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书网>其它小说>王阳明详传>第二篇 少年时代
  对于成就大业之人,虽然其德声功名足以光照千秋,但人们还是希望看到他在儿时就有不同于常人的奇异之处。但是,大人物在儿时往往还不出名,很少有人会去关注他们,更别说留下详细的文字记载了。

  人在社会上立足,幼年时代的素质养成非常重要。想去了解大人物少年时代的资质和言行举止是否有异于或超出常人之处,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要想了解详细的、正确的事迹,那就颇为困难了。阳明先生幼时的经历,我们今天已经不得而知。其传记中所记载的数件事迹,或有牵强附会之举,或有夸大其词之嫌,很难让人信服。接下来,我就介绍点还算稍微准确点的事迹。

  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王阳明降世于浙江省绍兴府余姚县。古往今来,伟人的诞生必然会附和着很多奇异的传说。跟很多名人传记中的记载类似,据说王阳明在幼年时期也曾得到高僧的点化和相士的赞赏。随着时间的流逝,后人希望伟人能够变得更加伟大,或者希望伟人能够具有超出常人的威灵,所以就给他加上了很多奇异的传说。

  奇谈

  据说王阳明的母亲郑氏怀孕十四个月之久才生下他。一天夜里,祖母岑氏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天上阳光明媚,祥云缭绕,诸多神仙身着绯红色的衣服,击鼓吹箫,乐声悠扬,其中一位仙人怀抱一婴儿,脚踩瑞云,自空中徐徐而降,一直朝着王家住宅而来,将婴儿送入岑氏怀间。岑氏不禁惊醒,恰在这时,听到了刚刚出生的王阳明的哭声。祖父竹轩公对此也颇为惊奇,于是给取名为“云”,所以说王阳明的第一个名字其实叫王云。乡人们也很快听到了这一传闻,于是称王阳明出生的那栋楼为“瑞云楼”。

  王阳明直到五岁还不能说话。一日,当他正在和一群小孩子玩耍时,被一个路过的高僧看到了。高僧端详了他好久,然后说:“有此宁馨儿,却叫坏了。”

  这句话刚好被祖父竹轩公听到,他心中一惊,顿时醒悟。取名为“云”,一语道破天机,泄露了他出生的秘密,所以王阳明才迟迟不会说话,于是竹轩公将其改名为“守仁”,王阳明便立刻能说话了。

  祖母的梦和祖父的改名听起来确实是稍显怪诞,将其视作是巧合也未尝不可,我们今人更关注的或许是先生幼时的教育。

  吴越文化

  在春秋末年之前,吴越地区还都是一片蛮荒之地。直到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统治时期,这片区域才开始逐渐繁荣起来。虽然吴越一度赢得了春秋霸主的地位,但是文运却一直未曾开启。

  吴越之地气候温暖,五谷丰饶,既有“陂池灌溉之利”,又有“丝布鱼监之饶”,这是西北诸州所不能比的。一旦吴越之地的文运得以开启,其进步必然会一日千里。到东晋时期,此地逐渐繁荣起来;到唐代,变得更加繁荣;等到了南宋,已经苦于地域狭小影响到进一步发展了。勤劳好强的人们在此繁衍生息,文化也变得越来越昌盛。

  吴越文化的影响

  吴越地区素以山水秀美和名胜古迹众多著称,引得无数文人骚客流连忘返。王阳明出生于此地,自然会受到吴越文化的影响,再加上祖先遗风的熏陶,以及本人天资聪颖,取得那么大的成就也就绝非偶然了。

  古语有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孟子也曾说:“居移气,养移体。”这些话听起来虽然有些夸张,但从生物进化论——适者生存,不适者灭亡——的角度来看,地区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是极其巨大。

  人作为万物之灵长,比其他动物高级的地方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行动,但在顺应外界环境以求得生存方面并没有什么不同。当一个人所处的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无论在肉体上,还是在精神上也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史学家在做学问时,往往只注重把事件弄清楚就可以了,不太去探究事件背后的原因。倘若史学家能够追根溯源,并且把地区性的因素考虑进去的话,我相信他们必然会有更大的收获。

  众所周知,中国的疆域幅员辽阔,南北方的风土人情存在很大差异。北方地区气候寒冷、群山巍峨、河水浑浊、佳卉香草和珍禽异兽稀少,再加上频频发生旱灾,造就了北方人坚忍不拔的性格,其文化也显得比较朴实。实际上,北方人很多都在为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疲于奔命,很少有时间去做深度思考。

  南方地区则大不相同,这里气候温暖、土地肥沃、天晴朗、水清澈、空气清新、山水秀美、花鸟鱼虫众多。杜牧在咏诵汉江风景的诗中就写道,“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据此也可以窥见江南风景的景象。受大自然的恩赐,南方人不需要为衣食住行而劳神,所以就养成了贪图安逸、风流不羁、不囿于规矩的性格。丰富的物产使得南方人有条件在精神层面做高远的思考,因此南方的文化也不像北方那般朴实,而是显得有些浮华。在六朝文学中,我们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

  吴越地区是中国南方的一部分,这里一度成为中国文化的中心。虽然虚无玄远的老庄思想在中国各地都有存在,但是发展最鼎盛的地区还是南方,这也无怪乎江左的晋代人多皈依道教了。

  王阳明也深受南方文化的影响,有着恬淡静退的价值观倾向。每当他进退维艰之际,都会萌生出脱离尘俗、归隐山林的意向。而且,他年轻时曾沉溺于佛教与道教,这也可以窥见其出世的念头。再加上当时朝廷中奸佞跋扈,贤臣遭到罢黜,地方上盗贼横行,国运日渐衰弱,受此影响王阳明也难免不会萌发出世的思想。此外,王阳明的很多言行举止也都显现出他的出世思想。

  不出世的缘由

  然而,王阳明并没有选择出世。他的一生都在积极进取,都在强调活学实用。之所以出现这一结果,我觉得主要是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家庭的忠孝教育非常到位;www.xiumb.com

  二是他是一个文武兼备之人,在当时的时局中不可或缺;

  三是他豪健明敏,明察事理。

  王阳明受到了很好的家庭教育,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他良好的品行。王阳明对忠孝非常重视,也正是忠君孝亲的思想才使得他没有选择出世。对祖母岑氏和父亲龙山公的孝使得王阳明一度想停止在社会上的所有活动,专心回家侍奉双亲。根据记载,在他31岁、36岁、37岁和49岁的时候,曾数次上疏朝廷,请求归省。此外,忠君思想也是王阳明选择入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奉命征讨南方反贼之际,他真的是全身心投入,舍生忘死。

  第二个原因是王阳明文武兼备,具有雄才大略,在当时盗贼横行的乱世中,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后来,兵部尚书王琼举荐王阳明带兵剿匪,王阳明不负众望,舍弃出世的念头,最终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第三个原因是王阳明性格刚毅坚卓,不可能整日沉迷于沉静幽思。而且,先生智慧超群,能够洞察出佛家和道家的不足,再加上他对人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更不会选择出世了。

  神童

  在王阳明七八岁的时候,有一天,竹轩公突然发现小阳明竟然能够将自己曾经读过的书全都背诵出来,他大为惊讶,就问小阳明是如何做到的。王阳明回答说:

  “祖父读书时,闻其声而默记也。”

  幼年的王阳明如此聪慧,真是令人叹服。

  成华十七年(1481年),龙山公王华高中状元,到北京做官。翌年,龙山公希望竹轩公到北京养老,这样也方便自己照顾他。于是,竹轩公就带着十一岁的小阳明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征程。

  途中经过金山寺,竹轩公和宾朋把酒言欢,觥筹交错间,陶然而醉。竹轩翁诗兴大发,但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应景之佳句,这时小阳明对他说:

  “祖父,给我笔。”

  竹轩翁非常惊讶,问他:

  “孺子亦能赋耶?”

  王阳明立即作诗一首: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顿时,四座皆惊,众人纷纷称叹。有人想再试一试王阳明的诗才,又以《蔽月山房》为题,令其吟诗一首。阳明不假思索,随即应口诵道: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看过王阳明的《蔽月山房》诗,四座宾朋更是惊叹,他们对竹轩公说:

  “令孙声口,俱不落凡。想必他日定当以文章名天下。”

  这两首诗虽然不能算作佳作,但对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来说,已实属不易。此外,这两首诗中还以物理知识为独特的切入点,充分体现出了小诗人的特性。后人将这两首诗收入了《狂诗选》,看来也不是毫无道理。

  十二岁时,王阳明遵照父命,在北京入私塾读书。王阳明生性豪放不羁,根本不专心读书,一有空就偷偷跑出来,和外面的小朋友们玩“战争游戏”。王阳明自己做了大大小小的旗子,让小朋友们举着,侍立在四周,他是大将,坐在中间,指挥着大家忽而向左,忽而向右,就跟排兵布阵一样。龙山公见儿子如此顽皮捣蛋,不听话儿,不守规矩,对此感到非常忧虑。唯独祖父竹轩公对此不担心,他知道自己的孙子是“麒麟儿”,成大事是早晚的事。

  有一日,王阳明和同学到北京的市场游玩,看到有人卖麻雀,就非常想要,但没带钱,而且卖麻雀那人无论如何也不免费给他,最后两人就争吵起来。恰在这时,有一个人称“麻衣神相”的道士从他身边走过。道士看到王阳明的面相后,非常惊讶,对众人说:

  “此子他日大贵,当建非常功名。”

  于是出钱把麻雀买下,送给王阳明,并且摸着小阳明脸蛋说:

  “孺子记吾言,须拂领,其时入圣境;须至上丹毫,其时结圣胎;须至下丹田,其时圣果圆。”

  接着又嘱咐他自重自爱,对他说:

  “孺子当读书自爱。吾所言将来以有应验。”

  说完飘然而去。王阳明受道士的感化,从此潜心诵读,每日对书静坐凝思,学问日进。

  在中国,伟人受“麻衣神相”点化的故事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当然,将此类传闻视为王阳明的生平事迹也确实有些不严谨。

  有一次,王阳明问私塾先生:

  “天下何事为第一等人?”

  塾师回答说:

  “嵬科高第,显亲扬名如尊公,乃第一等人也。”

  王阳明又接着问:

  “嵬科高第时时有,岂是人间第一流?”

  塾师问他:

  “据孺子之见,以何事为第一?”

  王阳明回答说:

  “惟为圣贤方是第一。”

  龙山公听闻之后,笑着说:

  “孺子之志何其奢也!”

  这样的事迹在王阳明一生中屡见不鲜。在后来的日子里,王阳明真的将成为圣贤视作自己前进的方向,并最终实现了成为圣贤的目标。

  王阳明十三岁那年,母亲郑氏去世。居丧期间,他悲伤痛哭,其情状非常可怜。

  权谋

  父亲龙山公有一爱妾,在郑氏去世之后,爱妾升为正室。继母对王阳明非常不好。王阳明心中也一直很不爽。

  一日,王阳明去集市上游玩,见到一个卖猫头鹰的,就立刻出钱买了下来,然后来到巫婆的住处,给了她五钱银子,告诉巫婆过会儿见到继母要如此这般去说。叮嘱完毕之后,王阳明就装作若无其事的地回家了。他偷偷溜进继母的卧房,把猫头鹰藏在被子底下。

  继母回到卧房,一掀被子,猫头鹰突然从中飞出,在屋子里乱转,还发出阵阵怪声。这下可把继母给吓坏了,她赶紧打开窗子,费了好大的劲才把猫头鹰给赶出去。

  在民间,野鸟入室是不祥的征兆,更何况还是一只发出怪声的猫头鹰,那就更不吉利了。继母寻思,这只猫头鹰是怎么进到自己被子里的呢?屋里挂着窗帘,锦被也非常厚重,猫头鹰根本不可能钻进去啊。继母越想就越觉得恐惧。

  王阳明听到继母的惊叫后,佯装什么都不知道,进到屋里问其原因。

  继母向其详细叙述了这一怪异之事,阳明听罢对她说:

  “何不召巫者询之。”

  继母立刻派人把巫婆请来,巫婆一踏进门口,就嚷嚷道:

  “家有怪气。”

  然后又盯着继母看了一会儿,对她说:

  “夫人气色不佳,当有大灾晦至矣。”

  继母将被子中飞出猫头鹰一事告知巫婆。巫婆听后对她说:

  “老妇当问诸家神。”

  于是点好香烛,让继母跪拜诸神。仪式结束后,巫婆又假托阳明母亲的亡灵附体,警告继母说:

  “汝待我儿无礼。吾诉于天曹,将取汝命。适怪鸟即我所化也。”

  继母信以为真,跪拜无数,认罪忏悔,并且表示:

  “此后再不敢。”

  过了好长时间,巫婆才苏醒过来,又对继母说:

  “适见先夫人,意色甚怒,将托怪鸟啄尔生魂,幸夫人许以改过,方才升屋檐而去。”

  此事过后,继母对王阳明的态度大有好转,不敢再无礼。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王阳明幼时的智谋韬略就已经非同一般。

  立志学武

  王阳明十四岁起开始学习骑射之术,研读《六韬》、《三略》等兵法书籍,曾指出“儒者以不知兵法为患”。虽然孔子也曾强调“有文事必有武备”(《十八史略》),但明代的儒生仅仅是巧于章句,平时只关注科举及第和荣华富贵,他们善于做文章粉饰太平,一旦遇事,就束手无策,这实乃儒生之羞耻。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王阳明十五岁,他和父亲的同事同游居庸关。王阳明怀抱经略北地之志,他对诸夷狄的族群及其村落进行详细调查,倾听针对夷狄的防御对策,认为应该采取措施赶走夷狄的骑兵,使夷狄不敢再犯。此次出游历时一个月,然后王阳明就回到了北京。

  有一日,王阳明梦见自己拜谒伏波将军庙,并且还在梦里赋诗一首:

  卷甲归来马伏波,早年兵法鬃毛皤。云埋铜柱雷轰折,六字题文尚不磨。

  从诗中也可以看出王阳明对伏波将军的仰慕之情。

  当时,中国各地洪水泛滥,旱灾频发,盗贼乘机作乱。石英和王勇在北京周边肆意掠夺,陕西的石和尚和刘千斤也发动叛乱,攻城略地,抢夺府银,官军对此束手无策。于是,王阳明就对龙山公说:

  “欲以诸生上书请效终军故事,愿得壮卒万人,削平草寇,以靖海内。”

  龙山公听罢,惊讶道:

  “汝病狂耶!书生妄言取死耳。”

  从此,王阳明不敢再言及此事,开始专心致志做学问。

  求学经历

  自十一岁开始,王阳明在北京生活了六年。对于他在这段时间的求学经历,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从《送德声叔父归姚并序》中“守仁与德声叔父共学于家君龙山先生”的记载来看,王阳明在北京期间,除了向私塾老师学习之外,在家庭内部应该也有一些其他的学习。

  此外,王阳明在《答储柴墟》的信中写道,“往时仆与王寅之、刘景素同游太学”。据此可以推断,王阳明曾经在太学学习过。至于当时太学的课程是如何设计的,我们今天自然是无从得知了。

  王阳明在修学方面践行的是终身学习的观念,很难将他的修学时期同人生中的某一阶段区分开来,只要一息尚存,他就会学习不辍。

  湛甘泉在《阳明先生墓志铭》中提到了“五溺一归正”之说,即王阳明“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正德丙寅始归正于圣贤之学”。

  十六七岁的王阳明正处于“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的这段时期,所以他仗剑走天涯,意欲经略四方也就不足为怪了。

  小结

  阳明先生幼时的学习经历及其他事迹,除以上我叙述的以外,我们已无从得知。纵观先生这一段时期的经历,会发现他是一个年轻气盛的少年,其言行举止天真单纯,性格豪放,爱好杂而多,且又不同于常人,据此也可以基本推断出他绝不会成为在平凡中度过一生的那种人。

  此外,先生的家庭保留着优良家风,崇尚高洁的品格,重视人伦道德。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得王阳明的很多言行都是立足于忠君孝亲这一根本出发点。阳明先生本身天资聪颖,再加上良好的家庭熏陶,使得他不想成名都很难。从阳明先生少年时代的这些事迹可以看出,他注定不会成为一个凡人。 蓝星,夏国。

  肿瘤科病房,弥漫着医院独有的消毒水味道。病房是单人间,设施俱全,温馨舒适。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可对于孑然一身的路遥来讲,却是无人问津的等死之地。

  他是癌症晚期,靠着意志力撑到现在,但也只是多受几天罪罢了。

  此刻,路遥躺在病床上,怔怔望着床头柜上的水杯,想喝口水。

  可他拼尽全力却无法让身体离开病床。剧痛和衰弱,让这原本无比简单的事情成了奢望。

  这时,一道幸灾乐祸的声音响起:“表哥~你真是狼狈呢。连喝口水都得指望别人施舍。”

  一位英俊的年轻男子悠闲坐在病床前,翘着二郎腿,眼睛笑成一道缝。

  “你求求我,我给你喝口水如何?”

  路遥面无表情,一言不发。自从失去了自理能力,一帮亲戚的嘴脸已经见多了,不差这一个。

  男子起身,将水杯拿在手里递过来,“表哥别生气,我开玩笑的,你对我这么好,喂你口水还是能办到的。”

  说完话,他将水杯里的水,缓缓倒在路遥苍白消瘦的脸上。

  被呛到,路遥无力的咳嗽几声,好在少量的水流过嗓子,让他有了几丝说话的力气: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张鑫,为什么?我从未得罪过你。你去星盟国留学,还是我资助的!”

  张鑫将水杯放下,不紧不慢的说:“谁让你这么古板呢,只是运点感冒药罢了,又不犯法,你非得千方百计的拦着。”

  路遥脸上闪过一丝了然之色,道:“张鑫你这垃圾,狗改不了吃屎。将感冒药运到国外提炼毒品……咳咳……”

  张鑫理了下领带,笑道:“你别血口喷人啊,我可是国际知名企业家。这次回国,‘省招商引资局’还打电话欢迎我呢~”

  路遥叹了口气,现在的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索性闭上眼睛不再说话,安静等待死亡的到来。

  但张鑫却不想让眼前饱受病痛折磨、即将离世的表兄走好。他附身靠近,悄悄说道:琇書蛧

  “表哥啊~其实呢,我这次回国主要就是见你一面,告诉你一声——你的癌,是我弄出来的~”

  路遥陡然挣开眼,“你说什么!”

  张鑫笑眯眯的掏出个铅盒打开,里面是件古怪的三角形饰物,仅有巴掌大小,中间是只眼睛似的图案,一看就很有年代感。

  “眼熟吧?这是我亲手送你的,货真价实的古董。我在里面掺了点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就会变成你现在这副鬼样子。”

  路遥马上认出来,这是自己很喜欢的一件古物,天天摆在书桌上,时不时的把玩,没想到却是要人命的东西!

  他伸出枯枝似的手臂,死死的抓住眼前人的胳膊!“你……”

  “别激动~表哥,我西装很贵的。”张鑫轻松拿掉路遥的手,小心的捏起铅盒,将放射性饰物塞进他怀里。

  “我赶飞机,得先走一步。你好好留着这个当做纪念吧,有机会再去你的坟头蹦迪~”

  说完话,张鑫从容起身离开。临走前,还回头俏皮的眨眨眼。他原本就男生女相,此时的神态动作居然有些娇媚。

  保镖很有眼力劲,赶紧打开病房门。同时用无线耳麦联络同事,提前发动汽车。

  ~~~~~~~~

  路遥只能无力的瘫在床上,浑身皆是钻心剜骨般的剧痛,还有无穷悔恨、不甘。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但很快,剧痛渐渐消失,只剩麻木,路遥隐约听到过世的双亲在喊他。

  就在路遥的身体越来越飘,即将失去意识时,胸口突然阵阵发烫,将他惊醒。

  从怀中摸出那三角形饰物,发现这玩意变得滚烫无比,还在缓缓发光!

秀书网为你提供最快的王阳明详传更新,第二篇 少年时代免费阅读。https://www.xiumb9.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