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厦将倾,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0世纪70年代初,巴黎的一个擦鞋匠为大洋彼岸的一位游客服务完毕后,美国人掏出了一张美元纸币付账,卑微的擦鞋匠却拒绝接受,“对不起,请付法郎”。在这位法国人心里,美国人手里这张擦屁股都嫌硬的纸,对他或者整个法国来说,毫无价值。
擦鞋匠的傲慢来自整个欧洲对美国人赖账的反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整个世界都被打成了废墟,只有美国人发了大财。原因很简单,大战之前,华尔街的大鳄们资助希特勒造大炮,资助日本鬼子造飞机和坦克,把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的橡胶和石油倒卖给日本,好让它们放心地杀中国人;战争后期,美国人又亲自下场参战,打到德国和日本本土,把人才、技术和机密材料(如731部队残害中国人得到的人体实验数据[1])抢个精光。
跟美国人做生意,全球各国都亏得底朝天,连当年的世界第一强国英国都被逼得卖光了底裤——为了跟德国人死磕,它甚至把加勒比海上的岛屿租借给美国人当99年的军事基地,就只换了50艘老掉牙的美国破军舰。如此生意做下来,全球财富和资源都流入了美国人手里。大战结束后,美国人握有整个资本主义世界3/4的黄金,于是连威胁带忽悠,美国人逼得世界各国接受了它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这个体系其实很简单,用一个词就可以说清楚——“双挂钩”,即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固定汇率制。也就是说,美元成了当时国际贸易体系(GATT,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体系)的太上货币,美国人也就成了国际贸易体系的太上皇。
和童话一样,一切开始都很美好,20世纪整个50年代和60年代,任何人都可以按照美国人当日的承诺,拿35美元跑去美国兑换一盎司黄金。当时的美国握有全球大半黄金储量,自然有底气这么干,但是此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连续增长了20年,尤其是西欧人和日本人手里的美元越来越多,于是他们不停找美国人换回黄金存在自己手里,此消彼长之下,美国人就顶不住了。
1973年,美国人用出老千、拉偏架的手段,支持以色列打赢了第四次中东战争,把阿拉伯人打得满地找牙[2]。盛产石油的阿拉伯王爷们输了战争很生气,于是对以色列及其背后的黑老大展开了石油禁运[3]。这一年10月到年底的三个月内,国际石油价格从3美元/桶,涨到11美元/桶以上,接近12美元/桶。全球经济尤其是欧美日受此打击,就此结束了二战后长达二十年的经济繁荣,全面陷入经济停滞。
战后经济危机也发生过几次,开始的时候,美国人、欧洲人和日本人毫不在意。大家立刻开动印钞机,配合央行降息、降准,释放了大量流动性,按照老剧本,危机立刻成为过去,高速的经济增长立刻到来,——战后的二十年就是这样过来的嘛。
然而,这次美国人却没有等来经济复苏。让大家目瞪口呆的是,经济复苏并未出现也倒罢了,释放流动性必然带来的通货膨胀却如附骨之疽,甩也甩不掉,这就是有名的“滞胀”——经济停滞加通货膨胀。傻了眼的美国人转过头,发现欧洲人和日本人也在那里发呆,如同《暗战》里的傻黑社会分子林雪想不起打破自己鼻子的刘青云是警察。
美国人比欧洲人和日本人更惨,因为欧洲人和日本人背上没有那个承诺——可以拿纸币无条件兑换自己的黄金。于是,聪明的尼克松总统抢在大家明白过来之前,直接宣布赖账。这一下子就捅了马蜂窝,整个GATT(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体系立刻炸了窝,美元信用在大家眼中的地位,瞬间跌成了狗屎。法国巴黎街头擦鞋匠的反弹,不过是大时代中泛起的小小涟漪而已。
其实设身处地地想一下,我们很容易理解美国人的尴尬——做老大有做老大的难处。欧洲人和日本人可以躲在美国人的卵翼之下享受和平,而美国人却必须为美日欧共同的全球体系负责,所以虽然美国国内经济陷入困局,国外还得继续在越南战争的泥潭里挣扎。
最可怕的是,这个泥潭无边无际,越是挣扎美国人就发现自己陷得越深——中国人开辟了名为“胡志明小道”的后勤通道,支持越南南方的游击队和越南北方部队对美军作战;苏联人则利用中国境内的铁路交通线对越南进行输血,来自中苏两国的战争物资和后勤物资源源不断地进入游击队和越南正规军手中,然后美国人就连续被放了二十年的血。以中国为例,200亿美元的对越援助,换取了美国数十倍的损失,继而连续的经济失血[4],加速了美国经济地位和金融信用的崩溃。话说到这里,我们便可以理解尼克松为啥自打耳光,以堂堂美国总统之尊公开赖账,搞得连巴黎街头的擦鞋匠都拒收美元了。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美国人脖子后面凉飕飕的,它们想起了英国人的遭遇:当日二战,光荣孤立之前以及参战之后的美国人就是这样慢慢勒紧英国人的脖子,逼得英国人把自己手里的家当一点点以跳楼价典当给美国人,加勒比海诸岛自不必说,英属迪戈加西亚也是如此变成了美军的军事基地。
很显然,若是局势不能逆转,美国人就会如当时的大英帝国在二战中一样慢慢失血,直到丢光自己的家当,直到丢失霸权,直到美利坚帝国气绝身亡。
所以,尼克松竞选美国连任总统的承诺之一,就是“一旦当选总统,就要去中国访问”[5],而美国大选的结果也对此做出了正面的回应——他成功连任总统。这个50年代跟着麦卡锡在全美搞白色恐怖的老牌右翼分子在致力于反共反华几十年后,硬是做出了所有总统中最亲华的举动,他跑到北京向中国求和,用“承认中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合法地位”[6]换取了美国人“体面地”从越南脱身。同时,基辛格跑去沙特阿拉伯,用军事保护沙特王室家族万年不变的承诺,换取了沙特及其控制的欧佩克仅用美元为石油计价的承诺,算是给美元找到了一个新的锚定物,勉强保住了美元的国际地位。
此后整个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所有美国总统,都在跟滞胀做斗争。到了1979年里根竞选总统的时候,通货膨胀率达到惊人的13%,失业率也超过了两位数。1982年,美国的GDP下降了1.9%,创造了二战后最糟糕的数字。如果我们去读此时的美国经济史,便会看到一个被吹得神乎其神的人物——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其光辉战绩就是利用两位数的利率把美国通胀压到了一位数,而这一年,恰好就是那个美国经济创造了最差纪录的1982年。
话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摇笔杆子的无耻之徒,明明是畸高的利率打塌了美国经济的脊梁,却硬是被他们写成了压低了美国通胀率,还把这么一个七八十岁的愣头青写成了圣人、常胜将军。我这样说是有原因的,保罗·沃尔克虽然压低了通胀,却将美国经济推进了另一个深渊——没了恶性通胀的威胁,却跌进了竞争力持续下滑的泥潭,经济增长始终陷入泥潭里爬不上来。
1987年8月11日,美国总统里根任命的艾伦·格林斯潘接替保罗·沃尔克,开始执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两个月后的10月19日,华尔街经历“黑色星期一”,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全天跌幅达到创纪录的23%。据说,在这场股灾中,连战无不胜的索罗斯也损失3亿美元以上。
格林斯潘领导下的美联储迅速发表简短声明,承诺向任何处于困境的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帮助,次日股市反弹。然而,这仅能治标,问题的根本必须得到纠正。
在这个资本全球流动的世界上,资本的流入将推动一国经济迅速发展,而资本的流出,则会将一国经济迅速推入深渊,甚至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现实是,美国的股灾频繁发作,而且杀伤力越来越强。这是危险的先兆:资本厌弃了缺乏竞争力且不能带来稳定高收益的美国,越来越多地青睐欧洲和日本,特别是日本,因为那里能够带来更多的回报。
换言之,美国人自己制造的体系中,美国人的竞争力甚至落后于自己的跟班欧洲人和日本人。再换言之,从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美国经济不过就是从崩溃边缘(想一下那个拒绝接受美元的巴黎擦鞋匠吧)到勉强维持的泥潭里来回晃悠而已——这就是“圣人”保罗·沃尔克为美利坚帝国留下的光辉遗产。
美国人倒了大霉,苏联人却发了大财,原因很简单,苏联人也是卖石油赚钱的。1973年年底的最后三个月,油价暴涨了三四倍,苏联人由此赚得盆满钵满。
于是,苏联人把军队派进了阿富汗,然后就悲剧了。
阿富汗的外号叫作“帝国坟场”,阿富汗获得这个光荣称号是有缘由的:1838年,大英帝国如日中天,策划鸦片战争对华侵略的同时,悍然派兵打进了阿富汗。三年后,英国人被迫向阿富汗求和。1842年1月,英军16500人开始撤退,沿途不断遭到截击,最后只有一个身负重伤的军医逃回英属印度,报告了全军覆没的消息。
苏联人很可能不了解这段历史,不过这个也情有可原,当时决策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已经七老八十,没心思读书,反而整天醉心于安排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同志给先进工作者勃列日涅夫同志颁发奖章。据说,他总共获得了苏联勋章15枚、奖章18枚、外国勋章42枚、奖章29枚,并且以此光辉战绩进入了1991年吉尼斯世界纪录,荣获“世界获奖章最多的人”这一光荣称号[7]。
苏联人利令智昏进了帝国坟场,然后就横着出来了。今天我们读书,只会看到世人称赞阿富汗人骁勇彪悍,对外敌入侵誓死反抗,却不知道当时反抗军的主力,其背后乃是中美联手。
十年后的1989年,苏联人狼狈退出“坟场”,两年后,苏联就解体了,美国人赢了冷战。
两个顶尖高手比拼内力,旁边过来个小孩拿木棍儿轻轻一敲,两个高手就此翘辫子的事情,在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隋末瓦岗军和宇文化及就是这样的超级强权,然而也就是这样同归于尽的。李渊、李世民很容易地先接收了宇文化及的文官体系,又接受了瓦岗军的李密秦琼徐世勣罗士信,建立了辉煌无比的大唐王朝。
所以,美国人赢了冷战,耗死了苏联人,然而,笑到最后的却不是它。
中国人消除了两千年来一直压在北方的军事威胁,百万苏军的滚滚铁流从东北、内蒙古、西北一路南下,一天一夜奔袭北京的阴影就此消失。
同理,建国于西欧大平原上无险可守的欧陆各国,再也不用担心五万辆坦克和装甲车一周内横扫整个欧洲,英国人也不再担心一万枚核弹头忽然落在自己脑袋上,大家终于可以放心睡个安稳觉了。
更爽的是日本人,日本人军事和防御完全委托给美国人,军费开支连年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以下,省下来的钱,全部投入经济增长和产业布局。此时,日本在打印机、照相机、电视机、机器人等诸多行业的竞争力上,远远超越了美国人,“经济战争击败美国”的口号,在日本国内喊得震天响。
1990年,日本GDP(国内生产总值)上升至30522亿美元,而此时,美国GDP不过为58033亿美元。到了1995年,日本GDP达到52600亿美元,美国GDP是73970亿美元,日本GDP已经达到美国GDP的71%。实际上,在1987年,日本的人均GNP(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超过了美国,而人均收入,也在此时超过了美国。如此成绩,令日本人的口号毫不遮掩:“买下美国!”
一言以蔽之,冷战后期以及冷战后的世界,两个超级大国倒下一个,重伤一个,而此前在两强阴影下瑟瑟发抖的诸多配角,如中国、欧洲、日本,则意气风发,国势日强。此时,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这一点,美国人自己看得清清楚楚。
1992年总统大选,率领美国打赢了冷战、熬死了苏联的美国总统老布什自以为立下了千古不朽的大功,得意扬扬地竞选连任,然而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小青年比尔·克林顿横空出世当选总统,老布什出局——无他,经济搞得太烂而已。
事情到这里已经很清楚了,美国人必须重整世界经济体系,重塑自己的经济竞争力,若是暂时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就先把别国的上升势头搞乱即可。
贼——或者正式一点——强盗,不可以不弘毅,闷棍之任重,而打劫之道远。美国人把打劫的棍子扛在肩上,深吸一口气,迈开大步,向着远东出发了。
【注释】
[1]日美之间具体交易细节参见日本人青木富贵子所著《731——石井四郎细菌战部队揭秘》(2010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2]以色列初战失利后,尼克松总统决定全面援助以色列,代号“五分钱救援行动”,将美国空军大量C-141和C-5运输机派往以色列,紧急运送战争物资。美军36架F-4战机换上以色列标志,直接参战。美军还以卫星发现埃及西奈半岛两个集团军之间的缺口,并把情报送给以色列。以色列据此突袭埃军,扭转战局。战争期间,美军共运送22400吨物资与装备给以色列。
[3][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913-194页。原文:1973年“犹太赎罪日战争”期间,“欧佩克”的阿拉伯成员国宣布不再向支持以色列的国家输送石油,也就是指美国及其西欧同盟。
[4][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第10版,908页。“战争耗费了美国近150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间接损失不计其数。战争夺去了5.5万年轻人的性命,另有30余万人致残致伤。此外,美国为此丧失了自尊和自信,恢复元气仍需多年时间。”中国损失人员不过1100余人死亡,6万人受伤。
[5]1968年尼克松竞选总统,他对记者说:“如果中国给我签证的话,我将会访问中国。在今后8年内,中国问题一定得解决,不然它将成为悬在头上的剑。”
[6][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909页。“(1971年)当年秋天,在美国赞同下,联合国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政府,并驱逐了台湾驻联合国代表……”
[7]据《勃列日涅夫传》(吴伟著)。勃列日涅夫1964年掌权,1973年,获“加强国际和平列宁奖金”;1976年获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第5枚列宁胸章,第2枚苏联英雄金星勋章和荣誉武器(短佩剑);1978年3月,获胜利勋章;1982年5月,获越南一级胡志明勋章和越南英雄称号。另,关于奖章一事,可参见苏联史专家郑异凡文章《奖章爱好者勃列日涅夫》,载《文汇报》2014年10月20日第7版。
挑战者:日元经济区
一、泡沫经济
1985年,校园里静悄悄的。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抑扬顿挫的读书声从教室里传出。鸟儿在天空飞过,也停止了歌唱,仿佛害怕打搅读书的孩子。
忽然,“丁零零”一声铃响,读书声像是被一把大剪刀剪断了一样,校园里忽然静了一下,随即,“老师再见”的声音从每个教室里传了出来,“轰”的一声,无数小朋友从教室里涌出,说着笑着向操场跑去。
瓜子就是其中之一。这时学校的大喇叭早已响起“亭亭白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蒋大为的《北国之春》舒缓地响起。很快,小朋友们来到操场上,列队完毕,广播操就此开始。
瓜子不知道,这《北国之春》却是来自日本,原唱者自然也非蒋大为,而是日本著名歌唱家千昌夫。这一年,38岁的千昌夫发行完毕最后一曲《あんた》之后,宣告退出歌坛,不问世事,原因很简单,他的事业如此成功,早已达到财务自由。于是,打这开始,他便整天坐在家里修身养性。
然而,他的清静日子没过多久就被打破了。因为这一年9月,日本在美国逼迫下,签订了“广场协议”。
我们谈到“泡沫经济”,必然会追溯到1985年的“广场协议”,每个人都能连篇累牍地讲出其强大影响:
“广场协议”签署的三个月之内,日元汇率从1美元兑250日元,快速升值到1美元兑200日元附近,升幅20%。1986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高达到1美元兑120日元。从日元对美元的名义汇率看,1985年2月至1988年11月,升值111%;1990年4月至1995年4月,升值89%;1998年8月至1999年12月,升值41%。从日元实际有效汇率看,1985年第一季度至1988年第一季度,升值54%;1990年第二季度至1995年第二季度,升值51%;1998年第三季度至1999年第四季度,升值28%。从签下“广场协议”的1985年开始,在以后的十年内,日元汇率每年平均升值5%。
换言之,只要把手头上的货币换成日元,就算什么也不做也可以保证每年5%的收益,而且可以稳定地连续收益十年,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所有做实业的兄弟都明白,除了房地产以外,实业领域每年回报达到5%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于是,我们就可以理解全球投资人的那种欣喜若狂——这样的好事哪里去找?
于是,日本人民惊喜地发现,他们脚下踩的土地和家里住的钢筋水泥变成了宝贝,只要买入,接下来就等着大把大把地数钱吧。作为“追求最高回报和最大收益”这一市场经济基本法则的反映,在暴利驱使下,日本爆发全民炒楼的热潮。这种情况下,日本楼市泡沫横飞,直飞上天。在最疯狂的日子里,国土面积只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37.78万平方公里),其地价市值总额竟相当于整个美国(939万平方公里)地价总额的4倍。其中,1990年时,仅东京都一地(2187平方公里)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地价。
千昌夫老先生也想发财,他拿出全部积蓄投入房地产,短期内便成了超级富豪,名下办公大楼达到50幢,其他商业地产、海外酒店不计其数,遍布欧洲、澳洲、美国、日本,号称“会唱歌的不动产大王”。
有句台词说得好,“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不动产泡沫界也有句话,叫作“爬得高,跌得狠”。
有道是晚痛不如早痛,1989年,面对国内经济的疯狂态势,日本政府终于坐不住了,仔细考量之下,东京政府决定主动下手,用“早痛”替代“晚痛”。这一年,东京开始采取紧缩措施,着手针对泡沫采取强力的(强力的,而非有效的,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注意)降温措施,这个所谓的降温措施,便是加息、收紧贷款云云。比如,一年之内,日本的贴现利率从2.5%提高到了6%。种种压力下,楼市炒家的获利空间急剧缩减,于是,他们很快做出了“理性”的选择——撤退。
国际资本获利后撤离,这在1991年后逐渐成为主流,其直接结果就是高高在上的楼市忽然失去了资金支撑,随后的形势发展“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日本房地产泡沫随之迅速破灭,房地产价格暴跌,四年之内,房价折去一半。局势发展到1993年,日本房地产业已经全面崩溃,凡是牵涉到房地产的企业纷纷倒闭。这一浩劫,遗留下来的坏账高达6000多亿美元。这次泡沫不但沉重打击了房地产业,还直接引发了严重的全国性财政危机,受此影响,日本迎来历史上最为漫长的经济衰退,陷入了长达20多年的萧条和低迷——直到今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还在自欺欺人地喊“要带领日本走出衰退”。
千昌夫大叔没有国际炒家那么幸运,虽然教他投入全部身家全力炒房的妻子是美国人,但是美国资本获利撤退的时候,却没有通知到他,于是会唱歌但是不再唱歌的“地产大王”、超级富豪千昌夫变成了负债1000亿日元的超级“负豪”。
20世纪80年代便已退休的歌王,于1991年重返歌坛,甚至2011年在台湾省,我们依然能看到千昌夫商业演出的广告。那千亿日元的债务压在他身上,让他在垂暮之年依然四处奔走。
千昌夫只是日本经济的缩影,大家指责日本当局举措失当的同时,都忘不了将更多的警惕放在美国人身上。没错,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的大背景,就是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必然结果[1]。
二、“雁阵模式”
20世纪80年代,美国制造业早已衰退。
美国号称“车轮上的国家”,汽车业则是美国制造和美国经济的脊梁,但是这个脊梁却被强大的日本汽车制造业打垮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占据了美国汽车市场30%的份额,而美国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却从二十年前的接近100%下降到50%以下。
不仅是汽车,在打印机、随身听(便携式录音机)、电视机、录音机、照相机、机器人等方面,日本都建立了对美国乃至全球的绝对优势。今天的世界,最时髦的消费品是苹果,而1980年到1990年的世界,则是日本产的Walkman随身听。1991年,索尼卖出了1亿台Walkman,这个成就,如同2015年的苹果卖出2.3亿台iPhone。如此强大竞争力的结果便是,1990年美国贸易赤字的六成都来自日本。
日本制造如此强势,除了日本本土的强大竞争力之外,还有来自日元经济圈的强大竞争优势。我们通常把这个架构称之为“雁阵模式”:
一、日本提供资金、技术、管理,是领导者,叫作雁头;
二、东亚、东南亚如新加坡、韩国等国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以及此后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也就是亚洲“四小龙”和“四小虎”),提供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如东南亚盛产的石油、橡胶、棕榈油等),是为雁体和两翼;
三、中国作为最低级的成员,提供原材料(如各种矿石、木材)和能源(如石油、煤炭,秦皇岛港是当时对日本出口煤炭的主要港口),以及技术含量最低级的工业品(如纺织品),是为雁尾。
因此,翻翻当年中国的外贸记录,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外汇储备就是靠卖资源、能源和苦力,一点一点艰难积攒起来的。而且,从1978年起到2001年底,攒了24年,才2121.65亿美元。
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拍摄的电视剧有很多雷同之处:提到城市,就是搞改革,打破大锅饭,比如讲废品收购站改革故事的《破烂王》;讲到农村,则必然是引进外资,而项目,则必然是纺织厂,比如《双桥故事》、《颍河故事》。
事情很清楚:在雁阵模式的分工下,中国被分配到的角色,决定了这些电视剧的剧情。
现实也是如此。于是,一个传说从某编辑部传出来,流遍全国:森林覆盖率仅仅12.7%的中国,向森林覆盖率75%以上的日本出口木材做筷子。据此,某编辑部成功诱导大家得出如下结论:中国人不爱护环境,所以素质低;日本人宁可多花钱进口国外木材,所以素质高。事实上,在“雁阵模式”的安排下,砍伐日本本土的木材,成本远较进口木材为高,这跟素质高低无关,只跟各国在“雁阵模式”中的分工有关。
事情到了2017年9月15日,事情终于完全反转。台湾《中时电子报》一篇报道告诉我们,“大陆已是世界最大的木材进口地,且日本木材最大的买主是大陆。日本2016年向大陆出口木材总值98亿元人民币,比前年增长48%”。所以如此,无他,经济规律在起作用而已。
中国在雁尾的位子上苦苦挣扎,而日本人的日子,却越过越舒坦。对于日本人来说,这一切,都要拜“雁阵模式”的良好运转所赐。日本国力飞速上升,直追步履维艰的美国。于是,自负的日本人相信,全面赶超美国的日子就在眼前。在日本人眼中,在美国人眼中,甚至在全世界人眼中,下一个世纪必然是日本的世纪。于是,日本人的企业成了全球学习的榜样,日本企业家纷纷写书出版,把自己和日本经济吹得天上少有,稻盛和夫、松下幸之助这些大名一报出来,便如及时雨宋公明哥哥一样,具有令人纳头便拜的魔力。
百思不得其解的美国人则跑去电影院看《超级魔鬼干部》,这部电影讲的是一家美国企业濒临倒闭,工人们朝不保夕,走投无路之下,请来了日本人当老板,于是企业就活了,大家也保住了工作。看完电影,大家只能得到一个结论:比起美国,日本技术更加先进,管理更加有效率。
美国人的愤懑无处发泄,于是拍了《RisingSun(旭日东升)》。影片中,一堆金发碧眼的美女围着一帮猥琐的日本老头子转,看了就让美国人生气。
所有这些怨气集合起来,美国国家意志和民间意志高度统一——要打掉“日本丸”这艘超级经济航母对美国的威胁,这就导致了1985年的“广场协议”。
三、“爱日本、拼经济”和“只给野熊走的公路”
1999年夏,传奇教师鬼冢英吉一个人来到了北海道,他骑着摩托车从地平线上出现,进入了偏远的小镇幌比内。作为成功的“麻辣教师”,他成功解决了镇上的两个问题学生的心病。三个星期后,他骑着摩托车再次一个人离开,消失在地平线。
大家都知道,这是当年的大热门影片《麻辣教师GTO》电影版。
那条鬼冢来来去去宽阔的高等级马路,简直可以直接供战斗机起降。然而,鬼冢英吉之外,只有一个贼、贼引来的警察、采访捉贼事件的漂亮姐姐藤原纪香走过这条路,这种公路被日本人戏称为“野熊才会走的路”或者“给猴子修的公路”。这便是日本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的结果。
经济上的溃败,难免会反映在政治上。与之相应的是,自1991年到2000年,日本政坛上,出现了7个首相:海部俊树、宫泽喜一、羽田孜、村山富市、桥本龙太郎、小渊惠三、森喜朗,他们走马灯般上台下台,将记忆力极好的瓜子弄得晕头转向。
为了振兴经济,每个首相上台后,为了向选民表明自己“爱日本,拼经济”的决心,都会很快宣布“×万亿日元”、“××万亿日元”,甚至“×××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一个较小的副作用是:初时,瓜子震惊于数额的庞大,后来见到频繁的刺激措施似乎仅仅带来惨淡的效果后,直接导致瓜子对“庞大数字的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失去信心也失去兴趣。
日本政府也从1992年8月开始以追加预算的方式实施了十余次经济振兴计划,1992年到1999年,日本发行的普通国债约达142.28万亿日元,用于刺激经济的财政投资达125万亿日元,再加上1997年以来为稳定金融秩序而投入的,总额将近190万亿日元,总国债余额占GDP比重从1993年的67.9%上升到2000年的135%。[2]
这专门为刺激经济拨出的大笔资金,在日本国内并未真的得到“刺激经济”的效果。于是,直到今日,日本政府的巨额经济刺激措施仍然不断出台。
在大笔的日元投资资金形成的巨额流动性的推动下,按照规划,在日本已经布满了铁路、公路、机场的狭小国土上,连续不断地开始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
然而,烦恼的日本人发现,经过连续百年的建设,日本国内已经没有地方容纳这些铁路、公路、机场了。于是,滑稽的场面出现了:在已有的铁路、公路旁边,建造起止、走向、功能相同、平行的第二条、第三条线路,或者硬把山包上一层水泥外壳,或者在荒凉绝域的北海道建造高等级公路——这些路上常年没有人迹,只有野熊出没,于是有人讥讽日本人造了“给野熊走的路”,或者在鸟不拉屎的荒凉绝域建设机场——管它有没有飞机起降,反正刺激了经济。我们在电影《麻辣教师GTO》中看到的直通荒僻小镇幌比内的那条高等级公路,就是日本当局荒唐的经济政策刺激出来的可笑产物。
持续多年的治理之后,日本坏账数额之巨大让人看了就头大。余永定先生在《2002年日美间的资本流动和汇率变动》中说,“在过去的10年间,日本已经处理了1万亿美元的不良债权,目前仍有1万亿美元以上的不良债权需要处理”。
【注释】
[1]“亚太战略再平衡”是奥巴马的口号。在2009年9月24日开幕的G20会议上,奥巴马抛出了“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概念,并将其定为一号议题。
[2]唐有东《利润与私有制经济问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资本的清算,小龙小虎再定位
一、火烧东南亚小连营
上文我们提到,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之后,日本金融当局在“救经济”的幌子下,十几个首相在位期间,无一例外地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剂猛药。
然而,数十年如一日“积极财政政策”的必然结果是,日本国债、私人负债和总债务额持续增加。而最让人头痛的消息则是:2017年2月媒体报道,“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包括国债、借款及政府短期证券在内的日本政府债务余额为1066.42万亿日元,再次刷新历史最高值。……以总务省今年1月1日估算的1.2686亿人口总量计算,日本国民人均负担政府债务额约为840万日元。”[1]这个数字意味着,日本人的政府债务在突破GDP200%大关后,正在稳步朝着300%的下一个大关口迈进。
如此巨大的资金转化为钢筋水泥,留在了“铁公基”(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上,但是资金推动的流动性却仍在继续流转。这巨额资金汇成一股洪流——我们称之为巨量流动性,在日本的“铁公基”上稍作停留,便流出日本,出海寻找高回报的领域去了。
不要忘记,资本永远追求“低风险、高回报”的利润,这是它的本性。
为了追求高利润的领域,日元流动性到底去了哪儿呢?
据瓜子所知,这笔钱,至少去了两个地方:
其一,在海外购置优质资产。
资料显示,日本在海外的净资产迅速增加,1986年达到1804亿美元,超过号称“食利大国”的英国,爬上世界第一的宝座。
此后,除1990年外,日本一直保持了世界最大纯债权国的地位。2002年末,日本的海外纯资产余额达1753080亿日元,按当年12月的平均汇率折算,约为14338亿美元,与“广场协议”前的1984年相比,增加了18倍以上。
我国驻日本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唐淳风先生的调研报告显示,到2000年底,日本的海外总资产一举增加3317亿美元,达到32046亿美元。其中仅海外证券方面的资产,就达到13280亿美元,超过其海外总资产的三分之一,足见其资本运行力度之大[2]。
这些资产,有秘密的,有公开的。据我们所知,其中包括发展中国家(当然包括中国)众多矿产资源、石油资源的股权、开采权、优先购买权等。其中,最惹眼的,就是日本事实上参股,甚至控制的世界三大铁矿石企业(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
研究日本经济战略格局的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白益民先生2009年7月20日发表在《第一财经日报》的文章《深入布局:看日本人如何玩转全球三大铁矿石巨头》剖析了日本的布局,文中详细描述了日本三井、三菱、住友等财团在全球最大的三个铁矿石巨头的布局情况,这里仅以三井物产控制世界第一大铁矿石公司淡水河谷情况为例。瓜子将其作图如下:
日本三井物产控制淡水河谷
看到这里,我们立刻就可以明白了,2005年以后的全球铁矿石价格谈判,日本钢铁企业三井三菱之流为何总是抢在中国人之前接受大幅度涨价的要求——敢情人家是两口子,开的是夫妻店啊:自己买、自己卖着玩,倒霉的就是外来户——中国。
其二,建立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并且进行大笔投资。
地点主要就在东南亚。这一点,日本人做起来顺手无比,然而中国人做起来就无比艰难,原因很简单,有人掣肘。这个“人”是谁?为什么掣肘?这些,我们且不着急,我们留着放在后面慢慢聊。
于是,仅仅在1995年到1998年间,流向东南亚地区的日元海外贷款,粗略估算有2600亿美元,这些钱有力地推动了东南亚各国的经济高速增长,并且推动这些国家在1997年前形成了巨大的经济泡沫。
这个超级大泡沫的表现,与日本泡沫如出一辙——以楼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飞涨。
这个泡沫,始于日元大幅度流入,破裂于日元大幅度流出东南亚国家之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1996年到1999年间,日本银行在五个发生危机的国家减少了474亿美元的贷款,1995年到1999年间,在东南亚地区总共减少1925亿美元的贷款(大部分在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正是日本银行的撤贷,制造了东南亚的急剧信用紧缩,成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要导火索之一。
那么“之二”呢?
原来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界就有个名词,叫作“日元套利资金”。
其背景是日本进入经济大萧条后,为了刺激经济,日本政府将利率不断调低。1991年——1995年,日本银行先后9次调低官方利率,共降低5.5个百分点。1999年,日元的利率已经降低为0.5%,算上通货膨胀率,日元的利率实际上是负的,贷款成本低到没有,甚至只要借钱了,就等于赚到了。
在这种情况下,大批国际职业投资者,尤其是来自华尔街和欧洲的躲躲藏藏的众多金融大鳄,从日本的银行借出日元,在其他国家进行投资(也许,将其称作投机更加合适)。
加上自发从日本流出的巨量流动资本,两股力量聚在一起,规模惊人,甚至可以在世界任何地点掀起惊天动地的金融巨浪。
1997年,日本因为自身银行系统的危机,在先前大笔投资东南亚并且制造了巨大泡沫的基础上突然撤资,造成了东南亚急剧的通货紧缩局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投机资本,以本身资本加上裹胁的巨量“日元套利资金”,先将泡沫尽力推高,然后突然出逃,直接捅破了东南亚经济泡沫。
获取巨额利润后,索罗斯们打着饱嗝回去了,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WC的弟弟WB(WorldBank,世界银行)夹着皮包来了。
为了恳求IMF和世界银行救助已经乱作一团的经济,东南亚、东亚各国和地区含恨接受了屈辱的条件,其核心就是将国家金融主权拱手相让,送于IMF和世界银行背后的大老板,就是欧美资本。
以排外、自立著称的韩国为例,谁能想象其金融行业主导权早已归属他人?1997年以前,韩国政府规定外资对韩国银行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4%,这个比例,在中国的证券市场,连举牌都不够格。
金融危机后,一切全变了:2004年9月末,韩国普通银行的外国人持股率达到59.2%(1997年末为16.4%);1997年末,外资银行资产占韩国国内存款银行总资产比率为8.5%,到2004年末上涨为22.4%,外资银行的总资产规模达到270兆韩元。
韩国最大的几家银行中,第一银行、外换银行、韩美银行、新韩控股、汉拿银行被美欧资本控制的股份均至少超过一半,而韩国最大的银行——韩国国民银行70%的股份被外资控制。
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大伙儿都明白了一点:控制了一国之金融业,即控制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如此看来,青瓦台(韩国总统的办公地点)的主人——那位名义上的总统,不过就是欧美资本家的半个家奴而已。
哈韩的同学如果一时接受不了这个事实,请看下面的公开资料:
金融危机以后……韩国制订了《外国人投资促进法》,金融(银行、证券、保险等)市场完全向外资开放,取消了外国人对金融企业投资所占股份的比例限制。
外资占韩国银行市场的比重立刻直线上升:1998年为6%,次年便翻了一番,2004年达到33.7%,7年里竟增长了5倍,而在韩国最大的几家银行里,外资则占了60%-70%的股份。
2005年底,韩国证券市场中外资比重占39.7%,在世界经济最发达的33个主要国家里居第八位,比这些国家平均比重高出11个百分点。
在保险市场上,外资所占份额也在2004年底达到了16.5%。
韩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金融危机以后,韩国共发生30宗大企业(指资产总额在2万亿韩元以上,约合20亿美元的企业)购并案,其中有20家由韩国本国资本购买,另有10家被外商购买。
韩国投资者的收购均属于战略性投资,即并购企业是用来经营,而被外商买下的10家企业中却有一半则属于财务性投资,即买下企业后加以包装再转手倒卖以赚取差价。
而且,在外商并购的上述10家企业活动中,用于财务性收购的金额远远超过用于战略性收购金额,前者平均为1.15万亿韩元,后者仅为6384亿韩元。[3]
2003年10月,美国私募投资基金龙星基金以1.32万亿韩元收购了韩国外换银行(其功能和地位相当于我国的中国银行)50.5%的股份,2006年5月,竟以近6万亿韩元的高价转让给韩国国内最大的国民银行——仅仅30个月,龙星基金就获得4.5万亿韩元,超过四倍的差价收益。
而这龙星基金,仅仅只是个小角色而已。高盛、雷曼兄弟等重量级的大鳄,获利百倍于此。
可怜的韩国人,被掠夺的惨剧并未停止。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韩国人再次被趁火打劫。请看韩国KBS(韩国广播公司,Korea
oadcastingSystem)网站的报道:
(2008-11-01)纽约消息:世界三大信贷评估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公司10月31日宣布,该机构把国民银行、新韩银行、外换银行、哈那银行等韩国7家银行从观察对象名单中删除。
标准普尔公司于10月15日以上述韩国7家银行处于外汇流动性不足状况为由,把它们列在观察对象名单里。该公司说,韩、美央行已经签署规模为300亿美元的双边货币交换协定,解决了外汇不足的问题,因而恢复了信用,因此决定把韩国的7家银行从观察对象名单中删除。
换句话说,300亿美元是韩国领军的七大银行金融稳定和国民经济获救的关键。若套用1997年的经验,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推断出来提供这300亿美元的那个神秘人物、国家或者组织,将会从中获得巨额收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询到底是谁在2008年10月底,为韩国提供了这样数额的担保,搜索关键词为“300亿美元韩美货币互换协议布什”。
如果说李承晚当年是美军在刺刀尖下扶起来的儿皇帝的话,那么,1997年后,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韩国政府,已经是彻头彻尾的殖民地政府了。
明白了这些,让咱们对某些人一直发出的“白头山、朱元璋、端午节、算盘、印刷术乃至于火星、银河系那美克星等都是××的”这一论调多一点容忍和理解吧。一个乞丐,总会幻想一朝富贵;一个阿Q,总要在他以为能够欺侮的对象上找到些安慰。而我们也便可以很容易地理解,这位签下新一轮卖身契的李总统,正是历届韩国总统中反华最起劲的,也正是他,将汉城这个使用了六百年的名字改成了Seoul——首尔。但凡上过高中,稍有文言功底的人,都可以从这个名字中咂摸出什么东西来。
二、大东亚计划完成——被挤了二十多年的“日元奶牛”
韩国的悲剧是整个东亚、东南亚国家(曾经的“四小龙”“四小虎”,还包括日本)的缩影。
整个事情的始末,就是一出悲剧,不对,应该是两出——索罗斯洗劫第一遍,然后IMF和WC的弟弟笑嘻嘻地手挽手闯了进来,洗劫第二遍……
等一等!
事情还没有结束,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还在排队等着打扫战场呢。受害国人民的工作全丢了:因为怕受害国家的人民悲伤过度影响工作,于是,他们的工作以及他们在世界分工中的地位,由中国人民接手了!
那么,丢了现有工作的他们,以后做啥呢?很简单,国际社会召开大会讨论这个问题。
在这个团结的、胜利的大会上,欧洲、美国、中国以三票对一票的优势,挫败了一小撮捣乱分子的阴谋,顺利通过了决议。会议决定,东南亚(“四小龙”“四小虎”)做中国人留下的工作,担任中国人民留下的重任——出口资源和能源,并且兼职做中国人的半成品加工车间。
到了这个时候,我们终于感到有些喜剧元素出现了——中国人升级了,从最低级升到了高一级,虽然还是打工仔,不过也是巨大的进步啊,为了这一天,中国努力了50年。对于有疑问的同学,我还是建议他们去查询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构成的变化。再说一遍,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国出口商品的主体,还是石油、煤炭等能源,稀土等矿产资源和木材、农产品等初级产品,稍有技术含量的大宗出口物资,也就是纺织品了。
至此,日元经济圈或者“雁阵模式”正式解散,当年的“雁阵模式”中的每个成员被单个纳入了美元主导下的“国际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WTO)之中。此前,日本从整个日元经济圈汲取养分,全力滋养日本经济,规模数万亿美元的日本经济,只需每年拿出至多百亿美元规模的资金,以购买美国国债的形式,上贡给美国,充作保护费,而此后,美国通过直接控制整个东南亚经济和金融命脉,将吸管插到了雁阵中雁头、雁身和雁尾的每个成员的血管里。
对于美国人来说,半独立的日元经济圈被解散,建立于其上具备了强大竞争力的日本经济彻底被打垮,从此日本陷入长达20多年的低增长、不增长甚至负增长时代,日本通过经济超越美国的可能性再也不存在。1995年,日本GDP达到52600亿美元,美国GDP是73970亿美元,日本GDP已经达到美国GDP的71%。2016年,美国GDP达到18.57万亿美元,而日本GDP竟然下降到4.9万亿美元,仅仅相当于美国的26%。
整个悲剧之中,唯一透露出的一丝温情色彩来自北京,在东南亚各国货币竞相贬值、互相踩踏的最恐慌时期,大度的中国政府宣布,亚洲金融风暴期间,人民币坚决不贬值,从而减轻了亚洲国家的压力。在2010年召开的国际会议上,英国《金融时报》还承认,东南亚国家认为此举救(save)了他们。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请求原来的共主“雁头”日本顶住压力不要贬值的时候,日本的回答是:“没门。另外,请赶紧还钱!”
不过,若是在搜索引擎中稍稍花一点点时间,即可查到这样一些数字,我们仔细体会一下,当能咂摸出些许奇妙的味道:
1984年:1美元兑换2.320元人民币
1989年:1美元兑换3.765元人民币
1993年:1美元兑换5.762元人民币
1994年:1美元兑换8.461元人民币
……
中国的大度来自收获和对于未来预期的乐观,最黑暗的时期已经过去。中国不仅取代了原属“日元经济圈”中除去日本所有的成员,而且,在未来美国的全球经济战略格局安排中,中国也将取代全世界所有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市场低端制造业的唯一中坚,这个前景或者“钱景”如此辉煌而迷人,足以支撑北京顶住暂时的压力,成为东南亚经济的新的共主和领导者。
9亿廉价优质劳动力加入“美元经济圈”,将会取代当年的亚洲四小龙四小虎(参与劳动力人口1亿以下),为美国带来提高了一个数量级的滚滚财富,这个“wintowin”的结果,固然有利于北京,对于美国来说,收获却不仅如此。
东南亚金融风暴整合前后的东亚经济格局比较:
*在本体系中,中国主要提供资源、能源,且参与程度极低,所以未计入中国。**以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WTO为标志。***具体获利方式和获利规模,详见上一节描述。
两种格局下,东亚美元购买美国国债比较(亿美元):
(数据来自美国财政部网站http://www.treasury.gov)
我们比较一下前后东亚、东南亚美元回流美国国债的形式就可以发现其中奥秘:
旧的雁阵模式与美元回流
后雁阵时代东亚经济格局和美国国债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重新整合的东亚经济格局,日本彻底失去了领头雁的地位,美国直接控制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和产业布局。而且,整合后的东亚经济规模更加强大,对美国国债(美元信用和美国信用的化身)的支持力度增加了一个数量级。美国从中获利的强度大大增加了。
不仅如此,美国人还将日本变成了二十年不变的“现金奶牛”,通过日本十几位在任首相连续二十多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美国连续挤了日本二十多年的“牛奶”。
我们已经提到,在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日元资本的滚滚洪流涌出国门,这个“滚滚”有多么汹涌呢?资料显示:1995年——2004年,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净输出国,这个时期内,日本向世界输出的资本达10000亿美元以上。仅2004年,日本的资本净流出就达1720亿美元。
上文中,我们提到了日本资金的两个战略性流向:第一,在全球收购优质金融资产和矿产资源;第二,在东南亚建立生产基地。之所以形容为“战略性”流向,是因为这些努力如果成功了,会为日本带来持久、长远、丰厚的战略性收益;如果失败了,将会彻底扭转日本国家发展的走向,甚至影响整个世界经济、政治局势。悲催的是,日本人彻底失败了。
然而,日本资本还有第三个重要的去向,那就是支持了美利坚人民热火朝天的资本主义建设。
1991年,苏联崩溃。率领美国打赢冷战的老布什总统得意扬扬:放眼天下,两个最强悍凶狠的敌人都被放倒,日本经济受到重创,而且,将来的几年,将在华尔街格林斯潘老头子精心部署下彻底瓦解;苏联分成了15份,不仅如此,15个碎片相互之间吵作一团,并且为了少得可怜的一点点支援,争相向美国献媚。
如此光辉的战绩,谁能对抗?在美国历史上,也算独一份了吧!老布什自信满满,全力争夺连任总统。
然而现实的美国人民给了他当头一棒:出局,克林顿上台。原因只有一个:经济搞得太烂了。
克林顿上台,在炖好莱温斯鸡这道大菜的空闲,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社科院专家、中央货币政策委员会前重要成员余永定先生在2001年发表的《美国经济:十年扩张的终结》中说:“过去的十年,是美国经济急剧扩张的十年。”而早在1995年发表的《强劲回升的美国经济》中,余老就说:“1994年,经过多年的苦苦挣扎,美国经济终于走出隧道尽头,进入了全面复苏。”
总结一下,余老的意思就是,美国的经济在1990年到2000年间强劲增长,但是真正的增长,事实上开始于1994年,到2000年结束。
1992年老布什下台,美国经济复苏;2001年小布什上台,美国经济开始下滑。换句话说,搞烂国家经济,布什家是好样的;搞好国家经济,布什家是废柴。
也就是说,美国经济好,全是人家克林顿的功劳。
所以美国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管他炖什么莱温斯鸡还是莱温斯鸭呢,只要炖好美国经济这锅汤,就是好样的。
操劳美国民生之余,业余时间炖鸡补补身子,这区区小事,能作为借口将美国人民的好儿子、伟大的炖鸡砖家(是砖家,我没写错)搞下去吗?伟大的美国人民是绝对不许可的!——于是,一小撮阶级敌人(如独立检察官斯塔尔之流)的阴谋没有得逞。
克林顿搞了什么项目,把美国经济搞上去的?
城市拆迁?来料加工?旧城改造?
都不是。克林顿选择的是“国家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换言之,就是现在大家已经熟知的IT经济(又叫网络经济或者新经济),当时还有个新鲜名字,叫作“知识经济”。
在美国发达的创业板市场和风险投资体系的支持下,美国国内全面推进所谓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
注意,在美国以外的所有国家,创业板市场都不成功,甚至在某些国家,大家公认创业板就是“骗子云集的市场”:股票投资者是骗子、项目推出人是骗子、上市企业是骗子、股评人是骗子、财务报表是骗子、预期收益是骗子……
相形之下,日本国引领世界新技术革命潮流、占领全球技术制高点的突出代表就是机器人项目,而且日本的机器人研究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并且全面赶超美国同行。这一点,在80年代已经成为事实,这也是美国决心狙击日本经济的原因之一。而且,美国人成功了,美国人的“知识经济”变成了耀眼的新星,万人瞩目。而日本人的“机器人经济”,直到今天,仍然处在全球经济地图的角落位置,少人搭理。
2005年中国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日本机器人生产商出重金赞助演出组织者,终于逼得刘德华跪在舞台上唱《恭喜发财》,无数粉丝为刘天王这个动作感到奇怪或者感动,却不明白这是金钱的力量在work——那些来自日本的机器人虽然“卡哇伊”,个头却太低了,刘天王如果不跪下来,压根无法让他们同框出现在镜头里而已。
然而,到了今天,日本人的机器人产业依然被挤在世界经济格局的角落里。2017年7月1日,《参考消息》报道如下:
据日本机器人工业会统计,2017年1至3月该产业对中国的出口额(根据会员企业数据估算)达457亿日元(约合2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3%。日本机器人工业会预测,2017年工业机器人产值将达7500亿日元(会员和非会员企业合计),将创下历史新高。
以笔者写下这段文字时的汇率(1美元兑换110.83日元)计算,预期中的2017年全年日本的全部工业机器人产值不过67.67亿美元而已,而世界排名第一的计算机生产商和销售商联想集团仅仅2016年第二季度的销售额就达到101亿美元,而联想电脑的当年全球市场份额仅仅为21.8%而已。有鉴于此,只有傻瓜才会将大笔资金砸进当日的日本机器人行业。
一个外国投资者,毫无利他的念头,把美国人民的网络事业当作他本人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经济全球化、资本自在流动的精神,这是资本主义的精神,每一个投资者不用毛主席号令,生来就存在这种精神――lowriskandhighreturn.
因此,作为狙击日本经济成功的意外收获,大批廉价的日元资本滚滚流入国际市场,在直接支持了美国的房市、车市之外,当然不会忘记流入当时红红火火的美国纳斯达克(NASDAQ)市场和风险投资领域,为美国当时更加红红火火的信息技术研发和推广提供丰裕的资金支持。
在纳斯达克喧嚣的市场上,在飞腾九天就此独霸天下的美国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潮中,人们渐渐淡忘了当年光芒万丈的日本之各位经营之神们。Walkman渐渐远去,时髦的年轻人腰间再也不见索尼们的身影,苹果成了大家追风的新宠,而当年的雁阵模式及其承载的日本经济压垮美国的雄心霸业,也随风而逝了。
美国人拿下了日本及其日元经济圈,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然而,警醒的美国人却并没有停下脚步,因为,在遥远的欧洲,如同日本一样的挑战者正在崛起,其潜在的风险,丝毫不亚于刚刚被打垮了的日本。
于是,美国人紧了紧裤带,整理好装钱的袋子,扛起了打劫用的闷棍,再次出发了……
【注释】
[1]新华社2017年2月10日报道,题目《日本债务再创新高》。ωωω.χΙυΜЬ.Cǒm
[2]数据来自唐淳风《真实的日本经济》,原载2003年《中国改革》第2期。
[3]2006年8月5日新浪财经转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詹小洪同日发表于《财经日报》的文章《韩国调查国有银行贱卖案外国投资基金欲破财消灾》。
欧元区成立,火药桶爆炸
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被美国F117战机轰炸,许杏虎、朱颖、邵云环不幸牺牲。
四天后,北约的重要成员国、欧元区双核(法德)之一——德国的一号人物施罗德总理访华。
没有人去机场迎接,除了出于礼节的总理。瓜子和一帮同学更是破口大骂。
我们都错怪老施了。
面子上老施很难堪,但是里子上,他拿到了他想要的东西。我们愤怒的青年不理他,是因为我们不必为国家的整体利益负责,而高层为了国家利益,是不会不理睬他的。
中国大使馆被炸,明显是美国人蓄意而行——以北约的名义杀人,而北约中还包含了法德等欧洲大陆国家,美国人希望中欧闹翻。
再往前看,事实上早在1996年,导致后来科索沃战争爆发的导火索就已经点着了——“科索沃解放军”成立,而科索沃独立的幌子也堂而皇之地打了出来。
更加重要的是,所谓的“科索沃解放军”在美元、法郎、英镑和德国马克的支持下迅速壮大——否则,这群乌合之众早就在南斯拉夫军队的打击下烟消云散了。
以英法德为核心的欧盟,或者更加准确一点说,是以法德为核心的未来的欧元区支持科索沃独立,旨在肢解南斯拉夫。
因此,欧盟屡次恳求美军领导北约,打垮南斯拉夫,拔掉这个巴尔干最后的钉子,为欧洲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整合打下基础。
然而,美国人焉能不知其中奥妙?故而,无论欧洲人如何低声下气地恳求,美国就是不打科索沃战争这张牌。这张王牌,留着有用——美国人要在欧元诞生之日打出来。
于是,1998年,欧元区成立在即,在美元强力而显眼的“哺育”下,科索沃局势这颗毒瘤,急剧恶化。
1999年1月1日,欧元区成立,欧元——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元抗衡的货币诞生了。欧洲的经济整合,也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美国人则看到了欧洲摆脱美国经济控制的步伐,越走越快。
Thisisjustthemoment!时机成熟了!美国人毫不犹豫地打出了王牌:3月24日,欧洲软腹部的巴尔干半岛上,科索沃战争开打。
我们还记得,85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是在这里开打的,开打的结果是欧洲的衰落和美苏逐渐崛起。追溯历史,我们会发现,千年以来,巴尔干半岛一直担当着欧洲“火药桶”的角色——十字军、突厥人、匈奴人、马扎尔人等,早就在那里打了个一塌糊涂。
不同的是,十字军经由巴尔干半岛进攻亚洲,而突厥人以及匈奴人、马扎尔人,则是从巴尔干半岛攻进欧洲。
换言之,巴尔干半岛之于欧洲,相当于中原之于华夏。得中原者得华夏,得巴尔干者,自然得欧洲。所以,为了掌握巴尔干这一枢纽之地,欧洲人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包括欧元被重创。
果然,局势如美国所预料:当美军主导的战争在欧洲腹心打响,欧洲动荡不已。没有人会对动荡时局中的生意充满信心,于是大量资金流出欧洲,径直流入美国。这就是美国的王牌,也是此时打出这张王牌的意义所在。
因为美国人洞悉了资本流动的奥秘:资本(通俗一点讲就是资金)有两大喜好:一、低风险(lowrisk);二、高收益(highreturn)。反过来说,资本厌恶两种情况:一、高风险(highrisk);二、低收益(lowreturn)。这一规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个简单的道理,可以解释大量复杂的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为什么资金流出欧洲之后,不去别的地方,却径直流入美国呢?
让我们回到1999年,站在喜马拉雅山的山巅,俯瞰全球,我们会发现,当时的地球经济,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日本正在“失去的十年”中苦苦煎熬;东南亚经济危机余波未平;墨西哥、阿根廷、巴西、俄罗斯先后陷入金融动荡;中国则正好处于通货紧缩中。
盘点下来,我们会发现,当时这个星球上唯一的亮点,就是正处于“知识经济”神圣光环下的美国了。
投资者看到了明灯,争相逃离火坑,奔向“光明”(这里要在“光明”二字上,打个引号,为何呢?这是后话,按下不表):抛出欧元,买入美元。于是,大家都抢着买的货币汇率大涨,而大家都急于脱手的货币变得不值钱(这个“钱”,特指美元)了。于是,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就跌了个稀里哗啦。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并于1月4日正式交易。当天纽约和伦敦外汇市场尾市时,欧元对美元比价分别为1:1.1806和1:1.1830,此后欧元汇率一路下滑。一年以后,在2000年1月末跌破1:1的平价关口;2000年6月至11月在短暂反弹后加速下跌,创面世以来最低点0.8224美元,比1999年初贬值了29.8%。[1]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在1999年初,以美元换欧元,那么不到两年时间,他就损失了约30%。这种愚蠢的行为,谁又会去做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全球的贸易行为,都尽量避免使用欧元,交易商也尽量回避欧元。
阴影笼罩了新生的欧元——欧元的购买力下跌不已,必须找到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力量来帮助欧洲撑住欧元的信用。这个支撑力量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一、具有强大的生产能力,能够长期、稳定、大量、廉价地供应欧盟已经不再生产的、必须大规模进口的工业制成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服装、鞋帽、轻工业品等,并且能够承接欧洲的资本输出;
二、有动力从战略上支持欧元的成长。尽管这种支持,可能来自美国霸权的对立面。
三、是个大国,或者是个强大而团结的国家集团。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顶住来自美国的压力,有能力支持欧元和欧元区。
环顾全球,评点一下当时的候选者,我们就心中有数了——
俄罗斯:是个大国,且对于自己“连年用热脸相迎,却每次都发现自己的脸贴在一个冰冷的美国屁股上”的遭遇感到厌烦和愤怒,因此它符合条件二和三。然而,俄罗斯没有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原因很简单,俄罗斯已经陷入了去工业化的泥潭之中——排除。
东盟:具有大量生产廉价工业品的能力,但刚刚经历了危机,被欧美资本联合洗劫(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不具备强力、坚决支持欧元的能力,即不符合条件三——排除。
墨西哥:北美自由贸易区的铁杆成员,其生产直接面向美国市场,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但是不能在满足家门口的美国后,还能满足欧洲的需要,因此不符合条件一[2];墨西哥沉浸在赚美元的狂欢中,并没有动力反对美元霸权,因此不符合条件二;墨西哥非大国,因此不符合条件三——排除。
巴西:生产能力和潜力均不能达到要求,欠美国的外债要还到“地球爆炸才能还清”,对美国依附性很高——排除。
扒拉着手指头算下来,我们很容易得到结论:符合这三个要求的,在当今的世界上,只有中国。
然而,现实给了欧洲领导人们当头一棒——美军以北约的名义轰炸了中国大使馆。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北约,以法德为核心的欧洲人都有份的。换言之,美国人代表欧洲人,或者替欧洲人谋杀了中国的好儿女。这笔血债,美国人不但不放在心上,还把杀人的鲜血成功抹在了欧洲人脸上。
施罗德心中苦涩不堪,不过他是个厚道人。这种情况下访华,并且寻求北京对遭受重创的欧元以及前景不怎么美妙的欧元区的支持,可不是好差事。然而,他尊敬长者,没有把这个苦差事推给法国总统希拉克——比起“中国通”希拉克来,老施年轻12岁。
他成功了。若是后人据此写一个传奇小说,名为《施罗德单刀赴会,朱镕基折冲樽俎》,我们绝对不会感到惊讶。据法新社报道,5月13日,施罗德在北京与中国最高层的江、朱两位领导人会谈。
中国领导人在国家最高利益上非常睿智,并未过多纠缠“美国人代表欧洲人的杀人事件”。令人瞩目的是,双方务实地探讨了更重大的问题——中欧经济合作:为了中国,也为了欧洲。
于是,我们查询当日的新闻报道,就会发现如下事实:在北京,施罗德说“德国希望中国能在年底前入关,德国和欧盟希望能帮助中国和美国在加入WTO问题上达成和解协议”,“欧盟周二与中国就加入WTO问题重开谈判”——他争取到了中国的支持,中国也得到了欧元区的支持。
中欧选择的合作方式,是在经济合作基础上的全面战略合作。中欧经济合作的框架,是欧洲承诺将会力推中国(当然,在“力推”的过程中,欧洲人绝对不会忘记索取回报)加入、中国自己也将会全力争取加入的WTO。
中欧将在WTO会师,各取所需,实现双方的跨越式发展:欧洲将会提供技术、资金和市场,这些是50年来困扰和束缚中国发展的最大瓶颈;中国为欧洲提供巨量的、廉价的、稳定供应的、物美价廉的工业品,这些都将为欧元提供稳定的支撑。
所以说,1999年5月,曙光初现!
“跟中国谈成了,欧元就还有翻盘的机会。这次被美国人暗算,虽然亏大了,但是可以成功地把俄罗斯的势力从巴尔干驱逐出去,欧洲政治、军事、经济整合指日可待。”施罗德回国的时候,是带着成就感和无限的自豪感回去的。他坚信自己的事业对于欧洲人来说是伟大的、必需的,他走在了领导欧洲走向统一的道路上。这条道路,是查理曼大帝、拿破仑、希特勒(希特勒不是好人,但他是个巨人)等政治巨人用尽一切道德和不道德的手段全力争取却最终功败垂成的道路。
今天欧洲人为了未来,审时度势,放弃了战争的方式,用小步快走的方式和平地再次向“欧洲统一”这一目标发起了努力。这未必符合中国人的利益,但是我们必须对老施表示敬意。
然而,美国人很快就让他大吃一惊。
为了“中国人”的利益,为了中欧能够在经济合作的具体框架——WTO内会师,老施很上心,主动用整个欧盟的名义,向美国人喊话。
美国人听到后,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含义,克林顿马上就做出了安排。
于是,一场大戏就此上演——
1999年6月2日,南斯拉夫屈服。6月10日,战争停止。6月12日星期六凌晨,当中国人还没有从梦中醒来的时候,一个震惊世界并且足以令欧元区恶心、愤恨到极点的消息传来——11日(星期五)深夜,俄罗斯军队以维和部队的名义,抢先进驻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机场。
据称,"200名俄军空降兵突袭普里什蒂纳机场,抢在英军前,占领了这一军事要冲”。在我们看来,是在英军的主动配合下,俄军才成功地“抢”在前面。当时要啥缺啥,坦克跑不动、潜艇下不了水、步枪锈得拉不开枪栓的俄军,竟能够为他们那好几年没有上天的、老掉牙的直升机弄到足够的汽油,而且能做出这等漂亮的举动,要是没有“外人”帮助,那才叫神奇。
事情还没完,一个月后的7月11日,美军主动向俄军让出了科索沃东部的部分防区。我猜,老施肯定一边龇着牙花子,一边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来:“克林顿这招‘纵虎归山’,玩得真叫个绝啊!”与俄罗斯的闪电动作相反的是,在美军的“帮助”下,在前盟友塞尔维亚警察“有意”和忠实盟友英军“无意”的策应下,迫切需要驱赶俄罗斯势力出巴尔干半岛的法军和德军不但没有快速反应必需的直升机来帮助他们部署到位,而且在徒步行军中,还碰到了地雷问题——鬼才知道真的假的!都什么时代了,竟然还有“徒步”行军的现代化军队!
欧盟(除了英国人)——换言之,就是法德为核心的欧元区欲哭无泪,辛辛苦苦安排了几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欧元一露头就被暴打致残),没有想到是这个结果:本想将俄罗斯的势力就此驱逐出巴尔干,最终竟然让它在科索沃稳稳地住了下来!
我们回顾历史,就可以理解欧洲人的心情了。包括英国人在内,欧洲人一直致力于把俄国驱逐出巴尔干地区。1853年,英国、法国联合土耳其、撒丁王国等,向意图独霸巴尔干的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最终俄国人惨败,并吐出了全部战果和既得利益,沙皇尼古拉一世因此忧愤成疾而暴亡(现在大家都认为,他实际上是受不了打击而服毒自杀的)。这就是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说句题外话,在这次战争中,有位下级军官屡立战功(不知是真是假),然而显然他无法挽救俄军的全面失败,他就是后来的俄国文学巨匠——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需要稍加说明的是,与历史上的表现相比,英国人前后矛盾的表现耐人寻味,却在情理之中:当年它是老大,为追求欧洲霸权而需要驱逐俄国;现在则是马仔,依附于美国人才能生存,是在为美国人打工,所以它留住俄国,以利于美国继续控制欧洲。
欧洲人(不包括美国老板的英国马仔)傻眼了:欧元区要拆掉的炸弹,不但没有拆掉,还在嘀嘀嗒嗒地响,等到再次美元危机,就要爆炸!
这是利用率多么高的炸弹啊!
金融危机于2008年8月全面爆发前,或者说在美元信用危机全面爆发前,炸弹的引信着了起来——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在沉寂了9年之后,在舒服地享受了多年的“事实独立”后,宣布正式独立了。很明显,有人需要这个定时炸弹再次爆炸。
唉!瓜子一声叹息,不过是替欧洲人多舛的命运而叹息。
哼!瓜子一声冷笑,不过是为美国人害人得逞、自以为得计而冷笑。
哈!瓜子一声偷笑,这次是为自己——焉知不是我华夏之福?
【注释】
[1]赵婧:《欧元对美元汇率走势分析及预测》,载《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27期。
[2]据商务网站有关墨西哥的《国别贸易报告》所提供的数据:2007年上半年,墨西哥对美国出品1059.9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82.9%;同期,墨西哥对欧盟出口62.8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4.9%。
上海合作组织:联俄抗美
1999年6月11日,当欧元区双核——法德的军队还开着“11路公交车”在路上艰难跋涉之时,俄军忽然空降普里什蒂纳机场,在欧洲人志在必得的科索沃深深打入了一根钉子,牢牢地扎下根来。
至此,法德策划多年的、将俄罗斯的势力挤出巴尔干半岛的计划彻底泡汤。施罗德、希拉克欲哭无泪,而另一边,则是冷笑不已的克林顿——他知道,有了美国人、英国人及塞尔维亚人的配合,俄罗斯一定能办好这件事情。
俄军这空前的漂亮之举,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除了克林顿)。实际上,自从苏联解体以来,它已经近十年没有这种漂亮的表现了。
而今天之所以如此一反常态,是因为总统叶利钦已经大幅度扭转国家战略,为俄军挑选了新的统帅,也为俄罗斯挑选了新的掌舵人。这位统帅和掌舵人,就是他的得力助手、后来接替叶利钦出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
但叶利钦做出这项重大的战略转变,也是无奈之举。
1991年苏联解体,接下来的是一连串的悲剧,对于俄罗斯人来说,这意味着国家战略的大步后退。卫星国纷纷独立,海外权益也丢个精光,而美国人的军事基地和战略威慑力量则一步步向俄罗斯边境靠近。
对于俄罗斯来说,最大的悲剧却是领土的丧失——它丢掉了14个加盟共和国,失去了超过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领土面积从2240万平方公里一下子缩水到1735万平方公里——这些领土是两百多年来,前后几代沙皇使了无数阴谋诡计,流了无数人的鲜血(自己的以及他人的),通过巧取豪夺、坑蒙拐骗弄来的,结果一下子全丢了。
然而,光看数字绝对不能说明俄罗斯的伤痛之深,因为这些土地的战略意义更加值得我们强调:
丢掉了波罗的海沿岸的绝大多数土地后,俄罗斯基本丢掉了波罗的海的战略主动权。从此,俄国人每次进出波罗的海,都要看人脸色。
丢掉了黑海沿岸的克里木半岛,基本失去了通过海军左右黑海和地中海局势的能力。这个半岛随着乌克兰一起独立了。这就是传说中列夫·托尔斯泰“屡立战功”的地方,也是那位脾气大的沙皇被活活气死的地方。
丢掉了外高加索(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的高产油田,当年希特勒通过斯大林格勒战役,流尽了数十万德军的鲜血,费尽心力争取却最终功败垂成的大肥肉,就此不声不响一下子飞走了。
丢掉了乌克兰这个俄罗斯民族的“龙兴”之地,我们若查阅历史,就会发现,乌克兰之于俄罗斯民族,就相当于陕西、河南之于中华民族——俄罗斯的根被挖断了。此外,若我们了解到乌克兰那称为“粮仓”的外号,就能明白这对于俄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了——祖宗的牌位、自己的饭碗都一起被打破了。
俄罗斯的步步退让是因为整个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在这些麻烦中,最令人痛苦的,就是欠下了永远也还不清的阎王债。之所以叫作阎王债,是说那利息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多,俄罗斯则陷入了“借新债还旧债”的绝望境地。
实际上,到1997年底,俄罗斯外债总额涨到了1300亿美元,另外,俄罗斯还欠下了700亿美元的内债。此时,俄罗斯当局全部的外汇储备只有130亿美元。你觉得俄罗斯能还得起债吗?这是典型的财政破产。
对于美欧来说,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我们只需稍稍回想一下,这一年中,世界上发生的最重大的事件是什么,就会明白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很简单,就是要把在东南亚发生的一切复制在俄罗斯身上。
俄罗斯到底是个大块头,所以仅有金融进攻并不能让美欧放心,于是,作为配合,那些在美元、英镑、法郎、马克,甚至土耳其里拉或者里亚尔的哺育下,如同癌症一般恶性膨胀起来的车臣匪徒,不甘心已经获得的事实独立,他们趁着兵强马壮,将黑手伸向了整个高加索地区。首当其冲的,就是毗邻车臣的达吉斯坦共和国——这就是1998年发生在俄罗斯的事情。
然而,其战略目标绝非仅仅是策动达吉斯坦独立,而是配合美欧的大战略,策动整个外高加索地区从俄罗斯联邦中独立出去。
如此,美国人将会获得如下好处:
一、夺取高加索及其邻近地区价值数万亿美元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如果真的能够做到,那么,当年希特勒动用了数十万大军,杀人盈野,流尽了雅利安勇士的血都拿不下的东西,美国人稍稍动一下手指头,就有人替它做了。代价不过就是从印钞机上淌出来的那种叫作“美元”的纸而已。
二、永久剥夺俄罗斯在高加索地区的影响力。
这将意味着数百年来俄国努力的目标——“在印度洋获得出海口”的梦想彻底破灭,也意味着俄罗斯以高加索为跳板向中东施加影响力的可能性完全丧失。
这点如果真的实现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在新闻中看到的“中东四方会谈”(联合国、欧盟、美国和俄罗斯)就变成了“中东三方会谈”,而“伊朗核问题六方会谈”恐怕也要改成“伊朗核问题五方会谈”了——俄罗斯根本没有资格,也没有必要出现在会场上。
三、极大削弱俄罗斯对于毗邻高加索的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的影响力。这将为美国人未来将俄罗斯从这一地区驱逐出去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一点如果真的实现,则我们就不会看到美国人策动的“安吉延事件”和“吉尔吉斯颜色革命”,因为毫无必要。那中亚五国政府也就不用考虑“倾向俄国还是倾向美国”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了,因为它们只有一个选择。
一切准备停当,索罗斯老先生所率领的金融杀手大军正式誓师出征。没有必要大张旗鼓,也不会有很多人参加这个仪式,原因我们都知道:这支部队的主力正在东南亚横扫一切。时间,就在1997年年底。
索罗斯接受了这个光荣的任务,立刻作了周密的布置:他兵分两路,一路留在东南亚,另一路则随其北上俄罗斯。
后面随着索罗斯北伐的这一路,实力非比寻常。除了索罗斯老先生的嫡系“量子基金”之外,他还带上了一批中央政府派来跟他协同作战的劲旅,其中任何一个都不逊色于他的嫡系部队,比如那个已经在俄罗斯布局很久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美国银行家信托公司等。
之所以如此布置,是因为直到1998年新年到来之际,在“尸横遍野”的东南亚,还有一个硬骨头没有啃下来——香港。
索罗斯老先生的风格向来是一以贯之的。他总是先炒作目标,把该国的投资前景说得天花乱坠,待泡沫炒高之后,再一举刺破泡沫,继而在颓然倒地的倒霉蛋身上吸血吃肉。
而对于俄罗斯,他却用不着这么费事。
因为这个倒霉蛋,看上去似乎是个稍稍一推就会摔成碎片的破罐子。单单在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这短短十个月的时间内,俄罗斯就发生了三次金融危机,形势越来越恶化。到1998年8月底,俄罗斯股票市值跌去70%以上。此一轮危机之后,居民储蓄损失一半以上,大批商业银行因为资不抵债而被俄罗斯央行接管。
这就是出击的良机,作为最后一击,索罗斯他老人家亲自出马。
1998年8月13日,索罗斯打了个饱嗝,在俄罗斯报纸上撰写了一篇文章,向俄罗斯金融当局发出了真诚的建议——他敦促俄罗斯政府“采取负责任的行动”。什么叫作“负责任的行动”呢?索罗斯真诚而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俄罗斯政府一次性“把卢布贬值15%~25%”就行了。
只要俄罗斯政府照办了,按照不久前在东南亚使用过的剧本,这就是全面进攻的信号弹。得到这个信号,则第一轮攻击立刻开始,那就是外资集体出逃的大戏。此时,俄罗斯政府就得将家底抖搂出来还债,而且,一定要用美元还。
130亿美元的家底对1300亿美元的外债,看你到哪里找那1170亿美元还给债主?
按照东南亚的惯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是美欧银行家在IBM和世界银行的带领下,夹着皮包大摇大摆地走进俄罗斯的家里,清点账目之后,就可以接管一切了。
形势如此之好,前景和“钱景”都如此之好,好得索罗斯他老人家简直有点迫不及待了。老先生以近乎命令的口气提醒俄罗斯:我老人家已经等不及了,请你快点把手里的毒酒喝了,免得我劳神久等。
对于这个建议,我们不妨给出这样一个比喻:一只耗子要求一只猫将胡子剪去、爪牙拔掉、四肢绑住——这就叫作猫对于耗子“负责任”的行为。这只耗子的猖狂程度已经无以复加了。
叶利钦的心凉了半截。老叶算计了大半辈子,把车臣共和国武器库里的八成以上武器送给匪徒杜达耶夫就为了算计戈尔巴乔夫,把坦克开进议会炮轰“白宫”就为了算计造反的副总统鲁茨科伊和议长哈斯布拉托夫——辛辛苦苦这么多年,做了这么多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是何苦来着?
现在有人说要清盘了,要收了你全部家产,请你夹起皮包赶快滚蛋,下半辈子就到徐家汇立交桥下面的桥洞子里面凉快去。想一想,听了这话谁不会弄个透心凉?
事情很清楚,正如西方报纸上说的那样“俄罗斯和西方的蜜月期结束了”。只是,西方报纸说错了一点,普京就任总统,绝不是这“蜜月结束”的标志,索罗斯要清俄罗斯的盘,逼得十年来坚持跪舔欧美的叶利钦都无法忍受而奋起反抗,这,才是标志。
当我们回首历史,会发现,索罗斯老先生弄错了一点,俄罗斯固然势力衰弱了,但终究是个大国,其手里握有的筹码,绝不是东南亚那些小国所能比的。索罗斯去撩拨它,就是“耗子给猫当三陪”——绝对是不知死活。
俄罗斯的回答简单而明了:没钱,而且我还不想还债。
不过,索罗斯的教导,却可以照做。不就是要俄国人将卢布贬值15%~25%吗?没问题,俄国人照办,而且超额完成任务——就在索罗斯提出建议四天以后,卢布一下子贬值50%。
大大小小的金融杀手们傻了眼:咦?说好了打个镁光弹当信号就行了,怎么飞上天的是个原子弹?
不管怎么样,信号总是发出了,大伙儿按照事先写好的剧本各自准备,马上就要重演东南亚的一幕——这大戏演了N遍,大伙儿早就轻车熟路了,排好队,颇有绅士风度地登场了。
可惜啊,他们碰上了硬茬。俄罗斯政府忽然宣布关闭债券市场,将尚未到期的国债转换成三年期和五年期债券,同时将国外投资者的贷款偿还期冻结90天。90天?你相信90天后俄罗斯会诚实地还债吗?
鬼才信呢。很明显,这就是“同归于尽”的要义所在:俄国砸了自己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信用招牌——这就等于可预见的未来,别想再在国际市场上融资——但是给了这些金融大鳄一个血染的教训,千万别跟俄罗斯这种大国玩这一套:对实力弱小的东南亚小国,赖账的结果标志着欧美的军事威胁、经济制裁以及由此而来的政权更迭和经济崩溃;对于俄罗斯这样的大国来说,对欧美赖账,不过就是日子稍微难过一点,没啥大不了的。
在东南亚翻云覆雨惯了的金融大鳄们傻眼了,眼见形势不对,大家不再玩什么“绅士风度”了,自相践踏中,大个子推倒了小个子,大基金掀翻了小基金,大伙儿踩着同伴的血肉抢到门口,准备夺路而出。
孰料俄国人早有准备:“关门,放狗!”
——悲剧啊!
后来发生在俄罗斯大门内的事情,我们作为外人,没有身临其境,是弄不清楚的。但是,结果我们知晓了。因为一切都刊登在报纸上:美国人的损失以百亿美元计算,跟着索老先生出征俄罗斯的金融大军几乎全军覆没,纵横江湖多年的LTCM是其中的代表——直接爆仓,只好清盘了事。
然而,倒下再也没起来的名单中,却不包括索罗斯,他老人家虽然年纪大,但是腿脚很灵便,也亏得这条好处,他老人家才没丢了老命。
我们随便打开电脑,上网一查,就会读到如下信息:“1998年,俄罗斯一役,索罗斯损失了30亿美元。”
这30亿美元的损失,是真是假,数据准确与否,我们不必关心,我们只需要知道一个事实就行了:索罗斯老先生是在乱军之中捡了一条命,算他老人家命大,竟然还能逃回华尔街去。他接下来最重要的事儿,就是伸舌头舔舐自己的伤口,从此消停一阵子。
反击既然开始,就像张无忌打起的太极拳一样,“如长江大河,连绵不绝”,攻势一个接一个,如怒涛大浪一般向敌人砸过去。
下一场好戏,是在战场上开演。
在掌舵者普京的亲自指挥下,俄军开打“第二次车臣战争”。一反第一次车臣战争的被动,俄军节节胜利,很快就将车臣匪徒清剿一空。后者的残余势力只能逃进深山,在CIA(中央情报局)以美元诱惑或者威胁强迫下,硬着头皮出来,间或制造些恐怖事件出来。
理所当然的是,车臣的暴徒,成了欧美媒体嘴巴里面的“人权战士”,而俄军变成了“入侵本国国土”的侵略者,应当为“人道主义灾难”负责,应该“立刻撤军”。
类似的谴责,也发生在同一时间的东亚,各色谩骂,如雨点一般落在香港政府头上,只是花样稍稍有些翻新,比如说香港政府的帽子染上红色了,比如谴责香港金融当局违反了“自由市场”的原则了,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之所以有人如此乱骂一气,是因为骂人的慌了神。
原来,索罗斯所布置的另一路人马——全力进攻香港,进而寻隙击破中国大陆金融体系的金融杀手们,陷入了同样的境地——他们也被人关门打狗了。
香港方面,负责这次战斗的前敌总指挥,是时任香港财政司司长的曾荫权。
他的背后,有着强大的后盾——香港的经济腹地中国内地;
他的“弹药”,除了香港自身所有的外汇储备和经济实力之外,尚有祖国内地信用的无限供给;
他的支持,除了香港的经济实力之外,尚有中国内地强大的综合国力。这综合国力中,最显眼的就是联合国“五常”的位子(可以否决任何议案)、全球核打击能力和无人敢撄其锋芒的常规战力(这点决定美国人无法以武力讹诈来辅助其金融攻击)、虽然落后却可以独立运转的经济体系(这点决定美国人无法以封锁和孤立辅助其金融攻击)。
我们注意到,前两个条件俄罗斯也具备。因而,悲催的美国人算错了一件事情,东南亚发生的事情,并不能在中国和俄罗斯身上重演。在有超强国力支持下的这些国家,金融大鳄和金融杀手们并不能为所欲为。
这一切,却都是倒下的“小龙”“小虎”们所不具备的。他们压根没有玩“关门打狗”这个游戏的资格,所以只能任人摆布。这就是小国的悲哀,这就是他们注定永远沦为任人摆布的“棋子”的原因。当然,小国并不一定都幅员狭小、人口较少或者经济落后。实际上,人口上亿的印度尼西亚、经济发达的日本、领土广袤的巴西都是小国。甚至,1949年前的中国也是小国,而之后的中国,则是公认的大国。因为我们用牺牲三千万人的代价而改天换地,以及举国上下半个多世纪的埋头苦干,换来了大国的资格。
然而,虽然有了强大的支持,曾荫权还是满腹疑虑。
在下定决心关门打狗的前一天晚上,曾荫权满腹委屈,又满心忧愁地说“他们欺负我们”。其面临的压力之大,竟然让他偷偷一个人关起门来大哭(参见曾荫权自己关于此事的回忆),他实在不能理解的是,按照欧美日天天嘴上喊得震天响的“普世价值”“自由经济”的理念,欧美日应该扮演的是播洒“爱和勇气”的天使,不应该是这样恶狠狠的强盗嘴脸啊!
然而,来自祖国的强大支持给了香港勇气。曾荫权哭了,但是香港政府坚定地完成了“关门打狗”的任务——金融杀手之香港兵团狼狈溃退,十多年过去了,它们再没敢发动第二次进攻。[1]
这些后来的事情,我们现在都知道了。不知道的人们,可以去看一部很有趣也很好看的香港电视连续剧,这部电视剧,名字叫作《世纪之战》,由刘青云和郑少秋出演,讲的是二人扮演的两位香港股神大战国际金融大鳄赛斯的故事。这位赛斯,也蹲过希特勒集中营,也是个犹太人,实际上就是指索罗斯。
面临共同的打击和共同威胁,使得两大强国越走越近。终于,刚开始仅仅谈论联合防御恐怖分子和分裂势力的中俄哈吉塔五国会议组织,发展成了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合作的“上海合作组织”。中俄开始联手,在中亚应对美国人的威胁。
至此,面对美国人,俄罗斯有了全面的应对措施,中国也找到了相对可靠的战略合作伙伴。
“上海合作组织”的意义远远超越中亚这一局部,而具有全球意义。因为,这标志着两个国家开始背靠背,结成战略伙伴,一起对付来自同一个方向的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俄联合抗衡美国的大棋局就此诞生。
【注释】
[1]香港跟索罗斯的较量,完全符合商业规范,是以强大的实力加上灵活的金融战术击退了索罗斯。所以,美国人虽然极端不满,却也没有办法。 蓝星,夏国。
肿瘤科病房,弥漫着医院独有的消毒水味道。病房是单人间,设施俱全,温馨舒适。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可对于孑然一身的路遥来讲,却是无人问津的等死之地。
他是癌症晚期,靠着意志力撑到现在,但也只是多受几天罪罢了。
此刻,路遥躺在病床上,怔怔望着床头柜上的水杯,想喝口水。
可他拼尽全力却无法让身体离开病床。剧痛和衰弱,让这原本无比简单的事情成了奢望。
这时,一道幸灾乐祸的声音响起:“表哥~你真是狼狈呢。连喝口水都得指望别人施舍。”
一位英俊的年轻男子悠闲坐在病床前,翘着二郎腿,眼睛笑成一道缝。
“你求求我,我给你喝口水如何?”
路遥面无表情,一言不发。自从失去了自理能力,一帮亲戚的嘴脸已经见多了,不差这一个。
男子起身,将水杯拿在手里递过来,“表哥别生气,我开玩笑的,你对我这么好,喂你口水还是能办到的。”
说完话,他将水杯里的水,缓缓倒在路遥苍白消瘦的脸上。
被呛到,路遥无力的咳嗽几声,好在少量的水流过嗓子,让他有了几丝说话的力气: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张鑫,为什么?我从未得罪过你。你去星盟国留学,还是我资助的!”
张鑫将水杯放下,不紧不慢的说:“谁让你这么古板呢,只是运点感冒药罢了,又不犯法,你非得千方百计的拦着。”
路遥脸上闪过一丝了然之色,道:“张鑫你这垃圾,狗改不了吃屎。将感冒药运到国外提炼毒品……咳咳……”
张鑫理了下领带,笑道:“你别血口喷人啊,我可是国际知名企业家。这次回国,‘省招商引资局’还打电话欢迎我呢~”
路遥叹了口气,现在的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索性闭上眼睛不再说话,安静等待死亡的到来。
但张鑫却不想让眼前饱受病痛折磨、即将离世的表兄走好。他附身靠近,悄悄说道:琇書蛧
“表哥啊~其实呢,我这次回国主要就是见你一面,告诉你一声——你的癌,是我弄出来的~”
路遥陡然挣开眼,“你说什么!”
张鑫笑眯眯的掏出个铅盒打开,里面是件古怪的三角形饰物,仅有巴掌大小,中间是只眼睛似的图案,一看就很有年代感。
“眼熟吧?这是我亲手送你的,货真价实的古董。我在里面掺了点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就会变成你现在这副鬼样子。”
路遥马上认出来,这是自己很喜欢的一件古物,天天摆在书桌上,时不时的把玩,没想到却是要人命的东西!
他伸出枯枝似的手臂,死死的抓住眼前人的胳膊!“你……”
“别激动~表哥,我西装很贵的。”张鑫轻松拿掉路遥的手,小心的捏起铅盒,将放射性饰物塞进他怀里。
“我赶飞机,得先走一步。你好好留着这个当做纪念吧,有机会再去你的坟头蹦迪~”
说完话,张鑫从容起身离开。临走前,还回头俏皮的眨眨眼。他原本就男生女相,此时的神态动作居然有些娇媚。
保镖很有眼力劲,赶紧打开病房门。同时用无线耳麦联络同事,提前发动汽车。
~~~~~~~~
路遥只能无力的瘫在床上,浑身皆是钻心剜骨般的剧痛,还有无穷悔恨、不甘。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但很快,剧痛渐渐消失,只剩麻木,路遥隐约听到过世的双亲在喊他。
就在路遥的身体越来越飘,即将失去意识时,胸口突然阵阵发烫,将他惊醒。
从怀中摸出那三角形饰物,发现这玩意变得滚烫无比,还在缓缓发光!
秀书网为你提供最快的用经济思维看懂世界格局更新,第一章 列王的纷争:诸强的小格局,美国的大格局免费阅读。https://www.xiumb9.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