过了上面这个故事,相信你一定认识到我们所说的“一语惊人”“以不变应万变”绝不是痴人说梦。

  “一语惊人”的幽默有“秤砣虽小压千斤”的力和“片言明百句,坐役驰万里”的广度。由于“一语惊人”的幽默具有这一特点,我们在交谈中使用这一技巧时,就应该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切忌拖泥带水。

  学幽默,也是掌握讲笑话的艺术

  奥格·曼狄诺认为:笑话是很短很短的故事,精心设计的情节随徐徐而进、不动声色的舛误而小心展开。许多笑话都预期达到突然而令人惊奇的高潮——足以激起爆发的笑声。优秀的说笑话者有一系列本领,诸如一丝微笑、一耸肩、欣然赞许、做作的哼哼、使人镇静的喃喃低语、意味深长的停顿、讥讽的变调、激动得喘不过气、突然回忆起来的惊愕、接近尾声的快节奏等等,这些都能暗示和控制听众的反应。

  你觉得自己缺乏讲故事的天资,缺乏对叙述速度和喜剧性的把握吗?你可以参考拿破仑·希尔总结的以下3条规则:

  1.用活泼的语气。

  2.直接叙述,而不要故意将高潮提前。

  3.借清晰而准确的妙语。

  这里还有马丁·科尔的6点提示:

  1.在讲笑话之前,先别忙作言过其实的应允或卑下的谦逊,什么“这会叫你笑掉大牙”呀,“我不敢肯定我能讲好”等等。过高或过低的估计都会使听众反感。

  2.简单介绍人物。如果你说“赫尔曼·波拉齐这个企业家正走着”,或者“惹达·格里兹是个弹木琴的”,那就引得听众注意这些名字和特征,使你的妙语被冲淡,甚至失去效果。如果这些名字和特征不必要就不要介绍。同样,不要以“这个医生”或“那个杂技演员”之类的话开头。否则,听众会情不自禁地发问:“哪个医生?”“哪个杂技演员?”这些都会使他们分心。

  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个笑话:

  三个斜眼犯人站在一个斜眼法官面前,法官瞪着第一个犯人问:“你叫什么名字?”

  第二个犯人回答:“伊利。”

  “我没有问你!”法官怒气冲冲。

  “我没有说什么呀!”第三个犯人叫道。

  故事讲得多么干净利落!如果对人物甚至名字做了介绍,频频加上“这”“那”,将会多么糟糕。这是个短笑话。长笑话也要尽量减少枝蔓才好。

  3.表现出你自己对故事也很感兴趣:微笑、窃笑和富于感染的活泼态度,在讲故事时都是必要的。即使只说一句笑话,也不要阴郁和矫饰。

  4.你的眼睛要与听众的眼睛保持联系。如果你面对两个以上的听众,就巡回凝视他们。不要往其他地方看,否则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

  5.动词要简单,如“说”“问”“哭喊”等等,不要用文采焕然或不恰当的动词,不然,听众会忽略关键的东西。“‘哈罗’,她发出爆炸声”,“那人独脚跳跃而出了屋子”,这些词固然会引起神经质的笑,但对笑话的愉悦高潮却不能起一丁点儿作用。

  6.此外,要备好高潮所用的措辞和节奏。尤其是讲述精彩的段落时要生气勃勃,富于感染力和自信。这里有个笑话:

  两个朋友雪莉和罗娜有一天在街上相遇,雪莉说她怀了三胞胎,罗娜为她祝贺。

  “医生告诉我,这三胞胎要300万次才能成功一次的!”雪莉说。

  “300万次!天哪!雪莉,告诉我,你们怎么会有时间做家务事呢?”

  试想,如果详细地介绍她们的职业、年龄、相遇在何处、互致问候的话等等,这笑话还有味吗?

  穿插妙语,拨动听众的心弦

  幽默的言语往往蕴含着令人愉快的智慧,对于“集体接受”的演讲听众来说,它具有特别的意义。在演讲中插入一些妙趣横生的幽默内容,通常比振振有词的套语更能拨动听众的心弦。

  还记得演讲中那些含蓄、风趣的故事和语言吗?它们总是寓庄于谐,使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体会到字里行间的深刻道理以及演讲者高尚的情趣。

  1955年,郭沫若先生重返日本九州大学做了一次演讲。再次来到自己的母校,郭老说:

  “在这里我要向我以前的老师表白,我作为一个医科大学生,事实上不是一个‘好学生’,福冈的自然景色太美了,千代松原真是非常的美丽。由于天天都接近这样好的自然美景,我在学生时代就不用功,对于医学没有认真地研究,而跑到别的路上去。”

  他幽默地说:“当时我在教室里听先生讲课时,就一个人偷偷地在课本上作诗了。”

  随着这些话,场内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和掌声。

  有一次,一个教授给学生做报告,接到一个纸条,上面写着:“有人认为思想工作者是五官科——摆官架子,口腔科——耍嘴皮子,小儿科——骗小孩子,你认为恰如其分吗?”这个问题锋芒毕露。

  教授回答说:“今天的思想工作者,我认为是理疗科——以理服人,潜移默化,增进健康。”

  演讲中穿插幽默要注意,穿插进来的内容必须要跟主题相关,能起到说明、交代、补充的作用;穿插的内容一定要适度,不可过多过滥,造成喧宾夺主、重心旁移;衔接务必自然得当,千万不要让人觉得勉强或节外生枝。

  在演讲的时候,为了增强演讲效果,加深听众印象,可以运用古今杂糅法,用最时髦的现代语言解说古人的事,或用古代成语描绘现代的事,这种异相拉近的做法能大大增强幽默效果。比如,谈到消费的时代性时,可以说:“慈禧太后虽然骄奢淫逸,但她从来不吸万宝路,不喝雀巢咖啡,也不看外国大片”;讲到文凭、职称的问题时,可以说:“孔夫子一没文凭,二没职称,但他在杏坛办学习班,培养了无数哲学、伦理学、教育学的高才生”。

  对更高明的演讲者来说,自身经验中那些人人有同感的矛盾之处也是值得讲述的,因为它是一个很好的“楔子”。

  名作家吉卜林在向英国一个政治团体发表演说时,就把自己的经历当成了范例,引得全场捧腹大笑:

  “主席,各位女士、先生们,我年轻时,曾在印度当记者,专门替一家报社报道犯罪新闻,这是很有趣的一项工作,因为它使我认识了一些骗子、拐骗公款者、谋杀犯以及一些极有进取精神的正人君子。有时候,我在报道了他们被审的经过后,会去监狱看看这些正在服刑的老朋友们。我记得有一个人,因为谋杀而被判无期徒刑。他是位聪明、说话温和有条理的家伙,他把他自称为他的‘生活的教训’告诉我。他说:‘以我本人做例子,一个人一旦做了不诚实的事,就难以自拔,一件接一件不诚实的事一直做下去。直到最后,他会发现,他必须把某人除掉,才能使自己恢复正直。’哈,目前的内阁正是这种情况。”

  吉卜林没有平板地陈述记忆中的陈年旧事,而是幽默地围绕准备谈论的政治话题渲染了一些近乎怪诞的趣事,从而建立起自己跟听众之间的沟通点。只要善于利用他人和自身的一些幽默故事,妙语连珠,引起观众的共鸣,就能使自己的演讲格外精彩。

  在演讲中插入风趣、幽默的语言,还要考虑到速度的问题,太匆忙和太缓慢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一定要掌握好速度,将时间控制得恰到好处,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幽默语言的美:穆穆皇皇

  荀子曾经说:“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意思非常简单,是说语言的魅力在于美好而正大。而美好正大的语言,往往都是光彩照人的。幽默语言同样有这种魅力,它以激活信息的输出为目的,意在调剂人际关系,那些不顾场合的挖苦和嘲讽绝不在幽默之列。幽默用诙谐的方式展示出一种才华、一种智能,使听者能置身于轻松有趣又能领悟哲理的氛围之中。

  幽默口才是一门极具魅力的语言艺术,它的魅力使无数人为之倾倒。下面,就让我们领略一下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的冷幽默。

  有一次,白岩松与某高校学生进行了一段问答式对话。

  学生:“我看你有危机感,看起来冷冷的,这是为什么?”

  白岩松:“我喜欢把每一天当作地球的末日来过。”

  学生:“你什么时候才会笑?”

  白岩松:“会不会笑不重要,重要的是懂幽默。”

  学生:“如果有一天你的缺点多于优点,怎么办?”

  白岩松:“没有缺点也没有优点的主持人,连评论的机会都没有,有缺点我觉得幸福,它可能是优点的一部分。”

  学生:“我是学历史的,能当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吗?”

  白岩松:“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面对学生的尖锐问题,白岩松凭借幽默口才从容应对。他告诉学生们要“把每一天都当作世界末日来过”,如果不细细咀嚼,很难能品出其中之味。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为自己的缺点而感到幸福是一种自信的表现。运用幽默的语言把缺点解读成优点的一部分,不仅不会给人自卑之感,还会鼓舞别人。“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这句话很诙谐有趣,以误解的方式传递出自己的言外之意——“条条大路通罗马,努力吧年轻人!”这就是所谓的正话反说、正题反做。原本司空见惯的话题,从听众的逆向心理出发来表达,就起到了不同凡响的效果,营造了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

  人生的感悟谐趣可分为三种,即理趣、情趣、情理交错之趣。那么,幽默属于这三趣中的哪一种呢?幽默应该属于情理交错之趣,因为它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幽默口才是以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并且跟笑声密切相融。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特殊的本能。当然,任何人都不可能随时在笑,笑的行为只会在一定条件作用下才会发生,而幽默正是引发笑容的一大因素。但是,仅仅能够逗大家一笑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幽默,真正的幽默会使人们在笑过之后有所思考,并从中悟到某种哲理和得到某种启迪。

  在一次庆功宴会上,一位年轻的士兵在斟酒时,不小心把酒泼到前民主德国将军乌戴特的秃头上。士兵悚然,所有人都不敢出声,人们不禁为这个冒失的小伙子担心。

  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将军拍了拍士兵的肩膀,说:“老弟,你以为这种治疗能让头发再生吗?”

  全场立刻爆发出一阵笑声,尴尬紧张的气氛因此得以化解。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一个人不懂说话的艺术,那他是很难搞好团结、协调好各种关系、开展好各项工作的。有一部分领导者,习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不懂得顾及别人的感受,结果无形中拉开了跟下属的距离,使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受到影响。而那些能换位思考、替下属着想、深谙说话艺术的领导者,就算不倚仗权势,也能凭借自身的人格魅力赢得下属的尊重和拥戴。

  假如想尽快掌握幽默说话的艺术,做到说话有品位、有分量、有感染力,就要分步骤锻炼自己。第一步,加强学习、提高修养。知识丰富了,修养提高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判断事物、表达思想的能力就会跟着一起提高,这时,说出的话就会更有水准,能够一言切中要害,让别人入脑入心。第二步,就是勤于思考、全面总结。养成了勤于思考问题、多方总结经验的习惯,说出话来才能思维缜密,才不会言语偏激,对别人造成伤害。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要学会“剪辑”。幽默出口之前,一定要先经过大脑的过滤和剪辑,三思而后出口,这样说出的话才能“穆穆皇皇”。

  巧设连环,请君入瓮

  “请君入瓮”讲的是关于唐代酷吏来俊臣的一个典故,其中“瓮”是指大坛子。当年在女皇武则天掌管朝政的时候,有人告发了大臣周兴,武则天令来俊臣审问周兴(周兴平日也惯用酷刑,跟来俊臣一向交好)。来俊臣假意请周兴喝酒,席间他问周兴:“犯人不肯认罪怎么办?”周兴说:“拿个大瓮,周围用炭火烤,把犯人装进去,什么罪他会不招认呢?”来俊臣就命人搬来一个大瓮,四面加火,对周兴说:“奉皇命审问老兄,请君入瓮。”周兴吓得连忙磕头认罪。

  根据这个典故,我们后人就沿用“请君入瓮”来指设好圈套等别人来钻。把这种计谋用在幽默上,它就发展成为一种富有意味的幽默技巧,或者说是语言技巧。它的突出特点就是:用故弄玄虚连续地问或答,使对方一步步进入自己的话语迷宫,营造出一种幽默的氛围,同时使他人开窍。下面这个故事就运用了这种幽默技巧:

  一考生骑驴赴京赶考。路上问一个放牲口的老汉:“哎,老头儿!这儿离京城还有多远?”

  老汉看他穿戴得倒是挺排场,就是问路不下驴,说话没礼貌。老汉心里想:这算什么书生!老汉本来不想理他,可又想教训他一下,就答道:“京城离这儿180亩。”

  书生感到好笑:“喂牲口的!路程都讲‘里’,哪有论‘亩’的?”

  老汉冷笑道:“我们老辈子的人都讲里(礼),现在的后生娃没有教养,不讲里(礼)!”

  书生脸一沉,说:“你这个老东西,怎么拐着弯骂人呢?”

  老汉说:“喂牲口的老东西本来不会骂人,只是今天心里不痛快。我养的一头母驴,它不生驴仔,偏偏生下了个牛犊。”

  书生不明白老汉的意思:“你这个人真是稀里糊涂的,生来就该喂牲口。天下的驴子哪有下牛犊的道理?”

  老汉还是耐心指教书生说:“是呀,这畜生真不懂道理,谁晓得它为啥不肯下驴咧。”

  书生听出了话里的意思,面红耳赤,没有作答就扬鞭绝尘而去。

  幽默的表达是含意蕴的。故事中的老汉,通过曲折的暗示故弄玄虚,吸引对方思绪,诱使对方上当,是请君入瓮法运用的典范。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艺术使幽默更加显露出它固有的机智与思辨色彩。由于这个原因,在生活中的舌战场合,这种巧设圈套的幽默技巧也被广泛地应用。

  有一次,老张到菜市场买鱼。他走到一家鲜鱼摊前,看到摆的鱼虽然不少,但都不是很新鲜。老张提起一条放在鼻子前闻了一下,果然有一股臭味。看来鱼放的时间已经不短了。谁知摊主看到他这么一闻,便非常不高兴地问道:“哎,你这是干什么?我的鱼是刚刚打上来的。”老张并没有和摊主争辩,也没有指责他的谎话,而是顺口说了句:“我刚刚是和这条鱼说话呢!”“嗯?”摊主觉得老张这话挺有意思,不禁来了兴致,想刁难老张一番,于是就说:“那你和鱼说些什么话呢?”老张说:“其实也没有什么,我想到河里游泳,所以向那条鱼打听一下现在的水究竟凉不凉。”“那鱼怎么说呢?”摊主已经笑得上气不接下气了,周围也已经聚集了一些围观的人。“鱼对我说,很抱歉,我不能告诉你。因为我离开河已经十多天了。”老张淡淡地说。围观的人哄然大笑,摊主脸上的笑容却早就不见了。

  幽默的老张表面上装作没有发现鱼是变质的,通过和鱼对话这件非常荒谬的事情来化解鱼摊主的戒备情绪,并一步步诱使鱼摊主进入自己的圈套,正是运用了“请君入瓮”的幽默技巧;鱼摊主在整个过程中都被老张牵着鼻子走,完全陷入一种被动的状态中。

  运用这种幽默技巧必须突破常规思维,出奇制胜地将对方引入你的圈套中。对方则是按照正常的思维去推理,根据你的设计,对方最后必然进入你设的圈套之中。

  法国寓言家拉·封丹习惯每天早上吃一个土豆。有一天,他把土豆放在餐厅的壁炉里,想热一下再吃,等他回头去拿的时候,土豆却不翼而飞了。于是他大喊:“我的上帝,谁把我的土豆吃了?”他的佣人“此地无银三百两”地说:“不是我。”“那就太好了!”“为什么?”“因为我在土豆里放了砒霜,想用它毒老鼠。”佣人顿时面如土色,承认自己吃了土豆。拉·封丹对她解释:“放心吧,我不过是想让你说真话罢了!”

  如果拉·封丹果真在土豆里放了砒霜,那这个故事就不好笑了。这个故事的幽默之处就在于拉·封丹运用了故弄玄虚、“请君入瓮”的方法,诱使佣人说出真话,承认错误。运用这种幽默技巧还可以在特殊情况下给自己留有余地,使事情进行得更加顺畅。

  罗斯福任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服役。一天,一位朋友向他问及一个秘密行动计划,罗斯福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你能保守机密吗?”“当然能!”朋友保证。罗斯福微笑告诉他:“我也能。”

  这里罗斯福故弄玄虚,巧妙地为友人设下圈套,为自己解脱困境,即使朋友发觉上了当,心中也明白这是善意的欺骗,这种幽默反而能增进彼此间的友谊。

  “请君入瓮”的幽默技巧能够体现出一个人高超的智慧。这种幽默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施用此术的人总是能在与对手的较量中占据主动,先发制人。从一开始,就稳固地占据主动地位,吸引对方的注意力,让对方总是跟着自己走,这样,最后的一击才会显得幽默有力和富有戏剧性。

  幽默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好的幽默不但令人发笑,笑过之后精神还为之振奋,情操得到陶冶,感情得到满足。但是,幽默不同于庸俗的油腔滑调、故弄玄虚的卖弄或无聊浅薄、矫揉造作的插科打诨。幽默不应只是为笑而笑,它应该在严肃和趣味之间达到一种平衡,使人睁开眼睛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蓝星,夏国。

  肿瘤科病房,弥漫着医院独有的消毒水味道。病房是单人间,设施俱全,温馨舒适。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可对于孑然一身的路遥来讲,却是无人问津的等死之地。

  他是癌症晚期,靠着意志力撑到现在,但也只是多受几天罪罢了。

  此刻,路遥躺在病床上,怔怔望着床头柜上的水杯,想喝口水。

  可他拼尽全力却无法让身体离开病床。剧痛和衰弱,让这原本无比简单的事情成了奢望。

  这时,一道幸灾乐祸的声音响起:“表哥~你真是狼狈呢。连喝口水都得指望别人施舍。”

  一位英俊的年轻男子悠闲坐在病床前,翘着二郎腿,眼睛笑成一道缝。

  “你求求我,我给你喝口水如何?”

  路遥面无表情,一言不发。自从失去了自理能力,一帮亲戚的嘴脸已经见多了,不差这一个。

  男子起身,将水杯拿在手里递过来,“表哥别生气,我开玩笑的,你对我这么好,喂你口水还是能办到的。”

  说完话,他将水杯里的水,缓缓倒在路遥苍白消瘦的脸上。

  被呛到,路遥无力的咳嗽几声,好在少量的水流过嗓子,让他有了几丝说话的力气: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张鑫,为什么?我从未得罪过你。你去星盟国留学,还是我资助的!”

  张鑫将水杯放下,不紧不慢的说:“谁让你这么古板呢,只是运点感冒药罢了,又不犯法,你非得千方百计的拦着。”

  路遥脸上闪过一丝了然之色,道:“张鑫你这垃圾,狗改不了吃屎。将感冒药运到国外提炼毒品……咳咳……”

  张鑫理了下领带,笑道:“你别血口喷人啊,我可是国际知名企业家。这次回国,‘省招商引资局’还打电话欢迎我呢~”

  路遥叹了口气,现在的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索性闭上眼睛不再说话,安静等待死亡的到来。

  但张鑫却不想让眼前饱受病痛折磨、即将离世的表兄走好。他附身靠近,悄悄说道:琇書蛧

  “表哥啊~其实呢,我这次回国主要就是见你一面,告诉你一声——你的癌,是我弄出来的~”

  路遥陡然挣开眼,“你说什么!”

  张鑫笑眯眯的掏出个铅盒打开,里面是件古怪的三角形饰物,仅有巴掌大小,中间是只眼睛似的图案,一看就很有年代感。

  “眼熟吧?这是我亲手送你的,货真价实的古董。我在里面掺了点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就会变成你现在这副鬼样子。”

  路遥马上认出来,这是自己很喜欢的一件古物,天天摆在书桌上,时不时的把玩,没想到却是要人命的东西!

  他伸出枯枝似的手臂,死死的抓住眼前人的胳膊!“你……”

  “别激动~表哥,我西装很贵的。”张鑫轻松拿掉路遥的手,小心的捏起铅盒,将放射性饰物塞进他怀里。

  “我赶飞机,得先走一步。你好好留着这个当做纪念吧,有机会再去你的坟头蹦迪~”

  说完话,张鑫从容起身离开。临走前,还回头俏皮的眨眨眼。他原本就男生女相,此时的神态动作居然有些娇媚。

  保镖很有眼力劲,赶紧打开病房门。同时用无线耳麦联络同事,提前发动汽车。

  ~~~~~~~~

  路遥只能无力的瘫在床上,浑身皆是钻心剜骨般的剧痛,还有无穷悔恨、不甘。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但很快,剧痛渐渐消失,只剩麻木,路遥隐约听到过世的双亲在喊他。

  就在路遥的身体越来越飘,即将失去意识时,胸口突然阵阵发烫,将他惊醒。

  从怀中摸出那三角形饰物,发现这玩意变得滚烫无比,还在缓缓发光!

秀书网为你提供最快的幽默是种软实力更新,第六部分 幽默,人人学得会(1)免费阅读。https://www.xiumb9.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