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书网>玄幻小说>明末求生记>第641章 后记
  大明崇祯十六年秋,北海。

  刚经历了盛夏,草还未发黄,天气已经转凉,草原各种禽鸟野兽,为了储备过冬的食物,纷纷出来活动,正是一年最好的一个季节。

  不过志感兴趣的,可不是狩猎,在草原这么些年,从初拿弓箭,到现在的箭无虚发,其间大大小小打了多少次猎,他已经记不得了。

  此地虽然已经远离漠南,但草原风情不变,若仅是打猎,他可不会大老远地从达林台跑到这里。

  吸引志的,是北海在后世的诺大名气。

  北海是汉人史书对它的称呼,在后世,它有个很洋气的俄罗斯名字-贝加尔湖,是世界第一深湖,欧亚大陆最大的淡水湖,长六百多公里,宽近五十公里,将其称之为海,一点也不夸张。

  此地由漠北蒙古的不里牙惕部占据,数年前,叶赫、黑水与其他天字号佣兵团齐心协力将该部归于涿鹿治下,那时候志想来看看,只是俗事缠身,路途遥远,不得不熄了念头。

  如今偷得空闲,遂带着家眷北,一睹北海盛景为快。

  “夫君,如此美景,怎的一言不发?”王书芸轻驱马匹,来到志旁边,眼睛掠过湖面之后,也和志一般被美景所慑,一动不动地发起了呆。

  三年前志满二十的时候成了亲,新娘之一,是曾与他青梅竹马拜过堂的王书芸。

  尽管在后世,二十岁还是毛头小子,但在这个时候,很多人已经有子嗣了,志虽然一心想要年纪大点再成亲,但谁叫他是涿鹿的顶梁柱,不成家生子,不论是长辈还是下属都不放心。

  志最终没能完全顶住压力,终于在二十岁的时候完成了人生大事。

  “小志哥,这里好美哦。”小英也骑着马来到他的另一边,两只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水面舍不得挪开。

  小志哥是她叫习惯了的,即便与王书芸一起嫁给了志,还是没有改过口来。

  没错,小英也是志的妻子,天真烂漫,毫无心机,却又不乏鬼精灵,与王书芸的知书达礼,贤淑大方截然不同,却又相映成趣,倒让志颇有得享齐人之福的感受。

  郑家不是什么豪门大户,志也有意淡化妻妾的分别,当时两人可是一起嫁过来的,到现在也没有什么大小之别。

  他们三人还没有子嗣,其他人如小英娘、王学究都挺着急,不过志却不太在乎,两个丫头年龄都还不大,特别是小英,还不满二十,等过几年长开了,再怀孕也不迟,对身体也好。

  “嗯,好美。”志也沉浸在这海天一色,深邃幽蓝的景色。

  好半晌,三人才缓过神来。

  “唉,要是囡囡她们也在该多好。”小英第一个开口,为如此美景却缺少好友相伴而叹息。

  “楠妹如今可是内阁大臣夫人,怎么可能离开京师,到这北冥之地。”王书芸接话。

  她口所说的楠妹,是囡囡,十六岁的时候被孙大夫赐名郑楠,随后没多久,嫁给了宋献策,夫妇两人一起进京去了。

  宋献策现如今是大明内阁大臣之一,囡囡自然是大臣夫人了。

  妞妞嫁给李定国,林巧不出意外地嫁了孙可旺,几个丫头都有了归宿。

  妞妞大名郑柳,也是孙大夫取的名,孙大夫根据这两姊妹的小名取了个谐音字,虽然有些懒惰,但一楠一柳,倒也不难听。

  孙可旺在大凌河一役,追击金人的战绩还是不错的,但他自己觉得不李定国放的三把火,回到达林台后,硬是辞去了治安官的职务。

  带着几十个亲兵,成天同佣兵团厮混在一起,不求指挥战斗,但求痛快厮杀,覆灭建奴的最后一战,他也有参与。

  之后同样闲不住,干脆自己成立了一个佣兵团,接任务赚钱粮是次要的,为的是能到处走走,长长见识。

  乌斯藏他去过,天山、阿尔泰山也留下了他的足迹,林巧也不是娇娇女,嫁鸡随鸡,夫妇二人很少乖乖呆在达林台。

  志他们北北海之前,两人又接了个任务出去了。

  李定国本分得多,能安安静静地呆在达林台或是卓尔湖练兵,不过他与叶赫、黑水两只佣兵团关系很好,海东青、阿敏等人不时会请他跑一趟,帮忙练练兵,这会儿,夫妇俩应该在后世的外兴安岭一带欣赏美景。

  “还是小时候好玩,长大了反而规矩多,这也不行,那也不让,想谁了也见不到。”小英嘟着嘴说道,“我看宋先生那个劳什子的内阁大臣,不做也罢。”

  “真是孩子话。”王书芸笑了,“宋先生这内阁大臣,可不是仅仅是为了他自己做的,更是为了咱们涿鹿商社做的,哪能说不做不做,对吧,夫君?”

  志微笑点头,王书芸读的书多,在这些方面犯迷糊的小英要强得多,宋献策这内阁大臣的位置,可是涿鹿商社全力支持顶去的。

  崇祯十一年,建奴覆灭后的第七年,大明北方虽然还是饱受旱灾之苦,但因为有涿鹿工会提供的抗旱高产粮种,流民彻底消失,大部分百姓都有了温饱,部分人家甚至仅仅靠着高产粮食发了家。

  大明帝国彻底摆脱内忧外患之后,登基已久的崇祯,终于不再那么焦头烂额,关注的东西开始多了。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不知何时盯了涿鹿商社,暗调查很久,了解不少情况,适时地把此时已成庞然大物的涿鹿商社的详情报与了崇祯。

  崇祯一看,如芒在背,区区一个商社,不但垄断了毛纺行业,还与总督边军勾结,要是给他们时间,是不是会渗透到朝堂宫廷,自己的江山性命堪忧啊。

  遂下令封了涿鹿商社在京师和应天府两地的铺子,免去耿如杞、张鸿功与贺瑞等人的差使,让三人进京述职,同时密令京营出军,包围涿鹿山,意图以此逼商社背后的大东家现身,再慢慢炮制。xǐυmь.℃òm

  不料涿鹿商社尚未反击,接踵而至地发生了数起大事,令崇祯束手无策。

  首先爆发的,是一北一南两京之地的商户大罢市,涿鹿商社的铺子其实在这两地既不显眼,也不豪华,只负责批发货物给零售商家,被封之后,这些商家没了货源,生意做不下去,有那冲动之人一扇动,南北两地相互呼应地罢了市。

  时值秋前后,正是百姓准备过冬衣物的时候,买不到毛衣毛布,影响很大,对朝廷不满的情绪四下弥漫,有那冲动的书生,甚至当街抨击朝廷,说这是恶政。

  一开始骆养性还想抓几个人震慑一下,岂料越闹越大,牵连甚广,吓得他没了主意,不得不将先前抓的人放了,又跑去找崇祯拿主意。

  接着是宣府、大同、晋西三镇的边军大哗,直接发动兵变,他们甚至将卸职准备返京的耿如杞三人拦下,准备拥戴三人直接兵发京师。

  耿如杞等人坚决不从,边兵也不为难他们,找了个院子将他们软禁起来。

  随后出动了近万人马,将涿鹿山保护起来,京营还没出顺天府地界,听到此讯,吓得又缩回了京师。

  崇祯焦头烂额,骑虎难下,想要强硬点,又怕闹出更大乱子,京营的那副怂样他也看在眼里,根本不可能指望他们能对付宣大的边军,要想动手,恐怕得出动蓟辽的军队才行,可这样一来,事情无法挽回了。

  有心退让却觉得没了面子,左右为难之下,局面这样暂时地僵持起来。

  消息传到达林台,涿鹿商社之人,还有各个佣兵团,无不破口痛骂,都说朝廷忘恩负义,过河拆桥,没有大伙儿在塞外的辛劳,哪来的建奴覆灭和七年不起的边衅。

  有冲动的,如孙可旺、海东青等人,干脆提议志,向大明用兵。

  志没有采纳这个偏激的建议,一起刀兵,不知会有多少的生灵涂炭,都是汉人,没必要自相残杀。

  解决问题并不是要靠打打杀杀才行的,有时候其他手段更有效果,不见罢市加兵变,弄得崇祯束手无策了么?

  很快,马二在京师的人找到了骆养性,告诉他涿鹿山有诚意同朝廷商谈,但前提是要让涿鹿商社在南北两京的铺子重新开业,同时让耿如杞三人官复原职,涿鹿山愿意安抚罢市的商家,和兵变的边军。

  否则的话,这些麻烦让朝廷自己头疼去,另外,马二的人还告诉骆养性,朝廷若继续不依不饶,涿鹿商社将停止向关内提供抗旱高产的粮种。

  这些话骆养性没敢隐瞒,一字不漏地转告给了崇祯,崇祯听后,想了好几天,最终低了头。

  百密一疏啊,崇祯自嘲,动手前居然把涿鹿商社最大的倚仗给忘了。

  经过八九年不断地宣扬,还有百姓间的口口相传,涿鹿商社的粮种已经遍布帝国南北,正是因为这些粮种的高产,才使得大明,特别是北方摆脱了严重缺粮的危机,而南方则更加富庶。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红薯土豆,志针对南方,又提供了特别的稻种,优缺点与红薯土豆一样,保证高产的同时,得继续向涿鹿商社购买粮种,否则将面临颗粒无收的结果。

  不买粮种绝收这一点,这些年不断有人试图挑战,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不得不无奈地接受了这个现实,乖乖向涿鹿商社买粮种。

  这一点崇祯也很清楚,起初他不觉得这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能保证高产丰收,能解决大明的问题,那么让商家赚些钱粮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这一回才知道被卡住了脖子,要是没了这些神的种子,来年整个帝国都将面临绝收的危险,即便还有些存粮,但维持不了多久。

  算还能将原来的老式粮种找出来种,可吃惯了燕窝,谁还咽得下米糠,再说了,粮食因此大幅减产也会使帝国重又面临饥民遍地,流民闹事的困顿境地。

  最终,涿鹿商社和大明朝廷在边境之地选了个地方,坐下来谈判。

  这时的涿鹿商社已经不是崇祯四年的涿鹿商社了,在覆灭建奴之后,为了进一步扩张粮种的生意,特别是针对南方的稻种,需要周承允的人脉帮忙,志主动将涿鹿工会的事务全部并入了商社。

  自此,涿鹿商社成了一个集毛纺、青盐、兽药、粮种等垄断性生意于一体的庞然大物,麾下还有蒙古各部落和不少佣兵团充当打手,是一个既能经商,又能动武的怪兽。

  当然了,周承允的股份例相应下降,被稀释不少,不过即便如此,他也觉得是沾了好大便宜。

  双方在边境你来我往地打太极,花了整整一个月的工夫,最终达成了如下协议。

  大明的户部和崇祯的内库,各出一百万两现银,合占涿鹿商社的三成股份,其余七成,周承允独占两成,剩下的五成股份,由志替兄弟们代管。

  这个便宜明廷可是占大了,要知道,涿鹿商社现今根本不缺钱,区区两百万现银别说三成股份,是一成股份都不可能买到,这完全是看在大明朝廷的面子,为了让涿鹿商社堂而皇之地走到明处,不受打压而做出的让步。

  有让步自然得有收获,宋献策以涿鹿商社代表的身份,成为最年轻的内阁大臣,以保障涿鹿商社的利益,并且今后历任内阁,必须保证有一个涿鹿商社指定的代表在其,首辅、次辅可以不做,但是不能没有。

  这是涿鹿商社在政治获得的最大成,除此之外,宣大总督和下属三镇的总兵,其任命需经涿鹿商社首肯。

  其实谈判一开始,涿鹿提出的条件是要插手九镇总兵的,明廷无论如何不肯答应,最后各让一步,涿鹿商社获得了宣大总督及其下属三镇总兵的任免权。

  关内的利益是这些了,在关外,除却辽东已经建成的努尔干都司,涿鹿商社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

  各部不论是台吉也好,可汗也罢,均需获得涿鹿商社的首肯,朝廷才会册封,林丹汗一脉的继承人,还有其下的三大丞相,同样由涿鹿选定后,报明廷批复。

  至于佣兵团什么的,双方都没有提,默认了这是商社麾下的武装力量。

  自此,涿鹿商社成了后世英、荷等国曾经出现过的东印度公司一般的存在,在塞外的大片区域,代大明行驶行政、司法等权力,以商贸为本,以佣兵和各部落为武装力量,震慑不服。

  其实这么一看,志他们在明廷身占的便宜也很大,在塞外是独立王国一般的存在,关内还有自己的代言人,他本以为要崇祯答应不太容易,毕竟涿鹿商社在塞外的力量过于强大,有威胁大明的能力,没想到居然很顺利。

  看来粮种的供应是终极大杀器,逼得崇祯也不得不低头。

  不过志也并不是一味用强,他效仿后世的公司成立董事会,根据股份的多少决定各方的董事人员,朝廷除了分红,还可以参与涿鹿商社的决策,这恐怕也是崇祯愿意答应的原因之一。

  另外,志在关内的权力要求看似不小,但也表明了涿鹿商社没有更进一步的打算,反而让崇祯放了心。

  尽管涿鹿一系在塞外过于强大,对明廷也不是没有好处,自此北方的边衅可以说完全消失了,大明的财力物力,可以用在其他地方,如东南沿海。

  却说小英听了王书芸的话,瘪了瘪嘴,“知道啦,咱们涿鹿商社现在家大业大,需得各负其责,各尽其职,才能让商社蒸蒸日...”

  还要继续背下去,志苦笑着打断了,“好了好了,小英,这是咱们北前,我在商社讲的话,你背下来作甚?”

  小英吐吐舌头,“没什么,觉得这些话说得挺好,以后我跟人说话,也可以这样振振有辞岂不是好。”

  “说话想要振振有辞,还是多看几本书才行,小英。”王书芸笑道。

  “唉,一看书我头痛,还是不要提了好不好?”小英愁眉苦脸地说道。

  志和王书芸一起哈哈大笑。

  笑声,远处有“嘚嘚”的马蹄声响起,身后的亲卫有几人警惕地驱马迎了去。

  两相而遇没有多大一会儿,对方队伍有两骑越众而出,旋风一般向志他们飞驰而来。

  “小志哥,小英,书芸姐。”人还未到,妞妞清亮的声音传了过来。

  “妞妞!”小英眼睛一亮,策马迎了去,两个丫头在马闹腾了一番,这才一起来到志身前。

  李定国不紧不慢地跟在她俩身后,见了志,只简单地喊了声志哥,但看得出来也很激动,志点头回应。

  “哈哈,没想到能在这儿遇郑公子。”紧接着,一道粗豪的声音接踵而至,海东青也到了。

  “海东青大哥。”志笑了,能在这种地方遇他们,显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儿。

  “你们不是说请定国去石兴山(现在的外兴安岭)打猎赏景么,怎么也到北海来了?”志问道。

  李定国夫妇来过北海,之前听说是应海东青他们的邀请去石兴山,两地相距甚远,怎么会又跑到这里来了。

  “嘿,郑公子,你有所不知,”海东青笑了,像找到宝物似的,“本来的确是请李队长去石兴山清闲几天,没想到有人意外闯入,扰了咱们的雅兴,我和阿敏一合计,干脆把他们都抓了,想着送到卓尔湖,看商社收不收,李队长跟着一道来了,顺道看看北海。”

  “抓人?”志皱皱眉头,“海东青大哥,不是跟你说过,东金山和石兴山这些部族,需以怀柔手段为主,以免轻启战祸。”

  “放心,郑公子。”海东青大大咧咧的,浑不在意,“这些人,啧啧...又白又嫩,说的话谁都听不懂,算了,李队长,还是你来说。”

  又白又嫩,难道全是女人?志听得一头雾水。

  “是这样的,志哥。”李定国开口解释道,“这些人都不是石兴山的土著,以前从没见过,肤色白皙,头发金黄,怪异得紧,在石兴山强买毛皮、人参、东珠,价钱给得极低,引起公愤后还劫掠了一个小部落,我们是看不下去,才出手将他们全部擒下的。”

  一听李定国的描述,志知道是白人,算算时间,难道是俄罗斯人来了?

  “这些人的话,没几个能听懂,好容易他们有个通译,据说是从什么厄洛斯来的,对了,他们还有火枪。”李定国接着说道,“只不过他们这火枪,着实拿不台面,还要用火绳点火。”

  由于涿鹿商社的存在,大明边军的待遇逐步升,地位最低的军工匠也享受到了好处,一些顶尖工匠更被涿鹿商社重金聘到达林台,不断改进火器。

  塞外这些年的冲突多是小规模,火炮因为笨重不便,并未获得长足发展,取得令人惊异的进步的,是便于携带的火枪。

  那种需要用火绳点火的火枪,眼下也明军还在用,财大气粗的佣兵们,基本都换了前装滑膛燧发枪,不用再担心夜晚的火光和火绳燃烧的气味暴露目标,也不用担心被雨水淋湿,可以全天候作战。

  而且射速、重量、射程都有了质的提高,弓箭已经有了被淘汰的趋势,火枪由此成了涿鹿商社又一个新的财源。

  是以李定国对这些还在用着火绳枪的闯入者,很是看不眼。

  “对对对,李队长说的对,这些人生得白,脸又长得像鬼一样,咱们都叫他们白皮鬼,倒是牛高马大的,干苦力应该不错,郑公子,要不要去看看?”

  海东青手一抬,指着远处他们已经扎好的营地问道。

  嘿,还真是俄罗斯人,志兴趣来了。

  这些年,因为俘虏来做苦工的战俘很少,毛纺的需求又不断增加,洗羊毛的人力开始短缺,不得不重金找人,毛线、毛布的成本开始升,要是有人自投罗,志可不会客气的。

  “走,看看去。”志轻轻一夹马肚子,大白灵巧地转了个方向,长嘶一声,扬蹄向营地而去。

  其余诸人紧紧跟随,马蹄踏破了草皮,扬起来丝丝缕缕的草屑,在空悠悠晃荡,最后复又坠落地面。

  (全书完)

  


  


  Ps:书友们,我是自身小卒,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蓝星,夏国。

  肿瘤科病房,弥漫着医院独有的消毒水味道。病房是单人间,设施俱全,温馨舒适。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可对于孑然一身的路遥来讲,却是无人问津的等死之地。

  他是癌症晚期,靠着意志力撑到现在,但也只是多受几天罪罢了。

  此刻,路遥躺在病床上,怔怔望着床头柜上的水杯,想喝口水。

  可他拼尽全力却无法让身体离开病床。剧痛和衰弱,让这原本无比简单的事情成了奢望。

  这时,一道幸灾乐祸的声音响起:“表哥~你真是狼狈呢。连喝口水都得指望别人施舍。”

  一位英俊的年轻男子悠闲坐在病床前,翘着二郎腿,眼睛笑成一道缝。

  “你求求我,我给你喝口水如何?”

  路遥面无表情,一言不发。自从失去了自理能力,一帮亲戚的嘴脸已经见多了,不差这一个。

  男子起身,将水杯拿在手里递过来,“表哥别生气,我开玩笑的,你对我这么好,喂你口水还是能办到的。”

  说完话,他将水杯里的水,缓缓倒在路遥苍白消瘦的脸上。

  被呛到,路遥无力的咳嗽几声,好在少量的水流过嗓子,让他有了几丝说话的力气: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张鑫,为什么?我从未得罪过你。你去星盟国留学,还是我资助的!”

  张鑫将水杯放下,不紧不慢的说:“谁让你这么古板呢,只是运点感冒药罢了,又不犯法,你非得千方百计的拦着。”

  路遥脸上闪过一丝了然之色,道:“张鑫你这垃圾,狗改不了吃屎。将感冒药运到国外提炼毒品……咳咳……”

  张鑫理了下领带,笑道:“你别血口喷人啊,我可是国际知名企业家。这次回国,‘省招商引资局’还打电话欢迎我呢~”

  路遥叹了口气,现在的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索性闭上眼睛不再说话,安静等待死亡的到来。

  但张鑫却不想让眼前饱受病痛折磨、即将离世的表兄走好。他附身靠近,悄悄说道:琇書蛧

  “表哥啊~其实呢,我这次回国主要就是见你一面,告诉你一声——你的癌,是我弄出来的~”

  路遥陡然挣开眼,“你说什么!”

  张鑫笑眯眯的掏出个铅盒打开,里面是件古怪的三角形饰物,仅有巴掌大小,中间是只眼睛似的图案,一看就很有年代感。

  “眼熟吧?这是我亲手送你的,货真价实的古董。我在里面掺了点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就会变成你现在这副鬼样子。”

  路遥马上认出来,这是自己很喜欢的一件古物,天天摆在书桌上,时不时的把玩,没想到却是要人命的东西!

  他伸出枯枝似的手臂,死死的抓住眼前人的胳膊!“你……”

  “别激动~表哥,我西装很贵的。”张鑫轻松拿掉路遥的手,小心的捏起铅盒,将放射性饰物塞进他怀里。

  “我赶飞机,得先走一步。你好好留着这个当做纪念吧,有机会再去你的坟头蹦迪~”

  说完话,张鑫从容起身离开。临走前,还回头俏皮的眨眨眼。他原本就男生女相,此时的神态动作居然有些娇媚。

  保镖很有眼力劲,赶紧打开病房门。同时用无线耳麦联络同事,提前发动汽车。

  ~~~~~~~~

  路遥只能无力的瘫在床上,浑身皆是钻心剜骨般的剧痛,还有无穷悔恨、不甘。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但很快,剧痛渐渐消失,只剩麻木,路遥隐约听到过世的双亲在喊他。

  就在路遥的身体越来越飘,即将失去意识时,胸口突然阵阵发烫,将他惊醒。

  从怀中摸出那三角形饰物,发现这玩意变得滚烫无比,还在缓缓发光!

秀书网为你提供最快的明末求生记更新,第641章 后记免费阅读。https://www.xiumb9.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