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山担心母亲心情不好,所以吃过晚饭之后,就领着家人,全都去招待所,和乡亲们一起过节。
吃着水果,品着月饼,聊着些家长里短和在首都的见闻,不知不觉,中秋节也就过去了。
第二天,就已经是月底,明天是国庆节。
今天的行程是去十三陵那边参观游玩,刘青山叮嘱大伙不要照相,有些东西,不可强信,也不可不信。
大部队出发,他则带人去了老宅子那边。
到了地下室,点亮两盏马灯,刘青山和老帽儿师叔再各自打开手电筒,在旁边照亮儿。
白二爷上去查看一番,然后开了腔:“是狼狈了点,不过应该能抢救过来,大不了多费点工。”
这都能行?
刘青山瞧着那些书画,本来还以为彻底报废呢。
幸亏昨天没有瞎翻乱动,要不然的话,那损失就大了。
白二爷嘿嘿一笑:“有些从古墓里面弄出来的书画文献,比这个还破损得严重呢,要不怎么能显出来我们这行儿的手艺呢。”
这个忙儿,别人帮不上,只能是白二爷领着张春雨,这师徒俩动手。
足足用了一个上午,算是把这十几幅书画,还有两个扇面,都完整地从那堆东西里摘出来,把白二爷给累的,腰都直不起来了。
刘青山心中也好生感动,觉得在修补这批书画的时候,给二爷再多加点钱。
中午找了个馆子,好好吃了一顿,白二爷就领着张春雨先回去歇着,剩下的基本算是粗活,就用不着他们了。
下午鲁大师就成了主力,刘青山和老帽儿打下手,或许是受到上午好运气的影响,竟然惊喜连连。
一尊铜鎏金的佛像,还有一尊纯金的度母,上面的宝冠和下面的莲座上,还镶着珊瑚、砗磲、玛瑙等宝石。
另外还有零零散散的,一些古玩玉器和瓷器之类,也有三四十件之多,也算是收获颇丰。
把这些东西也统统运回去,鲁大叔简单收拾收拾,一两天时间就能基本恢复如初,到时候,刘青山准备一起带回去。
等到晚上,接奶奶过来瞧瞧,老太太看着这堆东西,眼角也再一次湿润,嘴里哽咽着:
“我奶奶信佛,这个度母,就摆在她的佛堂里,现在闭上眼睛,还能回想起老人家的音容笑貌……”
秋菊奶奶也在一旁陪着掉眼泪,指着里面一件小巧的鼻烟壶:“我记得二老爷,手里最喜欢把玩这个的。”
奶奶点点头,轻轻拿起一个已经有些腐朽的鸟笼子:
“这个是我爷爷最喜欢的东西,那时候,整天架在手上,里面养一只画眉,我小时候总是偷偷地捉蚂蚱喂它。”
看着奶奶脸上流露出来的那股思念,刘青山觉得,这些东西,等老宅子修好了,就全都物归原处。
虽然这个笼子不能用了,但是笼子上面的饰物,还有里面的鸟食罐之类的,鲁大叔说,也都不是凡品,以后可以做个新笼子,把这些物件都用上。
这一夜,奶奶在这里流连了许久,直到更深人静,这才在爷爷的催促下去休息。
……
转过天,就是国庆了,这也是旅游团在京的最后一天。
去年的国庆是大庆,今年就比较平常了,不过广场那边的人,还是比往常多出不少,透着一股子喜庆。
乡亲们今天主要就是购物了,虽然夹皮沟现在也是全国知名的万元村,但是刘青山发现,大伙花钱的时候,就没一个大手大脚的。
就像张杆子,平时咋咋呼呼的,真到了买东西的时候,就给小曼买了一身新衣服,又给翠花婶子买了一件花衬衫,他自己愣是啥都不想买。
翠花婶子当然不答应,好说歹说,算是给他买了一件的确良半截袖。
其他人也都差不多,节俭惯了,都舍不得买东西,尤其是贵的东西,就算能买得起,也坚决不买。
搞得刘青山还得劝他们:“现在物价越涨越厉害,该花花。”
刘青山记得,等到八八年的时候,全国兴起一股抢购风潮,不管啥东西,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先抢着买到家里再说。
最后商店里的东西都被卖光了。
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国家进行价格闯关,导致物价上涨,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人心就渐渐变得浮躁起来的。
整个社会,也在精神层面,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老支书也直叹气:“这两年,赚的是比以前多了,可是这钱,也好像越来越毛了。”
对此,大伙也都深有体会。
现在的夹皮沟,经过上一次分红之后,谁家的存款都超过万元,这钱在银行里放着,确实没啥大用。
因为每年都在赚钱,这存款的数额,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刘青山听了大伙的抱怨,倒是心里一动:他那些金条正想处理呢,财宝不出外国,不如就卖给乡亲们好了。
总比过两年抢那些柴米油盐强啊,起码在短期之内,黄金还是能保值的。
这件事,也给刘青山提了个醒:乡亲们手里的余钱越来越多,也该适当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消费和投资。
十月二号这天,夹皮沟的百人旅游团,终于心满意足地踏上归途。
对绝大多数村民来说,一个崭新的世界,在他们眼前展开。
而且随着以后不断走出去,他们的视野,也会越来越宽广……
“哈哈,到家啦,到家啦!”
下了大客车,娃子们便开始往家里飞跑。
外面的世界虽然很精彩,可是怪了,出去几天,还真想家了。
想这个破破烂烂的泥草房,想那只使劲摇晃尾巴的大黄狗。
留在村子里的青壮,也都闻讯而来,迎接着自家的亲人。
“咋样啊,首都好不好?”
问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回答也基本差不多:“首都嘛,当然好啦!”
然后就讲起了天安门,讲起了故宫,讲起了长城,说也说不完。
猛听张杆子一声大吼:“不跟你们扯了,先看看俺那些弟兄们去,都想死俺啦!”
身后传来翠花婶子的吆喝声:“别急,先回家换了劳动服再去!”
“老支书,青山,那我们剩下这些人,啥时候去啊?”张队长他们一听,就馋得心里痒痒。
“怎么也得等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冬天去没啥意思。”
刘青山觉得,等到开春种完地,山野菜下来之前,能有半个多月的空闲期,在五一之后,正好再去一拨。
他和老支书也没着急回家,跟着张队长和二彪子大头他们去了村部。
问问这些日子,夹皮沟的情况,除了上山采采元蘑,伺候伺候大棚和牲口,也没啥大事。
地里的水稻,还得等到十月中旬,才能上成。
另外就是一些萝卜白菜和胡萝卜,也陆陆续续该收了。
张队长也询问道:“跟拐子叔来的那个大爷,是什么来头,用不用告诉大伙都敬着点儿?”
他说的当然是谭老将军,这次也跟着一起来的,只领了家里一个孙子,叫谭勇,在跟前照顾着。
刘青山摆摆手:“啥也不用,就当是拐子爷爷家里来串门的亲戚。”
要是村民都敬而远之,那反倒彼此不自在。
张队长点点头:“还有,咱们今年新盖的那些房子,都完工了,里面也都晾干,可以住人了,房子咋分配?”wWW.ΧìǔΜЬ.CǒΜ
村子西边的新村儿,算是彻底完工,清一色全是三间或者五间的大砖房。
这些钱,都是合作社出的,村民不用掏一分钱。
老支书吧嗒着小烟袋说:“就正常分呗,家里人口少的,先分三间房,等以后孩子成家,可以再分房;人口多的,就住五间房。”
刘青山补充一下说:“还有几个比较特殊的,也要分房,一个是王爷爷的学生魏铁柱,他是第一个扎根在咱们夹皮沟的大学生,待遇必须好一点。”
“那就直接分个五间的大院子,到时候连他的家人都接过来一起住。”
对于这个,大伙当然没意见,王教授回城这段时间,都是魏铁柱一个人撑着。
刘青山继续道:“还有药厂的高峰和吕小龙,村小的三位老师,都优先分房,解决后顾之忧,也好安心在咱们这里工作。”
“还有,老屯这边的房子,也都别空着,这边的原貌,咱们也要保留下来。”
把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商量完了,刘青山这才回家,看到母亲和奶奶他们,正晾被子呢。
老四老五则在院子里,给火狐狸喂吃的,这家伙倒是机灵,在家人回来的第一时间,它就来了。
在屋檐上面的电线上,则落满了燕子,叽叽喳喳的,好像正在开会。
燕子们一个挨一个的,好像全村的燕子都聚集在这里,排出去好几十米,好不壮观。
“燕子又要去南方啦!”山杏抬起头,眼中有些不舍。
“燕子来年还会回家的!”小老四倒是乐观,嘴里安慰着山杏。
没错,这里就是它们的家,因为小燕子,就是在这里出生长大的。
燕子这种候鸟,在离开之前,都会聚集在一起,就好像出征的队伍在集合。
估计燕子也得各家报数,清点数量,一个都不缺之后,再集体出发,飞往越冬地。
刘青山的嘴角忍不住浮现出微笑,他轻轻抚摸着山杏的西瓜头:“怎么感觉跟咱们夹皮沟的乡亲们,出去旅游一样呢?”
山杏也抿着小嘴笑,心中那淡淡的忧伤,也瞬间消散。
从性格上来说,山杏还是有点内向,有点敏感,有时候要多愁善感一些。
不过有大大咧咧的小老四,还有体贴入微的刘青山,她并没有形成性格上的缺陷。
“青山,初稿我修改完了,你有空再帮我看看。”
高文学抱着小火,也在院子里逛荡。
小火还扬着小手,够着头上葫芦藤上边的大葫芦。
葫芦藤一直爬到房顶,顺着屋顶的前坡,一直爬到后坡。
家里一共种了两种葫芦,一种是大的,长成之后,可以锯成两半,当葫芦瓢用。
一种是亚腰葫芦,这个比较好看,可以留着玩。
刘青山朝大姐夫点点头:“那我晚上看,没啥问题的话,就可以联系出版社了。”
像高文学这种,已经有了一些知名度的作家,出版的话,应该不成问题。
“对了,大姐夫,别忘了争取下茅盾文学奖。”
刘青山又提醒了一下,他觉得,大姐夫这部渴望,还是有希望的。
一边说着,一边摘下来一个大嫩葫芦,这个就算到老秋,肯定也长不成,只能炒了吃。
葫芦挖掉里面的瓤子,炒起来味道清新,还是不错的,刘青山一会准备打发老四老五。给拐子爷爷家送一个去。
看到葫芦,他又想起来一个茬:“老四老五,你们给美术电影厂写信了吗?”
“写了写了,就是不知道人家能不能采用。”两个小家伙跑进屋,乐呵呵地拿出来一沓纸,里面画得是各种葫芦娃。
和原版的区别就是,脑门上都多了个标志,什么火焰啊,水花啊之类的。
“这个大山的是哪个葫芦娃?”刘青山有点搞不懂了。
“是大力娃啊,能把大山举起来。”小老四得意地说。
嗯,好像有点道理,那这个脑门上边画个眼睛的,肯定是二娃千里眼了。
等等,这个脑门画着个锤子的,是哪个娃?
“哥,这是三娃,铜头铁臂。”山杏在旁边解释着。
好吧,反正就是锻炼两个小家伙,刘青山也就任凭她们折腾。
倒是小老四有些不满:“哥,你说葫芦娃怎么都是男娃,要是有个葫芦小妹就好了,最好是两个,嘻嘻!”
刘青山眨眨眼:后来好像还真有个葫芦兄妹。
于是就扒拉一下小老四的天线辫子:那你和山杏没事的时候,就编个故事画下来,有葫芦娃,还有葫芦妹,那多好玩。
好!
两个小丫头高兴得直拍巴掌,立马就要进屋去创作。
“等等,先把这个葫芦给拐子爷爷送去。”刘青山连忙把嫩嫩的大葫芦送过去。
小老四和山杏抱着大葫芦,乐颠颠地去拐子爷爷家,边走还边小声研究:“你说这个葫芦,是葫芦娃还是葫芦妹呢?”
刘青山也很期待,她们两个小家伙,能不能把葫芦兄妹的故事给编出来。 蓝星,夏国。
肿瘤科病房,弥漫着医院独有的消毒水味道。病房是单人间,设施俱全,温馨舒适。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可对于孑然一身的路遥来讲,却是无人问津的等死之地。
他是癌症晚期,靠着意志力撑到现在,但也只是多受几天罪罢了。
此刻,路遥躺在病床上,怔怔望着床头柜上的水杯,想喝口水。
可他拼尽全力却无法让身体离开病床。剧痛和衰弱,让这原本无比简单的事情成了奢望。
这时,一道幸灾乐祸的声音响起:“表哥~你真是狼狈呢。连喝口水都得指望别人施舍。”
一位英俊的年轻男子悠闲坐在病床前,翘着二郎腿,眼睛笑成一道缝。
“你求求我,我给你喝口水如何?”
路遥面无表情,一言不发。自从失去了自理能力,一帮亲戚的嘴脸已经见多了,不差这一个。
男子起身,将水杯拿在手里递过来,“表哥别生气,我开玩笑的,你对我这么好,喂你口水还是能办到的。”
说完话,他将水杯里的水,缓缓倒在路遥苍白消瘦的脸上。
被呛到,路遥无力的咳嗽几声,好在少量的水流过嗓子,让他有了几丝说话的力气: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张鑫,为什么?我从未得罪过你。你去星盟国留学,还是我资助的!”
张鑫将水杯放下,不紧不慢的说:“谁让你这么古板呢,只是运点感冒药罢了,又不犯法,你非得千方百计的拦着。”
路遥脸上闪过一丝了然之色,道:“张鑫你这垃圾,狗改不了吃屎。将感冒药运到国外提炼毒品……咳咳……”
张鑫理了下领带,笑道:“你别血口喷人啊,我可是国际知名企业家。这次回国,‘省招商引资局’还打电话欢迎我呢~”
路遥叹了口气,现在的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索性闭上眼睛不再说话,安静等待死亡的到来。
但张鑫却不想让眼前饱受病痛折磨、即将离世的表兄走好。他附身靠近,悄悄说道:琇書蛧
“表哥啊~其实呢,我这次回国主要就是见你一面,告诉你一声——你的癌,是我弄出来的~”
路遥陡然挣开眼,“你说什么!”
张鑫笑眯眯的掏出个铅盒打开,里面是件古怪的三角形饰物,仅有巴掌大小,中间是只眼睛似的图案,一看就很有年代感。
“眼熟吧?这是我亲手送你的,货真价实的古董。我在里面掺了点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就会变成你现在这副鬼样子。”
路遥马上认出来,这是自己很喜欢的一件古物,天天摆在书桌上,时不时的把玩,没想到却是要人命的东西!
他伸出枯枝似的手臂,死死的抓住眼前人的胳膊!“你……”
“别激动~表哥,我西装很贵的。”张鑫轻松拿掉路遥的手,小心的捏起铅盒,将放射性饰物塞进他怀里。
“我赶飞机,得先走一步。你好好留着这个当做纪念吧,有机会再去你的坟头蹦迪~”
说完话,张鑫从容起身离开。临走前,还回头俏皮的眨眨眼。他原本就男生女相,此时的神态动作居然有些娇媚。
保镖很有眼力劲,赶紧打开病房门。同时用无线耳麦联络同事,提前发动汽车。
~~~~~~~~
路遥只能无力的瘫在床上,浑身皆是钻心剜骨般的剧痛,还有无穷悔恨、不甘。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但很快,剧痛渐渐消失,只剩麻木,路遥隐约听到过世的双亲在喊他。
就在路遥的身体越来越飘,即将失去意识时,胸口突然阵阵发烫,将他惊醒。
从怀中摸出那三角形饰物,发现这玩意变得滚烫无比,还在缓缓发光!
秀书网为你提供最快的你好1983全文免费阅读更新,第四百五十二章 这是葫芦娃还是葫芦妹呢?免费阅读。https://www.xiumb9.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