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未回,声先道。
扫盲教育时间紧迫,秦王虽然没有接受让‘古秦文’成为秦国第二文字的奏折建议,但却将其纳入了考学题范围,尽管不是重点,可如果士子们想靠考试出头,就得略有涉及。
因此,魏秉郡在得到圣旨后,马上就以为国效劳,为澧城士子着想的名义,快马加鞭先送消息回去。
唐钰得到消息后,高兴不已,马上就跟衙门其他人商量着手安排,写了告示贴到大街小巷和各村通知。
“差爷,这告示说的啥啊?咋还让各位差爷亲自来咱们村通知呢?”
城里识字的人多,告示不需要过多讲解,自会有识字的寒门士子帮忙解答。但村里就不行了,大分部村庄基本全文盲,只有少数村里有识字的,所以不得不让衙差亲自到场。
如此,村民们就惶恐嘀咕,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大事情,要衙差亲自过来说。
“是好事,大家别担心。”
办事的官差知道百姓畏惧官府,首先安抚,省得大家惶恐不安,等下听岔了。
“……大王已将古秦文纳入了考学试题范围,我们澧城的名士翁公们对这门学问非常感兴趣,又想此番宏迹是在咱们澧城发现的,因此筹集了不少金银,准备将这等荣耀发扬光大。”
“官府准备在个城镇和村庄选址设立学堂,专门教授古秦文字,所有人无论孩子还是大人,男女不限,都可以免费来学习,不用教束脩,另外5-13岁的孩子学堂还会提供午晚两顿饭食,但前提是必须认真学习,通过先生考核,谁要是把孩子送来浑水摸鱼混饭吃,严惩不贷。”
因为秦王并未允许古秦文成为秦国第二文字,唐钰也没办法发布强行百姓学习的告示,只能尽量利诱,再想其他办法。
就算学堂是免费的他估计也不会有多少大人来学,成年人要忙着赚钱生活,谁会浪费干活的时间来学对他们来说没什么用的书?所以此次招生目标,仍旧是孩子。
5-13岁的孩子在家干不了太多活,学堂提供免费饭食,但凡不需要孩子撑家的人估计就都愿意把孩子送过来了。
毕竟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这里家家户户孩子多,能够节约几顿粮食简直就是好事,之前招生的时候,也是这般才有效果的。
“大家也不要觉得学古秦文没有用,虽然这次官府的免费学堂不会教授考功名的内容,可古秦文现在也是试题学问的范围,所有读书士子必须略有涉及。”
“而且这学堂是城中那些名士翁公主张办的,如果表现得好,说不定就会被看中,成为其弟子,也是番机遇……”
为避免百姓觉得学这个没用不重视,唐钰特意还给通知告示的官衙叮嘱了一遍说服的重点。
而村民也如他所料,对前面免费去学堂半点反应都没,只在后面听到免费饭食吃眼睛亮了起来,又听孩子读得好说不定会被名士翁公看中,心态就重视了起来。
“真的假的,不用给钱还免费提供两顿饭食?有这么好的事儿?”
“好像是,不过说还得先生考核通过才行,随便浑水摸鱼要惩罚的……”
“如果读得好还能真能被那些名士翁公看中啊,怎么听着那么不真实喲……”
“男女不限,女娃也可以去?”
村民议论纷纷,觉得这听着好像是个好事,可又感觉很不真实,天下真有这么好的事儿吗?
“总之这是好事,愿意送孩子来和自己想学的就赶紧去你们里正那里登记名字,不愿意的也不强求,可日后别的孩子出息别抱怨,只有三天时间,大家自己决定。”
衙差将告示通知完,剩下统计的琐事就交给各村里正,利索返回衙门复命。
而得到消息的百姓们,当晚就跟炸开锅了似的讨论起来,这个事情到底咋办,去,还是不去啊。
纠结了一晚上,最后大家决定,大人无所谓,孩子可以送过去,学堂学什么不重要,反正半大孩子放在家里也是瞎玩,送出去有人管教还能省粮食,好事啊。
至于孩子能不能通过先生的考核,那是必须的,不通过就揍!节约粮食是为家里做贡献!
何况告示说了,男女不限,13岁以下的女娃在家比男娃更没用,既然有免费吃饭的地方,百姓们思考利弊关系,就拍大腿做了决定。
因此,最后的名额统计结果就是女学生比男学生多了足足两倍……都是被送来蹭饭的。
唐钰整理了下名单情况哭笑不得,但也由此对这个时代的生活情况有了更深的认知,普通百姓基本都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啊,基建任务任重道远,吃饭都成问题,何谈其他基础建设呢。
不过正好,女孩性格细腻安静,如果教出来的话,这些女孩将来就能替代那些士族子弟成为下一批教师人才。
介于礼教严苛,唐钰将学生按照性别年龄不同,分成了男孩、女孩、成人和士子四种班级。
这里不得不说一句,已经接受过教育的读书人确实比愚昧无知普通百姓好办,告示出去根本不需要多劝,便首先主动来报名,只因古秦文已被纳入试题知识范围,不用鞭策众人都会想办法去学。
-
一切准备就绪,选了个吉日,扫盲学堂正式开学。
而之前培训出来的那些士族子弟,也分别安排到澧城之地各镇、各村的学堂担任老师。
之前已经招生教了两个月的学生也分别被安排过去成为小助手,当班长帮忙管理和扫盲教学。
因为前两月招这些孩子时明确说了是入流派做学徒的,所以这部分孩子无论年纪大小,只要是通过考核成为小助手的,都按照每个月100文铜铢发了点工钱意思下,让百姓明白这事不是开玩笑。
这个消息让其他百姓羡慕不已,无不后悔当初自己眼见短浅,每月100铜铢不多,可也是份儿收入啊,还是半大孩子创造的,怎能不稀罕?
大多百姓目光都不长远,本来觉得这个只教古秦文的学堂没有用,此刻看到实在的利益,心中倒是除了蹭饭外多几分热情,不管怎么说,学问总比辛苦种田强吧。
因此扫盲学堂开学这天,村民抱着好奇的态度把孩子送进学堂后没有马上走,而是站在学堂门窗门口凑热闹,想看看这学堂到底教的是个啥,听两句回去也能吹个牛。
这一听,可就不得了了。
身为从应试教育过来的人,唐钰深知学习的枯燥,培养人对学习的兴趣是必要的事情。
所以第一天上课,他并没有让那些士族子弟的老师们直接教知识,而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先给大家讲诉“古秦国”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学习古秦文,学好了古秦文有什么用。
只有让大家对“古秦”有了具体概念,学生们才会用心,产生好奇和动力,就如同现代学校每增加一门课程,第一节课老师总会讲诉这门知识的历史和意义一般。
这士族子弟已经被唐钰给培(洗)训(脑)了好几个月,早就也对古秦国不可思议的繁华传说产生了兴趣和好奇,上课之时讲起古秦传说来得心应手,怀着热烈的激情,一番传说故事讲下来着实让几乎没什么娱乐的古代百姓都入了神。
原来他们秦国的先祖那么厉害!
原来他们秦国还有这样一段繁华历史!
原来他们学习古秦文不仅仅是把此发扬光大,也是为有朝一日古秦手记再出现,大家能看懂恢复祖先荣耀!
自古东方人对祖先的信仰就远超神明,对于那些已经逝去的先祖英雄有着特殊的崇拜和向往之情,恢复先祖荣耀这种概念是无数家族、国家乃至民族落魄不如意时的坚定理想。
孩子们听得向往崇拜,站在门口旁听的大人们也津津有味,读书过的士子讲故事就是不一样,可比村口的大爷来劲儿热血多了……
而面对这些崇拜的目光,本来还有些不太情愿自降身份跟百姓打交道的士族子弟们,顿时也有点飘飘然起来,从前他们只知道吃喝玩乐,如今这种被肯定和需要的价值让人觉得新奇。
不过这也就是开始几天,正式进入学习中后,大人们就不来了,枯燥的学习他们不喜欢,也没有那个精力,成年人还要干活养家糊口。
至于孩子们还好点,小孩子正是吸收学习知识的年龄,只是简单的学习拼音和识字对他们来说并不算困难,为了能够留在学堂吃饱饭,隔三差五还有顿肉,再调皮的小孩这会也发愤图强努力了,谁也不想回家去啃野菜窝头。
等到学堂孩子差不多适应学习之后,唐钰马上就让那些担任老师的士族子弟布置一个特殊的家庭作业——回去教自己父母爷奶学认字。
********
第119章‘小’老师和‘大’学生
扫盲任务得到奖励积分的时限只有两年,而澧城之地虽然不算大,但也有数千里范围,就算只算5-50岁也有七八十万的人口数量,这么多人用普通办法肯定是完不成任务的。
所以唐钰考虑过后,干脆参考当初华国建立之初的扫盲计划,培养孩子,再由孩子们回去教自己父母,以兵养兵之法,成年人学会识字,孩子们也巩固基础。
为了让这件事情更加有行动力,唐钰可是费尽心思,不仅给教父母识字这个特殊家庭作业制定了任务比赛,还不惜花费资金设立了荣誉奖项,按照比赛名次奖励铜钱。
天下花钱去求着人家学的,也就他这独一份了简直。
但是如此做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孩子们回去一说这不仅是课业,还能比赛拿钱,不谈前几名有多少,就最后一名都有足足上百文的钱拿,顿时激动放光。
反正管它认的是古秦文字,还是秦国字、楚国字,总之有钱的事情积极就对了。何况孩子们完不成这个课业,据说要被退学,那就蹭不到免费又营养的饭食,损失巨大……
不过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天下没有真正掉馅儿饼的,一群半辈子不识字的大人们忽然学习识字,那画面着实惨不忍睹。
这不是夸张,而是事实。
小孩子处于发育阶段,正是吸收外界知识最好的时候,学习起来有着天生的优势;可成年人不行,大脑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根本比不了,何况还是从来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的人,此刻学字真的是个困难问题。
只是两天的功夫,兴致勃勃的大人们就表情焉儿了下来,跟打了霜的茄子似的,迅速的生出了退缩之心,他们宁愿去田里不停得干一天的苦力,也不愿意去认那几个跟天书似的字!难怪读书人金贵,这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事情。
但是大人们退缩,孩子们可就不同意,学堂先生说了,这不仅是荣誉比赛,还是考试,如果教不会爹娘认字,他们就不能继续呆在学堂了。
或许对现代孩子来说不上学是件非常高兴的事情,可是对这里的孩子来说,虽然学认字枯燥了些,可呆在学堂不用干活,能跟伙伴们玩耍,最重要是比家里吃得好,不仅有肉偶尔还有糕点甜嘴,傻孩子才会想回家!
苦逼的大人们对着沙盘中的字眼睛转圈圈,痛哭流涕,“……娃,咱们不去学堂了行不?反正那什么古秦文学了也当不了官,没用,回家,爹娘养你们,咱不稀罕蹭那两顿饭了。”
已经沉迷学堂饭食的孩子们,坚决摇头,一副很爱学习的样子,“不要,读书有大出息,我们要努力!”
一众爹娘辛酸泪:……
其实大人们心酸,给自己爹娘做小老师的孩子们心中也很是苦逼的,因为他们从来不知道自己爹娘竟然那么笨,学个认字而已,教了五十遍都还不会,简直气到吐血。
反正自从唐钰安排的特殊家庭作业布置下去后,整个澧城之地每天晚上,各家各户基本都是鸡飞狗跳。
别的不说,就拿唐家来举典型。
按照5-50岁的扫盲年龄范围,唐家除了唐祖母和老管家,基本一个不漏的全在其列。
何况唐家还是自家人,唐钰怎么能够不好好培养自家呢,日后所谓的古秦文可是要成为大众趋势的,所以家里的堂弟堂妹包括唐小姑,全部都送到了学堂跟着学。
既然身为学堂的学生,自然要遵守学堂规则,完成学堂布置的作业。
几个堂弟堂妹都有爹娘,唐小姑肯定也不能落下,她也有娘啊,所以唐祖母很不幸的一把年纪了被抓壮丁,成了小女儿的课业实验品。
然后,唐家也就不免跟其他家庭一样,每天晚上鸡飞狗跳……
“爹,你咋这么笨!我都教了你几十遍了,就两个字你都记不住!”
“儿子,你,你再教一遍,再一遍爹肯定记住。”
”那好,我再教您一遍,这个字读獠,獠牙的獠——好了,爹你读一遍。”
“……儿子你刚才说什么来着?”
“……”
这是憨厚老实的三房。
“娘啊,这个字明明很好拼的嘛,gua瓜,我们吃的那个瓜呀,白瓜的瓜,你再试试。”
“g-u-a——嘎,白嘎的嘎。”
“……娘,我们爹啥时候回来?我们想爹了。”
这是鬼机灵的四房。
“娘,你是要气死我啊!不教了不教了,我对您老放弃治疗!”
“诶,闺女等等,娘年纪大了记不住正常,你再教一遍,娘就想学我大孙孙的名字。”
“那好,我再写一次,娘您再不会,我不理你了。”
“嗯嗯……”
这是兴致勃勃又虚心求教,却奈何资质有限的唐祖母。
一场扫盲教育把整个澧城搞得是‘腥风血雨’,不知道‘破坏’了多少家庭和睦,父子‘成仇’……但总体任务效果确实出奇的显著。
孩子们的学习进度不快,但根基却十分巩固;大人们虽然学得痛苦,可也慢慢有进步,如果只是识字扫盲的标准,按照这种形式下去,在两年内完成扫盲任务并不困难。
-
而魏秉郡在经历了长途跋涉的返程之后,也在这个热闹的时候终于抵达澧城。
当天晚上,魏秉郡连休息都来不及,就马上到澧王府汇报王城任务情况,所有事情都按照计划进行得很顺利,没有什么岔子,并且将路上带回来的婴儿送上。
这个婴儿不是别人,正是本该在王城中‘体弱静养’的小王子。
殷禹看了两眼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觉得模样跟自己有几分相似,便不怎么感兴趣了,直接将乔玉春给叫了过来,孩子送给对方,完成交易承诺。
乔玉春在看到孩子时眼中明显露出了神采,于他而言,这个孩子是他活着的精神支柱。
他有些期望又忐忑,“殿下真的愿意让这孩子姓吴?”
毕竟是王室血脉,代表的是王室尊严和脸面,真继了别人的姓,若被殷氏泉下的老祖宗知道,怕是得气得活过来。
殷禹面无表情没说话,显然是默认的态度,殷王室那么多王子,不缺这个孩子。
“多谢殿下成全,玉春也会做到自己说过的话,成为公子最忠臣的盾牌。”
乔玉春欣喜抱着孩子半跪行礼,动作小心翼翼。
不过殷禹却不允许这样一个有弱点的人留在唐钰身边,乔玉春的忠诚是系在这个孩子身上的,倘若孩子被别人拿住,对方就很容易反过来成为一把伤人的利剑。
所以……“钰公子不需要你,既然你擅长收集消息,明日起去《出版斋》报道。”
这小太监不可留在身边,但放到报刊那边却是非常不错的,报刊那边就需要这种擅长收集消息的人,知人善用乃上位之道。
乔玉春心中自知,没有任何意见接受安排,点头领命,便识趣的抱着孩子离开。
之后魏秉郡也安排到了相迎位置,成为了新的澧城州蔚左右手,打理澧城管辖范围内的事物,不着痕迹的将澧城彻底掌握。
而殷禹表面上仍旧是不管任何事物的残废澧王殿下。
在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时候,看似平静无波的澧城,实在风起云涌的变化……
……
与此同时。
在其余六国的国土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南来北往的商人货物中开始多了两种稀罕的货物:玻璃和纸。m.xiumb.com
这两种货物让人无比稀罕,那玻璃制品的美观程度丝毫不比琉璃差,其材质的酒具、食具、观赏品非常之精美,一出现就受到了士族权贵们的喜爱追捧,不惜一掷千金购买。
而且这种玻璃来头还颇为神秘,据传闻是一个幸运的平民无意在山间碰见神鸟,那神鸟好似传说中凤凰涅槃般,退毛新生飞走之时散发的神光照在那平民携带的东西上,顿时就变成了这如水晶般剔透的玻璃!
后来那平民便将这些玻璃到处倒卖给商人,拿着金银改头换面不知了踪影……
也因此,玻璃珍品数量稀少,士族权贵们也是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除了大贵族,基本都被各国王室给搜罗了去,但凡哪个商队货物中有这等东西,必定赚个满盆钵,百姓羡慕唏嘘不已。
而纸这个货物虽然没有玻璃那么珍贵,但却也是非常受人关注的货物,只因这是种非常便于书写的‘布料’,对常人没什么作用,对读书人来说却是好东西。
关于纸也有段来历,据说是一个流落到姜国定居的古秦国后人,根据先祖手记研究发明出来的。
那古秦国据说就是秦国的先祖,原来在夏朝立国之前,秦国就已经率先立国了,只是国运不济,遇到天灾而灭亡,只余下少量幸存者活下来到处流落繁衍,曾经的繁华强身半点都没保留住。
也因此,这会儿古秦国后人生活在姜国,发明出纸后没能惠顾秦国,反倒被姜国利用,遣派大商人己酉,做起了纸张的生意,卖到了六国来赚了不少钱,高兴了姜王,气到了秦王。
不过也是这个教训,让秦王重视起了所谓‘古秦国’,颁布圣旨,动员整个秦国百姓寻找古秦遗迹,若有古秦后人即可报告官府,招募成僚。
这般圣旨发下去后,本是秦王一怒之气,但却没想到还真发现了不少‘古秦遗迹’。
虽然暂时在其中没有发现像“造纸”这般有用的东西,可却才从那些遗迹的陪葬品、壁画雕刻发现了秦国先祖不为人知的一段历史,一段强盛无比的时代……
不止秦王心中震撼,百官也是惊叹无比,遂想起当初澧城上表以求古秦文字为秦国第二文字的奏折,秦王重新重视,这次御笔批下了准字。,,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m..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 蓝星,夏国。
肿瘤科病房,弥漫着医院独有的消毒水味道。病房是单人间,设施俱全,温馨舒适。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可对于孑然一身的路遥来讲,却是无人问津的等死之地。
他是癌症晚期,靠着意志力撑到现在,但也只是多受几天罪罢了。
此刻,路遥躺在病床上,怔怔望着床头柜上的水杯,想喝口水。
可他拼尽全力却无法让身体离开病床。剧痛和衰弱,让这原本无比简单的事情成了奢望。
这时,一道幸灾乐祸的声音响起:“表哥~你真是狼狈呢。连喝口水都得指望别人施舍。”
一位英俊的年轻男子悠闲坐在病床前,翘着二郎腿,眼睛笑成一道缝。
“你求求我,我给你喝口水如何?”
路遥面无表情,一言不发。自从失去了自理能力,一帮亲戚的嘴脸已经见多了,不差这一个。
男子起身,将水杯拿在手里递过来,“表哥别生气,我开玩笑的,你对我这么好,喂你口水还是能办到的。”
说完话,他将水杯里的水,缓缓倒在路遥苍白消瘦的脸上。
被呛到,路遥无力的咳嗽几声,好在少量的水流过嗓子,让他有了几丝说话的力气: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张鑫,为什么?我从未得罪过你。你去星盟国留学,还是我资助的!”
张鑫将水杯放下,不紧不慢的说:“谁让你这么古板呢,只是运点感冒药罢了,又不犯法,你非得千方百计的拦着。”
路遥脸上闪过一丝了然之色,道:“张鑫你这垃圾,狗改不了吃屎。将感冒药运到国外提炼毒品……咳咳……”
张鑫理了下领带,笑道:“你别血口喷人啊,我可是国际知名企业家。这次回国,‘省招商引资局’还打电话欢迎我呢~”
路遥叹了口气,现在的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索性闭上眼睛不再说话,安静等待死亡的到来。
但张鑫却不想让眼前饱受病痛折磨、即将离世的表兄走好。他附身靠近,悄悄说道:琇書蛧
“表哥啊~其实呢,我这次回国主要就是见你一面,告诉你一声——你的癌,是我弄出来的~”
路遥陡然挣开眼,“你说什么!”
张鑫笑眯眯的掏出个铅盒打开,里面是件古怪的三角形饰物,仅有巴掌大小,中间是只眼睛似的图案,一看就很有年代感。
“眼熟吧?这是我亲手送你的,货真价实的古董。我在里面掺了点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就会变成你现在这副鬼样子。”
路遥马上认出来,这是自己很喜欢的一件古物,天天摆在书桌上,时不时的把玩,没想到却是要人命的东西!
他伸出枯枝似的手臂,死死的抓住眼前人的胳膊!“你……”
“别激动~表哥,我西装很贵的。”张鑫轻松拿掉路遥的手,小心的捏起铅盒,将放射性饰物塞进他怀里。
“我赶飞机,得先走一步。你好好留着这个当做纪念吧,有机会再去你的坟头蹦迪~”
说完话,张鑫从容起身离开。临走前,还回头俏皮的眨眨眼。他原本就男生女相,此时的神态动作居然有些娇媚。
保镖很有眼力劲,赶紧打开病房门。同时用无线耳麦联络同事,提前发动汽车。
~~~~~~~~
路遥只能无力的瘫在床上,浑身皆是钻心剜骨般的剧痛,还有无穷悔恨、不甘。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但很快,剧痛渐渐消失,只剩麻木,路遥隐约听到过世的双亲在喊他。
就在路遥的身体越来越飘,即将失去意识时,胸口突然阵阵发烫,将他惊醒。
从怀中摸出那三角形饰物,发现这玩意变得滚烫无比,还在缓缓发光!
秀书网为你提供最快的我在暴君身边搞基建[系统]更新,第 63 章 扫盲教育学堂免费阅读。https://www.xiumb9.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