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农刘老汉家中的庭院内
刘老汉讲了很多关于刘家村的现状以及乡学的事,苏奕没有插话,甚至听得非常认真,因此刘老汉也没选择收嘴。
当刘老汉讲到关于村里兴办乡学的困难时,苏奕示意这才刘老汉停一停,喝点茶润润嗓,而在刘老汉喝茶的这段时间,苏奕问出了自己的第一个问题:“那村子里乡学入学的孩子都有多少?如何才能进入村里乡学读书?”
刘老汉思索了片刻给出了答案,其中不完善的地方他的几个女婿也适时的进行了补充。
原来,刘家村的乡学的规矩,孩子想要入学的话首先孩子得满六岁,达到启蒙的年纪,且这位乡学的教书先生一年束脩是三十两银子,朝廷支付一半,剩下的由村子里自己出,而这些自然就得由在读书的学子们均摊了,而且每位学子每年入学时都还要额外给予先生一定的聘金,每逢节日为了表示对先生的尊敬,还得敬赠先生"节仪",有钱的家庭给钱,普通的家庭给柴米油盐的也是可以的。
学生们自己的书本纸墨笔砚等等都需要自行解决购买,这也是很多农家子弟上不得学的原因所在,这所有资费加起来,就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一年的收入能够承担的起的,更何况自己的孩子去上了学,就代表着从此家里就多了一张吃干饭的嘴,少了一双干活的手,一加一减下来又是一笔开销要算上。
当然这些对现在的多数刘家村的家庭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了。现在愁的不是孩子上不起学,更多的是缺少先生来教啊!所以刘家村乡学的名额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
“现在村里的乡学就只有一位先生?”
“只有一人。”
根据朝廷的法度,一个村里的能够入学的学子达到20人以上是才可以申请设立乡学,且一个乡学朝廷只委派和承担有一个教书的先生的资费,若还需要更多的先生就得自己想办法了和出钱了。
毕竟全天下如刘家村人这么多且都较为富裕的村子实在是不多见。事实上整个天下又有多少农民还挣扎在温饱线上,哪里还顾得上自家孩子当读书人的事?
“或许提高给先生的束脩,才能请到先生来吧?”
“哪里有这么简单啊公子,不过,据说秋粮收租的时候,村里的几位族老会请求王府的大人帮忙牵桥搭线,看看能不能延请位先生来村里教书。今年天公作美,各家各户的收成都很好,已经有不少家庭表示想要自家孩子来年也能够入乡学读书,做了一辈子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加有出息,不再子承父业······”
村子里集体决议在秋收完之后,集资修缮祖祠,顺便将用来教学的地方修理一番,甚至再扩建一个来,以备将来第二位先生来好用······
而这请先生的事情,还得让王府的人来,毕竟这可是秦王府的人!在刘家村的人心中,秦王府的人就是无所不能的,请个教书的先生还不是手拿把攥,如果人家同意帮忙的话。
“话说现在村子里有多少适龄的孩子?”
“咱刘家村现在怎么说也算是个大村庄,适龄的孩子少说五六十个还是有的。”
过了十岁再启蒙的意义就不大了,毕竟十六就算成年了,在农村甚至结婚更早,有条件的家庭十三岁左右就开始张罗了。结婚越迟说明家里条件越差!
而超过十岁的孩子如若学习成绩不错的话也需要到县学甚至府学去学习了,乡学的知识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
所以有乡试,县试。乡试过了就可以去县学念书了,县试过了就可以去府学念书了,而府试过了就等于有了考科举的资格,科举过了直接进书院继续深造三年,出来就可以直接做官。这就是当代读书人的晋升渠道与过程,在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身份,当然其中所要花费的金钱以及时间就算不清了。这与每个人的天赋和气运息息相关!
“难怪还需要再聘请先生。”苏奕当然知道,现在的刘家村人家里的钱再多,最多也就够孩子最多念到县学了。最后还得看孩子到底会不会读书,是不是这块料再进行抉择要不要继续投资下去······
虽然秦王没有封地,但是现在这刘家村的情况算作是自己家的封地也不为过了,至少这村里的所有地都是秦王府所有,而这些似乎也得到了当年皇爷爷和现在皇伯伯的默许,否则也不会多年前将这块地赏下来。要知道之前的地可都里离金陵城很远的,而那些地的产出也都用于玄甲军的消耗了。
所以结合之前与刘启大聊完之后看出了其想让孩子上学的心思,再加上现在大楚鼓励女子读书,结合刘老汉的话,事实上刘家村适合读书的孩子还要多出更多才对。
想到那正是读书的好年纪孩子,却因为没有老师只能下地干活。苏奕的耳边似乎有个声音在告诉他,你是可以帮助到他们的。
如何让这些孩子有书读?或许自己真可以做点什么呢!
苏奕心想如果只是解决一个教书先生,自己说句话就能搞定。但是苏奕更知道太过于容易得到只会让人产生懈怠,只有让村民自己付出努力而真正解决读书难的问题,知道了其中的艰辛,才会更加珍惜这得之不易的机会,乡学才能培养出有用的人才。
所以归根结底一切的困难还是村民的钱不够!增加村民的收入问题,自然就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甚至办个私塾都不是问题。
具体如何操作呢?在来刘家村的路上,苏奕想到了刘老汉,这个曾经自己遇到的卖瓜的老汉。特别是在今天下午参观过他的果园以及计算他的收入之后和他在村里的地位之后。
一个村子里一两百户人集体致富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从刘老汉这里,可以启动刘家村种植业的发展,比如瓜果蔬菜的种植;发展养殖业,鸡鸭鹅猪羊鱼虾等等,金陵百姓的肉食来源还是非常短缺的;既然每年每户家中都有这么多余粮,如果能够将其酿成米酒,岂不是能将利益最大化?这些都是苏奕心中的初步设想。
这一个村子才两百来户人口,就算能有再大的产出,在百万人口的金陵城来说也实在是太少了,只要秦王府能够在销路上给予帮助,这些就都不是问题。
比如瓜果蔬菜方面,只要自己的辣椒种子和栽培技术弄到手,先不种别的,就只是辣椒都够整个村子里人发财的了。
至于养殖业可以化整为零,各家独自饲养,再化零为整,王府统一按需收购,也算是一份收入了。
最后是酿酒,据苏奕所知,此时已经有蒸馏酒的技术了,称之烧酒。
穿越之初就有过酿酒蒸馏的想法,甚至有弄出高浓度酒精的念头。但是这么多年的观察,他发现现在大楚市面上已经有蒸馏酒了,孙南行那群人爱喝的就是经蒸馏出来的烈酒。
其实这也怪他穿越之前没有好好做功课,要知道在前世中国的历史中,烧酒本就不是现代产物。
这里科普一下:烧酒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白居易《荔枝楼对酒》诗中:“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李肇写的《国史补》中的:“酒则有剑南之烧春”(唐代普遍称酒为“春”);雍陶诗云:“自到成都烧酒热,不思身更入长安。”可见在唐代,烧酒之名已广泛流传了。
更有学者在上海博物馆发现了一件青铜制作的蒸馏器。该蒸馏器的年代,经过青铜专家鉴定是东汉早期或中期的制品,并用此蒸馏器作了专门的蒸馏实验,成功用其蒸出了二十多度的蒸馏酒。而且在安徽滁洲黄泥乡也出土了一件样式几乎是一模一样的青铜蒸馏器。专门研究这一课题的吴德铎先生和马承源先生认为我国早在公元初或一,二世纪时期,华夏民族在日常生活中便已经开始使用青铜制作的蒸馏器了。虽然他们并未认定此蒸馏器是用来蒸馏酒。
其中最毋庸置疑的说法还得是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谷四·烧酒》中的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近时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麴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
苏奕自是不知道这些,要是知道了还指不定怎么骂哪些穿越文呢?为什么各个穿越者靠蒸馏酒发家致富,而他现在穿越到的这个平行世界,烧酒的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了。
毕竟蒸馏的技术不难,运用的不过是最简单的物理知识,这个他苏奕是真懂啊!只不过难的是苏奕自己不会酿酒!因为没有度娘!
酿酒的技艺并不是常识,正经的书本上可没有关于这方面太有用的记载,不会教人如何酿出酒。
而且如何让酿出的酒好喝的方法也是各家酒坊的不传之秘。至少苏奕清楚地明白一点:不同的酒曲,不同的配方,不同的酿酒环境,甚至用不同的水,任何一个环节的差异,都会导致酿出的酒的味道天差地别。
因为前世老家那边,每年丰收之后都有酿制米酒自家喝的习惯,自己和小伙伴常常偷各自家的酒喝,喝醉了挨的打也不少。依旧记得当时也会比较各家的酒的滋味,谁家的更好喝等等。
也知道酒有多个香型,什么清香型,浓香型,酱香型之类的,一大堆。
但是苏奕却是想好了,如果村里有酿酒高手自然就解决这一问题,如若没有,让墨管家去找,咱就不信秦王世子想找个酿酒师傅还找不到,实在不行咱还有王牌呢!谁让咱是秦王世子呢,这些完全不需要用到前世的知识就能解决问题!
至于能不能搞出合格的酒精来?高纯度的酒没问题,酒精度到不到得了75°以上,那就天知道了。
~~~
回到苏奕与刘老汉的对话中,
原来刘老汉的女儿们的孩子也有要入书院的孩子,即使是如刘老汉这样有钱的家庭,也不能够保证每个孩子都有书读的,村里唯一的先生能够教的孩子是有限的,名额自然要分配的公平才行,一家能有一个就不错了。所以对于多请个先生的事情,刘老汉万分的同意!
之后苏奕又问了些关于村子里的人除了种粮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收入时,苏奕才知道,原来这些村里的人,农忙结束后,家中的男子有路子的会去城里找些体力活干干,女的则在家里做些手工缝缝补补什么的。基本上满足日常开销为主,靠这些赚钱倒是很难。www.xiumb.com
因此苏奕也表示自己家里是做生意的,并侧面表达了自己今天来主要是想找个代理人,因为自己手上有一个农作物明年可能需要大量的人力来种植,当然自己给的报酬也是非常丰厚的,具体多少可以谈,总之比光中粮食要好的多。希望刘老汉能够帮帮忙。
当然瓜果的生意也在自己的买卖中,如果刘老汉能够帮自己落实这些问题,他家的水果,自己每年直接按照市价采购一半。相信剩下的一半,刘老汉这么些年的水果买卖,不至于卖不完吧?
至于养殖的问题,就没再说,一样一样来吧。过犹不及,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事,村民们哪里反应的过来。当刘家村的人将辣椒种植成功之后,巨大的收益会让他们在其他的方面有更积极的回应。
以点破面,相信后年就会有更多的村民加入到特种种植的行业中。前世的大城市周边的农村的致富路最成功的一条,就是种植蔬菜来满足城市人口的巨大消耗。
这些苏奕都不愁,至于为什么选刘老汉呢?原因就在于他是刘家村里出了名的靠中水果的家的人,他的带动力自然是无比的。让他来牵头跟随的人更多,更有积极性。而且有刘老汉这层关系的在中间,也能更好地将苏奕在其中的作用摘出去,到时候引导村民自己找王府代销,而王府又是由墨管家出面签合同,事情又完美的回到秦王府,使辣椒的买卖牢固的掌握在秦王府手里!
至于酿酒的事情,明天和墨叔见面了再聊即可,刘老汉在这里面可起不了丝毫作用。
不知不觉聊了很多,苏奕没有正式交代刘老汉具体什么事情,但是承诺明后天就会安排人来收购他的果园的产出,后续的事情到时候也会安排人来联系他。
刘老汉和他的女婿自然非常满意这样的结果,并表示之后必然以苏奕马首是瞻。苏奕所托之事绝对百分百完成芸芸。
今天的事情实在是太让他们一家子意外了,自家的水果今后或许再也不愁卖不完了。这对于一个种果树一辈子的果农来说无疑是最好消息。
自己的老伴和女儿将晚饭也做好,席间刘老汉拿出自家的好酒招待苏奕,但是苏奕以身子沾不得酒拒绝了。孙南行自然也不能喝,毕竟担着护卫的职责。刘老汉自然不劝酒,只与自己的三个女婿喝的高兴。
饭后,特地将自家最好的房间收拾干净招待苏奕,并保证所有用具都是新的,原来在苏奕答应收购之后,刘老汉也私下让自家的婆姨准备了这些。知道苏奕是城里来的公子哥,在生意没有彻底完成之前,一切都得万分注意。一辈子吃了无数生意亏的刘老汉深刻知道这一点。
此时,夜宿在刘家村等待世子明天来的墨管家怎么都想不到,此刻苏奕正与他住在同一个村子里。 蓝星,夏国。
肿瘤科病房,弥漫着医院独有的消毒水味道。病房是单人间,设施俱全,温馨舒适。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可对于孑然一身的路遥来讲,却是无人问津的等死之地。
他是癌症晚期,靠着意志力撑到现在,但也只是多受几天罪罢了。
此刻,路遥躺在病床上,怔怔望着床头柜上的水杯,想喝口水。
可他拼尽全力却无法让身体离开病床。剧痛和衰弱,让这原本无比简单的事情成了奢望。
这时,一道幸灾乐祸的声音响起:“表哥~你真是狼狈呢。连喝口水都得指望别人施舍。”
一位英俊的年轻男子悠闲坐在病床前,翘着二郎腿,眼睛笑成一道缝。
“你求求我,我给你喝口水如何?”
路遥面无表情,一言不发。自从失去了自理能力,一帮亲戚的嘴脸已经见多了,不差这一个。
男子起身,将水杯拿在手里递过来,“表哥别生气,我开玩笑的,你对我这么好,喂你口水还是能办到的。”
说完话,他将水杯里的水,缓缓倒在路遥苍白消瘦的脸上。
被呛到,路遥无力的咳嗽几声,好在少量的水流过嗓子,让他有了几丝说话的力气: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张鑫,为什么?我从未得罪过你。你去星盟国留学,还是我资助的!”
张鑫将水杯放下,不紧不慢的说:“谁让你这么古板呢,只是运点感冒药罢了,又不犯法,你非得千方百计的拦着。”
路遥脸上闪过一丝了然之色,道:“张鑫你这垃圾,狗改不了吃屎。将感冒药运到国外提炼毒品……咳咳……”
张鑫理了下领带,笑道:“你别血口喷人啊,我可是国际知名企业家。这次回国,‘省招商引资局’还打电话欢迎我呢~”
路遥叹了口气,现在的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索性闭上眼睛不再说话,安静等待死亡的到来。
但张鑫却不想让眼前饱受病痛折磨、即将离世的表兄走好。他附身靠近,悄悄说道:琇書蛧
“表哥啊~其实呢,我这次回国主要就是见你一面,告诉你一声——你的癌,是我弄出来的~”
路遥陡然挣开眼,“你说什么!”
张鑫笑眯眯的掏出个铅盒打开,里面是件古怪的三角形饰物,仅有巴掌大小,中间是只眼睛似的图案,一看就很有年代感。
“眼熟吧?这是我亲手送你的,货真价实的古董。我在里面掺了点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就会变成你现在这副鬼样子。”
路遥马上认出来,这是自己很喜欢的一件古物,天天摆在书桌上,时不时的把玩,没想到却是要人命的东西!
他伸出枯枝似的手臂,死死的抓住眼前人的胳膊!“你……”
“别激动~表哥,我西装很贵的。”张鑫轻松拿掉路遥的手,小心的捏起铅盒,将放射性饰物塞进他怀里。
“我赶飞机,得先走一步。你好好留着这个当做纪念吧,有机会再去你的坟头蹦迪~”
说完话,张鑫从容起身离开。临走前,还回头俏皮的眨眨眼。他原本就男生女相,此时的神态动作居然有些娇媚。
保镖很有眼力劲,赶紧打开病房门。同时用无线耳麦联络同事,提前发动汽车。
~~~~~~~~
路遥只能无力的瘫在床上,浑身皆是钻心剜骨般的剧痛,还有无穷悔恨、不甘。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但很快,剧痛渐渐消失,只剩麻木,路遥隐约听到过世的双亲在喊他。
就在路遥的身体越来越飘,即将失去意识时,胸口突然阵阵发烫,将他惊醒。
从怀中摸出那三角形饰物,发现这玩意变得滚烫无比,还在缓缓发光!
秀书网为你提供最快的拜托,您可是世子殿下诶更新,第42章 乡学的问题免费阅读。https://www.xiumb9.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