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书网>穿越小说>晚唐浮生>第八十二章 框架
  夏国先后设置了直隶、河南、淮海、关内、关北、河西、陇右七道,这是如今洛阳官场的核心议题。

  正三品的巡抚使之下,还有正四品下转运使、刑狱使、都指挥使、学政,这几个官职下边还各有佐贰官员,一时间掀起了惊涛骇浪,很多有志于新朝的官员、士人虎视眈眈,争抢不休。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宋乐、陈诚、赵光逢三人陆续返回洛阳。

  宋乐先至,邵树德在新装修好的麟趾殿内等着他。

  麟趾殿在甘露殿之西,殿前东曰神和亭,西曰洞玄堂,皆已完工。

  事实上整个上阳城,观风殿组团、本枝院组团、化成院组团、麟趾殿组团都已完工,投入使用,芬芳殿组团进入了后期的装修之中,数月后便可使用。由永寿殿、椒房殿为主的小上阳宫组团的建设进入了后期,明年年初肯定也能投入使用。

  届时,整个上阳宫城便完工了,历时五年。比起大神隋炀帝修建宫殿的速度慢了好几倍,但也不差了。

  邵树德很喜欢上阳宫,因为环境优美,居住舒适,与紫薇城的庄严、厚重、华丽完全不一样。如果有可能,他以后会尽量在上阳宫理政。

  军队整饬好了,诸道分置也定下了,下面是政府机构的改组,或者说重组。

  宋、陈、赵三人,跟了自己很多年,不给他们个交代是不行的,具体何职位,他还要通盘考虑。

  以前是做蛋糕,现在是分蛋糕,都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殿下尚未登基,最好不要堂而皇之流连宫阙。”宋乐进来了,眉头一皱,谏道。

  “无妨,我是修宫阙制置使,经常来往宫殿,别人也说不出什么来。”邵树德说道。

  宋乐一窒,第一道谏言就被轻松化解,气势顿时提不起来了。

  “哈哈。”邵树德笑了笑,上前拉着宋乐的手,道:“先生为我良师益友,每每言之有物,切中要害。我知矣。”

  宋乐被拉着坐了下来。

  “宋先生先至,正好。”邵树德说道:“今有一事不明,还望先生教我。”

  “何事?”宋乐是比较传统的文人士大夫,闻言立刻正襟危坐。

  “先生熟读史书,当知秦代有丞相主政,太尉掌军,御史大夫行监察之责。”邵树德说道:“至汉时,始有尚书台,以分宰相之权,尚书令始有宰相之实。昔年曹公秉政,出征之时,荀彧为尚书令,总揽政务。”

  宋乐静静听着。

  君权、相权的博弈是永恒的。秦汉时丞相之权极大,故引得君王疑忌,汉武帝遂设尚书台,最初只是为君王服务的内廷机构人员组成,用来分化宰相的权力。经过长期的发展,成功地把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变成了虚职,尚书令、左右仆射渐渐变成实际上的宰相。

  但尚书令的坐大,又引起了君王的疑忌。

  曹操置秘书令,其子曹丕改为中书令,于是有了中书省,以分尚书省之权。

  北朝以来至国朝,又多了门下省,即中书省起草诏书,门下省审核批驳,尚书省沦为了执行机构。这还不算,尚书令常年空置,沦为了虚衔,尚书省的主官变成了左右仆射,本来一个人说了算,现在是两人分权。wWW.ΧìǔΜЬ.CǒΜ

  三省互相牵制之下,真·宰相人数大增,即左右仆射(尚书省)、中书令(中书省)、两位侍中(门下省),一共五个宰相。

  即便如此,高宗即位后,还是觉得不够集权,又下令三省六部的低阶官员亦可入政事堂参知政务,并给他们“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架空原本的真宰相。

  到了这会,看看给各地节度使加的荣衔就知道了,一堆侍中、仆射、尚书令、中书令,就知道这些国朝前期的宰相官职又变成了虚职。

  从三公开始,到尚书令、中书令、左右仆射、侍中,它们一步

  步从实权宰相变成了虚职,反应的其实是君权的扩大以及朝堂的相互制衡。

  但制衡也是有副作用的,那就是效率逐渐低下。

  国朝官制也是有缺陷的,皇帝为了弥补这种缺陷,不得不搞了大量“使职”,也就是差遣。

  使职一开始没有品级,属于兼职,这是五代及北宋混乱官制的鼻祖。

  “然时移世易,今尚书省有名无实,或可裁撤?”邵树德说道:“先生怎么看?”

  “太宗时,三省主官合署办公。”宋乐沉吟了一下,缓缓说道:“至中宗时,尚书省主官已无法进入政事堂,地位大降。尚书六部,沦为了中书、门下二省的附庸。说是三省六部,实则二省六部。”

  “只是……”宋乐笑了一笑,道:“殿下若想集权,不是应该抬尚书省主官进政事堂么?人越多,鸡毛蒜皮的事越多,越难以形成统一意见,正好由圣人裁决。”

  理论上是这样,但圣人的裁决有时候不管用。就连太宗那般威望,他的旨意都被驳回过,而如果流程走不完,那皇帝的命令就是“乱命”、“中旨”,是不会具有法律效力的。

  “中书、门下二省,先生觉得有存在的必要么?”邵树德问道。

  宋乐叹了一口气,道:“殿下,君王是君王,宰相是宰相。”

  邵树德默然。

  他想起了明朝,朱元璋一开始执行的是一省六部制,即中书省统管六部,但他随后撤销了这个机构,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这使得朱元璋在事实上兼领了宰相的职务。

  宰相有决策权、议政权、执行权,朱元璋把决策权牢牢把在手里,朝官们只能给些建议,六部具体执行,权力为史上帝王之最。

  这无疑会带来繁重的工作量。老朱也不客气,我上就我上,天天肝到深夜,让人无话可说。

  曾几何时,宰相拥有全部权力,从决策到执行,皇帝无需过问。甚至皇帝不着调了,还要被宰相训斥,乃至换掉。

  到了隋唐,宰相的权力有所削弱。三省六部和政事堂的存在,确保不会不会出现一个大权集于一身的权臣,因为皇帝可以往政事堂塞自己人。

  一省六部制,宰相做决策,效率高,副作用是可能出现权臣。

  三省六部制,宰相做决策,效率低,但很难出现权臣。

  明清的内阁制,则是另外一个次元了,皇帝做决策,学士给建议————当然如果皇帝懒政或年幼,又会事实上变成一省六部制,但就法律制度层面而言,学士是没有决策权的,虽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他们往往可以钻空子,取得这个权力。

  邵树德内心之中也有些不定。

  他觉得,如果一步跨到明清皇帝直管六部的程度,不光文臣非议,怕是武将也要骇然,步子迈得有些太大了。

  “殿下之前提六部尚书为正二品……”见邵树德不语,宋乐笑道:“其实明眼人都看在眼里,都若有所思。”

  邵树德哈哈一笑,掩饰尴尬,小把戏被人看穿了。

  “仆建议,裁撤尚书省,度支、盐铁、户部三司之权重归六部。六部置于中书省治下,保留门下省,如何?”宋乐问道。

  这个三司是在中晚唐缺钱的大背景下诞生的。

  藩镇割据之下,河北的上供就是象征性的,还经常一毛钱都不给朝廷。

  河南、河东几乎也不给朝廷贡献财政,因为养了太多兵。比如东都镇原辖河南府、汝州,在德宗那会财政收入不到六十万缗,但他从来不给朝廷钱,相反还要朝廷转移支付贴钱。

  京西北诸镇,更是完全依赖中央转移支付。

  宣武镇养兵十万,也甚少给朝廷钱。

  与之相对,南方很多藩镇年财政收入还不如宣武、徐州等镇呢,但却要上缴绝大部分赋税,因为他们不养几个

  兵————北方多为节度使,南方多为观察使,可知差别。

  元和年间全国将近一百万武夫,绝大部分在北方,他们完全是财政黑洞。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朝廷财赋三分之二来自江南,用来弥补长安官僚机构以及巨大的平叛军费开支。

  朝廷为了搞钱,派盐铁使到南方收税,转运使负责运输,三司应运而生。

  德宗时盐利六百多万缗一年,绝大多数取自南方。

  北方诸盐池,夏绥的自收自支,防御北边。

  河北盐池根本不可能给中央钱,淄青海盐的利润也是揣自己兜里。

  也就河中盐池朝廷能控制,但还得与藩镇分账,毕竟河中镇百余万人口要养五万大军,开支大————而人口是河中两倍的淮南镇却只有三万兵,这还是淮西叛乱后扩军得到的成就,在此之前,“不足万人”,省下来的钱自然要上缴中央。

  三司混到现在,其实也搞不到几个钱了。

  南方的观察使慢慢变成了节度使,他们养的兵也多了起来,再加上野心萌发,上供日少,朝廷财政崩溃是必然的事。

  宋乐建议将三司重归户部,也是为了规范一些。

  “好!”邵树德也退了一步,道:“三司重归户部,六部隶于中书省治下,门下省的审核批驳之权保留。但政事堂的选人范围,我想扩大一下。”

  “如何个扩大法?”宋乐问道。

  “以往政事堂成员仅限于中书、门下二省,偶有六部尚书,但不多,翰林院更少。”邵树德说道:“我看秘书省、翰林院乃至宗室都可以派人嘛。”

  “秘书监、翰林学士不通政务,如何能参知政事?”宋乐皱眉道。

  “秘书省、翰林院的官员可去地方履职,这不就懂政务了么?”邵树德反问道。

  宋乐无言以对。

  秘书省、翰林院都是亲近皇帝的机构。皇帝这是要培养私人,往政事堂塞自己人。

  如果政事堂人多了,争执不下,还会诉诸皇帝裁决。

  不过已经不错了。

  开国皇帝,他能让步,已经很有良心。不过,或许还有别的原因?想要拉拢文人?改变社会风气?

  “政事堂以多少人为宜?”宋乐问道。

  “暂定为七人吧。”邵树德说道:“门下侍郎两人、中书侍郎两人,另外三人,我来定。争执不下时,可表决,以人数多寡决定。”

  这个举手表决制,以前是没有的,这也是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另外,皇帝其实还有否决权。即某项政策,宰相们自己做决策,并达成了一致意见,皇帝还可以否决。

  这个权力,其实相当不得了。有些时候,皇帝会拿它来与宰相们做交易。

  “内侍不得入政事堂,六部尚书的品级,重新斟酌一下。”宋乐补充了一句。

  邵树德笑了,这是被宦官给搞怕了么?也担心自己直管六部,兼领宰相?

  “可。”他说道:“但宰相不得兼任枢密使,文官亦不得出任枢密使。”

  “九寺与六部之间的权力分割,还得弄清楚。”宋乐又道。

  “宋师何必这么急呢……”邵树德打了个哈哈,道:“框架弄清楚了,其他的都好办。”

  宋乐一想也是。

  制度基本就这样了,二省六部,皇帝与士人分享权力,共治天下。但枢密院仍然由武夫把持着,这些武夫们的背后,其实就是皇帝本人。

  这样也可以了。

  只要武夫们不要乱插手民政,文官已经烧高香了。至于兵事————反过来抢占武夫们的权力地盘?只要别以武御文就行了,以文御武,真不敢想! 蓝星,夏国。

  肿瘤科病房,弥漫着医院独有的消毒水味道。病房是单人间,设施俱全,温馨舒适。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可对于孑然一身的路遥来讲,却是无人问津的等死之地。

  他是癌症晚期,靠着意志力撑到现在,但也只是多受几天罪罢了。

  此刻,路遥躺在病床上,怔怔望着床头柜上的水杯,想喝口水。

  可他拼尽全力却无法让身体离开病床。剧痛和衰弱,让这原本无比简单的事情成了奢望。

  这时,一道幸灾乐祸的声音响起:“表哥~你真是狼狈呢。连喝口水都得指望别人施舍。”

  一位英俊的年轻男子悠闲坐在病床前,翘着二郎腿,眼睛笑成一道缝。

  “你求求我,我给你喝口水如何?”

  路遥面无表情,一言不发。自从失去了自理能力,一帮亲戚的嘴脸已经见多了,不差这一个。

  男子起身,将水杯拿在手里递过来,“表哥别生气,我开玩笑的,你对我这么好,喂你口水还是能办到的。”

  说完话,他将水杯里的水,缓缓倒在路遥苍白消瘦的脸上。

  被呛到,路遥无力的咳嗽几声,好在少量的水流过嗓子,让他有了几丝说话的力气: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张鑫,为什么?我从未得罪过你。你去星盟国留学,还是我资助的!”

  张鑫将水杯放下,不紧不慢的说:“谁让你这么古板呢,只是运点感冒药罢了,又不犯法,你非得千方百计的拦着。”

  路遥脸上闪过一丝了然之色,道:“张鑫你这垃圾,狗改不了吃屎。将感冒药运到国外提炼毒品……咳咳……”

  张鑫理了下领带,笑道:“你别血口喷人啊,我可是国际知名企业家。这次回国,‘省招商引资局’还打电话欢迎我呢~”

  路遥叹了口气,现在的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索性闭上眼睛不再说话,安静等待死亡的到来。

  但张鑫却不想让眼前饱受病痛折磨、即将离世的表兄走好。他附身靠近,悄悄说道:琇書蛧

  “表哥啊~其实呢,我这次回国主要就是见你一面,告诉你一声——你的癌,是我弄出来的~”

  路遥陡然挣开眼,“你说什么!”

  张鑫笑眯眯的掏出个铅盒打开,里面是件古怪的三角形饰物,仅有巴掌大小,中间是只眼睛似的图案,一看就很有年代感。

  “眼熟吧?这是我亲手送你的,货真价实的古董。我在里面掺了点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就会变成你现在这副鬼样子。”

  路遥马上认出来,这是自己很喜欢的一件古物,天天摆在书桌上,时不时的把玩,没想到却是要人命的东西!

  他伸出枯枝似的手臂,死死的抓住眼前人的胳膊!“你……”

  “别激动~表哥,我西装很贵的。”张鑫轻松拿掉路遥的手,小心的捏起铅盒,将放射性饰物塞进他怀里。

  “我赶飞机,得先走一步。你好好留着这个当做纪念吧,有机会再去你的坟头蹦迪~”

  说完话,张鑫从容起身离开。临走前,还回头俏皮的眨眨眼。他原本就男生女相,此时的神态动作居然有些娇媚。

  保镖很有眼力劲,赶紧打开病房门。同时用无线耳麦联络同事,提前发动汽车。

  ~~~~~~~~

  路遥只能无力的瘫在床上,浑身皆是钻心剜骨般的剧痛,还有无穷悔恨、不甘。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但很快,剧痛渐渐消失,只剩麻木,路遥隐约听到过世的双亲在喊他。

  就在路遥的身体越来越飘,即将失去意识时,胸口突然阵阵发烫,将他惊醒。

  从怀中摸出那三角形饰物,发现这玩意变得滚烫无比,还在缓缓发光!

秀书网为你提供最快的晚唐浮生更新,第八十二章 框架免费阅读。https://www.xiumb9.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