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书网>其它小说>哲学入门大全集>经济学是什么——追求幸福和理性的学问
  在建立一幅经济世界的科学图像方面,定义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沃尔特·奥肯

  骑士时代已经过去,随之而来的是智者、经济学家和计算机专家的时代。——埃德蒙·伯克

  经济学,一门让人幸福的学问

  “经济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469~399年间的古希腊,用希腊文表示为“oikonomia”,是“家计管理”的意思,后用英文翻译为“economics”,我国学者严复曾把它译为“生计学”,翻译成汉语“经济学”的第一人是日本学者神田孝平。

  经济学的英文是“economic”,指的是家政管理。一般的经济史专家都认为,西方经济分析的鼻祖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而这两位伟大哲人所说的经济学,从一开始,就贯注了浓郁的人文关怀精神,使经济学成为“讲道德”和“讲良心”的科学。

  马克思认为,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真正始祖是英国的威廉·配第爵士(1623~1687),一个给人看病的医生。他有一种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利用业余时间研究、调查社会经济现象与问题,就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对英国的决策者经常提些经济政策建议。而且他还认为应该尽快就此建立一门新学术,他称之为“政治算术”。其实,从经济学发展历程来看,始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经济学。

  经济学往大了说是“经世济民之学”,往小了说是“经济实惠之学”,人人都能从经济学中淘到自己需要的宝贝。对个人来说,经济学是一门高明的成功学与幸福学。

  肖伯纳,英国著名的戏剧家,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说过一句名言:“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那么研究人类的幸福也应该是经济学的必由之路和归宿点。

  这种幸福感在经济学大家身上可见一斑。美国著名非主流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幸福地生活了97年,新自由主义大师弗里德曼幸福地度过了94年的光阴。“从这两位大师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经济学的魅力,可以感受到真正的经济学精神对于我们的建设性作用。”中国经济学家卢周来这样评价两位大师。

  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也是94岁高寿,薛暮桥在经济学王国生活了101年。我们会发现:经济学思想巨匠竟然会普遍长寿。回头看肖伯纳的那句名言,我们可以认识到献身经济学研究的人是幸福的。而这种幸福来源于经济学家用经济学这个工具认清了纷繁复杂的人生与世界。因为拥有“心如明镜”的境界,才使他们心情愉悦,得享高寿。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认为经济学“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结论”。一个优秀的教练员未必比运动员实战水平高,但他能够给运动员以理论、经验和方法,使运动员的技能水平更高。一个优秀的经济学家未必是一个理财能手、成功的企业家或政府官员,但他能给一个理财能手、成功的企业家或政府官员非常重要的指导。这就是经济学的重要作用。

  经济学能解决生活中的疑惑,不仅能告诉人们“是什么”,还能告诉人们“为什么”以及“怎么办”。所以,使人幸福的经济学不是阳春白雪,也不是停留在经济学家的长篇巨著、经济评论家的艰深高论和难辨真假的媒体评论上,它是平常人触手可及的学问。

  经济学前提:经济人假设

  有一位妇人在纽约市的多家报纸上刊登了一美元卖宝马车的广告,人们并不以为然,因为一美元是不可能买到宝马车的。一周过去了,没有人去买这辆廉价的宝马车。刚毕业的小伙子约翰看到这则广告,满怀希望地拿着一美元按报纸上的地址去买这辆宝马车。很快,约翰就和卖车的妇人办好了手续。约翰问:“为什么这辆宝马车只卖一美元呢?”妇人说:“因为我的丈夫去世了,他的遗产全都是我的,只有这一辆宝马车属于他的情人。根据他的遗嘱,要把这辆车拍卖,拍卖所得的款项全部归他的情妇。所以,一美元即可。”于是约翰高高兴兴地开着宝马车回家了。

  经济人假设,也叫“理性经济人”,是经济学中最根本的一个假设,整个经济学大厦就是建立在这个假设基础上的。

  经济人假设认为,因为资源的稀缺性,每个人都受到资源稀缺的约束(如收入的限制、时间的限制、价格的限制等),人的思考和行为都是在既定的约束下追求自己利益的极大化。如同上文中的约翰,他很乐意用一元钱就能购买一辆宝马车。所谓经济人假设是指作为个体,无论处于什么地位,其人的本质是一致的,即以追求个人利益,满足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基本动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并为此可不择手段。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一段话对理性经济人有较为清晰的阐述:“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我们自己的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好处。”亚当·斯密的这段论述向我们表明:人和人之间是一种交换的关系,能获得食物和饮料,是因为商家们要获自己最大的利益。

  大卫·李嘉图提出来经济人的“流氓假设”:社会是由一群群无组织的个人组成的,每个人以一种计算利弊的方式为个人的利益行动;每个人为达到这个目的,尽可能地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行动。

  在经济学家的眼里,千差万别的活生生的人都是理性经济人——不懈地追求自身最大限度满足的理性的人。显然,经济人都是自利的,以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作为自己的追求。当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着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他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利益的那种机会,即总是追求最大的利益。

  因此,理性经济人是自利的,但自利并不完全等于自私。举个例子说:一个虔诚的教徒受到了感化,充满了行善的愿望,他人得到幸福的时候,他会觉得自己也幸福——他是自利的,但并不自私。

  无论个体的行为时成功地为个体带来正的经济利益的流入,还是带来负的经济利益的损耗,在做出决策时,个体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在社会以及经济活动中,人人都是理性经济人。比如说买一件商品,都希望买到的是“物美价廉”的商品,绝不会希望买到“物次价高”的商品,因为在经济活动中,人会保持最大的自利,也许在结果上买了“物次价高”的商品,但这个不会改变个体是理性经济人这一事实。

  可以说,理性经济人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商品:有什么物品不能买卖

  太平洋上的瑙鲁,是一个由珊瑚礁形成的岛国,矿产十分丰富,但岛上没有供农作物生长的土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瑙鲁一方面出口矿石,另一方面进口泥土,以便种植农作物。

  世界上最奇特的商品,莫过于丹麦格陵兰岛出口的冰山了。这是10万年前的冰,被认为是最纯净的,没有污染,杂质很少。

  日本商人将田野、山谷和草地上的清新空气,用现代技术储制成“空气罐头”,然后向久居闹市、饱受空气污染的市民出售,购买者打开空气罐头,靠近鼻孔,顿时香气扑鼻,沁人肺腑。

  商品对于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我们每天吃、喝、穿、住、用、行,样样离不开商品,只要兜里有钱,我们随时买到想要的各种商品。但是,究竟什么才是商品?

  作为商品,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劳动产品,就不能成为商品。比如,自然界中的空气、阳光,虽然是人类生活所必需的,但这些都不是劳动产品,所以它们不能叫做商品。

  作为商品,还必须要用于交换。商品总是与交换分不开。也就是说,如果不是用于交换的,即使是劳动产品,也不能叫商品。例如,在古时候,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种出来的粮食和织出来的布,尽管都是劳动产品,但是只供家庭成员自己使用,并没有用来和他人交换,因而也不是商品。

  因此,商品可以简单概述为: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并不是从人类出现之时就有的,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是社会分工。她是商品产生的基础。因为社会分工,才提出了交换的要求,也就有了进行交换的可能。社会分工的特征,表现为每一个劳动者只从事某些局部的、单方面的劳动,只生产某些甚至某种单一的产品,而人们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为了满足多方面的需求,生产者必然要相互用自己生产的产品去交换自己不生产而又需要的产品。这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是商品经济。

  第二是所有权不同。它是商品得以生产的前提。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才会发生交换行为。咋私有制条件下,产品交换的双方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成为经济利益的对立面。这就决定了双方的交换不能是不等式的,而只能是等式的,即商品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劳动产品的交换既然是等价的商品交换,那么,生产者的生产过程就成为以直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过程。

  可见,商品即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也是私有制的产物。

  货币:狗牙也可以买东西

  世界上除了我们所认识的常用货币外,还有一些新奇的不为我们所熟悉的货币形式。在太平洋某些岛屿和若干非洲民族中,以一种贝壳——“加马里”货币来交税。再如美拉尼西亚群岛的居民普遍养狗,所以就以狗牙作为货币,一颗狗牙大概可以买到一百个椰子,而娶一位新娘,必须给她几百颗狗牙作为礼金!近年来有一些贪婪的骗子向美拉尼西亚运入大量的狗牙,以骗取土著居民的各种有用物资,一度造成了“通货膨胀”。

  按照经济学理论的解释,可以任何一种能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和完全流动的财富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都可被看作是货币。

  有人不禁要质疑上述的论断:人民币、美元、欧元才是货币,肥皂、洗衣粉之类的商品也能算是货币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肥皂、洗衣粉当然不能算作是货币。要了解货币,就必须从货币的起源来看。

  货币的前身就是普普通通的商品,它是在交换的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一般等价物。货币就是商品,但又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特殊的商品。货币出现后,整个商品世界就分裂成两极,一极是特殊商品——货币,另一极是所有的普通商品。

  人们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物物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一只羊换一把石斧。有时候受到用于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不得不寻找一种能够被交换双方都接受的物品,比如一只羊换一把石斧,一把石斧换一堆盐,这里石斧就具备了货币的功能。

  在人类的早期历史上,贝因为难获得,充当了一般等价物,“贝”因此成为最原始的货币之一。今天的汉字如“赚”、“赔”、“财”等,都有“贝”字旁,就是当初贝壳作为货币流通的印迹。

  经过长年的自然淘汰,在绝大多数社会里,作为货币使用的物品逐渐被金属取代。使用金属货币的好处在于,它的制作需要人工,无法从自然界大量地获得,同时还易于储存。数量稀少的金、银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金属。古代希腊、罗马和波斯的人们把金银切割成大小不同的薄片,在上面刻制印标,准确标出每一片的重量。在交易中,人们只要看一下这片贵重金属上面的标志,就可得知它的价值。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属货币的重量和体积都令人感到烦恼。它不易携带,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出现磨损的问题。据不完全的统计,自从人类使用黄金作为货币以来,已经有超过两万吨的黄金在铸币厂里,或者在人们的手里、钱袋中磨损掉。于是,作为金属货币的象征符号——纸币出现了。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是中国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目前世界上共有200多种纸币,流通于193个独立的国家和地区中。

  由于货币是价值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谁占有了货币,就等于占有了价值和财富;谁占有的货币越多,即表明所拥有的商品越多。在货币的帮助下,人们不仅可以进行交易,而且也可以比过去更容易富裕起来。货币的权势并不像刀剑和长矛那样锋芒毕露,但其效果却更为持久和长远。

  成本:有收获就有放弃

  皮洛士生于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分裂的古希腊,是小国伊庇鲁斯的王子。皮洛士一向醉心于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伟业”,企图在地中海建立一个大国。

  公元前281年,皮洛士率领大批军队进攻罗马。在阿普利亚境内的奥斯库伦城附近,双方展开了激战。在这次战斗中,皮洛士的损失极其惨重。他虽然赢得了胜利,但损失了大批有生力量。战斗结束后,将士们向他表示庆祝,皮洛士看着硝烟还没散尽的战场,叹息道:“要是再来一次这样的胜利,我也就彻底垮了。”

  这就是著名的典故“皮洛士的胜利”,在经济上引申为成本太高而收益太少。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也就是企业把商品提供给市场所支出的全部费用。

  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它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成本是生产和销售一定种类与数量产品以耗费资源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价值。企业进行产品生产需要消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货币计量,就表现为材料费用、折旧费用、工资费用等。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包括生产,也包括销售活动,因此在销售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也应该计入成本。同时,为了管理生产所发生的费用,也应该计入成本。同时,为了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也具有形成成本的性质。

  2.成本是为了取得物质资源所需付出的经济价值。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购置各种生产资料或采购商品而支付的价款和费用,就是购置成本或采购成本。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断进行,这些成本就转化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

  3.成本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牺牲。它作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付出资源的价值牺牲,可以是多种资源的价值牺牲,也可以是某些方面的资源价值牺牲。它可以用货币单位加以计量。

  4.成本是为达到一种目的而放弃另一种目的所牺牲的经济价值。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小张准备开一家服装店,在计算成本的时候,她可能会考虑到店面的房租、进货的费用、借款的利息、付给雇员的工资、水电费、税金等。在扣除这些费用之后,她认为自己还会赚到钱。但是,你需要提醒她的是,这样的计算式不完全的:她漏掉了自己的工资,自己垫付资金的利息,还有开服装店的机会成本等。只有把这些成本也考虑在内,才能决定开服装店是否合适。

  稀缺性:两颗桃子也杀人

  春秋时期,齐景公手下有三员猛将公孙接、田开疆,与古冶子都为齐景公立下过汗马功劳。这三个人自恃勇猛,对齐景公也不放在眼里。晏子建议齐景公把这三个人剪除,以免将来留下祸患。景公也觉得应及早剪除,但是三人战功赫赫,又勇猛无比,齐景公也觉得很无奈。晏子说,应当巧斗。他向景公建议,赐给他们三人两只桃子,让他们分吃。只赏赐给最有功劳的人。拿到桃子后,三个大臣开始争夺,竟相陈述自己对国家的功劳。最后两个人得到桃子,另外一个羞愧自杀。得到桃子的两个人见同伴因自己而死,也便羞愧自杀。

  这是《晏子春秋》里的记载,三员大将被两个桃子杀死——历史上有名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可能有人觉得,同伴自杀,自己就也自杀吗?太不划算了吧,别忘了当时春秋时代的人都是很讲义气的,所以见到同伴自杀,自己也自杀是没什么奇怪的。晏子利用的就是经济学上的稀缺性,只给两个桃子,三个人无论如何也分不好,杀死三个勇士的不是两个桃子,而是稀缺性,因为稀缺才产生互相之间的竞争和争夺,最后在争夺中死亡。

  我们常常会听说某个手机号或汽车牌照卖出了天价,这正是资源稀缺性的体现。因为这种手机号或汽车牌照的数字非常独特,而且是唯一的,不会再有第二个。物以稀为贵,这样的商品人人都想购买,也就会卖出很高的价格。鲁迅说过,北京的白菜太不值钱了,但南方的白菜拉到北京,就不叫白菜了,叫胶菜,而且价格要高很多。所以他创造了一个词语:物以稀为贵。

  “稀缺”二字,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含义:一个是稀有的,另一个是紧缺的。在经济学里,稀缺被用来描述资源的有限可获得性,是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的。一个物品可以成为商品出售,首先是因为它是稀缺的,并不是因为人们的需求,例如阳光和空气,人人都需要,但因为太多了,所以不会成为商品。但是淡水资源却越来越少,所以淡水的价格从原来的免费供应,到现在也开始涨价。当一个商品变的稀缺的时候,它就开始变贵了。黄金因为属于稀有金属,所以价格才高。权力之所以人人追捧,也是因为权力是稀缺的。

  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的前提之一。稀缺性对社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正是稀缺性导致了竞争和选择,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想象一下,如果资源不是稀缺的,而是极大富足的,那么世界会完全变样。自然界中不会有优胜劣汰,不会有厮杀,每个生物都可以得到满足。人们不用工作,不用考虑买房子了,因为土地是富足的,不用考虑衣食住行,一切资源都是富足的。那这样的世界就没有任何活力,就会变成死水一潭,最终毁灭。

  就像我们的住房紧缺问题,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住房条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人不再只满足于只能遮风挡雨的小门小户,更多的期望房屋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而这种实用性则包括住房面积的大小、房屋的舒适性和房屋所处地理位置的便利性等要求,这样一来,即使人口不增长也会产生住房压力,所以在有限的土地上满足如此庞大人群的需求,住房紧缺就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了。这也就能很好的解释为何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还是会感到资源的稀缺了。

  稀缺性是人类面临的永恒问题,它与人类社会共存亡。比如穷国政府为把有限的财政收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教育方面而争论不休时,富国政府也为把收入用于国防还是社会福利发愁;当穷人为一日三餐担心时,富人正在考虑是打桥牌还是打高尔夫球。

  稀缺性的概念在整个经济理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稀缺性是经济学存在的前提条件,所以往往用稀缺性来定义经济学。由于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人们在使用经济物品中不断作出选择,如决定利用有限的资源去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以及在稀缺的消费品中如何进行取舍及如何用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这些问题被认为是经济学所研究的主题。只有当物品稀缺时,才能被认为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

  在生活中,人们的欲望需求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也正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引起了竞争与合作。竞争就是争夺对稀缺资源的控制,竞争是社会配置资源,即决定谁得到多少稀缺资源的方式。所谓合作就是与其他人共同利用稀缺资源、共同工作,以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合作是为了以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因此,合作是解决资源稀缺性的一种有效途径。

  价值和价格:天价理发费

  郑州一家理发店一夜之间成了全国最有名的理发店。不是因为这个店的师傅手艺高,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项惊人的记录:两个人理发,收费1.2万,平均一人6000元。

  2008年3月29日,在郑州市某中专读二年级的小亚和同学小莉一起到郑州非常繁华的二七广场逛街。下午2时许,两人逛到二七路的正弘大厦附近,看到旁边的“保罗国际”的橱窗玻璃上贴着“洗剪吹38元”的字样,原本就准备理发的她们便走了进去。

  在理发之前,店员向她们出示了消费单,分别是洗剪吹38元、洗发用品60元和护发用品60元。

  两人开始剪发,剪完头发,已是下午6时许。可让两个女孩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结账时,收银员报出了总共1.2万元的天价!

  因为小亚和小莉拿不出那么多的钱,店员便不让她们离开。后来店员给她们支招,只要办理一张该店的会员卡,就可以享受5折的优惠折扣,但每张会员卡至少要一次性充值9800元,剩余的钱将存在卡里。两人身上当时只有不到300元的生活费,她们无奈之下只好掏出手机向同学求援。当晚10时30分许,小亚和小莉一共向30多名同学借钱,总算凑够9800元送到了店里,她们才得以脱身。

  理发店收取1.2万的价格,令人目瞪口呆。经过媒体曝光,郑州的“天价理发”事件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价格是商品同货币交换比例的指数,或者说,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

  从本质上来说,价格是一种从属于价值并由价值决定的货币价值形式。价值的变动是价格变动的内在的、支配性的因素,是价格形成的基础。但是,由于商品的价格既是由商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也是由货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因而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一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动,例如,在商品价值不变时,货币价值的变动就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同样,商品价值的变动也并不一定就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例如,在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按同一方向发生相同比例变动时,商品价值的变动并不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因此,商品的价格虽然是表现价值的,但是,仍然存在着商品价格和商品价值不相一致的情况。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直接围绕它的价值上下波动;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利润的平均化,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供给是价格形成和变化的直接条件。价格是市场的“晴雨表”,反映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变化。供给与需求是使市场经济运行的力量,它们决定了每种物品的产量以及出售的价格。另外,价格的变化与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息息相关。如果你想知道任何事件或政策将如何影响市场的价格,你就应该先考虑它将如何影响供给和需求。例如:当“非典”袭击中国的时候,全国食醋、消毒液、药用口罩的价格都上升了,一些日用品也成了普通消费者的抢购对象,这主要是因为突如其来的“非典”病毒造成了消费者对这些物品需求的剧增。在欧洲,每天夏天,当新英格兰地区天气变暖时,加勒比地区饭店的价格呈直线下降;当中东爆发战争时,美国的汽油价格上升,而二手凯迪拉克轿车价格下降,这些都反映出供给和需求对市场的作用,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通过价格来反映的。

  效用:朝三暮四的妙用

  《庄子·齐物论》中有个“朝三暮四”的故事。

  宋国有一个很喜欢饲养猴子的人,名叫狙公。他家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得他的心意。狙公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用,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然而过了不久,家里越来越穷困了,狙公打算减少猴子吃栗子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的栗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吃了吗?”猴子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狙公又说:“给你们栗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该够吃了吧?”猴子一听,一个个都趴在地上,非常高兴。

  这个成语故事原本揭露狙公愚弄猴子的骗术,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在这个故事里,猴子是作为一种愚蠢的动物而出现的。实际上,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可能得出的结论会大不一样。古人们认为总量是没有变化的,因此觉得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和早上四个晚上三个是完全一样的。其实不然,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还是有些区别的,它们能给猴子带来不同的效用。那么,什么才是效用呢?

  在经济学的发展史中,“效用”概念的出现无疑是一个突破。物品效用在于满足人的欲望和需求。一切物品能满足人类天生的肉体和精神欲望,才成为有用的东西,才有价值。在经济学中,效用是用来衡量消费者从一组商品和服务之中获得的幸福或者满足的尺度。有了这种衡量尺度,我们就可以在谈论效用的增加或者降低的时候有所参考,因此,我们也可以在解释一种经济行为是否带来好处时有了衡量标准。效用不同于物品本身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产生与物品的属性,是客观的;效用是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时的感受。

  效用价值论强调物对人的满足程度,而满足程度完全是主观的感觉,他们认为,主观价值是客观交换价值的基础。物品的有用性和稀少性都是价值形成不可缺少的因素,都是主观价值的起源。在不同地点,人们对馒头的不同主观评价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村子里有一个穷人和富人,有一天突然发洪水了。穷人背着家里最贵重的东西——一袋馒头爬上了一棵树,富人背着家里最贵重的东西——一袋金子也爬上了这棵树。洪水没有消退的迹象。第一天,穷人吃了一个馒头,富人什么也没吃,眼睁睁地看着穷人吃。第二天,穷人又吃了一个馒头,富人的肚子已经直打鼓。到了第三天,富人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富人对穷人说:“我用一锭金子换你一个馒头。”在这种“不平等交换”下,富人和穷人最终撑过了这段艰难时期。在这个艰难时期,馒头的对人的效用无疑比金子大。xǐυmь.℃òm

  经济学依赖一个基本的前提假定,即人们在做选择的时候倾向于选择在他们看来具有最高价值的那些物品和服务。效用是消费者的主观感觉,取决于消费者对这种物品的喜欢程度,即偏好。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偏好越大,这种物品带来的效用就越大,他就越愿意购买,需求就越高。

  正如俗话所讲,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人喜欢抽烟,那么香烟对于他而言效用就很高,但对于一位不愿意闻烟味的女士来说,香烟就会是效用很低甚至是负效用。很显然,在做决定的时候,烟民自然会把香烟视为至宝,而女士们可能更钟情于化妆品或者衣服之类的东西。

  信用:商业活动运行的基础

  在一个民风淳朴的村庄,有一个小伙子欠了别人一笔债,正在发愁的时候,他外面的朋友唆使他,让他趁着天黑去偷邻居家地里的西瓜。他经不住朋友的一再唆使就去偷瓜,当他向村外偷运西瓜时却被邻居逮了个正着。此后,这个小伙子就背上了“偷瓜贼”的恶名,村里人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都说:“千万不要学谁谁谁,把家里的脸都丢光了。”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小伙子偷他人的东西,不但破坏了本村淳朴的民风,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也变坏了。对借钱给他的人而言,即使他还钱了,今后其他人也不会再借给他钱了,这就是信用与破坏信用所付出的代价。

  从纯经济学的角度对信用定义为:因为价值交换的滞后而产生的赊销活动,是以协议与契约保障的不同时间间隔下的经济交易行为。如果想维护经济秩序的自觉性,还要有法律做保障。假如没有法律保障,经济秩序就会被破坏。

  个人信誉的流失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对于一家企业而言,信用更为重要。企业之所以能够持久发展,除了在产品上不断开拓,更重要的是和别的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良好关系,企业的产品才会有销路。曾有人说:“诚信是企业的生命与灵魂。没有诚信,企业就犹如得了软骨病,没有凝聚力与号召力,就像行尸走肉一般。”

  信用卡的出现和发展就是信用应用与商业活动最好的例子。如今,信用卡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当中。它不方便快捷,安全系数又高。可以说现代的消费,是刷卡时代的来临。

  有关信用卡的产生有过这样一段趣事:一天,美国商人麦克纳马拉在纽约的一家饭店请客吃饭,到了结账时才发现自己没带钱包,他深感难堪,只能打电话叫妻子带现金来结账。这件事让他产生了创建信用卡公司的想法,于是于1920年和朋友共同创建了“大莱俱乐部”。这个俱乐部为会员提供一种证明自己身份与支付能力的卡片,会员凭借卡片可以记账消费。后来,随着银行信用的介入,这种商业信用卡渐渐转变成了以银行信用为特征的信用卡。信用卡一经面世,很快便风靡起来。

  看来,信用卡的出现,它的初衷就是要给人们提供一种信用凭证,让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济收入与信用,从银行得到一定的信贷额度。因此,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能为人们提供一定限额的消费信贷。而这是信用卡的一个根本标志,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功能,信用卡才具有了真正的“信用”意义。

  企业尚且是这样,国民经济中的诚信就更不可缺少了。诚信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状况的标准。若国民的诚信度低,就会造成经济行为具有不确定性与不可预期性,投资的机会成本与商品的交易成本就会非常高,经济运行效率低,社会资源与人力资源浪费就会更加严重。在国民经济中,诚信水平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人们追逐不当得利及追逐不当得利被发现与受到惩罚的机会成本很小。怎样减少与消除因为国民不诚信行为,而给社会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效率呢?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建立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机制,尤其是要设置科学的诚信标准。

  在现实生活中,诚信的标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诚信的道德标准。它主要指人们在为人处世时诚实守信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经商要有商德,为师要有师德,从医要讲医德,做百姓要遵守社会公德,做官要有官德等。二是诚信的规则标准。它主要是指为了让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必须遵守诚信原则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法规,这主胃包括政治、经济以及法律规则等。

  以前,社会相对封闭,人们总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偷一次瓜的后果就是一生被叫做“贼”。偷窃的成本这么高,以至于几乎无人敢这么做。而现代社会,流动性大,有的人就想钻空子做“一锤子买卖”,社会的信用体系不再安全。信用低造成企业行为如履薄冰,影响了市场经济主体的正常运营,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常不利。

  银行:货币流通的中转站

  最早的银行业发源于西欧古代社会的货币兑换业。最初货币兑换商只是为商人兑换货币,后来发展到为商人保管货币,收付现金、办理结算和汇款,但不支付利息,而且收取保管费和手续费。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货币兑换商的业务进一步发展,他们手中聚集了大量资金。货币兑换商为了谋取更多的利润,利用手中聚集的货币发放贷款以取得利息时,货币兑换业就发展成为银行了。

  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伦寺庙、公元前500年的希腊寺庙,都已经有了经营保管金银、收付利息、发放贷款的机构。近代银行产生于中世纪的意大利,由于威尼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当时的贸易中心。1171年,威尼斯银行成立,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银行,随后意大利的其他城市以及德国、荷兰的一些城市也先后成立了银行。

  当时这些银行主要的放款对象是政府,并带有高利贷性质,因而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要求。最早出现的按资本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股份银行是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

  在我国,明朝中叶就形成了具有银行性质的钱庄,到清代又出现了票号。第一次使用银行名称的国内银行是“中国通商银行”,成立于1897年5月27日,最早的国家银行是1905年创办的“户部银行”,后称“大清银行”,1911年辛亥革命后,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一直沿用至今。

  那么银行在商业活动中,是如何担当起货币流通的中转站的角色的呢?假如银行有100元存款,银行借给别人,才有利息,才有赚钱。银行怎么赚钱?通过息差赚钱,比如,银行通过息差赚取2%的利息。银行不能100%放贷。如果老百姓存了100元钱,银行全都放贷了,但是当人取钱时,银行没钱给人怎么办?这就会造成金融危机。因此,中央银行要求每一家银行必须要保存一定的存款准备金,这样才能防止出现别人来取钱时,没有钱的状况。中央银行时刻要求保留一定的存款准备金,即银行就会把储户存款的一部分拿来放贷,剩下的不能放,放了就麻烦了。老百姓去提款的时候,银行没钱,那是很麻烦的事情。所以存款准备金如果是20%,那就是20%的存款留在银行,供提款人取现金用。也就是说,如果银行有100元钱的存款,他就只能放贷80元。银行就是通过这样不断的吸纳存款,不停的发放贷款来完成货币的流通的,并在货币的流通中赚取利润。

  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规模巨大的股份银行纷纷建立,成为资本主义银行的主要形式。随着信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干预的不断加强,又产生了建立中央银行的客观要求。1844年改组后的英格兰银行可视为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的鼻祖。到19世纪后半期,西方各国都相继设立了中央银行。早期的银行以办理工商企业存款、短期抵押贷款和贴现等为主要业务。现在,西方国家银行的业务已扩展到证券投资、黄金买卖、中长期贷款、租赁、信托、保险、咨询、信息服务以及电子计算机服务等各个方面。

  生活中的黄金搭档:帕累托最优

  春秋时期,鲁国非常弱小,有很多鲁国人在其他国家沦为奴隶。为了振兴国力,鲁国国君颁布了这样一条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其他国家中遇见沦为奴隶的同胞,可以先把这个奴隶赎回来,回国后国家给予报销赎金。

  孔子有一位学生子贡,家里比较富裕,他曾多次将沦为奴隶的鲁国人赎回,而且事后并不去找国君报销。子贡觉得自己是在施行老师的“仁”,他为此还非常得意。

  后来,孔子知道了此事,他却批评了子贡:“我知道你追求高尚,也不缺钱花,可是这个补偿你一定要去领。现在你掏钱救人,受到社会的赞扬。但是从今以后,当别人在国外再遇见沦为奴隶的鲁国人时,他就会想自己是不是应该去赎人呢?如果赎了人,回国后还去不去找国君要钱呢?不去找国君,自己会损失一大笔钱;如果去找国君,别人又会拿你来讥笑他。这样一来,他们再看到身为奴隶的鲁国人就会装作没有看见,你的行为正好是阻碍解救沦为奴隶的鲁国人的根源!”子贡听完老师的话,顿感羞愧。

  还有一次,孔子的另一位学生看到有人掉进河里,于是他把遇难者救上岸来。被救的人为了表示感谢,送给孔子的这位学生一头牛,学生收下了。孔子对这个学生的行为大加赞赏,因为这会激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孔子的行为,暗合了经济学原理,这两件事体现的正是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效率准则。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曾针对资源的最佳配置提出了帕累托效率准则:经济的效率体现于配置社会资源以改善人们的境况,主要看资源是否已经被充分利用,如果资源已经被充分利用,要想再改善就必须损害别人的利益。

  帕累托最伟大的成就,是提出了“帕累托最优”这个理念。所谓帕累托最优,指的是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一旦达到了这种理想状态,想要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就必定要使另外某个人的境况变坏。换句话说就是,你的得到是以他人的失去为代价的。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帕累托最优是一个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相反,如果还可以在不损害其他人的情况下改善某个人的处境,我们就可以认为资源尚未被充分利用,这时就没有实现帕累托最优。

  根据帕累托的说法,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任何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任何一个人情况变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是最有效率的。如果没有达到这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而使某人境况变好的,而不是其他任何一个人情况变坏,那么说明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是缺乏效率的。

  孔子批评子贡的原因正是在于,鲁国原有的制度其实已经发挥出很好的效果,人们开始积极赎回沦为奴隶的同胞,而子贡做出的这些改变,很可能会破坏这种积极性,从而使鲁国已有的制度出现问题。

  谁写了当今最好的经济学教科书——曼昆谈经济学十大原理

  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亚当·斯密

  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梁启超

  拜曼昆为师

  如果你想学艺,就得拜师。如果你想从头开始学习正宗的经济学,那么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你不错的选择。

  N.格里高利·曼昆(N.Gregory

  Mankiw,1958年2月3日-),29岁时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现为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经济学;当教员时,讲授过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和经济学原理。还曾做过帆船运动教练。

  曼昆是一位高产学者。他的著作发表在许多学术杂志上,例如:《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学杂志》和《经济学季刊》,以及更普及的报刊上,例如:《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和《财富》。在1992年出版的《宏观经济学》使他名气大振,连素以尖刻闻名的克鲁格曼也对此书高度评价。他也是最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Principles

  OfEconomics》(经济学原理)的作者。其所编著的经济学教材《经济学原理》是目前公认的最好的经济学初级教材。

  除了教学、研究和写作之外,曼昆教授还是马萨诸塞州剑桥的一个非赢利性智囊团——国家经济研究局所属的货币经济计划部主任,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和国会预算办公室的顾问;他还供职于ETS考试研发委员会下设的经济学高阶水平考试委员会和NBER商业周期委员会;从2003年到2005年,他担任小布什政府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十大经济学原理,知道了这十大原理,就大致了解了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基本框架。接下来的十个小节带你一窥究竟。

  选择:鱼和熊掌之间的权衡取舍

  经济学家正在房间里埋头忙于做自己的学问。这时,一个中意他的女子大胆地敲开了他的房门:“让我做你的妻子吧,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经济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回答说:“让我考虑考虑!”于是,他陷入长期的苦恼之中,迟迟无法做决定。最后,他终于得出一个结论:“我该答应那个女人的请求。”

  于是,经济学家来到女子的家中,对女子的父亲说:“你的女儿呢?我已经决定娶她为妻。”老父亲冷漠地回答:“你来晚了10年,她现在已经是3个孩子的妈妈了。”经济学家听了,整个人近乎崩溃,他万万没有想到向来自以为傲的经济学头脑,最后换来的竟然是一场悔恨。

  权衡取舍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之一。他认为,人们为了得到一样东西,必须放弃另一样东。俗话说,“舍得舍得,有所舍,才有所得”,说的就是人生总是处在选择中。从早上起来要穿哪一套衣服出门开始,你在选择;中午要去哪里吃饭,你又在选择;女孩子有众多的追求者,在考虑结婚的时候,到底哪一位男士比较适合自己,要选择;男生找工作时,面对多家企业,要做出选择。虽然以上的选择有大有小,但每日、每月所有的选择累积起来,就影响了你人生的结果。

  有的人挣很多的钱,过高品质的生活,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有的人却忙忙碌碌,只能维持生计。是否善于选择是导致差别的主要原因。什么是选择?选择可以看做一个判断和舍弃的过程,在多种可能性中找到最理想的一个,标准是效用(机会收益减掉机会成本)最大。

  明智的选择,需要清楚正确地计算成本和收益,评估风险,更重要的,是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每个人都希望有选择,而且希望做出正确选择——即使不是最好的,至少也是比较好的。那么有没有一些方法帮助我们呢?以下一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选择的形成共有五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极其简单:

  1.列出所有可以采取的行动,包括不采用的行动也要列出来,而决策就是从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中选出一个来。

  2.尽可能列出每个行动的可见后果。

  3.尽量评估每种结果可能发生的概率,这一点常被忽略,因此得仔细加以讨论。

  4.试着表达你对每种结果的渴望或恐惧程度。

  5.最后把列出来的所有因素全部放在一起考量,作出合理的决策。

  如果还没有列出选择方案或可能的结果,那么你一定得先解决这两个问题,毕竟决策的本质就是从众多选择中挑出一个最好的,其目的就是要达到最佳结果;如果你连选择方案都说不出来,更别想作出任何决策了。

  机会成本:两堆稻草间饿死的驴子

  面对有限的资源,为了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人们必须选择放弃。由此看来,做出选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根源在于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有所得必有所失。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时,选择吃鱼,那么就不能吃熊掌,熊掌就是选择吃鱼的机会成本。经济学家常说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就是指任何选择行为都有机会成本。

  有一头驴子,它非常饿,到处找吃的,终于看到了在它前面的两堆草。它迅速跑过去,却为难了,因为两堆草同样鲜嫩,它不知道应该先吃哪一堆。它犹豫不决,在两堆草之间徘徊,一直在思考先吃哪一堆。因为不知道如何选择,最终这头驴子饿死了。

  机会成本又称“选择成本”,是指做一个选择后所丧失的不做该选择而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也就是说,为了得到一种东西而必须放弃另一种东西。要想对备选方案的经济效益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价,必须在作决策前进行分析,将已放弃的方案可能获得的潜在收益作为被选取方案的机会成本计算在内。就是我们说的“有得必有失”。

  比如一个农民有一块土地,他可以用来种小麦、种蔬菜、养猪。假设这块地种小麦的成本是100元,种蔬菜的成本是150元,如果养猪的话,将会收益200元。如果农民拿这块地用来种蔬菜了,相应的他就没法去种小麦或养猪,那么他种蔬菜的成本是多少呢?是150元吗?不是,150元只是会计成本,真正的成本是200元,即他舍弃的另外两个项目中价值最大的那一个项目的价值!

  机会成本中的机会必须是你可选择的项目。若不是你可选择的项目便不属于你的机会。比如农民只会种小麦、种蔬菜和养猪,搞房地产就不是农民的机会;又比如你只想吃豆沙糕或者巧克力薄饼,那么油条就永远成不了你的机会。

  另外,机会成本必须是指放弃的机会中收益最高的项目,而不是放弃项目的收益总和。例如农民只能在种小麦、种蔬菜和养猪中选择一个,三者的收益关系为养猪>种蔬菜>种小麦,则种小麦和种蔬菜的机会成本都是养猪,而养猪的机会成本仅为种蔬菜。

  可见,如果农民把地用来种蔬菜或种小麦,他的经济利润是负的,只有他把地用来养猪,他才能获得利润。

  经济学假设人们在理性的指导下,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最优化的资源配置,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可以看出,产生机会成本是因为资源稀缺。由于任何一种资源都是有限的,而有限的资源又可以有多种用途。把资源用于某种用途就会在同时放弃其他选择。

  机会成本可以分析很多领域,生活中到处存在着机会成本,善于利用机会成本分析利弊做出效用最大化的选择是理性人的首选。 蓝星,夏国。

  肿瘤科病房,弥漫着医院独有的消毒水味道。病房是单人间,设施俱全,温馨舒适。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可对于孑然一身的路遥来讲,却是无人问津的等死之地。

  他是癌症晚期,靠着意志力撑到现在,但也只是多受几天罪罢了。

  此刻,路遥躺在病床上,怔怔望着床头柜上的水杯,想喝口水。

  可他拼尽全力却无法让身体离开病床。剧痛和衰弱,让这原本无比简单的事情成了奢望。

  这时,一道幸灾乐祸的声音响起:“表哥~你真是狼狈呢。连喝口水都得指望别人施舍。”

  一位英俊的年轻男子悠闲坐在病床前,翘着二郎腿,眼睛笑成一道缝。

  “你求求我,我给你喝口水如何?”

  路遥面无表情,一言不发。自从失去了自理能力,一帮亲戚的嘴脸已经见多了,不差这一个。

  男子起身,将水杯拿在手里递过来,“表哥别生气,我开玩笑的,你对我这么好,喂你口水还是能办到的。”

  说完话,他将水杯里的水,缓缓倒在路遥苍白消瘦的脸上。

  被呛到,路遥无力的咳嗽几声,好在少量的水流过嗓子,让他有了几丝说话的力气: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张鑫,为什么?我从未得罪过你。你去星盟国留学,还是我资助的!”

  张鑫将水杯放下,不紧不慢的说:“谁让你这么古板呢,只是运点感冒药罢了,又不犯法,你非得千方百计的拦着。”

  路遥脸上闪过一丝了然之色,道:“张鑫你这垃圾,狗改不了吃屎。将感冒药运到国外提炼毒品……咳咳……”

  张鑫理了下领带,笑道:“你别血口喷人啊,我可是国际知名企业家。这次回国,‘省招商引资局’还打电话欢迎我呢~”

  路遥叹了口气,现在的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索性闭上眼睛不再说话,安静等待死亡的到来。

  但张鑫却不想让眼前饱受病痛折磨、即将离世的表兄走好。他附身靠近,悄悄说道:琇書蛧

  “表哥啊~其实呢,我这次回国主要就是见你一面,告诉你一声——你的癌,是我弄出来的~”

  路遥陡然挣开眼,“你说什么!”

  张鑫笑眯眯的掏出个铅盒打开,里面是件古怪的三角形饰物,仅有巴掌大小,中间是只眼睛似的图案,一看就很有年代感。

  “眼熟吧?这是我亲手送你的,货真价实的古董。我在里面掺了点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就会变成你现在这副鬼样子。”

  路遥马上认出来,这是自己很喜欢的一件古物,天天摆在书桌上,时不时的把玩,没想到却是要人命的东西!

  他伸出枯枝似的手臂,死死的抓住眼前人的胳膊!“你……”

  “别激动~表哥,我西装很贵的。”张鑫轻松拿掉路遥的手,小心的捏起铅盒,将放射性饰物塞进他怀里。

  “我赶飞机,得先走一步。你好好留着这个当做纪念吧,有机会再去你的坟头蹦迪~”

  说完话,张鑫从容起身离开。临走前,还回头俏皮的眨眨眼。他原本就男生女相,此时的神态动作居然有些娇媚。

  保镖很有眼力劲,赶紧打开病房门。同时用无线耳麦联络同事,提前发动汽车。

  ~~~~~~~~

  路遥只能无力的瘫在床上,浑身皆是钻心剜骨般的剧痛,还有无穷悔恨、不甘。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但很快,剧痛渐渐消失,只剩麻木,路遥隐约听到过世的双亲在喊他。

  就在路遥的身体越来越飘,即将失去意识时,胸口突然阵阵发烫,将他惊醒。

  从怀中摸出那三角形饰物,发现这玩意变得滚烫无比,还在缓缓发光!

秀书网为你提供最快的哲学入门大全集更新,经济学是什么——追求幸福和理性的学问免费阅读。https://www.xiumb9.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